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
今天看了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所感觸,故作本文。
派是印度男孩,英文名為「Pi」。因為Pi和Pee很像,別人經常把他戲稱為「Pee」(尿)。小時候的他就是在眾人的揶揄中長大的。 派的母親本來做植物園工作。派的父親看上了這家植物園,想把它轉變成動物園。於是兩人就這樣認識了。可是因為女方家庭的反對,派的母親被迫與娘家斷絕關系。在法屬印度時期,也就是20世紀中葉,兩人就有如此勇氣真是讓人欽佩。
由於法國收回了印度某些州的自治權,派的父親所在的動物園每年得到的補貼少了,經營出現了虧損。這樣,派的父親決定赴加拿大賣掉動物換錢。 在航行的途中,他們經過了新加坡到達菲律賓,然而此時暴雨來臨。好奇的派半夜起床去船頭享受暴風雨中在大海航行的感覺。然而,大船卻進了水,派的一家被海浪吞噬。
派為了救斑馬,跳到了一隻小船上。這時大猩猩以香蕉為筏向小船游來,最終被派救上了船。老虎理查德以及狼狗隨後也登上了此船。四種動物共存的結果是:狗咬死了斑馬,猩猩捶打狼狗然後被其撲倒,老虎餓極了,要吃派。於是最後就演變成派和老虎的斗爭。
有了對手,就有了生存的目標。派憑借驚人的毅力活了下來,並憑借智慧和理查德做了朋友。那個凶神惡煞般的老虎終於被馴服了。
兩者漂流到了食人島,遇到了成千上萬的狐獴。狐獴們很可愛而且很可憐,因為他們懼怕被害,每到夜晚就棲息到樹上。派不願意在此孤島長眠,毅然踏上了船,重走漂流的路。
老虎經歷了很多顛簸和飢餓終於倒下了。派則飄到了岸邊被救。結局是好的,派有了幸福的家庭,言語間透露著從容。可是又有誰能理解那一段海上驚魂時光呢?也許用高爾基《海燕》中的一句話結束本文比較合適: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面對絕望和挫敗,智者會像派那樣敢於挑戰自我並竭盡全力地活下去。影片中的海洋與月亮共同造就了一幅凄美的畫面,而我們從影院回來的路上看到月亮後卻有說不盡的溫馨。珍惜現在吧,美好的生活有時候蘊含在平淡之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經歷在告訴人們珍惜幸福的同時,也在激勵著世人敢於戰勝意外和困難
㈡ 急求《少年派觀後感》,800字左右,一定要緊扣「動物」喲!
還原故事的真相:少年派毫不奇幻的殘酷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聽來是奇幻冒險的視覺大片,看過了則更是感嘆大飽眼福。這並非3D效果運用的最好的一部電影,但炫目的視覺效果, 使整部電影渾然天成絲毫沒有做作綴余之感。整部電影敘事雖無太大的情節波動,但其情節之間的起承轉合並加上絕妙的攝影及特效依然讓人十分震撼。
Pi是一個生於印度並且同時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親經營著一個動物園,所以派從小就了解動物的習性……坦白說,這個故事的開頭並不算吸引人,混合著宗教信仰的一個少年的成長經歷。不過隨後劇情正式進入到「奇幻漂流」。 派舉家遷往加拿大,與他們同船的還有動物園的動物,Pi的父親想把它們帶到異國他鄉賣個好價錢。但是動物園園長一家經歷了一次類似泰坦尼克號式的沉船事件,除了Pi,家人全部遇難。Pi僥幸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生存,與他同處一艇的還有一條鬣狗、一隻斷了一條腿的斑馬、一隻母猩猩,以及一隻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馬,老虎又殺死了鬣狗。接下來這個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對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無法戰勝老虎的Pi最終選擇與它一起面對漂流生活。7個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魚捉蝦,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飽老虎,也讓自己活下來。當然,這場漂流也遇到了暴風雨、鯊魚的襲擊以及各種精彩而血腥的險境。在Pi與老虎所剩的食物耗盡後,陷入絕望的他們已准備從容赴死。但奇跡的是他們隨著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島嶼。在短暫的停留休整之後,他發現這兒是個食人島。驚恐的Pi與老虎再次開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灘上獲救,那隻老虎卻頭也不回地消失了。
但是如果這部《少年和老虎海上歷險記》情節發展到此為止,確實只是乏善可陳的無力寫一篇影評了。但是直到少年派講出最後那個所謂杜撰出來的第二個故事之後,往復的鏡頭便一幕一幕在腦海中閃現,之前的所有好像並無深意的打趣的細節都成為了伏筆,使這整個故事融會貫通的串聯起來,打破了原本充滿和諧和愛心並且奇幻的冒險故事,而只一個有些殘酷無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現在眼前。
讓我們先從電影的結尾說起。當派與兩個日本的公司代表講述了他的奇幻冒險之後,兩個日本人並不相信且視為兒戲,並希望派講出一個沒有動物,沒有小島,沒有狐鼬的真實故事。然後派講出了另一個版本的海上求生記——其實,救生艇上並沒有動物,只有一個廚子、一個斷了腿的水手、Pi和他的母親。廚子先後殺害並吃掉了水手,然後又殺死了母親,最終派忍無可忍同樣殺害並吃掉了水手。最後的現實是,最終只有Pi活了下來。這個故事伴隨著兩個日本人驚恐的表情講完了,也許我們理所當然的會以為他們會選擇這個第二個故事。但是當采訪Pi的記者打開當時事件的檔案時,寫在後面的是「最後他和這只動物共同相伴走到了最後」這樣一句話,顯然他們採用了第一個不那麼殘酷而殘忍的故事。接著Pi又問來訪的記者,這兩個故事,你相信哪個?記者說,有老虎的那個(第一個)。Pi回答:所以你跟隨上帝。
當故事講到這里的時候,相信很多觀眾已經意識到了,這個故事中的四個人與第一個故事中的四個動物是一一對應的。此刻導演擔心觀眾不能聯想到其聯系,還讓采訪Pi的記者此時發問以一一對應:水手是斑馬、廚子是鬣狗、猩猩是母親、而Pi自己是老虎。也許可能你還不能接受第二個殘酷的故事,但是導演在講述第一個故事發生的過程中已經數次暗示我們,第二個故事才是真是發生的:1、大船遇到風暴,當Pi跳上救生船之後,在中國船員用漢語大喊「斑馬!斑馬!」後,斑馬跳進了救生船。此處暗示中國船員的角色對應。2、當Pi的母親想換素的菜品時,廚子表現的極為惡劣戲謔,剛好符合鬣狗窮凶極惡的品性。3、 猩猩是漂流很久之後才找到救生船並在Pi的幫助下上船,並且只有猩猩是在Pi的幫助下上船。4、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後,老虎才突然出現反撲了鬣狗。這與第二個故事中Pi的母親被廚子殺了之後Pi終於忍無可忍殺了廚子的出場順序一致。
如此看來,我們知道了第一個故事就是現實的隱喻,它含有兩層:一是對真實事件的隱喻,二是經過自己的感悟而升華出對人性思考的隱喻。這第二層便是電影的核心,也是導演和主人公想要表達的核心。
先說說PI這個名字。它代表了無窮數位的無理數。當他在最後一節數學課上寫了整整三個黑板的π值的時候,學生和老師們都在歡呼,每增加一個數字都代表了一個成就,而這就是人類的衡量文明進步的標志。如他父親所說,科技帶領人類在這幾百年取得的成就抵得上信仰於人類文明幾千年的成就。而在這個成就之上,影射的則是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就像π值的無窮盡一樣。與此處對應的隱喻還有Pi小時候聽到的那個神話,那個神張開嘴就是整個宇宙。這個隱喻同樣出現在他看到了鯨魚吃水母,看到了老虎的嘴,看到了幻境里魚類的相殘和張開的血盆大嘴。
Pi年幼是信仰多種宗教,印度教(家庭背景)、基督教(跟哥哥打賭去教堂里喝聖水,從而和牧師交談)、伊斯蘭教(被伊斯蘭教的誦經所感染)。他認為這些宗教是可以兼容的,他認為自己這樣就接近了神,了解了神。其實主人公Pi就是全人類的象徵,無論哪種信仰,哪種宗教,作者和導演就是要在這里引起全人類對於信仰的反思。此處的隱喻是:1、在船上吃飯的時候,母親因為是素食主義者,想跟廚子換全素的菜品。廚子先後指著腸和肉汁說:它以前是吃素的,它以前也是吃素的,隨後引起了父親的不滿並險與其大打出手。2、飯桌上一個中國水手前來想要安慰這一家人,解釋到:我是信佛的,但是這個肉汁我也吃。因為在船上,肉汁不算肉,只是調味品。3、Pi在餓極之後為了一條大魚與老虎進行了殊死搏鬥,全然不顧自己先前素食主義的信條。4、當Pi找到了那個小島之後,餓極了的拋開地上的土尋找的植物的根莖滿足的吃著。而老虎上島之後看見大量狐鼬之後則是一頓猛抓猛吃,奇怪的是其他的狐鼬居然沒有逃跑而是直立而視,這場景與Pi吃植物何其相似。
也許這是對素食主義以及素食主義者的一種諷刺的暗示。萬物皆由造物主所創,動物與植物皆為生物,並無本質區別,所以老虎吃狐鼬就像吃一般。而此素食主義(或宗教信仰)則是建立在物質條件相對豐富的情況下,如果人在物質匱乏食不果腹境地就會放下束縛,正如在船上佛教徒會吃肉汁,Pi為了吃魚肉不惜與老虎搏命一樣。
與前面人類慾望無盡的隱喻相聯系,則是暗示人類盲目的信仰,卻同時做著違背神性的事;有著無窮的慾望,始終無法脫離心中的獸性。正如在飯桌上,爸爸教導Pi的這個橋段:一個人不能同時信仰這么多宗教,如果你什麼都信就代表什麼都不信。然後又告訴Pi,希望Pi擁有自己理性的思維,甚至與老爸信的沖突都沒關系,只要是出於理性的。也許觀眾或許認為影片在批判宗教信仰而宣揚絕對理性,神在危機的時候沒有向Pi深處援手,正如在暴風雨來的時候Pi跪地長嘯「你帶走了我的所有,你還想要什麼?!」對神的質疑。
但個人認為影片向我們真是傳遞的信息恰恰是與上述相反的。還記的這前後兩個故事的角色對應之後,第一個故事中的老虎就是主人公,那麼故事中的Pi又是誰呢?傳遞給我的是一個明確的答案:心中的神性,在現實中引導人類的無形的神。它既獨立於人類,又是人類的一部分。人類在很多時候拋棄了他,卻又在關鍵的時刻接受他的指引,渡向脫離獸性的彼岸。在第一個故事中,老虎就代表著Pi甚至是人類罪惡和獸性的一面。當漂流初期的時候,老虎生猛無比,對Pi寸步不讓;後面老虎因為餓極了之後又受惠於Pi食物的賞賜漸漸被馴化;一個最重要的橋段是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Pi看見了穿破烏雲從天而降的聖光,高呼神跡並極力要向老虎展示,但老虎畏懼不前,充滿畏懼的蜷縮在角落裡。
主人公在島上獲救,白天有著無窮的食物,干凈的淡水,以致於他鍾情於這個小島,不想離開,因為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讓他想在這個島永遠生存下去,他甚至將女朋友送給他的紅繩繫到了那棵樹上表達了他的依戀。然而黑夜降臨,他看到了白天的湖水開始吞噬魚類,那深不可測的湖水在吃著自己養育的動物,同時他又看到了那個彷彿蓮花的樹葉,一層層剝開後看到了人類的牙齒。白天和黑夜,饋贈與索取,吃和被吃。這就是此岸。這就是人類,這就是生存的殘酷。
人不信了神了嗎?你拋棄了我了嗎?還記得影片前面Pi跑到教堂里與神父的對話嗎?PI問神父,神將自己的兒子派到世上,讓他為人類受盡了苦難,這叫愛嗎?神父回答,你所要知道的就是,他愛我們。電影的結局也回答了這個問題:神的兒子帶領拯救了人,脫離了自相殘殺的苦海,一步步消除獸性,這就是上帝的愛。
Pi毅然的逃離的那個小島,因為他不想繼續活在過去,吃著同類生存下去。他跟隨著神的指引,乘著小船,向著脫離獸性的彼岸。但此時,他仍然無法完全脫離獸性的一面,載著老虎繼續出發。直到最後,那隻老虎走進了叢林里,消失了。Pi哭很厲害,因為人類的獸性幫助人類生存了下來,在最危難的時刻生存了下來。而當人無限的追求並接近神性的時候,獸性會在不被察覺時離去了。他告訴作家,在老虎的眼裡看到了另一個靈魂。而父親告訴他,在老虎的眼睛裡,你只能看到自己。父親沒有錯,獸性沒有情感和憐憫,與神性是毫不相容的。起初Pi並不相信,但是在漂流的過程中他漸漸明白了,這兩者是不可能融匯調和的。「我以為它會回頭,但它只是朝著森林深處望去,然後永遠消失了。也許父親說得對,它根本沒有把我當成朋友,但我非常確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絕對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麼頭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內心深處,它永遠與我同在。」
讓我對上述推斷深信不疑的是這個真實的故事:「理查德•帕克」原是歷史上真實吃人海難故事的主人公名字。1884年,Mignonette號沉沒,4名船員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員,還有一個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歲男僕。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員殺死了孤兒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還。這部影片講述的不是一個美的令人發指的奇幻故事,也不是糾結於宗教信仰和理性思考的一個擰巴的人生選擇。原著作者和導演委婉而又明確的向觀眾用近乎瘋狂而又含蓄的手法講述了這個殘酷的事實,是對生活的悔悟、信仰的拷問,和人性的反思。
因為這部影片真的不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是 < Life of Pi >。
最後想說的是李安導演的功力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無論觀眾看懂與否出了電影院都會精神亢奮的豎起大拇哥並說一句「牛逼!」。
「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著薔薇,審視我的心靈吧,親愛的朋友,你應戰栗,因為那裡才是你本來的面目。」——西格夫里•薩松
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觀後感怎麼寫
昨天,我在看了3D電影《少年派奇幻漂流記》,這是李安導演的新作,應屬於科幻片。是根據全球暢銷作家揚馬泰爾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這部電影講了動物園長的兒子派與家人被迫離開印度,帶上動物乘上輪船去加拿大的太平洋之旅的故事。在途中輪船遇上了一場可怕的風暴,船上的人包括派的父母、哥哥都被無情的大海吞噬了,派僥幸逃脫,乘上了一艘救生船,同他一起逃出的還有一匹斑馬、一隻猩猩、一隻鬣狗和一隻老虎。試想動物被鎖在籠子中,誰還顧得上去放它們出來?後來,別的動物都被老虎吃了。派靠著他和家人、女友在一起的美好回憶和對生活的憧憬頑強地拼搏,同兇猛的孟加拉老虎相依為命。有些類似於魯濱遜漂流記,但不同的是魯濱遜在島上過得不錯,派卻一直驚心動魄。
為了活命,派開始釣魚給老虎吃,並想方設法訓練它。可老虎畢竟是野獸,哪能那麼容易被馴服?一次,他們遭遇了飛魚群,派手忙腳亂,頭、身、腳上全是魚鱗,老虎卻手舞足蹈,起勁地抓著魚。老虎和他之間的感情與日俱增,派和老虎開始和平相處了。
這艘堅強的小船就這樣經歷無數風雨,飄泊到了一座小島上。到處是活潑的狐獴,生活似乎又充滿了希望。晚上,派睡在樹上,老虎卻意外地跑回了船上。後來,派明白了,晚上,這兒會有許多水母散發出淡藍的光芒,像美麗的星空,但湖水又會產生一種讓所有動物喪命的強酸,變成毒潭。於是,派決定盡快離開可怕的食人小島,繼續尋找大陸。
求援無望的他,又經歷著烈日、風暴的煎熬,奄奄一息地爬上墨西哥海灘。而骨瘦如柴老虎理也不理采精疲力盡的派,頭也不回獨自走進了叢林。老虎似乎不懂「恩情」,動物終究是動物嘛。
人的一生猶如在大海中漂泊,要有堅定的信念支撐你去與猛獸般的人去搏鬥,與惡劣的環境去拼搏,不能只是幻想,要創造條件,尋找與環境相對應的策略,也就是求生法則。
按影片中第二個假設,如果同船的不是動物改為互不相識的人,結局會怎樣呢?人類的自私、嫉妒、殺戮會暴露無遺?甚至還不如與動物相處嗎?還是會相互幫助共同活下去?或是只有一人存在時才有可能活下來?這些都讓人值得去思考。
㈣ 觀《少年派奇幻之旅》有感
李安是我很喜愛的導演,因為他幾乎全能,各種類型的影片都駕馭得了,並且無論都能拍出駕輕就熟的從容感。所以本人對其歷時4年拍出的這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充滿了期待。
IMAX 3D版本的《少年派》 美好到讓人驚嘆——但這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這更是一場心靈的奇幻之旅。
先說視覺上的感受,有不少人對3D電影存在誤區,以為只有充斥著石頭、子彈飛向自己的感覺才是好的3D電影。其實不然,好的3D電影是讓你身臨其境,而不是一味地用沖擊性的鏡頭抓住眼球。IMAX 3D的片頭廣告很好地做出了說明,是看一部電影還是進入一部電影。《少年派》讓觀眾「進入電影」這方面做得很好,從場景到人物,各方面的3D效果做到了極致。無論是靜態的海上風景、島嶼風光還是動態的暴風雨、人獸搏鬥無不用絕美的畫面一一展現。飽滿的色彩,細膩的3D效果讓人一邊感嘆一邊融入其中,宛若夢幻天堂的風景,驚心動魄的海難,惟妙惟肖的各種動物,即便沒有劇情這也無疑是一場視覺上的饕餮大餐。
都說看電影是視聽享受,除了視覺上的震撼,《少年派》 的音樂原聲也讓人流連忘返,只是本人對音樂研究的太少,於是詞窮,只能告訴大家,很好聽。看完電影後特地在網上找此片的原聲大碟,在冬日的午後循環播放,也是一件無比享受的事情。
最後說一說劇情方面,完全不劇透比較困難。這不僅僅是一部講述漂流的奇幻故事,這是一部有寓意的電影,每一種動物都有所指,代表了一類人或者象徵了一些東西。以下是我對影片寓意的看法,不見得正確,歡迎指正:
摔斷腿的斑馬代表了弱肉強食的社會里食草者,本性善良又摔斷了腿,只能任人宰割;
令人生厭的鬣狗猶如那些具有攻擊性的人,為了更好地存活,不惜犧牲弱者;
充滿母性的大猩猩是一貫的好人,自保的同時也不惜伸出援手,卻由於不夠強大還是有犧牲的危險;
孟加拉虎則有多種理解,我更傾向理解為人性中被激發出的勇猛向上的一面,這一面與一貫的自己並不一樣,甚至是矛盾的、對立的,但正是這一面指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走出困境;
一閃而過的發光鯨魚代表了夢想,即便在最黑暗的夜裡也發著光,也許曾經離你很近,但是可望而不可及;
食人島就像溫柔鄉,能救你也能害你,救你於無助之中,也能讓你不思進取庸庸碌碌直至死去……
電影中多次提到宗教,宗教文化這一塊我可謂一竅不通,在我看來上述動物、場景也可和宗教聯系起來理解。但無論怎樣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主旨應該不會變。無論處於如何的困境中,無論身邊是怎樣的人群,無論遇到過如何安逸的環境,你是否有勇氣呼喚出心中的孟加拉虎並與之共存,又是否有毅力有決心最終到達目的地。
影片快結束的時候主人公又講述了一個故事,一點也不奇幻,相反殘忍到讓人落淚,其實這個故事才更接近現實,只是,就像成年後的派所問的問題:你更喜歡哪個故事?
我也和加拿大作家一樣更喜歡第一個故事,或者說更願意相信第一個故事。不僅僅因為第一個故事更精彩,而是我相信人人心中都有一頭等待呼喚的猛虎,人人夢里都有一座美麗的天堂,人人都可以經歷一場心靈的奇幻之旅。
㈤ 少年派,500字觀後感高中水平
根據需要刪減
首映當天觀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自宣傳以來一直想去看的電影,事實證明從故事脈絡敘述到3D技術運用李安導演並未讓觀眾失望。心情不錯,總結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吧,故事講述了一個印度少年『派』的家族經營著一個動物園,後來派的父親希望帶領全家去加拿大過活,他認為那裡會帶給兩個兒子更大的發展空間。父親決定將動物園中的動物們也帶走然後賣掉。於是,派和他的家人以及動物們登上了日本貨船「齊姆楚姆號」這條死亡之船。在貨船進入太平洋後的第四天遇上了風暴。除了派自己他的家人全部遇難。跟隨他一起的還有一隻斷腿的斑馬,一隻婆羅洲雌猩猩『橙汁』,一隻斑點鬣狗,一隻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他們在救生艇上飄盪。其中,斑馬被鬣狗殺掉,鬣狗又殺了猩猩,最後老虎殺了鬣狗。派和『理查德.帕克』在太平洋上漂流了227天。最終登陸了墨西哥海岸。
一. 選擇信仰
派出生在印度被法國作為殖民地的本地治理。他信仰三種宗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種做法一般人無法理解。信這么多,就等於什麼也沒信。派的思想不同,他並不是單純的「信和敬畏」。他從內心相信這些神的善,教人有信念的活。事實也就是如此,諸神的一個共同目標都是教人向善。堅強的背負生活所帶來的苦難,舉步維艱。派在救生艇遇到暴風雨的時候大聲呼喊耶穌,聖母瑪利亞,真主阿拉,毗濕奴。讓他們看自己的遭遇,聽自己的聲音。派看到了暴風雨的壯麗,稱之為美景。他並不在乎這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隨後憑借信仰,意志。看到了風雨後的朗日及彩虹。美的像一幅油畫。所以,就算再艱難終有一日也會看到希望。
這只是派的信仰,更多的人在有限的知識維度里固執的相信自己以為的規律,規則。就如同兩個調查沉船的日本人,他們完全不相信派所講的經歷。甚至是他講的另一個版本:派(老虎),法國廚子(鬣狗),派的母親(猩猩),斷腿的水手(斑馬)。廚子殺掉水手和派的母親,派殺掉了廚子活了下來。當派問:更相信哪個版本?更多的人選擇相信有動物的那版。這是一個對人性拷問的過程。我們性本善,都不願去相信那麼血腥殺戮的事情。所以派說:「你跟上帝的意見一致。」他擁抱著自己的信仰度過了227天的奇幻漂流。
二. 人與社會,與自然,與人
在救生艇上的幾位,他們所在的大環境是變化莫測的太平洋。物資匱乏,隨時面臨死亡。可以把動物們都比作人。事實也正是如此,人和孟加拉虎同船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斑點鬣狗跟婆羅洲猩猩也遇不到一起去,非洲沒有猩猩,婆羅洲也沒斑點鬣狗。暴風雨過後除了派生還幾率大些之外,剩下的動物還能沖破風浪上救生艇就更沒可能了。它們和派的紐帶源於動物園。他們組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小型社會。
斷腿斑馬代表弱勢群,猩猩代表父母,鬣狗代表強勢群,派是普通人,老虎是審判者。他們分別扮演社會中的角色,在惡劣環境下為生存,壞情緒,恐慌戰斗著。他們無法維系和平共同存在,只好激烈競爭。弱勢在這惡劣環境下最沒有希望。他也曾試圖為自己占據一席之地未果。父母即便在惡劣環境下也一心為子女著想。他們不允許子女受一點傷害,哪怕讓自己疲累,甚至受到生命威脅。強勢而總做壞事的鬣狗需要有誰來審判,那就是老虎——社會的審判者。社會需要他們來主持公道,這樣才能正常運作社會生活。
在最差的環境下可以看清人的本質,甚至人性。究竟是升華還是泯滅。人與人之間究竟是同舟共濟亦或落井下石。
三. 理查德.帕克與派
派信仰的諸神從頭開始便注視著他,他的一切訴求,遭遇他們都看在眼裡。如果說他們賜給派什麼,一定是理查德.帕克。我將它看做諸神的化身。理查德.帕克和派相生相剋,如果沒有理查德.帕克我想派無法活到登陸墨西哥。派自己也如是說:如果沒有它,我想我無法活下來。理查德.帕克的眼睛會說話,它的眼中能看到靈魂。一雙不只能倒映自己的眼睛。它有幾次凝視派,它與派就是有種緣分和情愫。他們四目相對時內心在交流。在太平洋漂流的夜晚,理查德.帕克和派看見了熒光水母,帶著熒光的鯨魚一躍而起。這只虎見證了派的一切經歷,他的吼叫,他的祈求,他的智慧,他的笑,他的淚。當它坐在船頭,凝望海底時派問他:你看到了什麼?它究竟是看到了過去還是未來無人知曉。但當派看過去的時候卻看到了淺海的魚,章魚捕食,暴風中死去的動物,他的信仰,以及他的家人。就是如此神奇,一隻孟加拉虎,陰差陽錯得了一個人的名字,眼中有諸神靈魂的理查德.帕克。能帶領派走進自己內心深處,發現更多。
當理查德.帕克登陸後走向森林入口時,駐足停頓。它並沒有回頭,回頭已毫無意義。它見證了派的成長,見證了奇跡。它知道自己的路在前面,派的路也在前面。他們無需交集。相互離開後彼此都將活的很好。這就夠了。派被救起,放聲哭泣。眼睛死死盯著森林入口——理查德.帕克走進去的地方。他是不舍的,永生難忘。無法用言語文字形容的情感關系。只有他們自己才能知曉的情愫。
㈥ 少年派奇幻漂流觀後感不少於七百
最近看了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當時沒怎麼看懂其中的寓意。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感覺分析的很切合電影的內涵,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影片講述了少年派和一隻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歷程。影片上映之後即在內地掀起了觀影熱潮。而關於片末少年派給出的兩個不同版本的「漂流故事」孰是孰非的激烈討論更是引人思考。成年派的演員伊爾凡可汗在接受采訪時說過:「這部電影表面上看是一個少年的冒險故事,實際上隱藏著很多隱喻,它有許多平行空間,很多層次。」
作家馬伯庸在影評《李安的隱喻森林與少年派的三個故事》中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其實第一、二個故事都存在破綻,第一個故事太虛幻而不真實,但是第二個故事也有自己的破綻派在逃避關於母親的去向問題。故馬伯庸提出了自己的「第三個故事」:派其實吃了自己的母親。
第一個故事:人與虎的漂流是虛幻的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派與老虎之間的 「漂流奇事」,在影片中也是花費了大量手筆進行描寫的。
派是一個生於印度並且同時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親經營著一個動物園。在派舉家遷往加拿大的途中,他們所乘坐的輪船遭遇了暴風雨並且在海上沉沒了。在這場災難中,派的家人全部遇難,而派僥幸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生存,與他同處一艇的還有一條鬣狗、一隻斷了一條腿的斑馬、一隻母猩猩,以及一隻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馬,老虎又殺死了鬣狗,只剩下派和老虎相處。自知無法戰勝老虎的派最終選擇與它一起面對漂流生活。7個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魚捉蝦,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飽老虎,也讓自己活下來。在他們歷盡各種挑戰和磨難後,在墨西哥的海灘上獲救,而那隻老虎卻頭也不回地消失了。
如果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情節發展到此為止,確實是乏善可陳了。但是直到少年派講出最後那個所謂杜撰出來的第二個故事:救生艇上並沒有動物,只有一個廚子、一個斷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親。廚子殺害並吃掉了水手,然後又殺死了母親,派忍無可忍同樣地殺害並吃掉了廚子,最終活了下來。往復的鏡頭一幕一幕在腦海中閃現,之前好像並無深意的打趣細節都成為了伏筆,整個故事串聯起來,打破了原本和諧並且奇幻的冒險故事,一個有些殘酷無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現在眼前。
換句話說,第一個故事裡的人與虎,是第二個故事人性與獸性之間天人交戰的投影。派不願正視吃人的現實,只得一分為二,變成人與虎的奇幻漂流。
第二個故事的過程:派、母親、水手和廚師登上救生艇。水手受傷,很快死去。廚師將其吃掉。然後派不小心放跑了一隻海龜,被廚師毆打。母親與廚師爭執,被廚師所殺。廚師把母親的屍體扔進大海喂鯊魚。派出於憤怒殺了廚師,並吃掉了他。
在這個故事裡,各種元素和第一個故事完美對應,母親=猩猩,廚師=鬣狗,水手=斑馬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劇情截圖(26張),老虎=派的本能,看似完美無缺,合乎情理,連最理性的保險公司都快要認同,但其中卻存在著兩個破綻。
第一個破綻,是香蕉。當派講述第一個故事的時候,說猩猩坐著漂浮的香蕉而來。保險調查員立刻指出,香蕉不會漂浮。當派講述第二個故事時,對這個細節居然沒有修改,仍舊堅持說媽媽坐著漂浮的香蕉前來。香蕉在現實里能否漂浮,並不重要。在電影的世界裡,保險調查員指出香蕉不能漂浮,這代表了一種常識,它的功能是用來牽出派講的故事裡反常識的地方,內在邏輯是自洽的。
第二個破綻,是媽媽的死。廚師是一個對食物很執著的人,他會吃老鼠,會把水手殺掉用肉做魚餌。對他來說,每一塊肉都
㈦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800字左右的觀後感 不要全部去別的地方復制過來,謝謝
今天看了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所感觸,故作本文。
派是印度男孩,英文名為「Pi」。因為Pi和Pee很像,別人經常把他戲稱為「Pee」(尿)。小時候的他就是在眾人的揶揄中長大的。
派的母親本來做植物園工作。派的父親看上了這家植物園,想把它轉變成動物園。於是兩人就這樣認識了。可是因為女方家庭的反對,派的母親被迫與娘家斷絕關系。在法屬印度時期,也就是20世紀中葉,兩人就有如此勇氣真是讓人欽佩。
由於法國收回了印度某些州的自治權,派的父親所在的動物園每年得到的補貼少了,經營出現了虧損。這樣,派的父親決定赴加拿大賣掉動物換錢。
在航行的途中,他們經過了新加坡到達菲律賓,然而此時暴雨來臨。好奇的派半夜起床去船頭享受暴風雨中在大海航行的感覺。然而,大船卻進了水,派的一家被海浪吞噬。
派為了救斑馬,跳到了一隻小船上。這時大猩猩以香蕉為筏向小船游來,最終被派救上了船。老虎理查德以及狼狗隨後也登上了此船。四種動物共存的結果是:狗咬死了斑馬,猩猩捶打狼狗然後被其撲倒,老虎餓極了,要吃派。於是最後就演變成派和老虎的斗爭。
有了對手,就有了生存的目標。派憑借驚人的毅力活了下來,並憑借智慧和理查德做了朋友。那個凶神惡煞般的老虎終於被馴服了。
兩者漂流到了食人島,遇到了成千上萬的狐獴。狐獴們很可愛而且很可憐,因為他們懼怕被害,每到夜晚就棲息到樹上。派不願意在此孤島長眠,毅然踏上了船,重走漂流的路。
老虎經歷了很多顛簸和飢餓終於倒下了。派則飄到了岸邊被救。結局是好的,派有了幸福的家庭,言語間透露著從容。可是又有誰能理解那一段海上驚魂時光呢?也許用高爾基《海燕》中的一句話結束本文比較合適: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面對絕望和挫敗,智者會像派那樣敢於挑戰自我並竭盡全力地活下去。影片中的海洋與月亮共同造就了一幅凄美的畫面,而我們從影院回來的路上看到月亮後卻有說不盡的溫馨。珍惜現在吧,美好的生活有時候蘊含在平淡之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經歷在告訴人們珍惜幸福的同時,也在激勵著世人敢於戰勝意外和困難。
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不要影評,就是初三觀後感,600字,好的加分。
求加分~~~
當我看了將近40分鍾的鋪墊時,我都在想我是不是進錯影廳了.."怎麼和我看的簡介不一樣.."
在正題來臨的時候,我個人覺得是相當棒的..3D效果的確是不錯的..但當我看完這部片時,我苦苦思索了一晚上,我覺得劇情是更加的吸引人。
而我想也出了第3層結果。我認為派的前兩個故事都是為了遮掩真實罷了。
我認為此劇的第一層便是指老虎和派的故事.。但我覺得這個故事根本就是派編出的。在食人島上.有數以萬計的狐獴,而且它們還會上樹.其實這好像不科學的。狐獴是很警覺的動物,不會那麼呆的..而且狐獴一般是50個一起的..相對於上樹,它們更擅長於打洞。所以派沒見過狐獴,他是亂編的。
第二層便是由派所說的斑馬是水手,鬣狗是廚師,猩猩是派的媽媽,老虎是派自己也可以認為是派自己的內心慾望。.水手因為跳下來時腳受傷需要治療,但廚師治療不慎將水手殺死,後來他便開始吃水手的肉,而素食主義者的母親在憤怒情況打了廚師一巴掌。也導致廚師將派的母親殺死。而廚師因為心裡內疚被是老虎的派殺死。這是由派所說出的第二個故事。但我認為這也是他編的。
因為廚師並不是那種會內疚的人,如果像派所說廚師因為內疚而被他殺死。我認為在廚師在生存的慾望下,也是不可能讓派殺死的,廚師絕不是個心軟的人,所以我覺得還是第三層可能比較符合。
我分析出的第三層是鬣狗是派的哥哥——拉維斑馬是派的父親猩猩是派的母親
大家都知道派的父親是個瘸子,所以正中斑馬。而從大船上跳下使腿嚴重化,急需治療。如同前面一樣派的哥哥拉維幫他父親治療,治療不慎而致父親死去。派的媽媽也從海上漂了過來。在相處幾天後,拉維因為飢餓而開始吃他父親的肉。母親痛心疾首所以打了拉維一巴掌,拉維也因為漂泊海上,飢餓和吃了父親的肉誘發出內心的瘋狂,和母親扭打一塊。將母親殺死。拉維內心痛苦又內疚,所以讓派殺死。
影片中有一幕是派和老虎作斗爭,其實就是派和自己內心的慾望作斗爭。他用肉使老虎臣服。所以他吃了他家人的肉以平息自己。
還有一幕是派在海上漂泊時遇上了暴風雨。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老虎的害怕。是因為派內心的慾望讓派無法面對上帝。而也是派最後精神上的掙扎,因為經過這輪掙扎,他要吃他母親的肉了。(至於為什麼是母親後面會提到)
而當派登上了食人島時,其實大家仔細看便會發現食人島是個女人躺著的形狀。地面上那些派一上岸就吃的莖葉,我覺得像極了人的血脈。也就是說派在吃他的母親。晚上的時候,派吃到他母親牙齒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的癲狂。但派還是為了生存而留下了母親一部分的肉和血(也就是第一個故事裡的那些肉和水)。再將他母親的屍體扔下海岸,我也記得是海洋裡面有鏡頭提示出他母親最後被鯊魚分屍。所以解釋了為什麼是吃母親。
至於派為什麼要在樹上綁上繩子。我朋友認為派奸了他母親的屍體,--!好吧,因為他發現派上岸後,他雄起了,而繩子綁在樹枝上的樣子就像極了那個什麼的樣子...我不多說,大家應該懂的。他應該有點戀母情結吧,畢竟他在海下看到的人不是那個跳舞的女孩——阿南蒂。而是他母親
而最後登上墨西哥海岸後,老虎沒有回頭也就是說明他內心的慾望終於終止了,都不忍回想。還有結尾的最後派的孩子,男的叫拉維,女的叫什麼來著,我也不記得了。可是卻沒有取他母親的名字。我覺得他對他母親應該是很愧疚的吧。
㈨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影評 觀後感
當我看了將近40分鍾的鋪墊時,我都在想我是不是進錯影廳了.."怎麼和我看的簡介不一樣.."
在正題來臨的時候,我個人覺得是相當棒的..3D效果的確是不錯的..但當我看完這部片時,我苦苦思索了一晚上,我覺得劇情是更加的吸引人。
而我想也出了第3層結果。我認為派的前兩個故事都是為了遮掩真實罷了。
我認為此劇的第一層便是指老虎和派的故事.。 但我覺得這個故事根本就是派編出的。 在食人島上.有數以萬計的狐獴,而且它們還會上樹 .其實這好像不科學的。 狐獴是很警覺的動物,不會那麼呆的..而且狐獴一般是50個一起的.. 相對於上樹 ,它們更擅長於打洞。 所以派沒見過狐獴,他是亂編的。
第二層便是由派所說的斑馬是水手,鬣狗是廚師,猩猩是派的媽媽,老虎是派自己也可以認為是派自己的內心慾望。.水手因為跳下來時腳受傷需要治療,但廚師治療不慎將水手殺死,後來他便開始吃水手的肉,而素食主義者的母親在憤怒情況打了廚師一巴掌。也導致廚師將派的母親殺死。而廚師因為心裡內疚被是老虎的派殺死。 這是由派所說出的第二個故事。 但我認為這也是他編的。
因為廚師並不是那種會內疚的人,如果像派所說廚師因為內疚而被他殺死。我認為在廚師在生存的慾望下,也是不可能讓派殺死的,廚師絕不是個心軟的人,所以我覺得還是第三層可能比較符合。
我分析出的第三層是 鬣狗是派的哥哥——拉維 斑馬是派的父親 猩猩是派的母親
大家都知道派的父親是個瘸子,所以正中斑馬。而從大船上跳下使腿嚴重化,急需治療。如同前面一樣派的哥哥拉維幫他父親治療,治療不慎而致父親死去。 派的媽媽也從海上漂了過來。在相處幾天後,拉維因為飢餓而開始吃他父親的肉。母親痛心疾首所以打了拉維一巴掌,拉維也因為漂泊海上,飢餓和吃了父親的肉誘發出內心的瘋狂,和母親扭打一塊。將母親殺死。 拉維內心痛苦又內疚,所以讓派殺死。
影片中有一幕是派和老虎作斗爭,其實就是派和自己內心的慾望作斗爭。他用肉使老虎臣服。所以他吃了他家人的肉以平息自己。
還有一幕是派在海上漂泊時遇上了暴風雨。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老虎的害怕。是因為派內心的慾望讓派無法面對上帝。而也是派最後精神上的掙扎,因為經過這輪掙扎,他要吃他母親的肉了。(至於為什麼是母親後面會提到)
而當派登上了食人島時,其實大家仔細看便會發現食人島是個女人躺著的形狀。 地面上那些派一上岸就吃的莖葉,我覺得像極了人的血脈。 也就是說派在吃他的母親。晚上的時候,派吃到他母親牙齒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的癲狂。但派還是為了生存而留下了母親一部分的肉和血(也就是第一個故事裡的那些肉和水)。 再將他母親的屍體扔下海岸,我也記得是海洋裡面有鏡頭提示出他母親最後被鯊魚分屍。所以解釋了為什麼是吃母親。
至於派為什麼要在樹上綁上繩子。我朋友認為派奸了他母親的屍體,- -!好吧,因為他發現派上岸後,他雄起了,而繩子綁在樹枝上的樣子就像極了那個什麼的樣子...我不多說,大家應該懂的。他應該有點戀母情結吧,畢竟他在海下看到的人不是那個跳舞的女孩——阿南蒂。而是他母親
而最後登上墨西哥海岸後,老虎沒有回頭也就是說明他內心的慾望終於終止了,都不忍回想。還有結尾的最後派的孩子,男的叫拉維,女的叫什麼來著,我也不記得了。可是卻沒有取他母親的名字。我覺得他對他母親應該是很愧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