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一部電影參賽時是導演還是演員報名

一部電影參賽時是導演還是演員報名

發布時間:2022-06-23 05:17:50

1. 將一部電影打造成院線電影,應如何選擇主創人員(導演、編劇、演員、攝影等)

做院線電影的,項目開始有幾種情況

  1. 某位製片人或者導演,看到一個很好的故事;或者小說,或者新聞。想要把這個事件或者說內容改變成一個電影故事。然後找編劇來把小說新聞改變成一個劇本。

  2. 編劇寫出一個自己很滿意的劇本,拿給紙片人或者是導演和投資方來看。

根據這兩個情況,先期製片人應該根據劇本或者故事架構來做預算。如果項目是製片人發起的,那麼就去找與劇本符合的導演。畢竟導演都是有自己擅長的拍攝內容的。一般情況下導演都是有自己相熟的攝影。其實還應該包括燈光師在內。

然後演員的話,可以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分別列出三組能夠承擔相應表演的演員。(價格不同的。)然後在根據預算重點的去談判比較符合的演員,這中間還要考慮各個演員檔期的問題。

如果片子是導演自己發起的,那就不存在製片人選擇導演的問題了,當然也會有拍攝過程中出現問題,投資方要求更換導演的情況,那就需要考驗製片人的人脈,和前期的預算能力了。

其實說到底,要根據自己持有的資金,以及投資方的訴求搭配更加符合的演職人員,主創人員。畢竟錢不光要花到演員和導演攝影身上;還有後續相關交通、場地、置景、服化道;以及後期剪輯製作、宣傳這些方面的都是需要資金支撐的。製片人還需要預留一部分備用資金,以便應對突發情況。比如:你要拍攝晴天海邊沖浪的戲,到了拍攝地點,連續下雨;那麼場地的租金,拍攝的周期都會延長;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有一定預算的資金來應對了!

2. 一個電影的演員陣容是由誰來決定

只能說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加分,導演,這個相當關鍵,頂級商業導演直接決定票房,影廳肯定會給面子,演員的陣容,片子本身的題材。生活片總歸是比不過劇情片和大片的,之前媒體宣傳與炒作對該片產生的吸引度,影院公司跟某片的合作,影片在播放後所受的關注度和吸引程度引發的放映量再調整。以上等等情況都會影響到放映量,我只能想到這么多了。

3. 演電影是演員自己報名還是導演選人呀

一般都是導演定的,也有一些角色會公開甄選,不過有的明星說,看到自己喜歡的角色也會主動向導演推薦自己去演

4. 拍一部電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員

1、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這部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2、製片人: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協助導演保質保量早點完成拍攝。

3、顧問:為專業題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

4、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5、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6、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7、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8、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9、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

10、燈光師: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燈光效果。

11、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造型。

12、化妝師: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13、後期處理:按照導演的要求,對後期選擇的鏡頭進行編輯和特效製作。

14、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

15、剪輯:負責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16、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4)一部電影參賽時是導演還是演員報名擴展閱讀:

電影構成:

技術

視覺滯留

「使一塊燃燒著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但是,將這種視覺現象同電影的發明聯系起來,卻是19世紀的事情。

1829年,比利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為了進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長時間對著強烈的日光凝目而視,結果雙目失明。

但他發現太陽的影子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裡,他終於發現了「視覺滯留」的原理,即:當人們眼前的物體被移走之後,該物體反映在視網膜上的物象不會立即消失,會繼續短暫滯留一段時間。實驗證明,物象滯留的時間一般為0.1-0.4秒。

與此同時,在歐洲的物理學教科書和物理實驗室中,也開始採用「法拉第輪」的原理和圖畫「幻盤」旋轉的視覺研究。它們向人類表明,人眼視覺的生理功能可以將一系列獨立的畫面組合起來,成為連續運動的視象。

19世紀30年代,詭盤、走馬盤、輪車盤、活動視鏡和頻閃觀察器等視覺玩具相繼出現。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即在能夠轉動的活動視盤上畫上一連串的圖像,而當視盤轉動起來時那些呆滯的、無生命的圖象便運動起來,活靈活現。

此後,奧地利人又將幻燈和活動視盤相結合,使繪制的靜止的圖畫投影在銀幕上,製作出活動幻燈,形成了早期動畫。

然而,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家和教育家對「視覺滯留」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疑義,他們發現銀幕上的全部運動現象實際上是跳躍的、不連貫的,但觀眾卻意識到那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動作連續。由此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視覺滯留」,而是「心理認可」。

拍攝技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 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地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1872 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

他曾在5年的時間里,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

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許多國家中的科學家、發明家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

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克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決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

5. 拍戲時主演是自己來報名還是導演請來

主演如果是知名演員,那就是導演請來的;主演如果是新人,那就是導演發掘的。電影中的任何演員也不是自己報名的,都是導演或者劇組里的其他人員從圈內找來的。新人都是圈內關系人介紹的。

6. 拍電影是導演想拍什麼拍什麼 還是公司決定拍一個片子再尋找合適的導演

美國是電影公司定下劇本 然後啟動項目 批預算 選導演 選演員 什麼的
中國是導演為本 導演看到什麼劇本好 給公司說聲 申請預算 拉贊助什麼的 然後再選演員
中國的電影體系比美國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7. 一部戲決定用哪個演員演是導演決定還是製片人決定

可以說是投資商,導演,製片人共同決定的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
製片人大多懂得電影藝術創作,了解觀眾心理和市場信息,善於籌集資金,熟悉經營管理。電影生產中有時把製片人稱為監制。
通俗講「製片人」就是投資者或者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8. 如何報名參加戛納電影節

1978年吉爾斯·雅各布接手戛納電影節之後,改變了之前的選片方式:由各國相關部門挑選年度佳作送審參賽改為自主選擇影片。

戛納由此放開了以前嚴格的官方選送的方式,逐漸形成了任何人都可以自主報名參加的。

現在,個人可登陸各個電影節的網站報名,也可以通過withoutabox進行報名。withoutabox是一個編劇、導演與電影節之間的溝通平台,也是一個便捷的國際電影節報名的網站。

已經有除奧斯卡、BAFTA以外全球5000個左右的電影節向withoutabox.付費注冊其信息。

個人在這里注冊後,可以獲得withoutabox推薦的、適合參賽的電影節的信息,並可以獲得在線打包報名服務、報名費打折優惠等等。

一部影片要參加幾個電影節,只用填寫一次相關資料,非常方便。目前,withoutabox是全球獨立電影人通用的網路報名方式。

9. 我想當演員在哪裡報名怎麼報名

沒有地方報名,演員是不招聘的,只從圈內協調,沒有外招一說,誰說招聘就等於誰宣布自己是騙子。凡是你所能接觸到的招聘演員的公司,包括自稱影視劇組直招的地方,全部都是詐騙錢財的假招聘,一個真的也沒有,你連碰都不要碰它們,只要你去看看,他們就有辦法讓你乖乖掏錢。

做演員如果是男孩,只能去浙江橫店或者北京,從群演做起。在橫店就是去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登記,要求必須18歲以上,然後由他們給你安排群演的活。在北京做群眾演員只有去北京電影製片廠門口蹲守等候,那裡也不是報名的地方,而只是一個自發的群演勞務市場而已。

不知道你的性別,蹲守做群演男的去可以,女生不建議去。因為那裡被選上之後常有女孩被性侵,所以那裡一個年輕女孩也沒有,偶爾有一個還是新來的不知情的。在北京女孩其實有更好的渠道,不用去那裡蹲守群眾演員,而是有機會從別人夢寐以求的小角色演員做起,這就是去參加圈內的免費試鏡日常工作。

劇組根本就不會對外招聘,不論演員、助理,還是其他職位,都只從圈內找,不對外。劇組拍新戲只針對已經是演員的人來挑選演員,不是演員的人,如果是女生的話,可以去長期參加圈內人士組織的免費初選試鏡活動等待機會,當劇組中有某個關系戶年輕女演員拒演某些戲份的時候,你的機會就來了。但你必須是什麼戲份都不拒演的才行。試鏡也是要重點測試這些鏡頭,你必須能在外景地當眾進行不涉及性的全裸拍攝,才有可能被選中。由於沒有男的拒演任何戲份,所以這個試鏡就不需要男演員,如果你是男的,就當我沒說,你自己去北影門口蹲守好了。

我是北京演藝界的原高層,現已退休,關於應該怎麼參加這個內部免費初選試鏡活動當演員的問題請搜索我在這里的其它同類回答。也可以去參看網路貼吧的北京群演吧、免費試鏡吧、怎樣當演員吧、我想做演員吧、明星夢吧等貼吧中我的相關帖子,帖子裡面及下面的跟帖中,都附有我的詳細信息。由於文章太長,這里不詳述。閱後可以在那裡跟帖交流。我沒有QQ,沒有微信,如有不便,謹致歉意!

10. 拍一部電影需要哪些人員(請回答完整,不要出現「等等」)

出品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製片人:任務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負責整個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點完片,但也要保證質量。同時還是拍攝影片過程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確保大家沒有「偷奸耍滑」、沒有浪費投資商的錢等,跟工程監理的角色相似。
顧問:如果是歷史題材或比較其它專業的題材的影片,為使影片更具說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製片人會邀請權威人士作影片顧問。
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的場景。
燈光:為達到電影藝術效果,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燈光效果。
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定出造型。
化妝師:「濃妝淡抹總相宜」,化妝師亦需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員:根據劇本內容,為影片增添精彩場面,但又必須使用專業人士表演,特技人員功不可沒。
後期處理:影片整體拍攝完封鏡後,導演和監制看過母片之後感覺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處理,達到電影藝術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時還可能重拍某些鏡頭。期間有配樂、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對應的就會有作曲、配音演員、特技效果人員等。
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相應的還會有樂隊、指揮、演唱者等人員。
剪輯:因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重復的或者多餘的鏡頭,為使影片整體效果自然和諧流暢,同時兼顧導演及劇本的風格要求,剪輯師需要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閱讀全文

與一部電影參賽時是導演還是演員報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這個年紀MV是什麼電影 瀏覽:418
加入一個字改變電影名字 瀏覽:811
看完英文電影後的英語手抄報 瀏覽:362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招生簡章2021 瀏覽:432
二戰電影女演員外衣總被撕掉 瀏覽:387
蠟筆小新電影外星人完整版 瀏覽:340
過了時間可以去電影票嗎 瀏覽:506
兩個人看電影英文 瀏覽:25
黃渤所有電影叫什麼 瀏覽:676
哪什麼電影 瀏覽:965
寧大雙是什麼電影 瀏覽:499
達達兔影視大全電影 瀏覽:864
最新台灣全部電影大全 瀏覽:995
台灣話遇上東北話的電影 瀏覽:270
香港電影比特犬斗狗名字 瀏覽:63
奧特曼視頻大全電影解說搞笑 瀏覽:933
加州旅館國語完整版電影 瀏覽:306
大傻哥跟周慧敏的電影 瀏覽:84
一部感染電影吐綠色的血 瀏覽:288
古天樂楊恭如方中信粵語電影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