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电影新五朵金花剧组

电影新五朵金花剧组

发布时间:2025-07-10 01:35:54

1. 有谁了解“五朵金花”之一的吴亚玲

以下是在网上得来的答案:(网络有的)希望满意艺术人生留下来,就没想过离开 吴亚玲的淡泊是出了名的。她从不在人前以名人自居,也很少在黄梅戏舞台以外的公众场合露面。甚至在说到自己曾经获过哪些奖项时,她都会犯点“小迷糊”。不是她原本平淡。作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她参与缔造了黄梅戏的第二度辉煌。20多年前,她就以在黄梅戏《女 吴亚玲驸马》、《天仙配》和电影《龙女》中的出色表演折服了无数观众。她娇俏的扮相与甜美的唱腔也因此深深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其后,她坚守黄梅戏舞台,参与了多部新编黄梅戏的创作与演出。2002年,她凭借在黄梅戏《墙头马上》中的精湛表演获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她也并非没有机会。早在《女驸马》中俊美的“公主”与《龙女》中娇俏的“珍姑”为观众所津津乐道之时,许多的“橄榄枝”也伸向了她。据她本人介绍,当年曾有电视剧《红楼梦》等多个影视剧组与她接洽,但考虑到时间等方面与她钟爱的黄梅戏事业相冲突,她都一一放弃了。昔日“五朵金花”中的另外四朵已经逐一走出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只有她,从1980年毕业分配到“省黄”至今,一直痴守着在这里,守在黄梅戏的舞台,也守在黄梅戏的故乡,她说:“我从来就没想过要离开。” 四点钟化妆,为戏而痴 吴亚玲的“痴”更是让人叹服。说起她的“四点钟化妆”,省黄梅戏剧院几乎无人不晓。她为自己立下了一条“铁”的规矩——“四点钟化妆”。只要晚上有演出,她一定会在下午4点准时出现在化妆间。这条规矩,从她作为黄梅新秀登上舞台时立下,一直到现在不曾打破过一次。吴亚玲笑言,与她合作过的化妆师没有不“怕”她的。“四点钟化妆”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它不只包括化妆与更换戏服,还有在精神上进入状态,也即“入戏”。对此,吴亚玲只是很质朴地说,如果不那样做,她在演出的时候心里就没有底。提前做足“功课”,是对自己表演的负责,是对艺术的负责,也是对观众的负责。4点钟化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非易事。由于戏剧表演的特殊性,戏服穿上以后,演员就不能坐了,吴亚玲却用20多年的时间把这个常人难以适应的规矩变成自己的习惯。为了恪守“戏比天大”的原则,她没能与至爱的母亲见上最后一面。吴亚玲不爱提自己为艺术牺牲了多少,但这将永远是她无以弥补的遗憾。摘“梅花”,实至名归 舞台剧照(14张) 2002年,多年痴守终成正果。吴亚玲凭借在新编黄梅戏《墙头马上》中饰演的“李千金”一角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成为马兰、黄新德、杨俊、韩再芬、李文、赵媛媛等人之后又一位获梅花奖的黄梅戏演员。吴亚玲认为,这部戏之所以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是因为在编、导、演三个环节上都下了“巧功夫”,在保持黄梅戏自身艺术特色的同时,对音乐、表演等方面做了细节性的“加工”,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而收获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巧功夫”的背后是“苦功夫”。为了排这出戏,当年春节,剧组的全体演职员都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接近封闭式地排练。“梅花奖”是对吴亚玲演技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剧组探索精神的肯定,值得!吴亚玲与黄梅戏一起走过的20余年,是一个演员最珍贵的年华,也是一个女人最重 吴亚玲要的人生阶段。如今回首,她道出斩钉截铁的两个字——“值得”!她认定自己“得到的更多”。她得到的不只是“梅花奖”,也不只是声誉。也许恬淡之人反而更能得到生活的眷顾,舞台上的她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舞台下的她拥有美满的家庭。她与现任省黄梅戏剧院院长的蒋建国,因黄梅而结缘,也因黄梅而相知相守20多年,女儿莎莎已经上了大学。事业成功与人生完整两不误,也许是她与其他几朵“金花”最大的不同。同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吴琼在其自述里也由衷地感叹,“亚玲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编辑本段个人轶事 “珍姑”初尝成功滋味 1982年,当时的省黄梅戏剧团排演黄梅戏神话剧《龙女》,分配给吴亚玲的角色是剧中四名主角之一的珍姑,虽是龙女的使女,在戏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亚玲演过《女 吴亚玲驸马》中的公主、《天仙配》中的五姐等角色,而珍姑只是小花旦,不是她的老本行;珍姑热情、天真、活泼、大胆,而自己纤细、含蓄、温柔、内敛等,这都给创作角色带来了很大难度。另外,《天仙配》、《女驸马》中都可以模仿前辈艺术家的表演,而《龙女》是新创作的古装戏,根本没有成功的舞台形象可以借鉴。吴亚玲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学生,内心经历了一个对角色的痛苦适应过程,而思考的结果是 吴亚玲——绝不能让观众失望。在那个酷暑难熬的夏天,吴亚玲练得很苦,很艰难。每一句唱腔,每一个身段,每一种表情……她都一丝不苟,请来导演专门指导,根本顾不上舞台的破旧,一边忍受蚊叮虫咬之苦,一边坚持排练。经过努力,她终于能恰到好处地展示角色的性格,让那位聪颖可爱的珍姑,鲜活地走上了舞台,走到了观众心中。上海电影制片厂随后摄制了大型彩色宽银幕影片《龙女》,并被文化部列为建国35周年新片展览。《龙女》公映后,观众被感动了,信笺雪片一样向剧组飞来。初次品尝到成功的吴亚玲,也从中体会到做一名黄梅戏演员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 “李千金”勇摘梅花奖 1999年是安徽省的“黄梅戏年”。省黄梅戏剧院剧作家陈望久先生重新创作改编了元杂剧《墙头马上》,而吴亚玲非常喜欢其中的“李千金”一角。而“李千金”与以往这些女性角色不同,她既是大家闺秀,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角色跨度大,而自己已38岁了,这对自我是个挑战,她希望通过“李千金”实现个人舞台艺术的突破。 戏剧专辑(8张) 吴亚玲当时天寒地冻,吴亚玲坚持每天参加排练。戏初,“李千金”是待字闺中的少女,多情、怨春、大胆、天真,同时也是“笼中之鸟”,吴亚玲调动所有手段,让李千金可爱、可怜。戏末,李千金在后园藏匿7年,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不被公开的夫人,胸中有万般情感,从身段、台步、眼神到唱腔,吴亚玲以青衣姿态,塑造了“李千金”的持重、抗争与雍容,表演自然细腻,至此,一个女人的一生,所有该有的情感,都在吴亚玲的唱念做当中近乎完美地演绎出来。“李千金”的命运与吴亚玲的魅力合二为一,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扯动了观众的心扉。戏曲评论家说:吴亚玲是“五朵金花” 吴亚玲中唯一一朵常年坚持在黄梅戏舞台上展现“暗香疏影清姿”的一枝素梅。不断的舞台实践,使吴亚玲的演唱已进入自由王国,敢演却又不露斧凿的痕迹,吴亚玲充分利用她整体的美带给观众艺术上的愉悦和享受。2002年,吴亚玲凭借“李千金”一角的出色表演,摘得了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繁漪”处处为人师表 对于省黄梅戏剧院招收的一群“小梅花”,吴亚玲总是为人师表,处处争当这些年轻演员的好榜样。她信奉的是光耍嘴皮子是不行的,得靠行动感染人。省黄梅戏剧院将曹禺名著《雷雨》搬上了舞台,吴亚玲饰演繁漪一角,在京津等地巡演引起了轰动。吴亚玲说,20多年来,无论是演繁漪,还是其他角色,只要当晚七八点有演出,她每每下午四点钟就赶到剧场化妆,几十年如一日。从上妆的那一刻起,她就开始琢磨自己扮演的角色,酝酿这个角色应有的情感。她根本不信,一个在现场吃零食,或者与他人说说笑笑,或者临场才赶到甚至迟到的演员,能演好自己的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她穿好服装,装扮好头饰后,从来都站立在后台,即使十分疲劳也依然这样。那些同样在候场的年轻演员奇怪地问:“吴老师,为什么您上台前总是不坐呢?坐着歇歇多好啊。”问多了,吴亚玲才指指身上的戏服,道出了其中的奥妙:原来戏服大都是用乔其纱制作,并由服装师熨烫好的,如果坐下去,上台演出的时候衣服就会皱巴巴的,影响观众欣赏时的视 吴亚玲觉美。有些老戏迷是很挑剔这些细节的。通过这些小事,年轻演员知道了在吴亚玲心中,戏比天大,她对待角色永远一丝不苟,对待艺术创作认真严谨,对待黄梅戏艺术和观众认真负责……吴亚玲坦言,自己喜欢安徽黄梅戏这一亩三分地,甘愿为黄梅戏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将不断创作出新作品奉献给广大戏曲爱好者。

2. 五朵金花的幕后制作

电影诞生记
电影《五朵金花》讲述的是一对白族青年男女有趣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新中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幸福、欢乐的生活,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具有抒情色彩和民族特色的生活喜剧。它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红遍了全国。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笔者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周总理安排任务
1959年初,文艺界掀起向建国10周年献礼的热潮。周恩来十分注重这些为国庆赶出来的作品,对送上来的作品亲自过目,当他看了《钢铁世家》、《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影片后,对当时电影界存在的政治口号太多、缺少电影的美感和轻松愉快状况深为不满。他将文化部部长夏衍找来说:“你不久前不是去过云南大理吗?是否写一部以大理为背景,反映边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喜剧影片?”夏衍说:“我不熟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但可以推荐一个人来写。”周总理说:“那好,你就赶快抓紧干吧。”
夏衍要推荐的那个人就是当时被下放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当农民的编剧季康。不久,云南省委宣传部长根据夏衍指示将季康、公浦夫妇叫到昆明,在作了一番简短的说明后,对他俩说:“给你们一个礼拜的时间,赶快编个故事,要是编不出来,国庆就赶不上了。”
“一个礼拜?这么短时间能写出来吗?”季康听了有些急了。好在她和丈夫早在1955年曾经去过大理,赶过三月街,对三月街的赛马和其他风俗很熟悉,两人一合计便决定用赛马作为电影的开场戏,并以此为基础铺开构想,不到一周便写就了电影《十二朵金花》的提纲。
4月中旬,季康赴北京写稿,公浦则到大理进一步搜集创作素材。季康花了两天两夜便写就了剧本《七朵金花》的初稿,当她写完最后一个字,连在农村改造时沾满了泥的鞋都顾不上脱,倒头便睡着了。剧本采用少数民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表达对爱情信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真切动人的爱情故事:副会长金花与白族青年阿鹏在大理传统节日“三月三”盛会上一见钟情,并在蝴蝶泉边约定一年之后如不变心就再次相见。一年以后,阿鹏如约踏上了寻找自己心上人金花姑娘之路。一路上他遇见了积肥金花、牧畜场金花、炼铁厂金花、拖拉机能手金花、水库上的金花和采茶金花,甚至还遇见了找金花的采药爷爷,但却始终与心上人擦肩而过。经过救人、出力、帮活一连串的奔忙,阿鹏终于在蝴蝶泉边“蝴蝶花开”的歌声中与心上人相逢。
剧本交到夏衍那里,夏衍审看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就某些故事情节及艺术表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对季康说:“这个剧本可以拍3部电影了,一部电影只有105分钟,你应该心中有数,剧本拍成电影还得花大力气改编。”季康于是又对剧本进行了大幅修改,把原来“七朵金花”改为“五朵金花”,减去了“水库上的金花”和“采茶金花”。夏衍看了修改后的本子很是满意。不久,《五朵金花》的剧本在刊物上公开发表,并获得了好评。
谁来担任导演
剧本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导、怎么拍了。一部片子的成功与否,导演是个关键因素。中宣部和文化部对全国知名导演进行了一番筛选后,将执导《五朵金花》的任务交给了刚从法国学成归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王家乙。在当时文艺跟着政治走的大气候下,夏衍再三叮嘱王家乙:“不要搞政治口号,要表现出山河美、人情美,这部片子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好!”
王家乙领命后立即找来了剧本,看完后虽然觉得这个剧本不乏新意,但与拍电影还有很大的距离。为慎重起见,王家乙又带着作者季康及作曲家雷振邦一行五人来到大理看外景。在大理古城住了四五天,王家乙却怎么也找不到拍电影的感觉。眼看自己的心血就这么泡汤了,季康对此感到很是有些伤心。作曲家雷振邦心里也很有些舍不得。作为一名作曲家,雷振邦听过不少少数民族的山歌,也创作过不少这方面的的歌曲。他问季康:“能不能把对话改成对歌?”
季康一听立马来了劲,说:“可以啊!”并即兴朗诵了一首“阳雀飞过高山顶,留下一串响铃声……”。
雷振邦一听也来了精神:“太好了,真是太优美了,你怎么写得这么好,平时是不是也写诗啊?”
季康说:“我虽是写小说的,但也很喜欢写诗。”
王家乙听了季康的朗诵:情绪也一下子上来了,说:“好,好,就按这个调子写。”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头为哪桩?……哥有情来妹有意,从今我们不分开,白头到老同甘苦,地久天长永相爱。”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季康思如泉涌,一口气写完了《五朵金花》中所有歌词,雷振邦又费了几天为歌词谱好了曲子。听到他俩的试唱,王家乙乐得嘴都合不拢了。眼看快蔫了的《五朵金花》因“对歌”的滋润而重发生机,最高兴的莫过于作者季康了。
确定女主角
剧本定稿后,王家乙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选演员了。《五朵金花》尽管是中宣部、文化部点名拍摄的,但云南省并没有对这部片子放手。时任云南省委宣传部长的袁勃对王家乙说:“这部片子要宣传云南、大理,所有演员必须要云南人。”王家乙带着一班人马在云南到处挑演员。不久,“四朵金花”便都名花有主了,男主角人选也选定了莫梓江。只是戏中重要人物女社长金花这个角色却是费了好多力气也没个着落。一天,王家乙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云南省歌舞团,看了所有在场的姑娘后,却没有一个中意的。正当他往外走时,一个正站在排练厅的窗台上擦玻璃的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就在他们经过时,有人和这位姑娘打了个招呼:“杨丽坤!”“哎!”姑娘应声抬头,一张纯真、质朴的微笑着的面孔映入王家乙的眼帘。
“就她了,就是她了!”王家乙高兴得大叫起来。《五朵金花》女主角就这样定了下来,那一年杨丽坤16岁。事实证明,王家乙是很有眼光的。《五朵金花》的成功与杨丽坤的表演是分不开的。杨丽坤不仅天生丽质,富有表演才能,还十分刻苦努力。为了拍好这部影片,她随摄制组一起来到大理上关村体验生活,与大理白族群众劳动生活在一起,反复揣摩剧本中的金花这一角色。她的表演朴实、自然,分寸感把握得很到位,把一个白族少女不加雕饰的美丽、稍带羞涩的大方、质朴中透露出的对生活对爱情的热望展示得惟妙惟肖。周总理对她的表演也是称赞有加,还曾两次带着杨丽坤出国访问。当他知道《五朵金花》是别人配的音后,还勉励杨丽坤严格要求自己,早日学好普通话。后来,杨丽坤接拍《阿诗玛》后,周总理又打电话问杨丽坤普通话学得怎么样了。
在众多导演中,王家乙是以严谨认真而闻名的。他对影片拍摄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单是阿鹏骑着马从土路的拐弯处出现的镜头就拍了两天,正是他的这股子认真劲才使片中“英雄”与“美人”相会的美丽画面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新的艺术高度
《五朵金花》拍摄之时,王家乙也正在尝试新中国喜剧电影的拍摄,这部影片自然也融进了他在这方面的探索成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王家乙拍摄《五朵金花》也将生活喜剧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喜剧艺术风格。正如我们在片中所看到的,王家乙的生活片,不追求脱离人物的噱头,而是让人物的性格构成喜剧。既讴歌忠贞、爱情、善良、创造,又笑料迭出,妙趣横生。在人物的刻画上力求真实,仿佛就是你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不搞夸张,不追求哈哈大笑,而是要人心里发甜。比如爱管闲事的老叔,是一位善良、热心肠的老人,他爱喝酒,喝罢酒变得更加兴奋,更加热情,正是因为这一点,构成阿鹏和金花之间一系列阴错阳差的情节,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王家乙在拍摄《五朵金花》时还非常注重发挥视听艺术的优势,将民俗、音乐风情和故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影片具有了很高的艺术观赏性。他后来在谈及创作体会时说:“以前,一提到喜剧,往往意味着用笑声去讽刺和暴露社会。今天,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何尝不可以喜剧形式来歌颂那些新的人物、新的思想,通过那些美好的事物给人以鼓舞、力量和希望呢?”周恩来总理看了影片后也兴奋不已。1959年,他在庆祝新片展览月的招待会上谈到《五朵金花》时称赞说:“我们的电影已经开始创作一种能反映伟大时代的新风格……一种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新风格。”
电影《五朵金花》对音乐故事片的表现形式也进行了探索,那就是写女主人公对唱在影片中的运用。虽然《五朵金花》对唱只占影片很小一部分,但由于它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使作曲家雷振邦萌生了全部采用对歌形式来创作一部电影的想法,并由此引出《刘三姐》和《阿诗玛》两部音乐片的诞生。
《五朵金花》的拍摄正处在全国“大跃进”的风头浪尖,受此影响,剧组在拍摄上也来了个“大跃进”。经过全剧组人员连续作战,《五朵金花》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封镜了。影片上映后,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由此掀起了一股学金花热。金花一下子成为模范的代名词和荣誉的象征,云南大理也借此开展了“千朵金花、”“万朵金花”的生产竞赛活动。《五朵金花》不仅花开全国,而且香飘国外。自1959年起,《五朵金花》先后在46个国家公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纪录。1960年,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五朵金花》一举夺得最佳导演银鹰奖,最佳女主角银鹰奖,埃及总统纳塞尔还邀请杨丽坤前往埃及领奖,并亲切接见了她。
如今,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五朵金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2000年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评选活动中,《五朵金花》被评为10大影片之冠。

阅读全文

与电影新五朵金花剧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奔跑吧少年的观后感 浏览:922
一部蛇的电影找花的 浏览:403
百川东到海电影演员 浏览:611
久久电影大全图片 浏览:483
终于结婚了电影完整版 浏览:109
微电影取名大全 浏览:504
电影粤语mp4下载 浏览:582
保险女王她的商业秘密电影完整版中文 浏览:881
怪物猎人电影讲的是什么 浏览:337
电影和明天的英文怎么说 浏览:327
乘风破浪的姐姐电影观后感 浏览:984
火爆战争片大全电影大全集 浏览:503
怎么让大屏放电影 浏览:579
一部香港电影有六大美女 浏览:259
美国电影胖女孩儿演员表 浏览:269
H的体验韩国电影中文 浏览:605
什么电影里有生命线剧情 浏览:18
水性杨花电影高清完整版 浏览:322
泰国电影渣男骗女友死 浏览:340
泰国电影朋友界限百度链接 浏览: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