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偷心>具體講了什麼 故事,請詳細解釋
婚外情是近期來在中國一個敏感而又熱門的話題,它涉及到了倫理、道德以及不同的人生觀。影片《偷心》就是一部有關這一話題的影片,它探討了夫妻與婚姻的問題。
影片發生在倫敦,講述了四位主人公之間錯綜復雜、糾纏不清的關系。安娜(朱莉婭·羅伯茨飾)是一位剛剛離異,但卻事業有成的攝影師,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邂逅充滿抱負但現在只能靠為人寫訃告而謀生的小說家丹(裘德·洛飾),兩人很快就墜入了情網。可是最終,安娜卻嫁給了一位俊朗自信的皮膚科醫生拉里(克里夫·歐文飾),但安娜卻還與丹保持著曖昧的關系。丹本身也有女朋友,她的名字叫艾麗絲(娜塔麗·波曼飾),她隻身來到倫敦尋找新的生活,最後成為了一名地下舞場的脫衣舞娘,她是一名叛逆少女,但卻在極力掩飾自己過去的經歷。於是,一場不倫不類的四角戀愛在這四位主人公之間展開了。
影片以現代的倫敦為背景,渲染著霧都的壓抑與模糊氣氛,包含了一些時空交錯,還有一個超現實的結尾。影片發展並不是以赤裸裸的性愛場面為線索,而是以錯綜復雜的兩性之間的冷嘲熱諷、幾位主角之間的操縱與被操縱為動力。故事的結尾留下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讓觀眾自己去解答。
愛情到底需不需要專一,沒有人能回答,也沒有必要回答,也許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需要」或者是「不需要」的問題,人類的感情是復雜的,也是神秘而變化莫測的。
❷ 偷心的劇情簡介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愛情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50年代的青島:女人是大家閨秀,有個很嚴厲的老母親。她家樓上搬來了一個年輕的鋼琴家,彈得一手動人的鋼琴,言談舉止處處誘惑著她。她想方設法接近他,但當他們終於發生了關系時,他不見了。她由母親做主嫁給了對她一切都好的表哥,她最後也知道那個男人從頭到尾都是騙她的。那個男人連鋼琴都不會彈,他只是在放唱片。可是她依然愛他......
❸ 《偷心》(《closer》)這部電影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結尾我都沒怎麼看懂。
皮膚醫生給Jude Law扮演的作家下了個套,他假意說他愛上了愛麗思,就是想讓Jude回去找愛麗思,搶著吃的東西才香。
在愛情里往往也是這樣,別人手中的才是好的。
皮膚醫生以離婚為借口和朱麗亞扮演的攝影師春風一度,目的是讓Jude吃醋,同時讓自己在一種微妙的勢上占優勢。Jude扮演的作家就上當了,恢復單身的攝影師美女不如以前讓他那麼渴求了。
所以,最後攝影師回到了皮膚醫生的身邊,兩人很幸福,經過了婚外戀,不再有什麼能打擾他們了。
愛麗思繼續美麗著,媚視煙行,更勝以往,她長大了,更美麗了。
只有作家Jude什麼都沒有得到,哦,他得到了和愛麗思曾經有過的好時光,但是沒有珍惜那年輕的愛。他甚至沒有愛麗思真正的名字,愛麗思不過告訴了他一個從紀念石碑上看到的名字。只有皮膚醫生知道愛麗思真正的名字,但是皮膚醫生不相信。
在四角戀愛中,最占優勢的作家反而什麼都沒有抓住。
❹ 偷心的影評
《偷心》:寫給愛情的訃告
圖賓根木匠 發布於:2008-04-18 12:38
片名: 偷心 Closer
導演: 麥克•尼科爾斯 Mike Nichols
主演: 朱莉婭•羅伯茨 Julia Roberts 裘德•洛 Jude Law
娜塔麗•波曼 Natalie Portman 克里夫•歐文 Clive Owen
年代: 2004
國別: 美國
類型: 愛情/倫理
閱讀訃告,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年代。告訴你們吧,死在這個時代是最棒的。
——《先上訃告 後上天堂》
小資聖經
讀了本小資的書——《先上訃告 後上天堂》,又看了部小資的電影——《偷心》,便生出了幾分小資的感受——「小資」在這里純粹是比喻情感的形容詞,從經濟地位上來說,我是地道的無產階級。
原來可以這么小資——這是這個詞彙進入我的視野以來表達得最淋漓盡致的一次,我似乎開始捕捉到所謂「小資」的一些本質內涵:衣食無憂、胸無大志、生活無趣、靈魂麻木……小資們開始把玩他們認為可以把玩的一切東西,然後妄圖從中獲取一些樂趣:《先上訃告 後上天堂》在文字中把玩,《偷心》則在影像中把玩。
電影通過一位訃告作者的角色曲徑通幽的跟書本搭上了關系,四位主角之一的丹是位鬱郁不得志的小說家,只能靠給人寫訃告為生——《先上訃告後上天堂》書中就此提到了這部電影——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一位叫愛麗絲的姑娘愛上了丹,但是丹一面跟愛麗絲糾纏不清,一面又鍾情於風韻成熟的女攝影師安娜;安娜陰錯陽差間嫁給了皮膚科醫生拉里,卻在婚後頻頻紅杏出牆;愛麗絲為博丹的歡心,成為了一名脫衣舞女;當拉里得知真相後,他成功的摧毀了丹對安娜的期望……最後,四個人都沒有歸宿,頹然的在這個世界上漂浮著。
一場在現實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四角戀愛,一個男男女女做排列組合的過家家游戲,改編於同名舞台劇的本片,似乎在全世界的年輕人中都有著言說不清的魅力——前不久在我居住的這個城市裡就又在舞台上由本土演員復現了本片,據說女演員穿著褲衩登台的場面很火爆。
這也正是為什麼這部誕生不過三、四年的電影可以放進《回憶經典》欄目的理由——「小資電影」作為影迷們口耳相傳的新的電影類型,《偷心》絕對堪稱是個中里程碑。
其實小資並不是一個嚴格的身份或者社會學意義上的指稱,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資訊傳遞快捷、事事都講究專業分工的社會里,人們已經被擠壓成了麻木的紙片人。大部分人既不用憂心溫飽,又做不了什麼驚天大事——別跟我說甘於平凡,那隻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抽劣伎倆,一個沒有經歷過轟轟烈烈的人壓根就不知道什麼叫「平凡」,他拿什麼去「甘於」?
麻醉罷了,不用葯物,只是用死水微瀾的生活一點點的麻醉自己,然後找幾個同命相憐的朋友互相慰藉,在表揚與自我表揚中自以為已臻化境,死乞白賴的「享受」起毫無滋味的生活來。
這樣的人,是看《偷心》的人;這樣的人,也是演《偷心》的人。
情慾寶典
這年頭,採花賊滿大街都是,但是採花採得像丹一樣風流倜儻,就很需要幾分手腕了——當然,先天條件很重要,長不成裘迪•洛那模樣,估計再使心眼也是白搭。
情慾是不能迴避的,我們首先不對這四個紅男綠女做道學上的評判——起碼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很大程度上就依賴於情慾。當愛麗絲在大街上被丹吸引時,我們很難分清這種化學反應的准確成分。一見鍾情是可能的,可要記住一見鍾情也不過是生「情」而已,跟「愛」還是隔著一層的。
愛麗絲是個有點悲劇的角色,最初她遇到丹的時候,她是死心塌地愛著對方的。而且丹也沒有拒絕,只是丹總抹不去對安娜的牽掛。在這個階段,應當說丹的心裡裝著的只有安娜——愛麗絲只不過是個擋箭牌,或者說是個聊以排遣寂寞的發泄品罷了。於是,我們看到單純的愛麗絲誤以為丹喜歡水性楊花、賣弄風騷的女子,便去做起了舞娘的營生,並且在大街上奇裝異服招搖過市——最初出場時,素麵朝天的愛麗絲走在街頭無人注意,只有丹朝她看了一眼;而當性感火辣的愛麗絲吸引了滿大街男人的目光時,她卻對任何人都視而不見了——包括曾經讓她魂牽夢繞的丹。
然而愛麗絲並不是一個徹底的女性受難形象,在最後一刻丹才知道她的真名——她叫簡,「愛麗絲」只不過是她從墓碑上隨便看到的一個名字而已。
我不相信一個真心愛著對方的女人會隱藏自己的真名——名字是極具象徵意義的符號,還記得《千與千尋》的情節嗎?
簡變成愛麗絲,乃是因為她是戴著面具來面對丹的,也許正因為是這樣,她才可以如此的無所顧忌,如此的千變萬化。
丹並沒有失去愛麗絲的愛,他失去的是簡。
愛麗絲在酒吧里賣身的時候,難道靠的不是情慾?
還是拉里來得實在,他用金錢買到了愛麗絲的身體,然後又在安娜即將投入丹的懷抱時成功的誘騙她發生了一次關系——此舉徹底擊潰了丹的心理防線。
拉里顯然比丹更有手腕,不顯山,不露水,卻在衣帶群腳間徹底瓦解了丹原有的美麗幻想。
也不能全怪拉里,總頂著丹給定製的綠帽子,普天下有哪個男人可以承受?
不過很奇怪,愛麗絲跟拉里交歡的時候,用的是簡這個名字。
或許,在彼此情慾相對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自己?
愛情訃告
墓碑上的愛麗絲其實就已經是一個有意味的象徵——這個敢愛敢恨的女子,是一個已經不在人士的女子。愛麗絲——簡——的真愛,早已深埋在這墓碑之下了。
丹總能脫口而出「我愛你」那三個字,說的太多當然是因為他不夠真誠,不過反過來想想,也許問題的症結並不在這里——丹頻繁的用語言表示愛意,其實是因為他根本就不懂什麼叫「愛」吧,在丹的世界裡,愛情是一種幻相,他根本把握不住。
不知道愛的人,自然也不可能用愛來欺騙人家。所以,丹是個訃告作者——《偷心》的故事是圍繞丹展開的,丹的身份已經明白無誤的告訴大家:這個故事就是一則寫給愛情的訃告。
歐美人的訃告跟我們不同,中國人講究為死著諱的官樣文章,歐美人卻總是拿訃告表現自己的文筆和幽默感。
或許,導演尼科爾斯也是想用這部電影來對愛情幽上一默。
不過這幽默既黑色,又苦澀。
在整部《偷心》里,我們已經看不清到底什麼是愛情了——你來我往,她走他上,這邊廂剛寬衣解帶,那邊廂又擁吻上床……性解放的年代過去了,艾滋病的流行也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對於自己身體的潔身自好。但是,飽暖過後的人們似乎已經忘了什麼叫愛。愛,已經成了某種供人把玩的玩物——真正的愛,只存在於文學藝術品里,卻在生活中全然無蹤。
愛情死了,丹的文字是寫給死人的訃告,丹的生活卻是一則寫給愛情的訃告。
正如本文開頭所引的那句話所說:在這個「有史以來最好的年代裡」,死是最棒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死亡了的愛情,才是最棒的愛情,才是我們可以把玩的愛情。
也只有可以把玩的愛情,才是讓小資們願意去嘗試的愛情。
因為把玩意味著不用觸及靈魂,意味著可以隨時全身而退,意味著房子、車子比愛情本身更重要。
孔慶東老師說過,大部分夫妻之間是沒有愛情的,只不過是互相幫襯的互助組關系。
上個禮拜一個剛失戀的女孩對我說,愛情是現在這個社會的奢侈品。
如果你還相信絕對不摻和雜質的純凈愛情,那《偷心》是株大毒草。
如果你想了解現代人的真實生活,那就去看《偷心》,去讀訃告。
刊載於《世界電影之窗》08年4月
❺ 裘德洛電影《偷心》的結局什麼意思
猥瑣的心思,混亂的性關系,低級的猜疑,輕易的放棄,漫無目的的結合以及漠然的分離,《偷心》留給所有人一個充滿寒意的現實:虛幻的愛情,可笑的一見鍾情。當一切結束的時候,變化的只有時間而已。
安娜最後卻嫁給了一位俊朗自信的皮膚科醫生拉里,婚後的安娜卻還與丹保持著曖昧的關系。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Alice Dan Anna Larry ,所以當你看偷心的時候,心中會不安,會彷徨。他們四個人,是各種不同人們的集中代表,殊不知當故事降臨到你的身上。
(5)偷心豆瓣電影演員表擴展閱讀
影片介紹:
安娜是一位剛剛離異,但卻事業有成的攝影師,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邂逅充滿抱負但現在只能靠為人寫訃告而謀生的小說家丹,兩人很快就墜入了情網。可是最終,安娜卻嫁給了一位俊朗自信的皮膚科醫生拉里。
但安娜卻還與丹保持著曖昧的關系。丹本身也有女朋友,她的名字叫艾麗絲,她隻身來到倫敦尋找新的生活,最後成為了一名地下舞場的脫衣舞娘,她是一名叛逆少女,但卻在極力掩飾自己過去的經歷。於是,一場不倫不類的四角戀愛在這四位主人公之間展開了。
❻ 偷心的全部資料
《偷心》—— 張國榮籌拍自己導演的新戲,親自擬定了一個發生在中國青島的浪漫故事,由著名作家何冀平編寫劇本,取名《偷心》。2002年 4月,劇組的演職員基本就位,包括區丁平、張叔平、和田惠美、寧靜等優秀人才。此時張國榮已經患上抑鬱症,但仍堅持往返大陸准備開機,但是到青島勘察後,他對實景不太滿意,一再修改劇本,演員陣容也陸續發生一些變化。10月,影片投資商因經濟問題入獄,張國榮病情惡化,影片就此擱淺。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愛情故事,發生在40、50年代的青島:女人是大家閨秀,有個很嚴厲的老母親。她家樓上搬來了一個年輕的鋼琴家,彈得一手動人的鋼琴,言談舉止處處誘惑著她。她想方設法接近他,但當他們終於發生了關系時,他不見了。她由母親做主嫁給了對她一切都好的表哥,她最後也知道那個男人從頭到尾都是騙她的。那個男人連鋼琴都不會彈,他只是在放唱片。可是她依然愛他。
何冀平在回憶中這樣描述:
那幾天,他幾乎每天都打電話來,問住得好不好,當地招呼得好不好,當然更關心那個地方,能不能編出個好看的故事來。……我對青島很有感覺,青島保留了海旁的八大關舊居,一幢幢石頭樓房,都已過百年,小巧別致,沒有一間同樣的。梁實秋、老舍、沈從文、洪深,還有蕭紅蕭軍,都曾在那裡居住。我流連在依山傍海的石板路上,望著石牆頭伸出的杜鵑,心裡已經有了故事。……在國榮家,那個他喜歡的陽台上,他喝紅酒,我喝茶,談要寫的劇本。他坦白,真誠,投入,想法很多,還想著拍完這部再拍下一部。他說,喜歡白先勇的小說……每次談完,他都堅持要送我,我住得離他很近,但是他一定要自己開車送我回家,我婉拒,他總說,他也正好有事出去。……他說:何老師,「故事」是你,「劇本」也是你。我心裡猛然一熱,做了這么多年編劇,還真從來沒遇到過一個這樣「往出讓」導演。我說:「故事」是你啊。
憑借自己在電影界的多年經驗和廣闊交遊,張國榮很快確定了電影的其他演職員人選,開始四處溝通洽談:美術指導區丁平、剪接張叔平、服裝指導和田惠美、音樂Michael Galazzo、攝影李屏賓……這些亞洲電影界的精英全都與張國榮有過合作,深知他的敬業精神與專業水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答應加入劇組。「如今我義無反顧地去做導演,很開心,很放鬆地去做,因為有很多人義無反顧地來幫我。千萬別先說藝術不藝術,你先得看看有沒有本領讓觀眾把片子追看下去。我認為一個導演應該有狂野的一面,『好好先生』沒有火花,當然,像戀愛一樣,有火花之餘也得細水長流,不要怕不要怨,無論遭遇如何,怎麼看生命其實在乎你自己,覺得生命是好是壞的取捨是你自己的。」
唯一令張國榮耿耿於懷的就是電影的投資者不是香港人,而是日本人和內地人。「香港某投資者跟我坐下來談的時候,給我的感覺是:『不外是一盤生意罷了。』我不是在談一盤生意,我要拍一部好片子。我張國榮為香港歌影壇貢獻了那麼多,得過那麼多的榮譽,為港爭光,為什麼他們不支持我一下?真的很遺憾。如果我第一部導演的片子是香港人投資的是多麼理想呢。……我只想隨心拍一部戲,盡力將自己這二十年在圈中吸收到的事,做一個故事出來給香港人看,既沒想過要成為一部藝術電影,亦無野心要得獎,得與失不太重要,但當然……我這么好強,希望得多過失啦!」
因為故事發生在大陸,張國榮希望用國語現場收音,這一條要求沒有幾個香港明星能夠做到,所以演員方面全部放眼內地,香港方面只請了沈殿霞:「肥肥不再是演開心果,我要把她改頭換臉,不演喜劇人物。在這部戲里邊她是個悲劇人物,我相信她一定演得來,人,誰沒有傷心事?肥肥很忙,但我會遷就她的檔期,她是個很有義氣的人,接了我這部戲也很高興。」女主角方面,雖然張國榮幾乎與所有的香港女星都有交情,但是這一回他的首選女主角卻是大陸女星寧靜,寧靜曾與張國榮合作過《新上海灘》,張國榮對她的評語是:「人長得漂亮,戲又好。」
2002年1月,張國榮秘密到北京去會見寧靜,希望她能出任女主角。當時電影劇本還沒有完成,張國榮用了一個下午來給寧靜口述故事,講了很多細節,每場戲,每個鏡頭,介紹了關於劇本和劇組的種種設想。寧靜對張國榮的工作能力非常信任,對劇情也很感興趣:「那是一個很凄涼的故事。影片很細膩,像讀小說的感覺,有很多特寫——人有感情時,不一定有表情,但臉上肯定有變化——他覺得只有大特寫才行。他講這些話的時候,我腦子里全是場景,細節。我從來沒有想過他為什麼會想當導演,一切都是最自然不過的。」對於片酬,張國榮請寧靜開價,寧靜爽快地說:「我們還談什麼錢哪?你給我,我就拿著,不給也行。」還為此推掉了其他的片約,專心等著張國榮新片開拍。
對於電影的男主角,張國榮並不想親自出演,因為初次執導,希望能夠專心做好幕後工作。他矚意的男主角人選是大陸影星胡軍、陳道明。胡軍與張國榮於2001年經《藍宇》導演關錦鵬介紹而相識,彼此有過幾次交往,他對張國榮的工作能力非常信任,因此在沒有拿到劇本的情況下就答應出演;而陳道明從未與張國榮合作過,本著一貫嚴謹的工作原則,希望待劇本完成後再確定。為此張國榮進一步加快了劇本的撰寫進度。
張國榮本人是一個十分自信的人,傲骨錚錚,不輕易為別人傾倒;但是對於確實非常出色的專業人才,他又是由衷地欣賞和崇敬,一點架子都無。他非常欣賞內地影星兼導演姜文,表示希望有機會結識並「取經」,於是,一月里,他在寧靜的引見下會晤了姜文,兩人對飲了兩瓶紅酒,聊得非常投契,對電影事業的許多看法都有共通之處,姜文甚至爽快地答應主演由他導演的第二部電影。
張國榮還找到自己多年的老友、《霸王別姬》的執行導演張進戰,希望張進戰能夠幫手合作,但是張進戰當時恰好已經與別人簽約,是與昆廷·塔蘭蒂諾等人合作一部好萊塢電影,所以沒有時間和精力。張國榮開玩笑說:「我這么遠來,又是第一次做導演,你也不幫幫我。」張進戰表示為難,張國榮笑道:「沒關系沒關系,下一次我再拍片子你一定要來啊。」張進戰當然一口答應。
2002年2月,張國榮開始在全國挑演員,當時正逢春節,他也照例與唐鶴德同赴北京約了許多朋友聚會。他打電話給宋小川說:「小川,我在北京,很忙,我打算導一部電影《偷心》,現在在全國挑演員。過幾天一起吃飯好嗎?」幾日後的宴會上,宋小川和一批朋友見到了開心得不得了的張國榮,聊到《偷心》時臉上全是激情,充滿志在必得的感覺。
2月9日,張國榮前往韓國漢城,專程邀請當紅明星宋承憲出演《偷心》,開出了片酬八至十億韓元(約五百至六百萬港元)的條件。由於電影的劇本尚未最後完成,而韓國電影界不成文的行規是演員在接戲時必須先看劇本,所以這次雖然是進軍海外影壇的好機會,宋承憲還是婉言謝絕了張國榮的邀請。回港之後,張國榮遇到許多媒體的探問,其中有的竟問:「你這次見到宋承憲,興不興奮?」雲雲,令他啼笑皆非。隨後的《明報》采訪中,他說:「傳媒為什麼專門踩自己人而狂捧日、韓明星,弄到本港好像沒有明星似的?本港大把很好的年輕演員,你們怎麼不捧?你是不是中國人?你有沒有民族觀念?外國對我很尊重,我在日本是個義無反顧的藝術家。Legendary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有很多,為什麼你們不珍惜自己的,反而要踩死自己人?我這樣的人你們是踩不死的,你們試試看!」
與香港本地媒體的態度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和韓國的媒體正如張國榮自己所言,對他極其欣賞和尊重。2002年2月中旬,日本《Pop Asia》雜志專程到香港來采訪張國榮。據日本記者描述:「Leslie走後的報道中有因不能從電影《異度空間》的角色中脫離出來而得抑鬱症之說,可在我作專訪時,Leslie正忙於為自導的電影作準備,不像還沉浸在《異度空間》角色里的樣子。訪問期間,Leslie的手機頻繁地響,他用帶著捲舌音的國語作答,語氣是快樂的。在中國,南方人很少會用捲舌音說標准國語,從這里也可以想像出Leslie積極融入到中國內地人中去的姿態。當時他利索地發著指示,是那樣的充滿活力,他說『現在滿腦子都是這部自導的電影』,他的眼裡閃著光。」
在這次的專訪中,張國榮基本上一直在談他的新電影。
我正在為電影考慮一個名字,但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和這個故事相配。所以我把它叫做L作品。就是說Leslie作品。故事發生在中國大陸。我要在中國拍攝中國的電影,奉獻給中國人,包括海外的中國人。(記者:為什麼堅持為中國人拍戲呢?)因為我是中國人。我要為中國人拍出非常有意義的電影。(記者:我們外國人能看懂嗎?)當然沒問題!電影是無國界的語言,每個人都能理解,即使是為中國人拍的。就像你欣賞那些著名導演的作品時一樣,他們有自己國家的特色,但你會理解他們。
為什麼我想成為一個導演?因為演員可以感受別人的命運,但導演決定他們的命運。導演決定有關電影的一切事情,對一部戲和他的工作人員負全責。其實拍一部電影並不只是為了開心那麼簡單。作為一個導演,我希望我的工作人員享受工作。我希望所有的工作人員從這部戲中得到滿足並且我們的工作能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對於我來說,如果觀眾感到快樂,並且珍視這個作品,我就會感受到最大的快樂。在電影方面,我把這部戲當作唯一的機會,不要提下一部會怎麼樣,那隻是借口。我們必須全心投入這次的工作。如果有關的人說「還有一些問題」我不會開拍。因為觀眾也會看出同樣的問題。
請不要說張國榮要拍一部藝術片雲雲。我知道我的電影可能是部商業片。根據我的經驗,我覺得即使是商業片也應該有藝術性。我希望商業與藝術並重。如果一個導演說自己只要拍藝術片的話,我覺得他不能算是一個偉大的導演。當然我對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有很高期望。故事講得很清晰,很容易理解。我會通過畫面表達我的思想。我想把我內心的感情和故事表述給觀眾。總之,我想告訴你,我不同於其他的導演。我按我的方式行事。也就是說,我會把我自己奉獻給新片。我知道自己會被與其他導演相比較,但這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張國榮電影。我盡全力去拍一部好戲。
❼ 偷心的演職員表
張國榮在電影藝術上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最愛。而他生前最大的心願,就是拍攝一部他認為最完美的電影。
陳淑芬透露,張國榮想拍一部電影《偷心》,實現自己的導演夢,這主要想通過了兩方來完成,一是通過「哥哥」的好友石雪的投資,另外是同北京某影業公司合作。
2002年3月上旬,張國榮來青島停留兩天,為影片《偷心》選景,下榻青島頤中假日酒店。
張國榮一行約七、八人,於當晚23時許到達酒店,登記了三套行政商務間。這些人中大多數說廣東話,他們用於登記的身份證件也是香港通行證。張國榮沒有攜帶行李,他們的行蹤對外也嚴格保密。他們在青島的八大關和小魚山等地選景。 2002年,張國榮在香港成立了「夢幻聯隊」製作公司,開始正式向電影幕後製作轉型。《偷心》是他計劃中的第一部導演處女作,為了一鳴驚人,他力邀曾是北京人藝編劇的何冀平加盟。何冀平曾創作過《天下第一樓》等優秀作品,這次則專門出山為好友執筆《偷心》。
《偷心》講述的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發生在內地小城的一段愛情故事,與同志題材無關。一個與表哥結婚的女人,同時與一位鋼琴家熱戀長達8年時間,社會歷經風雲變幻,三個人也經歷了生死蛻變。這個故事由張國榮自己構思,劇中張國榮出演那位天馬行空的鋼琴家,胡軍出演事業成功的商人即表哥,內地女星寧靜出演被兩人深愛著的女人。而香港著名笑星沈殿霞則被邀請出演寧靜的母親。整個影片應該說悲劇色調比較濃厚,是「一段無望的愛情故事。」胡軍與張國榮相識是在2001年《藍宇》香港公映時,張國榮專門找到他,誇他演得好,並談到希望邀請他演一部自己執導的電影,雙方由此有了接觸。2002年張國榮來內地選景,又找到他,同他交流這部電影的情況。
因為張國榮對處女作品要求很高,劇本和拍攝地一直在選取中,張國榮覺得原定的青島不是特別合適,他開始在內地大小城市中重新選擇,劇本也在改動中。 2002年3月8日,突如其來地,香港某媒體披露了張國榮執導處女作《偷心》的工作進展、劇情概要、以及即將赴青島選景的消息。立即有記者打電話到北京向張國榮本人確認此事,張國榮極其震驚,嚴肅查問記者身份和消息的來源,隨後緊急召開會議,詳查泄露行蹤者,再次強調該片前期的保密工作,並且下令將已發放到製片、劇組主創人員和主演手中的定稿《偷心》劇本全部收回。原定於第二天飛赴青島實地選景的計劃也因此取消,張國榮要求工作人員暫時休息,原地待命。由於他的強硬態度和仔細叮囑,當記者隨後嘗試采訪該劇幾位主演時,不是手機關機就是沒人應答,整個劇組徹底銷聲匿跡。
張國榮親自帶上有關人員,秘密赴青島取景。沒想到,所見所聞的一切,給了他一個沉重的打擊。
張國榮沒有去過青島。他對青島的了解來自明信片、畫冊上的美麗圖片,這個城市濃厚的文化氣息、19世紀40年代風情和古雅的建築與景觀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劇本創作伊始就把場景設定在了青島。
的確,青島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尤以19世紀40、50年代文化搖籃而著名,一大批文學巨匠匯集此地,給青島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另外,青島的建築和風景獨具特色,德式、日式、西班牙式、丹麥式風格薈萃,許多老房子、老街道都別有一番古雅風味。但是,青島同時也是一座發展迅速的現代化城市,變化日新月異,在大部分地區,城市風格已經與其他國際性都市無異,這對老百姓來說應該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對追求懷舊美感的藝術家來說,則是福禍難料。
張國榮到達青島一做實地考察,發現城市面貌大相徑庭,他在圖片上見到的許多景觀都已經被新建的現代化建築所取代,早前所設想的大部分劇情都失去了依託。劇組的一些成員建議換個相似的城市來拍,但是一貫要求完美的張國榮認為那樣會弱化電影背景,影響整體風格,他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選擇:推翻劇本,重新改寫。
張國榮的突然辭世令人扼腕嘆息,而生前,有一件事讓他一直耿耿於懷、鬱郁寡歡,那就是沒有將電影《偷心》完成。這部影片凝結了張國榮無數心血,也是他准備由演員向導演轉型的第一部作品。在劇本、演員等一切因素都籌備妥當之後,這部電影最終沒能開機,讓他一直鬱郁寡歡。《偷心》的編劇、女作家何冀平在京為她的成名作話劇《天下第一樓》改編成電視劇的事情忙活。她與記者聊起了這部未竟的電影對張國榮的重大影響。「張國榮為這件事投入了很多精力。我們一起為《偷心》做准備,跑了上海、北京好多地方,連服裝、道具、演員、執行導演都選好了,電影卻沒能拍成。」何冀平告訴記者,如果這個電影能順利完成,張國榮能成功轉型成導演,也許會改寫今天的這個結果。「張國榮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他絕對不允許自己失敗,他是那種想做什麼就一定要成功的人,這個電影的失敗,他一直看不開,對他是一種很大的困擾。」詢問電影沒有開機的原因,何冀平嘆息道「無疾而終」。而據記者了解,是投資問題。《偷心》是一部描寫一個藝術家情感的電影,結局依然是何冀平一貫的充滿遺憾的凄美結局。當時這個構想一出來,港方就有人要投資,但張國榮還是決定接受一個朋友推薦的內地投資人。沒想到這個投資人出了問題,資金沒有到位,使得電影流產。於是電影的拍攝就被無限期擱置了,這對張國榮的完美性格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何冀平說:「我一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心理特別難過。我一直覺得,如果電影拍成了,他也許就不會這樣了。我准備改編《天下第一樓》的時候,給他打了電話,我說如果再有機會,我還會幫他把電影進行到底。聽得出來,他有點惆悵,似乎對那部電影念念不忘、欲言又止,我心裡也覺得很不好受。」在與張國榮的接觸中,何冀平覺得他沒有抑鬱性格,是一個隨和、坦然、率直的人,但她也認為他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寂寞,太成功了,有時反而找不到自己的寄託在哪裡。
❽ 怎麼評價電影《偷心》
在看到《偷心》的片頭時,我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句子: 「如果你是個女孩,在熙攘的大街上看到迎面走來的裘德洛,會不會溺死在他溫柔的眼眸里,然後一言不發義無返顧地跟他走?如果你是個男人,在滿目灰色的建築和人群里看到紅色短發的娜塔麗波特曼,會不會砰然心動,然後不顧一切毅然決然地帶走她?」 看完電影後我才意識到這樣的假設有多麼的無知。一見鍾情是男女之間最大的諷刺。
猥瑣的心思,混亂的性關系,低級的猜疑,輕易的放棄,漫無目的的結合以及漠然的分離,《偷心》留給所有人一個充滿寒意的現實:虛幻的愛情,可笑的一見鍾情。當一切結束的時候,變化的只有時間而已。
❾ 當年投資張國榮電影《偷心》是誰又是怎麼惹上官司的
好像是那個人以前的生意涉嫌偷稅還是怎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