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二戰時期珍珠港電影觀後感

二戰時期珍珠港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4-17 10:14:56

1. 珍珠港100字觀後感

我個人認為珍珠港拍的很好,同泰坦一樣,給了我很多的震撼。

這兩部片子都讓我了解了西方主義中的人性價值觀。這個我不細說。

在珍珠港中,我理解了他們對人本身價值的看法,對信仰的看法;在羅斯福的鏡頭里,我又被深深的陷了進去,他不愧為是美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

說說對信仰的看法吧:不知道大家記得在片末,那場最後的對日轟炸中,他們在出發後,在去東京的飛機上,上校(忘了名字了,就是那個總領隊的)問了架機員一句話,「你有信仰嗎?」,架機員回答:「我以前不信,但我現在開始相信」,然後他做了個祈禱的動作。
一來一回一次簡簡單單的對話,卻道出了人類精神生活中最本質的品性,沒有那個人是不需要依靠的,哪怕那依靠是虛無縹緲的。看到這里,我自己也從此從以前的全無神論者,轉變為有了自己信仰的人。(提示:信仰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其實,當代的中國,很多地方就是缺乏了自己的信仰目標,不是么。

在說說美國偉大的羅斯福總統,下面是影片中的一小片段,但,讓我徹徹底底的對他樹起敬意。

海軍上尉:但我們不能無視危險,總統先生。如果日本繼續進攻,他們可以打到芝加哥。

羅斯福:
先生們,在我雙腿殘疾之前,你們大多還不認識我,
那時,我強壯、充滿自信。
現在我時時刻刻在問自己,問為什麼上帝讓餓哦做在輪椅上?
國民流露出失落的情緒...而你們也是如此。
我想可能上帝就是讓我,
提醒大家永不放棄,決不低頭!

陸軍上尉:總統先生,恕我直言,您的要求是可不能做到的。

這時,羅斯福總統,推開輪椅,緩慢吃力,物理疼痛,但很堅決的讓自己硬是站了起來,在那句堅定的「別扶我,喬治,別扶我」下,他的這一舉動征服了所有的議員,然後,很有徵服力的說了一句:Do not tell me,沒有不可能。
就是這一句征服了我,給人帶來信心和力量的魅力,這句震撼的魅力。讓我透過影片了解了羅斯福。同時了解了這部片子對西方人性的闡示。
我喜歡這部電影,我喜歡Titan,這是我上大學後重新看片,才有的一些個人看法。

他們讓我開始喜歡了美國大片,特別是故事片!

PS:電影話我覺得這個非常棒,就是中間可以刪除掉,開頭和結尾加起來100字以內。。全部復制給你想讓你看看。。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真是經典

2. 偷襲珍珠港電影看後感

歷史與藝術

——觀《珍珠港》有感

欣賞過這一部令人充滿出乎意料的影片,僅剩下了感嘆。

----感嘆戰爭,感嘆電影藝術。

偷襲珍珠港——二戰史中不會暗淡。但像我這類對戰爭認識甚淺的人來說,除了知道它是引發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以外,就只剩下對戰爭的抵制與痛心、對血腥的深刻記憶以及對和平的珍惜了。電影終究是電影,《珍珠港》不是史實紀錄片,是一部囊括浪漫的愛情元素的史詩影片。它把個人的情感與愛國的情懷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三位主人公瑞夫、伊芙莉和丹尼,在這個大大的歷史齒輪的轉動中上演了他們自己的故事。

瑞夫和伊芙莉是一對熱戀中的情侶,但同時,瑞夫和丹尼是兩個年輕的勇敢飛行員,在美國陸軍飛行大隊。他們從小在一起長大,肝膽相照,親密無間。伊芙莉是被派往珍珠港的優秀護士。喜歡挑戰的瑞夫瞞著丹尼主動申請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告別了親愛的愛人與朋友,前往歐洲參加二戰。戰火無情,瑞夫的戰斗機不幸失事,伊芙莉和丹尼悲痛欲絕。但生活在繼續,兩人相互安慰和攙扶著前行,並在互助中產生了愛情。當伊芙莉准備忘掉過去,投入新生活時,瑞夫奇跡般的回來了,愛情讓他戰勝了困境,逃脫了死神,但眼前的一切讓他無法接受,昔日的好友為了愛情激戰。

但在這時,一切都停止了,因為那是1941年12月7日的早晨,一切隨著日軍的轟炸而改變,他們忘記了眼前,強烈的求生慾望和愛國情懷,以及軍人的責任感,把他們凝聚在一起。瑞夫和丹尼在炮火中沖上飛機,完美的配合,最佳的拍檔,他們擊毀了六架敵機。伊芙莉也回到她的崗位上,救助著不斷涌來的傷員,一切與歷史合拍,因為他們已無暇顧及自己。

珍珠港的災難過去了,瑞夫和丹尼卻又共同登上了大黃蜂號,准備進行那次自殺性行動——杜利特爾空襲東京行動。復仇是成功了,但參加的飛行員卻沒有悉數回來。就像丹尼,飛機迫降時為了救自己的好友瑞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為了國家,為了友誼,也為了愛情——他幫左右為難的伊芙莉作出了選擇。影片以美好的生活結束了——那是瑞夫,伊芙莉和小丹尼(丹尼與伊芙莉的後代)組成的,天空又明亮了。

有人說它篡改了歷史,我不同意,它是以歷史的原型,做了藝術的升華。宏大的轟炸場面,壯烈的自救行為,患難與共的手足之情,悲壯的勇敢反擊,英勇不屈力拔山兮的氣概……它展現出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頌揚了高度的責任感和高尚的情操。

3. 《珍珠港》觀後感

我看《珍珠港》有感
看了被稱為是《泰坦尼克號》之戰爭版的《珍珠港》之後我真有再看一遍的沖動,盡管淚水還掛在腮邊。是的,珍珠港的確好看,不僅僅因為有美麗的女主角,帥氣的男主角,珍珠港那美麗迷人的風景,還因為影片製作精細且手法較好,所以有看頭。
從整體來看,這部作品最大的特點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而且氣氛渲染比較好,二者的完美結合於是有了這部作品的精彩效果。其中的幾個場景:日本的戰斗機飛過棒球場,美國的小朋友們正在開心的玩棒球;飛機飛過小山坡,美國的小朋友們正歡快的采野花;飛機飛過足球場,孩子們正盡情的玩橄欖球;飛過樹林,一群天使打扮的孩子們正在嬉戲玩耍......這緊張的戰爭氣氛與愉快而放鬆的和平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戰前的幸福,快樂與戰後的悲慘又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又體現了當時戰爭的緊張氣氛又暗示了戰後的悲慘。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正在歡樂的玩耍,幸福的生活的時候卻不知道這些飛機將會帶來怎樣的消息,讓觀眾看了有一些不忍,有一些心痛,更有些氣憤……
日本天皇討論當時日本的形式時說美國終止了石油的供應如同切斷了日本的「生命線」,他回頭獃獃的看著正在山坡上放風箏的孩子們,眼裡充滿了慈愛,之後他回過頭來,慎重的決定發動戰爭;而另一場景:日本的戰斗機飛過足球場時,玩橄欖球的美國孩子們抬頭觀望,卻看見低飛的日本飛行員向他們招手,示意他們趕緊回家,暗示了這里「危險」。這些小小的場景,小小的動作卻體現了戰爭的實質不是殺人,也不是傷害無辜的生命,而是為了下一代,為了下一帶更好的生活,小小的場景,小小的動作卻是精妙之「筆」。
盡管有戰爭的殘酷無情,這部影片的另一看點卻是人間最美好的東西——愛情,影片向人們展示了愛情是偉大的,愛情的力量是無限大的。「每當看著西下的太陽的余輝,我總是希望能為遠方的愛人送去溫暖」這是伊夫琳給雷夫的信中的一句話,這句簡單的話卻包含著深情,包含著溫暖,包含著伊夫琳對雷夫無盡的愛戀。雷夫墜機入海後,唯一支撐他活下來的信念是「要活著回去與伊夫琳在一起」,唯一支撐他與死神抗爭的力量是他與伊夫琳的愛情的力量,唯一喚起他鬥志的人是他最愛的人--伊夫琳
正如雷夫後來對伊夫琳所說的一樣是伊夫琳救了他,是她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當然這部影片不僅僅體現了愛情的偉大,還體現了友誼的偉大。丹尼得知雷夫墜機消息時意志低沉,他回味與雷夫之間的感情時,字字句句都飽含深情,包含傷感,包含對雷夫無盡的思念;當他得知雷夫活著回來時,他又興奮又不知所措的感情流露,體現了他一面是愛情一面是友誼的左右為難。而另一方面當雷夫知道丹尼搶走了自己最愛的人伊夫琳時他非常生氣,然而當戰爭開始後他一如既往的鼓勵他,支持他,指點他逃過敵機的圍追;當油耗盡被迫降落,發現有日本軍隊,他大聲的通知「丹尼不要降落有日本軍隊」他跟本沒有想到自己的生死卻希望好友能夠安全;甚至在丹尼的飛機墜落時,他不顧槍林彈雨,沖過去救他,卻忘了周圍的日本人,最終被包圍,而精彩的還有後面,當他看見丹尼被捆,一心想著救他,用槍射死正在捆丹尼的人卻忘了自己在敵人的槍口下,另一方面,丹尼看見雷夫即將被射死挺身擋了雷夫的身體而犧牲……如果這些都不能說明友誼的話,那我不知道什麼樣的感情才算真正的友誼了。
讓人感動的不僅有偉大的愛情,偉大的友誼,還有美國人那顆盡職的心。雷夫離開伊夫琳去支援英國時,他下火車的第一件事不是去他的寢室休息,而是讓指揮官帶他去看看他的飛機;當戰斗的警鈴響起,雷夫與戰友們沖出營房,雷夫被告知油管破裂沒有修,而雷夫毅然的沖上飛機,盡管他知道有墜機的危險;當珍珠港戰爭爆發,毫無戒備的美國軍隊遭受轟炸,船長渾身是血,已淹淹一息,不肯閉眼,當被告知有人安排隊員們撤離,並有人管理船隻時,他才閉上了雙眼……
是啊,珍珠港不僅僅有以的那些看點,還有許多的特點,相信你看了之後也回這樣的感嘆到「珍珠港的確是一部精彩的影片,的確是一部耐尋味的作品,的確是一部白看不厭的作品」的。

4. 珍珠港觀後感50字

珍珠港

在劇中,日本人的嚴謹從他們的襲擊准備中又一次體現無疑,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既一舉摧毀美軍太平洋艦隊,從而控制環太平洋的主動權(我小時候居然認為他們此舉毫無意義,只是頭腦發熱之舉,是置自己於強敵環伺之境的舉動),他們確實也做到了,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人受的打擊之大,可能還超過了他們的預期(真沒想到,小日本當時的實力竟一致如斯),美國本土彌漫著一股失敗的情緒,而劇中當羅斯福決定要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時,軍隊將領幾乎是全部反對的,可見當時日軍實力之強,而之後羅斯福拼盡全力說服軍隊實施的偷襲東京之戰,雖然在情感上振奮了美國必勝的信心,但是在戰略上和謀劃上,與偷襲珍珠港計劃相比就遜色了不少。
日本想通過珍珠港之戰一舉打垮美國,然而時代最終證明他們錯了,正如劇中山本所說:「我怕的是這場戰爭恐怕會把這個巨人喚醒」。像這種非正義的戰爭勢將遭到挫折,劇中雷夫和丹利的英雄行為和愛國情結,不禁又喚起了少年的豪氣,還有那雄渾大氣的電影旋律,隨著你的感情波瀾起伏,在看到動情之時,不禁讓我們為之流淚。

5. 二戰經典戰役全記錄——偷襲珍珠港的讀後感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不可」治癒的創傷,身體的災難給予了那個時代,而心靈的創傷如遺傳一樣,時代相傳下去。所以對待歷史,我們要以求知者的身份來傾聽,來汲取教訓。
前些天看了《珍珠港》這部反應戰爭的影片。一般我們會慣用「欣賞」這樣的字眼來形容電影,的確,電影是給人看的。但是對於這部影片(推而廣之所有反映戰爭的影片)我真的想不出用什麼來形容。在觀看的同時也揭開了人類的傷疤,就好像自己親身經歷戰爭災難一樣。彷彿自己是身處亂世的人,對戰爭的恐懼,對和平的期盼......讓我熔入歷史之中,那一刻歷史就像是滄桑老人,像我們講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對於珍珠港事件,是由日本帝國主義精心策劃的,美國方面未給與充分重視的侵襲戰爭。對於珍珠港基地的重要性和日本進攻的可能性,美國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以輕敵姿勢來對待這場無法規避的戰爭。結果這場戰爭幾乎是在美軍的睡夢中打響的,正猶如當頭一棒,驚醒了沉睡中的美國。居安思危的潛危險意識在任何時候都是必須的,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問題上,毛主席態度鮮明的指出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話不會過時。一種潛危險意識,就這樣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強大。正所謂「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增加民族凝聚力,國家榮譽感是每個人應承擔的責任,是每個人歷史使命之所在。在任何情況下,擁有這種信仰的國家將無往而不勝!國家的災難每個人都是實際的承擔著,國家與個人的命運是相連的,就如珍珠港事件傳到本土之後,美國各界紛紛動員,士兵,物資,源源不斷的輸往前線,民族凝聚力,責任感油然而生。在去年的汶川地震時,我國軍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無不凸顯了新時期的民族精神,和責任感!

戰爭的爆發是利益沖突所導致的,在利益沖突不斷升級,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發生。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戰爭也是出於協調利益矛盾。正義戰爭的目的在於不再戰爭。日本帝國主義出於自身的考慮發動了這場不義戰爭,是違歷史之潮流,人類之期望。所以窮兵黷武的極端分子下場,註定要自己埋葬自己!
二戰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階段性產物,以日本為首的法西斯千方百計的轉嫁國內經濟危機,以求對內欺騙鞏固統治,對外侵略擴大統治。戰爭成為他們「理想」的工具。然而,事實告訴我們和平發展才能實現富強與尊重,「力可以的天下,而不可得民心",但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誰也不希望戰爭的爆發。當今世界正處於變革之中,在變化中充滿宇多不確定因素,其最終也不乏戰爭因素,但是時代的主流是求和平,謀發展,基於此應該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戰爭。縱觀歷史戰爭不是解決矛盾的唯一手段,許多戰爭反而適得其反。時下更為微妙的是協商解決利益的沖突。「在戰爭中能取得的,談判桌上也可以」和平應該成為人類之共同信仰!
雖然我們反對不義戰爭,但是我們可以犧牲一切可以犧牲的來維護,國家的榮譽,民族的尊嚴,就像美國人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亂後,美國人民開始了為自由而戰
正如前文所說的「戰爭的創傷是遺傳的」但是有好多人基因變異了,有的變異結果是隱瞞,有的淡化,更有甚者美化!「在對待歷史問題上,中國的態度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我們從來不認為歷史上的日本人能軍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要日本人民承擔,我們從不這樣認為」,朱鎔基的話不應該成為日本黨政忘卻歷史的資本,而應該是中日世代友好的根本。針對日本否認侵略,偷襲珍珠港,南京大屠殺......無疑是鐵的血證!
美國軍隊在收到命令之後,迅速集結,快速行動,體現了軍人的使命和天職。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當代軍人的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建軍之路的有益探索。我軍是文明之師,威武之師,文明之師,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靠這支鐵騎,歷盡艱難困苦終於建立了華族江山,彪炳千古。和平時期,這支雄獅為捍衛國家獨立與主權,維護世界和平建立了卓越功勛。新時期,新變化,中國軍隊更是彰顯了核心價值體系!
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的行程中,將是一個缺乏准備的思想准備de匆匆過客,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風險。 和平年代,回首那段滄桑歲月,使我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歷史留下了許多。讓那些滄桑歲月來激勵我們向前吧!
評論 | 17 1

舉報| 2012-11-28 18:50熱心網友
看了被稱為是《泰坦尼克號》之戰爭版的《珍珠港》之後我真有再看一遍的沖動,盡管淚水還掛在腮邊。是的,珍珠港的確好看,不僅僅因為有美麗的女主角,帥氣的男主角,珍珠港那美麗迷人的風景,還因為影片製作精細且手法較好,所以有看頭。
從整體來看,這部作品最大的特點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而且氣氛渲染比較好,二者的完美結合於是有了這部作品的精彩效果。其

6. 《偷襲珍珠港》1500字的觀後感

A 《偷襲珍珠港》觀後感


《偷襲珍珠港》敘述了1941年12月7日前後發生的日軍偷襲美軍珍珠港事件,這起事件改變了人們的命運。兩位年輕勇敢的飛行員雷夫,丹尼以及純潔美麗的護士伊芙琳也未逃過這場戰爭的劫難。通過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影片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勝利的輝煌和軍人勇於獻身的果敢精神以及主人翁的高尚情操。

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珍珠港事件,只有從不同角度來了解它,才可以得到較全面和真實的看法,日本想通過珍珠港之戰一舉打垮美國,然而時代最終證明他們錯了,正如劇中山本所說:我怕這樣會喚起在沉睡中的巨人。

在當時美國時時密切注視日軍一舉一動的背景下,在當時日本四處出兵疲於奔命,而美國則是以逸待勞的情況下,日軍居然能在其眼皮底下迅速的摧毀美太平洋艦隊的重要基地珍珠港,而且是在幾個小時之類,美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跡。在仔細看了二戰史之後,就可以清楚的明白,珍珠港在美軍中的重要地位。在偷襲之前,日本方面就已經做了充分准備,不僅在外交方面麻痹美國人,還在電報等方面誤導美國偵查部門,而其要跨越茫茫太平洋直接襲擊美國本土而不被發現,可謂難上加難,但是他們卻輕易的就做到了,甚至就在偷襲前夕,美國方面都還在說日本不可能跨越太平洋的,這不能說是美軍太疏忽大意了,而只能說是日本大膽冒險。在劇中,日本人的嚴謹從他們的襲擊准備中又一次體現無疑,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既一舉摧毀美軍太平洋艦隊,從而控制環太平洋的主動權 也正是這場空前的偷襲打破了世界還是沒有戰爭的美國夢。

珍珠港被襲給美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羅斯福總統是驚愕不已,這么強大的太平洋艦隊居然在短短幾小時內就化為烏有!他知道接下去怎麼做了。為了說明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時候,身體殘疾的他堅決不讓助手扶著,堅強地用自己那殘疾的雙腿站了起來!正是這個動作,讓我深刻認識到,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肯去闖,有著必勝的信念,就能所向披靡、百戰百勝! 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美國人敢於正視歷史、反思曾經的失誤的勇氣。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大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到一個人,都應該在生活中學會反思和成長。只有正視失誤、反思過錯、記住傷痛,才會使自己不再陷入屢錯屢犯的泥潭;才會在慘痛的教訓中得到鍛煉和成長;才會將失誤、過錯、傷痛化作完善自己,奮起直追的動力。

影片在展現戰爭殘酷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影片用很多篇幅,鋪陳渲染了珍珠港駐軍護士伊芙琳和飛行員雷夫、丹尼之間的愛情三角戀。這貌似不能給人新鮮感,但導演卻處理得恰到好處, 在影片中多數把戰爭場面與愛情場面交錯呈現給觀眾,讓觀眾在體會到戰爭殘酷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愛情的美好,人性的溫暖。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化干戈為玉帛,並肩作戰,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也許自己很重要,愛情很重要,但是和國家自由比起來,一切都可以暫時拋卻,也就是可以為國家為自由犧牲一切,甚至是生命!詮釋了軍人勇於獻身的精神.

最後丹尼為了救瑞夫死在了日本人的槍口下,瑞夫把丹尼的遺體帶了回去,上面蓋著美國國旗。可以想像此時依夫林的心情。影片的最後,伊弗琳和雷夫在鬥弄一個可愛的小BABY,依稀看出丹尼摸樣,活潑可愛......美麗的珍珠港美麗的愛情故事。瑞夫對著小丹尼說:「丹尼,你想飛么?"簡單而愉悅的畫面,卻讓人回味無窮,不禁潸然淚下.

《偷襲珍珠港》中,無論是平民還是軍人,當處於那種絕望無助的情形時,那種撕心裂肺的吼叫,那種痛苦扭曲的表情,那種血肉橫飛的場面,也許我們永遠也無法真正地體會到那些受戰爭之害的民眾的感受,我也不希望以後有機會去體會。

後來,美國向日本本土投了兩顆核彈,造成成千上萬的傷亡,日本被迫投降了,日本作為一個國家,並不值得我們同情,但對於受戰爭之苦的人民而言,大家的感受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希望戰爭在我們的家園中絕跡,願世界和平!

7. 珍珠港電影的觀後感

唉,抄答案的。告訴你。
看了被稱為是《泰坦尼克號》之戰爭版的《珍珠港》之後我真有再看一遍的沖動,盡管淚水還掛在腮邊。是的,珍珠港的確好看,不僅僅因為有美麗的女主角,帥氣的男主角,珍珠港那美麗迷人的風景,還因為影片製作精細且手法較好,所以有看頭。
從整體來看,這部作品最大的特點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而且氣氛渲染比較好,二者的完美結合於是有了這部作品的精彩效果。其中的幾個場景:日本的戰斗機飛過棒球場,美國的小朋友們正在開心的玩棒球;飛機飛過小山坡,美國的小朋友們正歡快的采野花;飛機飛過足球場,孩子們正盡情的玩橄欖球;飛過樹林,一群天使打扮的孩子們正在嬉戲玩耍......這緊張的戰爭氣氛與愉快而放鬆的和平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戰前的幸福,快樂與戰後的悲慘又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又體現了當時戰爭的緊張氣氛又暗示了戰後的悲慘。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正在歡樂的玩耍,幸福的生活的時候卻不知道這些飛機將會帶來怎樣的消息,讓觀眾看了有一些不忍,有一些心痛,更有些氣憤……
日本天皇討論當時日本的形式時說美國終止了石油的供應如同切斷了日本的「生命線」,他回頭獃獃的看著正在山坡上放風箏的孩子們,眼裡充滿了慈愛,之後他回過頭來,慎重的決定發動戰爭;而另一場景:日本的戰斗機飛過足球場時,玩橄欖球的美國孩子們抬頭觀。。。。。。
你自己改吧。哈哈哈。

8. 電影珍珠港觀後感600字左右

這些天一個人的日子有些無聊,又拿出《珍珠港》來打發三個小時被雨水淹沒的時間。
誰都知道我愛《珍珠港》,誰都知道我對《珍珠港》百看不厭。
我不管在那些所謂的影評人對它是貶是褒,我不是專業人士,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看電影的人。只要是觸動觀眾心靈的、能引發觀眾深思的就是好片。《珍珠港》它確實是部商業片,但又有幾部商業片能讓人這么震撼,能讓那麼多人一遍又一遍地去重復感受。
作為電影,三角戀確實是個惡俗的話題,但放在戰爭這個大背景下,又顯得是十足的無奈。為了有一個算的上圓滿的結局,看到一半處大概都會猜到結局Rafe與Danny必須有一個面對死亡。
頭幾次看電影對兩個男性人物,我是沒有偏愛的。Rafe作為主角中的主角,自然要盡可能的包含優點。他英俊帥氣,他的飛行技術一流,他是空軍軍官,他有飽滿的自信,他嚮往飛向真正的戰場,他對愛情忠貞不二,他對朋友處處保護與包容,他有時候會有小男孩兒的可愛與沖動,他在臨行的前夜為了責任自願放棄了幸福的一夜。他幾乎是完美的,所以吸引了美麗的Evelyn。
再看Danny,也許就覺得不是那麼完美。起初我也是不太喜歡他的,膽小,懦弱,不太敢去追求。他總是活在Rafe的光芒之下,飛行技術沒有Rafe高,處處要受Rafe的保護,甚至連愛情都掩蓋在Rafe之下。面對飛機Danny總是很自信,可以鎮定地指揮,但轉身遇到Evelyn,立刻就會語無倫次、面帶紅暈。漸漸就有些喜歡這個帶點悲情色彩的人物,這樣的有著缺點的人物才顯得真實,靦腆的Danny或許更招人憐愛。有一句話,男一號是女一號來愛的,而男二號是大家來愛的。Danny雖然處處需要Rafe的支持與保護,但最後他卻用生命保護了Rafe。
還有很多人在批判Danny和Evelyn不該在Rafe離開之後就展開新的愛情,但畢竟那時候都因為情報的不準確以為Rafe已經犧牲了,大家都需要新的生活、如果Rafe真的離開了人世,他也一定會希望自己最好的朋友用一生去替代自己照顧愛人。難道Evelyn非要像梁祝那樣殉情、或者在思念中孤獨終老大家才滿意?凄美的愛情只是傳說,而我們需要的是生活,誰能說他們倆在一起了就對Rafe沒感情了,就忘掉Rafe了。只能說錯誤、不及時的信息造成了後來的尷尬局面。為了電影的結局,也許只有Danny離開,小Danny來延續他的生命是最完美的。別在說什麼Danny搶了Rafe的女友,Rafe還得替他養兒子之類的無恥話題。Danny用生命拯救了Rafe,小Danny是Danny生命的延續,Rafe和Evelyn會傾盡所有感情去愛小Danny,小Danny可以說他們三個人共同的孩子,他代表了戰爭結束後美國的未來。他會為自己的父親感到驕傲,會繼承父輩們的影響繼續為祖國而戰。 在那個時代的大背景下,一切感情都是放在愛情熱情之後,所有的矛盾都可以拋在國家利益之後。電影之初,Rafe為了自己飛上雲霄的夢想,離開了深愛的Evelyn遠去英國參戰。電影之後,Danny也同樣為了自己的夢想和國家的尊嚴,與Rafe一起參加危險的「奇襲東京」計劃,甚至以生命為代價保護了最好的兄弟,沒能活著回國見自己的愛人,沒能見到自己的兒子出世。 Rafe與Danny一起生長在戰爭的年代,有同樣的沖上雲霄作戰的夢想,甚至還會愛上同樣的女人。他們早就不單單只是朋友,更是兄弟,是親人。不管有什麼矛盾,什麼誤會,最後還是會解開,還是會共同飛向東京的上空為祖國為尊嚴而戰。
除了這三個主角,羅斯福總統不讓你震撼?杜立特將軍不讓你欽佩?那個黑人水手多利·米勒不讓你感動?當杜立特將軍清清楚楚地告訴被挑選出的空軍士兵,「奇襲東京」計劃是冒著生命的危險,那一排士兵毫不猶豫地邁出的堅定地一步,那個特寫,那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沒震到你的心上?那十六架轟炸機成功地從航母起飛,那電影中的氣氛沒讓你感同身受?就是這部電影,讓我第一次了解了羅斯福總統,並且從此成為我的偶像。

這部電影還有太多太多感人的細節與鏡頭。電影是沒有國界的,從電影中得到的震撼更是沒有國界的。Evelyn說American

suffered,but American grew stronger。同樣的We suffered,But we grew
stronger。作為經歷了這么多大災大難中國人,同樣可以從苦難與傷害中走出來,變得更堅強。

9. 觀《偷襲珍珠港》有感300字

今天,我讀了《偷襲珍珠港》。

這件事發生在二戰的尾聲。ri本人為了擴大自己的國土,偷偷准備偷襲美國夏威夷群島的瓦胡島珍珠港。ri本的突然襲擊,讓還沉浸在節日快樂氣氛中的美國人措手不及。美軍緊急部署兵力,盡力挽回這不可收拾的局面。因為ri本軍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的作戰計劃一旦成功,那整個歐亞全部都將陷入戰爭中。幸好ri本沒有多次進攻,美軍看準這個時機重整旗鼓,ri本不斷敗退,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美國會這么強大,光是在這一心理上,ri軍就吃了大虧。美軍轉守為攻,轟炸ri本,ri本不得不停戰講和……

珍珠港一戰中,美國先敗後勝,在珍珠港保衛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ri本是一個野心十足的國家。與德、意一起被稱作三大世界黑暗之國。德國的希特勒征服17個國家,後來自殺於一個德政治秘密地下基地,ri本的山本五十六,後來被美軍炸死在山上……

種種事例一次次向我們證明,正義的力量是無窮大的,但凡違背正義的人和戰爭最終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10. 《珍珠港》電影觀後感800字以上

從整體來看,這部作品最大的特點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而且氣氛渲染比較好,二者的完美結合於是有了這部作品的精彩效果。其中的幾個場景:日本的戰斗機飛過棒球場,美國的小朋友們正在開心的玩棒球;飛機飛過小山坡,美國的小朋友們正歡快的采野花;飛機飛過足球場,孩子們正盡情的玩橄欖球;飛過樹林,一群天使打扮的孩子們正在嬉戲玩耍......這緊張的戰爭氣氛與愉快而放鬆的和平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戰前的幸福,快樂與戰後的悲慘又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又體現了當時戰爭的緊張氣氛又暗示了戰後的悲慘。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正在歡樂的玩耍,幸福的生活的時候卻不知道這些飛機將會帶來怎樣的消息,讓觀眾看了有一些不忍,有一些心痛,更有些氣憤……
日本天皇討論當時日本的形式時說美國終止了石油的供應如同切斷了日本的「生命線」,他回頭獃獃的看著正在山坡上放風箏的孩子們,眼裡充滿了慈愛,之後他回過頭來,慎重的決定發動戰爭;而另一場景:日本的戰斗機飛過足球場時,玩橄欖球的美國孩子們抬頭觀望,卻看見低飛的日本飛行員向他們招手,示意他們趕緊回家,暗示了這里「危險」。這些小小的場景,小小的動作卻體現了戰爭的實質不是殺人,也不是傷害無辜的生命,而是為了下一代,為了下一帶更好的生活,小小的場景,小小的動作卻是精妙之「筆」。

閱讀全文

與二戰時期珍珠港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電影蘋果劇情介紹結局是什麼 瀏覽:400
養父中文電影 瀏覽:280
周星馳經典電影有鬼 瀏覽:274
七月十四系列鬼電影完整版 瀏覽:847
南通樂天電影院 瀏覽:131
周星馳2018開拍電影 瀏覽:282
音樂電影搞笑 瀏覽:496
世界電影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 瀏覽:604
外星小孩動畫電影大全 瀏覽:567
成龍不知火舞電影 瀏覽:424
全球十大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瀏覽:121
希特勒打蘇聯電影大全 瀏覽:833
法國非誠勿擾電影 瀏覽:554
一個女的要當演員的電影 瀏覽:552
金城武年輕時愛情電影 瀏覽:696
格林兄弟電影快速觀看完整版 瀏覽:292
美國電影木乃伊2演員表 瀏覽:923
新蔡有單間電影院嗎 瀏覽:845
推薦一部類似禁閉島的電影 瀏覽:438
萬家麗mall電影院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