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大決戰》觀後感700
大決戰》觀後感-共兩篇
(之一遼沈戰役)
我們看了影片《大決戰》的第一部。影片向我們展現了四十多年前,國共兩黨空前規模的一次具有歷史決定性意義的大決戰。決戰的開戰是遼沈戰役。影片通過對南下攻克錦州、黑山阻擊戰、攻克沈陽、營口圍殲衛立煌軍團,表現了林彪、羅榮桓的英勇機智和毛澤東軍事思想我勝利。影片通過一位農民在嫂用漆箱子築戰壕,充分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忠心擁護和熱烈支持。
影片使我們看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千辛萬苦,和那時人們為了解放全中國做出的巨大犧牲。我們應當永遠學習這種奉獻精神。
(十一月六日)
大決戰》觀後感
(之二淮海戰役)
著名的淮海戰役,是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殲敵人數最多而且是以少勝多的偉大戰役。淮海戰役是解放軍的六十萬對國民黨的八十萬人。充分的表現了解放軍戰士的英勇無敵,指揮官的聰明果斷。在淮海戰役中,蔣介石狗急跳牆竟殘忍的想用化學武器。最後還被阻止了,這說明蔣介石發動內戰在國民黨內部也是不得人心的。陳毅說淮海戰役是用小車推出來的。人民群眾為了支援前線,發出了「傾家盪產,支援前線」的口號。
影片《大決戰》使我們看到那個時代歷史,使我們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教育。
(十一月七日)
Ⅱ 電影 大決戰 觀後感
思路:根據電影《大決戰》系列的內容展開,並結合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同時也是解放戰爭勝利70周年。關於三大戰役的記錄,我認為最為經典的當屬1991年拍攝的《大決戰》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時間陸續重溫了一遍。《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其中我認為最震撼的要屬《淮海戰役》。
60萬對80萬,延伸來說,為什麼人民解放軍能夠戰勝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軍隊。以前只在歷史書中劃過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但具體來說,決定解放戰爭勝利的有很多,我認為關鍵一點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並進行了徹底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在主觀上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用戶,得到了農民的認可和支持,客觀上使得原本束縛在土地上的生產力得以釋放出來。這樣就是數以萬計的農民在主、客觀條件同時滿足的情況下,能夠奔赴前線,支援解放軍在廣闊的華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二是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戰爭成功了。至於其他類似「戰爭藝術」種。
只不過是縮短了戰爭的時間的「把戲」罷了,當然也不能完全否認,但過分強調軍事指揮的重要性,特別是將國民黨部隊失敗的原因全部歸結於蔣介石的失敗指揮上,這難道不就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嘛
Ⅲ 塔山阻擊戰是怎麼回事
塔山阻擊戰是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部在遼沈戰役中,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於遼寧省錦州西南塔山地區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所進行的一次防禦作戰。這次戰斗,從1948年10月10日開始,至10月15日結束,共進行了六天六夜,殲滅國民黨軍計6549人。塔山阻擊戰的勝利,保障了我軍主力攻克錦州作戰的勝利。
塔山距錦州15公里,距錦西4公里,離葫蘆島不過5公里。周圍是平緩的起伏坡地,東臨渤海,西靠虹螺峴山和白台山。塔山是錦西至錦州的必經之道,是國民黨軍西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也是東北我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爭之地。敵我兩軍在這里進行了生與死的搏鬥。
為阻擊國民黨軍東進兵團援錦行動,根據東北野戰軍命令,四縱、十一縱和熱河獨立四師、六師和炮兵旅,由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統一指揮,迅速向塔山地區集結,組織堅守防禦。
而從錦西、葫蘆島方向馳援錦州的敵軍是九十二軍二十一師、六十二軍、三十九軍兩個師、五十四軍和暫編六十二師、獨立九十五師,共11個師。也就是說,東北我軍以8個師阻援,而國民黨軍是以11個師進攻。我軍8個師頂住敵軍11個師的進攻,戰斗是異常激烈的,其激烈的程度也可以說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國民黨軍對塔山的進攻可分為兩個階段。從10月10日到10月11日,以54軍、62軍為主的攻勢;10月13日至10月15日,以獨95師為主導的攻勢。10月16日之後至10月28日,由於遭受了重挫,國民黨軍實際放棄進攻,只在前沿保持小部隊的接觸。
Ⅳ 塔山阻擊戰的介紹
塔山阻擊戰,王珈執導的戰爭類電視劇,共7集。
Ⅳ 塔山阻擊戰
遼沈戰役勝利的關鍵。
為保障奪取錦州之役,東北野戰軍在此地建立防禦陣地,並以此來迎擊援救錦州的國民黨軍東進兵團。
最後,東北野戰軍阻擋住國軍東進援錦而取得勝利,塔山戰役直接決定了錦州戰役甚至於影響了遼沈戰役的結局。 有人將遼沈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與黑山阻擊戰以及淮海戰役中的徐東阻擊戰,並稱為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的「三大阻擊戰」。
Ⅵ 塔山阻擊戰的情況!
塔山阻擊戰是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部在遼沈戰役中,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於遼寧省錦州西南塔山地區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所進行的一次防禦作戰。這次戰斗,從1948年10月10日開始,至10月15日結束,共進行了六天六夜,殲滅國民黨軍計6549人。塔山阻擊戰的勝利,保障了我軍主力攻克錦州作戰的勝利。
塔山距錦州15公里,距錦西4公里,離葫蘆島不過5公里。周圍是平緩的起伏坡地,東臨渤海,西靠虹螺峴山和白台山。塔山是錦西至錦州的必經之道,是國民黨軍西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也是東北我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爭之地。敵我兩軍在這里進行了生與死的搏鬥。
為阻擊國民黨軍東進兵團援錦行動,根據東北野戰軍命令,四縱、十一縱和熱河獨立四師、六師和炮兵旅,由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統一指揮,迅速向塔山地區集結,組織堅守防禦。
而從錦西、葫蘆島方向馳援錦州的敵軍是九十二軍二十一師、六十二軍、三十九軍兩個師、五十四軍和暫編六十二師、獨立九十五師,共11個師。也就是說,東北我軍以8個師阻援,而國民黨軍是以11個師進攻。我軍8個師頂住敵軍11個師的進攻,戰斗是異常激烈的,其激烈的程度也可以說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國民黨軍對塔山的進攻可分為兩個階段。從10月10日到10月11日,以54軍、62軍為主的攻勢;10月13日至10月15日,以獨95師為主導的攻勢。10月16日之後至10月28日,由於遭受了重挫,國民黨軍實際放棄進攻,只在前沿保持小部隊的接觸。
第一階段:10月10日到11日的進攻
由於輕視解放軍的防禦力量,國民黨軍在進攻前僅進行了半小時的炮火准備,雖然對塔山的陣地有較大破壞,但仍遺留有大量的地堡、鐵絲網,成為阻撓步兵突破的巨大障礙。守軍依託殘破的工事進行了堅強的抵抗,同時,解放軍的炮兵同國民黨炮兵進行了激烈的炮戰,並以密集為力猛擊國民黨軍二梯隊的集結地域。當日國民黨軍共向白台山陣地進行了七次沖鋒,向塔山陣地進行了九次沖鋒,在遭受了重大人員傷亡之後,毫無進展。
11日國民黨軍仍按原部署繼續攻擊,只加強了炮火配備及海空軍的火力支援。各部隊將10日的預備隊調上一線,希望能保持進攻的銳氣。十一日拂曉,62軍151師453團曾通過夜襲奪取了二○七高地,但旋即為解放軍重新奪回。稍後451團正、副團長帶頭沖鋒,均被擊斃陣地前。戰到傍晚,國民黨軍已經付出了傷亡1300人的重大代價,但還是不能進塔山一步。
由於敵54軍、62軍在前兩天的攻擊中損失太大,國民黨軍調整了兵力部署。以10日到達的獨95師擔任對塔山村的主攻,以54軍第8師代替暫62師進攻塔山鐵路橋頭堡,62軍仍攻擊白台山。以92軍和暫62軍作為預備隊。
第二階段:10月13日到15日的進攻
13日是塔山戰斗中戰況最激烈的一天。拂曉四時三十分,國民黨軍的炮兵就開始向白台山、塔山的陣地猛烈轟擊,我軍防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然而國民黨軍士兵一沖到我軍陣前,馬上就被密集火力壓得抬不起頭來。原來我軍利用12日休戰一天的機會加固工事,增修防坦克壕,在前沿埋設了地雷與各種鐵絲網。前兩日的守衛部隊傷亡太大,四縱將主力團10師28團調到了塔山以東陣地。四縱在塔山堡陣地約1000米寬的正面上配置了16挺重機槍、49挺輕機槍、9門六○炮及團屬迫擊炮。在這種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國民黨軍仍採取密集沖鋒的人海戰術,必然要遭到重大傷亡。
10月14日,國民黨軍對塔山的攻擊進入了第五天。凌晨五時,各軍的炮火就開始向塔山陣地轟擊,海軍的大炮也同時開始。在猛烈炮火鼓舞下,國民黨軍士兵的士氣振作起來。第8師仍採取三路密集沖鋒的戰法,反復沖鋒,曾一度攻入塔山鐵路橋頭堡的防禦陣地,黑壓壓的士兵有的爬到了地堡蓋子上面。在塔山以南陣地觀戰的62軍軍長林偉儔正准備調21師的部隊上去增援,第8師已經被解放軍的反沖鋒趕出了陣地。
上午10時,塔山陣地的後方響起了震天動地的炮聲,錦州總攻開始了。塔山之戰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國民黨軍及在不顧一切地向解放軍防線沖擊。雙方一直激戰到黃昏。獨95師幾乎被打殘,全師縮編起來不過三個營多一點。其它部隊也是傷亡慘重。國民黨軍的鬥志被完全瓦解,塔山陣地真正成了他們不可跨越的銅牆鐵壁。
14日晚,期待已久的戰車部隊終於海運抵達葫蘆島。15日,從煙台來的第39軍也已抵達。然而這都為時已晚。15日之後,錦州方面的炮聲漸漸減弱,敵東進兵團仍在塔山地區未能前進一步。
塔山阻擊戰,從10月10日開始,至10月15日結束,共進行了六天六夜,我軍四縱等部殲滅國民黨軍計6549人。塔山阻擊戰的勝利,保障了我軍主力攻克錦州作戰的勝利。
塔山阻擊戰勝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四野正確的作戰部署。事實證明,正是實行了全面防禦和重點防禦的相結合,第一線和第二線合理配備的相結合的部署,才使我軍立於不敗之地。其次是我軍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縱隊黨委層層動員,提出"死守陣地"、"與陣地共存亡"、"保衛錦州勝利"等口號,開展"立功運動",號召共產黨員帶頭英勇殺敵,戰後,僅12師通令嘉獎的160人中,黨員就佔了70%。再次是廣大人民群眾強有力的支持。戰地人民群眾積極、熱情地支持我軍作戰,塔山一線陣地出現了熱烈的支前場面,正是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才取得了塔山阻擊戰的勝利。
Ⅶ 塔山阻擊戰播出時間,什麼時候播出上映,哪個台播出
2009年06月04日首播。電視劇《塔山阻擊戰》是由王珈執導,林春放,趙曉明,曹培昌,白志迪,李伊,趙恆多,王振江主演。
Ⅷ 塔山阻擊戰國民黨軍在陸海空三軍的優勢火力下為什麼攻不下塔山
看到國軍火力優勢,這四個字,我笑抽了
又是鳳凰大視野里的台詞
真實的塔山之戰中,國軍實際上在火力和兵力上都處於弱勢
先來看陸軍火力,國軍投入塔山戰役的主要是54軍、62軍、獨95師,92軍一部,39來晚了,基本沒參與
在兵力上,東北野戰軍實際上並不吃虧
在陸軍火力上,由於炮兵2旅被加強給4縱,炮2旅可是裝備了日式105榴彈炮和100加農炮,射程和數量都在國軍火力之上,加上4縱、11縱本身的炮兵,在重火力上並不吃虧
在配屬炮兵方面,守塔山的團達到了每個連有3門迫擊炮的水準,一點不輸
國軍所謂的海軍火力實際上基本沒用,重慶號借口水淺,開進去會擱淺,只是遠遠地進行了一下支援,前後發射炮彈100-150發,基本沒什麼用
其他的小艦,配備的也多為100以下的火炮,而且和陸軍和配合很差
炮2旅還和他們進行過炮戰,把他們驅離了
至於空軍火力,更是差勁,當時的支援飛機主要是沈陽和北京的兩個大隊,也都是戰斗機為主,對地面壓制能力有限,空地協調更是一塌糊塗,還誤炸了自己人
飛機炸完了,等半天步兵才動,基本沒有作用
最後看塔山戰役的全過程
國軍不注重偵查,蠻干、硬幹、反應遲鈍的毛病暴露無遺
塔山戰役剛開始的時候,54軍以8師(非本系統嫡系)為主力,攻擊西翼的白台山,第一天攻擊受挫,但相對而言,還是有進展的
同時,62軍攻擊東翼的打魚島,並一度攻克
實際上這個時候,如果國軍協調性好一點的話,很有可能得手
從打魚島方向加強進攻,可以繞過塔山村,直逼後面的高橋方向
如果這么走,4縱比如將主力東移,到時候白台山防線就尷尬了,54軍可以順勢突破
這里地勢比較開闊,便於機械化部隊機動,可以發揮優勢
但是國軍放棄了,結果打魚島被擊退
接下去就是蠻干,正面攻擊塔山村
可這里正面狹小,結果就是屢攻不克,無奈退場
Ⅸ 有《塔山阻擊戰》的下載資源嗎
葫蘆島是遼寧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原名錦西。葫蘆島市中心地理方位為東經120°38',北緯 40°56',地處遼寧省西南部,東鄰錦州,西接山海關,南臨渤海遼東灣,與大連、營口、秦皇島、青島等市構成環渤海經濟圈,扼關內外之咽喉,是中國東北的西大門,為山海關外第一市。 葫蘆島市距北京310公里、距沈陽240公里,京沈高速公路、京哈鐵路、秦沈電氣化鐵路和國道102線貫穿全境。全市總面積1041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58公里,截至2005年底,全市人口約280萬,GDP實現299.5億元。 宜人的氣候。葫蘆島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無霜期 175 天, 日照時數為 2600-2800 小時,年均降水量 550-650 毫米,年平均氣溫 8.5 -9.5 。 區號:0429郵編:12500*機動車牌照序列:遼P歷史 葫蘆島市原名錦西市,錦西市設治雖晚,但歷史悠久。 錦西設縣治始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稱江家屯撫民廳治所置於江家屯(今連山區鋼屯鎮)後於大同元年(公元1932年)遷至連山。錦西改縣級市始於1985年,升格為省轄市始於1989年。建昌縣名源於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始稱塔子溝廳,偽康德四年(公元1937年)復名建昌縣,距今54年。綏中縣始於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902年距今97年。興城之名始於遼代統和八年(公元990),正式復用興城縣名為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距今85年,改縣級市始於1987年。錦西、南票、設區治始於公元1983年,距今16年。連山設區治始於公元1989年,距今10年。 從市境發掘的文物、遺址、遺物證實:遠在數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勞動、繁衍、生息。據1982年5月在境內南票區暖池塘鎮北一帶出土的恐龍化石鑒別證明,距今已有一億五千年歷史。1921年6月瑞典地質學家特生博士對境內南票區沙鍋屯二里媳婦山東坡天然洞穴中發掘的人骨、石器、骨器、彩陶片鑒別,認為遺物為距今七千年以前新石器晚期的人類遺物,其中紅胎黑彩陶皿與河南仰韶村出土的彩陶同屬於一種文化類型,而長頸瓶陶片又與甘肅出土的同類同期文物相同。綏中縣綏中鎮龍王山和區寺兒堡鎮北出土的古墓等,都證明本境屬「紅山文化」,是古代南下遼西的一種文化類型,是古代人群 部落沿北向南延伸的整體。 從有歷史紀年起到1991年止,本境共經歷18個朝代或時期2831年,在全部歷史中統治時間最長的是漢代,為426年,最短的是國民黨統治時期,僅為2年。本境全部紀年的各朝代、各時期統治的基本順序是:十二諸侯(周、春秋)365年,戰國254年,秦16年,漢(含西東漢)426年,三國45年,晉(含西東晉十六國)154年,南北朝169年,隋29年,唐289年,五代十國53年,宋、遼金319年,元89年,明276年,清267年,民國0年,偽滿洲國14年,國民黨統治時期2年,解放至今51年。解放初,除建昌屬熱河省外,其餘均屬遼西. 1954年8月,遼東、遼西兩省合並,本境綏中、興城、錦西屬遼寧省,建昌屬熱河.1956年2月,錦西、興城、綏中屬遼寧省錦州專署,建昌屬朝陽專署。1956年2月23日,國務院批准建立遼寧省錦葫市籌備委員會,同年9月11日正式成立遼寧省錦西市,設立錦西、楊家杖子和馬杖房三個市轄區。1957年6月撤銷錦西市的建制。 1966年錦西、興城、綏中屬錦州市領導,建昌縣屬朝陽市領導。1961年3月,原錦西縣馬杖房鎮劃歸錦州市領導並改設錦西區。1969年12月劃回錦西領導,改錦西區為馬杖房鎮。1972年,原錦西縣南票鎮劃歸錦州市領導並改設錦州市南票工礦區。1976年又劃歸錦西縣管轄,改南票工礦區為南票鎮。1982年12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錦西縣改為市(縣級),歸錦州市代管。198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興城縣改為市(縣級),歸錦州市代管。 1989年6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錦西市升格為地級市,同時組建連山區,實行市管縣的領導體制,將錦州市管轄的綏中縣、葫蘆島區、南票區和代管的興城市,將朝陽市管轄的建昌縣,均劃歸錦西領導。至此,新升格的錦西市已成為管轄一市(興城)兩縣(綏中、建昌)三區(連山、葫蘆島、南票)的出關後的第一個地級市。 1
Ⅹ 塔山的塔山阻擊戰
1948年10月,為保障我軍主力攻克錦州,阻止國民黨東進兵團援助。我軍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部在遼寧省錦州西南塔山地區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所進行的一次長達六天六夜的防禦作戰。這就是人民軍隊經典戰役——陸戰經典之遼沈戰役之塔山阻擊戰。由此,塔山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