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觀看完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800字
觀《穿普拉達的女王》有感
有人說,職場如戰場,充滿各種艱難險阻,非常能考驗和鍛煉一個人的能力,我看的這部《穿普拉達的女王》電影則深刻地反映了這個道理,讓我收獲頗多。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就在於一個初入社會的女孩子安德麗婭在就職後的一系列變化和心路歷程,剛從大學畢業的她幸運地進入了一個知名時尚雜志做助理,後來因為工作的關系,她漸漸失去了友情、愛情,失去了很多之前很寶貴的東西,在認識到需要踩著別人才能保住地位的現狀時,她選擇了放棄,轉而從事普通但卻很感興趣的編輯工作,重拾了自己的幸福。這部電影中有很多觸動我的地方,很多都值得我深思,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在職場上游刃有餘、如魚得水,在以後的求職道路上得到借鑒。
比如,一開始安德麗婭在時尚雜志公司應聘助理時,不會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樣非常注
重穿著打扮,喜歡時尚和名牌,她堅持走屬於自己的風格路線,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感
覺,讓人眼前一亮,十分清新,正因為如此她才會被時尚主編看中,有時候求職就是需要
這種堅持自我的精神,不隨大流,不從眾,不迷失自己,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這樣才能
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讓面試官看到自己的與眾不同,或許會提供一個寶貴的機會。
這部影片又叫作「時尚女魔頭」,因此裡面安德麗婭的上司馬琳達當然是這部戲的黑臉
角色,她是時尚界的先鋒及領袖,免不了在性格上有些自傲,什麼事都要求苛刻,所以作
為其助理的安德麗婭吃了不少苦頭,先是一大堆任務接連不斷地等著她,然後是一些根本
無法完成的任務,讓安德麗婭幾乎撐不下去了,於是她求助於前輩,前輩沒有安慰她,只
是跟她說有很多女孩瘋狂地想要安德麗婭這份工作,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滿懷熱情,
不能抱怨太多,因為這是你的職責所在。
這的確是真理,現在有太多的人抱怨自己的工作累,工作忙,其實靜下心來想想,這
份工作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公司也選擇了我們,所以我們就必須要對自己負責任,對他人
負責任,把工作看成是一份樂趣,熱愛它,擁抱它,好好完成它,這才是一個盡職工作人
的作風。
後來,安德麗婭的工作漸漸步入正軌,也漸漸超過了一些同事,但是也因此失去了親
情、友情和愛情,當安德麗婭看到馬琳達為了地位的穩固而打壓別人,而自己也要被迫傷
害同事前輩,於是她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最終選擇了離開該雜志社而轉向自己感
興趣的、普通的一家報社,開始了做編輯的工作,尋回了自己失掉的幸福。 「好的不一定適合自己」這句話我一直都很喜歡,就像影片中的女主角工作的那個頂級雜志社,雖然頂著亮閃閃的光環,但是背後的辛酸黑暗又有誰人知曉呢,也許普通的報社才是真正適合她的天堂。因此,我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一定不能盲目從眾,瘋狂選擇那些熱門、工資高的工作,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求職,有句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時候選擇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工作會更有發展潛力。總之,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學到了很多在實際生活中無法學到的職場知識,希望未來在從業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好!
『貳』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應該怎麼寫
「我夢想有這么一個世界,人們可以因為一個逗號而去死」
本文標題的原句本應該如上陳述。第一次看到這個句子,是在法國人貝格伯德那本以揭露廣告圈內幕著稱的小說《99法郎》中。而這個句子的原作者、羅馬尼亞裔作家E.M齊奧朗並不被大多數人熟悉。有生之年裡他有意識地以離群索居的方式與世人隔絕,始終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他拒絕一切功利和誘惑、把榮譽視作糞土,被稱作「時間之外」的作家。不過在他歸於塵土之後,世界還是破壞了他有生之年堅持的生存法則:他的作品在越來越廣的范圍內傳播並受到越來越多人推崇,已經無話可說時榮耀卻為他戴上皇冠。
榮譽並非齊奧朗渴望獲得的,他在書中把自己定位於永遠處在「句子的中央」:他要做的不是開拓者,也不是終結者,而是一個永遠象徵著未完成的「逗號」。一篇文章中每一個逗號都代表著這個故事未完待續。在這里齊奧朗的話可以理解為他立志為未完成的夢想獻身並且無怨無悔。這樣的時代不需要太多人扮演偉人,而需要更多人無私地選擇逗號的角色,選擇為實現夢想而戰斗。這樣的逗號精神是值得人們記憶和尊敬的,
看《時尚女魔頭》的時候我不由聯想到了齊奧朗那個關於逗號的宣言,只不過此處的逗號被賦予的是完全不同的意義。影片中女主角安迪曾經獲得過布朗大學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為了實現自己到《紐約客》工作的夢想她卻毅然決然地放棄這個機會選擇了康奈爾大學新聞系。畢業後這個朴實的鄉下女孩以不修邊幅的邋遢形象迎來了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次面試,還因緣巧合得到了一份眾人夢想中的體面工作,誤打誤撞成了一家蜚聲世界的時尚雜志社的主編第二助理。在其他人看來安迪得到的是她原本可望而不可及的機會,但對於安迪自己這無異於是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委曲求全。在這個人生的轉折點之後,安迪不得不開始習慣給自己的每一次陳述加上一個逗號。比如說
是獲得一個機會,也是放棄另一個機會;
選擇了《天橋》雜志,也意味著失去了所有可以選擇的選擇;
終於要升職了,但為此付出的是所有私人空間;
認為自己沒有選擇,但實際上是自己已經做出了選擇;
我原來叫安迪,不過現在我的老闆給我起了個新名字叫艾米莉。
......
安迪也曾意氣用事地打算在這個駭人的時尚圈子裡做個過客,但最終這份自己曾經不屑的工作已經不再僅僅是通往《紐約客》的跳板 。世界上沒有什麼與自己是無關的,偶然出現在心中的面孔時間會帶走它們的幻像,就像那的些天真的夢想。安迪終於默認了這個逗號給她帶來的改變,並樂於把它當作一個良好的人生契機來看待。 小小一個逗號的力量如此強大,它不阻擋什麼但又的的確確是界限。從真實到另一種真實,有誰能夠跨越呢?
安迪曾經有一個夢想中的世界,不過現在這個世界似乎正在因為一個逗號而瀕臨坍塌和崩亡。加上一個逗號可以讓一個句子的邏輯層次更加分明,前因後果一目瞭然,顯示出的是作者在「成熟」中學會越來越清醒地分析一件事,甚至顛覆句子本來的意思。安迪的生活在改變,追求在改變,她的衣著品味乃至衣服尺碼也在隨之改變,她不可自拔地被捲入了一場虛妄卻沒法停止的競賽,與時間、與生活、與金錢、與無數難以記述、難以辯駁的必然理由競賽。也許她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面前這個穿普拉達、滿頭銀發的女人正在無休止地向她發出命令。就如電影里台詞說的,「那個讓你每次都接電話的人,才是你真正在乎的人。"因為她,安迪已經一頭鑽進了時尚圈,且下意識地開始決定要犧牲掉曾經那些不成熟的想法。
《時尚女魔頭》並不是一部很深刻的電影。作者過於理想化的情節設置或多或少讓人覺得幼稚和不真實。不過它所反映的確實是現代生活的常態,相信每一個曾經在夢想和現實中徘徊過的人對安迪在犧牲與追求之間的猶豫都感同身受,也經歷過在心靈的掙扎中因為一個逗號的轉折在一念之間做出抉擇的過程,就此舍棄最初的夢想把自己的生命一再填充下去。夢想被一絲絲抽離、若有若無失落的時候,也許成就了其他?但是最終這些所獲得是否自己真正所缺乏所需要的?我們值不值得為這樣一個逗號心甘情願讓曾經心心念念的夢想死去?
如今這個年代倘若到了安迪那個年齡你還在談夢想談追求是很難被人理解的。你明明生活在原本被定義為風華正茂、窮狂極傲的階段,現在卻身不由己、理所當然地必須做出一臉滄桑、滿目風雲的姿態。不談幸福,你覺得那是少男少女們要斟酌的形容詞;不說夢想,如今這樣的詞眼較之於一個逗號來說顯得過於臃腫和矯情。你甚至還會滿含自嘲地反省,曾經未泯人世滄桑,年少輕狂地追求風花秋月的自己多麼傻。想到這里你是不是感受到了小小一個逗號的強大?它不是哲學,卻是不存在的存在;至於夢想,你怕它無力負載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我夢想有這么一個世界,人們可以因為一個逗號而去死」。
在我們正在經歷的時光中,很難找到通向這個逗號的道路。因為如今逗號正在我們的腳下扮演與前者截然不同的載體角色,護送我們到達一種理智的世界觀和目標。然後你目睹到的是無數個安迪和內特在昔日美好回憶中互道珍重彼此告別,在這個高度物質的社會里,理智的男男女女之間滋生出的真摯愛情從萌芽、燦爛到最終凋零都是不需要理由的。你會看到你身邊曾經熱愛文學的少年,在填報志願的時刻顫抖著寫上那些更容易讓社會高度認可、公司迅速錄用的專業名稱。每次我們抱怨環境帶來的壓力,把選擇的權利推卸給社會氛圍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承認自己對於誘惑、對於虛榮和世俗的不可抗拒。
沒錯,即便這么承認也並不可恥。如果是我,很可能也會和安迪作出一樣的選擇。而且我始終覺得故事的結局過於公式化。更加合理的情形是:安迪坐在車里,如同她剛剛來到巴黎的時刻那樣看著這個都市的繁華在眼前嘩啦啦地流過,安迪想念著那些已經被拋在身後的景色如同那些曾經的夢想,卻永遠不會再回頭。內特不會原諒安迪,盡管感傷無奈,愛情還是在他的心中漸漸消失,轉身之際一切正在忘卻,盡管離開她如此艱難。
不過如果是我,放棄夢想和真愛同樣也是會後悔的。因為我相信在內心深處,我們每個人都還是對最後那個把手機扔進許願池,瀟灑地離開白發魔女的安迪懷著憧憬的。我們的目光還是對那個重新找回記者之夢的女孩充滿贊美的。即便有人會說,生活,要比電影難多了.....
是的,生活比電影難多了。所以要拋開自己眷戀的夢想和愛情變得理智也沒有那麼簡單。那個說出自己夢想的少年,那個愛上愛情的女孩,他們還能記得在媽媽子宮里呼吸的心態,他們還葆有邂逅愛情的戰栗,他們還擁有留下一行淚水的權利。就算會失望,會受挫,會感傷......可是對待感情所做的抉擇不就理當感情用事嗎?至少在面對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和事,你仍然真誠和善良,勇敢和自由。
讓夢想的世界逐漸死去的那個逗號,其實不過是我們的自私、貪婪和懦弱造成的絕境,這種絕境不是痛苦,而是較之更糟糕的麻木。惡魔從來都不是那個銀發的女人,而是她身上那件叫做普拉達的衣裳。
『叄』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
《穿普拉達的女王》電影則深刻地反映了職場如戰場,充滿各種艱難險阻,非常能考驗和鍛煉一個人的能力這個道理。
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就在於一個初入社會的女孩子安德麗婭在就職後的一系列變化和心路歷程,剛從大學畢業的她幸運地進入了一個知名時尚雜志做助理,後來因為工作的關系,她漸漸失去了友情、愛情,失去了很多之前很寶貴的東西,在認識到需要踩著別人才能保住地位的現狀時,她選擇了放棄,轉而從事普通但卻很感興趣的編輯工作,重拾了自己的幸福。
這部電影中有很多觸動我的地方,很多都值得人深思,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在職場上游刃有餘、如魚得水,在以後的求職道路上得到借鑒。
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一定不能盲目從眾,瘋狂選擇那些熱門、工資高的工作,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求職,有句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時候選擇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工作會更有發展潛力。
在事業成功後,安迪曾經熟悉的朋友也在因他的轉變而遠離他,就像奈傑兒說的當他的個人生活化為烏有時候就是他即將升職了——就像梅琳達,風光的背後是家庭即將分崩離析的痛苦折磨,努力保住職位的職場拼殺,卸去面具後的梅琳達是如此虛弱,蒼老,無力,疲憊,人前的強悍盪然無存,讓人心生酸楚。
安迪也在適應,她最常說的是我沒得選擇,其實她在選擇超越時就已註定了結果,不論這個結果是不是他的本意。安迪頓悟了,她要再次面臨選擇,這次她選擇了離開,義無反顧,扔掉了那個如同遙控器般支配她不停旋轉的手機,脫掉象徵身份,地位,品味,無數女孩艷羨的頂級時裝配飾,回歸自由獨立的生活,重新開始自己的理想。
影片主要角色
1、米蘭達
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
穿普拉達的女王,頂級服裝雜志社的主編。每天早晨的生活從四杯咖啡開始,她追求完美、心細如針、尖酸刻薄、敏銳善變,是讓人望而卻步的工作狂、女王。
2、安迪
演員安妮·海瑟薇
初入職場的清新女生、單純的菜鳥,機緣巧合來到頂級服裝雜志社給「女王」當助理,在苛刻無比的環境中歷練成長,卻發現自己其實不喜歡這樣的工作節奏。最後,她離開了「女王」,回歸了愛情與親情。但她的用心付出也換來了女王的親筆推薦信。
『肆』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怎麼做到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夢想
一個適合剛入職場卻在愛情上面對糾結的女性觀看,從電影帶來的教育意義來看,就算是一部爆米花的商業電影,但依然能給很多年輕人重新燃起對工作的熱情。
最重要的,就是整部電影最後講述關於愛情的時候,女主在工作和愛情中兩年的表情讓我有些震撼,提高了自己卻失去了摯愛,無疑令人痛苦,可是不在一個高度,不能夠和你一起分享工作快樂的愛情,難道不是一個該拋棄的愛情嗎?
有關於價值觀和愛情觀的選擇的電影有很多,《穿普拉達的女王》是我看過最好看,也是最震撼的一部了,也算是商業片中比較有含量的電影之一了!
『伍』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50個字以上
摘要 《穿普拉達的女王》告訴我們:想提升衣品,只需要做一件事——好的衣品,不光是穿出來的,還是「扔」出來的。
『陸』 《穿普拉達的女王職場逆襲》觀後感
這個電影好早以前了啊
『柒』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1000字
你這20財富值。寫1000字劃不來啊(°ー°〃),愣住
『捌』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是什麼
在大衛·弗蘭克編導的美國劇情片《時尚女魔頭》的劇末,安德莉婭從頂級時裝雜志社《天橋》總編米蘭達工作助手的誘人職位辭職,循著自己做記者的理想去一家報社應聘,報社主編剛剛收到米蘭達發來的傳真,她說「在她所有的助理里,安德莉婭是到目前為止最讓她失望的,而且,報社主編如果不聘請安德莉婭,就是最大的傻瓜」——典型的美國喜劇式幽默。
美國的很多劇情片經常給人帶來深厚的回味,從那些情理兼備、細節精緻、談吐幽默、誘導啟發的意識風格中,觀眾真正領略到美國電影藝術的高度,美國電影對於人性的深入詮釋已經成為最打動觀眾的力量——人性無國界,美國的電影藝術也因之走向全球。
《時尚女魔頭》三分之二的篇幅為我們展現米蘭達這個在時尚圈呼風喚雨的大人物與她的工作助手安德莉婭的沖突和互動,同時鋪敘性的穿插以安德莉婭與男友、同事、朋友的沖突和互動,共同為最後三分之一篇幅影片高潮的來臨打下伏筆。
米蘭達的生活奢侈得離譜加誇張,米蘭達對工作投入全部、忘記一切,米蘭達對安德莉婭頤指氣使、居高臨下甚至視若無物——她似乎安德莉婭這個助手看作一個「機器人」,但當安德莉婭冒犯自己時則記得要給她施加更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從精神上予以報復。
這些都加強了米蘭達作為一個「女強人」「霸道的女權主義者」的形象,她以自己的工作中的冷酷壓力折磨安德莉婭的同時,逐步也開始改造安德莉婭的人生,安德莉婭越來越習慣於成為米蘭達的一個沒有自由、隨叫隨到的附庸,雖然她因此得到了地位、享樂、奢華、鮮花、光環,但也失去了生命的獨立、時間的自由甚至純潔的友情和愛情。
安德莉婭適應了米蘭達的要求也意味著喪失獨立和自我,她作為米蘭達的「附庸」必須隨時應付各種難纏的、突然的、艱巨的新任務,必須犧牲給男朋友過生日的時間去陪伴米蘭達,必須在米蘭達出席豪華晚會前花費整晚時間背誦佳賓資料以便在晚會現場及時提醒米蘭達即將和她握手寒暄的是什麼人……
『玖』 小學生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300字
也不知是為什麼,居然狗血的看完了《穿普拉達的女王》(又名《時尚女魔頭》)這部電影,看完以後感觸良多,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
。本想用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觀點來支撐全文,但是基於片子所反映出來的東西本就無輕重之分,所以果斷放棄了,一個論點統領全篇的架構,採用逐個角色進行分析的方式進行。至於電影簡介,自個兒問「度娘」去,別拿這個問題來煩我。
一、米蘭達(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
有人說本部影片的亮點便是由梅麗爾·斯特里普扮演的米蘭達一角。
怎麼來形容她呢?如果那個意志力不夠堅強的同學,在剛踏入社會之際遇到了這么一位上司的話,那簡直就是噩夢。她嚴厲、苛刻、刻薄、傲慢,某種程度上講,如果你做的不夠好,她將徹底摧毀你的心裡防線。
不過如果你能堅持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無論心理還是能力。
當然米蘭達並不是十足的魔鬼,她嚴苛卻很細心,不會對於你的成長視而不見,她會以她的方式表示對你的肯定,我想這對於剛入職的年輕人來說,正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我們都會犯錯,可悲的是大多時間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到底哪裡錯了。所以及時、准確的批評比敷衍了事的應允更有幫助。
從這個角度來說,應該慶幸在入職初期有這么一位上司。請記住下面三句話:(出處問度娘)
不是每個在你身上拉屎是都是你的敵人。
不是每個把你從屎堆中拉出來的都是你的朋友。
而且當你陷入深深的屎堆中(身陷困境)的時候閉上你的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