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第一代电影导演的风格

第一代电影导演的风格

发布时间:2025-09-16 03:04:19

『壹』 中国导演分几代,分别有哪些

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不是一个严密的学术概念,而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来说这样划分: 1、“第一代导演”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第二代导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开始从单纯的娱乐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3、“第三代导演”指吴、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 4、“第四代导演”指在“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张暖忻、吴贻弓、滕文骥、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第四代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复兴。农村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题材 5、“第五代导演”指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中国电影第五代由于从过去的边缘走到了如今的中心、从底层走向了上流,因而失去的不仅是观念的前卫性、艺术的创造性,而且也失去了对生命和生活的新鲜体验。 6、“第六代导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拍电影的一批导演。如管虎、路学长、娄烨等。 7、“第七代导演”。“新生代导演”的提法,如姜文、贾樟柯、张扬、施润玖、金琛等。

『贰』 中国电影的导演发展

六代导演仅是针对大陆电影学院派的学术概念
第一代导演: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任彭年、沈浮、史东山、邵醉翁、何非光、杨小仲等。
作为中国电影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电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早期电影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创造者。代表人物:费穆、蔡楚生、孙瑜、袁牧之、郑君里、吴永刚、程步高、沈西苓、史东山、桑弧、汤晓丹等。
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
第三代导演: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代表人物:谢晋、谢铁骊、凌子风、崔嵬、成荫、水华、郭维、鲁韧、王炎等。
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第四代导演:60年代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代表人物:谢飞、吴贻弓、吴天明、黄蜀芹、滕文骥、丁荫楠、郑洞天、颜学恕、张暖忻、胡柄榴等。
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他们寻找历史底蕴,更多地表现对历史和现实、对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交叉契合点的捕捉。在反映现实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看到历史与文化如何制约着、创造着影片中人物的行动。是真实化的纪实美学。
第五代导演: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中国电影最辉煌的一代。代表人物: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霍建起、顾长卫、吴子牛、黄建新、李少红、冯小宁等。
作品特点是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十分强烈。经历10年浩劫的磨难,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中。他们的思想敏锐,接触到人民大众,聆听最低层人民的声音,所以他们的影片有生命、有张力,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他们既遵从传统,又有所创新。
第六代导演:80年代中、后期进入电影学院,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贾樟柯、王全安、姜文、王小帅、张元、娄烨、陆川、张杨等。
他们极度追求影象本体,偏执于写实形态、关注草根人群,要么坚定的走在商业路线上,几乎难以象“第五代”那样整体构建电影精神的统一面貌,所以,他们是抗拒归纳的一代。典型特征是“叛逆与反思”。在影像风格上,他们强调真实的光线、色彩和声音,大量运用长镜头,形成纪实风格。他们注重以电影为媒介来考察当代都市普通/边缘人的生活状态,新一代青年在历史转型时期的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在他们的镜头下被真实地记录下来。


『叁』 第一代导演的概述

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先后拍了十八集)。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作为中国电影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电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早期电影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

『肆』 中国导演如何分代

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不是一个严密的学术概念,而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来说这样划分:

1、【第一代导演】(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在上世纪初叶到二十年代末,人数约100人)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1905年到30年代初:

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现存最早的中国影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较成功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第一次武侠神怪热《火烧红莲寺》、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夏衍开始了左翼电影创作,代表作:《狂流》30年代“诗人导演”孙瑜拍摄了《大路》《野玫瑰》等作品,在抒情浪漫的艺术风格上达到成熟30年代新秀导演吴永刚《神女》袁牧之《马路天使》《儿女风云》《桃李劫》(《马路天使》一经问世,即被誉为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也为中国电影达到第一个高峰画上了圆满的休止符。)

2、【第二代导演】(继承中国电影叙事传统发展)代表人物蔡楚生、费穆,1934-1949左右:

蔡楚生和郑君里合拍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影片成功地运用了中国电影传统的形式—家庭人伦的悲欢离合故事来透视社会,该影片代表了中国现实主义影片的杰出水平,它的出现即是1947年度的最佳作品,也是中国电影艺术成熟的标志。)

沈浮《万家灯火》,费穆《小城之春》石挥《我这一辈子》。

3、【第三代导演】代表人物谢铁骊、郑君里,1949-1976左右:

谢铁骊的作品《早春二月》、《包氏父子》、《红楼梦》等都是编导合一。水华是第三代导演中艺术精致的追求者,他的作品只有7部,但基本都是精品:《白毛女》《林家铺子》《土地》《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伤逝》《兰色的花》。

郑君里代表作:《林则徐》(特点是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在叙事造型上呈现浓郁的民族特色)、《乌鸦与麻雀》。李俊代表作为《农奴》、《归心似箭》等。

谢晋代表作为《女篮五号》(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红色娘子军》等;谢晋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牧马人》。

4、【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吴贻弓、张暖忻,1978-1982左右:

吴贻弓在70年代末期导演的《巴山夜雨》中已经体现了散文化表现和诗意塑造的风格特点。除此之外,他还有代表作《城南旧事》。郑洞天代表作《邻居》、《鸳鸯楼》、《台湾往事》。

张暖忻是第四代导演中女性导演的代表,其代表作为《青春祭》、《沙鸥》(本片在表演手法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用非职业演员担当主角,大量使用实景拍摄,较多运用长镜头,探索电影新语言,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描绘等)。颜学恕代表作为《野山》。

5、【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张艺谋、陈凯歌:

张艺谋代表作:《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英雄》、《十面埋伏》等;

陈凯歌代表作:《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霸王别姬》、《风月》等;

黄建新代表作:《背靠背,脸对脸》、《求求你,表扬我》、《说出你的秘密》、《埋伏》等;

霍建起代表作:《那山,那人,那狗》、《赢家》;

田壮壮代表作:《猎场扎撒》(1985年)、《盗马贼》(1986年);

吴子牛代表作:《喋血黑谷》(1984年)、《晚钟》(1988年);

冯小刚是世界交接时期都市影像表现有成就者。擅长商业片制作,被誉为贺岁片之父。代表作《天下无贼》、《甲方乙方》、《手机》、《一声叹息》、《非诚勿扰》等。

6、【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贾樟柯、陆川:

贾樟柯:《小武》《小山回家》《山河故人》等;

陆川:《可可西里》《寻枪》等。

『伍』 国内导演一共有几代分别是哪些人

中国的导演群体被普遍分为七代。以下是各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1. 第一代导演

    • 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
    • 特点:活跃于20世纪初至20年代末,引领了中国默片时期电影的发展,展现出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 第二代导演

    • 代表人物: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吴永刚、费穆等。
    • 特点:起源于三、四十年代,深化了电影的社会反映,注重写实主义风格。
  3. 第三代导演

    • 代表人物:成荫、谢铁骊、谢晋等。
    • 特点:建国后活跃,在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道路上做出了探索。
  4. 第四代导演

    • 代表人物: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黄健中等。
    • 特点:以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为主,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推动了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 第五代导演

    • 代表人物:陈凯歌、张艺谋等。
    • 特点:代表了八十年代的崛起,接受了西方影响,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6. 第六代导演

    • 代表人物:张元、贾樟柯等。
    • 特点:关注个人表达,对底层社会和审查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7. 第七代导演

    • 代表人物:群体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代表人物。
    • 特点:反映了中国电影在当前时代的转型和挑战。
阅读全文

与第一代电影导演的风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的介绍 浏览:888
爱情公寓电影手机在线观看完整版 浏览:164
电影芳华原音音乐 浏览:906
韩国兵斗叫什么电影 浏览:230
爱情公寓电影图册 浏览:458
看个电影翻译成英文怎么说 浏览:786
所有韩剧爱情电影 浏览:520
爱奇艺电影票怎么兑换 浏览:148
冒险考古电影大全 浏览:698
去他妈的麻花情是什么电影 浏览:773
中文字幕高清日本电影 浏览:197
微电影慌观后感 浏览:831
gv在线电影网站 浏览:302
奇葩配音奶奶泰国电影 浏览:13
有金刚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921
扎职粤语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超清 浏览:12
人鱼公主台湾电影 浏览:436
酸盐爱情电影 浏览:240
第一代电影导演的风格 浏览:759
电影赤狐书生在线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