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孩子那些事兒觀後感作文800字
我們學校組織大家一起觀看了教育片《孩子那些事兒》。電影看完了,但林老師可愛、偉大的形象確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使我特別感動。我們學校組織大家一起觀看了教育片《孩子那些事兒》。電影看完了,但林老師可愛、偉大的形象確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使我特別感動。
電影里講述了一位剛從師范大學畢業的年輕教師林冬青,到銘師小學擔任五(4)班的班主任。校長向林冬青介紹五(4)班的情況時,特別提到這個班的問題生相對集中,讓他多加註意。可初出茅廬的林冬青卻不以為意,他對即將面臨的挑戰滿懷鬥志,准備大展身手。然而,班裡狀況百出的問題生們,卻讓林冬青屢屢受挫,他不得不開始反思。在負責學生心理輔導的丁老師的協助下,林冬青在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基礎上,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漸漸與孩子們打成一片,最終贏得了孩子們的愛戴。與此同時,他也與孩子們成為朋友,一起成長。
在我心目中林老師既可愛又偉大。為了讓假小子變淑女,他能為她花第一個月的工資買裙子當生日禮物,但被扔到垃圾堆時他憤怒至極;他能為學生洗大便褲子,但也被熏得幾乎要暈過去;在和家長談話時,面對家長的拒絕,面對家長的振振有詞,他也無可奈何……電影中這些感人的場景還有很多,我太佩服這位林老師了。
我想對五(4)班的同學說:「你們太幸福了,因為你們擁有了天底下最偉大的老師,你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要辜負林老師的一片心意,加油,五(4)班!
其實在我們學校,許多老師都像電影中的林老師一樣。尤其是我們的班主任王老師和數學姜老師對我們更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同學生病了,他們噓寒問暖;同學在學習中碰到難題,兩位老師耐心解答,直到我們弄懂為止;誰家裡有了困難,老師也能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忙,在我們心中,王老師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無微不至的關懷著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也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為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
② 求作文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800字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隨著女歌唱家甜美的歌聲,《我和我的祖國》的電影大幕徐徐拉開。電影通過「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七個故事展開的時間軸來展現新中國成立到今天的變遷。
其中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新中國國旗冉冉升起那一刻的驕傲;科學家們為了科研隱姓瞞名遠離親人,不惜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還有冬冬和小美的女排故事,冬冬在友情和女排比賽里來回徘徊,看著街坊鄰居的期待眼神,冬冬像個戰斗一般身披「戰袍」沖向屋頂扶住電線,正是這一刻中國女排戰勝了美國隊,整條街的街坊歡呼雀躍把冬冬拋向了天空,冬冬錯過了和小美的告別,雖然很遺憾但他鑒證了女排精神,更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香港回歸故事是聽爸爸媽媽講的,今天在電影里能親眼目睹真得非常驕傲,女警官換警徽的動作實在瀟灑極了;去過北京但沒有去過「鳥巢」,我也很想去摸摸這位「小哥哥」爸爸勞動過的欄桿,北京是首都,是中國的第一扇窗戶,它把最溫暖的陽作文光灑遍了祖國每一個角落;看「白晝流星」之前我還不懂得什麼是「失足少年」,李叔用自己救命的錢換來兩個少年的醒悟,讓我不由自主的掉下了眼淚,航空員的返回艙就像白日里的流星,給迷失方向的人們帶來了希望,李叔的精神不就是那個流星嗎?我也終於懂得了什麼是「備飛」,為什麼最優秀的飛行員不能在閱兵儀式的上空飛翔,寧可成全了隊員放棄自己的夢想,這是何得的大愛,是中國人民幾千年的傳承下來的美德。
影片里通過小人物的故事來述說大時代,那些時代都是我這個年紀不曾經歷過的,所以我看得很認真也很仔細,小人物從來都不是小人物,他們對待工作時的堅守,以及為了保障國家利益時表現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讓歷史的高光時刻更加奪目耀眼。
我真慶幸生活在如此幸福安定的時代里,可以在明亮舒適的教室里學習文化,可以在假期里游歷祖國的大好河山,可以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這些都是一代代中國人民的努力換來的,我也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追尋閃光足跡,賡續紅色基因,接力奮斗追夢。
③ 電影《戈斯拉》觀後感800字作文
《哥斯拉》一上映,其它電影再說特效就弱爆了。
大概《阿凡達》在檔期的時候,我們這樣稱贊過一部電影的特效。現在,是華納兄弟和東寶聯合拍攝的《哥斯拉》。
代入感相當強烈。觀眾,彷佛身臨其境,這樣一個科幻的宏大世界。並不是說它的場面是因為宏大,我們才說它好;而是因為觀眾能真實地感覺到加里斯?愛德華斯把我們帶入的這個世界,我們眼瞅著蟲型怪獸MUTO蠢蠢欲動,我們眼瞅著它們雌雄相配去攪亂這個世界忙我們眼瞅著它們高聳入雲。坐在電影院的大銀幕前,我們甚至會感覺到一種弱小,它們,煽動翅膀,我們就灰飛煙滅;它們,邁動腳步,我們就無處可逃。我相信,它們代表了一種自然的報復或者是破壞之力。就像電影藉助角色之口說出來的那句話的意思,我們一直以為我們可以控制住自然的力量,然而到最後卻發現還是在大自然力量的控制之下。
怪獸哥斯拉,成了最終殺死MUTO、拯救這個世界的英雄。影片在不斷暗示1945年因為戰爭發生在日本的那場核爆炸,核廢墟、核試驗的場景不斷重復出現、貫穿始終,而怪獸哥斯拉擁有無比龐大和堅韌的身軀,可以噴出威力巨大的核能殺死對手,人們怕它,卻又要依靠它去拯救這個世界。哥斯拉,似乎成了核能以生物形式行走地球的一個想像式存在;換句話說,哥斯拉就是核能的生物表現,是可以走動的核能,是有著簡單思維的核能。假如說核能活了,它就是哥斯拉。
所以,大銀幕中的哥斯拉就亦正亦邪。而它最後在殺死MUTO之後,又主動隱身於大洋之底,似乎也在暗示了人們對核能未來歸宿的一種隱形心理期待。人們以為可以控制自然之力,然而最後,人們不得不去承認,很多事情,並不是人力可為;在哥斯拉和MUTO以暴制暴、以力打力的生死對決中,匍匐於它們腳下驚慌失措的人類,從未顯得偉大,而是猥瑣與細小。這種猥瑣與細小,在以物種對物種的眼光看來,更是源於人類自私自利的一種天性使然。在怪獸龐大的腳步中,在崩塌的城市中,到處逃命的人們,那一刻的感覺,可能和我們人類去破壞一處蟻穴、螞蟻四散潰逃的樣子差不多。
我們一直被怪獸題材所吸引,這種吸引是被刻在人類的DNA上的。從類似於《山海經》之類的傳說中,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就不斷有「怪獸」出沒於人類的歷史記載當中。而現在我們住在大城市裡,但我們內心深處還是有相似的恐懼,好像怪獸有一天會出現,然後摧毀我們創造的以及擁有的一切。這種心理和人類腦部力量發達、身體力量弱小的天然矛盾屬性,有著密不可分的心理沉澱關系,更是在暗暗比對著人類對過度攫取自然資源、害怕自然終有一天會把這一切都收回來的物種式恐懼心理。
當哥斯拉沉默,我們是自然之王;當哥斯拉醒來,我們只是一群蟻穴崩塌、四處逃命的螞蟻而已。
④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作文800字,thanks
這部拍攝在十幾年前的美國電影給我的感受遠遠在影片在外,也更能明白許多非直觀性的電影。
我認為這只是一場悲劇,一次冤案,一次花費了一生的代價,用去了未來無數可能的機會的莫須有的「救贖」。當看到那個知曉真相的年輕罪犯出現,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實際,聯想到瑞德說的整個監獄除了他之外都是無罪的類似於玩笑話的時候,我想這實在是一場開的有點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認為到目前為止我所看到的代價最大的一次「救贖」——用時間,用著可能創造無數未知的未來的時間去救贖,去贖罪。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從一個高高在上的銀行家,到一個完全沒有自由的囚犯,開始我猜想或許是瑞德說的體制問題,他被誣陷為殺妻,被判處無期。一個前途無限的身份,轉眼到了暗無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與瑞德的也是不謀而合的——他一定會是最難承受監獄第一晚的那一個人。不僅僅是因為他看上去體質弱些,更主要的是因為身份的變化太大。然而,瑞德輸了,我也輸了,輸的很徹底。他不僅不是最初的那個,而且似乎他反而成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個,也是最有希望的那一個。
不知道來自何方的勇氣,不知道從哪裡到來的希望:刻棋子,教「學生」,辦圖書館,幫忙洗黑錢,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時間堅持挖出了一條瑞德認為需要六百年時間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壓力」,「時間」,這是安迪認為堅持挖的最關鍵的東西,他也確實如此過。這在影片臨近結尾時通過瑞德點出的生存根本,這影響著同一間房內瑞德與布克斯不同歸宿的關鍵,這被安迪說成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的哲理成為了表面的點睛處。
在這部時長達二個小時的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當然不止幾個,而是特別豐富的。而最後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不過主要是安迪,瑞德,與布克斯而已。就遭遇,目標,理想來講,他們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卻也都給了我很深的感悟與觸動。
我其實是害怕這種生活的。而也正是這兩個小時,這些略微的苦難讓我都不怎麼願意堅持下去,何況安迪他們面對的是真實的二十年。沒有自由,掩蓋著希望,前方彷彿沒有多少的盼頭,我很難想像這種比貧窮,挫折更深沉的東西 。 如若不是這個運輸車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帶來的那把小錘子,或許故事是需要改寫的。正如結尾處安迪迎著閃電用石頭砸出那個洞,錘子也正是在安迪的心裡砸出了這么一個洞,一個關於希望的洞罷了。
看完全集,我才開始懂得二十年並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監獄里呆著的時間。以他向州議會申請圖書館資金的毅 力,若是他用來辯解自己,或者說用來說明自己的無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沒有,他沒有這么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後才慢慢的開始明了:他是為了對妻子贖罪,一次他認為需要的,一場用盡他的青春與未來的對愛的救贖。
在影片中,而是在安迪自己的心中,在巴克斯頓的那顆橡樹下面。僅在開篇的時候驚鴻一現的安迪的妻子,其實才是安迪失去自由的真正法官,才是安迪救贖的對象,也才是二十年青春與未來挽救的真正之所在。他救的是一份遲來的愛,贖的是一世難以再來的情。二十年後,當安迪認為他會結束這種一定空間救贖的時候,他還是要囑托他的朋友——瑞德,去當年他與妻子歡樂的故地看看。也或許,瑞德在那裡才獲得的自由才是本應該屬於安迪自己要獲得的自由。
他自己沒有勇氣守著橡樹,沒有勇氣在當年的家呆著,帶著因為二十年的逝去而留下的白發,他也只是選擇了去到那個沒有「回憶」的太平洋海邊。或許有人會說他還是囑託了瑞德去了啊,但是畢竟不是他本人啊。瑞德其實在影片中更多的是扮演了安迪的心,安迪的靈魂。最終的救贖也是通過他,通過最後瑞德與安迪的見面才完成的。但是現實呢?現實生活中能真正做到靈魂與肉體分離,做到在心靈深處可以有人代替自己的又能夠有幾個人呢?
為這部影片加上了太多的光環與永恆的魅力。
人的一輩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獄長」肯定是會有的。但是這種來自自己的心底,來自靈魂,來自愛的救贖又會有多少呢?畢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個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歡的石頭一樣:每一顆都不盡相同,每一顆又都有著自己獨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贖的不僅是二十年,而其實應該是一種心靈,一種靈魂,一種很難言明卻又實實在在的永恆。壓力與時間,給安迪的不僅不是枷鎖,很大程度上,它們其實正是給了他一種不朽與輝煌。
原本,我是認為生命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沒有什麼會成為誰的唯一與永恆。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盡我們的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間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電影的最後,當兩個在囹圄之中呆了幾十年。的人擁抱到了一起,當他們還需要去思考「自由。
⑤ 戰友電影觀後感800字作文
《戰友》觀後感
12月14日下午,學校的師生在市教育局的組織下,我們來到電影院,一起觀看了抗日時期的電影《戰友》。
這部電影以「弘揚革命精神,展現時代活力」為主題,講的是抗日時期,偽軍班長趙德順的妻子杜鵑被日軍欺辱,共產黨抗日公安隊的指導員李英傑救了他,趙德順帶全班人向公安隊投誠,在途中被另一支抗日力量截走,而這時,大批日軍正在尾追。於是,幾方抗日力量從誤會到合作,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拼殺,最後,大部分陣亡。霍縣人民抗日故事為原型,不畏艱辛,不怕犧牲,視戰友生命高於自己的生命,視戰友榮譽高於自己生命的革命故事。
當看到與日軍殊死拼殺,英勇抗敵的那一刻,全場人都被震撼了。我也被感動,流下了眼淚,是啊,日軍那樣的猖狂,為什麼?因為他們是經濟強國,他們處處領先於其它國家······我們現在還是小學生,不能為祖國做太多事情,我們只有努力,踏實地走好我們該走的第一步,等長大了,再保為祖國,報孝祖國,為祖國出力!
還令我感動的是又過了幾十年,記者去采訪杜鵑奶奶時,杜鵑奶奶沒有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只是為死去的共產黨員們清理墓碑,清除雜草,向他們致敬,記者似乎明白了杜鵑奶奶的用意,悄悄地回去了。要牢記歷史,珍惜今天,我們的國家從過去的貧窮落後到今天的繁榮富強,來之不易,是英雄先烈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努力拚搏得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看完電影後,我明白了團結力量大的道理,要做一件事,光靠一人人的力量是遠遠不行的,但只要團結起來,就容易得多了。同時,大家還要珍惜友誼,所以,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珍惜時間,珍惜友誼,團結拼搏,好好學習,為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吧!加油!
⑥ 看電影後的觀後感寫一篇作文
今天下午我們小記者班的同學一起觀看《功夫熊貓》。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隻普普通通的熊貓。主要演義著這只熊貓通過自己的信心,浣熊師傅的信任,勤勞、刻苦的練習功夫,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最終練出一身好功夫打敗了太郎。影片贊揚了這只熊貓相信自我,不輕易放棄,勤勞刻苦的奮斗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畫面還是浣熊師傅在廚房發現熊貓只要有了食物,就會實現它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浣熊師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導它學功夫。這一畫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深深的體會到浣熊師傅的用心良苦。師傅它以引食學功夫的方法來刺激熊貓學功夫的興趣,熊貓也知道這是激起它學功夫的興趣,但它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和刻苦的堅持學下去。熊貓的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同時我也從熊貓這種精神中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媽媽認為我寫日記方面很欠缺,便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我聽後十分不情願,每次三言兩語就沒了下文,最後徹底放棄了寫日記,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慚愧,與功夫熊貓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過觀看功夫熊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上,時時牢記《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為榜樣,認認真真的走好每一步,爭取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⑦ 《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的作文800字
老實說,這部片子下了已經很久了,要不是因為無聊,絕對不會想起在電腦里翻翻這部片子,更沒有想到,電影會給我如此的震撼。
畫面很唯美,一抹抹墨綠在整個影片里流淌,和那山 那人 那水 那狗一起,在畫面里流淌。情節很唯美,老郵遞員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山裡的那條郵路,獻給了山裡的人。老了,走不動了,把這份事業讓兒子繼承。原本感情生疏的父子倆在父親陪兒子走最後一次郵路的過程里漸漸的,心融合在了一起,父子間的橋梁搭建起來了。人很唯美,父親的朴實,憨厚,善良;兒子的淳樸,青澀;侗族女子的豪爽,潑辣。這些人的不同性格在這部片子里,盡情釋放,卻又相互融洽。
開始並不知道這部片子就是在邵陽拍的,估計是湘西,不過電影里的場面是那麼的熟悉,產生強烈的共鳴。如綠油油的稻田,獨具特色的木房子,兩位郵遞員帶的斗笠、穿的解放鞋、洗腳時用的腳盆、那灶房、山區的風景、歡樂的鳥鳴等等等等,都讓我想起了自己家鄉的很多人、童年的許多事情。一切是那麼的自然,小故事又是那樣的發人深省。
對於劉燁我談不上喜歡何不喜歡,但這部片子 ,我卻有些喜歡上了他,確切的說應該是影片里的他,喜歡他那時的青澀,和純真。
整個影片很平,沒有煽情的台詞和情節,也沒有華美的音樂,但給人的震撼卻不輸給任何一部華美的大製作。它帶給人震撼就像是小提琴,慢慢的,一點一點滲入你的腦子里,你的心裡。雖然,我很濫情,看點稍微煽情的東西就會忍不住掉眼淚,看著個片子也不例外,但絕不是因為它有任何煽情的地方,而是因為它太不煽情,卻又能把情感那麼自然,那麼充分地表現出來。它不需要煽情,就能把觀眾融掉。
⑧ 愛國電影《捍衛者》800字觀後感! 急!!
捍衛者觀後感(一)
9月3日,是一個重大的日子,它是我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紀念日。看了電影《捍衛者》後,感觸頗深,心中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在那個戰火硝煙到處紛飛,人們生命與國土岌岌可危的年代,無數中華兒女挺身而出,保護人民,保衛國土,不顧個人安危,這種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令人感動不已,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英雄不懼戰火,不懼生死,他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潑灑熱血。他們的正義,他們的頑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向前奮進,中華人民保衛祖國的不懈動力。
他們,為了顧全大局,甘願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與敵人同歸於盡。於是,他們緊握光輝的使命,光榮的倒下了。但他們那種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卻從未消失過,因為它已經深深地住進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從未衰減。
英雄從不分年齡的大小。王二小,小小年紀卻英勇無比。他被鬼子抓住了,鬼子讓二小給他們帶路,二小勇敢地走在最前面,將敵人引進了游擊隊的潛伏地點。隨著槍炮聲的響起,戰爭開始了。鬼子接二連三地倒下了,可愛的二小,也光榮地倒下了,多麼勇敢的少年。二小在遇到如此險惡的情形頭腦依然十分鎮定,他不怕犧牲,他只想讓大家的安全得到保障,將鬼子消滅,他做到了,多麼了不起!
一首首詠唱英雄的不朽之歌響起,贊頌著偉大的抗日英雄,他們的名字會永垂青史,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這也告訴我們,戰爭,會帶給我們許多前所未有的苦難。硝煙四起,家破人亡,無數鮮血染紅了土地;戰爭抹殺了人們的歡樂與幸福,無數的淚水也難以詮釋戰爭的殘酷與罪惡。我們要謹記住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齊心協力,讓祖國走向繁榮昌盛!
戰爭的可怕,無不警醒我們保衛祖國,珍愛和平。我們的幸福生活是一名名抗戰英雄奮力拚搏、英勇抗敵換來的,英雄不朽,我們要將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銘記歷史,做祖國的捍衛者!
捍衛者觀後感(二)
非常真實客觀的電影,讓我們告別神經狗屎劇,做一位真正的愛國者,遠離虛偽的政客
這是近年來國產抗戰電影的逆流。自然是因為它的題材。它講述的是淞滬會戰之前的寶山之戰,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國民黨少將姚之青帶領部下誓死抵抗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都幾倍於己方的日本軍隊,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
淞滬會戰時,28歲的黃埔軍校畢業生姚子青營長率600人在寶山駐守,敵強我弱,敵眾我寡。日本此戰籌備精良,海陸空三面圍攻,上有空軍轟炸,下有坦克開道,遠程還有海上戰艦發射硫磺彈火攻戰場。我軍六百人,手榴彈是要扯一下引線的原始手榴彈,槍打一下要拉一回栓,除此之外,只有血肉之軀和布防的沙袋。
子青和學長一人為正一人為副,運用戰術巧妙周旋,到第六日,增援被日軍堵截,寶山失守已在眉睫,學長負傷死去的那夜,敵軍的炸彈鳴叫著轟平了營地。姚子青清點人力,算上一個兒童,總共二十五人,首長下令突圍。子青站在寶山,身後是浙江、貴州、湖南和廣州,他炸平了指揮部,將自己的名字也畫到死簿,決心抗戰到最後,讓手下和兒童,務必把600將士的名單帶給世人。那一刻,火光照映中,他並不高大的身軀恍若戰神。
最後一天,子青在巷子里設立了三層防線,在侵略軍進城時,他們每一顆子彈都帶著恨,每一聲吶喊都表達著對無恥的侵略者的憤怒,他們怕死嗎?當然害怕,年輕的才十八歲,但是他們知道,身後是家人,是祖國,是祖祖輩輩生存的土地,他們年輕的身軀要做這最後的防線,哪怕阻止鬼子一步,也義不容辭。他們一步不退,他們沒有大炮,就抱一把手榴彈突入坦克車底,沒有子彈,就拼刺刀,沒有刺刀,就肉搏……
這是一部很血腥而中肯的戰斗劇,侵略者不是痴痴獃獃的小丑,我們也沒有手撕鬼子的橋段,更沒有鬥智斗勇,美的五迷三道的女特務。你不會從中意淫到痛扁他們的快感,也沒有多麼傑出的勝利,更沒有美女給你視覺盛宴。這是真實的歷史,博物館珍藏著姚子青的日記本,裡面寥寥數語記錄著戰爭的進展,花名冊里,六百個將士的名單被認真的一筆勾銷,鐵血錚錚,永垂史冊。
你看見的是革命先烈在極端的條件下,咬緊牙關浴血奮戰,他們也會痛哭流涕,絕望地大哭大叫。年輕的士兵在連天的炮火中會瑟瑟發抖小便失禁,他們會在戰爭的間隙自娛自樂,唱一段小曲。姚子青壯烈犧牲後,日軍首領親自為他整理儀容,一個人被下屬尊敬不稀奇,但是贏得宿敵的敬意,卻是難得。
以往的抗日劇里,會有老百姓和民間義士噓寒問暖、出謀劃策,但是在這部劇里,寶山城空無一人,面對敵人的,是整個國家的脊樑——捍衛者。然而英雄無名,八十年後,一段歷史重見天日,觀者寥寥,蒼天有淚。
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究竟有多來之不易,又有多少姚子青這樣的先烈用鮮血染紅了那面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⑨ 電影觀後感作文
以下是我自己前不久剛寫的觀後感,供你參考:
《越獄》觀後感
接連N天把越獄終於看完了,共4季,第季20多集,看得我渾天暗地,噩夢連連,中間有的情節太血腥
,看著有點怕,但還是想看。就這樣被情節吸引著,終於看完。
昨天還和一同學在聊越獄的感受,我說到,如果說喜歡,當屬MICALE
,他聰明絕頂,膽大心細。正值果敢。也挺帥(不過拍後面兩季的時候,他好像吃胖了,呵呵,不如前兩季的時候帥)。
同時,我覺得SUCCRE
是個好男人,有情有義,重情重義,當然包括愛情與友情,對自己所愛勇於追求,哪怕當自己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也不放棄。自己都過著越獄逃亡的日子,還每時每刻冒著被警察抓捕的危險爭取自己的愛。一生能遇到這么一個愛人,夫復何求。
也許小說影視真的與現實有段距離,但誰又能說它不是取源於生活,現實生活中,也許確實有像MICALE
這么聰明的人,但像他那麼正值勇敢而執著的卻不多。
而SUCCRE雖然有點笨笨的,但現實中又有多少人有像他那種面對愛情受威脅時的追求精神?倒是見到不少愛情的懦夫,也許是因為種種所謂的壓力而放棄去爭取自己的愛情,但又有哪個的壓力能超過SUCCRE面對越獄逃亡生活的壓力。
有點困,待續。。。
⑩ 電影班主任觀後感800字作文
今天,學校組織觀看電影《班主任》,看完之後我深有感觸。
電影中的賈丟丟是很可憐,他的母親與他的父親離了婚,隨後,又找了一個新的男朋友。賈丟丟為此感到傷心。也因為這樣他開始不再愛學習,不再和同學交流,還經常逃學,經常不做家庭作業。
自從學校來了一位新的班主任—許曉雅,她發現了賈丟丟這一系列的情況。她先去賈丟丟家家訪,又和賈丟丟的媽媽談論,最後還把賈丟丟接到自己家去住,用心去開導他,慢慢教育他,最後讓他從新做回原來的自己,又開始努力的學習,又開始與同學交流。
賈丟丟他真可愛,雖然他開始做的不對,但是他可以重新領悟到自己的錯誤,並去改正,這一點讓我百般佩服。社會上許多的人不可以做到這一點,他們一旦錯了,便不會改正,只會一錯再錯下去。他們更不會領悟到自己的錯誤,也更不會去改正。賈丟丟他只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卻可以做到這一點,真令我們感到佩服!
電影中的班主任許曉雅老師,也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許曉雅老師的父親是文雅集團的董事長。按理說,她可以在自己父親的公司去上班,那樣比當老師強上不知多少倍,但是我們的許老師卻要在學校教學,她說,這是她的啟蒙學校,她要在這學校當老師。許老師才上任的第一天就收到許多學生的熱烈歡迎。她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總會想辦法讓課堂更有趣,還經常想辦法去開導大家。
許老師真是一位好老師!我的理想也是做一位好老師,受所有學生的喜愛,我也會接受學生對我提出的意見。不光如此,我還要用心地去教育學生,我也會把學生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我不會打罵他們,也不會懲罰他們,我會讓他與我一起找出自己的錯誤,並逐步去改正,讓他們不再犯這種錯誤。
班主任這部電影讓我深處感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