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是一種資本,而懷舊只屬於老年人。
當一個世界坍塌的時候,你總會看到一些人在哭,而另一些人的臉上,掛著笑。那笑的,總是年輕人,因為他們向前看著,舊世界的毀滅,意味著新世界的誕生。
不知道為什麼,看完《天堂電影院》,腦海里最深的畫面,竟是當電影院倒塌時,那一張張年輕人的笑臉,那轟然的掌聲彌漫在硝煙四起的小鎮,伴隨的,是年老的人們的嘆息。
天堂屬於懷舊者,因為那是過去一種朴實而純真的理想。過去猶如夢境,因此它才美麗。時間會美化一切殘忍的東西,給痛苦戴上朦朧的面紗。
年老的艾佛特對年輕的沙維圖說:「你如此年輕,世界是你的。而我老了。我不要再聽你說話,我要聽別人談論你。 」如此誠摯的一片心,隱藏的,卻全是對未來的憧憬。只有年輕才是永遠向前看的,在綿延的時間之流中,是對信仰的一點樂觀和希冀。
於是沙維圖走了,帶著失落的愛情和一顆受傷的心,從此不再回來。
如果沒有對永恆的期待,那麼愛情只是過眼煙雲的一場夢幻,可是,留下那一點期待,人生從此就背負上如此沉重的十字架。
不朽的十字架,沙維圖怎麼可能不明白?電影中一晃眼的三十年,在現實中卻是真真切切的三十個三百六十五天。剪輯去了平庸、瑣碎、現實的細節,於是,三十年前的過往成為如此美好的一段故事。
可惜的是,那隻是故事而已。
孩子們總是喜歡童話,他們沒有過去,無暇回憶那並不豐富的人生,他們期待著聽到「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樣的結局。年少的時候,是決不會去想,其實那結局僅僅是一個開始,而真正的結局,是書寫背後的無盡瑣碎和煩惱。
國王也有可能某天戰死沙場,留下寡居的皇後獨守空房。他們的孩子可能是痴呆,王宮花園的某個角落,愛情正在腐爛變質。有一天,當所有人都老了,只有布滿皺紋的眼角還閃爍一點清澈的餘光,也許只有這時候,才是書寫真正結局的時候。
可是大家都不愛聽這樣的故事,年輕的人們,樂意見證新世界的誕生,卻不願去緬懷那個曾經充滿著快樂的舊世界。當我們去緬懷的時候,或許,我們的心已經老了。
我想我就是這樣。
B. 紀錄片[天堂世界——植物]觀後感,200字
電影《植物王國》觀後感
四年四班
林敬承
指導老師:張華
今天我們年段看了一篇科普電影——《植物王國》
,讓我們真正
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無限魅力。
影片中展現了英國皇家植物園林里,栽培的世界各地的植物。
植物的種類繁多,
有在酷熱沙漠中生存的,
也有在濕潤雨林中繁衍的,
還有許多不知名的稀有植物。
。
。
。
。
。
;
從最奇異的到最美麗的,
從地面
上的植被,到矮小灌木,再到附著在枝頭樹幹上的藤根植物,最壯觀
的是那直沖雲霄的蘇鐵樹,
多得讓我應接不暇,
彷彿自身在原始森林
中。
在這里生命的繁衍生息無時無刻都在生長著,
自然界的共生是如
此的和諧,也許這就是生命的起源吧!
更為人驚訝的是植物的奇特本領,
有種樹為了防止昆蟲在樹葉上
產卵,讓幼蟲吃它的嫩葉,就會長出一種類似蟲卵的斑點來迷惑,使
其以為葉子已經被同類占據,
而飛離此樹。
還有些植物有
「反守為攻」
的能力——吃掉昆蟲,
「豬籠草」就是一大代表。它那瓶狀的「身子」
里裝著香甜的蜜,能誘惑許多昆蟲自投羅網,瓶口有一層蠟,即便抓
地力極強的蒼蠅也難以站穩,
一滑下去就會掉入消化液中,
成了豬籠
草的囊中之物了。眾多以昆蟲、小型哺乳動物為食的植物,雖然生活
在貧瘠的土壤里,為了生存下來它們聰明地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個陷
阱,靜候小動物們自送上門,汲取他們體內的所有營養來維持生命。
植物的智慧真讓我們敬佩啊!
植物的生活百態,
在這部影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讓我們大開了
眼界。
植物與動物的和諧共存,
讓我聯想到我們人類與大自然之間也
有著緊密的聯系,
人類一旦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也就是自我毀
滅的開始,為了維系這樣的生態平衡,我呼籲大家從我做起,從身邊
的小事做起,保護大自然,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C. 電影《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電影《天堂的顏色》觀後感]電影《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前幾天看了伊朗電影《小鞋子》覺得非常好,看了幾遍還是有一種意由末盡的感覺,電影《天堂的顏色》觀後感。所以又在網上搜了部伊朗電影《天堂的顏色》看了起來。伊朗電影帶給人淳樸的氣息,《天堂的顏色》也不例外。電影開始的時候我本來是看不下去了的,因為裡面出現不少殘疾少兒,這讓我看了很難受。怕導演拍的只是要人去同情的內容,還好不是。。。。。。。。。。是生活? 是未來?還是。。。。。總之給我的感覺是——人間是有愛的。。。。。故事是圍繞著一個名叫穆罕默德的盲孩而展開。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驚訝於他的名字與阿拉伯人的先知一樣,似乎從某個側面反映出導演的一些情感,或許是祝福,或許是憐憫。他因自身的殘疾,只能被送往離家很遠的特殊寄宿學校學習,待放假之時,父親勉為其難只好將穆罕默德帶回鄉下給奶奶與妹妹們照顧,因為自己即將臨近的再婚,為了擺脫穆罕默德這一障礙與包袱,父親不惜無情地將穆罕默德送去學木匠,也因此讓無比疼愛穆罕默德的奶奶痛心疾首一病不起。奶奶死後,再婚的事也隨之告吹,父親只好將穆罕默德帶回,卻不料在回來的路上經歷了一場災難,穆罕默德被沖入湍急的河水中。通過一個盲孩無奈的殘疾與苦難的經歷,體現出人性中最為自私一面的惡劣與醜陋性,以至於在被無限放大與具體化後,最終形成了一種難以挽回與彌補的悔意與遺憾。其實,我並不覺得片中的父親就是完全的壞人,這部電影只是顯示了人性的掙扎。小孩在這復雜灰暗的人性面前顯露出他的純凈與無助,觀後感《電影《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影片的拍攝顯露了導演的才華和技能,在拍攝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導演絲毫沒有疏忽對影片美感的營造,暖色調和冷色調分別反映了小孩的心境變化,其中也不乏自然美景的烘托,真的是一部非常美的電影,並且這份美麗顯得貼切而真實,讓我覺得伊朗也是個非常美麗的國度。它告訴我們再貧瘠的土壤只要有心也會生長出美麗的花朵,伊朗這樣政教合一的國家或許情況不比曾經的阿富汗強多少,但是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文化、仍有這樣有才的電影人在耕耘,我們的國家是不是要學點什麼呢?看來,殘疾有可能是這個世界的本質。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殘疾。穆罕默德雖然看不見,但他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通過自己在學習上的認真與刻苦,可以讓同齡的正常人自愧不如, 讓老師大加贊賞。除了身體上這一無法改變的殘忍事實,可以說他比同齡的人都要更加的優秀與卓越,但這偏偏就是穆罕默德最為致命的缺點。當穆罕默德被父親送去當學徒後,當著同為盲人木匠的面,穆罕默德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按照老師對於上帝的定義,穆罕默德隨時隨地不斷地用觸覺與聽覺去感知周圍的一切,除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與奇妙外,最大的目的就是在苦苦探尋著上帝的蹤跡與存在。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與上帝碰面,並質問上帝對於自己的不公。這除了是一種宗教信仰之外,它其實也是對生活的希望與訴求。每個人都是無法選擇出身,無論結果是好是壞,都是命中註定無法改變的事實,只能學會接受與妥協,但只要積極樂觀的面對人生, 依舊可以體會到生活的美好。看著出沒在身邊的弱勢群體,很多人都會對他們的不幸充滿了憐憫與同情,卻無法實實在在的體會到在他們生活的過程中時常會涌現出來的那份徹底的絕望與痛楚。但看完這部電影,我相信通過穆罕默德至少會讓很多人對身邊的弱勢群體有更加全面與深刻的認知與了解,也會對他們傾注更多的關愛與真心。
D.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
很偶然看到同學在看這片電影,於是,便慢慢的欣賞起來,《天堂電影院》觀後感。其講述了一位電影播放員艾費多影響主人公多多一生成長的故事,正值多多血氣方剛之時,他遇見了她-艾蓮娜,她讓他一生難以忘懷,然而由於不明的原因,她從他的世界裡消失了。而這片電影令我印象最深刻場面,就是艾費多讓他遠離家鄉,無論如何,都不要他回來。終於直到艾費多下葬的日子,他回來,時隔了30年,此時,他人生中的思想者已經逝矣,母親已滿臉褶皺,昔日工作的電影院即將拆毀,真所謂是「物是人非」,看到這里難免有些傷感,觀後感《《天堂電影院》觀後感》。艾費多一句「你不離開此地,你就把這里當成全世界」道出了無數的道理。艾費多給他留下了一個電影帶,記錄了當年他所播放電影中的吻戲,當他看著這卷電影帶時,他笑了,隨著電影帶播放結束,故事也隨之落幕。
這片描述上世紀中葉義大利一個小鎮中發生的故事,隨著主人公多多的成長,反映出科技是日新月異發展著。似乎蘊含著一股勵志力量,讓我們要學會選擇,及時珍惜,適時舍棄。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E.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200字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有一首歌中唱道:"有夢想的地方就有天堂"。我想,《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很好的闡述了這一點。
看完電影後,頓覺腰酸背痛,一部好的影片,也許只要能讓觀眾在看電影時由於投入而忘記一切煩惱與不適,應該就實現了其本身的價值了吧。《天堂電影院》的諸多情節,並沒有宏偉的場面,精彩的鏡頭,而始終卻貫穿著一條主線--艾佛多與多多戀人之間的情感。
多多是一個及其可憐的孩子,父親在二戰中陣亡,母親隻身帶著多多與一個年紀小些的妹妹,生活在那個二戰後的年代裡,家境自不必說。而有一個人卻給予了多多偉大的"父愛",並成為影響多多一生的人:艾佛多,一個電影放映員,他是天堂電影院里唯一一個懂得放映電影的人,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他也經常抱怨電影放映員這種職業的單調。"你知道嗎,當一個放映員是多麼的枯燥與乏味,一部電影要看幾百幾千遍…"他對自小就熱愛電影並和他一樣想成為一名電影放映員的多多如是說。然而這卻並未打消掉多多的這一念頭,反而在這條路上更加執著:拿母親給他買菜的錢偷偷去看電影、纏著艾佛多要電影膠卷等等,如此種種,艾佛多答應了,多多的夢想也初步實現了,電影的感情色彩也自此更加濃烈。
時間如梭,電影的放映技術以及質量都在不斷進步,由於膠卷失火而雙眼失明的艾佛多也不必再擔心這種事故在多多身上發生,兩人異常的依賴,多多藉助著艾佛多的幫助也成了一名電影放映員,艾佛多也在多多身上找到了生活的樂趣。更重要的是,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不僅僅是電影,還有著一種莫名的情感,一種似朋友有似父親的情感。
也許艾佛多早就有自己的夢想,但在那時那地並沒有實現,於是他讓參加過軍訓後的多多勿眷戀家鄉,去外面發展,去大世界實現多多或許也是自己的夢想。他並不想多多和自己一樣,一輩子呆在這小小的空間理發展,最後,不忍分別的兩人卻有不得不揮手告別。"不要回來,否則我是不會讓你踏進我家的門檻的",艾佛多說。"無論做什麼,都要熱愛它"。
F. 2016年《天堂回信》觀後感200字左右
《天堂回信》這部電影很感人。特別是有次晨晨拿錢去給爺爺買禮物。他把自己的所有錢都拿出來,可是還不夠,晨晨感動了售貨員,就很成功地買了回來。
總體是這樣的:??晨晨問爺爺父母去哪了?爺爺說:「爸爸去世了,媽媽在外地。」之後,媽媽來照顧他倆。??到了爺爺生日,晨晨以為爺爺睡著了,可是意想不到的是爺爺他去世了。
我想,晨晨很懂事,他學會了鋼琴和外語。他和爺爺關系好,因為跟爺爺相處久了,產生了很深的情誼。可是爺爺死了,晨晨很傷心,很是想念爺爺。
最後晨晨用風箏捎信給爺爺、爸爸。表達了他的思念之情。
G. 天堂的張望觀後感100字作文
《天堂的張望》的讀後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自己的想法談一談,例如:
《天堂的張望》是一部讓人淚奔的電影,是由真實故事佘艷女孩改篇的,只要是看完這部電影的人,一定會被張望的善良、堅強所感動,我也是其中一個。
如果你不看這部電影,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麼幸福,我看完這部電影,眼淚簌簌流下,我竟沒有想到,一個年僅七歲的女孩,竟要承受命運的捉弄。
H. 天堂電影院電影觀後感150字左右
movie.douban.com/subject/1291828/這里有短評,應該符合
I. 天堂 懺悔觀後感200字左右
等待著世紀審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