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这不是一个人彻悟后救赎海洋和人鱼的故事,这是一个被人鱼救赎的人的故事。
这一切看似和童话并不相符,但人鱼公主对王子的救赎没有变。
像那句笑话''现在喝不起豆浆,以后有钱了,每次买两杯,喝一杯,倒一杯。''那样,小时候的刘先生,家徒四壁,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给他捡来半只鸡腿。和姗姗初次约会,两人吃的鸡骨头堆成山,吃着吃着,他突然眼圈泛红,说起了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赚钱。
从小看尽世间冷暖,在极度贫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底其实埋了一个想要快乐幸福犹如生活在童话中的梦想,当时的家庭没法给他,所以他想要长大拼命赚钱给自己。
可是钱多起来了,他还是不快乐,所以他迷茫了,他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快乐起来。
直到遇见了美人鱼,她不想要钱,她会带他去大排档吃烧鸡,会和他去游乐园疯玩,坐飞船坐到吐。
而这些平凡的幸福,恰恰都是他从小到大都没经历过的。
在影院里,我听到有人吐槽才一天刘轩就要向姗姗求婚太恶俗,而我认为,刘轩在姗姗身边才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他只想离他追求的快乐再进一步。
很多人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丢弃了最初的美好,当初执拗的相信童话的孩子永远的走向了成年,抛却了一切童真,行走于这纷扰的世间,为各种各样的事奔波劳碌,但心里总归还是相信美好,周星驰用独特的方式,在俗世中维护了曾经我们每个人那颗纯真的心。
比起电影中的祖先为猿猴的说法,我更认同曾在杂志上看到的,25亿年前,地球大约只有2% 的陆地,我们曾都是鱼。
当海洋变成陆地,人类进化出双腿,学会直立行走,学会制作武器,进化成了高等生物,转过头面对孕育生命的海洋,心里想的却是怎样从它身上获得更大利益。
若兰等人打着''科研''这样冠冕堂皇的幌子, 携着坚船利炮闯入了那艘破船, 说人鱼手中持有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所以要格杀勿论。
2. 周星驰的电影《功夫》想表达什么他在电影中饰演什么样的角色
《功夫》是一部经典电影,也深受众多影迷喜欢。在我个人看来,周星驰想要借这部电影,表达想法有很多。其一则是邪不胜正,只要心怀正义,就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其二则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个不起眼的楼房里,竟然住着一堆高手。
周星驰在这部电影中,饰演了一位市井小角色,他从小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成为武林高手,而后匡扶正义。可惜事与愿违,他成长道路上,充满了崎岖和坎坷,自身身体羸弱,想要帮助别人时候,却屡次被他人欺负。
从星仔身上,让我看到了,小人物也有其厉害之处。只要肯坚持初心,并保留内心善良,到最后一定会达成心愿,成为人人羡慕对象。
3. 周星驰的电影《功夫》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
周星驰是辨识度最高的那一类,好比李白在诗歌领域。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这种只能李白写,别人写出来会被喷。金庸的大侠最多身中十刀八刀百十刀,不能再多了。
虽然我很尊重周星驰,但他开始拿电影做资本杠杆时,作为电影人的周星驰已经进入夕阳余晖中。曾经无限的美好,那也是曾经,之后便是黄昏!
4. 你我真的看懂周星驰的电影了吗
《功夫》中的蜕变涅槃之路
看过周星驰电影的人都知道,第一次看觉得挺好笑的,过了几年,再细细品味喜剧镜头的人似乎都变成了自己生活经历,电影愈演愈烈,自己的情感也跌宕起伏。如果看电影不思考,往往在看完喜剧电影我们也就是笑笑就完了。“涅槃重生”凤凰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砺后它们才能以更美好的躯体重生。 凤凰之所以能重生是因为它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痛苦。
在好的电影里,我们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还可以在审美中体会电影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触发自己关于生命的更多思考,每一个主人公的心路历程,都是一个生命的精神缩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对星爷所演的角色有太多的感触,太多的感同身受,仿佛电影主人公所述说的故事就是自己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
无论看到世界的任何内容,都可以激发我们关于自身生命的思索。之所以与外界有信息交流,是因为活出生命的精彩需要这样的交流。
但若忘记了活着的目的是生命的美好,则外界的美好容易成为逃避的港湾,而一切的不美好则成为抱怨的源头,这样的生命已经迷茫在物欲的洪流里。
《功夫》讲述的是这样一件事,在周星驰很小时,遇见一位骗子,对周星驰说“我看你骨骼惊奇 必是练武奇才。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将一本《如来神掌》卖给了周星驰,周星驰毫不犹豫的将父母留给自己将来学医或学律师的10块钱,买了一本只值2毛钱的“秘籍”。有一天有个哑女,被一群人欺负,他想用“如来神掌”去帮助哑女,那群人发现了他的“如来神掌”那些人嘲笑一番后,在他头上撒了尿。这时周星驰对正义产生了怀疑,开始想变坏,想加入当地的黑社会“斧头帮”开始在连斧头帮都看不起的贫民区,冒充是“斧头帮”的人,他带着一个胖子,那个胖子他叫他凶,他都凶不起来,叫他做坏事,也做不出来,不是把刀插在他身上,就是把蛇倒在他身上。可能周星驰在剧情安排上胖子好比他的“良知”“正邪不两立”想做坏事也做不出来。终于他又看见那个长大哑女了,她在卖冰淇淋,那个哑女一直记得周星驰的救命之恩,拿出了小时候的七彩棒棒糖给周星驰。可是对于一个想依靠“斧头帮”来生存却靠不上的人来说,他挺惆怅的,他不敢接受爱情。于是他把那个棒棒糖摔碎了,他只能抢一个这样弱小的钱,他把所有抢来的钱,给了那个胖子,然后就叫他“滚”。最后他加入了“斧头帮”他们就叫他把“火云邪神”放出来,“自古两邪不正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个叫“琛哥”的人一直叫他打人,最后他打倒了“琛哥”也背叛了“斧头帮”。由于他打来“火云邪神”而被“火云邪神”打残废,最后“破茧成蝶”用“如来神掌”打败了“火云邪神”,继而开了一家糖果店,最终归于初心的故事。重温经典,我们不难发现,周星驰战胜“火云邪神”的原因是他自己的良知、正义、善良…
整部电影以夸张的形式,掩盖了周星驰内心的“痛苦”当自己的嘴被蛇咬后,周星驰自己排完毒后,胖子问他“你不是中毒了吗?这么快就好了?”
“有吗?我没事啊,发生了什么”,我想,更多的是周星驰不想提起那件伤心的事。所以当你好好看清电影中的情节时,你就会发现你真的笑不起来了,你会不自主的可怜、同情周星驰。这样特意的搞笑,我们真的笑不起来…
喜欢看星爷电影的人,不难发现在许多他的电影中都有吃鸡腿的镜头,像《喜剧之王》《大话西游》《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等无处没有星爷吃鸡腿的镜头,是星爷真的单纯喜欢吃??并非如此吧,看过星爷写的一篇文章《我人生的第一场戏》1962年6月22日,周星驰出生在香港一个内地移民家庭里,一家人生活在九龙穷人区,7岁时,父母离异,他和姐姐、妹妹一起走单身母亲的扶养下长大。在记者的一次采访中当记者问到“星爷,他们都说你很有做演员的天赋,请问你人生的第一场戏是什么时候?”星爷提到:自幼家境贫寒,每次吃饭妈妈总是把肉夹给他,可每次他都会把吃剩下的肉放到嘴里咬一遍吐出来,更过分的是有次他把妈妈省吃俭用特意买给他的鸡腿扔到了地上,妈妈非常生气,忍不住打了他。镜头一转,记者针对这就是采访周星驰时,他终于说了自己那么做的原因——他知道妈妈特意买来鸡腿给自己吃,妈妈自己舍不得吃肉。所以“故意”把鸡腿弄脏,这样妈妈就不会再让自己吃,可她也舍不得扔掉,所以妈妈就能吃到肉了。真相大白,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宁愿自己受委屈,也只为母亲能吃肉,这样一个善良的人,终究会变坚强。
或许,每个人都曾渴望匡扶正义,却被现实无情打败。
或许,每个人都曾失去对正义的信仰,但都需要经受良知的拷问。
或许,每个人都曾在生活压力或现实世界的恐惧中迷失自我。
或许,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良知发现,挣脱恐惧,找回自己。
从此,开始了一生平凡安乐的生活。
5. 为何说周星驰的电影看不懂是喜剧,看懂了是悲剧
周星驰的电影虽然以喜剧为主,但每一部都暗示了很多人生道理,所以真正看懂他电影的人才知道其实都是悲剧。提及周星驰,很多人都只会记住他最初的“无厘头”电影,却很少人会真正意识到其实他的电影都充满了特色;他带动了香港喜剧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把充满悲剧的人设演绎成了喜剧,几乎所有的电影其实都有“暗喻”。
周星驰的电影虽然以喜剧为标题,但每一部都充满了故事,是悲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