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望月觀後感

電影望月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8-04 04:02:47

① 電影望月觀後感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進一步弘揚社會主旋律,謳歌廣大青年教師對中國農村教育事業的偉大奉獻,以及他們頑強堅守的高尚情操,中影集團北京九州同映有限公司、河之南(河南)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鄭州市電影電視家協會聯合攝制了大型教育題材主旋律電影《望月》。該片以周口東新區許灣鄉希望小學校長李靈為原型,真實再現了一個平凡的鄉村女教師為創新山村教育模式付出的艱辛努力,著重刻畫了主人公在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發生沖突時犧牲小我,最終選擇留在農村,繼而鼓勵並帶動更多青年人投身到祖國鄉村教育的宏偉事業中來,譜寫了一曲鄉村教師的頌歌。
電影《望月》立意深刻,主題積極向上,情節感人肺腑,使人振奮,弘揚了「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主流價值觀,能引發面臨抉擇的中國當代大學生的共鳴,對推動我省教育事業發展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也是對廣大青年教師的鼓勵和鞭策。為充分發揮該片的宣傳教育作用,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級教育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切實重視發揮影片的宣傳教育作用。該片真實呈現了我省廣大青年教師紮根基層邊遠艱苦地區的奉獻精神和感人事跡,這對於引導廣大青年教師堅定信念,甘為人梯,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
二、各級教育部門要認真組織幹部職工和廣大師生觀看影片, 組織學生觀看優秀影視作品,是培養和造就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時代需要,是生動形象地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是進一步豐富學生德育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的重要舉措,尤其對教育、啟發學生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和學習環境,激發其勤奮學習的熱情有著積極的作用。電影《望月》不僅闡釋了教育工作者為做好教育工作而竭盡全力的奉獻精神,也積極引導青年人投身農村從事基層教育工作,同時也有著師生不懈追求夢想的理想主義精神,這對於老師、學生以及相關教育工作者都具有教育意義。各級教育部門要把組織觀影活動作為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方式之一,通過召開座談會、組織專題討論、撰寫觀後感或影評等方式,發揮好影片的教育激勵作用,強化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引導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紮根基層,服務基層,推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② 電影望月觀後感700字,主人公是一個叫小月的鄉村女教師,求,謝了,各位大師們

該片以周口東新區許灣鄉希望小學校長李靈為原型,真實再現了一個平凡的鄉村女教師為創新山村教育模式付出的艱辛努力,著重刻畫了主人公在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發生沖突時犧牲小我,最終選擇留在農村,繼而鼓勵並帶動更多青年人投身到祖國鄉村教育的宏偉事業中來,譜寫了一曲鄉村教師的頌歌。
電影《望月》立意深刻,主題積極向上,情節感人肺腑,使人振奮,弘揚了「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主流價值觀,能引發面臨抉擇的中國當代大學生的共鳴,對推動我省教育事業發展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也是對廣大青年教師的鼓勵和鞭策。

③ 望月有感 賞析

這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詩,讀來如聽詩人傾訴自己身受的離亂之苦。在這戰亂飢饉災難深重的年代裡,祖傳的家業盪然一空,兄弟姊妹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後的故鄉田園,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園舍雖在,可是流離失散的同胞骨肉,卻各自奔波在異鄉的道路之中。詩的前兩聯就是從「時難年荒」這一時代的災難起筆,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接著詩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弔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麼象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飄轉無定。「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一向為人們所傳誦。詩人不僅以千里孤雁、九秋斷蓬作了形象貼切的比擬,而且以弔影分飛與辭根離散這樣傳神的描述,賦予它們孤苦凄惶的情態,深刻揭示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孤單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引無限鄉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一樣潸潸淚垂吧!恐怕這一夜之中,流散五處深切思念家園的心,也都會是相同的。詩人在這里以綿邈真摯的詩思,構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從而收結全詩,創造出渾朴真淳、引人共鳴的藝術境界。

④ 望月讀後感

望月讀後感

月亮,是美的。它總能帶給人們很多美麗的幻想。


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都以「月亮」為題材,創作出了流傳千古的美文詩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表達出了蘇軾格外思念弟弟的濃濃的手足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體現了詩人李白望著明月,低頭徘徊,想起了那遙遠的故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充分表達出詩人張九齡赤誠火熱的相思之情。


這樣和那樣關於月亮的詩句還有很多,下面我再給大家講述一段關於月亮的小故事吧!


夜深人靜,皓月當空。「我」悄悄地在甲板上坐下。偶然一回頭,看見我的小外甥正在旁邊,隨即他調皮地對我眨著眼睛說:「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說要和我一起比賽背關於月亮的詩,我也就答應了,我們倆就在月光下,開始你一嘴,我一口的開戰了……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下。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小外甥突然問我:「你說月亮像什麼?」我不知該怎樣回答,就笑著反問小外甥。他立馬就說:「像是天上一閃一閃眼睛。」


小外甥的這一番話,讓我對月亮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讀完全文,頓時覺得心曠神怡,月亮,是天的眼睛,是天派來的使者,讓人間充滿美麗的氣息……



⑤ 望月讀後感300字

望月讀後感300字

月光如練,吐露著淡淡的霜華,那位叫昭君的女子,正環抱著一把琵琶,撥弄著斷魂的清音,傾訴著對漢家宮闕的思念。

我的感受:月是淡的情,如水,似風,直沁肺腑。夜,月光為你倒一壺清淡的茶,當茶流入心靈,心就充滿如霧的愁,那是一潭靜水,無力地流淌,無力地輕拂,都形成一種幻境,雖淡,可永不磨滅。從古到今,多少紅顏佳麗有如水的情懷,都含在她的陰影里,被歲月埋進我們的夢里。

望著昭君,我想到了她,她的目如秋波漾,卻沒有溫暖,只有冰冷的憂,冰潔嫻靜的臉有些憔悴,如一枝無力的梨花,半掩的清眸中,有著一絲柔情。她忽地仰起來,望著含笑的月,嫵媚的光環繞著自己,又踏入了一盞清茶中,紫綢簾後,她的眼泛起漣漪,一顆淚打濕了衣襟。她曾坐在吳越江邊浣紗,享受溫暖的月色,與她共享是故鄉深幽的眼,現在,只能獨享這冰冷的茶了。她含著淚睡下了,因為在夢中,才有故鄉月亮深情的回眸。

⑥ 望月有感 題。

1.原文【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 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 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 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 一夜鄉心五處同。

2.孤單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引無限鄉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一樣潸潸淚垂吧!恐怕這一夜之中,流散五處深切思念家園的心,也都會是相同的。詩人在這里以綿邈真摯的詩思,構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從而收結全詩,創造出渾朴真淳、引人共鳴的藝術境界。

⑦ 《望月》讀後感

學生讀後感觸很深,有的孩子說讀後的感受覺得月光很美,很明亮。有的孩子還能感受到了月夜的靜態美。學生通過不同的讀,說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讓學生再次的進一步走入文本中。然後讓學生理解文章的詞語,再次體會文章。老師又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帶上優美的音樂和動人的畫面給學生再次創造情景。讓學生更喜歡文字,讓文字走入學生內心之中。讓學生更融入文本的情景中。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月夜的靜與美。杜老師緊接著出示課文後幾自然段時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小外甥的活潑,聰明,機靈神秘童真的天性。然後進一步文字變換,以詩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更能走進文章的情景當中,學生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更容易感受到小外甥望月的樂趣,感受到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有想像。學生更能讀出詩的韻味來,讓學生從而喜歡讀詩,寫詩,在生活中做一個有詩意的人

⑧ 望月有感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作者: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註解】:
1、世業:世代傳下的產業。
2、羈旅:猶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兩種武器,這里指戰爭。
5、根:喻兄弟。

【韻譯】:
時勢艱難兵荒馬亂,家業空空;
兄弟逃難旅居異地,各自西東。
戰亂以後處處寥落,田園荒蕪;
骨肉分離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離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弔;
同根兄弟隨風飛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無不垂淚;
今夜思鄉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評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約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秋天。其時詩人到符離(安徽宿縣),曾有《亂後過流溝寺》詩,流溝寺即在符離。題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詩人自己均在符離,因此合起來就有五處。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節度使董晉死後部下叛亂,接著中、光、蔡等州節度使吳少誠又叛亂。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馬去攻打,戰事發生在河南境內。當時南方漕運,主要經過河南輸送關內。由「河南經亂」使得「關內阻飢」。全詩意在寫經亂之後,懷念諸位兄弟姊妹。詩以白描手法,採用平易的家常話語,抒寫人們所共有而又不是每個人俱能道出的真實情感。言辭清麗,不加雕飾,句句扣緊主題,意蘊精深,情韻動人。
白居易所處的中唐是一個多難的時代,他從十多歲開始,即因戰亂而離家四處飄泊。德宗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軍(治所在開封)節度使董晉死,其部下舉兵叛亂。繼之彰義軍(治所在汝南)節度使吳少誠亦叛,唐朝廷不得不發兵征討,河南一帶再次淪為戰亂的中心。由於漕運受阻,加上旱荒頻仍,關內(今陝西省中部、北部及甘肅一部分地區)飢饉十分嚴重。就在這一年秋,白居易為宣州刺史所貢,第二年春在長安考中進士,旋即東歸省親。這首河南經亂書懷的詩,大約就寫於這一時期。

【賞析】

這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詩,讀來如聽詩人傾訴自己身受的離亂之苦。在這戰亂飢饉災難深重的年代裡,祖傳的家業盪然一空,兄弟姊妹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後的故鄉田園,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園舍雖在,可是流離失散的同胞骨肉,卻各自奔波在異鄉的道路之中。詩的前兩聯就是從「時難年荒」這一時代的災難起筆,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接著詩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弔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麼象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飄轉無定。「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一向為人們所傳誦。詩人不僅以千里孤雁、九秋斷蓬作了形象貼切的比擬,而且以弔影分飛與辭根離散這樣傳神的描述,賦予它們孤苦凄惶的情態,深刻揭示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孤單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引無限鄉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一樣潸潸淚垂吧!恐怕這一夜之中,流散五處深切思念家園的心,也都會是相同的。詩人在這里以綿邈真摯的詩思,構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從而收結全詩,創造出渾朴真淳、引人共鳴的藝術境界。

全詩以白描的手法,採用平易的家常話語,抒寫人們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實情感。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這首詩不用典故,不事藻繪,語言淺白平實而又意蘊精深,情韻動人,堪稱「用常得奇」的佳作。
http://www.hotea.com/article_view.asp?id=14755

閱讀全文

與電影望月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曾經的電影網站 瀏覽:744
電影票疫情延期 瀏覽:521
電影演員朱研近照 瀏覽:204
白雪公主電影台詞英文版 瀏覽:366
匯豐電影票幾張 瀏覽:704
2021年4月份最佳電影院 瀏覽:686
免費電影大全電影天堂 瀏覽:958
泰國關於學生作弊的電影 瀏覽:765
八佰電影完整版2020觀看 瀏覽:283
電影演員秦昊介紹 瀏覽:686
電影你好李煥英電影拍攝地圖片 瀏覽:4
包貝爾騙紅包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49
大清球隊電影 瀏覽:407
燕匯廣場電影院 瀏覽:526
飄雪電影網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825
心在旅行電影名字 瀏覽:796
bunny兔是什麼電影 瀏覽:128
微電影女演員求職 瀏覽:342
緣分電影張國榮圖片 瀏覽:464
電影票房吧吳京炒作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