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勵志電影觀後感
2008年2月4日星期一
《集結號》觀後感
今天下午,我看了著名的國產大片——《集結號》,我被深深的感動了。影片大概內容是這樣的:穀子地所率領的一個連隊(共47人),接受團長的命令在舊煤窯阻擊敵軍,以聽見集結號為撤退的命令。但是,當他們經過浴血奮戰之後,只剩下連長穀子地一個人,他沒有聽見集結號。最後連長穀子地被共產黨的第三野戰軍俘獲。當戰爭結束的時候,大家竟然認為那四十七人不是烈士,而只追他們為失蹤!穀子地感到很氣憤,經過一番感人的努力,穀子地終於找到了那四十七名烈士的遺體,並追封他們為烈士。
看了這部電影,我也被穀子地那執著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住了。如果追溯起這個原因的話,我看只有一條,那就是現在社會中有這樣執著精神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在現代社會中有這樣執著精神的人恐怕是只有孩子了。可是就連孩子也不敢這么肯定地說呀!為身摸(錯別字)?這,應該是大人好好反思的問題。
B. 幾篇電影觀後感
[幾篇電影觀後感]《七龍珠》前幾天終於去了趟電影院,去看了一個很無聊的片子,七龍珠,幾篇電影觀後感。由於做的太過靠前,所以無法承受那樣絢爛的特技,閃的只看見一片耀眼光亮,睜不開眼。後來看影評說七龍珠的特效做的偷工減料,不夠華麗,比克握握拳頭就把悟飯的屋子弄塌了,一點光影效果沒有,於是我倒是暗暗慶幸起來。除了七龍珠以外就完全不是什麼七龍珠了,整部片子除了琪琪以外也就沒什麼看頭了,倒不是說琪琪演的很像琪琪,而是美麗且性感,完全不像琪琪。周潤發又不背殼又不剃光頭,還是大明星厲害,想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比克就沒那個命了,還是的穿成比克的樣子,可惜還是不夠綠,另外那條龍看上去也是胖的可以。這么多毛病,可是在電影院看也就這樣了,當時的氣氛也決定了那不是一場好電影。感覺那天晚上完全失敗,看了那麼一場電影。《馬達加斯加2》哈哈哈哈哈,好笑的獅子lion,斑馬zebra,長頸鹿giraffe,河馬hippo,當然最好笑的還是企鵝們penguins和老太太。開頭的I like to move it,非常動感。剛開始一直在笑,笑到後面有點沒力氣去笑了。基本上這個電影也沒有什麼主導的中心思想。保護動物?珍惜水資源?反對迷信?還是反分裂?話說與人民搶水的獅子政權必然是要被推翻的。長頸鹿愛上河馬有點扯,不過毛驢和噴火龍都有孩子了,這個還是可以理解的。猴子工會最終勝利,什麼時候我國勞動者能像這些猴子一樣呢,最起碼的先有個工會,觀後感《幾篇電影觀後感》。聽說馬達加斯加最近內戰,軍方不服總統,還是社會主義下的黨掌握一切的制度優越。但願動物們平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電影院的開場看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預告片,很是不錯,於是昨天下了看一下,真是很不錯的一部電影。關於親情,關於愛情,關於命運。弟弟和哥哥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他們的不同,哥哥勇敢而又卻少道德的束縛,可以毫不猶豫的殺人,弟弟執著而善良。弟弟最愛的是拉媞卡,而哥哥最愛的是弟弟,如果他不變成那麼壞,或許也就保護不了弟弟。小孩子的演技似乎總是要比成人的好,我總是更喜歡看小孩子的片段。從小過著那麼悲慘的童年,目睹母親被殺死,四處討生活,相比之下我是那麼的幸福啊!最後那一段弟弟穿過火車時,我一直以為一定會有輛火車突然撞到他,心裡還真陰暗,⊙﹏⊙b汗。弟弟抱著拉媞卡時說:這一切都是命運,都是命運安排的。如果是命運的話,也是弟弟一直努力的掌握著命運,而沒有讓命運掌握他。換做是我的話,我會那麼堅持么?如果我是他,我是否能有他那樣的生存力呢?〔幾篇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C. 2012 電影 觀後感
唯有我們能夠拯救自己
走出影院,冬季夜晚的涼風吹在臉上,猛然間感到了臉上的熱度。影院空調的功能良好,而我血液比往日快速的多的流動,更是身體熱量增加的原因。這熱度,就來自剛剛看完的美國大片《2012》。在近三個小時的時間里,我的呼吸幾乎一直在綳緊。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動中感動。
對美國,不是很有好感,因為自己的父輩曾經與美國人在朝鮮戰場血肉相拼,無數中國軍人在那場戰爭中流血,犧牲。也因為從自己青春時期起,就見過太多美國對中國的羞辱。
但這不代表自己對美國的一切都拒絕,如果是美國的優秀的一面。
2012》,就是這樣一部可以代表美國優秀一面的電影。
影片是災難片,這是美國人早就拍的爛熟的一種電影,我也看過別的美國災難大片。但這部片子,確實從內心深處打動了我。
這部片子,幾乎集中了災難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級火山,超級海嘯,毀滅整個人類的大洪水,陸地的下沉與崛起,地球磁場的倒轉,城市的毀滅,無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見聞有限,反正能把這么多災難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災難大片,記憶中好像沒有,大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影《日本沉沒》,災難元素的集中度稍可與《2012》相提並論,但也遠遠不及,場面與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語。看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靜觀看的時候,眼睛裡隨時都是驚天大災難,所有的思維都在隨著影片故事情節和主人公的命運在轉動。
但這些,只是讓我激動的理由,而不是讓我感動的理由
我的感動,來自於片中的那種人性的光輝。人性,這個詞用於評論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濫,但我還是要說,這部片子,最讓我感動的,是人性。這種人性,是博大寬廣,是勇於付出,是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狹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類生命和人類文明的脆弱,那麼健美的身軀,那麼精美的建築,那麼溫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顯得如此無力,幾秒鍾,或者幾分鍾,在地震、火山、海嘯、超級洪災面前,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我也看見,無論是在什麼樣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類,或者說作為人類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還有那些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了人類的尊嚴。美國總統在災難註定來臨的時刻,選擇留在美國與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後時刻,「船長不願丟下正在沉沒的船,這是他高貴的選擇」,影片中那位美國官員對總統的評價,我完全贊成。在超級洪水襲來的最後時刻,那些掌握著方舟外幾萬人命運的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們,在瑞得里安博士「我們都是人類的一份子,人類的文明就在與互相幫助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放棄他們,那麼即使我們生存下來,我們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又怎麼去面對他們的孩子」的激切演說下,一致同意打開方舟大門,無數人歡呼著沖進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麼人,不管是什麼政治立場,我想,都會在心中刻下一絲溫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奮斗和努力,更值得我們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傑克,為了讓自己的一家人得到進入方舟的船票,駕著車瘋狂地跑,從黃石國家公園跑到了拉斯維加斯的機場,在漫天黃石公園火山爆發的巨大煙火中找到沉迷於要和地球共存亡並且快死了都不忘記自己是第一個宣布地球完蛋的那個瘋狂傢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縫後爬出來追上正在起飛的飛機,經過了飛機原本說要在中國南海迫降最後卻在中國西藏降落的戲劇性經歷,終於在那位好心的中國方舟工作人員天慶的幫助下全家進入了方舟。當傑克在影片最後,終於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機械故障使得方舟順利開動,一家人悲喜交集擁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為平凡人的傑克,在這樣的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同樣巨大的勇氣,應該說不上是為了什麼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這點)。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確實是一個全人類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義人物,而傑克,在尋常時期在一個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險來臨時,他的無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但誰能說,即使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他的這一切舉動就不值得我們感動,並且值得我們向他致敬呢?又有誰能說,他的一切舉動,不是博大寬廣、勇於付出和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光輝人性呢?
我喜歡傑克,理解傑克,因為我是一個和他一樣的父親,一個和他一樣有著自己孩子的父親。當兒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時,他不準兒子和自己同去;而當兒子悄悄跟來被他發現後,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為他知道,要讓兒子活下來,他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排除故障,否則,他活不成,兒子也活不成。可以讓自己去死,但絕對不能讓孩子去死。因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親。
這一幕,也出現在俄羅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渾身充滿著銅臭味。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處。尤其是那種臨危不亂的風度,頗有「帶頭大哥」的氣質。飛機迫降西藏,幾個人為了是否等待飛行員米沙而在豪華車里爭執不休,眼看著再不將車開出飛機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聲大吼「閉嘴」,壓住所有人,隨後大家將車開出迫降中的飛機,結果雖然飛行員薩沙遇難,但絕大多數人的命卻保住。從事態發展的結果看,尤里的做法雖然對薩沙不公,但卻是正確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尤里的當機立斷無可指責。在方舟大門即將關閉,幾萬人將被拋棄的一剎那,看著兩個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聲「跟我來」,帶頭沖擊方舟。當方舟大門打開後,尤里不是自己先進方舟,而是拚命的先把兩個孩子送了進去,最關鍵的時刻,眼看大門即將關上,而自己還有一個孩子卻爬不上門,尤里做出了最後的選擇:他用盡全力,舉著孩子的腳奮力往前跳躍,孩子的手終於抓住了方舟的門板,而尤里的的跳躍之後,腳下就是無邊的懸崖。。。。
還有那位飛行員薩沙,一個英俊硬朗的俄羅斯男人。在飛機迫降的最後時刻,他拒絕了別人要他一起撤離的勸告:「我必須等飛機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飛機再走」!「那你呢」?「我沒事」!他幾乎是吼著說出了這句話,他也果真做到了。當所有人都撤離飛機後,他駕駛著的飛機,沒能停住,滑下了懸崖。。。。飛機上,有將他的愛人奪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救了飛機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敵。薩沙,一個俄羅斯男人,真正的男人!當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時刻,他的嘴角,應該是帶著一絲微笑吧----自己的愛人吧,還活著。。。。。。
在傑克排除故障,和兒子緊緊擁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奮力一躍,將兒子送上方舟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兒,想到了在自己雙腳骨折的那一天,女兒把自己最喜歡吃的零食帶到醫院,還給我帶來了《讀者》,說,爸爸最喜歡看這本雜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那幾個月,女兒每天早上起來給自己煮好面條端到床頭;想到了因為受傷後腳冷,女兒端著對她來說太重的一盆熱水給我燙腳的一幕幕。。。。。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壞力前,我們都是無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天性中光輝燦爛的人性,是為了親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當我們能夠做到這一切,我們也才能夠拯救自己,我們也才能夠拯救人類和文明。
D. 《平凡的足球》觀後感
《平凡的足球》是由梅昕執導的國產劇情影片
英超的爸爸是球迷,比賽中摔斷腿,滿腔希望放在兒子身上。踢球是小夥伴了解外界的窗口、追求的目標。丁校長想把學習和足球快樂結合。在一群平凡人的努力下,校園球隊成立。黃土高原,綠茵少年,寄託中國足球的未來。
E. 平凡的足球電影觀後感作文
嘩」隨著一聲哨聲,球賽開始了,以前只能在電視機上觀看的球賽今天居然能現場觀看了!我的心情好極了,心情好的原因不光是這個,而且絕對會勝出,因為對方是四年級的同學,他們可整整比我們小一歲啊!
球賽一開始,我們班與四(3)班開始了一場「追逐賽」,在這場「追逐賽」中,我班隊員居然兩次摔倒,這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我們燒的正旺的希望之火「撲」的一聲熄滅了
F. 讀後感問題 電影的觀後感要 積極向上的600-1000字最好是常見影片的賞10分
《阿基拉和拼字比賽》觀後感
Our deepest fear is not what we are inadequate.
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we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 We ask ourselves "who am I to be brilliant,gorgeous,talented and fabulous?
Actually who are you not to be?
Your playing small doesn't serve the world.
We were born to make manifest the glory of God that is within us.
And as we let our own light shine,we unconsciously give other people permission to do the same.
我們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感到害怕,
而是因為我們無法知道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我們這樣問自己「我就是那個天生麗質,絕頂聰明的人么?」
事實上,有什麼是你做不到的呢?
我們生來就是為證明,自己有上帝賦予的特殊才能。當我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時,我們不知不覺也給予了別人同樣的希望。
----題記
一開始看這部電影,並沒有感到奇特,片頭是一個普通的黑人女孩阿基拉慢慢講述自己的生活,11歲的孩子該有的生活,無聊的學校,單親家庭,有色的皮膚,媽媽總是疲憊不耐的表情,生活總是有不如意,一個人喜歡的游戲——拼字,能讓她感覺到父親溫暖的游戲,不斷地練習,即使不交作業,經常逃課,也總能在測驗中獲得A+的成績,老師發現了她的擅長,希望她能夠去參加拼字比賽。很無聊的開頭,我坐在位子上想,並不明白為什麼要看這樣的電影。總不會是叫我們去參加拼字比賽吧?無所謂地笑笑,繼續看電影。但是,漸漸地,這部電影吸引了我,當我看到阿基拉僥幸得通過區賽時,我總算噓了一口氣,這時候,我明白了,這部電影已經抓住了我的心。當我看到拉拉比博士讓阿基拉念那一段話時,我的心靈被震撼了一下,的確,我們不必害怕,如果真的害怕,那麼最可怕的便是自己。當我們降臨這個世界,無論周圍如何,我們的根本其實都是一致的,我就是那個天生麗質,絕頂聰明的人,我有著上帝賦予我的特殊才能。既然如此,無論多大的困難和挫折,能明確你想走的路,勇敢面對,我想沒有什麼可以阻礙自己了吧,因為最大的敵人,恰恰就是自我。
英語一向來是我最弱的一門課,但是,當我在看阿基拉拼單詞時,我不禁想去了解這些單詞的含義。這是一部關於拼搏、不棄、純真、和關愛的電影,但是它告訴我們的並不單單只有這些,還有的是我們該如何去面對人生。有什麼是我做不到的呢?我是上帝的產物,而現在在我面前的最大困難,就是我自己。要學會發現自己的閃光點,那並不是自戀,那是一種尋找自己美的自信。當你真正發現了自己身上的美好,周圍的人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
在電影的最後,我們看到了我們想得到的結局,阿基拉和德侖同時拿到了冠軍,創下了別人從未得到的奇跡。我想,這也許就是一個人變得自信後的成功。那個11歲的女孩,雖有天真的一面,卻無比的成熟和睿智,她明白她要的是什麼,她並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為自己,為了做有用之人。
我想,我被這部電影所感動了,我們要去努力,在被感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堅持下去。
我們這樣問自己「我就是那個天生麗質,絕頂聰明的人么?」
這可以么?我自己寫的。
G. 平凡的足球電影觀後感400字作文,
夢,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困難的。但我們每個人都
有夢想,都會遇到困難。都會遇到挫折。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善於觀察於思考。
相信你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
有夢想才會有希望,有希望才會有激情,有激情才會有事業,有事業才會有未
來。
"
中國夢
"
里
,
有
"
強國
"
也有
"
富民
"
,
"
中國夢
"
里,有期盼也有實干,
"
中國
夢
"
有大有小,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
在中國夢里,是一個家庭的夢,一個民族的夢,一個國家的夢,更是一個全中
國
13
億人的夢,組合就是一個偉大而又剛強的夢。
夢,是藍色的,就像天空一樣藍,就如人們所說的
:
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
夢想是前進的動力,是成功的翅膀。
我也有一個夢
-----
宇航員
我每天都在盼著,盼著,連睡夢中也想到我當宇航員的景象,我坐在神舟飛船
里,飛船慢慢地在太空中遨遊。我的眼睛注視著外面的景象。然後,我從艙里
鑽出來,在到月球上插上一面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到月球上踩幾腳,留下我們
中國人的腳印。那感覺,真是不一般的舒服。
我每天都在努力著,刻苦學期,仔細觀察。細心探究,堅持不懈,期盼等我長
大了一定要像楊利偉,聶海勝,翟志剛叔叔,劉洋姐姐一樣,飛向太空,尋找
宇宙的奧秘。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當上宇航員,但我一直相信自己!你們相信我嗎?
H. 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 2000字左右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讓我深受感動。它是作曲家查理德.羅傑斯與作家奧斯長.哈默斯塔第二於1959年完成的,而後1965年改編成為同名影片。
全篇文章中有音樂連貫而成,講述了一個熱愛音樂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過程,內容活潑生動,不少場景,都會讓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場景卻又讓我感動流淚。
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國語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雙重評價,後來她唄院長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軍艦隊長家做一名家庭教師。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剛開始她們都不喜歡她,孩子們用盡辦法捉弄這位新來老師,可是瑪麗亞卻沒有生氣,她帶孩子們做游戲,並教會了她們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後來孩子們的父親帶來了一個女子,也就是她們的新媽媽,瑪麗亞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們很不喜歡這位男爵夫人,可是艦長已經和她訂婚了,但不久後,艦長對她又不滿意了,她們解除了婚約。而瑪麗亞和艦長又漸漸發生了感情,他們就結婚了。當兩人在度蜜月時,受到了德國納的任命,但艦長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最後為了捍衛自己急停,他們在音樂會上逃走了。在這平凡中又演譯著不平凡的執著,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遇到許多的困難時總是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
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最令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Bless my home land forever.」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在現實中也有許多愛國的例子,如: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非常興奮,毅然決定拋開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國參加建設。雖然美方百般阻撓,但這並沒有讓錢學森放棄。當他回到祖國,他興奮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現在終於回來了!」這件事讓我深深的佩服錢學森爺爺的愛國之情。「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民族,為了祖國,為了國家的尊嚴。愛國是中華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不能因為被壓迫而放棄自己的祖國,放棄這流傳了幾千年的美德。正所謂「威武不能屈」 ,我們絕不能因為威脅而投靠侵略自己祖國的人。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要忠於祖國、熱愛祖國的道理,這個道理絕對能使我受益一生。
一個退役的上校,家裡連續換了14個家庭教師,你要是第15個,你敢去嗎?
可是一個修女去了,不但去了,而且成功了——————
第一:修女找到了愛情,成為上校的太太。
可是,上校的前女友,一個有地位的、有金錢、美麗、高貴的女人,在用盡心思,卻沒有得到孩子們和上校的心之後,只好傷心而退。
而修女,之前只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修女而已,一生的命運從這樣的選擇開始發生了轉變。
第二:那7個孩子和上校都愛她;
第三:她可以永遠不再做修女。
你敢想嗎?她成功不是用心機,而是用的真誠的愛心:
當她第一次到來的時候,面對孩子們的種種惡作劇,她真誠的與她們溝通:「當一個人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要和完全不認識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時候,會怎樣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緊張,可是,我沒有感覺到,相反,對你們熱情的招待,我真是太感動了。。。。」孩子感動的哭了,當她得知孩子們的媽媽去世後,爸爸就再不許家裡有歌聲和笑聲後,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惡作劇後,她開始教孩子們唱歌,做游戲,她甚至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窗簾給孩子們自己做衣服,因為她說:她們漂亮的緊身衣不方便運動,她也害怕孩子們怕把衣服弄壞爸爸生氣,而玩的不開心。她帶孩子們一起到戶外郊遊,上樹、劃船。。。。同時,她隨時隨地的教孩子們知識,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會孩子們戰勝恐懼,和孩子一起快樂生活學習,正是由於,她出於一片真心,真正為了家裡帶來歌聲和笑聲,她甚至不同意上校用哨子喊孩子們,她說孩子有自己的名子,這樣不尊重人。。。。。
面對上校那張死板的臉,生硬的做法,她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並在上校反對的時候,她也敢於講清自己的想法,並說服上校。
相比之下,他的前女友,看上的是他的錢、地位還有大房子,雖然也喜歡他,可是,她不喜歡孩子,想要把孩子們送到寄宿學校去,和孩子在一起也是應付,強忍著。。。。。
和開朗、自然、大方、有愛心、愛唱、愛孩子的修女比起來,上校最後和前女友說:你走吧,我們不合適,不要互相欺騙了,這樣對你不公平。。。。
當你聽到你將是第15個被折磨的人的時候,你害怕嗎?你還會面對嗎?你有信心走到那樣的一個新環境嗎?她選擇了,她成功了,人生就是這樣,往往只看到失敗,卻看不到失敗後面的成功,每一個人的成功,實際上是建立在他人失敗的基礎之上的。那麼,面對你目前的失敗,你會怎樣呢?
當你擁有的時候,你感到幸福嗎?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感到痛苦嗎?在得與失之間你更多的想到了的是什麼呢?一個人是要算計著活著,還是要真誠的象修女這樣的生活呢?你有過助人的經歷和被助的幸福嗎?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的,助人是快樂之本,受助是幸福之源。
孩子們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們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愛好和理想。他們不願意過這種嚴加管束的生活,總設法捉弄歷屆的家庭教師,使他們呆不下去。對瑪麗亞自然也不例外:一會兒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裡;一會兒趁她不備將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瑪麗亞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於是這個家庭平添了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
音樂感動的不僅是孩子,上校,一個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著嚴格要求,又有些沉醉於以往的男人,聽到音樂後,激起了內心深處埋藏已久的情感,無法掩飾的忘我,輕輕的哼著。音樂不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上校,從此變得更有人情味。
自由與專制的斗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但專制與邪惡,總不願意見到人類沐浴在自由與愛的光明中,不願讓人們自由地愛,恐懼人們熱愛自由,總要千方百計將自由窒息,將愛毀滅!但自由與愛的偉大,正在於他們不懼任何壓迫,不懼任何威脅,不懼任何邪惡。因為愛與自由源自心靈,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賜與人類的無窮的力量,因此,愛與自由終將戰勝專制、戰勝邪惡、同時也戰勝自己達到新的輝煌。有史以來,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與邪惡,必須敢於與專制與邪惡說不!
自由地愛,熱愛自由,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I. 電影《平凡的世界》800字影評
灑家混了這么久了,這是我見過最沒羞沒臊的求作業抄。想抄作業大家都理解,特么你啥都不給就是你的不對了。毛主席有句話說的好,有力出力,出不了咋辦?給錢咯。你的錢呢?
J. 平凡讀後感
[平凡讀後感]平凡讀後感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非常喜歡看小說的人,甚至於不算一個讀書愛好者,平凡讀後感。但是,對於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卻感到有千言萬語想表達。
我想大多數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應該有同樣的感受。但由於語言貧乏而退卻或者沒有與讀者分享自己感想的強烈願望而沒有在此留下自己的語言。不管怎樣,我們應該慶幸的是我們曾經讀過這本書!
也許我真的應該慶幸。如果不是我姐姐從廣東打電話給在湖北讀書的我,給我介紹《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如果不是親戚家裡恰好有這本書,我想我也許會失去人生當中一筆寶貴的財富。的確,我是這么認為的,平凡的世界最適合高中讀。我也是高一時開始閱讀這本書的。
《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也許我現在還無法預測,有一點時肯定的,它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它改變了青春時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為,我的態度。真的事無法言語,只記得那段時間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內心充滿著各種幻想。我開始變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覺世界事多麼的美好。一切都和以前看到的不同了。前幾天在學校宣傳板上看到這樣一段話:「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我認為我的境界應該是上升了已成的。是以往的我,充滿怒分。看完這本書,我平靜了下來,我開始用心去感悟這個世界。每當我騎著自行車去學校的路上,我吸收著新鮮的空氣,眺望著遠方的天空,真是心曠神怡。路旁的野草似乎有了生命,天上我飛鳥似乎能夠與我交流。夕陽聽見我的歌唱也愈發紅火。什麼是幸福,我想這就是一種吧。
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步提高的確是個很好的口號。可是當前這個社會明顯是偏重與物質文明的。到大學讀書四年了,我感覺我的確變了很多。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實生活中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實在是太難了。我們有太多的束縛,如宿友都找到了女朋友而你沒有時,同學都去聚會而你缺席時,別人都在狂歡而你卻一個人靜坐時,你還能從容的享受精神生活嗎?盡管你不喜歡聚會,不喜歡唱歌,但是你別無選擇。無奈,的確。這就是生活,有得有失。當少平得知小霞死亡的消息時他能接受嗎?當少安收到潤葉給他的那封告白時,他的痛苦你能理解嗎?生活真如歌德所說的那樣,我們每個人都在推著石頭到達山頂,然後石頭滾下來,我們接著把它推上去,周而復始。
孫少平是幸福的,因為有田曉霞的出現。即使他們最終不能到一起,他們都是幸福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了田曉霞,讀後感《平凡讀後感》。然而,現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對於很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裡面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么認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畫到了極致。我甚至感覺少安就是身邊的某一位人。他小時候因為無錢讀書而退學,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麼的讓人惋惜。是的,沒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對於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為了家裡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盡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他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潤葉這么好的人,少安沒有理由不喜歡。只是我們的少安責任心太強,他在潛意識李認為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愛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再說到少安的事業,可以這么說,少安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並且思想很先進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家致富並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歷卻是幾經坎坷,幾度起伏。多麼的現實啊,付出才會收獲。有得當然有失,事業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絕筆。
少平與少安相比,少平無疑是作者付出筆墨更多的一個。我們也往往因此而忽視了少安。對於他們兩個,我更喜歡少安。少安生活的曲折並不比少平平坦。只是由於少平的經歷更加的富有激-情而讓我們的目光投向了他。事實上作者也有意的把他們兩人做了比較。他們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二者之間思想的區別,注意,這本書具有時代轉折性。他們的青春處於不同的時代,少安的青春是一個十分混亂,完全的計劃經濟體制,政治斗爭激烈的時代中。而少平的青春時期,改革開放開始萌芽到徹底實施,這註定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時代,少平註定了要走出去。時代的不同決定的他們是想的局限性不同。少平最成功之處是突破了時代局限性,他的思想更加開放,也更加的有點「自私」吧(因為我們的經濟也有公轉私了嘛)。
至於蘭香與金秀這一代,應該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們開放,富有激-情,敢作敢當。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談年愛了,穿牛仔褲,染頭發成為了他們的時代特色。80年代與70年代根本沒有可比性,差距太大了。
關於少平,我認為他們的愛情有點不平凡,有點牽強。如果說他們有緣分,那麼他們談戀愛也說得過去。但是感覺總有點別扭,對於少安來說,他也必須舍棄點什麼。之前,少平說他的理想是到一個沒人的地方苦役,當曉霞來到礦井找到他後少平對曉霞說:他要報考局裡辦的煤炭技術學校,准備重新學習數理化,以便參加考試。他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迫切的說出他的計劃。我想他在潛意識里也為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感到擔憂,他迫切的想縮短他們之間的距離。為此,他不得不對他的理想做出妥協。到最後,曉霞犧牲後,他還是去重拾他的理想了。
是的,也許路遙也不知如何處理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讓他們之間一人離去也許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任何書中主人翁是不能死的,所以我們的曉霞註定成為了犧牲品,為成全主人翁的完美而犧牲的。從而也鍛造了一部凄美愛情。向來凄美的愛情更能打動人心,所以曉霞啊,可惜了。
書中還有一人,跟少安一樣,我非常的喜愛,那就是我們可愛的潤葉。為什麼我會喜歡她呢?因為他的善良,還有他的堅強。潤葉與少安不能在一起不是他們的錯,是這個時代的錯誤。潤葉相對來說更加的積極,她是主動示愛的,可是結果讓他措手不及。她難以接受,潤葉對感情是極為專一的,這也決定了她註定要承受痛苦。她很平凡,在少安結婚後她失去了最後一道防線,在長輩們的壓力下,她沖動的屈服了一次。可是之後她再也沒有屈服過,她並沒有接受他的丈夫。直到李向前失去雙腿,她的大愛無私終於得到了完美的體現。真正的大愛無私啊!令人欽佩。如果在一個好一點的時代,他與少安就是天生一對,他們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哲學上講的社會最終發展形態也並不讓人有多少期待,因為它太遠了,遠到我們窮盡一生都不可達到時也就沒必要追求了,我情願不做偉大的人,不做英雄,也不可丟下我當前所追求的幸福。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書,因為他的人物以及情節都刻畫的很真實。直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體驗著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看後讓人很受啟發,回味無窮。
這是一本值得每一個人閱讀的書,至於一些作家對這本書的批判,我想這位作家一定是沒有真才實學的作家。因為他沒有意識到這本書真正意義上的高明之處。這本書不單單從文學上能夠詮釋的了的。紅樓夢開始為什麼不走紅,因為他的真正價值沒有得到發覺。《平凡的世界》在以後的某段歷史也許會成為像紅樓夢那樣被很多專家研究的書。它的價值在於它給了我們一代人的啟發,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書。
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書!不是那些讀了以後毫無感覺的書。你們是否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