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陳可辛等,他們幾個誰在電影圈的地位高
其實這個問題還真不太好回答,因為他們這些大導演每個人都擁有龐大的粉絲群,要是真的將他們弄出個排名,也只能是心中的個人排名。
而且要是比較權威的話,還得將他們獲得的獎項一一說出來,畢竟說到底名氣會騙人,但榮譽不會。
作為題目中四個導演中資歷最老的一位導演張藝謀,他獲得的獎項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也是幾位導演中獲得獎項最多的人。
所以綜合來說,題目上的四位導演,我覺得地位最高的就是張藝謀導演了,能跟其抗衡的華人導演應該只有李安和陳凱歌了,陳凱歌導演吃老本所以我就把他排除在外了。
② 陳可辛國籍
陳可辛國籍是中國。陳可辛1962年11月28日出生於中國香港,華語影視導演、編劇、演員、監制。
1989年5月25日,擔任監制的劇情片《神行太保》上映。
1991年3月29日,拍攝的導演處女作《雙城故事》上映。
1993年,憑借參與執導的喜劇電影《風塵三俠》獲得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1994年,執導愛情電影《金枝玉葉》,憑借該片獲得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陳可辛個人生活
陳可辛的父親陳銅民是泰國華僑,1950年代在北京工作過,後在香港做電影導演、編劇,還曾在《明報》擔任編輯。
1997年,陳可辛與演員吳君如相戀。2006年4月10日,兩人的女兒出生,陳可辛的父親為其取名陳是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陳可辛
③ 陳可辛導演過的電影有哪些
導演:陳可辛
[attach]17216[/attach]
生於1962年的陳可辛,首部執導作品《雙城故事》(1991)即贏得香港導演協會最佳電影獎,男主角曾志偉更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殊榮。九零年初期,陳可辛聯手創立UFO電影公司,製作了一連串賣座作品,同時贏得好評如潮,包括:《風塵三俠》(1993)、《金枝玉葉》(1994)、《甜蜜蜜》(1997)等。其中《甜蜜蜜》更史前無例地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中贏得九項大獎,同時被《時代雜志》選為全年十大電影。
1998年,陳可辛為史提芬史匹堡 (Steven Spielberg) 的夢工場(Dreamworks SKG) 開拍他的首部荷里活電影《情書》(The Love Letter)。2000年,陳可辛成立 Applause Pictures,以製作高質素的亞洲電影為目標,作品包括:《晚娘》(香港、泰國合作)、《春逝》(香港、日本及韓國合作)、《見鬼》(香港、泰國及新加坡合作)、《三更》(Three,香港、泰國及韓國合作)、《金雞》、《金雞 2》、《見鬼 2》(香港、泰國及新加坡合作)、《三更 2》(香港、日本及韓國合作)、《見鬼10》(香港)、《如果??愛》(香港、中國、馬來西亞) 、《麥兜—春田花花同學會》(香港、中國 )
④ 2013年陳可辛執導的電影是哪一部
2013年陳可辛執導電影是《中國合夥人》主演:黃曉明,佟大為,鄧超
⑤ 陳可辛是第幾代導演
陳可辛是香港十大導演之一。以下是中國電影導演的分代:如有用,望採納。
中國電影導演的分代不是一個嚴密的學術概念,而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一般來說這樣劃分:
1、「第一代導演」指20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
2、「第二代導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他們是第一代導演的學生。
3、「第三代導演」指吳、六十年代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
4、「第四代導演」指在「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張暖忻、吳貽弓、滕文驥、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5、「第五代導演」指電影學院78班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
6、「第六代導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電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開始拍電影的一批導演。如管虎、路學長、婁燁等。
7、「第七代導演」。我更認可「新生代導演」的提法,如姜文、賈樟柯、張揚、施潤玖、金琛等。
⑥ 陳可辛的演藝經歷
陳可辛正式踏入電影圈是從監制開始的。1986年協助吳宇森拍攝《英雄無淚》,擔任翻譯。 陳可辛在電影行業漸漸嶄露頭角。
1991年,他的導演處女作《雙城故事》 多次獲獎。
1992年,陳可辛與曾志偉聯手創立UFO 電影公司(1992-2005) ,製作了一連串賣座作品。
1993年,導演電影《風塵三俠》,由梁朝偉,梁家輝,鄭丹瑞主演。
1994年,監制導演《金枝玉葉》。《金枝玉葉》連續兩個月而勢頭不減,票房直收三千萬,又拿下同年度暑假檔期收入冠軍,名列全年十大賣座電影。
1997年,拍攝電影《甜蜜蜜》。《甜蜜蜜》獲得9項香港電影金像獎,並被《時代》雜志譽為1997年十佳電影之一。
1998年,陳可辛為斯皮爾伯格的夢工廠執導了自己第一部好萊塢電影《情書》 。
2000年,成立Applause Pictures。
2002年至2004年他先後監制《金雞1》《金雞2》、《見鬼2》、《見鬼10》、《三更2之餃子》,及親自執導《三更1之回家》,該片被挑選為2003年柏林電影節參展部份的開幕電影 。
2005年,因預見到中國內地不斷增長的市場潛力,陳可辛憑歌舞片《如果·愛》(2005年)進入內地電影市場,該片共獲得29個獎項 。
2007年,陳可辛執導拍攝電影《投名狀》,《投名狀》在中國票房達2.2億人民幣,亞洲累計票房達4千萬美元,並贏得8項香港電影金像獎和3項台灣金馬獎,其中包括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獎。 同年監制電影《門徒》獲金像獎兩項獎項 。
2009年2月15日,與保利博納電影公司組建的「人人電影公司」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並宣布「人人電影」第一部電影是香港著名導演陳德森執導的《十月圍城》。 《十月圍城》共獲得8項香港電影金像獎,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動作指導獎等。截止2009年,「陳可辛製造」的電影共提名231次,摘得146座獎杯。
2012年7月,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公布競賽單元評委名單,陳可辛成為評審團中的一員。
2013年,陳可辛導演電影《中國合夥人》中國內地票房突破五億人民幣。
2014年8月28日,新作品《親愛的》在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全球首映並定檔於2014年9月26日全國公映 。
2015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將於4月中旬在北京舉行,組委會於2015年3月19日正式發布「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全陣容及電影節相關籌辦情況。其中,法國知名導演呂克·貝松將擔任評委會主席一職,中國知名導演陳可辛、內地知名演員周迅都在評委之列。
⑦ 陳可辛的電影有哪些藝術特色
我非常的佩服陳可辛導演,但不是特別喜歡現在的他的作品。他非常有才華,甜蜜蜜,投名狀可以證明。他非常的聰敏,也就是情商高的沒邊,為人處世可以說是典型的傳統中國人,也就是圓通,他的電影基本兼顧商業和藝術的典範。為人處世非常的謙虛,低調,從來不居功自傲或者狂妄自大,人際關系搞得很好,所以他適合做監制。
⑧ 奪冠導演陳可辛為何這么「神」
《奪冠》上映至今,讓人既叫好又叫座。從鞏俐扮演郎平到運動員真人上陣,再到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導演陳可辛成功地將難以一兩句言明的【女排精神】精準地擊中我們內心最柔軟的位置。
對於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導演,如果回看陳可辛的履歷,你會驚詫的發現,他執導或者是擔任製片人的電影,基本都是叫好叫座,堪稱「影帝影後製造機」,如被大家熟知的《中國合夥人》。
「想拿獎,就和陳可辛合作」,雖然只是一個調侃,但也足以說明陳可辛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實在是太多。
陳可辛的「傳奇」,或許更多的是因為他始終對電影葆有熱情,想盡辦法去讓它傳承和重拾輝煌,而非坐以待斃。相信沒有一個觀眾能拒絕好的作品,這次《奪冠》的票房,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畢竟陳可辛的作品就是這么「神」。
⑨ 陳可辛導演都有哪些作品
陳可辛導演的作品有:《雙城故事》、《風塵三俠》、《金枝玉葉》、《甜蜜蜜》、《三更之回家》等。
一、《雙城故事》
電影《雙城故事》是導演陳可辛的處女作,由曾志偉、譚詠麟和張曼玉主演,於1991年公映。電影講述兩個好朋友同時愛上一個女孩,但出於兄弟情誼彼此退讓,三人在友情與愛情中經歷一番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