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兄弟,你在哪裡的幕後製作
影片由家喻戶曉的科恩兄弟導演,縱觀科恩兄弟的影片,純粹的美國味道是他們習慣的風格,犯罪、貪婪、欺詐是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而喜劇則是他們擅長的表現手法。
執行製片人艾里克·費爾納同他的好友蒂姆·貝萬成立了一家名為Working Title的電影公司,包括《冰血暴》和1997年的《大人物拉伯斯基》。當然《霹靂高手》也是Working Title與點石、環球公司聯合出品的。
在演員方面,科恩兄弟延續了他們的一貫做法:多請新手和與他們合作過的演員。除了喬治·克魯尼這唯一的一顆大星星以外,像約翰·圖爾特羅(《巴頓芬克》)、約翰·古德曼(《巴頓芬克》《大人物拉伯斯基》)以及曾因《鋼琴課》奪得奧斯卡獎的霍莉·亨特等都是和科恩兄弟合作過多次的老朋友了。
2. 科恩兄弟的社會評價
科恩兄弟的作品帶著魔幻色彩的黑色風格、和與好萊塢娛樂片截然不同的敘事手法、誇張變形的人物和情節,營造了一個獨具魅力的個人影像世界,與好萊塢主流電影也有著天差地遠的區別。 由於兄弟二人一直是美國獨立電影界的風雲人物,但在主流電影行業內卻很難受到肯定。《老無所依》的出現使他們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肯定了他們的成功。
科恩兄弟平靜的童年生活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向電影世界的大門,他們從小便與電影相伴,這個美麗而又虛幻的世界彷彿他們的玩伴兒一樣熟悉,無論是祥和安靜的鄉村還是黑暗墮落的城市都是他們故事的發生地。科恩兄弟對於故事背景的選擇絕不是漫不經心的,恰恰相反,他們每次都經過認真地選擇,每個故事也都是在這樣一個刻意選好的背景下順理成章的發生與結束。好萊塢的落魄編劇《巴頓·芬克》,寒冷小鎮上的家庭綁架《冰雪暴》,城市流浪漢的意外經歷《謀殺綠腳趾》,南方舊日的快樂時光《逃獄三王》,上層社會的愛情故事《難耐的殘酷》,每個故事都被限定在特定的區域。
任何一個科恩兄弟的故事都有著十分明確的故事背景,如同「商標」一樣,代表了一定區域內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背景對故事的反諷表現在:世界越大,作者的知識便越膚淺,因此他創造時的選擇也就越少,其故事也就越發充滿陳詞濫調。世界越小,作者的知識便越完善,因此其創造時的選擇也就越多,結果是一個完全新穎的故事以及對陳詞濫調宣戰的勝利。」科恩兄弟的作品中有八部影片開始便介紹了故事發生的地點,足見他們二人對於故事發生地點的重視。任何人和事都無法脫離他們存在的環境,強調故事發生的背景更能增加影片的真實性。通過對於地理美學的運用,科恩兄弟向觀眾逐步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美國,為觀眾提供了審視美國社會的獨特視角,他們將固定的無法改變的地理因素與可變的甚至是可造的藝術創作相結合,向觀眾打開了科恩兄弟獨有的電影之窗,通過這扇窗,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神奇而絢麗的藝術世界。
3. 美國電影史上最具破壞性的導演
喬爾·科恩和伊桑·科恩兄弟是美國著名的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他們的組合在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獨立影壇都幾乎是無往不利的金字招牌,也是所有演員期望與之合作的對象之一。哥哥喬爾是導演,弟弟伊桑是製片,兩人合作撰寫劇本,一起策劃、一起寫劇本,一起拍片。他們的電影作品獨具特色,其情節不落俗套,往往強調命運的某種不確定性。
在這對非主流兄弟導演的作品中,人物、性格、故事,這些好萊塢電影至關重要的元素都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而成為科恩兄弟描述環境和歷史的砝碼。人被環 境、人被社會、人被歷史禁錮,人已經不再重要了,在這個黑色而荒謬的世界中,人即使有心也會變得無力。人在社會中掙扎,如同一條岸上的魚,正在被空氣所窒息。科恩兄弟雖然指出了世界的荒謬,描繪了社會的黑暗,但他們仍然對人抱有一份同情和關懷。所以在他們的影片結尾,基本都是勝利、救贖、回歸等喜劇樣式,在一切努力都沒有效力之後,人類不得不向虛幻的宗教神靈祈求平安和幸福,科恩兄弟也向他們處境可悲的同胞們送上安慰的微笑。
代表作品: 《老無所依》、《大地驚雷》、《血迷宮》、《巴頓·芬克》等
主要電影成就:
第8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獎(老無所依)
1991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96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4. 電影《影子大亨》
這部電影也叫金錢帝國,是著名導演科恩兄弟的,首先你了解了導演拍戲的風格,排出的電影的類型,那麼你就可以揣摩導演的心思了。你就會知道他要表達什麼,那麼分析這個電影也不難了。
總裁跳樓我想你一定知道原因的,呵呵,那我們就說說諾維爾,首先塑造的他是一個懦弱,貪婪,很老實而不聰明,圖享受的人物,那麼好了,在他所有希望破滅後,馬斯伯動手腳使得股票崩盤,坐享其成最終歸沒有好結果,他必然走向了前任總裁的道路。
馬斯伯是一個自作聰明,卻真有點老謀深算感覺的人物,他想利用諾維爾,卻不想前任總裁死後還給她插一杠子,最終小聰明沒有得逞。
這步電影反應了許多社會現象,導演巧妙的通過這幾個人物表達出來,包括私心、傀儡、貪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惡有惡報這些觀點。
呵呵,其實這部電影有些傳奇色彩,其實說像他們的風格,但是也不完全是。看個人愛好了。
科恩兄弟的電影無意不反應復雜情節下的簡單劇情,扭曲和黑色的幽默。通過輕松的情節表達出來深刻的造詣。血迷宮抽空看看,老無所依,全是他們最經典的片子
我同樓主一樣喜歡電影,喜歡這兩個導演和監制。全部手打,很是辛苦,希望回答你能滿意。
5. 大地驚雷的幕後揭秘
小說正名
1969年版本的《大地驚雷》對查爾斯·波蒂斯的原著進行了不小的改編,導演把一個通過十四歲的小女孩之眼看到的「追逃」的故事,改編成了傳統意義上的西部片—一個酗酒的警長追查一個冷血殺手的故事。當然,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導演亨利·哈撒韋做出這樣的改編也無可厚非。只不過這種改編在科恩兄弟看來,並不合適。
據科恩兄弟說,他們的這部《大地驚雷》將更加忠實於原著,整部影片將從馬蒂·羅斯的視角展開敘述。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觀察,科恩兄弟的《大地驚雷》並不是一部翻拍片,而是從原著小說改編來的一部新電影。對此,伊桑·科恩說:「這其實是一個視角的問題,也就是一個敘事的角度問題。原著小說,幾乎完全就是從馬蒂·羅斯,那個十四歲小姑娘的角度展開敘述的。正是因為有這種角度,所以在閱讀中我能感到一種非常溫情和奇妙的情愫。因為從一個未成年少女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個既有兇殺又有復仇的故事,顯然是非常像有趣的。但是原版電影的改編卻讓這種獨特的角度的優勢盪然無存,很顯然,電影要比小說無聊得多。由很多從小女孩角度出發而出現的幽默和諷刺因為導演換傳了角度而無從表現,很多故事線索也沒有辦法展開。比如說小說的最後,故事到了25年後,那個時候小女孩已經長成了一個大人,她會回憶起還是孩子時的這段生活。但是按照原版影片這么拍,故事到了警長抓到兇手,就結束了。所以兩者之間還是有極大的差距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一部有約翰·韋恩出現的西部片自然要展示男子漢的魅力,所以,影片與中充斥了太多的暴力和猛男。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科恩兄弟決定要重新拍攝《大地驚雷》。喬爾·科恩說:「我們重新拍攝這部影片,並不意味著原版不夠出眾。相反,我們都很喜歡原版的《大地驚雷》。雖然影片的一些情節我已經淡忘了,但那是一部標準的西部片。我們拍攝悉的《大地驚雷》將會是一部完全不一樣的影片,除了敘事視角改動了之外,我們還會更加忠實於原著的故事情節和意義。畢竟這是一本經典小說—電影本身倒並不如同小說一樣經典—我想原汁原味地還原這部小說的精髓。所以這更像是重新詮釋,而不是翻拍。」
尋找馬蒂·羅斯
既然確定了要以馬蒂·羅斯的視角展開影片故事的敘述,那麼尋找到年齡合適的小演員便成為了重中之重。雖然好萊塢有不少童星,而且明星的後代也可以在影片中擔綱如此重任,但是喜歡不按常理出牌的科恩兄弟還是選擇了在茫茫人海中,大海撈針一般地尋找一個新人。為此,科恩兄弟於2009年的12月在德克薩斯州專門設立了一個尋找扮演羅斯演員的網站。
科恩兄弟給小演員的限制比較寬泛,他們要求女演員的年齡是12歲到17歲,要「簡單,但是強硬,要像釘子一樣強硬。」從網站設立伊始,到影片拍攝開始,科恩兄弟一共收到了15000個試鏡申請。最終科恩兄弟從其中挑出來了海莉·斯坦菲爾德扮演羅斯。對於這個新演員,科恩兄弟自信滿滿。伊桑·科恩說:「我很滿意海莉·斯坦菲爾德,她給我的感覺很好。她定過妝之後的氣質和外貌很符合我們對羅斯的預設和想像。而且她念台詞的味道十足。因為小說的時間背景比較久遠,所以其中有很多詞彙和用語之類的東西讓現代人難以將其流暢地朗讀出來。但是,在斯坦菲爾德的嘴巴里,這樣的語言似乎都不是什麼難點,她就是有這種說台詞和表演的能力。」
雖然外界對女主角的人選問題喧囂至上,但是在處於風暴中心的海莉·斯坦菲爾德看來,扮演羅斯其實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她說:「其實我在片場並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而且扮演這個角色並沒有花費我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我看了看原著小說,覺得羅斯是一個很強悍的女孩,她很有個性和主見。在很多方面,我和她有點相似。在拍攝電影的時候,我只要認真聽從伊桑和喬爾的指揮就好了,並沒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自己去動腦子考慮或者是琢磨。因為他們的想法總是那麼獨特,而我只要跟著導演和其他的演員去做就好了。」對於選擇一個不知名的小傢伙做主演,影片的製片人大衛·埃利森說:「科恩兄弟改編的劇本更加忠實於原著,這也就意味著海莉·斯坦菲爾德將會是中心演員。眾所周知,科恩兄弟還從來沒有在選擇演員方面失過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說,他們之所以選擇了海莉·斯坦菲爾德,那是因為她身上的確有與眾不同的才華和天賦。羅斯這個角色,也不會成為影片抑或是科恩兄弟的敗筆。」
新版演員表示沒有壓力
即使科恩兄弟曾經不止一次的表示說,1969年版的《大地驚雷》沒有原著小說那麼經典,但是這部電影還是傳統西部片中的傑出的作品。不僅如此,原版影片還幫助傳奇的約翰·韋恩在62歲高齡拿到了奧斯卡的最佳男主角獎。這對於在新版本中扮演同樣人物的傑夫·布里吉斯會不會造成壓力呢?
「不會」,剛剛憑借著《瘋狂的心》拿到奧斯卡的布里吉斯斬釘截鐵地說:「老版本的影片和韋恩的表演根本不會對我造成什麼壓力,因為這是兩部完全不同的影片。換句話說,科恩兄弟是在按照原著小說的情節和自己的理解拍攝電影,而不是翻拍那部1970年代的西部片。科恩兄弟的影片有著極強的個性,因為他們保留了小說中的旁白和對白的語言。拍攝影片的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回到了1890年前後,因為劇本中的台詞都是那種古老的英語,有很多詞彙和用法都是存在於小說和學術性書籍中的東西,這種詞彙成為了語言上的障礙。」在原版的影片中,有一個經典的情節,那就是韋恩扮演的警長騎在馬上,把韁繩咬在嘴中,手拿雙槍,制服切尼的情節。在科恩版本的《大地驚雷》中,他們保留了這個標志性的情節。布里吉斯說:「拍這個鏡頭可不簡單,為了避免受傷,我們做了很多綵排工作。一開始兄弟倆讓我坐在一個凳子上,嘗試著模擬騎在馬上的感覺。隨後,他們讓我上了機器馬,模擬鏡頭的拍攝。最後,才讓我騎上真馬,嘴裡咬著韁繩,開槍射擊切尼的。」
同樣沒有感到壓力的還有扮演德州騎警拉博夫的馬特·達蒙,他說:「這是一本奇妙的小說,科恩兄弟寫出了一個奇妙的劇本。以前我就期待著能和科恩兄弟合作,現在終於有了這個機會。這部影片和1969年的原版相比,是兩部完全不同的影片。原版是一部典型的西部片,而科恩兄弟的這版,你也知道,是科恩兄弟的影片。我很喜歡這個劇本,尤其是科恩兄弟在其中保留的那些上個世紀的英語,其次是他們在兩個小時中展示出的講述故事、表達主題的能力。雖然我只是一個配角,但還是在拍攝影片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科恩兄弟的與眾不同的拍攝電影的技巧和習慣。」
6. 科恩兄弟的從業經歷
畢業後,喬爾一直在擔任製片人助理的工作,之後又做了電影剪輯。這些經歷為他的電影運作積累了一定經驗。
1984年,科恩兄弟花了80萬美元2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影片《血迷宮》。影片十分黑色,有許多評論人認為是希區柯克的復活,實際上是科恩兄弟自己的風格——特別而神秘的類型電影;復雜情節下的簡單劇情;扭曲和黑色的幽默;對於氣氛的出色把握。影片獲得第一屆聖丹斯電影節最佳影片,成為獨立製片史上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影片。理所當然的,這部電影也獲得了獨立精神獎。而影片這些內容和形式上的基本特徵,甚至影響了以後很多的美國影片,尤其是90年以後出現的大量獨立製片作品,而在大約十年後成為一種潮流。
《血迷宮》的成功,當時只是表現在影片成本與票房的比例上,至於影片所產生的難以估量的重大影響,還要再等上幾年才能顯露出來。所以,接下來的兩年中,兄弟兩個只完成了一部《捉蟲殺人事件》的劇本,並沒有馬上開始下一部影片的製作。直到1987年,科恩兄弟才再度推出他們的新作《撫養亞利桑納》——這部電影是他們相對主流的一部作品。1990年他們又推出《米勒的十字路口》。三年一部作品,似乎難以滿足不耐久候的影迷,但每一部作品的推出,都令所有人無法忘掉兩個人展現出的驚人才華。在傳統影片題材范圍內,講述一個並不十分特別的故事,風格化的手法,陰暗的黑色調子,讓你在明白故事之後,又恍惚於迷離的手法。這一切,都使得所有看過這一對兄弟影片的觀眾和影評人,難以忘掉他們平和的怪異、溫柔的誇張和彬彬有禮的黑色幽默。
1991年的《巴頓芬克》,是科恩兄弟正式走上國際影壇的揚威之作。此前的三部影片,都僅僅是在想像與現實的疆界上逡巡,而從這部影片開始,科恩兄弟步入了二者之間廣闊的灰色地帶。即使《巴頓芬克》不是自傳,也無疑是來自科恩兄弟現實中的經歷,尤其是其中對於好萊塢大製片商的諷刺性描繪,則肯定是自《血迷宮》成名之後兄弟兩個最大的感受體現。在《巴頓芬克》一片中,不多的人物和場景都是提煉自生活,經過誇張處理,明顯帶有魔幻色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是西方文化自卡夫卡以來的現代派思潮在90年代電影領域的體現,形成科恩兄弟影片最大的特色。
影片還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科恩兄弟從此躋身世界級大師名導行列。同時,這一對編、制、導全面合作的兄弟組合,更以其近乎傳奇的合作方式,為他們的成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又是兩年多,科恩兄弟在《巴頓芬克》輝煌的成功之後,創作了一部近代都市童話輕喜劇,《金錢帝國》。這部閃亮著銀灰色質感的影片製作非常精美細致,顯然是《巴頓芬克》的成功給兄弟兩個帶來了足夠的製作資金。不過,影片由於過於精緻、過分注重故事的流暢和傳奇色彩,反而使這對習慣特立獨行和微妙想像力的兄弟難以盡展才華,令人多少有些失望。
在接下來的1996年,又是兩年以後,科恩兄弟又以一部恢復舊有風格之作《冰血暴》博得一片喝彩。略顯黑色的荒誕情節,接近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讓這部影片帶著難以描繪的特異風格。影片是近年來科恩兄弟最得主流認可的影片,不僅商業上更加成功,而且獲得了多項大獎,包括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戛納的最佳導演獎、奧斯卡的最佳原創劇本獎。同樣,在這次戛納頒獎禮中,喬爾妻子弗朗西斯也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
1998年,科恩兄弟的《謀殺綠腳趾》問世,影片仍舊有著一貫的,混含著黑色、喜劇、神秘、甚至是略帶矯揉裝飾的風格。男主角「督爺」傑夫·布里吉斯本來只是為了一條喜歡的地毯才向大富豪索賠的,但最後居然卷進一個神秘復雜的綁架故事。有點象是喜劇風格的卡夫卡或格里耶的小說。而片中大量關於美國政治歷史的暗示、隱喻、嘲諷,則更加晦澀。雖然當時只獲得了不溫不火的評價和一般的利潤,但後來卻被認為是一部絕對經典的作品。
2000年,《逃獄三王》由原本的一個逃獄喜劇,改動為一個奧德賽式的關於美國歷史和信仰的神秘劇。和科恩兄弟的上一部影片《謀殺綠腳趾》一樣,影片對美國歷史和政治進行了隱喻式的探討,追尋著美國民主政治、宗教以及民眾心態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歷史性變遷,在這一點上,影片被稱為一部史詩當之無愧。而這部電影優秀的音樂更加為人稱道,甚至影響了一代美國民謠歌手——這部電影也讓喬治克魯尼的喜劇天賦得到發揮。
2001年,科恩兄弟將英國黑色驚悚小說《缺席的人》搬上銀幕。電影完全黑白拍攝,給人以壓迫和緊張感,也十分的非主流。
2003年,科恩兄弟拍攝了一部他們最為商業的片子《難耐的殘酷》,惹得評論界很是惱火。這基本上是一部屎蛋喜劇,有些人喜歡,有些人失望。影片收益基本和成本持平,對於一部好萊塢商業片這已經不錯了。
2004年他們重拍了經典老片《師奶殺手》。這讓他們獲得了他們這輩子收到的最冷淡的評論,沒人說他們好,也沒人說不好——總之翻拍經典確實限制了兄弟的想像力。
2008年,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驚艷奧斯卡。他們繼續以往的黑色風格,滲透對美國社會的隱晦思索,將科馬克·麥卡錫的這部小說內容發揮的淋漓盡致,一舉囊括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四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當然還有最佳導演,繼1961年傑洛米·羅賓斯和羅伯特·維斯的《西區故事》以來第二次有兩個導演同時獲獎。
2008年,伊桑還嘗試了舞台劇,創作了《將近夜晚(Almost an evening)》,獲得好評。 9月,他們與布拉德·皮特和喬治·克魯尼合作的喜劇《閱後即焚》上映。
2009年10月,編導作品《嚴肅的男人》上映,此片以科恩兄弟猶太人明尼蘇達州聖路易斯公園猶太郊區的童年為基礎,被提名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
2010年,小說改編作品《大地驚雷》上映,被提名包括最佳影片獎十項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3年,根據DavevanRonk生平改編作品《醉鄉民謠》於戛納電影節首映,贏得第66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也入圍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
2015年,伊桑·科恩和喬爾·科恩擔任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這也是戛納歷史上第一次由兩人同時擔任一屆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
2016年2月11日,他們作為嘉賓出席了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作品《凱撒萬歲》作為開幕片亮相 。2月28日,與馬特·查曼合作編劇的作品《間諜之橋》,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7. 科恩導演的電影有哪些
科恩兄弟
2007年《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6年《巴黎我愛你》(Paris, je t'aime)-segment "Tuileries"
2004年《師奶殺手》(The Ladykillers)
2003年《真情假愛》(Intolerable Cruelty)
2003年《聖誕壞公公》(Bad Santa),喬爾·科恩製片
2001年《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
2000年《逃獄三王》(Brother, Where Art Thou?)
1998年《大保齡離奇綁架》或《謀殺綠腳趾》(The Big Lebowski)
1996年《冰血暴》或《雪花膏離奇命案》(Fargo)
1994年《金錢帝國》或《影子大亨》(The Hudsucker Proxy)
1991年《巴頓芬克》(Barton Fink)
1990年《米勒的十字路口》(Miller's Crossing)
1987年《撫養亞力桑那》(Raising Arizona)
1984年《血迷宮》(Blood Simple)
8. 如何評價科恩兄弟的電影
科恩兄弟的電影有著與好萊塢主流電影的表達方式風格迥異,黑色的風格給觀眾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而兄弟倆的故事都有著十分明確的故事背景。
故事中男主角的職業是大學的物理老師,在電影中,他不停給他的學生講授關於薛定諤的貓的相關內容。而與薛定諤的貓相關的不確定性,正是整部片子的主題。
一如既往的人生黑色喜劇,一切都很重要,一切都不重要,一個將死不死的男人,又有誰來關心他。
總結
明確的背景故事,幽默詼諧的敘事方法,他們這種獨特的方式成了他們獨有的商標。
9. 關於肯恩兄弟的資料及電影
中文名:喬爾-科恩、喬伊·柯恩、喬·科恩、約爾·科恩 英文名:Joel Coen 出生地: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 生日:1954年11月29日 星座: 射手座 生平: 喬爾·科恩與其弟伊桑·科恩的「科恩兄弟」組合在美國甚至世界獨立影壇都幾乎是無往不利的金字招牌,也是所有演員期望與之合作的對象之一。從演職員名單中,非常明確哥哥喬爾是導演,弟弟伊桑是製片,兩人合作撰寫劇本。但現實工作中卻沒有這樣明確的區分,兄弟倆總是一起策劃、一起寫劇本,一起去看電影,片場上經常看到他們竊竊私語,交換著只有他們才懂的意見,甚至在生活中他們都共同撫養一個他們收養的孩子。 出生在1954年的喬爾·科恩是哥哥,三年後出生的伊桑·科恩是弟弟,他們共同生活在美國中西部的明尼蘇達州,這也是科恩兄弟到念大學時才離開的家鄉。喬爾·科恩在著名的紐約大學攻讀電影,而伊桑·科恩則是在德州大學簡短的中轉以後才從普林斯頓畢業的。 1984年,科恩兄弟花了80萬美元和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影片《血迷宮》。該片在當年紐約電影節和法國多韋爾電影節上引起轟動。被美國電影界稱為「新世紀的電影神童」。這部黑色犯罪影片被很多人看作是希區柯克式的懸念作品,但影片呈現出的一些特徵又把它和希區柯克作品截然分開。雖然希區柯克作品中的警察大都愚蠢,而這部犯罪影片里乾脆就沒有一個警察形象出現,其殘忍黑色的程度也比希區柯克更強烈。和希區柯克大多相對工整的用鏡相比,片中鏡頭出現的一些獨特的視點和鏡頭方式,也更為開放更為詭異,從形式上表明了它的80年代身份。影片獲得第一屆桑丹斯電影節最佳影片,成為獨立製片史上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影片。而影片這些內容和形式上的基本特徵,甚至影響了以後很多的美國影片,尤其是1990年以後出現的大量獨立製片作品,而在大約十年後成為一種潮流。 《血迷宮》的成功,當時只是表現在影片成本與票房的比例上,至於影片所產生的難以估量的重大影響,還要再等上幾年才能顯露出來。直到1987年,科恩兄弟才再度推出他們的新作《撫養亞利桑納》,三年後的1990年又推出《米勒十字路口》。三年一部作品,似乎難以滿足不耐久候的影迷,但每一部作品的推出,都令所有人無法忘掉兩個人展現出的驚人才華。在傳統影片題材范圍內,講述一個並不十分特別的故事,風格化的手法,陰暗的黑色調子,讓你在明白故事之後,又恍惚於迷離的手法。這一切,都使得所有看過這一對兄弟影片的觀眾和影評人,難以忘掉他們平和的怪異、溫柔的誇張和彬彬有禮的黑色幽默。 1991年的《巴頓·芬克》,是科恩兄弟正式走上國際影壇的揚威之作。此前的三部影片,都僅僅是在想像與現實的疆界上逡巡,而從這部影片開始,科恩兄弟步入了二者之間廣闊的灰色地帶。這部影片給科恩兄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盛譽,影片還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大獎,他們從此躋身世界級大師名導行列。 接下來,1996年的《冰血暴》獲第49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1年的《缺席的人》獲第54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3年科恩兄弟推出《難耐的殘酷》,2004年是大明星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黑色喜劇《師奶殺手》,2006年兩人又參與了20位名導演合拍的《巴黎我愛你》。2007年的新作《老無所依》在戛納電影節上雖然沒有收獲大獎,卻贏得傲人口碑,甚至北美影片人也對此片大加贊賞,譽為「科恩兄弟的巔峰之作」。這一對編、制、導全面合作的兄弟組合,更以其近乎傳奇的合作方式,為他們的成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中文名:伊桑·科恩、伊桑·柯恩 英文名:Ethan Coen 生日:1957年9月21日 出生地:美國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 星座: 處女座 喬爾·科恩與其弟伊桑·科恩的「科恩兄弟」組合在美國甚至世界獨立影壇都幾乎是無往不利的金字招牌,也是所有演員期望與之合作的對象之一。從演職員名單中,非常明確哥哥喬爾是導演,弟弟伊桑是製片,兩人合作撰寫劇本。但現實工作中卻沒有這樣明確的區分,兄弟倆總是一起策劃、一起寫劇本,一起去看電影,片場上經常看到他們竊竊私語,交換著只有他們才懂的意見,甚至在生活中他們都共同撫養一個他們收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