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生命方舟觀後感450字

電影生命方舟觀後感450字

發布時間:2022-04-11 13:08:34

Ⅰ 影視觀後感

[影視觀後感]今天學校組織了看電視的活動,其中的一部使我感觸很深,影視觀後感。 它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郭大叔在一家茶莊里秘密工作,為了掩護 身份,他當的是一名廚師。而那個年幼無知的少年,也已經變成了一名聯絡員了。 一天,一個人找到了郭大叔,他已經身負重傷,他交給郭大叔一瓶汽水,在瓶蓋子 里,藏了一個巨大的秘密,那就是日本在中國所奪走的珍貴文物清單,原來日本想 利用送傷病員回國的理由運走文物和毒氣彈,並且那些傷病員也是假的,只是 幌子罷了,而他們是要培養的敢死隊隊員,而一名假裝為日本人賣命的中國人 其實是為了獲得更多情報而留在日本人身邊的,在他的身上,我們看見了中國人的 智慧。 這部電影讓我們明看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是不可侵犯的,中國和中國人都不允 許別人侮辱和看不起的,中國是一頭大雄雞,一隻打不敗的雄雞, 中國人是堅強的, 不可侵犯的,我們不畏懼任何強大的力量,我們需要的是那強大的力量把我們變得 更加強大和堅強,只有磨練才可以讓我們中國人和中國變得更加的堅強,我們寧願 把所有的文物都沉於中國的大海,也不願使它進入別人的領土,最為別人的物品, 讓它成為別人對我們侮辱的工具,正如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西方列強並不滿足他們既 得的利益,還想要進一步的打開中國的市場,於是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 凶,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他們一路燒殺闖進圓明園,這里的富麗堂皇的 建築和琳琅滿目的珍寶讓侵略者驚呆了,他們掠奪珍寶,搶不走的硒碎,還放了一 把火,使圓明園燒了三天三夜,宮殿,古樹化為灰燼,中國在拍賣市場看見了長春 園海晏堂的噴泉飾物—十二生肖的銅獸頭中的三個,獅子頭,牛頭和虎頭,中國近 年來在有關方面花了數千元的高價,從拍賣市場買回了這三件本就屬於中國的國 寶。面第二次世界大戰還好至少文物並沒有流入別人的土地,還中在中國,屬於中 國的,而後來一個日本人和魚船到了釣魚島,他看見一個中國人,他問中國人說這 里是日本嗎?而中國人說了一句掁奮心靈的話: 這里是釣魚島,中國 。於是捕捉 那個日本人,這里用到了現在所發生的事,讓我們明白釣魚島始終屬於中國。 中國是發展的,是堅強的,不可侵犯的。-----------------------走出影院,冬季夜晚的涼風吹在臉上,猛然間感到了臉上的熱度。影院空調的功能良好,而我血液比往日快速的多的流動,更是身體熱量增加的原因。這熱度,就來自剛剛看完的美國大片《2012》。在近三個小時的時間里,我的呼吸幾乎一直在綳緊。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動中感動。對美國,不是很有好感,因為自己的父輩曾經與美國人在朝鮮戰場血肉相拼,無數中國軍人在那場戰爭中流血,犧牲。也因為從自己青春時期起,就見過太多美國對中國的羞辱。但這不代表自己對美國的一切都拒絕,如果是美國的優秀的一面。2012》,就是這樣一部可以代表美國優秀一面的電影。影片是災難片,這是美國人早就拍的爛熟的一種電影,我也看過別的美國災難大片。但這部片子,確實從內心深處打動了我。這部片子,幾乎集中了災難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級火山,超級海嘯,毀滅整個人類的大洪水,陸地的下沉與崛起,地球磁場的倒轉,城市的毀滅,無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見聞有限,反正能把這么多災難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災難大片,記憶中好像沒有,大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影《日本沉沒》,災難元素的集中度稍可與《2012》相提並論,但也遠遠不及,場面與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語。看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靜觀看的時候,眼睛裡隨時都是驚天大災難,所有的思維都在隨著影片故事情節和主人公的命運在轉動。但這些,只是讓我激動的理由,而不是讓我感動的理由我的感動,來自於片中的那種人性的光輝。人性,這個詞用於評論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濫,但我還是要說,這部片子,最讓我感動的,是人性。這種人性,是博大寬廣,是勇於付出,是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狹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類生命和人類文明的脆弱,那麼健美的身軀,那麼精美的建築,那麼溫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顯得如此無力,幾秒鍾,或者幾分鍾,在地震、火山、海嘯、超級洪災面前,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我也看見,無論是在什麼樣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類,或者說作為人類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還有那些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了人類的尊嚴,觀後感《影視觀後感》。美國總統在災難註定來臨的時刻,選擇留在美國與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後時刻,船長不願丟下正在沉沒的船,這是他高貴的選擇,影片中那位美國官員對總統的評價,我完全贊成。在超級洪水襲來的最後時刻,那些掌握著方舟外幾萬人命運的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們,在瑞得里安博士我們都是人類的一份子,人類的文明就在與互相幫助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放棄他們,那麼即使我們生存下來,我們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又怎麼去面對他們的孩子的激切演說下,一致同意打開方舟大門,無數人歡呼著沖進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麼人,不管是什麼政治立場,我想,都會在心中刻下一絲溫馨。而那些普通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奮斗和努力,更值得我們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傑克,為了讓自己的一家人得到進入方舟的船票,駕著車瘋狂地跑,從黃石國家公園跑到了拉斯維加斯的機場,在漫天黃石公園火山爆發的巨大煙火中找到沉迷於要和地球共存亡並且快死了都不忘記自己是第一個宣布地球完蛋的那個瘋狂傢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縫後爬出來追上正在起飛的飛機,經過了飛機原本說要在中國南海迫降最後卻在中國西藏降落的戲劇性經歷,終於在那位好心的中國方舟工作人員天慶的幫助下全家進入了方舟。當傑克在影片最後,終於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機械故障使得方舟順利開動,一家人悲喜交集擁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為平凡人的傑克,在這樣的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同樣巨大的勇氣,應該說不上是為了什麼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這點)。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確實是一個全人類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義人物,而傑克,在尋常時期在一個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險來臨時,他的無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但誰能說,即使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他的這一切舉動就不值得我們感動,並且值得我們向他致敬呢?又有誰能說,他的一切舉動,不是博大寬廣、勇於付出和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光輝人性呢?我喜歡傑克,理解傑克,因為我是一個和他一樣的父親,一個和他一樣有著自己孩子的父親。當兒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時,他不準兒子和自己同去;而當兒子悄悄跟來被他發現後,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為他知道,要讓兒子活下來,他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排除故障,否則,他活不成,兒子也活不成。可以讓自己去死,但絕對不能讓孩子去死。因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親。這一幕,也出現在俄羅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渾身充滿著銅臭味。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處。尤其是那種臨危不亂的風度,頗有帶頭大哥的氣質。飛機迫降西藏,幾個人為了是否等待飛行員米沙而在豪華車里爭執不休,眼看著再不將車開出飛機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聲大吼閉嘴,壓住所有人,隨後大家將車開出迫降中的飛機,結果雖然飛行員薩沙遇難,但絕大多數人的命卻保住。從事態發展的結果看,尤里的做法雖然對薩沙不公,但卻是正確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尤里的當機立斷無可指責。在方舟大門即將關閉,幾萬人將被拋棄的一剎那,看著兩個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聲跟我來,帶頭沖擊方舟。當方舟大門打開後,尤里不是自己先進方舟,而是拚命的先把兩個孩子送了進去,最關鍵的時刻,眼看大門即將關上,而自己還有一個孩子卻爬不上門,尤里做出了最後的選擇:他用盡全力,舉著孩子的腳奮力往前跳躍,孩子的手終於抓住了方舟的門板,而尤里的的跳躍之後,腳下就是無邊的懸崖。。。。還有那位飛行員薩沙,一個英俊硬朗的俄羅斯男人。在飛機迫降的最後時刻,他拒絕了別人要他一起撤離的勸告:我必須等飛機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飛機再走!那你呢?我沒事!他幾乎是吼著說出了這句話,他也果真做到了。當所有人都撤離飛機後,他駕駛著的飛機,沒能停住,滑下了懸崖。。。。飛機上,有將他的愛人奪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救了飛機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敵。薩沙,一個俄羅斯男人,真正的男人!當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時刻,他的嘴角,應該是帶著一絲微笑吧----自己的愛人吧,還活著。。。。。。在傑克排除故障,和兒子緊緊擁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奮力一躍,將兒子送上方舟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兒,想到了在自己雙腳骨折的那一天,女兒把自己最喜歡吃的零食帶到醫院,還給我帶來了《讀者》,說,爸爸最喜歡看這本雜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那幾個月,女兒每天早上起來給自己煮好面條端到床頭;想到了因為受傷後腳冷,女兒端著對她來說太重的一盆熱水給我燙腳的一幕幕。。。。。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壞力前,我們都是無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天性中光輝燦爛的人性,是為了親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當我們能夠做到這一切,我們也才能夠拯救自己,我們也才能夠拯救人類和文明。

Ⅱ 看過電影《2012》的朋友們,幫忙寫篇觀後感出來吧!!

好萊塢的災難大片實在是好看,其中的天翻地覆的災難場景震撼人心,當那一排排的高樓轟然倒塌,當一座座山峰瞬時被海水吞沒,真的禁不住尖叫!這是視覺的震撼,但更讓更讓人回味無窮的是電影表達出的思想內涵。其中人們在災難面前的團結一致的情景,父親在災難中不顧一切的去救自己的孩子的情景,不顧自己的性命去救一個陌生人甚至是一個情敵的情景,真的讓人好感動,也讓人感到人間好溫暖。在災難面前,人類是那樣的不可一擊,但當億萬雙手緊握在一起的時候,人類不再弱小,災難不再可怕。人類團結一致抵抗災難的幾乎是災難片千篇一律的主題,但是《2012》是一個新的突破,當我看完《2012》後最大的感觸是人的生命在災難面前是不是等價的。
首先,其實美國政府早已預料到2012年地球會出現大的災難,所以各國政府聯合在研製秘密計劃,也就是諾言方舟計劃,但是這一切民眾還都蒙在鼓裡。當災難真正來臨時,美國政府官員首先想到的是怎樣將政府官員轉移走,完全置公眾的知情權不顧,置三億美國民眾的生命於不顧。好在美國首席科學家強烈要求把真相告訴民眾,但總統顧問極力反對。他的理由是如果告訴了民眾就會引起暴動,這樣會影響到他們安全撤離。這難道就是大家信賴的政府?在危難之際利用公共資源獨自逃生!不過令人感動的是總統堅持留了下來,並且決定把真相告訴民眾。他說:「應該告訴民眾真相,至少可以讓親友們有時間彼此告別一下,父親在臨死之前有時間請求女兒的寬恕」。也許把真相告訴大家也無能無力,但是至少給大家一些時間了卻一下心願。有仇恨的可以化解下,有愛意的可以向對方傾訴下,讓大家聚在一起默默的面對死亡。這是最基本的人權,也是政府的責任,同時也是人道主義的體現。
在災難面前,在逃生的機會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嗎?諾亞方舟計劃本身就是利用了公共資源,是民眾的財富,而不是政府官員的獨享。但為何有機會逃生的是各國政府首腦?還有是支付了10億歐元的富豪?我們普通民眾就沒有活著的權利?造諾亞方舟的目的是在災難過後能保證人類不至於滅絕,但我想問一下,那些老態龍鍾的各國首腦和滿腦肥腸的富豪生育的能力比我們強嗎?他們難道比科學家們更有價值嗎?顯然他們是利用手中的特權排擠我們生存的權利。更可悲的是當美國首席科學家走進諾亞方舟,發現給他安排的是豪華的單間,他憤怒的說這樣的房間可以多讓10個人活命。當億萬民眾沒有求生的機會的時候,那些各國首腦竟然在活命的方舟上享受豪華單間,真是可悲啊!不過可以理解,因為方舟是中國政府造的。還有一個鏡頭讓人很寒心,英國女王上方舟還帶著一群寵物狗,悠閑地帶著狗兒們散步,我們老百姓的生命還不如皇家的一條狗,狗都有機會逃生,我們只能死亡。當傑克遜他們的飛機迫降在喜馬拉雅山的雪地里,正當無奈的面對皚皚白雪時,迎面來了幾架直升飛機,但從飛機上下來的軍人要他們出示諾亞方舟通行卡才能就他們走,最後只有花了十億歐元買到票的富翁一家被救,而拋棄下了傑克遜一家。在逃生面前,金錢決定著獲救的機會,不得不說是人類的悲哀。說起那個富翁,當災難即將發生時,他們一家准備坐飛機逃生,傑克遜司機送他那兩個公子哥到機場,那兩個公子哥嘲笑傑克遜:「我們家花錢買了諾亞方舟船票,你沒錢就去死吧!」並且傑克遜哀求老闆帶上他們家,被老闆拒絕。這是富人對窮人的嘲諷,對普通人生命的藐視。我注意到,上諾亞方舟的人大多是各國政要和富豪,而製造它的工人卻沒有求生的機會,自己造的方舟,當卻沒有自己的立足的空間,完全不把工人當成人對待。
影片最後,海嘯馬上就要來了,在大家面前諾亞方舟成了唯一的逃生工具。當總統顧問等官員登上方舟後,也就是他們生命得到保障時,他們關閉了艙門。面對船外黑壓壓求生的人群,他們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哪怕給他們一個站足的空間,就可以救千千萬萬的生命,但他們沒有,何況保護公民是政府的責任。對生命的漠視達到如此地步,真的令人發指。但令人欣慰的是,首席科學家發表了發自肺腑的一段話,呼籲大家尊重生命,感動了麻木的官員,這才挽救了數以萬計的生命。在災難面前,人類終於團結了起來,大家齊心合力終於戰勝了災難,人類才可以存續。
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影片有很多中國元素。造諾亞方舟的正是中國,好像是中國拯救了世界,這讓很多中國人很自豪。但仔細回味下影片,當美國總統顧問剛來到諾亞方舟時不禁感嘆一句只有中國人才能造的出。總統顧問在這部影片中是反面人物,一句從反面人物中說出的贊賞的話,到底是諷刺還是誇獎呢?在前面一個情節在傑克遜他們逃亡時在機場面對一個超級大的飛機感嘆時,一個人說了句這是蘇聯時造的。把中國和蘇聯前後呼應,彷彿在諷刺些什麼?還有諾亞方舟有很多豪華單間,首席科學家也批評一間可以多載十多人,本來是救命用的,卻建的奢華,是不是由中國的風格呢?其中對中國也有貶低,當中國軍方直升機發現雪地求救傑克遜他們時,我們救走了富豪,卻拋下了傑克遜一家,難道我們軍人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嗎?還有我們工人辛辛苦苦造出來諾亞方舟,但他們沒有機會乘坐逃生。還有在傑克遜向中國西藏工人請求進舟時,有很多刪節,不知原版電影中我們工人說了些什麼,但肯定的是絕不是什麼有利於樹立中國人形象的話。所以美國佬應該沒安好心,我們對他們還是要提防的。
《2012》這部影片不但場面氣勢宏偉,其要表達的深意也令我們反思。假如是把美國政府替換成中國政府,登上諾亞方舟會是什麼人呢?在災難面前我們普通百姓有沒有逃生的機會呢?地位可以不平等,財富分配可以不平等,但是至少每個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人人生而平等,政府應該平等對待每個公民,同時嚴禁官員利用公共資源為自己謀私利。不要漠視他人的生命,在災難面前需要的是互幫互助,而不是一己私利

Ⅲ 《2012》觀後感500字

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在《2012》里堆砌的特效,於技術上毋庸置疑。世人經歷過、能想像的所有自然災害都在影片中呈現殆盡,真實感所營造出的視覺上的「好看」在這部災難片中發揮到了極致,地震、海嘯、火山噴發……水深火熱的人類幾無可逃,如《後天》、《彗星撞地球》等片的大合集。末世的無助感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被肆意渲染,可又在影片的後半部分被主人公一家的「幸運」逃脫而逐步消解。藉助於電腦數碼技術,災難片已經完全可以做到嘆為觀止,但這種景象重復多了,並不能愈加深入地打動觀眾,反而變得模式化。等到方舟赫然出現,需要仰視這《星球大戰》里才有的龐然大物時,作為災難片的《2012》其實已經變成了「科幻片」。



在災難片里必須提供的「終極解決方案」上,艾默里奇提供了一個並不新鮮的精英路線,為了撇清《獨立日》中過於明顯的美式沙文主義,《2012》里刻意強調了所謂的國際合作。然而,我們看到所謂文明的揀選仍無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導演沒有迴避這種不公,卻也無法給出解釋,最後只得用道德救贖來煽情。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被再次強調,「只有中國人能造出來」,作為一句字正腔圓的誇贊,也顯得有些突兀和生硬。可造船的中國工人們,並未算在被救贖的范圍內,還是「走後門」式的自救或是精英們的憐憫才得以逃出生天。如果把《2012》僅僅當作一部好萊塢的商業產品,那中國只是能造出來方舟的「工廠」,「MadeinChina」還得掏錢來給「自己的方舟」捧場。票房的最終受益者還是出點子的美國人。在影片中決定人類命運的G8會議上,並沒有再給出中國決策者的鏡頭,在中國造方舟似乎僅僅是取決於喜馬拉雅山在地理上的高度。以小喇嘛、工人大哥和盧燕扮演的老奶奶為代表的中國人,其實和喪生海嘯的印度科學家處於同一階層,他們始終沒有被作為抗災的主體來對待,還是10億歐元買來的通行證來得保險、踏實。



影片為了做「大」,基本涵蓋了地球上各國階層和族裔,然而仔細分析這些稍縱即逝的人物,就會發現除了美國人自己,其他大都是單薄、刻板的形象。尤其是自私的俄羅斯富豪和阿拉伯王公,基本就是美國人對他們的一貫印象,並無改觀。即便是梵蒂岡教堂和巴西里約熱內盧耶穌雕像的坍塌,也只是宗教上的象徵意義,毫無抵禦災難的主動性。即便片長有兩個半小時,但導演艾默里奇還是來不及深入地刻畫人物。代表美國中產階級的傑克遜由誰來扮演無所謂,怎麼演也無所謂,他可以是約翰·庫薩克,也可以是湯姆·克魯斯或者尼古拉斯·凱奇。作為還算戲份多的主演,庫薩克所做的只是從一場災難跑到另一場災難里,在汽車、小飛機、大飛機、方舟等各種交通工具里安慰孩子,反正總能利用「最後一分鍾法則」成功脫險。模式化的場面在《2012》中出現了多次,電影的長度只是和災難的次數成正比,在不斷重復同類型的影片的橋段後,庫薩克終於扮演了一回《海神號》里的「牧師」,犧牲掉了情敵,保全了自己一家團圓。



銀幕上的黑人總統如今已是現實,丹尼·格洛弗雖不及奧巴馬年輕干練,倒也顯得沉穩厚道,最後一刻的大義凜然不再像《彗星撞地球》那麼虛構,災難片也與時俱進,符合美式的主旋律。作為三軍統帥的一國元首,總攬大局,身先士卒,即便犧牲在自家的航母之下,照樣能感動全世界。這才是好萊塢的精明之處,艾默里奇這位德國打工仔領會精神,既捧好了領導和老闆,又哄好了全球觀眾,賺個盆滿缽滿當在情理之中。

Ⅳ 2012觀後感400字

看大家對電影2012討論的這么熱鬧,那我也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吧。今天,特意在網上觀看了這部大片,原本現在就想睡覺,但是一閉上眼睛就是2012電影里的場景!於是在床上翻來覆去就是沒了睡意。

對2012地球覆滅說的認識,我最早是從公公婆婆的嘴裡所知。他們是虔誠的教徒,說什麼聖經里有預言,告訴他們世界要在那時滅亡。但是我是堅決的不信的,其一我不是什麼信徒,什麼也不信,另外,我相信,世界創造人類,人類掌控世界。但是,看了這部片子,我感動也沉默了……

我的感動,來自於片中的那種人性。這種人性,是博大寬廣,是勇於付出,而不是狹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片中誰去誰留已成為挑戰整個人類的道德抉擇。面對災難,只有在面臨生與死的決擇之前,無法抗拒的大災難之前,才能看出人類的渺小、自然的強大,人性中的自私和高尚。片中,那個男主角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取,終於說服了政府要員,使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

我的沉默來自於影片里那些災難的場景。影片把災難里發生的景象發揮的淋漓盡致!片中激動人心的鏡頭太多,火山爆發、地震、海嘯、洪水、隕石雨等等,看的自己都像是融入了這個悲觀的場面當中。靜坐下來細思,覺得這些並不是無來由的:2004年12月26日南亞大海嘯,09年剛過去的海地大地震,10年智利8.8級強烈地震,而我們中國,08年的雪災,08年的四川汶川5.12大地震,近年來,一幕幕土地龜裂、江河斷流的旱象,在我們眼前不斷變幻。現在北方黃沙漫天,南方乾旱缺水,吉林省東南部暴雪連連,新疆北部融雪性洪水頻發……我國環境狀況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這么多災害同時肆虐,難道這不是在告訴我們中國環境提前進入「2012」?這是它們給中國的環境狀況的警示,給世界環境狀況的警示,警示人類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宇宙雖然浩瀚但自有法則,自然雖然無常但自有規律。看來我們人類只有學會謙卑,學會去敬畏自然,遵循法則,才不至於給自己自掘墳墓!

-----------

Ⅳ 2012 電影 觀後感

唯有我們能夠拯救自己

走出影院,冬季夜晚的涼風吹在臉上,猛然間感到了臉上的熱度。影院空調的功能良好,而我血液比往日快速的多的流動,更是身體熱量增加的原因。這熱度,就來自剛剛看完的美國大片《2012》。在近三個小時的時間里,我的呼吸幾乎一直在綳緊。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動中感動。

對美國,不是很有好感,因為自己的父輩曾經與美國人在朝鮮戰場血肉相拼,無數中國軍人在那場戰爭中流血,犧牲。也因為從自己青春時期起,就見過太多美國對中國的羞辱。

但這不代表自己對美國的一切都拒絕,如果是美國的優秀的一面。

2012》,就是這樣一部可以代表美國優秀一面的電影。

影片是災難片,這是美國人早就拍的爛熟的一種電影,我也看過別的美國災難大片。但這部片子,確實從內心深處打動了我。

這部片子,幾乎集中了災難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級火山,超級海嘯,毀滅整個人類的大洪水,陸地的下沉與崛起,地球磁場的倒轉,城市的毀滅,無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見聞有限,反正能把這么多災難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災難大片,記憶中好像沒有,大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影《日本沉沒》,災難元素的集中度稍可與《2012》相提並論,但也遠遠不及,場面與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語。看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靜觀看的時候,眼睛裡隨時都是驚天大災難,所有的思維都在隨著影片故事情節和主人公的命運在轉動。

但這些,只是讓我激動的理由,而不是讓我感動的理由

我的感動,來自於片中的那種人性的光輝。人性,這個詞用於評論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濫,但我還是要說,這部片子,最讓我感動的,是人性。這種人性,是博大寬廣,是勇於付出,是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狹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類生命和人類文明的脆弱,那麼健美的身軀,那麼精美的建築,那麼溫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顯得如此無力,幾秒鍾,或者幾分鍾,在地震、火山、海嘯、超級洪災面前,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我也看見,無論是在什麼樣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類,或者說作為人類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還有那些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了人類的尊嚴。美國總統在災難註定來臨的時刻,選擇留在美國與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後時刻,「船長不願丟下正在沉沒的船,這是他高貴的選擇」,影片中那位美國官員對總統的評價,我完全贊成。在超級洪水襲來的最後時刻,那些掌握著方舟外幾萬人命運的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們,在瑞得里安博士「我們都是人類的一份子,人類的文明就在與互相幫助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放棄他們,那麼即使我們生存下來,我們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又怎麼去面對他們的孩子」的激切演說下,一致同意打開方舟大門,無數人歡呼著沖進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麼人,不管是什麼政治立場,我想,都會在心中刻下一絲溫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奮斗和努力,更值得我們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傑克,為了讓自己的一家人得到進入方舟的船票,駕著車瘋狂地跑,從黃石國家公園跑到了拉斯維加斯的機場,在漫天黃石公園火山爆發的巨大煙火中找到沉迷於要和地球共存亡並且快死了都不忘記自己是第一個宣布地球完蛋的那個瘋狂傢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縫後爬出來追上正在起飛的飛機,經過了飛機原本說要在中國南海迫降最後卻在中國西藏降落的戲劇性經歷,終於在那位好心的中國方舟工作人員天慶的幫助下全家進入了方舟。當傑克在影片最後,終於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機械故障使得方舟順利開動,一家人悲喜交集擁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為平凡人的傑克,在這樣的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同樣巨大的勇氣,應該說不上是為了什麼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這點)。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確實是一個全人類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義人物,而傑克,在尋常時期在一個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險來臨時,他的無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但誰能說,即使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他的這一切舉動就不值得我們感動,並且值得我們向他致敬呢?又有誰能說,他的一切舉動,不是博大寬廣、勇於付出和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光輝人性呢?

我喜歡傑克,理解傑克,因為我是一個和他一樣的父親,一個和他一樣有著自己孩子的父親。當兒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時,他不準兒子和自己同去;而當兒子悄悄跟來被他發現後,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為他知道,要讓兒子活下來,他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排除故障,否則,他活不成,兒子也活不成。可以讓自己去死,但絕對不能讓孩子去死。因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親。

這一幕,也出現在俄羅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渾身充滿著銅臭味。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處。尤其是那種臨危不亂的風度,頗有「帶頭大哥」的氣質。飛機迫降西藏,幾個人為了是否等待飛行員米沙而在豪華車里爭執不休,眼看著再不將車開出飛機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聲大吼「閉嘴」,壓住所有人,隨後大家將車開出迫降中的飛機,結果雖然飛行員薩沙遇難,但絕大多數人的命卻保住。從事態發展的結果看,尤里的做法雖然對薩沙不公,但卻是正確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尤里的當機立斷無可指責。在方舟大門即將關閉,幾萬人將被拋棄的一剎那,看著兩個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聲「跟我來」,帶頭沖擊方舟。當方舟大門打開後,尤里不是自己先進方舟,而是拚命的先把兩個孩子送了進去,最關鍵的時刻,眼看大門即將關上,而自己還有一個孩子卻爬不上門,尤里做出了最後的選擇:他用盡全力,舉著孩子的腳奮力往前跳躍,孩子的手終於抓住了方舟的門板,而尤里的的跳躍之後,腳下就是無邊的懸崖。。。。

還有那位飛行員薩沙,一個英俊硬朗的俄羅斯男人。在飛機迫降的最後時刻,他拒絕了別人要他一起撤離的勸告:「我必須等飛機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飛機再走」!「那你呢」?「我沒事」!他幾乎是吼著說出了這句話,他也果真做到了。當所有人都撤離飛機後,他駕駛著的飛機,沒能停住,滑下了懸崖。。。。飛機上,有將他的愛人奪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救了飛機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敵。薩沙,一個俄羅斯男人,真正的男人!當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時刻,他的嘴角,應該是帶著一絲微笑吧----自己的愛人吧,還活著。。。。。。

在傑克排除故障,和兒子緊緊擁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奮力一躍,將兒子送上方舟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兒,想到了在自己雙腳骨折的那一天,女兒把自己最喜歡吃的零食帶到醫院,還給我帶來了《讀者》,說,爸爸最喜歡看這本雜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那幾個月,女兒每天早上起來給自己煮好面條端到床頭;想到了因為受傷後腳冷,女兒端著對她來說太重的一盆熱水給我燙腳的一幕幕。。。。。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壞力前,我們都是無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天性中光輝燦爛的人性,是為了親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當我們能夠做到這一切,我們也才能夠拯救自己,我們也才能夠拯救人類和文明。

Ⅵ 2012電影讀後感(400)字

觀眾對《2012》這個電影的反響都是很不錯的。於是,昨天下了班我帶著期待與好奇去觀看了這場電影,說真的,直到現在,當我回想起電影中的每一處情節時,依然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中的恐慌與不安,因為我有些擔憂,我知道這種擔憂或許會被看成是杞人憂天,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人類真的需要好好的自省一下了。《2012》雖只是一部關於人類毀滅的災難片,講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來時,我們人類是如何掙扎求生的。
但對我們每一人來說也敲響了警鍾,影片中講述的自然環境和資源長期被人類掠奪性破壞,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統已經面臨崩潰。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日期,能如2012年12月21日這樣對人類產生巨大影響。瑪雅文明預言它是世界末日,而各個文化、種族,全球的科學家、政府,都無法預知這一天到底會發生什麼。
影片中所帶來的視覺沖擊,讓觀眾切身的感受到了彷彿世界末日真的降臨了一樣。影片中強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發讓眼前熟悉的家園變成了人間煉獄,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爆發,每一個鏡頭每一處情景都讓我緊緊的抓住康的手,彷彿我們就是那場世界末日里掙扎的人一樣,害怕即將失去的一切美好事物和心愛的人。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傑克遜一家在尋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過程中多次經歷了生死考驗,最終他們終於到達方舟基地。然而已經製造完成的方舟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從世界各地聞訊涌來的受災人群,於是,誰去誰留已然成為挑戰整個人類的道德抉擇。面對災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這句話也讓那些在生死邊緣的人們看到了生的希望,最後人們終於在方舟中度過了這一全球性的災害,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那一刻,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記得康說,這樣的災難即使來了也無所謂,所有的人類都一起面對然後一起消失。但是我真的不希望會是這樣,即使2012年的12月真的會是世界末日我仍然希望災難離我們遠一些,如果一定要面對那恐怖的巨變,我希望我會和我愛的人在一起,和我的家人們在一起,一起躲過這可怕的惡夢。
珍愛現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吧,生活是美好的,為了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珍愛生命珍愛地球吧。

Ⅶ 我想有個幸福的家觀後感400

描寫思路:首先寫《我想有個幸福的家》是個什麼類型的電影,然後寫《我想有個幸福的家》的具體內容,最後寫看完《我想有個幸福的家》的感悟。

《我想有個幸福的家》是一部反應毒品危害的電影,《我想有個幸福的家》講述了吸毒人員賈貴女兒水妹以實際行動勸阻父親和哥哥戒除毒癮,並在緝毒民警、家人、老師、村支部書記、鄉親們的幫助下,最終戒毒、融入社會的心路歷程。

在本片中少女水妹因為父親被強制戒毒,哥哥也因吸毒而成為不良青年,她孤單一人雖然受到當地政府的照顧,解決了生活和學習問題,但她很想有個幸福的家。她積極尋找哥哥並勸其戒毒,得知哥哥要和爛仔去打劫,立即向老師舉報。這個電影告訴我們毒品的危害,要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Ⅷ 電影 2012 觀後感

盡管在敘事上頗為拖沓,《2012》還是依靠其過硬的特技效果震撼著每個觀影人的視覺。如果你能對那些宣揚美國「主旋律」信念的台詞選擇性迴避,並不深究本片到底是贊中國還是貶中國的話,你完全可以享受一道豐盛的大宴。如果地球真的有一天不得不面對自然極度惡劣的末日,人類究竟該如何應對?本片要表現的核心內容正在於此。

先說些好話,本片在特技效果上確實是可以笑傲全球了。影片中綜合了災難片曾經運用過的各種伎倆。地震、火山、海嘯、雪崩,這些在「《後天》製作組參與作品」里挑大樑的災難,在本片中一股腦全部傾倒而出,而且全部都是「加強版」。艾默里奇就是在證明,除了他之外任何災難片都只是從他那裡挖走了冰山一角而已。想看最正宗的災難場景,還是得等他的新片!你要是被邊角料嚇怕過,就別來電影院看《2012》!

Ⅸ 一片電影的觀後感 要500字就可以了 要有意義的

人類最大的災難是自己——電影《2012》觀後感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23:53
按照瑪雅人的預言,2012年12月21日是地球的毀滅日。雖然,這只是一個預言,但真正到了這一天,根據天體運轉的規律、星球之間的關聯、太陽活動的加劇,這一個預言在電影中真的成為了現實。由於太陽黑子活動頻繁,輻射在地球毫無知覺的情況下,地球內部已先行開始融化。融化、融化,最終引起了地殼的位移。所以,一切都來臨了:地震斷裂帶、喜馬拉雅山變為平地、南美洲不再是個坑窪地帶、南極北極互換、還有無休止的海嘯。

世間的一切瞬間消失。

混亂的場面卻震撼著人類脆弱的心靈。

當海嘯提前來臨,那個在世界最深地下銅礦中首先發現太陽活動異常、地球將要毀滅的印度人,在遷移中看著身後即將席捲而來的海嘯而無助地瑟瑟發抖。人類的欺騙又一次在真實上演。是這個印度人將發現告訴了地質學家艾默里奇,艾默里奇匯報給政府,世界各國才決定聯合起來在中國四川製造方舟,用以拯救地球上極少的一部分人,並且答應帶他一起走。但這又怎樣,人類從來就具有欺騙性。電影中,海嘯將它淹沒的那一瞬間,再一次驗證了人類的欺騙性這一點。

然而,比欺騙性更要命的是人類的殘酷性。當方舟即將開啟,許多買了船票的人卻被拒之門外。地質學家艾默里奇在走進方舟內自己的房間後,看著寬敞奢侈的空間還有船外登不上船絕望的人群,氣憤無比:「房間內還可以在容納十個人!」他摔了杯子去請示,得到的是嚴厲的拒絕。然後就是一場正義的演講:「人類建設的是文明,你們能眼睜睜的看著外面的人全部死掉嗎?那樣是不文明的是沒有人性的,有個人(我估計是美國的最後一任總統)曾經說過:『如果不能為他人的權益做斗爭的話,那就不是所謂的人性。』」然後就是各國元首同意讓人們上船。最終。正義戰勝了殘酷,觀眾們為這一刻歡呼,不但是因為電影中求生的人看到了希望,我們也為人類殘忍的反醒而看到了生命延續的希望。是啊,在大自然的災難面前,不論哪個國家的人,都是地球的臣民,都是作為人類的一家人。人類是脆弱的,但只要互幫互助,就可產生巨大的力量,變得不可摧毀。

說到互幫互助,當然必須要有一個群體。我們中國人多,力量也就巨大無比,否則,電影中,世界也不會把寄存了地球唯一希望的方舟建造選在了中國。影片中所展示的中國四川山區方舟建造現場,高大、空曠、震撼的場面,讓觀眾恍惚到了另一個星球的錯覺。演員說到:「看來建方舟選中國選對了。」不知這是對中國實力的認可,還是對中國廉價勞動力可用的諷刺。造方舟可以賺到錢,可拼了苦力拿到錢又有何用。如果毀滅日真的來臨而又得不到登船卡,隨著世界消亡,一切還不是白白付出。人啊,總是在忙碌,而又不知忙碌為了什麼?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是為了以後的幸福。但幸福遲在毀滅之後,那又有何意義?

面對災難,人們總是恐慌未及。然而那個在黃石公園向全世界發廣播的電台主持人,卻在熱衷於自己的廣播事業,不但是事業,也是在熱心地為世人提醒災難來臨,警告人們能逃離毀滅。在火山即將爆發的時刻,他站在火山口上繼續著廣播,在山頂高呼:「你們要記住我的名字是我第一個告訴你們世界末日的。」近似瘋狂。終於,火山爆發了,一團團火焰像燃起的煙火,他望著那團團美麗的火雲朵,自言自語地贊嘆:太美了!沒有逃離,直到火焰將他環抱。也許,許多事情既然無法逃脫,就投入吧,即使融化,也算是一種永存的方式吧。

非常高興,導演在此片中給了文字工作者一個很好的形象效果。當美國總統的女兒勞拉與地質學家艾默里奇對話時,指明艾默里奇包里只有書。當地球毀滅後進入0001年12月27日新紀元時,艾默里奇翻著片中名叫傑克遜的寫書人的一本書,說到:「這是人類文明的延續。」文字具有如此巨大的功能,可見它的重要性,所以呼籲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事文字工作,無論是寫小說還是寫工作文稿,都請將歷史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將人類的文明傳載下去。

最後還是回到災難片上來。《2012》是一部災難巨片,片中當然少不了許多震撼的地球毀滅情景。當地震來臨,美國加州在十分鍾內成為了斷裂帶。馬路上的裂縫像被蛇從地下拱出一樣,瞅瞅地寒人心。高架橋瞬間斷開,斷口處,車如一個火柴盒一樣跌落下來。高樓像兒童的積木玩具一樣,被不好好玩耍的孩子賭氣地隨意踢倒。溫馨的房屋眨眼間坍陷為一對廢墟。在地殼斷裂處,人像一顆微小的塵埃,噗塌噗塌掉下去,多麼的脆弱,多麼的無助。剛剛還是鮮活生命的世界,剎那間變為了虛無,一切的一切不復存在。或許官員還在開著會,討論一些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許學生們還在埋頭苦讀;或許家庭中正進行著一場豐盛的晚宴;或許戀人們在深情相望;或許工人們在勞苦的忙作。但這一切都毫無意義了,因為,毀滅已來臨,斷裂埋葬了一切,海嘯淹沒了一切,在這些可怕的時刻,我只想到了一句祝福:「別太苦自己。」珍惜彼此,珍惜生命!

Ⅹ 2012電影觀後感

不久前我看了電影《2012》。現在想起,我的心中還是會涌動著很多感想,還是會覺得很震撼,還是會想起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這部電影主要是根據瑪雅歷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會毀滅的傳說,描繪出了世界末日來臨時地震、海嘯等特大災難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和人們面對災難的表現。其中,發現世界末日要到來的人是印度的科學家;而最後,製造好「方舟」,拯救人類的是中國,我為中國和亞洲感到驕傲。
在電影《2012》中,主角叫傑克遜,他在發現災難來臨時,立刻帶上自己的家人,開汽車,開飛機,歷盡艱難萬險來到中國,在一個造「方舟」的工人的幫助下進入了方舟。可是卻因此給「方舟」造成了損壞,差點害死了全船人。於是傑克遜冒著生命危險與兒子一起齊心協力解決了故障,讓大家都得救了。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犯的錯需要我們去承擔!」我很佩服他在這種危急時刻選擇了知錯就改,勇於承擔。
影片中最讓我敬佩的還是美國總統。災難來臨時,這位美國總統選擇了留在地球上,和人民共存亡。他把科學家們發現世界末日的消息告訴全世界的人們,而不是隱瞞真相,讓人們有時間與自己的家人告別。美國總統說過「我們是一家人,我會留下來和你們一起度過難關!」這位美國總統是最有權力上「方舟」,逃過這次劫難的人,但他卻認為驚慌的人們需要有人指揮;恐懼到了極點的人們更需要有人去安撫。美國總統最後選擇了留下,被海嘯淹沒。他做了一個普通人難以做到得偉大的選擇!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不會有這么大的災難,但也會有面臨選擇的時候。有一個黑人在白人一統天下的西方世界,選擇了努力與奮斗,最後成為美國總統,他就是美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今年的感恩節,奧巴馬與兩個女兒一起出現在白宮,接收國家火雞協會按傳統向總統贈送的火雞。奧巴馬曾計劃把這只伙火雞吃掉,但女兒上前阻止,他就沒有吃,並且假裝嚴肅地把手放在火雞的頭上,說:「你被赦免了。」在威嚴的總統和慈愛的父親之間,奧巴馬選擇了做一個慈愛、幽默和會讓女兒快樂的父親。相信這樣的總統,這樣的父親,在碰上《2012》這樣的災難時,也會做出像電影中的總統一樣的選擇!
我很佩服《2012》里那些捨生取義的人,但我更希望我們在現在選擇健康,選擇環保,讓《2012》的悲劇永不出現!一起加油~

閱讀全文

與電影生命方舟觀後感45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貝老闆電影免費線看英語 瀏覽:221
九連真人電影名字 瀏覽:340
林正英帶倆徒弟吃飯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449
極速營救電影完整版在線觀 瀏覽:872
韓國女演員裸露電影 瀏覽:393
大鵬吳君如什麼電影 瀏覽:600
主題電影院濟南 瀏覽:913
遷安市天洋城電影院 瀏覽:869
去電影院看鬼片能讓男女 瀏覽:901
電影院中國全景聲 瀏覽:679
電影解說無版權背景音樂 瀏覽:143
有沒有軟體看圖片就知道什麼電影 瀏覽:188
韓國時間靜止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51
波蘭逃犯被蘇軍德軍追殺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25
兩個女超人打鬥的電影名字 瀏覽:234
有大陸公安香港的電影大全 瀏覽:769
愛情新日本電影 瀏覽:829
大哥大電影粵語版 瀏覽:795
國產老電影大全喜劇電影 瀏覽:815
鄧超喜羊羊紋身電影名字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