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看《孩子的夢想》後寫一、篇觀後感言
今天,我飽滿深情地觀看了一部親子勵志電影——《追逐夢想的孩子》。
電影講述了一個小男孩李小天成長歷程。小天父親是賣砂鍋的,小天從小就沒有母愛,天天被父親嘮叨著考重點上名校。可小天成績一直都是一塌糊塗。小天喜歡跑步,就利用機會和同學刑風一起訓練,老師也大力支持,父親在這一切的影響下,才正確認識到應該發展孩子興趣特長,讓小天獲得了自信。
這是一個汗水和淚水滴胸懷的故事,這是一個用勇氣灌溉出奇跡的故事。一個調皮搗蛋的男孩,一個生活學習一塌糊塗的小男孩,經不懈努力,用汗水用勇氣,用實力向人們證明,最終超凡出眾,燦爛綻放!
看完這電影,我的心中默默浮現出一個表情——笑中含淚。追逐夢想是一件偉大而又光榮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哪怕你的夢想再小,哪怕你的身份再卑微,你們也有去追逐夢想的權利。就像片中的小男孩一樣,追逐自己的夢想,持之以恆,認認真真地把它做好,即便失敗了,你也是幸福的,如果你成功了,你會享受到快樂!
這部電影很感人,看完後,我學到了很多,使我一生受益。
2. 觀看孩子的心願觀後感100
寫作思路:不要平鋪直敘地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給讀者主體化之感。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今天在學校看了一場電影,這個電影的名字叫《小小心願》。這個電影講的是李小媛給媽媽買輪椅的故事。這個電影讓我很感動,因為李曉媛為了讓媽媽看到外面的世界,做了很多事情,掙錢給媽媽買輪椅。我要跟李小媛學習,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孩子。我以後要給爸爸媽媽買好吃的水果,帶他們去玩。我以後還要幫組別人。
3. 電影 孩子的心聲 觀後感
五年級學生白露說要和甘小華做筆友,甘小華給她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
衢州日報12月26日訊 日報16日5版三個孩子的故事,講出了庫區孩子的心聲——如果我有一個可以寫信的朋友。
短短一個星期,這個心聲引起了一片熱烈的回應——初一年級的孩子打來電話,說不但要和他們做筆友,還要請他們來家裡做客;剛邁入職場的哥哥姐姐發來簡訊,說要給孩子們寫信,陪著孩子一起成長;許多家長和老師打來電話,說願意和孩子們交朋友,無論多忙也會聽孩子說話,給孩子回信……這些充滿愛意的反饋,讓這個寒冷的冬季涌動著暖意。
同齡人:
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的快樂
最先給記者熱線打來電話的是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初一(3)班的班主任姚老師。他告訴記者,班裡的許多學生看了報道,都想和大山裡面的孩子交筆友。
19日,周日的晚自習時間,記者在姚老師的辦公室,見到了其中的兩名學生。是兩個女生,一個叫陳其器,一個叫洪曉晨。兩人都瘦瘦高高的,很文靜的樣子。
洪曉晨說報道中的小珍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外婆家就在舉村鄉,每年過年的時候會去。山裡的條件苦,沒有玩伴,可是小珍卻那麼懂事,那麼愛學習。陳其器是班長,姚老師誇她沉穩懂事,開學時間不長,就和每一個新同學都成了朋友。陳其器說,她曾經有書信來往的朋友,這在同齡人中可是為數不多的。兩個女生都說,想和舉村鄉的小同學們交筆友,彼此介紹自己的學習、生活,放假了還要請他們到家裡來做客,一起看書寫作業。而且,她倆的想法還都得到了家長的支持。采訪中,她們認真地寫下了自己的家庭地址,還提醒記者說:「如果留學校的地址,寒暑假就收不到信了。」
姚老師說,其實班裡想交筆友的學生有十來個。陳其器和洪曉晨是這些學生中綜合表現最突出的,如交際能力、文字水平等。希望她倆作為初一(3)班的代表,和庫區孩子成為好朋友。
職場新人:
讓我陪伴他們成長
1987年出生的余涵,是今年7月剛參加工作的職場新人。她說看到報道的第一感覺是不可思議,因為之前並不知道在自己的身邊還有這樣一群苦孩子。但她很快就被山裡孩子的淳樸和懂事給打動了。「我覺得像他們這樣大的孩子,一定有許多問題要問,我願意做他們的朋友,聽他們講貓狗打架的故事,回答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余涵說。
余涵還給記者講了一段她的親身經歷。在她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結對了一個農村裡的同齡女孩。她們平時書信往來,寒暑假的時候會被家長接到一起學習生活。女孩的成績很不錯,常常將自己的獎狀寄給余涵。余涵每次收到獎狀都既高興又暗暗較勁兒,兩人在學習上你追我趕。直到高三那年,女孩的成績突然下滑,沒能考上好的大學。家裡考慮到上三流大學的經濟負擔太大,女孩只能外出打工。
當時,余涵還有一位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女同學。高考成績和余涵不相上下,也是因為經濟原因,打算放棄上大學。余涵的父母得知情況後,給這位女同學交了學費。她後來大學畢業,現在成了一名老師。「人生最關鍵的那麼幾步,如果有一個人可以給自己正確的引導,或許一切就能更好。」余涵說,她和這位結對的朋友至今保持著密切地聯系。
家長和老師:
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孩子
在衢江區衛生局工作的張愛珍向記者報名參加交筆友活動時說,她曾經也是庫區里的孩子。
張愛珍的老家在嶺洋鄉,在上大學之前,她一直生活在那裡。「小時候,我可能比現在的孩子還要苦,但是那時候並不覺得。」張愛珍說,如今看到那些孩子,叫人心裡陡然一酸。特別是有自己的孩子作對比,讓她更加心疼那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庫區孩子。
張愛珍說,她想交個小筆友,也想盡力給予小筆友一些物質上的幫助,把他(她)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心疼。同時,也給自己8歲的兒子找個夥伴和榜樣。山裡的孩子大多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而城市裡的孩子卻大多在蜜罐泡大,難免嬌氣。
衢江區團委:
為孩子送去首批信封和郵票
12月21日,記者陪同衢江區團委副書記甘小華,再次來到了學校。甘小華將首批500個信封和380張郵票交到校長徐志標手中。
在記者拿出熱心讀者名單時,甘小華也拿出了一份名單。她告訴記者,在報紙上讀到孩子們的心聲後,衢江區團委非常關注,將報道在各工作QQ群中作了轉發。結果引來了許多人的響應。有一位老師已經調去杭州工作,也要求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團委的工作人員就一一作了登記。「我們想把交筆友活動作為衢江區春泥計劃的一項活動,長期地開展下去。」甘小華說。
校長徐志標表示,他將把熱心讀者的名單交到班主任和大隊輔導員的手中,讓孩子們自己選擇筆友。
記者手記
截止到22日,記者共接到20多名熱心讀者的電話和簡訊。22日晚上9點,還有一名初三的學生晚自習下課後,給記者打來電話,請記者一定要記下自己的姓名和地址,還保證不影響學習。一名高三學生多次給記者發來簡訊,要求和庫區孩子交筆友,並說給孩子准備了許多書籍作為禮物。
另外,在網上,衢州市心理健康志願者協會的許多會員都要求報名,給記者列了一份長長的名單……
許許多多的關愛,來不及一一記錄,所以只能大致概括為同齡人、職場新人、家長和老師三個群體,有請代表發言。
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收到孩子的信,成為孩子的筆友。但仍要感謝,感謝你們的熱心反饋,感謝你們無私無求的愛。
報道延伸
怎樣和孩子交朋友,專家有話說
熱心讀者:我該怎麼和孩子交朋友?
來自常山的熱心市民方水生是日報的老讀者。看到報道的第二天,他就打來了電話,希望能和庫區的孩子交朋友。
方先生簡單介紹自己說,他曾經當過兵,現在常山縣供電局上班。一家三口,女兒在上海讀大學。他自己平時喜歡寫寫畫畫,特別想和庫區孩子結對交筆友。急切表達的心願得到記者的答復後,方先生又有些擔憂起來:「我該怎麼跟孩子交流,第一次寫信和他(她)說點什麼好呢?」
在記者接到了20多個熱心反饋中,許多讀者都表現出了這種擔憂和疑慮,生怕自己做得不妥帖,讓孩子覺得不自在或不舒服。讀者的擔憂和疑慮大概有以下幾類:
第一,第一次的自我介紹之後,我和孩子聊些什麼?我說的話孩子會願意聽嗎?
有這類疑慮的讀者基本上已經參加工作,或是沒有孩子,或是孩子已經長大,平時缺乏和孩子打交道的經驗。他們擔心和孩子找不到共同話題,時間長了,雙方都失去興趣,疲於應付。
第二,我想給我的筆友送些東西,比如衣褲鞋襪、學慣用品,可以嗎?
提出這類問題的讀者有孩子,也有家長。如陳其器和洪曉晨,就都想送學慣用品和書籍給庫區的孩子。而一些家長則希望將自家孩子富餘的生活用品、學慣用品、玩具等送給筆友。但是他們又擔心,這種贈予會不會被視作施捨,讓孩子覺得不自在。
第三,我想在寒暑假的時候,把筆友請到我家來玩,這樣做合適嗎?
有這類想法的讀者以孩子和家長居多。除了想給孩子們提供好一些的生活環境,他們也希望庫區孩子能和他們真正熟悉並親近起來,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向庫區的孩子學習,懂得珍惜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專家建議:用心交友,讓愛細水長流
針對讀者的這些擔憂和疑慮,記者請教了我市青少年教育心理方面的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建英。她結合自身的教育經歷和讀者的疑慮,給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物質上的資助能夠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庫區孩子的物質條件相對差一些,這是無法迴避,也不用刻意迴避的現實。想吃好吃的,想玩好玩的,這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有條件的話,給孩子送一些零食、玩具,哪怕是舊的衣物,生活和學慣用品,只要是孩子需要的,都可以。而且,這種富有愛心的贈予和資助,能夠獲得孩子的好感,容易讓原本陌生的雙方變得親近。
其次,書籍、電視節目等相同的關注點讓交流有載體。
很多人在選擇給孩子的禮物時,會想到書籍。這確實是非常好的禮物,不但贈給孩子知識,其實也為彼此的交流提供了載體。在和孩子寫信的時候,聊聊你們共同看過的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個電視節目,或者你們都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一個時尚明星,可以讓彼此的交流變得有話可說。
當然,在孩子們與你寫信交流這些讀後感、觀後感時,作為大人,最好能細心體察孩子的情感和思想,適時地給予一些積極而樂觀地引導。
再次,讓兩個家庭都熟悉起來。
有的讀者想在寒暑假的時候,將孩子請到家裡來玩。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庫區孩子家在大山裡,環境相對封閉,如果能夠給孩子機會接觸和感受外面的世界,可以豐富孩子的見識,也讓孩子對未來的憧憬和計劃變得豐富而真實。
在這之前,有個建議,讓你的家庭成員也給孩子寫信。比如,在媽媽和孩子交筆友寫信的時候,偶爾也讓爸爸和孩子加入,給孩子寫信。這樣,孩子和家裡的每個人都有了交流,熟悉了,再到家中做客,也就不會拘束了。
另外,也要讓孩子的父母熟悉你,熟悉你的家庭,在讓家長放心的同時,也利於形成合力,共同關心和教育孩子。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有的孩子對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打罵流露出抱怨的情緒時,我們要為父母說話,讓孩子諒解父母的苦心。事後可再與孩子的父母就教育方式進行溝通。
最後,用溫暖的心,讓愛細水長流。
和孩子交朋友,需要緣分,更需要持久的愛心和耐心,不能僅憑一時興趣和熱情。充滿著溫情的書信會被視作珍寶般保留,被反復回味。
希望所有的筆友,能將鼓勵的話語鋪滿信紙,能將溫暖的情誼傳遞下去,讓愛的細水長流不息。
4. 我的心願20字怎麼寫
我的心願
心願,像一粒種子,播種在心的土壤里,盡管它渺小,卻可以開出最美的花朵.心願,像一條小溪,流淌在愛的大地上,盡管它涓細,卻可以澆灌綠色的希望.心願,應該是久藏心底的,極其渴望實現的一個願望,而且這個願望應該是美好的,與人為善的.它可以是關於自己的,也可以是關於親人的、朋友的,還可以是關於素不相識的.這心願的形成大都跟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相關,貧困山區孩子的心願是實現求學的夢想;病人的願望是恢復健康;善良的人的心願是幫助弱者;勇者的心願是挑戰極限;學子的心願是踏入理想的學府,孩子的心願,老人的心願……當然我也有我的心願.
我的心願雖算不上偉大,不,應該說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那就是——當一位家庭主婦.
假如,我當上家庭主婦,我會用我的巧手,將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聰明無比,天真可愛,靈巧活潑的棟梁之材;假如,我今天當上家庭主婦,我將用我的鬼斧神工,做好每一道菜,讓別人一看到就垂涎欲滴,口水直流三千尺;假如,我當上家庭主婦,我要用我的精打細算,把家裡治理的井井有條讓那一屋子歡笑從大門,從窗戶都溢出來,流到別人的耳朵里.我會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這里來,讓大家都看看我的巧手,我的鬼斧神工我的精打細算.
有一次我問媽媽,我什麼時候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家庭主婦呢?媽媽說:"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家庭主婦,要等到你大學畢業了,嫁了個好丈夫才行啊!"
現在想想,將來當一名真正的家庭主婦,生一堆可愛的孩子,看著他們的歡聲笑語,心裡也盪漾著甜蜜,這是多麼快樂的事情啊!
時光飛逝,轉眼我已經十一歲了,已經上小學六年級了.驀然回首,過去有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酸甜苦辣,多少個喜怒哀樂,多少個願望實現了,多少個願望破滅了.我沒有灰心,繼續著我人生的旅途,繼續著我的心願…… 心願——長大
月亮,冷似銀鏡,星光,靜如止水,我靜靜凝望著布滿繁星的蒼穹,耐心地等待著獅子座流星雨的到來.曾聽老人說過這樣的一個傳說,只要對著流星虔誠地許下自己的心願,流星能幫助你如願以償.想著這個傳說,我心中不禁想起那曾許下的各種心願……
上幼兒園時的我,總是希望每天有糖果吃,幾乎每天放學都纏著媽媽,讓她去買糖.我還幻想擁有一間「糖果屋」,「糖果屋」就成了我的心願,這個心願太幼稚了,但它是甜蜜的,因為那個幻想「糖果屋」的小女孩畢竟只有五歲.
時間的齒輪不停地轉動著,那甜蜜的心願漸漸無味了.十歲那年,我已是一個三年級的女孩了.記得當時得知為「西部母親」捐錢造水池,我於是又有了心願,這個心願是讓西部所有的人能早日用上水,我拿著小錢盒,興沖沖地來到郵電局匯款.我以為用錢就能實現心願,我曾許下過這樣一個願望,願我能有許多的錢,來滿足我所有的心願……這個心願是「偉大」的.就這樣,我那甜蜜的心願由「偉大」的心願代替著,我在這交替中長大了.
時間的齒輪繼續轉動著,歲月中的四個春夏秋冬好似白駒過隙的一瞬,如今我已經十五歲了,我不再渴望擁有「糖果屋」,也不再幻想有許多許多的錢,我現在的願望是發憤學習,能考上名牌大學,這個心願很現實,很成熟,因為我十四歲了,我懂得了用知識改變命運.
時間的齒輪仍舊將無止盡地轉動著,也許當我已是垂暮之年,我的心願又有了改變,或許是希望晚年祥和,或許是希望兒女幸福,這都無從知道.但我明白,心願在時間齒輪的轉動中變化,而我,在心願的變化中長大,從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到現在的我.
忽然,一顆流星劃過了夜空,我輕輕地對流星許下了一個心願:讓我浮躁的心在知識的海洋中得到提煉、升華.我知道,許下這個心願的我又長大了.
5. 《孩子的心願》觀後感
思路:觀後感的寫作要把握兩個要素,一個是「觀」,一個是「感」:首先要體現「觀」,要為讀者介紹所觀電影的主要內容、精彩片段、價值導向等等,使第一次接觸這電影的人也能清晰、快速地掌握;其次是「感」,要在文章中體現出自己的思考,因文章產生的啟發,或者對文章中觀點的反思等等。
今天,我看了一場電影,電影名叫《孩子的心願》。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失去父親的十一歲女孩兒——李小媛,她為了湊錢買一輛輪椅送給殘疾的媽媽而發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李小媛對媽媽的愛深深地感動了我,她為了湊錢,撿易拉罐、教畫畫……經歷了種種磨難,克服了許多困難。她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大家捐錢幫她媽媽買了輪椅,最終實現了她的心願。而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文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卻一點也不知道感恩父母,認為父母對我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如:父母讓我們幫忙幹活,而我們卻嘴上說到,行動做不到:自己想要的,無論父母條件怎樣,一定要買到;當父母做的自己覺得不滿意時,就朝父母大吼,甚至還動手打父母……而李小媛知道媽媽行動不便,想買輪椅給媽媽,讓她外面看一看。李小媛小小年紀就會感恩父母,處處為父母著想,而我們做到了嗎?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受感動,我不僅學會了感恩,還學會了要勇敢地面對困難,永不退縮,堅強地生活。
6. 看《孩子'夢想》電影觀後感
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是什麼?是七色的彩虹,是幽深的大海,還是無垠的天空?不,都不是,是夢想.夢想比彩虹更絢麗,比大海更深沉,比天空更廣闊;它擁有夢幻般的華美、純潔和甜蜜;它是每個人心中最崇高的凈土.
夢想如清風,在你迷茫時吹醒你昏睡的大腦,將遠航的船兒吹向成功的彼岸;夢想似烈火,在你無助時給予你無限的溫暖,將智慧燃燒化作成功的種子;夢想若甘露,在你絕望時滋潤你乾燥的咽喉,將汗水融化為成功的源泉.夢想是一把鑰匙,用心把握,便可開啟成功的大門;夢想是一盞明燈,用心點燃,便可照亮成功的大道;夢想是最忠誠的朋友,用心呵護,便可了解成功的奧秘.
擁有了夢想,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半.夢想是前進的動力,山因為有了夢想,而擁有了生機,擁有了植物和動物;水因為有了夢想,而擁有了活力,擁有了魚兒和波浪;人因為有了夢想,而擁有了生活,擁有了親人和朋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滿艱辛,是夢想在我們摔倒時告訴我們趕快爬起;是夢想在我們遇到風雨時告訴我們勇往直前;是夢想在我們失敗時告訴我們永不言棄.夢想讓我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學會了努力,就擁有了成功的另一半.為了心中的夢想,我們不畏艱險地向前沖,付出了汗水、淚水、血水,讓我們的夢想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偉大.為了實現心中那永恆的夢想,我們用智慧點燃火把,用辛勤開鑿道路,用認真描繪藍圖,用刻苦積累材料,用真心築城堡.城堡里是正在成長的夢想和將要實現夢想的我.追逐著夢想的我們,除了辛苦,更多的是幸福和甜蜜,是充實生活的快樂.
一個人,若沒有了夢想,就沒有了為之奮斗的目標,沒有了前進的動力.那就像生活在峽谷底層一般,整日地在黑暗中度過,在無奈之中苦惱,在絕望之中掙扎,在迷茫之中看不到一絲希望.望著不同的人匆匆地從自己身邊擦過,追逐夢想,而自己卻在盲目地奔跑,最終依舊只能在原地默默地守望,等待著死神帶走這個孤獨的靈魂.沒有了夢想,就得不到任何希望,孤獨、恐懼、絕望占據了整個心靈,每一絲風都會沉重地打擊著這個弱小的心靈,只能以自暴自棄、隨波逐流的方法度日,在充滿悲傷的情況下,打發著平庸、無味、沒有意義的歲月.
當人們猛然間尋求到自己的夢想,明白了自己的追求時,眼前便會豁然開朗,在遠方浮現出自己的夢想,雖然渺小、模糊,但卻是真真切切的.就像是在黑夜中迷了路,猛然抬頭,發現在雲層中顯現出來了璀璨的星光,微弱但卻柔和,給人帶來了明媚的希望.
夢想是位絕代佳人,她擁有幽深的眼眸,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她擁有甜美的聲音,告訴我們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她擁有纖巧的雙手,給予我們無私的幫助;她擁有博愛的心靈,永遠含笑相伴你身旁.請你也尋到一位屬於你的佳人,將她擁在懷中,在月色下回憶她的美妙,承諾對她的付出,在她的指引下走向成功.
擁抱夢想,擁抱我心愛的佳人
7. 小小心願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
--《小小心願》觀後感
月光皎潔,群星閃爍。耳邊傳來周傑倫的《蝸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重重的殼過著輕輕的仰望…我也仰望深藍色的夜空,回味在學校看的電影《小小心願》--主人公李小媛面對母親雙腿癱瘓,絞盡腦汁,努力讓母親看到世上美好的風景。我被深深打動了。
電影首先為我們展開了一幕感人的彩卷:天下起傾盆大雨,隆隆的雷聲大得嚇人。李小媛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放學,她就沖出教室,不顧一切地狂奔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摔了一跤,頭上起了一個"大紅包",但是她還是抬起濕透了的腳奔往家的方向,因為那裡有媽媽需要照顧…看到這兒,我不禁潸然淚下。
李小媛是值得我們去憐愛的。她為了實現自己的小小心願--給母親買輪椅,可是家中一貧如洗,只好撿易拉罐賺點小錢。正當她興高采烈地拿著辛苦積攢的幾百塊錢買輪椅時,錢卻不翼而飛了。辛辛苦苦攢的錢,就這么煙消雲散了,心有多酸,有多痛!
還有一次,短發女生說鋼筆不見了,說著大哭起來。鐵面無私的班長要大家打開書包,一個個檢查下去。輪到李小媛時,"當當當…",幾個易拉罐從書包里滾了出來,同學們個個看得目瞪口呆!教室里安靜得嚇人,李小媛邊擦眼淚邊把易拉罐一個一個撿進書包…我看到這里,鼻子一酸,淚水不聽話地流了下來。
李小媛雖有不幸的命運,但她內心是幸福的。一次她母親過生日,買的生日蛋糕居然被那群淘氣的學生踩扁了。但是他們最後竟然集體為她媽媽過生日。這樣的生日,是幸福的感動。後來,人們還齊心協力為她媽媽買了輪椅。
這是完美的結局,這是上帝賞給懂事孩子的禮物,只有愛媽媽的人才能享用。李小媛的孝心是偉大的,是高尚的,你是我的驕傲,我的榜樣,我要向你學習!耳邊又回想起周傑倫的《蝸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讓風吹乾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
8. 電影《孩子的心願》觀後感
從影片結構上來看,小小的願望片方為了過審、為了偷一番,把一部好片剪成了爛抹布,拼拼湊湊的簡直就是小品的串燒。三位主演全靠彭昱暢提升了電影的質感,魏大勛的表現有驚喜,作為搞笑擔當非常合格,王大陸同學還是扮演著「徐太宇」,4年間演技毫無變化,可能是想一條道走到黑吧。
那麼從幾個經典場面來分析一下幾位演員的演技吧。
首先,彭昱暢在本片中可以說是看得到演技明顯的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給我的驚喜是每次的作品都能看到顯著的提升,說明他有在研究有琢磨而且有悟性。演員的演技可以在多方面去體現,針對本片彭昱暢的表現我只談眼神戲以及台詞部分。
原因是作為演一個漸凍症患者,他除了頭部以上,沒有其他表現餘地。本片最抓人的就是彭彭的哭戲,當他第一次跟兄弟們探討死亡的時候,他的眼神和緩緩流下的眼淚,有著在絕望中壓抑自己到最後對待自己的死亡釋然的心情,是的你沒聽錯,他的眼神戲就是這么的富有層次感,這就是他最大的進步。
同時,搭配這段戲的台詞,台詞的內容並沒有多麼華麗多麼煽情,但是當他用高遠的語氣和狀態說出來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事情真實地發生了,不是在表演,而是真實地發生在你眼前。這就是體驗派演員的演戲方式,你會覺得他把自己就當成了高遠。這段台詞沒有撕心裂肺的吶喊,也沒有抑揚頓挫的煽情,他就是高遠在安慰關心自己的朋友,並且對自己的經歷感到絕望,最有趣的是這兩種情感的表達不是在分開的兩段台詞中表現出來的,而是同時在一句台詞中的同一個語氣表達出來,很想知道這樣的表達方式彭昱暢是怎麼琢磨出來的。但是鏡頭突然一轉,轉向兩兄弟,我情緒立馬散了,剛剛製造出來的電影質感瞬間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