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600字左右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再者唐山大地震時當時交通不發達,只有軍隊能進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後死了24萬人。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都動員起來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直升機飛進來了,挖掘機進來了,全國各地的志願者都來了。時代不同了!唐山的觀眾看完以後是感動,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② 急!!抗震救災紀錄片電影觀後感
5月12日,得知四川汶川地區發生7。8級地震後,我便一直關注著抗震救災的最新報道。幾天來,我一直被各種各樣的感動包圍著,心潮久久難以平靜。直至今日,我的眼前還依然浮現出這樣一幅幅鮮活的畫面。
……有一位教師,他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得救了,而他卻遇難了!
……還有一位老師,在地震的那一刻,用自己的身體頂住墜下的樓板,拚死護住孩子,學生跑了出去,而她自己被埋在了裡面!
……有幾位醫生,他們的孩子還被埋在學校的廢墟中,而他們自己卻在搶救著傷員!
……有位老人,在房檐倒下的瞬間把未滿周歲的外孫丟出了窗外。孩子獲救後,媒體在短期內沒能找到孩子的父母,願意收養孩子的人卻來了滿滿一屋子!
……在一個教學樓的廢墟上,為防止發生再次坍塌,指揮員命令搶險人員馬上撤出時,剛從廢墟中救出一個孩子的戰士跪下哭道:「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在成都開往都江堰災區的高速公路上,數百輛計程車開著應急燈、急速地行使。沒有命令!沒有強迫!這些自發的司機們放下手中紅火的生意,要盡自己的力量來救災!
前方動人的故事還有多少,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當看到那一張張慘不忍睹的照片、當同胞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我們血脈相連的國人們的凝聚力促使我們在瞬間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災難考驗著我們,同時也是在檢驗著我們。在這危難時刻,國人的行動便是我們國民意志、國民素質、國人品德的最好見證!且看後方那洶涌澎湃而來的動人熱潮!!!
……抗震救災義演現場,捐款箱前圍滿了人!
……廣大人民群眾自發到當地的慈善機構捐款,在這些人中,有坐輪椅來的,也有盲人!
……幼兒園的孩子拿出了壓歲錢、退休在家的老人拿出了養老錢!
……在采血點,獻血的隊伍排成了長龍,護士們居然會為血漿太多無處存放而發愁!
……再看社會各界人士、看工農兵學商、看大中小城市、看台港澳同胞!
電視中又傳出了災區的畫面,看著大量房屋橋梁的倒塌、看著一幢幢屹立的高樓瞬間化為了烏有、看著上萬人的死亡、看著傷痕累累的老人孩子、看前方後方上演著得感動。不知何時,我的眼淚再次自作主張地掉了下來。此情此景,誰不動容?誰能不哭?
央視主持人趙普哽咽的話語猶在耳邊:「為什麼我們總是被這樣的畫面、被這樣的聲音感動,為什麼我們總是看著看著就會眼含熱淚,因為我們愛這片土地,這片土地上的人懂得相互關懷。」就是這樣的,我們愛這片土地,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在家的氛圍中感受著溫暖!正因為有著這許許多多的感動,才塑造了我們的眾志成城,才鍛造了我們戰勝一切自然災害的法寶!我深信國人在抗震救災中用行動演出的這一幕永載歷史的感動大劇將堅定著災區人民的信心、將激勵著救災將士的鬥志、將激勵災區重建家園的信念、也將把我們華夏子孫這一大家人的心貼得更緊!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不知道在這片受災的土地上將會傳出多少個感動的故事,我相信將會有許許多多默默無聞的感動故事會因為不被知曉而沉積在歷史的河流中。但是高山永遠不會忘記!大地永遠不會忘記!
最後,讓我們為災難中死去的同胞默哀,為那些捨己救人的英雄們默哀,為那些在搶險一線壯烈犧牲和將要犧牲的英雄們默哀。
③ 災難片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縱觀中國的歷史,不難發現,我國確實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用片中的一句話敘述:「東方的歷史就是一個與災難頑強抗爭的歷史」,盡管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但是仍然無法擺脫各種各樣的自然災難。
災難雖然不可避免,然而中國人在共產黨領導下抗爭災難的決心和拼搏精神卻可歌可泣!
唐山大地震中,我們的戰士從廢墟中爬起僅10分鍾時間就向中央詳細的匯報了災難的詳細內容,全國聯動救災,重建了新的唐山;SARS瘟疫發生時,多少醫生和護士不顧個人的安危救死扶傷,最終為控制病情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河南林縣人民為了戰勝世世代代缺水的局面,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穿山引水修造了紅旗渠,創造了「人間天河」的奇跡;1992年的特大洪災,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最突出是我們的解放軍戰士手挽手結成「銅牆鐵壁」抗擊了洪水災害…….
正是這千千萬萬自強不息的中國人使我們的祖國在一次次災難中重生,在一次次災難中雄起,在一次次災難中創造出一個個震驚世界的奇跡
④ 求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大概600字左右,急用
每次,我將記憶努力地向前延伸時,最深的那個點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是我一生最早的記憶,也是心中一份無法抹掉的痛。那時,我剛剛6歲,地震的一瞬間,父親將睡夢中的我迅速挾到了屋外,緊接著就是房屋的斷裂、人們的驚叫、呼號……當觀看電影《唐山大地震》時,眼淚奪眶而出,不僅是因為災難來襲,更為災難之後愛的釋懷,淚水融進了自己對親情和生命的檢視與感動,溫暖著這份積郁多年的心靈之痛…… 7月22日,電影《唐山大地震》感動上映,這不是一部全景式的災難片,而是帶有文學色彩的情感電影,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大愛與真情的故事: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塊坍塌的預制板下壓著一對年幼的孿生姐弟,但救援條件只允許搶救其中一個,另一個則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情急之中,心痛欲絕的母親選擇了「救弟弟」,而姐姐從屍體堆里「復活」被收養後,始終記恨著母親對自己的「放棄」,一直生活在陰影中,從未想過回唐山尋找親人,而母親更是因為「放棄」女兒始終生活在內心深處的「廢墟」里……這是一場持續32年的情感煉獄,影片的每個情節都自始至終地觸碰著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經歷著一場心靈的「地震」,哭並感動著…… 在一片寂靜的黑色中,一隻蜻蜓出現在銀幕上,緊跟著是一大片成群飛舞的蜻蜓,而人們根本沒有預示到這是地震的前兆。當鏡頭撫過這座安詳的城市——電影院放著《楓樹灣》,爸爸和孩子玩著畫手錶的游戲,媽媽把涼水泡過的最後一個西紅柿給了兒子,夫妻偷閑在悶熱的車廂內溫情……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然而,當天空出現一片異樣的紫光時,地面開始搖晃,瞬間整個城市天崩地裂。23秒,唐山被夷為一片廢墟,驚魂未定的李元妮在斷壁殘垣中艱難地扒著磚石,餘震再次襲來,悲痛欲絕的她幾近嘶啞地哭嚎著:「老天爺,你個王八蛋!」短短八個字,如尖刀般直刺觀眾的心,瞬間引爆觀眾的情緒……淚,奪眶而出。面對影片再現的災難,我們無聲的哭泣,不僅僅是為了重溫那些苦難和哀慟,更重要的是為了銘記,為了從哀痛中汲取力量。我想,這場災難帶給我們的,除了苦難,除了哀慟,更多的喚醒了人們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激發起人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的成長,在影片下半時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得到了完美的註解,正在成為一種重塑中國未來社會形態的巨大精神力量。 災難過後,是營救。鏡頭從地震的大場面,轉而注視起方家的變故。一塊水泥板下,同時壓住了方登、方達這對雙胞胎姐弟倆,當被救援隊告知只能救其中一個的時候,李元妮這位年輕的母親無助地哭喊著:「都救,兩個都得救啊!」在多次「救哪個」的反復詢問中,李元妮本能地想保住眼前的兒子,一句虛弱的「救弟弟」令人感到了一陣撕心裂肺的痛……面對失去的生命,面對震後慘狀,我淚流不止,一組組毀滅性的數字在我頭腦中縈繞——24.2萬人罹難,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部震亡,4202人成為孤兒……想著的時候,影片中的小女孩在大雨中從屍體堆中站起,用驚恐的眼神打量著眼前陌生而可怕的世界,讓我感到陣陣心痛,生命的堅強沖擊著我整個靈魂,這種「堅強」應該是一種更大意義上的堅強。我想,地震撕開的不只是唐山那個巨大的斷裂帶,更是中華民族的傷口,特別是影片表現汶川地震救援時,我們每個人都深切地感受到淚水中人們用堅強迎戰災難,用堅強溫暖彼此,用堅強凝聚起中國力量。 災難,留下的是悲愴和親情。影片中濃濃的親情讓觀眾感受到了強大的愛與力量。沒有刻意地煽情,沒有牽強地附會,朴實的情感,平實的畫面和家常的語言,卻把人人離不開的血濃於水的「親情」的威力發揮到了最大極限,幾度催淚——當小方達被奶奶帶走而又汽車上下來,母子相擁的那一刻,淚情不自禁地從眼角滲出;當母子一起祭奠死去的親人,元妮邊燒紙錢邊聲淚俱下地念叨,而方達說出「早知這樣,當初還不如救我姐呢」時,母親一巴掌打了過去,也打在了觀眾的心上,淚再次洗面;當方登在大學因懷孕而悄悄退學「隱居」多年回來後,養父帶著深深的愛歇斯底里地責問她「這些年你都去哪了」時,關切之情,聞之而淚從心涌;當方登從加拿大回國參加汶川地震救援時,她抱著一位哀嚎著「我要我女兒的腿——」的四川母親而默默抽泣,她聽到弟弟在旁與唐山救援隊員講述說母親32年「心裡就守著那堆『廢墟』過日子」時,糾結了她32年的心結終於開始不動聲色地融化。整整一個段落,涕淚交加……廢墟之下,時光之上,親情沒有末日。 哭過之後,是感動。當弟弟帶著姐姐從汶川災區回家時,假裝鎮靜的母親在廚房包著餃子, 顫抖的手卻掩飾不住內心的慌亂。方登進屋後,看到牆上供著父親和自己的照片,照片下面放著一盆西紅柿,她輕輕地拿起一隻,原來這么多年來,母親一直記得地震前晚答應要給女兒買西紅柿的事情,一直沒有忘記自己。這時,只聽到母親說:「西紅柿都給你洗干凈了,媽沒騙你。」當方登回過頭,母親蹣跚著跪在女兒面前,聲淚俱下地哭訴著:「我給你道個歉吧。你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呀?這么些年你咋就不給我個信兒啊?我還以為你跟你爸在一塊呢,我成天地惦著你們倆啊,我惦了你們32年,你咋就不理我呢?你到底是上哪兒去了?你咋才回來啊,登啊,登啊……」這一跪,讓我渾身顫栗,淚如雨下。因為一個「救弟弟」的選擇,女兒記恨了32年,母親愧疚了32年,32年裡親人不是親人,這個無奈的選擇真的那麼難以原諒嗎?真的值得記恨32年嗎?當一家人去為仍然活著的女兒起墳,方登看到里邊安放的是她的書包和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的那一刻,方登幾乎不能原諒自己,真誠地向母親懺悔著:「看到弟弟活著,我很高興,那是我弟弟啊。媽媽,對不起,對不起!」母女倆抱頭痛哭,觀眾無不動容,親情在那一刻涅槃……透過淚水,我們感受到災難中人性的溫暖。 伴著片尾曲《心經》悲憫的歌聲,淚水中,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一位母親堅守著對丈夫的忠誠,堅守著對兒女的感情,看到了一個女兒從恨到理解到懺悔而實現了對自我的超越,也看到了親情的博大、愛的力量和生命的堅強。我想,災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災難,我們每一個唐山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靜下心來,接受電影《唐山大地震》帶來的心靈震撼。 生命可貴,自強不息!
⑤ 唐山大地震 觀後感600字
為加強團員國情教育,培養大家愛國主義情懷,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帶頭作用以及國人在災難面前不屈不饒的精神,瑞康幼兒園團支部組織多名青年教師和團員觀看愛國教育片《唐山大地震》。
歷史永遠銘刻著這個坐標:東經118.2°,北緯39.6°;人類永遠銘記著這個時間: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8秒: 唐山上空電閃雷鳴,地面狂風暴雨,距地面深達16公里處的地殼突然發生劇烈地震盪,沖擊波相當400枚當年廣島原子彈的大地震發生了,僅僅23秒,242769個鮮活的生命消失了,164851人遭到致命的重傷,中國北方的工業重鎮唐山在瞬間被夷為平地,其慘烈的程度遠遠超過二戰的廣島。
電影《唐山大地震》根據小說《餘震》改編,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影片描述1976年唐山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跡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感人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故事情節扣人心弦,電影中的朴實而有細膩的細節刻畫更是讓人動容落淚。唐山大地震的慘重是四百年地震史上獨有的,僅僅幾秒鍾就使唐山變成了一片廢墟。二十幾萬的生命就在一瞬間死亡。對於個人來說,在災難中生存下來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地震所帶來的後遺症,不僅僅是震後的生存問題,更是伴隨終生的心理問題,這部電影表現了人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同時也關注了災後人們如何釋懷並擺脫心靈的枷鎖。影片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面對災難時起到的重大作用,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在關鍵時期那些已經被人遺忘或鮮為人知的、對中華民族發展起著巨大作用的歷史事實。
影片結束後,很多老師眼睛都是紅紅的。說:「這部片子較真實地反映了唐山地震時的場景,表現了在災難面前的親情和大愛,讓人們了解——愛的偉大、寬恕的難得和珍惜的可貴。」團員說:「一直都是在記錄片、新聞報道里看到地震的相關消息,這部電影讓我的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大地震到來時人類的脆弱及受災人民的痛苦,讓我走進了他們的內心。我想,我們應該要好好關心身邊的親人,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過好每一天。」其他老師也紛紛表示: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大家一定牢記曾經的災難,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強不息,不斷進取。通過此次觀影活動,不僅使基層團幹部加強了對這段三十四年前的災難歷史的認知、增強了防災減災意識,更激發了團乾的使命感和愛國熱情。
⑥ 美國大片世界末日觀後感600字
在千百萬年前地球創造了人類,創造了生物,在千百萬年後人類毀滅了地球,毀滅了生物.——題記地球,這個哺育時間萬物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她是那麼的和藹可親,不求回報的給予人類所需要的一切.而人類卻不加節制的去利用.鄭淵潔曾經說過一句話:「地球母親無私的為人類做貢獻,而她的兒子卻吃著母親的肉,喝著母親的血.」是的,當人類發覺母親的血肉已經所剩無幾的時候,才發覺自己太不孝了.當人類懂得再也回不到母親溫暖的懷抱後才懂得孝敬母親了,但已經晚了,迎來的是死亡的氣息——世界末日.這是我在觀看《2012世界末日》後發出的感嘆.面對死亡,有的人沉著冷靜,他們看破紅塵把生死拋於腦後,靜靜的等待死亡;有的人焦躁不安,他們恨自己沒有把該做的事做完,該學的沒有學好.但始終不恨自己沒有把地球保護好.想要掙扎的逃走,還抱著一絲希望,當他們在生死的邊緣上掙扎時才恍然大悟.片中的傑克遜一家在一次度假中偶然遇到一個瘋子.那瘋子預言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傑克遜信了,他隨著瘋子的話語照.事實證明那瘋子說的是正確的,地震火山海嘯接二連三的在世界各地出現,這時人們驚慌了,他們確信無疑是世界末日到了.但自私的人類總先想著自己,各個國家的元首早知此事,已經做好了逃生用的方舟,但每個座位的票價是10億歐元.以免人群混亂,所以消息只有元首們和一些身家過億的人知道.在洪水馬上就要降臨方舟的基地時,人只裝了一半的方舟准備起航.方舟下是黑壓壓的人群,他們都被人類拋棄了.美國總統的兒子在一番感動的話語中,方舟再次打開了「生命之門」……雖然只是一部電影,但給人的啟發是深刻的,這些自然災害極有可能發生.地球升溫、南極冰川在急速融化、總有一天大海這個碗會盛滿,海水就會猛獸般撲向陸地,你想想遠處高山上突然飛奔下來勢不可擋的洪水那將是一副怎樣的情景?空氣污染,萬物生存所需要的空氣被各種各樣的氣體籠罩著.我有時幻想將來還會增加一種比火山地震更可怕的自然災害——空氣緊缺,那時只能抱著一棵樹大口呼吸,才懂得樹木有多麼重要.破壞水源,地球上的水源是有生命的,有靈性的,它們都懂得自己應該貢獻給誰,當它們發現人類不珍惜它們的時候,就會在傷心痛苦中慢慢死去,人類也毫不留戀……還有很多可怕的災害,它們都是人類自己一手造成的,可人類還是做著無謂的狡辯.最使我感受深得一句話就是瘋子查理向全人類證明世界末日就要到來時說的一句話:「在一小時後我們都會變成宇宙中的一粒小小的灰塵,沒有哪一個人會有特殊待遇,下場都一樣,無論生前付出多大的努力,是富翁,還是乞丐,下場都一樣!」這句簡單的話語概括了全人類的生存方式!人類幾千年來的文明毀於一旦,發達的科技在災難面前也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都用不同的方式面對死亡……人類啊,醒醒吧,看看你們所做的一切!從今天起,保護我們的家園!
⑦ 看完電影《汶川地震》,觀後感怎麼寫
今天學校組織全體老師觀看了電影《汶川地震》。銀幕上那動人心魄的一幕又一幕無不感動著每一位老師。「危難時刻,每一個人都會這么做,這是做人的天性……」老師們淚灑滿面,相互訴說著。是啊!廢墟上:校長,老師,學生,公安幹警,國家公務員,鎮上的居民……哪一個不在奮力的救援?災難前,他們來不及為自己失去的親人掉一滴眼淚!更來不及看一眼自己滿是傷痕的雙手!廢墟下,英勇的男教師創造著父愛如山的神話,堅強的女教師演繹著母愛的無邊……為此特轉載文章《奇跡的名字叫母親》、《奇跡的名字叫父親》兩個感天動地的真實故事,紀念地震中為了救出每一個生命而遇難的教師。
一個年輕的母親,當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前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救援人員沖著廢墟喊了幾聲,用撬棍又在磚頭上敲了幾下,裡面沒有任何回應,確認她已經死亡。當人群走到下一個建築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邊喊「快過來」。他又來到那具屍體前,費力的把手伸到女人的身子底下,摸了幾下後,高聲喊道:「有人,有個孩子,還活著」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的清理開廢墟,發現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
孩子大概有3、4個月大,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溫暖。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准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伴著淚水在一群人中傳遞著……
大災難面前,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偉大的母親不僅給予了孩子生命,更給予了他一生都受用不盡的愛。
⑧ 釜山行觀後感600字作文
正好是在中秋節那天,就在那個花好月圓人團圓的節日,我竟然看了一部喪屍電影,這部電影就是已經被大家熱議的韓國的第一部喪屍災難電影——《釜山行》。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真的是非常刺激,由於該片的主演場景多設置在火車的車廂上,所以畫面上並沒有美國的同類災難電影那麼恢弘,但在這樣獨特的故事背景及狹小畫面格局中這部電影依然呈現得險象迭生、富有張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它秉承了韓國電影一貫的社會正義感與獨立精神,影片對於環境和政治問題的影射以及對人性的思考都有恰到好處的表達。 影片的開始通過守口如瓶的防疫人員、卡車司機和被車撞死後變異的死鹿就已經為後續的情節買下了及其強烈的伏筆,之後主要人物出場,男主角是某基金會主管和政府的關系密切,他要把女兒送到分居許久住在釜山的妻子那裡。即將開車之際,溜進來一個已經感染僵屍病毒的人,她在車廂內發作,她先咬到了試圖幫助她的女乘務員,之後這節車廂開始淪陷,未被感染的乘客開始向其他的車廂逃跑,即使沒有看過電影,那種場面也可想而知,所有人開始朝一個方向逃走,逼仄的車廂內喪屍像集結的潮水一樣成倍的猛增,在這種近距離看到死亡急速迫近的關頭,人已經瀕臨恐懼與絕望極點。
然而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這種災難的時候,最最受到考驗的就是人性。譬如,男主。西裝革履衣著鮮亮代表著上層的精英人士,然而在他逃進安全車廂後,把一名孕婦還有她的丈夫關在了另一邊的車廂里。
這名孕婦和她的丈夫--一個強悍的大叔最終還是靠自己的力量進入了這節安全的車廂,大叔生氣教訓男主時,男主依然不以為意,之後男主女兒在給老人讓座時,他還教育女兒,「非常時期要先以自己為重。」
人在危險的情況下,總是難免先想到自己,男主的行為雖然情有可原,但是我們也沒有辦法沒有芥蒂的承受這份真實的冷漠。同時這個片段也展露了成年人世界裡的一種現實的殘酷。成年人往往一直教育孩子無私,分享,不說謊話等等美德,然而孩子們會慢慢發現大人的世界不過是一個黑暗童話。
所以,當男主因為自己的特殊關系弄到特權可以和女兒獨自脫逃的時候,小女孩說了下面的話——
當然人性深處並非全是那麼黑暗,在男主被一名喪屍撲倒的時候,之前被他排斥的拾荒者並沒有自己只顧逃命,他將一件衣服罩在了那個喪屍的身上,使得男主得以逃脫。之前在車上的那位大叔看到男主還在外面,他卻並未向之前男主一樣把門關上。之前的那位孕婦看到小女孩一個人,沒有坐視不理,而是拽著她一起逃向安全的車廂……
影片中男主的自私還沒有到令人厭惡的程度,當拾荒者因為腿腳不便從行李架上下來的時候不小心卡進了火車的座位下,面臨著大群喪屍近在咫尺的情況下,這次他沒有選擇拋棄,而是選擇去救人。
到此處,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男主身上的些許轉變。當一向戰鬥力max的大叔被咬了後的那處情節,大叔還清醒的時候,要求男主趕快離開,男主在不得不放棄這個夥伴的時候,他帶著哭腔無奈的離開。男主身上的這種矛盾性存在於現實中的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人既有溫情與善良也有自私邪惡,但真實的人性也絕非我說的這么簡單。人性時常是辯證的,但人性也會很極端。電影里唯一的一個極端反派角色--金常務,他極度的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犧牲別人的性命。他在別人還有可能逃生的情況下威脅車長趕快開車;當男主一行人突破重重喪屍的阻礙,即將來到安全車廂的時候,他帶頭關緊車門,將老人孩子孕婦……都關在門外;他煽動車廂里的人,將這些後逃進車廂的人趕到車廂另一面的過道里;他和乘務員困在廁所,他將另一個人推出去作為右耳,而自己獲得逃生機會。圖片 在他的身上我看了人性中最為黑暗的部分,一種「私惡」。這種不擇手段的行為觸犯了大家良知的底線,隨著情節的發展他地行為也一步一步更加的沒有下線,讓人不禁想問人性到底可以惡到什麼程度。而車廂內那些其他一些人,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失去理智,當金常務站出來他們便紛紛出來附庸助紂為虐。這是一種非常悲哀的情形,不僅在於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性與思考,更是在於大家喪失了同情憐憫與體恤的能力。影片接近結束的時候男主終於帶著女兒和孕婦攀上了開往釜山的一個火車頭,而恰好被喪屍咬了的金常務也在這上面。他在變異之前說了幾句獨白,表示自己的所做所為都是因為有個老母親在家等他。導演這處的設計希望表現出無論是多黑暗的人性中也還有一絲無奈與苦衷的溫情,但是這卻無力說服觀眾。在他變異之後將男主咬傷,幾個回合,男主終於將他丟下火車。影片中最為感人的這一幕莫過於男主在變異之前自己跳下火車。
影片最後,孕婦和小女孩攙扶著穿越黑暗的隧道,終將抵達光明。
從整部電影中,我感受到就是當人類面臨絕滅與毀亡的最終關頭,人類的原罪就會袒露無遺。死亡、孤立、失格等種種恐懼將人性中的私與惡推至極端的高潮,人類文明的積習與道德的教化在逼仄的絕境中變得不堪一擊。然而根據商業電影的模式,導演給出了一個溫情的結局,唯二的倖存者,孕婦與女孩,象徵著孕育的希望與人類的明天。
⑨ 電影最後一課觀後感600字
寫作思路:寫最後一課的讀後感,以寫感為主,把故事情節簡單交代一下即可。
今天,我是流著淚看完電影《最後一課》的。一出電影院,我就讓媽媽幫我給我的班主任劉老師打一個電話,媽媽問我有什麼事情……我未開口,淚水止不住地又流了出來,媽媽一遍又一遍地問我:「怎麼了?」 ……望著媽媽著急的表情,我思緒萬千,心很久不能平靜……
媽媽牽著我的小手往家走,一路上,在地鐵里,穿走在華農大的校園里,直到進了家門很久,我的淚水才逐漸地止住,譚千秋老師為了救四個鮮活的生命而光榮地犧牲了……四個平時表現不「好」的學生在同譚千秋老師一起等待救援的時刻,幡然醒悟,譚老師平時對自己的批評和嚴格要求原來就是對自己的愛和付出,他們為自己對譚老師的誤解和報復而後悔……。
在譚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班主任劉老師、英語賴老師、數學鍾老師……的身影,記得剛轉到這個班,不是很適應,最晚一次,我做完作業已是深夜2點了,我的姑婆很關心我,詢問劉老師我跟的上嗎?劉老師回答道她對我有信心。劉老師,您知道嗎?是您的鼓勵讓我一點一點地又找回了信心,劉老師,賴老師,鍾老師……謝謝您們這些天來對我的關照,謝謝您們給了我這么多耐心。
劉老師,賴老師,鍾老師……您們對我的點點滴滴的付出,像久旱逢甘露,滋潤著我的心田,我會用我的行動報答您們的。
《最後一課》看完了,但它永遠留在我的心裡,印在我的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