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青春之歌導演

電影青春之歌導演

發布時間:2021-07-28 08:03:47

『壹』 電影,青春之歌中扮演於永澤是誰

  1. 電影《青春之歌》是根據楊沫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1959年由崔嵬和陳懷皚導演
    謝芳、於洋、康泰、於是之、秦文等主演的經典電影,其中扮演余永澤的是中國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於是之老師。

『貳』 求《青春之歌》主要劇情梗概

1931年夏,從西山女中畢業的林道靜(童蕾飾)為了追求自由,選擇了抗婚出逃,走投無路的她覺得天下之大卻沒有她的容身之所,茫然之下想要投海自盡,被大學生余永澤(謝君豪飾)救回。熱情而多才的余永澤一下子感動了林道靜。

在北平,林道靜結識了進步學生、共產黨員盧嘉川(高雲翔飾)、江華(成泰燊飾)等人,明白了許多革命救國的道理。而在這些問題上,余永澤卻和自己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在一次學生運動中,盧嘉川因為余永澤的不肯幫助而遭到被捕。

林道靜毅然離開了余永澤,加入到了風起雲涌的愛國學生運動中。當局一次次的陷害和逮捕讓林道靜成長為一名成熟的學生運動領袖。在又一次的愛國遊行運動中,林道靜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古老的中華大地,回盪著這代青年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青春之歌。


(2)電影青春之歌導演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林道靜

不懈追求自由,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當發現余永澤與自己漸行漸遠時,堅決地與之分手。正是由於對黨的信仰讓她對盧嘉川產生了朦朧的愛意,而當她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最終發現江華才是自己真正的所愛時,坦然接受了江華的表白,深情地依偎在江華的身邊。

2、余永澤

曾經在大海邊救下意欲自盡的林道靜,用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林道靜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念。但是當面對行動救國的革命青年,他退縮了,守著自己的小家埋頭書堆,篤信學問救國的他與擁有著革命理想的林道靜漸行漸遠。

3、江華

對於與他的命運息息相連的女性林道靜,江華起初是謹慎的與她保持距離,在了解到林道靜對於革命的滿腔熱情、對共產主義的忠誠信念後,他被這位女性的堅強深深吸引,暗中幫助她、保護它,最終有著共同理想的兩顆心走到了一起。

4、盧嘉川

北大黨組織的學生領袖用,他積極奔走號召北京學生南下示威為抗日而呼喊,他站在遊行的最前排勇往直前,他坐在市政府大樓前的露天課堂爭取學生的聽課權,他面對敵人的槍口臨危不懼誓死捍衛自己的信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春之歌

『叄』 中國電影導演可分為幾代各代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麼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第三代導演的活躍時期可分為三個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為第一階段。優秀作品有成蔭的《南征北戰》,水華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張嘎》,謝鐵驪的《早春二月》,謝晉的《女籃五號》等。第二階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創業》、《海霞》、《閃閃的紅星》幾部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創作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第三階段是文革結束後,已過中年的第三代導演拍攝了大批佳作,進入藝術上的豐收期,如《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第三代導演的創作時期也是中國電影的曲折發展時期。代表導演 謝晉 謝晉,是第三代導演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他執導了36部影片,先後獲得國內大獎23次,國際大獎10餘次,許多國家和地區為他舉辦過個人電影回顧展。謝晉1947年開始電影導演生涯,代表作品有:《女籃五號》、《紅色娘子軍》、《啊!搖籃》、《天雲山傳奇》、《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最後的貴族》、《清涼寺鍾聲》、《老人與狗》、《鴉片戰爭》、《女足九號繭自縛》。其中《女籃五號》(1957年,兼編劇)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紅色娘子軍》是他前期的重要作品。1997年導演的《鴉片戰爭》是一部氣勢磅礴的歷史題材影片。謝晉導演的電影幾乎都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他也被海外影評家譽為「當今國際影壇最有名望的中國人」。謝晉不但有藝術上的創新精神,更具有社會責任感,致力於創作出真正具有精神價值、人文關懷,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作品。謝晉共6次獲得「百花獎」,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凌子風 凌子風(1917年—1999年)原名凌頌強,生於北京,1948年開始執導影片,主要作品:《中華兒女》(與翟強合作)、《光榮人家》、《陝北牧歌》、《春風吹到諾敏河》、《母親》、《深山裡的菊花》、《紅旗譜》、《春雷》、《李四光》、《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狂》。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中華兒女》展示了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抗日熱情,是新中國最早得到國際榮譽的影片之一。1960年執導影片《紅旗譜》,在處理革命歷史題材上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經驗。文革結束後,凌子風藝術創作也進入了鼎盛時期。他把自己的創作視角集中到對現代文學名著的改編上,將老舍、沈從文、許地山、李劫人的作品接連推上銀幕。《駱駝祥子》、《邊城》、《春桃》和《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構成了凌子風的創作特色。 謝鐵驪 謝鐵驪(1925年)江蘇淮陰人,從影五十餘載,編導影片二十餘部。代表作品:《暴風驟雨》、《紅樓夢》(系列片,共六部)、《海霞》、《早春二月》、《清水灣,淡水灣》、《知音》、《大河奔流》、《包氏父子》、《月落玉長河》。其中,《暴風驟雨》、《早春二月》堪為新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作。上世紀八十年代,謝鐵驪把鴻篇巨制《紅樓夢》分為六部搬上了銀幕,以細致入微的表現手段再現了封建制度的輓歌。上世紀九十年代,先後導演了《月落玉長河》、《天網》等優秀影片,獲得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中國電影世紀獎導演獎。謝鐵驪的導演藝術既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新穎脫俗的藝術魅力,能將深刻的思想內容、縝密的情節結構、精細的人物刻畫融會在一起。 崔嵬 崔嵬(1912年—1979年)原名崔景文,主演過《宋景詩》、《海魂》、《老兵新傳》、《紅旗譜》等影片。導演作品有《青春之歌》、《北大荒人》、《小兵張嘎》、《天山上的紅花》等。《小兵張嘎》最具特色的是運動長鏡頭的運用,當時西方的長鏡頭理論還沒有傳到中國,這種探索顯得十分可貴。《青春之歌》像一首優美而激昂的長詩,在新中國電影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學思想上,崔嵬追求電影的群眾化、民族化,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崔嵬還先後導演了《楊門女將》、《野豬林》等戲曲藝術片。他在傳統的戲劇程式化表演中,融入對角色的體驗因素,大大增加了原戲的感染力。 成蔭 成蔭(1917年—1

『肆』 青春之歌的相關電影

由於青春之歌小說轟動效應北京、上海兩大製片廠因爭拍《青春之歌》片相持不下形成僵局,選好林道靜的扮演者,是電影成功與否的關鍵。有多位著名演員希望飾演林道靜(其中包括編劇楊沫的妹妹——著名影星白楊),但湖北歌劇院的青年演員謝芳脫穎而出,成為林道靜的扮演者。選擇這么一個沒有電影表演經歷,崔嵬承擔了很大風險。為了建國十周年獻禮,彭真指示,一定要把《青春之歌》拍好,要用最好的膠片拍。導演崔嵬深知這部電影的分量,連林道靜身邊的配角都精心挑選了當時大牌兒演員來演秦怡演林紅,於是之演余永澤,康泰演盧嘉川,於洋演江華,趙聯演叛徒戴愉,連一個一句話的角色地主都有老演員趙子岳主演。還請大作曲家瞿希賢作曲,大指揮家李德倫為指揮。北京名攝影聶晶(小兵張嘎攝影),大躍進速度僅用5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片的製作。彭真親自審查樣片,一致推舉為十年大慶的獻禮片。崔嵬冒險啟用名不經轉謝芳被證明是具有遠見卓識的。電影《青春之歌》隨後獲得了巨大成功。公映後,北京各家影院全部爆滿,很多影院甚至24小時上演。當時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很多人吃不飽肚子卻排長隊買票。抗日流行歌曲《五月的鮮花》隨著這部電影的放映,再次流行全國。同時,影片在海外日本共產黨、朝鮮、越南等國也引起了轟動。1960年5月至7月,《青春之歌》在日本東京、仙台、札幌、大阪、京都、廣島、福岡、名古屋等地放映達36場,受到日本青年觀眾的熱烈追捧。1961年春,謝芳去日本訪問。在東京的大街上,林道靜的巨幅畫像有一層樓高。代表團的汽車開到哪裡,哪裡就有擁擠的人群拿著筆記本要求謝芳簽名留念。影迷狂熱地喊著:林道靜!林道靜!

『伍』 青春之歌的導演

《青春之歌》是一部由導演陳懷崔嵬、陳懷皚的;謝芳,於洋主演的影片。

『陸』 《青春之歌〉〉作品簡介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青春之歌》是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這場歷史大風暴的。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作家以充滿激情的筆墨,真實地展示了林道靜充滿坎坷、充滿荊棘,但卻是豐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地塑造了盧嘉川、江華、余永澤等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的藝術形象。
《青春之歌》情節真實感人,文筆流暢優美,時代色彩濃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讀者,是一部常銷不衰的優秀青年讀物。

作者簡介:
楊沫(1914-1996),原名楊成業,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中學時因家道中落而輟學,遂輾轉奔波於河北保定、香河及北京等地,間或以鄉村教師、書店店員和家庭教師為業,生活動盪不安。1933年開始接近共產黨人,七七事變後赴晉察冀邊區投身革命,並開始文學活動。1950年出版中篇小說《葦塘紀事》,1951年起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歷時六年而成。此外,還著有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等。

『柒』 <青春之歌>的著者是誰

楊沫

楊沫 (1914~1995)
當代女作家。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溫泉女中,因家庭破產而失學,當小學教員、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193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戰爭的散文和短篇小說。抗戰爆發後到冀中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做婦女、宣傳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報》、《晉
察冀日報》等報紙的編輯、副刊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常委等職。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優秀長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識青年林道靜這一藝術典型。小說在讀者中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影響深廣,曾由作者改編為電影劇本,拍成同名電影上映。楊沫的作品還有中篇小說《葦塘紀事》,短篇小說選《紅紅的山丹花》,《楊沫散文選》,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吳華之歌》,長篇報告文學《不是日記的日記》、《自白——我的日記》,以及《楊沫文集》等。

『捌』 崔嵬導演的處女作《青春之歌》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青春之歌》是一部由崔嵬、陳懷皚導演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該片改編自楊沫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了知識青年林道靜追求自由、逃離家庭、突破自我,幾經周折與磨難最終走上革命道路,成為一名無產階級戰士的故事。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為那個時代的青年譜寫的一曲青春贊歌,她用文字,將那段激情澎湃的歲月展現給新時代的青年,讓新時代的人們感受到青年學生和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引發共鳴。新時代的青年,當以林道靜等熱血青年為榜樣,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追求人生價值,不枉這大好青春。



『玖』 《青春之歌》與《致青春》兩部電影的比較,從青春角度

《致青春》
浪漫飛揚青春VS殘酷傷感成年

電影《致青春》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133分鍾的電影里,更是明顯的分為兩部分——大學時光青春無敵,面對現實殘酷成長。前半部電影浪漫張狂,其間不但有抽煙、打架等充滿青春荷爾蒙的鏡頭,還有女追男、閨密情等大量能喚起大眾共鳴的細膩情感橋段;後半部電影殘酷傷感,成年後青春的逝去與對似水年華的緬懷讓人不禁生惆悵之感。值得一提的是,整部片子並未陷入傷痛的感情基調中,導演趙薇巧妙地將「青春不朽」的情懷放大的同時,讓人愈發感受到青春的陽光與可愛。

『拾』 青春之歌的導演簡介

1988年8月拍攝《被吞噬的女子》; 1990年9月拍攝《風 雨 歸 途 》; 1991年1月拍攝《陝 北 大 嫂 》; 1992年7月拍攝《站直羅別趴下》; 1993年3月拍攝《五 魁》; 1994年2月拍攝《背靠背臉對臉》; 在1997年9月《睡不著》、 1999年5月《說出你的秘密》、2000年8月《美麗的家》三部電影中擔任攝影指導。

閱讀全文

與電影青春之歌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尺度刪減電影片段 瀏覽:9
剪刀成真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27
肖戰喜歡的恐怖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14
青梅竹馬的泰國電影 瀏覽:262
法國電影四個字的片名 瀏覽:981
吃了巧克力回到18歲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327
迪加奧特曼大電影mp4迅雷下載 瀏覽:455
電影功夫熊貓人物介紹英文 瀏覽:385
武漢日夜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662
絲奴法國電影 瀏覽:177
熊出沒第八部大電影2020年天空語句 瀏覽:60
一部電影是關於音樂比賽的 瀏覽:937
林正英元彪拍的電影大全 瀏覽:439
包拯下地府完整版電影 瀏覽:183
電影凌晨2點半演員表 瀏覽:574
恐怖電影背景音樂大全集 瀏覽:30
電影名字叫2014 瀏覽:880
電影蜀山圖片 瀏覽:40
二戰愛情電影片名七個字以上 瀏覽:865
韓國電影忌愛的女主角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