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來的李老師》電影觀後感 500字左右 急
1、《新來的李老師》觀後感
文:豪豪
昨晚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了一部以我的故鄉為背景的電影《新來的李老師》。它通過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支教老師的真實經歷,講述了從大城市到偏遠鄉村支教的大學生怎樣用一套自創的「快樂教學法」改變一所思想保守滯後的小學,同時自己也被這所朴實可愛的學校所改變的故事,使人感慨良多。
這部電影故事性很強,它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把故鄉旬邑的風土人情和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再現於熒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故鄉教育領域的真實情況,透過這個時代背景,也使我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些往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由於經濟不發達,故鄉的許多學校就坐落在牛舍或者廟宇里,當時簡陋的教室中,基本上是用土坯搭起來的土桌子和土板凳,每次上完課回家,全身上下沾滿了黃土,害得家長經常洗衣服。最難熬的是冬天,由於沒有取暖設施,生冷生冷的寒冬,經常凍僵了學生的手腳,有時候握筆寫字都很困難,老師為了讓大家取暖,往往在課堂中間休息5分鍾,讓學生就地跺腳,活動完後,教室里塵土飛揚,土星子嗆得人張不開嘴巴,看不清黑板,盡管條件艱苦,可是我們依然學習生活的很快樂。只是那個青澀年代的一些趣事,至今記憶猶新,使人久久難以忘懷。記得當時的師資力量非常缺乏,常常是高年級的學生教低年級的學生,其教學水平可想而知,而至今令我難忘的是我的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由於分不清拼音和方言的讀法,常常是拼對音念錯字,比如「國」和「麥」字,他在教我們讀音的時候,經常說:「guo」國,國(gui)家的國(gui);「mai」麥,麥(mei)子的麥(mei ),把普通話發音和方言念法有機的結合,充分體現了地方特色,而由此也使我進城三十餘載,至今不會說普通話,想想都是當年文化底子差惹的禍。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二元經濟已經逐步向一元經濟過渡,在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同時,許多孩子也紛紛隨父母進城上學,現在的農村學校,反而出現了師資力量浪費的現象,再也不會出現我們那個年代的「逸聞趣事」了。回首往事,雖然令人遺憾,但新的生活和條件,足以使我們欣慰許多,起碼我們的子孫後代再也不會重溫那個年代的「艱辛」和「貧乏」了。
其實,電影中多次出現的太堡村小學,就是我當年求學的母校。
2、海選中脫穎而出
作為海晏和清公司「09教育勵志三部曲」的首部主打影片,《新來的李老師》原名《向快樂出發》,改編自支教老師的真實事跡,講述了從大城市到偏遠同村支教的大學生李青怎樣用一套自創的「快樂教學法」改變一所思想保守滯後的小學,同時自己也被這所朴實可愛的學校所改變的故事。
在籌拍之前,製作方曾接觸國內多位知名女演員,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特別合適的演員來演繹「李青」這個靈魂角色。最後,為了促進中國電影業的發展,挖掘有潛力的新人,北京海晏和清公司和中國傳媒大學舉行了女主角海選活動。多才多藝的王寧在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李青」的不二人選。大大咧咧的王寧也透露「海選的時候我特緊張,機會難得嘛,好在臨場發揮不錯。」
多才多藝 厚積薄發
曾是中國傳媒大學表演系學生的王寧從小能唱又能跳,還特別擅長模仿別人的聲音和說話神態,常常逗得大家笑個不停。她在老師的建議下參加了小主持人訓練班,隨後一直在中學擔任廣播站站長至畢業,接著順利地考上中國傳媒大學表演系,進行系統的演員訓練。日復一日的基本功練習、小品話劇的排練、表演課,滿滿的課程表占據了王寧的生活。繁忙的課程也讓她對演戲有了更深的感悟——「演員不只有光鮮的表面,還有很多困難和艱辛,你要做的工作是在熒屏上去感動觀眾,任何一點虛假和做作都會被鏡頭無限放大,所以拍片的時候會有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也是在學校積下的表演功底,讓王寧順利成為《新來的李老師》的主演。
演員生活 壓力大於興奮
雖然王寧曾在學校有很多表演經驗,但第一次參與電影的拍攝,再加上王寧飾演的女主角「李青」是整部戲的重中之重,巨大的壓力很快便蓋過了興奮。一開始,由於沒有找對感覺和適應劇組生活,求好心切的王寧居然成了「NG王」。這讓王寧十分著急,好強的她甚至在看到導演搖頭後悄悄地在背後抹眼淚。她多次研究劇本,揣摩人物心理,拉上對手一遍一遍拍戲,最後終於融入角色,連工作人員都不叫她真名直接稱呼「李青」。
獲製片人和導演雙重肯定
製片人齊為民也是對王寧的演藝生涯充滿期待,連稱她「中規中矩完成了表演,雖是首次拍膠片,但表現從容、鬆弛。在新人中是很難得的,潛力很大,值得期待」。
導演王莉在評價王寧時一直贊不絕口——「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王寧在片中的表演可圈可點,由於本身性格與角色相近,所以我一直要求她飾演自己,不要留表演痕跡。王寧很好的領會了這個意圖,因此影片中便出現了一個活潑、莽撞卻又率真、可愛的80後女老師形象。也正是因為她賦予了角色真實感和可信性,才使得影片故事充滿了童趣和溫馨。」TG/文
從這些角度說
可以參考著寫^ ^希望你能滿意
Ⅱ 巜第一 粒扣子》讀後感不少於450字
《第一粒扣子》是一本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通俗讀本,採用貼近小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內容,傳播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而處在小學生階段正是價值觀樹立、形成的階段,就象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就會扣錯。
我就是一位小學生。讀完《第一粒扣子》後,每當看到「愛國」時,被當時美國海軍次長認為「無論在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錢學森為回國而斗爭的強烈呼聲便縈繞耳畔;每當聽到「敬業」兩字時,喬布斯參加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詞「千萬不要停滯不前,請全力以赴,熱愛自己所做的事」如雷貫耳;讀到「誠信」二字時,範式守信的故事讓我歷歷在目;看到「友善」二字,我會知道友善是一種美德,它會讓我浮想聯翩,想到有關禪師和小偷「送你一輪明月」的故事。
掩卷沉思。《第一粒扣子》在我的心裡傳播了正能量。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我學習了梁啟超所說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就會激情萬丈,熱血沸騰,為國爭光的念頭便從此萌發。我喜歡看報,讀新聞,想了解我的中國,關心中國的經濟、外交、軍事、文化,也努力學習,長大後讓知識武裝自己,向袁隆平學習,他實現的是中國的「超級水稻夢」,我想實現的是中國的「日益強大的中國夢」!
敬業,就是專心致力於學業和工作,是一種平凡的奉獻精神。我不能不說感動株洲,震憾我心靈的唐迪生伯伯的感人事跡。2014年11月7日上午,湖南株洲市T2路公交車駕駛員唐迪生開車時突發心肌梗塞。在他生命中的最後29分鍾,他忍痛將車停穩,引導乘客一一下車,確保乘客的安全。等他忙完這些,錯過了最寶貴的時間,最終因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
正是由於駕駛員的敬業,我們的出行安全得以保障,清潔工人的敬業,垃圾才不會堆積如山;建房子的叔叔敬業,萬丈高樓才會聳立;教育我們的老師敬業,誨人不倦,我們才得以健康成長,知識得以豐富。
友善和誠信在我的生活中處處折射出光芒。友善待人,讓我獲得純真的友情、融洽的親情。誠信讓我明白一諾千金。
《第一粒扣子》在我的心裡已經潛移默化地發生作用,「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八個字融成一粒扣子,扣好成長中的第一粒扣子,必須的。
Ⅲ 關於支教電影觀後感1000字
天那邊觀後感1000字
其實說實話,電影的前面部分讓我有點反感。但還是看完了,而且被結尾打動了。打動我的,並不是一群孩子排在路上哭著送城裡老師的情景,也不是老師為了追男朋友在回村路上昏倒在路上的一幕,而是最後村長找到許老師,說羅老師去世那一刻。雖然心裡已經有了一些預期,但還是不可避免地被打動了。也許是這個演員的表演太真實,不管怎樣,我也要給這部電影打五分。
看到片尾,出來一行字,獻給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們。謝謝導演,拍攝了這樣一部真誠的電影。也謝謝這句話,雖然我現在已不是一名志願者,但我曾經在鄉村中學支教三年。我想,也許我的支教歲月可能並不是很長,但這段時間也足夠讓我明白很多事情。
因此對於這部電影,作為一個曾經的志願者。還有一些話不吐不快。
其一,提起鄉村支教,大家可能總會想起燭光里讀書的孩子,背著弟弟妹妹上學的孩子,趟著河水過河的孩子。志願者們來到這里,來到山區,看到了貧困的孩子,貧困的村民,貧困的當地教師,他們是怎麼想的?孩子的臉上還有泥巴,當地的老師們說著方言,用著很落後的教學方式,他們自身素質可能也並不高,讓人想到一個「土」字。這也是「天那邊」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衣著光鮮的,來自大城市,帶著數碼相機攝像機,帶著筆記本電腦的志願者們就這樣來到這里,往往,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有點炫耀。我知道這並不是惡意的,但是區域之間的差距,很容易在人與人之間也拉開差距。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志願者能夠敞開自己的胸膛,去真正接受當地的孩子和村民們?他們是不是臉上還有一些不易顯露的優越感?許多時候,志願者和當地人之間,也許並不是平等的。
其二,提到支教,大家總可能想到崇高二字。志願者來到山區,在一開始,有的人臉上就似乎有了崇高二字。因此來到這里本身就是崇高的。但為什麼崇高?志願者能夠為當地做一些什麼事情呢?他的貢獻,是不是要比當地一名普通老師要多?很多時候光環會掩蓋住事實的真相。電影和電視里總是一些正面的典範,實際上也確實有大量的志願者,給當地孩子打開了一扇心靈的窗戶,但是我想說的是,不是每一個支教志願者都是真正的崇高,如果他們是崇高的,也請你們去尊敬和關注那些像「破羅」那樣長年累月一直默默無聞辛勤付出的當地普通教師,因為他們同樣地崇高。
其三。志願者來到山區,有一些問題可能是許多人沒想到的。他們可能給當地增添了新的負擔,但自己毫不知情。他們的學歷很高,能力很強,但不一定教學很好,付出很多。他們期望很高,但也許回報不多。也有的人並不是為了做志願者而做志願者的,他們並不太單純。當然,電影是很少會刻意去描述這些問題的。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成為志願者,這些問題似乎逐漸浮上了水面。舉一些不太讓人愉快的例子,有的志願者回到大城市,開始哭訴自己的生活環境有多艱苦,吃的有多差,當地人有多貧窮,小孩有多笨。似乎越是醜化當地人,越是襯托出自己的奉獻精神。其實不是這樣的。你來到山區,當地人用最好的東西招待你,用最真誠的心和你交流,而且一如既往,他們始終尊敬你,無所保留。而你轉頭過去,向別人宣揚的卻是他們的醜陋。
最後。對於很多志願者來說,他們默默在支教地服務了一年,兩年,三年(在「天那邊」里,蜻蜓點水的三個月算真正的支教嗎,也許吧)。帶著一顆疲憊的心就回到了城市。他們付出了,但是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真正大紅大紫的是那些會宣傳的人,說自己做了些什麼什麼事情,哪怕你沒有做那麼好,哪怕你並沒有去做,哪怕別人做過而且比你做得更好,但在一般人耳朵里聽來,這似乎都是很值得贊美的。對於這種人和事,我覺得少一點炒作,多一些真實和踏實更好。支教,本身就不是一種業績或一段工作,而是一種生活。
Ⅳ 一名膽識過人、盡職盡責的鄉村支教老師——電影《山村風雲》觀後感
[一名膽識過人、盡職盡責的鄉村支教老師——電影《山村風雲》觀後感]一名膽識過人、盡職盡責的鄉村支教老師 ——電影《山村風雲》觀後感 電影《山村風雲》講述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的一名志願者——柳菲,被選派到清水溝村「春山小學」支教時所經歷過的對學校圍牆和煤礦巷道出現的問題不畏強權和艱難,敢於實踐和大膽質疑的女主人公形象,一名膽識過人、盡職盡責的鄉村支教老師——電影《山村風雲》觀後感。同時,《山村風雲》又是一部以新農村建設為題材的主旋律電影故事片,講述新農村建設中「工業反哺農業,構建和諧農村」的動人故事。 女主人公柳菲剛到清水溝村「春山小學」時,巧遇清水溝村正籌備換屆選舉一事。 一次,柳菲看到楊校長正在敷學校圍牆,她卻發現圍牆的裂縫很嚴重,於是並到村委會找李茂林,要求拆掉圍牆重修,而李茂林無奈只得讓她去找富豪華春山解決經費問題。為了這件事她騎著自己的摩托車來回跑了又跑,最終華春山給了她重修圍牆5萬元的經費,但最終發現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圍牆本身,學校底下的煤礦巷道才是威脅學校及學生的安全隱患。於是她多次找楊校長、李茂林與華春山反映,雖然楊校長與李茂林家境窘迫,無計可施,但華春山說巷道走向是專家論證過的,沒有大問題。她屢次前去找華春山改修巷道,華春山卻一直咬定煤礦巷道只能有兩條出路,一就是學校底下;二就是當地居民的墳山底下。如果要改修巷道就必須從當地居民的祖墳底下打通道,但這是一件動搖祖墳的大事,唯恐居民們又不會答應。柳菲多次提出重修巷道的建議不能被重要時她感到多麼的焦急和傷心,心想這樣的事情絕對不能拖延,在她提建議的時候對華春山直言不諱、當面批評,甚至有冒犯之感,在她當面批評華春山時,並惹火了華春山,並直接怒斥她只不過是一個小學教師,觀後感《一名膽識過人、盡職盡責的鄉村支教老師——電影《山村風雲》觀後感》。柳菲多次勸說不見效果,於是在小屋裡忍不住大哭一場。她的建議沒有得到採納,甚至為了學校的教育和鄉村的建設多次被華春山打擊。她思前想後、左思右想著重修巷道的事情,她奮起精神,不屈不饒,想方設法也要解決這個嚴重的問題,於是她便騎著摩托車跋山涉水,不畏艱險去了盤縣縣城找政府領導反映了春山煤礦安全隱患和狀告了華春山賄選的問題。因當地富豪華春山為村裡辦了不少實事,鎮里蓋敬老院,他又贊助了400萬元。煤老闆華春山的司機老六找到村裡的小青年,讓他們給華春山買選票,被柳菲知道後極為憤怒。當她反映到縣城過後,立即得到縣級領導的重視,同時並下發指示,清水溝村委會選舉暫停,春山煤礦停業整頓,春山小學停課。華春山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柳菲,如果改巷道就必須從村裡墳地下過,村民不會答應。柳菲無奈之下決定出面勸說村民,正當大家都在努力討論時,突然有人來報信說學校圍牆倒了,還砸傷了校長老楊。柳菲立即馬不停蹄地的跑到醫院看望校長老楊,這時候老楊告訴了她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說可以用「風水」來解決。於是她興高采烈地把這個消息用紙條叫人轉交給了華春山,華春山看到此消息連連點頭,於是找李茂林商量,李茂林認為有些不妥,村民不會相信。而林大說這個辦法好,其實村民並不希望煤礦關閉,只是心裡過不去,正好找個台階下。於是請了一位專業的風水先生察看了墳山的地形,並說在墳底下打通一條巷道以通風呼氣,最好不過了。終於,春山煤礦改巷道的事情最終得到村民的支持。一個月後,柳菲回到春山小學,只聽見華春山選任新一屆村主任的講話時,她不覺露出了滿面的笑容。心中充滿著歡快地喜悅。 柳菲雖為小學支教老師,但卻盡職盡責,膽識過人,為了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新農村建設大膽質疑,不畏強權,直言不諱,能屈能伸,敢說敢做,不失為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在她看來,一個人的真正幸福和快樂在於敬業、付出與奉獻,而不是享樂、敷衍和自私。《山村風雲》從柳菲典型形象的刻畫反映出我們現代社會農村教育和新農村建設面臨的種種問題的拷問,同時也給我們很大很深刻的啟發,就是社會需要榜樣;社會需要樂業、敬業、精業的工作者,社會需要具有奉獻精神的志願者。
Ⅳ 電影講一個學生去鄉村支教的有哪些
深情約定
導演: 大飛
編劇: 劉先暢
主演: 廖智 / 苗皓鈞 / 陳浩然 / 周浩東 / 孫桂田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4-10-16
片長: 95分鍾
Ⅵ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讀後感徵文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讀後感徵文
人們常說,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然而,現在正是我們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就好像穿衣系扣,如果第一粒就系錯,剩餘的扣子都會系錯。所以,正值青少年的我們,應該拼搏努力,以史為鑒,時刻警醒自己,扣好我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里提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國家的未來取決於我們,我們的理想、我們的人生目標都要再三思考,我們要做的每件事,我們日後從事的職業都不僅僅只決定我們的未來,也關繫到國家的未來。因此,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變得十分重要,我們絕不能扣錯,那將會影響著我們的未來。
《老子》中講:「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以,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們要腳踏實地,扎實幹事、勤勉做人。
想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們也要有所作為。碌碌無為,虛度韶華,在自己看來是小心翼翼的扣上了扣子,但是去恰恰扣錯了扣子。我們的未來要的是踏踏實實,拼搏奮斗。倘若你不抓緊時間,奮斗進取,拼搏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那麼你將會是一個既可悲又可憐的人。因為你的人生畫卷是如此得空白,如此得缺乏光彩。本來應該由你塗抹的畫卷,卻因為你的虛度而被白白地棄用,這就沒扣好我們的第一粒扣子。
「不經一番徹骨寒,哪得梅花撲鼻香」。青年的我們,吃過苦就會有收獲,懂得奉獻也就擁有良好的品德,也就扣好了我們的第一粒扣子。相反,那些只看重自己而忘記他人,看重物質而不注重精神的人,永遠扣不好他們的第一粒扣子。看看那些手戴鐐銬的貪官污吏,步入歧途的職場精英,哪個不是一開始沒有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放鬆了對自己的約束,扣錯了第一粒扣子,拿了不該拿的錢,走了不該走的路,結果墮入黑暗,萬劫不復。
其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是在教會我們:在少年時代,正是我們思想養成的階段,我們就要形成良好的習慣,擁有良好的品德。在青年時代,我們正是敢打敢拼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拼搏努力,踏實肯干,保持自己的好習慣好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編輯於 2016-10-15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Ⅶ 講兩個男大學生去鄉村支教其中一個會放電影然後把村裡姑娘睡了生了孩子然後女的死了另一個被迫與女的結婚
剛看過,那個男人考上了清華,姑娘生孩子死了,男人放棄學業,當代課老師……
Ⅷ 第一粒扣子讀後感500字
相信很多人平時穿衣服都有扣錯紐扣的經歷:當扣錯第一個紐扣之後,接下來經常會「一錯再錯」。青年正處於人生價值觀確立時期,也是人生之路的啟程階段。青年階段之於人生,正如第一個紐扣之於整個穿衣過程,非常關鍵。不同的是,紐扣扣錯了可以重來,而人生則是一條單行道,是不能折返的了。所以,人生第一粒扣子,絕對不能扣錯。
現實中,人生第一粒扣子錯位現象,令人惋惜不已。發生於南京的富二代殺妻案,兇案主角出生於1988年,才20多歲。他不僅毀了自己,實際上已經毀了兩個家庭,以及自己幼小的孩子。轟動一時的李某某強奸案,故事主角同樣是一個青少年,小小年紀就被貼上了「強奸」標簽,其人生第一粒扣子,顯然是扣錯了。
青春時光轉眼即逝,這決定了走好人生第一步的緊迫感。可是,一個青年,如何才能讓自己人生的扣子不錯位?
托爾斯泰說,「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有了責任心,才能不辜負自己的角色,才能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正能量。這種責任心放到人生的字典中,就是使命感。有使命感之人,心中常懷人生目標,銘記社會理想,平日所作所為都會以此為方向。這樣的人,其生活坐標就會非常明確,不會輕易在人生道路上迷路。
作為當代有志青年,應該明確自身所處人生階段的重要性,也要明確國家和民族所處發展階段的重要性,並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宏大的社會發展藍圖中。這是確保自己人生第一粒紐扣不錯位的關鍵。我想,一個青年如果立志報國,他就會如飢似渴地學習理論知識,就會以聖人、偉人的人格為榜樣去塑造自己的人格,就會以陽光、積極為榮,以墮落、消極為恥。這樣的青年,平時是不屑於追尋低級趣味的,對盜竊、搶劫、暴力等現象,更是深惡痛絕的。
當代青年要很好地踐行使命感,就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落實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寶貴品質,讓自己的良好品行形成巨大社會價值,讓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閃爍著明理、修身、拼搏、愛國的光輝。
Ⅸ 開學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觀後感
我給你列一個大綱,細節你自己去補充描述。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想作文先要學做人,
想走路先要學思考。
系好鞋帶兒走路穩,
系好扣子,做人難。
無論做人與做事,
堂堂正正,塌塌實實
做一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