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一個導演拍出2部情感電影,《給19歲的我自己》最感人嗎
說到這個導演,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他曾是八大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如今也是很有名氣的大導演,這位導演就是黃朝亮,他用6年時間打造出了二部情感電影,其中一部是《白天的星星》早已是他的代表作,還有一部就是馬上上映或者說已經上映的電影《給19歲的我自己》,據說,很多人看時都是在偷偷地流眼淚,網友們的好評也是一波接一波,看來要更紅了,今天得心就帶大家走進這二部電影的情感世界!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6.也許你會認為這是一部很台灣風格的片子,突然搬到內地,兩者接容的有點水土不服。女主的演技略顯生澀。如果你喜歡林伯宏的話,還是可以一看的。劇本還是有些小巧思在裡面的。一直期待林柏宏的另一作品,被他成熟的演技所折服。故事劇情目前看上去比較吸引人,時空穿越讓人想起來《觸不到的戀人》。不管怎樣,細節真的很棒,對於年少的人群有預示和提醒,對於成熟的人又有回憶的美好。然而......,第一次知道校園愛情還能拍奇幻......,不如反省自己因為科學而從何時開始不再相信奇跡和非現實。
B. 中國導演的一部片子,用的都是外國演員,女主角意外遇見男主角,男主角帶給她不一樣的戀愛感覺(其中有
溫柔地殺我 (2002)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Kara Lindstrom
主演: 海瑟·格拉漢姆 / 約瑟夫·費因斯 / 娜塔莎· 麥克艾霍恩 / 烏爾里奇·湯姆森 / 伊恩·哈特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懸疑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2-05-10
片長: 100 分鍾 / Spain: 104 分鍾
愛麗絲(海瑟•格拉漢姆 Heather Graham 飾)和克勞斯(烏爾里奇•湯姆森 Ulrich Thomsen 飾)的婚姻關系名存實亡,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邂逅了性格粗放的男子亞當(約瑟夫•費因斯 Joseph Fiennes 飾),兩個人迅速墮入愛河,從性/欲的滿足到情感的依賴,她無法自拔。為此,愛麗絲終於跟丈夫攤牌,一直被蒙在鼓裡的克勞斯暴跳如雷,兩人於是離婚。後來,愛麗絲從閨蜜口中得知,克勞斯一直割捨不下自己,心中稍有悔意,但她還是發現了前夫跟閨蜜同居的事實,極為憤怒。愛麗絲答應了亞當的求婚請求。但對於他的火暴脾氣,她還是心存芥蒂,幸好其姐狄波拉(娜塔莎• 麥克艾霍恩 Natascha McElhone 飾)幫忙安撫,愛麗絲才逐漸平靜。在交流中,她從狄波拉那裡看到了亞當雪山攀岩的照片,並意外發現了丈夫不可告人的秘密……
C. 這本什麼電影部分情節如下:男主角對女主角一見鍾情,但女主角馬上就要結婚了,然後男主角想知道女主角
你好,電影的名字是【緣分天註定】。好請採納哦~
D. 一部外國電影女主參加戀愛真人秀比賽跟節目的導演戀愛了
喪心病狂得到報應的公司
E. 講述男主角是個導演,和女演員偷情的一部美國電影,女主角穿紅衣服,男主角有孩子,老婆,是個導演!
講述男主角是個導演,和女演員偷情的一部美國電影,女主角穿紅衣服,男主角有孩子,老婆,是個導演!看多就知道。
F. 求書文,男主是導演,女主是演員,男主特地拍了一部電影跟女主表白的
陰陽先生之陰陽中間站
8.3分加入收藏
主演:彭禺厶高成龍李夢洋李程
導演:張濤
類型:恐怖劇情懸疑冒險
時長:66分鍾
年代:2016
地區:內地
簡介
G. 以前央視周末劇場演過的一部外國電影,男主是保鏢的,後與女主產生感情的,拜求電影名
話說,男女主角很少有不產山感情的。。。
國外的保鏢有一下幾部:
The Bodyguard (1992)。導演:米克·傑克遜執導 主演:凱文·科斯納、惠特妮·休斯頓。又譯成[護花傾情]。
La Scorta (1993)。導演:Ricky Tognazzi 主演:Claudio Amendola。
The Preacher's Wife (1996)。導演:潘妮·馬歇爾 主演:丹澤爾·華盛頓 惠特尼·休斯頓 考特尼·萬斯。
The Bodyguard (2004)。導演:帕納·日提克萊 主演:Piphat Apiraktanakor 托尼·賈。
Body Armour (2007)。導演:Gerry Lively 主演:Khan Bonfils 尼克·布萊波爾。
The Keeper (2009)。導演:Keoni Waxman 主演:史蒂文·席格 Liezl Carstens。
The Bodyguard (2011)。導演:Siddique 主演:薩爾曼·汗 卡琳娜·卡普。
The Bodyguard 2 (2007)。導演:派特察泰·王卡姆勞 主演:派特察泰·王卡姆勞 Choosak Iamsook。
H. 一部大女主電影,情感細膩溫柔,極具教育意義嗎
這是一部非傳統意義上的大女主電影-《媽閣是座城》,是三個女人的電影,用三段刻骨的感情來描繪一個女人的成長,觸及到了女性的最本真的情感點與真實命運,電影的細節做得很到位,很溫柔,敏感又細膩。同時,這也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戒賭劇情片,故事講得很好,演員發揮很棒,感覺很少看到白百何演這么成熟的角色,很有魅力。
電影截取了原著最精彩的感情線和最戲劇化的豪賭場景,卻對中國人基因中的“賭性”闡釋有所保留,導致段與梅的關系在未讀過原著的觀眾眼中,有莫名的割裂與荒唐,電影將立意落腳在戒賭,非常契合當下的創作環境,從澳門賭場的發展線,講述了女主的幾段感情,見證了女主前半生的經歷,同時也是一部警醒眾人的戒賭片。對於結局,其實是沒有一個很好的交代,或許是想留給觀影者一些想像的空間,讓觀眾自己去理解,很有教育意義。
I. 求好看言情小說 男主是導演 有抑鬱症的 他愛上了女主 還拍了一部有關女主的電影
我記得那部有關女主的電影叫《南與北》,但這本書我忘了,我也在找。反正內容就說的是男主是天才導演,幾年前在一場空難中被女主父母救起,但女主父母卻死於空難,於是男主得了抑鬱症,幾年後男主遇見女主,發現她和自己曾經畫過的一個女孩(女孩是想像出來的)一模一樣,然後就兩人相愛了什麼什麼的,男主為女主拍了一部電影叫《南與北》,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青梅竹馬,後來小女孩死於車禍什麼的。反正搞來搞去男女主最後在一起了,就這么回事
J. 我想找一個電影片段,情節就是一個浪漫的場面,男主角對女主角在說話,要外國的電影。
、《姿三四郎》1943年
《姿三四郎》,黑澤明第一部導演作品,旋即一鳴驚人。影片通過一名好勇鬥狠的青年如何成長為一名柔道武術家為主線,反映了1880年日本明治時期柔術與柔道之爭。黑澤明是一位地道的男性藝術家,他通過武士藝術來表現日本民族的品格,姿三四郎身上體現的盡職、勇敢、正直、獻身精神、人道主義及粗獷的斗爭正是濃烈的黑氏風格的完美體現。影片不僅以幽默的樂天情緒、區別於舊式日本武片風格的影像,更開創了日本電影史上的新型娛樂時期,其中五場以不同節奏表現柔道比賽的場面,更說明了黑氏畫面處理方面的登峰造極。
2、《踏虎尾》1945年
《踏虎尾》算不算黑澤明時間最短的電影,一個小時的長度濃縮著黑澤明標準的敘事風格,這部拍攝於1945年的電影局限於當時經濟和技術條件所限,並沒有太多電影技法上的突破,太多棚景的使用使影片有了舞台劇的高壓表現手段。在影片開始的字幕中黑氏交替了事件的起因、發展及懸念。正如其中一句話:可惜猜忌之心乃人之本性,正是這樣一個黑氏慣用的研究人類兩面性的主題使《踏虎尾》得以延伸。黑澤明早期作品大都在題材上描寫本民族的現實與歷史,影片大多數採用對稱手法,主題上深刻揭示人性與靈魂的沖突與撞擊。這部《踏虎尾》就是此類代表作品。
3、《姿三四郎續集》1945年
因為《姿三四郎》的非凡成就及深遠影響,黑澤明在二年後又拍了此片的續集,這也是黑澤明一生中唯一為一部影片做續。本片繼續上集的故事,將一段尋仇故事表現的別有風味。特別對反派角色的描述刻畫出了有血有肉的另一面。本片依舊是表現武士和男性陽剛美的通道,黑氏早期的風格特色就是強烈的戲劇沖突與人物性格的對撞,而這一切又都包涵在導演略帶詼諧的手段中融化的格外有味道。《姿三四郎》二集雖不能代表黑氏的最高水準,但一鳴驚人的創作手段為日本影壇一掃平庸之氣。
4、《無悔的青春》1946年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黑澤明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影片根據戰時一則真實事件改編,表現出混亂的社會下人類精神家園的萎縮,也表明了黑氏對戰爭及法西斯主義的立場及態度。黑氏暫時拋開他狂熱的武士風格,卻又巧妙地在這出女性電影中注入武士道精神,她受盡世間唾罵和凌辱仍倔強的表示:我對青春無悔的女主角具備了黑氏一貫的陽剛氣質。這類影片相似國產片《江姐》般的勵志類型,但黑澤明以忘我的投入及感同身受的細膩把一個經過戰爭混亂後,終於找到自我,忠於自己意志的新時代女性表現的可歌可泣,擺脫了說教成份,令人看來如鯁在喉。
5、《美好星期天》1947年
這是黑澤明難得的一部寫意之作,它對日本戰後頹廢的現狀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本片以黑氏一貫的流暢與樂天精神;把一對年輕卻充滿憂愁的戀人在星期天怎樣把種種煩惱拋諸腦後的經過刻畫的充滿激情及東方美。男主角向情人求愛一場,表現出黑氏浪漫主義的心態,令人看到心猿意馬,而一對小情人在廢墟中幻想未來經營小餐館的場面,在叫人心往神怡之餘也透露出黑氏寓意深長的希望。另外,此部影片也是日本電影中第一部直接反映出年輕人對性的感受的作品。
6、《羅生門》1950年
五個兇殺的當事人與見證人,說出了五個不同的結局,究竟辯說的對,事情的本來面目又是怎樣?影片描寫了人心深處奇異復雜的陰影,尖銳地剖析了人類最深奧的部分並公之於眾。錯綜復雜的光與影的蒙太奇手法展示出人類那種與生俱來的虛偽本質和罪孽圖畫,構示了人難以更改的本性:人即使到了死的時候,也是不會放棄虛偽和掩飾的。
7、《留芳頌》1952年
這是一部強烈震動心靈的影片,所有有良知及良心泯滅的人都該看看。看看一個人在人生最後的過程中,是怎樣領悟與體會到人生的真義與生存的價值。黑澤明以巧妙的手法,把「人為什麼活著」這個重大主題融進了一個普通的故事中。借著主角發現身患絕症,決心在臨死前為市民建造一座公園的心願,將一個我們掛在嘴邊的片語加以鮮明地、實際地探討。此外,本片對官僚機構的推諉塞責,明爭暗鬥給了嚴厲的諷刺與抨擊。這是一部欲喚起情感回歸卻讓人萬念俱灰的影片,在影片結尾時,黑澤明讓那首《生命如此短暫》重又回響在耳邊,使我們仍能看到穿透世欲和官僚禁錮的曙光。
8、《七武士》1954年
《七武士》是黑氏影壇生涯中最成功與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在這部影片中,黑氏終於開始對好萊塢風格進行再創造式的模仿,可笑的是,《七武士》成功後又被好萊塢重拍,且成為美國西部片的名著。《七武士》是個很簡單的故事,描述七個武士保護農民免受山賊掠奪之經過,但其中卻蘊含著一種堅韌和勇敢的力量,影片中黑氏首次顯示出超人的導演技巧,武士與山賊幾個人的掠殺,卻展現出千軍萬馬的氣勢。群馬沖殺,泥沼惡斗的連場激戰,在快速剪接,連續復數鏡頭的運用下,所有影像凝聚成一體,扣人心弦。這部影片被日本電影旬報稱為史上最佳作品第一位。
9、《活人的記錄》1955年
本片是黑澤明反映現實類作品中最受關注與爭議的一部,影片描述三船敏郎飾演的老人喜一聽到美國與蘇聯進行氫彈試驗,輻射塵落到日本的消息,決心建造一座地下住宅,最後被關進精神病院,幻覺自己來到另一個星球,看到地球被燒成灰燼。這部影片絕不是黑氏空想的結果,他以日本獨特的歷史為主線,構築日本人持有視覺觀,他用日常心態與衰老、死亡、戰爭這一流轉主題針鋒相對,得到一個可怕的近乎殘酷的現實。這部影片是黑澤明對戰爭及戰爭帶來的痛苦的自我反省。他說:「我不想聳人聽聞,而只是希望人們聽到一個活人的善良呼叫。」黑氏是一個罕見的人道主義者,他用右手批判現實生活的麻木,左手又尋求完美的明天。
10、《蜘蛛巢城》1957年
本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並被譽為最成功的一部改編傑作。黑澤明把背境改為日本戰國時代,通過一個武士野心勃勃的政治陰謀對武士電影及黑氏道德觀念進行了必要延續。黑氏喜愛把人放在特定環境中。給予一定條件及刺激,以測定人的反應。《蜘蛛巢城》就是典型的試驗人生的作品。他同時也是日本最歐美化的導演,盡管山田五十鈴(武士夫人)吸收了「能劇」的表演方式,而「巢城」也被打扮成古色古香的能劇舞台,展現迷人的民族特色。但他仍用西方的現代電影手法來表現這一切,這使《蜘蛛》成為一部東方文化與西方藝術完美融合的娛樂巨片,同樣是古裝武士片,與豪放的《七武士》相比,本片的內斂多少表明了得心應手的導演功底。
11、《底下層》1957年
黑澤明不僅是一位電影藝術大師,他的喜劇才能從《姿三四郎》中就已經展現。在這部《底下層》中黑氏把目光投向貧民窟,那裡住著妓女、小偷、車夫、戲子……通常我們會把這種悲劇人物與社會的背影聯系起來以達到批判的目的。但相反,黑氏的處理手法卻以滑稽的喜劇手段來表現最底層人物的生活。黑氏的觸覺敏感而好強,影片中最具生活氣息的人群與那種底層的原始生命力、爆發力與戲劇性的苦難與悲哀都是黑氏做為一個人文主義大師的底氣。黑氏博大的胸懷及自強不息的樂觀精神在《底下層》中再一次用笑聲證明。
12、《武士勤王記》1958年
另一譯名為《戰國英豪》。日前市面上已有兩種版本出現。影片描寫戰國時代,秋月家族的雪姬公主,在一個忠心的大將保護下,帶著一批黃金逃出敵人的搜捕,投靠盟國。本片那一片咄咄逼人的黑色天空,一望無際的平原,兩個黑影互相搏鬥的畫面,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武士》是一部純粹的弘揚善性的電影,其理想主義的希望使作品更接近於啟蒙電影。在《武士》中你更加可以感受到一個畫家的眼光,對影像及光的處理是《武士》的一大突破,而黑氏第一次拍攝寬銀幕,效果之佳,使他從此放棄了標准銀幕。此片曾因完美的武士情節而入選日本電影旬報的百佳之列。
13、《惡漢甜夢》1960年
黑澤明批判現實的重要作品。以當時非常頻繁的政治貪污事件為主題。融合復仇、懸念及驚險為一體,無情揭露了日本官商界的黑暗。在一次政治貪污事件,西幸的父親成了無辜的犧牲者,此後他即不停地追捕殺害其父的元兇,西幸用盡各種方法對政治家們展開復雜的手段,使罪惡的根源亦更為之加深。影片最讓人樂道的還是在構圖方面,通道、樓梯、房間的排列,鏡的擺設,以至瓦礫堆的空間布置,都拍得均整有致,計算得驚人地准確,此片也是黑澤明工作室的第一部作品。
14、《用心棒》1961年
如果你喜歡克林伊斯威特的《荒野大鏢客》,布魯斯威利的《終極悍將》,那你將會喜愛《用心棒》,因為他們都改編自黑澤明。的確,黑氏把《用心棒》拍成了動作娛樂片,這是吸取了西部片格式與自身武士風格相融合後產下的新模式。自此,黑氏已如斯皮爾博格等好萊塢大導一樣,消除了東西方文化的差距,拍出了一種人性本質下大同的東西。其淋漓地表現出一種無政府主義哲學,一種自由的超道德觀,令人嘆為觀止,三船敏郎在黑澤明系列武俠電影中創造了一個純日本圖騰的武士形象,在《用心棒》中他的迷人大俠形象再次征服了世界,此片成為黑氏最賣座,最風行的電影。
15、《天國與地獄》1962年
故事通過一個離奇勒索事件為線索,在金錢與人性間搭建一座獨木橋,一頭是天國一頭是地獄。誰可以通過並最終獲得心靈的安息,影片對人性善惡對立面的解剖入木三分,憎恨有錢人的年輕綁匪,提供贖金的正直商人及認真執著的刑警,充滿樂趣的推理分析,黑澤明用富有正義感的鏡頭無言的向希區克科表示敬意,盡管這部以男性斗爭為命題,對丑惡與正義,權貴與赤貧,熱情與陰險之間的對立面做巧妙組合的導演在縱深的涵意上已超出希區克科。但一般人看來這部偉大的懸疑片終究是娛樂勝過理性。
16、《椿十三郎》1962年
黑澤明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的任何一部影片無論長短都一氣呵成,行雲流水,高潮迭起。正如他自己形容的:《椿》是一首優雅的圓舞曲,使人感受到那種令人胸襟開闊的春意。本片一般被當做《用心棒》的姐妹篇。黑氏同樣在此片中致力打破各地文化差異和思想制度的限制,希望能共享人類的基本感情。三船敏郎扮演的武士電影已是黑澤明的道德替身,他不僅把東洋劍俠的偉大之處發揚,更使日本武士精神通過影像獲得四海的認同。《椿十三郎》注重刻畫小人物的內在細膩變化,而且對「人不可貌相」這一主題刻劃非常成功。片末三船敏郎以反手劍殺死件代達夫,鮮血從胸口飛噴而出的片段,已是史上最著名的決斗場面之一。
17、《赤鬍子》1965年
黑澤明60年代最後一部力作,仍由武士精神的代言人三船敏郎主演。影片由一個青春成長的片斷發展而成,一名血氣方剛的年輕醫生畢業後被派往貧民地區工作,在所長赤鬍子的感染下,終於明白做人行醫之道,放棄了虛榮心。這次黑氏給成長故事賦予了新的生命力,那就是人道主義的世界觀。影片製作過程長達二年,黑澤明近乎完美的影像表現得到極高的評價。當我們隨著主人翁一點點拋棄狂野之心,跟著黑氏一步步走入一個善良執著的老人心底,竟發現那裡有著我們早已丟失的淚水,有著讓人敬畏的生命真諦,片中大地震場面使人驚心動魄之餘,小乞丐全家服毒自殺的一場更叫人心酸。
18、《沒有季節的小墟》1970年
70年代是黑澤明創作的黯淡時期,1970年的這部《沒有季節的小墟》(又譯《電車聲》)因影片沒有足夠的感染力,太過於注重形式而使影片流於抽象化等原因而慘遭失敗,這也是黑氏電影生涯中最大的打擊。他曾因此片企圖自殺。顯然,黑澤明是對此片抱有極大信心的,這是他第一部彩色片,描述一個低能兒每天模仿電車司機,玩繞在他小小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居住著一群看似安詳但沒有明天的人們,他們其實和低能兒小六一樣,重復自己的每一天。黑氏企圖用超現實的布景來營造一種燈紅酒綠的歌舞昇平,但那種內在的沉重與悲哀壓的人幾乎喘不過氣。
19、《亂》1985年
偉大的殿堂級的史詩傑作。是我長大成人後接觸的第一部黑氏作品。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瀟灑自如的人物調度,信手拈來的精彩瞬間,爐火純青的故事布局,不僅實現了黑澤明對電影的執著理想,也使我對日本影片沉悶狹隘的主觀印象有了180度的改變。影片取材民間寓言故事,加上莎翁名劇《李爾王》的精華,刻畫出一個威風凜凜的老人,在無邊的情感荒漠上以頑強的意志力抵抗黑暗與孤獨的過程,營造出不可思議的感染力。該片獲國際大獎無數,成為日本電影最傑出的代表作。人間的凄涼與武士的背脊,在攝影機的凝視中緩緩走過,仔細精微地透視著歷史烽煙中的世情和人心,這是《亂》的寓言,也是黑氏的寫照。
20、《夢》1990年
電影史上最奇特的一部影片,《夢》由八個片斷組成。他們涵益的寓意廣泛,有些可意會,有些不能言傳。看完《夢》後,晚上也會進入相同景像,進入黑澤明的夜世界,驚醒,竟有了一絲恐懼,到底誰在夢中,是黑氏還是我。《夢》由黑的仰慕者斯皮爾伯格與盧卡斯等人出資,大導演馬丁·西斯塞斯還在梵高一段中出任主角,黑澤明以奇凄與瑰麗的畫筆把童年及沿途的記憶收拾進影像中,結合高科技製作,可用絕妙二字形容。
黑澤明介紹
1910年3月23日出生於東京品川區大井町,父親曾經擔任陸軍軍官,後轉任中學理事,母親的娘家在大阪經商,黑澤明是8個兄弟的老末。1928年初中畢業後曾熱中於繪畫。1934年考取助理導演, 進入東寶電影的前身「PCL電影公司」拜名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 1943年,黑澤明導演了他的處女作《姿三四郎》 ,獲得極大成功。與《海港花盛開》的導演木下惠介同被視為日本電影的新希望。他於1950年導演的《羅生》在次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榮獲大獎。黑澤明一生共導演了30部電影 ,其中有幾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戰後執導的第一部作品是左翼劇作家久板榮二郎編劇、反對軍國主義的《無愧於我的青春》。 1948年,黑澤明再執導筒,執意啟用三船敏郎擔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從比,黑澤明和三船敏郎開啟了「黑澤明黃金時代」,成為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截至《紅鬍子》為止的17年間,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擔綱的作品包括《羅生門》、《白痴》、《七武士》、《生之錄》、《蜘蛛巢城》、《大鏢客》和《天國與地獄》等片。 不但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翌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從此,黑澤明聞名於世界影壇,三船敏郎也先後以《大鏢客》、《紅鬍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男主角獎,兩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壇建立了「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的稱號。
1960年後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澤明創作的低潮期,首先是他和三船敏郎的關系突然決裂,從此,兩人不再跟對方說話,也沒有再合作,不過對於原因兩人都是三緘其口。1970年,他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的電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澤明甚至因而企圖自殺。不過黑澤明很快就再站了起來,1975年他導演的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啦》先後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80年由法國電影公司出資,黑澤明與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攝的《影子武士》則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漿。
1985年,黑澤明完成了巨型古裝片《亂》。晚年的黑澤明熱心於創作古裝片,藝術上的追求也更加執著,作品也具有深沉的哲理內涵。身高1.81米的黑澤明,擁有當時日本人少有的高大體格,據說事事要求完美的他,扯著嗓子大吼的聲音經常把工作人員嚇得渾身打顫。在拍攝《戰國英豪》時,他為了拍一個滿意的天晴鏡頭,足足等了100天;拍《天國與地獄》時,他發現有一棟民宅的二樓阻擋了他拍攝演員從新干線丟出現金的鏡頭,硬是把該民宅的二樓給拆了。 就因為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執著而強橫的態度,他被台前幕後的合作者稱為片場上的「天皇」。
總體說來,黑澤明的特點有以下幾個:
1.會講故事。別小看這一個,導演其實就是個講故事的,現在許多導演連故事都講不好,就出來拍些不知所雲的電影,其實是很失敗的。講故事其實是電影中最難的,把一個很平常很簡單的東西,講出來讓人津津有味,並且發人深思,這是需要功底的。
2.場面調度。前面說了,黑澤明拍了很多關於日本古代武士和戰爭的電影,你可以去看看在當時電影條件簡陋的情況下,大師是怎麼用鏡頭的布置和剪切,達到扣人心弦的效果。
3.大寫意。何為大寫意,我的簡單理解就是相當於中國國畫,聊聊幾筆揮灑潑墨,很酷,但一切盡在此中。黑澤明就是這樣的,在彩色片時代,他的色彩運用非常濃烈,明顯可以看出張藝謀受他的影響很深,但張藝謀現在卻是艷俗了。
4.人性。黑澤明的電影,從紅鬍子開始,其實一直都在探討人性,但是我覺得,他並不是像某些導演那樣,一位控訴人性的黑暗等等。他是處於一種非常客觀的角度,解構人性的善惡,尤其是歌頌勇敢,並看到了人類的渺小與自大,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在裡面。
說了這么多,希望對你看黑澤明的電影有個幫助,也能激勵你去看大師的電影,輕松點去看,能夠讓自己有些收獲和開心就行!
他一生中所獲獎項不計其數,他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導演,他畢生致力打破各國民族文化差異和思想制度的限制,希望能共享人類的基本感情。黑澤明被1999年12月的《亞洲周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在半個多世紀的電影生涯中,黑澤明製作的電影曾創造過持續二十年的票房奇跡,但傲慢、失敗和自殺的空虛也時常伴隨著他,影響著他的事業。1998年他去世時留給後人31部電影無不揭示了黑澤明電影的一個共性——對形式和內容的融匯貫通。正因如此,使他成為自1895年電影產生以來最出類拔萃的導演之一。黑澤明最大的成就在於亞洲幾代電影人都受到他的影響,正如著名導演張藝謀在美國《時代》雜志上評價的那樣,「黑澤明使我明白,當走向外面世界時,要保持中國人自己的性格和風格」,「這是他給亞洲電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