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成龙小时候的故事吗
http://www.hnol.net 2005-11-17 09:30:37
成龙是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在刚刚落幕的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成龙获最佳男主角奖。在此前,他屡夺香港电影诸项金像奖大奖,是唯一蝉联台湾金马奖的影帝,进入好莱坞十大电影英雄榜,被选为“最伟大电影明星”。
难产巨儿重12磅半
1954年暮春4月的一天深夜,一位洋名为“莉莉·陈”的华人产妇腹痛难忍,临产在即。主治医师汤姆斯,详细查看了产妇的情况,吩咐助产士协助她自然分娩。不料,第二天助产士向汤姆斯报告了莉莉难产的消息,并说:“我估算了一下,莉莉的孕期已有12个月。”汤姆斯大夫闻言吓了一跳,孕期如此之长,若胎盘老化,拖延下去,实在危险。他立刻命助手准备剖腹产。待婴儿从母腹中托出时,手术室里顿时一阵骚动。只见这个婴儿圆头圆脑,四肢结实,个头奇大,比满月的孩子还大,助产士把婴儿放在磅秤上一称,好家伙,竟有12磅半,接近6公斤!消息传出,立时轰动了全医院。在50年代,出身于贫寒家庭的成龙,竟有如此健硕的个头令人称奇。这个引起轰动的巨大婴儿被取名为陈港生,也就是当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成龙。
因家境贫寒差点被送人
成龙的父母亲最初在法国领事馆工作,父亲是厨师,妻子则在领事馆帮佣,家境贫寒,收入仅够糊口。夫妇俩第一个孩子是一个女婴,才降生便送给了相熟的乡亲。成龙也差点遭到被送人的命运。当成龙的母亲将出院时,父亲揣着家中仅有的百余元积蓄到医院结账,但院方的账单却吓得他倒吸了一口冷气:住院及手术费共1500港元!夫妻二人顿时愁容满面。妻子说:“真要命咧,我们每月才几十元港纸(港币)进账,去哪儿找这上千元?”百般思谋之后,夫妻仍找不到渡过难关的万全之策。成龙母亲对医生汤姆斯说:“大夫,看在孩子的面上,你帮我们找一个合适的人家,把孩子送给他,我只有一个条件:让他帮付这笔住院费,好好待孩子。”而正在逗弄着成龙的汤姆斯则不假思索地想要认领这个孩子。但最后他的父母还是没有舍得把这个体重破记录的孩子送给别人。
“读来读去都是一年级”
成龙6岁开始上学,谁也没料到,一年级竟成了成龙平生的最高学历。上了学的成龙顽皮、好动,跟一帮小伙伴上树、爬墙、打斗,没有人比得过他,也没有人比他胆子大。为此,成龙时常被老师批评。平时作业,耍点小聪明,抄抄填填,蒙混过关。到了考试,难免就原形毕露了。终于,“恶果昭彰”:两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勒令他留级。这次留级在他家中引起轩然大波。儿子有了一次留级的经历,父亲意识到,应该给他一些做人道理上的教训,“当头棒喝”,促其猛醒。成龙的父亲精心设计了一次活动。这次活动就是让儿子去了于占元教头办的中国戏剧学校习武。父亲的本意是想促其学习,谁都没想到的是,这次活动后,成龙却迷上了这里,再也不肯去学校学习了。难怪连成龙都戏称自己的求学生涯是“读来读去都是一年级”。
成龙说:“大家现在看我很风光,可是我真的是一步一步苦过来,我以前连中文都不怎么看得懂,A、B、C都不会说,可是现在我可以上美国的访谈节目,和美国人聊,我觉得自己最坚守的格言就是永不放弃,今天的失败只是不成功而已,继续努力,总会有成功的一天的!”(
B. 《助产士》经典影评
《助产士》影评(一):极地之光
寒冷地方人拍出来的片子总是冷峻,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金爵参赛片看了三分之一,这部影片艺术之精湛风格之冷峻情绪处理之恰到好处,堪为目前最佳。
本片是根据“拉普兰一战”中的真人真事改编,所以导演才说这是新视角吧,但人物关系和时间轴真的挺混乱的,都搞不清楚到底对不对。不过电影的感情处理的非常到位,每个人物形象都丰满真实,尤其通过纳粹军官和wildeye的对手戏来强调二者所象征的那种恶与善。只是我深深的觉得这电影被出品国家和名字害了,从前从来不觉得芬兰还能拍出来什么惊世骇俗的电影来,没有想到却被这部电影震撼了,导演在映前见面会上说“这部电影会以一个新的角度来呈现二战”。哎呦又是二战题材,那免不了又是那些事件呗,裤氏悄此类电影早就看烦了,所以吧,并未太当回事。
第一个镜头导演锁住了女主角紧握的手,唔,当时就知道导演有两把刷子,果不其然整部影片的摄影非常之赞,到位的音响也使枪林弹雨呈现的非常有质感,配乐也很棒。女主角wildeye的“斗士”形象能够激发人的那种原始生命力。是的,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形象,绝对令人印象深刻。就连影片中的纳粹军官都忍不住动情,这个“反骨”形象塑造的真的是太棒了。
此外,片中wildeye在木屋里等待情人乔纳斯的时候的那场梦境拍的极妙,欲望与罪恶纠缠,表现了战争对人的压抑与摧残。所以这部电影最宝贵的一点还在于情感的压抑与爆发的铺垫与转换做的极佳,男女胡渣主角的感情水到渠成。
但我以为若在以下几点稍加处理会更好:
1.纳粹军官鞭打wildeye那块可以更露骨一点,效果会更好。考虑了一下导演不这么拍可能是拍出来的话太残酷,不过越残酷才越有张力不是吗?关着门打太闷骚啦,之前明明拍的挺酷的呀,怎么突然就心软了。
2.结尾的爱情好像可以处理的更好一点吧,别那么多什么“我怀了你的孩子”的废话,太冗长了,干净一点,过犹不及。
3.时间轴人物关系呀,我就不说啦,故事的基本要素呀!
当然大家都爱看大团圆结局,所以结局我还算勉强满意,还是感谢导演让我体验了一次战争的残酷爱情的甜蜜以及一种身处荒原的末世孤独感。我喜欢。
《助产士》影评(二):带着我们 逃离
我为自己庆幸,在上海电影节那么多部展映的影片中,我选择了这一部。
对于芬兰电影的陌生,让我在走入影院的时候,心中没有任何期待,我甚至不知道这是一部二战题材电影。我带着一无所知的空白,走进导演用细腻触觉所演绎的故事当中。
女主角被人称作Wildeye,她的眼神中我并没有阅读出那么丰富的内容,但她的表情很特别,她身上很多时候都淡漠了女性特征。她是特别的,她勇敢而执着。
作为助产士,她并不在意接生的孩子出自什么状况,她坚信她迎接着The Child of God。因为爱情,她要求去集中营工作。在这时,我才知道芬兰在二战时的尴尬状况,他们曾接受过德国纳粹的协助,也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拍摄的电影会撇开民族的愤怒,而更集中于对人性的探讨。
Wildeye坚持自己与战争无关,她在履行她的指责,做着她被赋予的工作。然而她已然深入其中,她所爱的人,是德国士兵,曾经历过残忍的屠杀而蒙上心理阴影。对她颇有好感的德国军官,是一具杀人机器,残忍的用俘虏做着人体试验。然而,在夜晚,他让手下用提线木偶演着闹剧取乐的时候,他用枪击碎了那个希特勒形象的木偶。
Wildeye与她所爱的人来到那个地图上找不到的死亡小屋,他们在那里渡过了平静的'一周,远离战争,然而即便如此无法撇除他的噩梦。
集中营里负责为俘虏们注射致命病毒的护士自杀了,此后Wildeye接替了她的职务,她从上帝的使者变为死亡的天使。她间接地,将俘虏们送往地狱。她觉悟到自己并没有办法远离战争的影响,她要逃走,回到那个死亡小屋,等待与爱人相聚,哪怕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无望,她坚信地核历等待着。
这部电影很美,并不来自于演员本身的美,在细节上的表现呈现出让人恍惚间走出影片本身的美感。背景逐渐消沉,一个个送入弹夹的子弹的声音,雨夜屠杀时美妙的钢琴弹奏,深夜逃亡中黑暗里船只上的烛火和河面上蒙蒙的雾气……
最后男女主角于小屋里重逢,我想,他们终于可以远离所有了,离开这里,到没有战争的地方。她的坚信,没有被辜负。
我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电影了,直到字幕放完,音乐终止,我还呆在座位上,几乎不想动,澎湃的感动,让我哽咽。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电影,或许,那也是我们逃离生活的一种方式。
电影是一大群人创造的2小时之内的梦与美的体验,在大荧幕之前,当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此,它得以完好体现。也正因此,回想我这几年看过的太多的烂片,有些愤然,你们浪费了这么多的资源,你们浪费了一个造梦的地方所应有的美好。
最后,祝愿这部影片可以获奖,它值得。
C. 凌元的人物经历
凌元,原名张敏。汉族。 最初长春百川医院任助产士在长春百川医院任助产士。 由于从小热爱电影艺术,当看到伪满映的招生广告时,瞒着家人报考了满映的演员培训班。1937年考入满洲映画协会表演训练班,和郑晓君一同参加培训,同年在影片《壮志烛天》中饰演母亲一角。 从1938年到1945年间在伪满映的二十多部电影中出演。日本投降后,满映解体。为了告别过去满映演员经历,张敏改名为凌元。 对于自己几十年来在银幕上一直未老的“善良妈妈”形象,凌元笑着说:在电影里我从来就没有年轻过。可能是我的形象就适合演妈妈,所以在我20岁第一次拍电影时,导演就让我演母亲。但当时因为太年轻,心里特别扭。没有办法,导演让人给我的脸涂上了很多黑的颜色,一块块的,难看极了。再加上还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儿子”在旁边,心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他刚叫一声“妈”,我立刻就臊得脸上发烧了。记得这时候在一旁的老师就大声对我说:你现在演的是人物,不是你自己。不要想当明星,要做名演员。当时我想,那就让观众看我的戏,不要看我这个人了。于是我硬着头皮,跟那个和我年龄差不多大,不断喊着我“妈”的“儿子”一起,第一次扮演了母亲。
就一直没有离开“善良母亲”。她一直记着老师对她说过的话:“创作人物,不是演自己”。也懂得了让观众“承认戏比承认自己更好”。
自从1951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后,30多岁的凌元就开始以“善良母亲”的艺术形象亮相于电影银幕,一直到89岁。
扮演李向阳的演员郭振清和凌元一直相处得非常好,不管什么时候都还管凌元叫“妈”。 1955年,38岁的凌元在长影著名影片《平原游击队》中扮演了主人公李向阳的母亲。这不是凌元第一次扮演母亲,但却是她做了母亲之后第一次演母亲。当时片中的情节是游击队长李向阳半夜从外面归来,一直挂念儿子的母亲没有诸如“你回来啦,”之类的对话,而是从眼神里表现出真正动情的关切,凌元把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真挚的感情,从内心深处用一双眼睛表达了出来。这个真实感情的投入,让她几乎忘了这是在演戏。几十年后的今天,凌元仍然忘不了那一段李向阳母子情深的表演。
回忆自己扮演母亲的历程,凌元觉得自己真正体会到母亲疼爱孩子的艺术表演,是在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母亲表演,因为那时自己也做了母亲。
戏里的默契,离不开戏外的真情,戏外的李向阳和母亲也是一对亲情无限的母子。扮演李向阳的演员郭振清和凌元一直相处得非常好,不管什么时候都管凌元叫“妈”。后来过了很多年,戏里的母亲、儿子又一次在戏外重逢,“儿子”依然是一声亲热的“妈”。亲切之情,俨然一对亲生母子。如今,“儿子”已远在天国,“母亲”却深深地怀念那一段难忘的母子深情。
所以凌元当时思想上有包袱,特别怕演完了人家骂她老不正经。 1962年,45岁的凌元扛着行李卷,提着洗脸盆和导演谢添,演员赵子岳等来到了一个小站——沙城火车站体验生活,开始了喜剧电影《锦上添花》的拍摄。电影放映后,凌元扮演的“胖大嫂”,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提起当年《锦上添花》中那个和蔼的“胖大嫂”,凌元却说她在最初接受这个角色时,心里有很大负担。现如今,老年人的“黄昏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4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老年人谈恋爱还不大好拿到明面上,似乎不容易让人接受。
另外,喜剧片对于台词、动作的要求都很严格,不仅要非常准确,而且要节奏快。所以在塑造“胖大嫂”的过程中,凌元一直感觉压力很大,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凌元说很多得益于谢添导演的启发及与赵子岳的默契配合。比如一段在小亭子里等老站长的戏,凌元的表演总是放不开,谢导就在旁边说:“怕什么呀,瞧,老太太谈恋爱有多美呀!”大家都笑了,凌元也放松了许多。而赵子岳的敬业更是深深感染着她,因为担心自己背台词慢影响拍片,他总是不惜时间认真背台词。一次在十三陵拍戏,正赶上天气非常热的中午,大家都在休息时忽然发现找不着赵子岳了,找了半天才看见他正坐在池塘边专心地背台词。我还记得,为了演好和小猫说话的那段戏,赵子岳因为不断抚摸小猫,双手被小猫抓破留下的一道道伤痕。
凌元和谢添、赵子岳还在《甜蜜的事业》、《生财有道》等影片中分别有过愉快、默契的合作,至今回忆起来,凌元仍然念念不忘。她说:能够和多才多艺的导演谢添、艺德高尚的演员赵子岳合作,让我难忘,也是我的幸运。“影片公映后,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走在北影的大院里,孩子们看见我就恨得要命” 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反特故事片《黑三角》公映后,片中那个令人悚然的惊险场面成了街头巷尾离不开的话题。议论最多的,自然就是片中凌元扮演的女特务于黄氏。至今,提起电影《黑三角》,人们对当年于黄氏从门缝后面偷窥的阴险目光仍然记忆犹新。这个让凌元塑造得最经典的恐怖镜头,曾经让那个时代的很多观众晚上想起来睡不着觉,因为人们始终忘不了凌元那充满了凶狠的一双眼睛。
其实,当年凌元被领导告知要扮演《黑三角》中于黄氏的时候,她的脑子里只有三个字:不愿意。一方面,她从来没有演过这样的角色,心里没底;二来,亲朋好友都担心凌元一贯的善良母亲形象受到损害。为此,凌元几次找到领导,不想演这个反面角色。但是领导却说,这是分配给你的工作,必须演,并鼓励她克服畏难情绪,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应该演好。没办法,凌元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她最不想演的角色。
她还想到了更多的困难。因为拍摄《黑三角》时,正值“文革”刚刚结束,文艺舞台创作的正反面人物都脸谱化,所以如何塑造一个生动的“女特务”的形象就比较难。她反复考虑,觉这个人物应该夸张但又不能过分,但是不夸张又怕通不过,很难把握分寸。更困难的是,她对女特务的那种生活不熟悉,不知从何入手。她先是找了很多反特小说、电影,一边看一边找感觉。但过后她觉得关键还是要分析这个人物的思想逻辑。特务也是人,于黄氏的信念就是当好特务,以后飞黄腾达,成为人上人。要演于黄氏,就得分析出女特务那种表面温和善良,骨子里凶残狠毒的双重性格。经过反复琢磨,凌元通过眼神、点烟、抽烟的细微动作,把一个表面和气,但瞬间眼珠一瞪就可以下毒药、开枪,从骨子里充满了仇恨的女特务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为了在生活中体会女特务的感觉,凌元甚至培养自己看见好人也要仇恨的心理。但由于
在拍片的间隙,凌元还要关心、照顾当时只有17岁的女主角刘佳,这戏里戏外的多重身份,可给凌元的表演增加了不少难度。 2006年,已经年近90岁的凌元,应邀在电视剧《春风沐雨》中扮演了一个部长的母亲。十几场的戏,凌元每场都是一气呵成,台词也是一个字不差。如此了得的台词功夫,无不令在场的晚辈们惊叹、佩服。
谈起大家都羡慕的台词功夫,凌元说:其实在生活中,我这个年龄已是丢东忘西的人。但我的职业习惯是要求自己台词一个字都不能错,不背好台词不能进片场,多年来形成了习惯,进了片场从来都是不差一个字。所以1979年复排话剧《日出》时,虽已时隔20多年,我仍然又一次能轻松出演了“顾八奶奶”,86岁时还演了《新甜蜜事业》。
凌元说,其实我从来没觉得背台词有多难,因为对一个演员来说,演戏的最大压力不是背台词,而是创作人物的过程。 在影片中,凌元需要有很多吸烟的镜头,表演出于黄氏的阴险和凶狠。为了演好这些镜头,从出外景开始,生活中烟酒不沾的凌元,一连吸烟两个多月。她从观察别人吸烟的动作开始,从用手指夹烟卷、点烟、吸烟,她认真琢磨每一个动作,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每个吸烟的动作,直到演出了银幕中那个两眼露出凶光,一根接着一根不断抽烟的女特务于黄氏。影片中凌元吸烟的表演形象逼真,每一个镜头都留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但其实每次拍完吸烟的镜头,凌元都浑身不舒服,嗓子火辣辣的难受。
《黑三角》公映后,凌元回忆说,当时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走在北影的大院里,孩子们看见我就恨得要命,他们一边追着我,一边喊:大特务,于黄氏,于黄氏,水鸭子,水鸭子!喊得我心里特烦。同院的小孩看见我就哭,甚至有人告诉我,看见卖冰棍的老太太小孩都哭,我心里就更难受了。后来过了一阵,心里也慢慢想开了,因为我爱人对我说,小孩子恨的是电影里的于黄氏,不是你这个人。这说明你把这个坏人的角色演成功了,所以后来再看见孩子们冲我喊时,我冲着他们笑一笑就过去了。
我要求自己台词一个字都不能错,不背好台词不能进片场。 自1984年离休后,凌元就一直没闲着,除拍了好多戏外,还参加很多活动,尤其喜欢参加老龄委和帮教青少年的公益活动。还时常参加一些艺术界的纪念活动。
或许,这就是凌元艺术常青的秘密。这是生活中真实的凌元,也是那个虽然“拍片无数,和各种电影奖项无缘”,却依然快乐生活、快乐创作的凌元。
2008年,反映都市年轻人生活的电视电影《大漠赤诚》在北京昌平郊区举行了开机仪式。91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凌元到场,她说这次出演是被剧情深深打动。
《大漠赤诚》由青年演员岳红主演,讲述的是因工作、爱情陷入困惑的几个都市年轻人,为了完成一位老红军战士的遗愿,奔赴西北大漠寻人。凌元现在已经很少接戏了,她说《大漠赤诚》这种题材的影片很少,对年轻一代很有教育意义,“应该告诉他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有责任为年轻一代做点什么。”凌元不担心自己的体力,“只要我高兴拍,就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