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北京你好電影導演

北京你好電影導演

發布時間:2022-06-22 22:33:17

① 觀眾看完《我和我的祖國》後,為什麼寧浩的《北京你好》單元最受好評

作為70周年的國慶獻禮大片,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不負所望,寧浩的《北京你好》單元最受好評,這是為什麼呢?

第三個就是升華了主題。雖然愛吹牛,但他很幸運,獲得了一張奧運會開幕式門票。他見人就吹。他原本打算把這張票送給兒子當生日禮物,最終卻把票送給了另外一個小孩,這個就是主題的升華,一看就是一個宣傳正能量的故事,但是有血有肉,讓人心動!

不像某個電影片段,用很短的鏡頭表達太多的思想,誰知道你要幹啥?你覺得一句話表達完畢的東西,需要十句話嗎?

② 國慶檔好片雲集,你最期待哪部電影

今年國慶檔適逢祖國70華誕,對於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國度來說,這是一個美好的時刻。
電影人在這個時間點,當然會准備好自己的一份禮物。十年前,一百六十多位明星齊聚打造了轟動全國的《建國大業》。而今年,同樣有一批非常出色的主旋律電影,即將登陸內地影院。
截止目前,國慶節前後已知將上映的主旋律電影,包括《決勝時刻》《攀登者》《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等等,無論製作水準還是陣容班底,都是國內頂尖水平。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由七位大導演聯合執導的《我和我的祖國》。
電影分為《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七個篇章。祖國七十華誕之際,這樣一部作品,或許是電影人最好的禮物。目前,電影已經提檔9月30日,和其他幾部巨制一起等待祖國生日的到來。

③ 《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會選擇這7位導演拍攝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是的總導演是陳凱歌,但是這部電影是七個故事組成的,當然每個故事都有以一位導演。分別是管虎執導的《前夜》、張一白執導的《相遇》、徐崢執導的《奪冠》、薛曉路執導的《回歸》、寧浩執導的《北京你好》、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以及文牧野執導的《護航》。為什麼會選擇這7位導演來合作拍攝這部電影呢?
一、這七位導演曾經執導過的電影非常出色,有很強的能力。我們知道這七位導演是中國電影界中舉足輕重的導演,他們的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他們有很強的導演的能力,所以說才會讓這七位導演來共同執導這部電影。


所以說當初選擇導演的時候也是經過精心選擇的。

④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七部短片中你最喜歡哪一個短片為什麼

我最喜歡《回歸》這個短片,見證了祖國繁榮富強的過程。不得不承認,當初《我和我的祖國》發布海報的時候,我習慣性會覺得,這不過是一部在國慶黃金周的固定節目,應該也沒啥可聊的。但當曝光的信息越來越多,才知道這部電影是由七位老中青三代導演,來執導七部小短片,這些短片背景,分別會放在祖國70年來值得紀念的時刻,影片這樣的組成結構,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片中的平行主角太多,有修表師傅,有警官,有談判升旗負責人,有升旗手,每個人都想深入,但都蜻蜓點水,且不說短片時長有限,就算是一部完整的電影時間,這么多人物看不到主次,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不過影片時間的主題概念很吸引人,修表師傅是代表歲月情感時間,談判升旗負責人代表重大歷史時刻時間,升旗手代表物理精準時間,三個時間最後匯集到一點,如同時間一樣精準。而且當羅大佑版本的《東方之珠》響起時,可以說很意味深長了。希望以後能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⑤ 寧浩導演的作品有哪些哪部最精彩

我了解到有《瘋狂的石頭》,該片是寧浩導演的第一部黑色喜劇片,由郭濤、劉樺、黃渤、連晉和徐崢等出演,於2006年6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這部作品在當時是非常接地氣的,結合了大量的本土重慶方言,使作品充滿了鄉土氣息,妙趣橫生。不誇張地說,中國喜劇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瘋狂的石頭》之前,和《瘋狂的石頭》之後。寧浩和他的團隊,沒靠京式貧嘴娛樂大火,而是用純粹的戲劇結構和精湛表演,為我們奉獻了一部耐看的喜劇片。

《心花路放》有笑有淚的寧浩電影,本片上映於2014年9月,由黃渤、徐崢等主演。影片上映後,首周票房超6億,成為史上最快突破6億票房的華語電影。票房總計11.67億, 登2014年度國產電影榜首。影片中講述了耿浩(黃渤飾)在遇到妻子出軌後,陷入情感困境。面對背叛,耿浩陷入了難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好基友郝義(徐崢飾)為了幫他擺脫痛苦,決定帶他去南方「獵艷」。於是二人開始了一段瘋狂而搞笑的旅途。一路上他們結識了各式女伴,並經歷了一連串奇葩的遭遇。最後,兩人最終明白了愛的真諦,並收獲了彼此的幸福。

⑥ 北京你好的相關評論

《北京你好》是青年導演金琛的「北漂三部曲」之一,在電影頻道播出後受到了觀眾們的好評,並獲得了第14屆大學生電影節(2007)最佳電視電影獎。在這部電影中,導演金琛將目光投向了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北漂」,力圖用較為唯美的視聽語言來表達這些邊緣者的愛與痛。
片子的出發點是現實主義的,秉承了第六代對當下現實關注的傳統,延續了自吳文光《流浪北京——最後的夢想者》所開創的「北漂」主題。可以看出,導演在這部片子中力圖使用極具美感的視聽語言來詮釋「北漂」生活的傷感詩意,以一種再造夢境的手法來展現一個關於「北京夢」的故事。遺憾的是,這部片子未能在現實關照與藝術建構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使得片子在劇作結構和主題上都較為蒼白,削弱了影片自身本應承擔的文化意義。 八十年代以來,北京作為政治文化中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外地青年的到來。這些年輕人大多懷有崇高的理想,希望能在北京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這些人往往是沒有戶口、沒有住房、沒有固定工作的「三無人員」,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北漂」。更狹義的「北漂」專指漂泊在北京的流浪藝術家,他們多懷有八十年代末文化熱潮中遺留下來的對藝術的狂熱崇拜和對自由的真誠嚮往。他們中有詩人、畫家、搖滾樂歌手、演員、先鋒藝術家等等,這些「北漂」的主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在北京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隨著時間的推進,整個社會經歷了大的結構轉型,藝術已經不再像八十年代末那樣占據人民生活的主流。在殘酷的生存考驗面前,「北漂」已經不再作為時代先鋒的標志出現,而逐漸成為了一種悲壯愁苦的生活狀態符號。1990年吳文光的紀錄片《流浪北京——最後的夢想者》第一次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這群特殊人群,之後有相繼出現了何群《混在北京》、賈樟柯《世界》等反映漂泊在北京的「流浪」者的電影。應該說金琛的「北漂三部曲」(《北京你好》、《胡同里的波西米亞人》、《冬天裡的一把火》)是「北漂」電影中較為有代表性的片子。在他的「北漂三部曲」中關注到了北漂藝術青年的外在生活狀況與內在感情狀態,片子多感傷唯美,富有青春氣息。導演力圖將「北漂」這群流浪北京的理想主義藝術家的無奈與挫敗,激情與悲壯用詩意的手法展現出來。這是片子與眾不同的地方,應該說在視聽語言上的確達到了極具詩意的效果,但恰好正是由於這樣的詩意營造削弱了片子主題的內涵,相較於其他的「北漂」電影來說在對於展現「北漂」這一特殊人群的生存狀況方面顯得力度不夠。
《北京你好》講述了一群偶然聚在一起的文學青年的悲歡離合。片子的開頭是讓人驚喜的,在北大一次「反對戰爭」的聚會上作家穆魚遇見了詩人邊紅旗。這個詩人不同於以往「北漂」電影里「為藝術而藝術」的文藝青年們,一出場就亮明自己的另外一重身份——辦假證的投機倒把分子——這個換裝小游戲角色極具時代特徵,有趣、有生命力。這種雙重身份的自嘲,是對近二十年來「北漂」現象的反省,也是對變動中的社會狀態的反思。這樣有力的人物設置在片子其他幾個主要人物身上也有體現:穆魚雖是寫小說的,卻是靠給人寫槍稿賺到了第一筆大錢;一明雖是博士,卻是因為沒有出路才讀了博士;沙袖雖然擅長舞蹈卻只能找到在餐廳端盤子的工作…….從這些人物的設置上,可以看到影片開頭的主要矛盾是集中在人與外界之上,即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如果順著這組矛盾對抗來推進情節的話,應該說影片會相當好看。可是本片在演進的過程中,片頭這組非常漂亮的矛盾設置退居到了次要位置,感情線凸現了出來。片子的重心轉移到了一明與沙袖的感情矛盾當中來。片中沙袖從老家來到北京看望丈夫一明,天天在家中做飯、洗衣、打掃衛生,而在大學任教的一明理所當然似的被年輕漂亮又有錢的女學生糾纏。這條感情線鋪得相對薄弱又略顯俗套,卻被安排成了推動情節發展的主要矛盾。如果說影片的側重點在感情,力圖製造一個以感情為核心的愛情片,那這條線又顯然做得不夠充足。那個插在兩人之間的第三者只有兩個鏡頭,一句台詞,並沒有成為兩人之間多大的阻力,也由此不能夠擔當起矛盾對抗的主要力量這一重任。片中更多可以看到的只是一明與沙袖兩人的爭吵,有情緒而缺乏推動情節向高潮發展的動作。對於問題的解決也只是解釋為莫須有的誤會,不具備成為收束全片的結構性情節。可見將感情作為主線是本片比較失敗的地方,完全游離了主題——即使作為感情線本身來講,也缺乏應有的力度。而原本有力又有趣的「理想與現實」這對矛盾設置,也在發展過程中被逐步削弱下來。片中詩人也好,作家也罷,都不因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而憂愁苦悶;作為博士的一明即使口吃也順利找到了工作;沙袖更幾乎不提自己熱愛舞蹈,安心去做一份服務員的工作。片中穆魚、一明和沙袖共同擔當槍手合寫了一部槍稿,三人表現出了極大的喜悅,對於輕易到手的錢由衷贊嘆,認為「還是北京好」。至此本片已經徹底游離了「北漂」主題,片頭的人物設置也不再具有任何意義。雖然影片力圖強調那種現實壓力的沉重與理想不能實現的無奈,但也同樣只有情緒,缺乏動作。片子最後用了一個突然出現的流浪歌手來強調篤信理想的重要性,但放在片子發展到「一明、沙袖決定離開北京回老家」的片尾部分顯得十分突兀。這段影像用近似MTV拍攝手法來展現理想實現的幻想,雖然畫面華美漂亮,富有視覺沖擊力,但在此也只能看作是攝影舞美燈光道具的技術展示,於情節於主題不具備任何意義。這種不具備意義的二流意象在片中多次出現,如沙袖因與一明吵架極度郁悶時突然天降大雪,她不禁露出微笑,在雪中翩翩起舞——這一情節除了能夠展示女演員趙知博的優美舞姿外與整個故事毫無關聯,與前後段落的銜接較為生硬,讓人覺得這個段落僅僅是為了展示而展示,為了「美」而「美」。
相較於金琛早年的片子《網路時代的愛情》(1998),本片儼然缺乏了對生活質感的把握,過於主題先行,過於概念化,缺乏情節上、細節上的有力支撐。影片脫離了關注現實、關照漂泊者真實狀態的層面,呈現出了一種建構起來的想像中的真實。為什麼來北京、支持這些人漂在北京的動力為何、離開北京後等待他們的又將是怎樣的生活——影片並沒有回答這些擺在「北漂」面前最現實的問題,而是刻意營造了一種溫情脈脈的詩意與浪漫。雖說是想像的真實,但卻缺乏想像力,片子陷入了較為老套的情節設置上,成為了公式化的「北漂」生活描摹。在金琛導演的另外一部「北漂」片中《冬天裡的一把火》,這種問題依然存在。相比之下,《胡同里的波西米亞人》是三部片子中較為出色的一部。它找到「北漂」生活中比較合適的切入點,情節把握上更為有力,並且在現實關照與藝術處理之間找到了較好的平衡。

⑦ 北京你好講了什麼故事

計程車司機張北京意外獲得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發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北京你好》是由寧浩執導的電影,由葛優、龔蓓苾、王東等人主演,與《我和我的祖國》為串聯影片,於2019年9月30日國慶檔上映。

角色介紹

張北京,演員 葛優

一位好面子、愛吹牛,腳上穿一雙紅色運動鞋的北京計程車司機,因為一張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他意外與一個在地震中失去父親的汶川男孩成為一對「歡喜冤家」,最終卻放棄了去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機會,將開幕式門票送給了這位汶川男孩。

汶川男孩,演員 王東

一位來自四川汶川的皮膚黝黑、言行愣頭青的小男孩。他不知人情世故,悄悄用800元錢,換走了張北京的奧運會開幕式門票。作為汶川地震的倖存者,他父母雙亡,只是想去摸一摸奧運場館的護欄,因為那裡有父親的一份汗水。

拍攝花絮

此次拍攝《北京你好》,「瘋狂導演」寧浩與「國寶演員」葛優強強聯手,以計程車司機視角切入,回溯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中國舉辦,舉國歡騰的高燃時刻。

用小人物的故事呈現普通人與歷史瞬間的緊密勾連,在詼諧幽默的基調中突破獻禮片的既定概念,打造出截然不同的獻禮喜劇,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⑧ 《我和我的祖國》:七位名導同台競技,誰的故事「更勝一籌」

《我和我的祖國》由七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一個導演,一個故事。這七位名導同台競技,我認為寧浩導演的《北京你好》這個故事更勝一籌。

首先這個故事的故事情節更加生動有趣。這個故事主要是講一名北京的哥因為得到了一張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而引發的一系列的故事。這個故事從平民百姓的角度出發更加形象具體的表現了北京奧運會當時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



總之寧浩特別擅長從小人物的角度來寫大事件,這個故事特別棒。

⑨ 如果《我和我的祖國》是一場華山論劍,七位導演誰功力最強

要評價《我和我的祖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影片有7個故事,也有7位導演,創作風格和故事結構全然不同,所以如果想更好地解析這部電影,就需要一個個故事拆解來看。

有人會說這7位導演是用各自的方式寫了一篇命題作文,我覺得說是寫作文未免太無趣了,應該更像是一場華山論劍。只不過這場論劍爭的不是什麼天下第一,也不一定非要分出個高下,而是各展絕技為祖國獻禮,如果真要有排名,每個觀眾的喜好與標准不同,排名自然也不相同。

這7位導演稱得上是當下內地電影的幾位領軍者了,他們匯聚起來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每一個故事結合真實的歷史事件,都能釋放出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而《我和我的祖國》將這7個故事串聯在一起,真的就像一首娓娓道來的歌謠,將感人的故事緩緩訴說。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個個故事來看質量究竟如何:

《前夜》

這部的導演是管虎,也是全片第一個故事。《前夜》有一個優勢,是主角有真實的人物做依託。這位開國大典上毛主席升旗時,站在主席背後的人,叫做林治遠,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跡。近年來的主旋律影片經常提到大典前夜圍剿特務的故事,但講到關於升旗背後的曲折,這還是第一次。

可以看出來管虎希望將影片營造出一種虛實結合的感覺,這從開頭蘇聯記者偽紀錄片式的影像,和結尾將黃渤穿插到大典的真實影像中可見一斑。這是一種有趣的嘗試,可以看出管虎確實用了心思,再加上時間點的設計,更加強了影片的緊張感。

黃渤的表演是這個故事的核心,管虎選擇讓黃渤講方言,更還原了這個人物普通人的一面,也強化了大眾對這個人物的認知,畢竟黃渤用方言表演,可能更接地氣得心應手一些,雖然不是青島話,但也別有一番韻味。管虎和黃渤合作多年,化學反應能產生到最強。


圖:《護航》劇照


總的來說,《我和我的祖國》還是主旋律電影一次比較有意義的嘗試,與其將明星臉都堆砌在同一個故事中,出場幾秒打醬油,不如讓他們各司其職,用有寬度的角色來詮釋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相信總會有一個故事能打動觀眾。

影片中的7個故事都是從小人物視角切入,聚焦祖國高光時刻背後最平凡的人,講述普通老百姓干自己的故事,這樣接地氣的獻禮片確實值得鼓勵。

閱讀全文

與北京你好電影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渤所有電影叫什麼 瀏覽:676
哪什麼電影 瀏覽:965
寧大雙是什麼電影 瀏覽:499
達達兔影視大全電影 瀏覽:864
最新台灣全部電影大全 瀏覽:995
台灣話遇上東北話的電影 瀏覽:270
香港電影比特犬斗狗名字 瀏覽:63
奧特曼視頻大全電影解說搞笑 瀏覽:933
加州旅館國語完整版電影 瀏覽:306
大傻哥跟周慧敏的電影 瀏覽:84
一部感染電影吐綠色的血 瀏覽:288
古天樂楊恭如方中信粵語電影 瀏覽:743
電影保家衛國電影完整版 瀏覽:260
電影票管理系統 瀏覽:585
春江花月夜粵語電影 瀏覽:693
五個字的兒童電影大全 瀏覽:527
血腥刺激動作電影大全 瀏覽:897
具有好的人生觀的英文電影 瀏覽:690
最多演員的香港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8
馮小剛自己演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