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結束

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結束

發布時間:2021-08-04 01:28:26

⑴ 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啊!!!

最近觀看了熱播的《辛亥革命》,了解了100年前的中國在滿清統治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對漢民族施用種種慘酷的壓迫;到了清末政府腐敗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財,人民的生活已到窮途末路了。加上帝國主義不斷向中國做經濟、文化侵略,中華民族受到這種侵略辱,不僅人民無以聊生,連國家也面臨覆滅的命運。孫中山先生看到這種情形,知道民族已經面臨存亡的關頭,如果不推翻滿清政府,便無法拯救中國。於是便集合許多同志進行革命工作。
孫中山先生決心革命的時候,年紀才二十歲。當時他是以學堂做為宣傳革命的根據地,並且利用行醫看病的機會,向外一步一步擴展,吸收同志。
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時,孫中山先生組織興中會,革命組織才成立。從那時候起,轟轟烈烈的革命行動才一次一次的展開來。
孫中山先生發動的革命前後有十一次。其中以第十次的「黃花崗之役」最為壯烈,犧牲也最慘重;而促使清朝皇帝退位,建立中華民國的一役則是孫中山領導的第十一次「辛亥革命」(武昌起義)。
前所未有的使命向你我他發出了召喚,淚水早已打濕-了我們靈魂的信箋——我們的靈魂,就是黃帝的靈魂,就是中山的靈魂;我們每一個靈魂,不論是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吶喊的、彷徨的、遙遠的,都早已在黃帝和中山為我們注-入的血脈里,回盪著黃河的號角。在這號角中,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再屬於自己,同時每一個炎黃子孫都從此屬於我們自己。革吅命遠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每一個炎黃子孫,正在那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醫生的骸骨下瞻仰著凡十三億、歷八千年的靈光,他告訴我們:從這里開始吧,邁開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難與恥辱挺-進,為了我們所愛的華夏。
選我!

⑵ 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急需!謝謝!(大概500字吧)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辛亥革命這部片子,為什麼要去看呢?原因我自己也不是特別清楚,可能是因為對於一百年前的那場偉大革命的崇敬,或者是對於孫中山先生的崇敬,或許也是沖著成龍的面子,反正就是去看了,看完覺得還真的不錯。

或許這真的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但我個人認為,只要電影還原的是歷史事實,是不是主旋律電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的真相。我們的話題必須還要回到100年前的這場革命,之所以是革命,的確是因為革命黨人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革了清政府的命。事實上,我相信很多人對於歷史上的辛亥革命的了解只來源於當年上學時候所學的那一點,對於這場革命的細節、前因後果知之甚少,這個包括我在內!但是《辛亥革命》這部電影很好地描述了當年革命時的前因後果已經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孫中山先生的那種精神,而且影片將辛亥革命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都給了很詳細的描述,像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孫中山回國、孫中山就任總統、袁世凱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終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地解釋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為什麼要辭去總統的職位,其實,在那個時代,孫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無奈。

有很多人看到這種革命電影都會首先以意識形態去評判電影,但我必須要說的是,《辛亥革命》整體上來看基本上與意識形態無關,而且整部電影和我們現在的黨和政府基本沒有任何關系(除了最後出的字幕部分),只是還原歷史的真相,基本上十分靠譜,沒有吹噓,沒有功過是非,沒有對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批判,有的只是孫中山先生在革命過程中的無奈,所以我們不應該用意識形態的眼光去看待這部電影,而且其中所展示的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也同樣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

⑶ 求《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

在辛亥歷史的背景下面電影拍得大氣磅礴,也有細致入微的溫馨體貼。幾位女演員:李冰冰、梅婷、王子文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感人肺腑。
革命就是凝結成鮮血創造歡悅,就是用希望來沖淡所有人的不幸。
辛亥題材的片子很多見。怎麼樣在傳統主題下面把握觀眾的審美,這部片子給過了圓滿的答案。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一段歷史和不平凡。劇作者就是把觀眾提升到更精巧、寫實的層面,一定要他們去體驗過去不曾知道的經驗:原本經久、懸念的沖突竟然變得很生活很抒情,而平靜無華的段落也可以深化成揭示人物性格的焦點。

好!
為了增強影片的表演效果,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主題曲音樂來烘托,把觀眾帶到更宜人的氛圍裡面。這方面是一個缺憾。

革命不是方向盤,應該是發動機。對革命主旨,我們可以提煉到應當的覺悟——

1.革命不是某個人、一些人、一種勢力的專屬。革命是一種權利,先進者應當堅定不移;把革命淬取成能夠打動多數人,約束所有人力量的一種團結。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就是沒有和多數人尋求自身命運的解放聯系起來。

2.革命是一種除舊布新的義無反顧。可以有退避和畏縮,但是沒有妥協。凜冽前行,不然就只有失敗。革命從來沒有怕過流血,但是一定要計成敗。否則就是對生者的辜負和對逝者的褻瀆。

⑷ 求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1500字

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是由電視劇轉過來的。我看這一部電影也是有原因的,老師讓我們在國慶假期看一部愛國電影並寫觀後感,爸爸媽媽也讓我了解一點中國歷史,所以我看了這部片。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新世紀電影城觀看了辛亥革命這一部愛國電影。剛剛進了新世紀電影城的六號放映廳,電影就已經開始放映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二十世紀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 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辛亥革命的整個過程。辛亥革命,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盪盪,不可阻擋!
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我深深的感覺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的祖國,所以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更上一層樓,將來為祖國做出我應有的貢獻。

⑸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紀念日,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台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去回顧它、銘記它,並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精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後的無止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可以改變滄海桑田,但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發聵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可以這樣說,隨著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鑒。當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失敗之後,當轉瞬即逝的戊戌變法落幕之時。資產階級一場救國圖強的立憲運動在當時外寇橫行、內政腐朽的歷史背景下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廢帝制促共和為民族民權民生擔起天者大任;興同盟倡博愛號聯俄聯共聯心創生國之新元。一大批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滿懷著一腔熱血,用生命譜寫著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那一腔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熱忱,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畏。歷史總將這場革命一分為二的看待,說它既成功了又失敗了。我不否認它最終的勝利果實被賣國賊所竊取的失敗,但我覺得它的成功經驗遠比它的失敗教訓更值得銘刻在歷史的車輪上。它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給水深火熱的中國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動了中國資產階級先進力量的進步,為新思想與新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它讓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論之後何人再復辟帝制,人們都會拿起武器去戰斗,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去捍衛自己的尊嚴,觀後感《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很難想像,如果100年前,沒有這樣一部分人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著的追尋新的希望,那麼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不過,既然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沒有留給我們戎馬疆場的機會,那麼我們就該以新的方式開拓進取,去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古人雲: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裡的人們,怎該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裡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將孫中山先生"博愛"的思想發揚光大,即使道路崎嶇、布滿荊棘,也該微笑著握緊拳頭,因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⑹ 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

《辛亥革命》觀後感
今天,我在電影院觀看了紅色大片《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生動地展示了那段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先驅孫文——孫中山的光輝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竊國大盜袁世凱假立憲,真復辟的丑惡面目。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很多。
其中,令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那次廣州起義失敗時的畫面。那麼多戰士的屍體橫放著,,這兒是,那兒是,漫山遍野全都是。徐宗漢步履難行,跪在地上,抱起一個個犧牲了的戰友,低頭無聲,冰涼的雨水從空中傾瀉而下,夾雜著眼淚從她的臉頰滑下。那些戰士們身上的血跡還未乾,還留有炮火擦過的痕跡。他們已經離我們很遠,但我想戰士們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還在他們身上燃燒。走到今天,也許他們並不後悔,遺憾的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和對親人的不舍。
時光荏苒,到了今天,革命歷程的血雨腥風都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幸福快樂的生活,但這幸福生活又是多麼來之不易。從革命,到發展,到振興,這之中經歷了太多慘烈的戰爭,太多的生離死別,是那些偉大的革命者們用他們的努力,鮮血,乃至是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和諧生活,這是多麼大的代價。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現有的美滿生活。
清政府為什麼腐敗無能?這是我在觀看影片時的一個疑問。現在,我已經有了答案:萬眾一心,才會有強大的力量。昔日的清政府,皇室墨守成規,官員們要麼阿諛奉承,要麼只認己見,沒有齊心協力,都只為自己而活,何來團結?何來力量?最終,才會導致革命,導致國家衰敗,從而走向滅亡。由此可見,要想讓國家富強,我們要有全新的思想和團結的力量。
讓人民的生活更好,祖國更富強,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願,也是革命的起始點和終結點。

⑺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奇怪了
辛亥革命 創建的是 中華民國
孫文當選的是 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有關系嗎?

⑻ 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50分要好的

「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這是中國革命的教父孫中山先生一句對於人生大義的領悟。
今天我滿懷著感動看完了《辛亥革命》這部影片,我深刻的意識到這是一部中國人必看的一部好電影,在離《辛亥革命》還差兩個月就到100周年紀念的時候,中國的藝術家、導演、演員在這樣的時刻給全中國人民奉獻上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電影素恰是振奮人心和具有吻合時代意義的。
我懷著情感去觀賞著那些理解革命意義的演員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飾演那些英勇赴義的革命先驅者。我的心,充滿感激,感激那些為整個民族的未來和光明奮斗過的勇士,那些付出年輕生命和傷殘痛苦的先烈;感激那些前仆後繼、不懼危險、任然堅持著為全體國民的未來拼搏並奉獻人;感激那些導演、編劇、演員為我們帶來的一部具有偉大的革命意義題材的影片。
這是每個不了解《辛亥革命》意義的中國人都應該去看的一部電影。很多的年輕人不了解歷史,不理解革命的意義和價值,就不會懂得,中國人現在的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和進步,都離不開那些曾經先輩們曾經為整個民族的未來做過什麼。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去看看,再去問問——他們為什麼要去那樣犧牲,那樣去做?他們是怎樣做的?我們每一個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的幸福和安康是怎樣得來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人不能不尊重我們的歷史,更不能不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是無數先烈們灑出熱血鋪成的通往光明殿堂的基石。如果我們遺忘了他們,遺忘了他們付出生命的意義,那麼我們怎樣能夠去尊重自己的存在,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康?
中國人民長久以來一直生活在千年的封建黑暗籠罩的統治下,我們如今的哪怕一點點陽光的生活,都是用無數英烈的血醞釀成的一道道光。祭奠為開拓光明而付諸血汗與生命的先輩,就是我們後代要繼承他們的精神,為了尋求更加光明的未來而繼承發揚他們無畏的勇氣與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那就是在歷史的革命中可以見證到的愛與博大情感的力量,只有見證並繼承了那樣的情感與正義,生命的意義才不會消失並得以延續,生命的價值就是繼往開來的為更多的人的光明去奉獻自己。艾青的:「我的眼裡為什麼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們的淚水是用血肉鑄成的河流。
在救贖自己的路上,常常被歷史先烈們的英靈感動著,常常被情感高尚的人物滌盪著自己的靈魂,人有了這樣的感動,才沒有浪費每一天生活的意義 。

⑼ 我要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

翻開中國近代史,有個強烈的感覺是代溝特別明顯。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整整四代人,就是整整四派。洋務派與傳統派剛剛論戰,維新派又與洋務派論戰,才論戰了一代人,革命派又找維新派論戰。社會思潮如此激進,以至任何早慧者大一圈生肖後馬上就淪為落伍者。曾國藩如此,康有為如此,嚴復、章太炎還是如此。嚴復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卻未能破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天演論」。

這便是中國近代革命的復雜性。清朝只有經過逐步升級的變革來輪番沖擊,才能最後毀滅。鴉片戰爭以來,國家任人宰割,中國人當初極力求索的不會是如何推翻清朝,而是如何使國家富強,直到出了個孫中山,人們才知道「扶清」與「滅洋」是矛盾的,推翻清朝才是強國的必由之路。這才把斗爭矛頭對准清朝,這才醞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且,人們這時要推翻的不是一個普通的王朝,而是一個末代王朝,即一口氣要消滅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這個歷史任務重不重?這場革命該不該復雜呢?

公元1857年,在許多中國最敏銳的思想家尚未認識到清朝須滅亡的時候,歐洲一位偉大人物卻看清了歷史的路標。他說:「中國的南方人(指太平天國)在反對外國人的斗爭中所表現的那種狂熱態度本身,顯然表明他們已覺悟到古老的中國遇到極大的危險;過不了多少年,我們就會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作垂死的掙扎,同時我們也會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這位偉人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逝世十六年後,清朝滅亡。繼之而起的中華民國,正是整個亞洲第一個試圖走向共和的國家。

為了埋葬清朝,孫中山和他的同仁不知准備了多少年,戰斗過多少次。他的哲學是「知難行易」。這是從百折不撓的革命生涯中總結的心裡話。難的是找不到方法,看不到捷徑。「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孫中山心裡特別著急。武昌起義前,他親自領導或策劃了十多次起義,除一次發生在湖南,其餘皆發生在兩廣或西南邊陲,對大陸腹地形不成足夠的震撼。哪裡才是清朝統治的薄弱地區呢?哪裡才是清政權的罅隙呢?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不如在清政府看家護院的正規軍中發展革命黨。辛亥年,曾是湖廣總督林則徐禁煙試驗地、太平軍湘軍必爭之地、張之洞辦洋務根據地的武漢三鎮部分正規軍終於起義,革命頓時「九省通衢」。

還有四點可以佐證辛亥革命之艱難。一是暗殺問題。暗殺一度被革命黨人奉為時髦的辦法,而使革命在換湯不換葯的時局裡自欺欺人。秋瑾即是因徐錫麟行刺安徽巡撫案而暴露的。後來,宋教仁、廖仲愷、楊杏佛、李公朴、聞一多均死於暗殺。暗殺他們的人,也自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二是烈士問題。辛亥革命中,有人戰斗而死(如林覺民),有人就義而死(如秋瑾),有人暗殺而死(如宋教仁),有人折磨而死(如鄒容),有人蹈海而死(如陳天華)……死的類型多,本身說明了革命之艱巨。陳天華「難酬蹈海亦英雄」,尤其繼承譚嗣同慷慨赴死的精神。中國古來都是屍諫帝王,這是屍諫民眾的開始。可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東扒西竊了,軍閥們誰沒有辜負譚嗣同、陳天華呢?革命陣營里變異的軍閥、建設陣營里變質的腐敗分子,其本質都是烈士的叛徒!

三是軍閥問題。辛亥革命得以階段性勝利的一大因素,固然是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身在海外抓錢袋子,面向國內抓筆桿子,從而部分的喚醒民眾,還有個更大的因素,向清朝繼八旗軍而起的最後衛戍勁旅——新軍,抓腦瓜子,抓槍桿子,使堡壘從內部攻破!然而相應的代價就是,由於軍隊不是創造性重建的,而脫胎於權力分化的舊陣營,則必然走向軍權失控、軍閥混戰,綿延二十年之久。

四是政黨問題。孫中山已經意識到,要使革命不變質,必須組建真正意義上的政黨。唯有政黨,才可以把先進分子的雄才大略轉化為步調一致的集體意志,以清理辛亥革命後給全中國留下的軍閥混戰的垃圾。可如何阻止黑影爬上黨內高位呢? 1925年12月24日,接孫中山班的年輕人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余邇來行動,已近於軍閥,尚能負革命之責耶?」蔣介石止不住自己的「行動」,他利用國民黨,利用軍閥混戰,獲得了最高權力。約二十年後,周恩來在國統區評蔣介石說:「全國的矛盾沖突愈大,他的權力愈大。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他會成為一個失敗者。」周恩來說對了。

辛亥革命派再一次陷入了歷史的二律背反。幸而,這次他們不是像前人那樣整體過時,而是明顯地分化。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真諦在於民主:民族主義打破少數滿洲貴族之專制;民權主義打破少數帝王官僚之專制;民生主義打破少數富翁闊佬之專制。面對中國由農業自足社會向商業交互社會轉型,面對是地主、資本家還是民眾將主宰中國的政權和財富,反革命的一方借機聚斂出「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與大小資本家一鼻孔出氣;革命的一方則將民生史觀向唯物史觀靠攏,將三民主義導向了旭日東升的新民主主義。

歷史地看,辛亥革命仍是一場半推半就的革命,半推半封建社會,半就半殖民地社會。繼清朝而起的民國,也就並未因辛亥革命的短促勝利而真正地走向共和,辛亥革命也就未能完成其「份內之事」。即使如此,孫中山等不及了,他盡早給辛亥革命派下達了「超負荷」的新指令:共同富裕。孫中山說,他的民生史觀「非反對資本,反對資本家耳」,明確指示了富民的方向。然而,連辛亥革命的「份內之事」都完不成,孫中山哪有歷史條件去履行「超負荷」的使命呢?他抱憾逝世了。宋慶齡,先生的夫人,緊緊注視著他的身後事,緊緊維護著他的指向,就像對他的愛那麼終生不渝。她倡導革命的一方共赴新民主主義的抉擇,為辛亥革命先驅們盡量減少了遺憾。

⑽ 辛亥革命影視觀後感 辛亥洪流後的沉思

[辛亥革命影視觀後感 辛亥洪流後的沉思]

辛亥洪流後的沉思
一個世紀前的中國,已不再是國,而是一隻任人宰割的的羊,被數不勝數的列強所瓜分,辛亥革命影視觀後感 辛亥洪流後的沉思。從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儀,二千年的封建皇權勢必會走向滅亡的一天,就是辛亥革命爆發的那一天。

是誰領導了這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一人是出色的政治家,在外國積極籌款,說服四國銀行停止向清借款,最後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人是勇猛的軍事家,領導著廣州、武昌起義的洪流,起義中失去手指卻仍頑強地與清軍殊死搏鬥。這兩個人,鑄就了清王朝的滅亡,開創了以共和為基調的時代。一人為孫中山,另一人即黃興。兩個人,雖然彼此遠在大洋千里之外,卻擁有彼此相同的信念,在懷表閉合的那一刻,開始了艱難的征程……

除此以外,數不勝數的青年人投身於革命事業,「有的家境富裕,有的就要當父親,為什麼他們能拋家別子而加入到革命之洪流中?因為信心、信念、信仰!因為革命的理想比什麼都重要,觀後感《辛亥革命影視觀後感 辛亥洪流後的沉思》。」辛亥的腳步雖已遠去,但每個人為革命出力,為國家富強而獻身的精神仍在這個世界上激勵著每個熱愛祖國、心系未來的年輕人。可以講,從這方面,辛亥革命是積極的,樂觀的,是一個從未有過的歷史,一個神話。

但是,很遺憾,辛亥革命後所帶來的,並不是真正的理想與和平。袁世凱趁亂當上大總統,卻仍然壓迫、剝削著廣大勞苦百姓的利益,中國仍未改變半殖民半封建的陰影,從這點看,辛亥革命是失敗的,並沒有獲得顯著的成效。

但不管怎樣,辛亥革命與孫中山所開辟的共和制的新時代已來臨,它的精神,它的信仰,為中國未來的巨大革命熱潮奠定了基礎,中國,就要在革命的熊熊烈火中,鳳凰涅槃!

閱讀全文

與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結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八十年代國產大尺度電影 瀏覽:487
吳京和吳孟達合作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44
今年第一次去電影院文案 瀏覽:744
巴霍巴利王電影完整版中文 瀏覽:6
張玲電影大全燕無雙 瀏覽:850
12生肖電影成龍版在哪拍的 瀏覽:842
講故事電影大全視頻 瀏覽:322
追捕2017電影演員 瀏覽:540
50度灰電影英文 瀏覽:279
看電影注意什麼 瀏覽:873
小王子電影英文版mp4下載百度雲 瀏覽:493
免費下載4k電影網站 瀏覽:649
1942電影完整版高清 瀏覽:272
一家四口怎麼買電影票 瀏覽:799
冰河世紀動漫電影觀後感 瀏覽:826
姜文上海電影節致辭 瀏覽:140
中文骨與血電影完整版 瀏覽:26
幽默的電影名字 瀏覽:666
美團買的電影票改簽一次 瀏覽:72
電影演員張雁去世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