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主要想表達什麼
張愛玲正是想通過自己的小說告訴人們:舊式以經濟為基礎的婚姻是沒有愛情可言的,女性只有經濟上自立、自強,才能自主地去追求愛情、尋找幸福。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傾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白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她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
(1)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PPT擴展閱讀:
鑒賞
《傾城之戀》中的范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故事,可謂有九曲回腸之纏繞和復雜,他們並非那種獻身革命的英雄人物,但他們之間的情感經歷富有張力,他們的故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顯得那麼「動聽」和富有魅力。
對此,張愛玲曾說:「我以為這樣寫是更真實的。我知道我的作品裡缺少力,但既然是個寫小說的,就只能盡量表現小說里人物的力,不能替他們創造出力來。他們雖然不過是軟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
小說的結局看似圓滿,實則浸透著蒼涼。正如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所言:「任憑張愛玲靈敏的頭腦和對於感覺快感的愛好,她小說里意象的豐富,在中國現代小說家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
小說的悲涼氣氛正是源於胡琴、月、蚊香、鏡、空房等這些頗具悲劇意蘊的意象。
② 張愛玲《傾城之戀》講了什麼
故事發生在上海和香港。來自上海大戶人家的小姐白流蘇,在經歷一次失敗的婚姻後,回歸娘家,數年間,她耗盡資財,變得身無長物,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歷盡世態炎涼。
白流蘇前夫親戚徐太太本想為七小姐寶絡作媒人,介紹給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相識,流蘇作陪客,並因而認識了范柳原。
白流蘇隨徐太太來到香港,與范柳原相知日深,她便拿自己當做賭注,博取范柳原的愛情。在白流蘇看似無望,即將返回上海,范柳原將離開香港時,日軍對香港展開轟炸,
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生死關頭時,兩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在滬港交通回復後,他兩返回上海生活。
香港的淪陷成全了他們。篇名中的「傾城」既指香港淪陷,亦借喻白范二人打破猜算隔膜,真心相愛,一語雙關。
(2)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PPT擴展閱讀:
《傾城之戀》,是作家張愛玲創作於1943年的短篇小說作品,也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與代表作之一。創作當年即在上海於《雜志》首次發表(1943年九月、十月的第十一卷、第十二卷第一期)。
後收錄於張愛玲1944年出版的小說集《傳奇》,同時收錄的包括中短篇小說〈留情〉、〈鴻鸞禧〉、〈紅玫瑰與白玫瑰〉、〈等〉、〈桂花蒸 阿小悲秋〉、〈金鎖記〉還有〈傾城之戀〉。
③ 為什麼說《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狠辣筆調下難得的憐憫
白流蘇和范柳源之間有愛嗎?我們不用急著回答,先看張愛玲怎麼寫。
白流蘇所處的是時間調慢的封閉式傳統大家族,親人之間,尤其是女人,沒有溫情,有的只是殘忍,是沒日沒夜的勾心鬥角。白流蘇給范柳源設了一個局,不想,反被將了一軍。張愛玲使用了「淫盪」「賤」,對女人的描寫極盡狠辣。她身為女性,對女性的態度是怎樣的?狠辣之下其實是看透了的憐憫。
他們說了很多動人的情話,在牆下說天荒地老,沒有真心,只能是虛無的殼。而這一幕發生在「傾城」之時。戰爭對他們有影響嗎?沒有,戰爭來臨前他們勾心鬥角,戰爭來臨之後依舊如此。
這是張愛玲眼裡戰爭中的城市,人們依舊淪陷於生活,看到炮火想到今晚穿什麼衣服,男女之間的勾心鬥角,看似荒唐,卻是真實。
④ 求電影 傾城之戀 影評
劇情描述40年代的上海,上海富戶養女白流蘇因嫁了一個敗家仔而不得不離婚,回娘家住又遭兄嫂白眼,只得考慮再嫁。經徐太介紹,流蘇認識了剛從英國回來的范柳原,兩人互相傾慕,發展出一段華麗而又凄美的愛情故事;柳原因公去香港,徐大南遷時邀流蘇同行,流蘇與柳原在香港重逢,墜入愛河。風流的柳原並沒有結婚的打算,流蘇不甘妥協回到上海。柳原來電請她來港相聚,為情驅使的流蘇赴港與柳原同居。最後,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在漫天烽火下,柳原去不了英國,兩人遂在報上發了結婚啟事,傾城的香港繁華美夢雖盡碎,卻造就了陷落中的范、白在香港暫過平淡的同居生活。
⑤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讀書筆記,急啊急!
張愛玲的自傳中說到自己創作的《傾城之戀》拍成電影後,好多女人喜歡。原因:人都說二八年華,而《傾》中的女主人翁白流蘇年近三十還能找到一個有錢又帥氣又風流倜儻的男人范柳原,這給了很多女人一個夢。而流蘇也在看不起自己的家人面前出了口氣,又給大齡單身或離婚過的女人們「爭一口氣」。但張愛玲自己說,《傾》並不是個好的圓滿結局。流蘇的家人嫌流蘇是個離婚大齡女人,處處刁難流蘇。家裡一片的女兒,把小的寶絡嫁給從國外回來年輕有為的富豪范柳原成了家人的首要事情。而最後范看上的居然是流蘇。窺見上海這家子的生存法則後,從故事一開始到結束這就是個悲劇。柳原不想讓任何女人束縛住自己,包括他愛的流蘇。柳原不要婚姻,他懼怕婚姻。而流蘇有腦子,她要的就是名份。但流蘇也不想成為其他那些太太那樣無所事事,整日吸食大麻。在男女主人翁鬥智斗勇幾回合後,發生了香港淪陷,身處在戰爭的愛情,在歷經考驗後,柳原終於在危難之際害怕失去真情,害怕失去流蘇,也怕自己會成為戰爭的犧牲品。終於娶白流蘇當了正式的太太。要是沒有了香港淪陷,也就沒有這「圓滿」的結局。
⑥ 傾城之戀觀後感
白流蘇對愛情的追求和嚮往,她心中的不甘和堅持令人折服。在那樣的環境里,她始終保持一個貴族女子淡雅婉約的氣質,最終不得不傾倒富家子弟范柳原。對於范柳原的沒有任何的承諾,她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不作情人只做愛人。以退為進讓范柳原最終回心轉意,愛得如此尊嚴如此高貴。而范柳原先前對洪蓮的痴情也打動著我,或許是因為這個女子在他心裡留下太深的傷痛才無法讓他對流蘇的感情奔騰而出。張愛玲在小說的結尾寫到「香港的淪落成全了她,但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戰爭摧毀了一座城市,卻成就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他們蒼涼而傳奇的愛情故事終於有了結局,「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愛情有了結果才完美,才美麗,這樣的美麗讓人神往。
那麼「不在乎永遠,只在乎曾經的擁有」這句經典看似瀟灑的老話,實際上有多少的心酸、無奈和痛苦。當兩個人相識相愛的時候,有誰不想永永遠遠呢?所幸張愛玲讓他們留住了這一段永遠的美麗。
愛情如同盛開的鮮花一樣,需要不斷的澆水施肥,只有精心呵護,才能享有花的芬芳美麗。其實婚姻也一樣,需要經營,只有相互欣賞,相互攙扶,忍讓寬容,真誠溝通,才能一步步走向永遠。
深刻的領悟怎樣去珍惜,珍惜自己的擁有。
⑦ 傾城之戀觀後感150字!
白流蘇對愛情的追求和嚮往,她心中的不甘和堅持令人折服。在那樣的環境里,她始終保持一個貴族女子淡雅婉約的氣質,最終不得不傾倒富家子弟范柳原。對於范柳原的沒有任何的承諾,她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不作情人只做愛人。以退為進讓范柳原最終回心轉意,愛得如此尊嚴如此高貴。而范柳原先前對洪蓮的痴情也打動著我,或許是因為這個女子在他心裡留下太深的傷痛才無法讓他對流蘇的感情奔騰而出。張愛玲在小說的結尾寫到「香港的淪落成全了她,但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戰爭摧毀了一座城市,卻成就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他們蒼涼而傳奇的愛情故事終於有了結局,「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愛情有了結果才完美,才美麗,這樣的美麗讓人神往。
那麼「不在乎永遠,只在乎曾經的擁有」這句經典看似瀟灑的老話,實際上有多少的心酸、無奈和痛苦。當兩個人相識相愛的時候,有誰不想永永遠遠呢?所幸張愛玲讓他們留住了這一段永遠的美麗。
愛情如同盛開的鮮花一樣,需要不斷的澆水施肥,只有精心呵護,才能享有花的芬芳美麗。其實婚姻也一樣,需要 經營,只有相互欣賞,相互攙扶,忍讓寬容,真誠溝通,才能一步步走向永遠。
深刻的領悟怎樣去珍惜,珍惜自己的擁有。
⑧ 傾城之戀電影賞析
你是說周潤發和繆騫人那部嗎?如果是得話我覺得差勁。
原著中透出的蒼涼在電影中我一點感受不到,那個男人婆一般的女豬腳只是擺出一副死了人那樣的臉,毫無美感可言。
可以說,這部戲只是生硬地把小說讀給觀眾聽。
⑨ 張愛玲傾城之戀的讀後感
1、讀後感
小說的結局看似圓滿,實則浸透著蒼涼。正如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所言:「任憑張愛玲靈敏的頭腦和對於感覺快感的愛好,她小說里意象的豐富,在中國現代小說家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小說的悲涼氣氛正是源於胡琴、月、蚊香、鏡、空房等這些頗具悲劇意蘊的意象。
《傾城之戀》是一部比較集中表現張愛玲愛情觀的作品。書中的白流蘇是舊式大戶人家的女子,出嫁應該是門當戶對,以經濟為基礎的婚姻,但婚後受盡夫家的毒打和欺凌,奮而離婚,可見舊式婚姻是無愛情可言,它只是女性對男性經濟的依附。流蘇只得回到娘家,但在資財被勢力窮酸的兄嫂哄盡之後,失去了經濟的保障,無一寸立足之地。這時候范柳原的出現,給了她一次下賭注的機會……在張愛玲眼裡,愛情就是女性求得經濟保障的一種手段,一種女性對男性經濟依附的關系,在世俗的婚戀中是沒有愛情可言。
張愛玲正是想通過自己的小說告訴人們:舊式以經濟為基礎的婚姻是沒有愛情可言的,女性只有經濟上自立、自強,才能自主地去追求愛情、尋找幸福。
2、作品簡介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傾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她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
3、作者簡介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09月0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⑩ 傾城之戀的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電影將香港淪陷時發生的動盪愛情故事娓娓道來,周潤發那深沉的眼神,繆騫人那撩人的身姿還在縈繞。仿若又見那兩座曖昧的城市,兩個飄零的男女,一段無趣的俗情,卻因為一座城市的淪陷,成就了他們一剎那的一點真心,於是,便有了一場虛無縹緲的愛情。而電影的布景和配樂,美麗的旗袍,華麗而浪漫的氛圍和情調,更為這場戀情增加了背景和底色。(新浪評)
許鞍華捕捉到了男女之間那種似假還真、欲迎還拒的微妙感情。繆騫人演得相當敏感而細膩,她看似平靜的表演細膩地表現出了白流蘇的內心世界和人物特徵,把一個上海女子塑造得相當有味道,周潤發的俊雅瀟灑也揮灑自如。導演掌握了對白獨有的尖刻嘲諷,重現了香港四十年代的風情。(金羊網,新浪評)
負面評價
許鞍華雖然身為女性,卻缺少女性的細膩浪漫和風情,影片對白有所拘緊,局限在原著小說中,有欠揮灑自如。彷彿是張愛玲小說的解說詞。道具畫面也談不上美,最可氣的是演員選得莫名其妙,演范柳原的周潤發油滑得很,扮白流蘇的繆騫人實在不怎麼好看。(新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