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最後一課觀後感600字
寫作思路:寫最後一課的讀後感,以寫感為主,把故事情節簡單交代一下即可。
今天,我是流著淚看完電影《最後一課》的。一出電影院,我就讓媽媽幫我給我的班主任劉老師打一個電話,媽媽問我有什麼事情……我未開口,淚水止不住地又流了出來,媽媽一遍又一遍地問我:「怎麼了?」 ……望著媽媽著急的表情,我思緒萬千,心很久不能平靜……
媽媽牽著我的小手往家走,一路上,在地鐵里,穿走在華農大的校園里,直到進了家門很久,我的淚水才逐漸地止住,譚千秋老師為了救四個鮮活的生命而光榮地犧牲了……四個平時表現不「好」的學生在同譚千秋老師一起等待救援的時刻,幡然醒悟,譚老師平時對自己的批評和嚴格要求原來就是對自己的愛和付出,他們為自己對譚老師的誤解和報復而後悔……。
在譚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班主任劉老師、英語賴老師、數學鍾老師……的身影,記得剛轉到這個班,不是很適應,最晚一次,我做完作業已是深夜2點了,我的姑婆很關心我,詢問劉老師我跟的上嗎?劉老師回答道她對我有信心。劉老師,您知道嗎?是您的鼓勵讓我一點一點地又找回了信心,劉老師,賴老師,鍾老師……謝謝您們這些天來對我的關照,謝謝您們給了我這么多耐心。
劉老師,賴老師,鍾老師……您們對我的點點滴滴的付出,像久旱逢甘露,滋潤著我的心田,我會用我的行動報答您們的。
《最後一課》看完了,但它永遠留在我的心裡,印在我的腦海里……
2. 班主任的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觀看電影《班主任》,看完之後我深有感觸。
電影中的賈丟丟是很可憐,他的母親與他的父親離了婚,隨後,又找了一個新的男朋友。賈丟丟為此感到傷心。也因為這樣他開始不再愛學習,不再和同學交流,還經常逃學,經常不做家庭作業。
自從學校來了一位新的班主任—許曉雅,她發現了賈丟丟這一系列的情況。她先去賈丟丟家家訪,又和賈丟丟的媽媽談論,最後還把賈丟丟接到自己家去住,用心去開導他,慢慢教育他,最後讓他從新做回原來的自己,又開始努力的學習,又開始與同學交流。
賈丟丟他真可愛,雖然他開始做的不對,但是他可以重新領悟到自己的錯誤,並去改正,這一點讓我百般佩服。社會上許多的人不可以做到這一點,他們一旦錯了,便不會改正,只會一錯再錯下去。他們更不會領悟到自己的錯誤,也更不會去改正。賈丟丟他只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卻可以做到這一點,真令我們感到佩服!
電影中的班主任許曉雅老師,也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許曉雅老師的父親是文雅集團的董事長。按理說,她可以在自己父親的公司去上班,那樣比當老師強上不知多少倍,但是我們的許老師卻要在學校教學,她說,這是她的啟蒙學校,她要在這學校當老師。許老師才上任的第一天就收到許多學生的熱烈歡迎。她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總會想辦法讓課堂更有趣,還經常想辦法去開導大家。
許老師真是一位好老師!我的理想也是做一位好老師,受所有學生的喜愛,我也會接受學生對我提出的意見。不光如此,我還要用心地去教育學生,我也會把學生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我不會打罵他們,也不會懲罰他們,我會讓他與我一起找出自己的錯誤,並逐步去改正,讓他們不再犯這種錯誤。
班主任這部電影讓我深處感動,你呢?
3. 電影班主任觀後感作文
「400米賽跑是一個奇特的比賽,它就像人生一樣,輸在起跑線,卻贏在終點」。這是電影《跑出一片天》中的一句道白,卻讓我回味了很久,影片中的一幕幕時不時浮現在眼前。
電影中的主人公李小天出生在一個不富裕的家庭。他出生時,母親離開了他,他與父親相依為命。小天的爸爸李飛雄因為沒文化,一直以賣沙鍋為生。他希望小天在班裡和學校里名列前矛,所以經常教育小天要多學習,長大不要像他一樣沒出息。在學校里,小天長得小,經常被小朋友們譏笑為「矮冬瓜」。為了不被同學嘲笑,李小天下決心在跑步方面超過別人。可是爸爸卻反對,因為運動員訓練很苦,最後還得賣金牌。有一次,這個有著夢想卻不被理解的小男孩,偶遇了運動員出身的「大眼仔」,他因為自己的坎坷經歷而對這個小男孩產生了同情之感。於是,「大眼仔」決定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這個小男孩實現夢想。後來,在「大眼仔」的幫助下,小天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運動會中拿到了賽跑冠軍。
《跑出一片天》是個感人的親情片。影片中男孩與父親,從不支持到很理解,是很多家庭的父子關系。父愛永遠站在孩子們身邊,但最容易被忽視。通過真實的生活,與激烈的沖突,描寫父子的百態。同時,這也是讓人奮斗的勵志片。「我什麼都輸給別人,唯一能為自己爭取的就是跑過別人!」。小天為了實現夢想而用盡全力去奔跑,令我觸動很深。小孩子有著大夢想,從平凡人身上折射出的勵志點,觸動著我的心靈。李小天是一個為了夢想不懈追逐的少年。是一個能為了未來不息付出一切代價的拼搏少年。雖然只是一個單純的夢想、卻有一段屬於他自己的艱辛歷程。
看完這部電影我百感交集。一條揮灑汗水的跑道,一場夢想的比賽,一個出身平凡的男孩......我感覺我和他一樣,是一個尋覓自己的未來的少年。
補充:
李小天是一個沒有媽媽,只靠爸爸賣砂鍋掙錢勉強上學的孩子。小天非常喜歡跑步,可是,由於身高不夠,就沒能參加學校田徑隊。他為了練跑步,小天經常偷偷的幫爸爸送砂鍋,他爸爸一點都不知道。雖然他爸爸不讓他跑步,但是,小天還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叫大眼仔,大眼仔就是400米跑進53秒的邢風。一天晚上,大眼仔帶小天去挑戰夜跑之王,小天得了第一名。參加完這個比賽之後,小天找回了自信和勇氣。小天的老師非常想讓小天參加北京市小學生跑步比賽,主任同意讓小天試一次,不過他必須跑進一分鍾內才能參加。小天沒辜負老師的期望,竟跑出59.59秒,他能參加比賽了。小天在比賽中超過了一個又一個選手,最後,李小天贏了。小天跑了55秒30的好成績。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感動,特別是小天對夢想的執著和他父親從不了解他兒子到支持小天參加運動會。他們都十分讓我感動,小天有著堅強勇敢、勇於追求夢想的精神,而小天的父親有著望子成龍、知錯能改的品質。
李小天的父親雖然在影片開頭的時候給我們的感覺是一個不懂孩子、不理解孩子的一個父親,但接近電影的尾聲時,就能發現他被小天感動之後,決定支持小天追求自己的夢想——跑步,由此,側面說明小天的爸爸其實是個知錯能改、稱職的父親,只不過他的脾氣太過固執,太急於望子成龍罷了。
這部電影讓我一會哭一會笑,笑是因為小天在小學生賽跑中獲得了第一,哭是因為小天思念媽媽的真情讓我感動。裡面的一句話讓我難忘:「人生,輸在起跑線,贏在終點。」是啊,人生就是這樣,即使之前比人差,以後也要超過別人 影片結束時,我感慨萬分,之前的也就過去,以後的要努力爭取,這並不是口頭說說的或發個誓那麼簡單,而是要拿出行動,就像李小天一樣,他用自己的兩條腿,跑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和李小天極其相似的是貝多芬,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里,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一種痛苦。。
從中,我受到了啟發:一定要向自己的目標、自己的夢想沖去,就會實現目標,實現夢想。
4. 魏書生的如何當好班主任上觀後感
魏書生的如何當好班主任上觀後感
魏書生的《如何當好班主任上》觀後感
就是看了《如何當好班主任上》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
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劃重點:
內容:道理或精湛的思想+思考與聯想+決心和理想
表達方式:類議論文,但必須寫清個人感觸。
應該抓住觀看內容中心進行描述,以「感」為主,聯系實際,寫深寫透。
觀後感正確格式: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5. 非常班主任讀後感急急急
《非常班主任》讀後感
當媽媽為我買下楊紅櫻寫的校園小說「非常系列」之《非常老師》後,我一口氣讀了五遍,還是愛不釋手。我完全被裡面那些 「非常漂亮」、「非常會打扮」、「非常會玩」、「課上得非常好聽」、「非常有愛心」、「對調皮淘氣的學生非常有辦法」、「非常神秘」也「非常前衛」的「非常老師」迷住了。下面,我把其中我最愛的兩位介紹給你認識。A、米蘭老師,女,性格活潑開朗,愛玩。
課堂上從來以學生為主角。在一堂作文課上,米蘭老師給同學們念了夏雪兒一篇關於春天的作文。這是一篇「 顛覆春天」的作文,說「春天是流行感冒的隱形殺手」,「春天是個媚俗的女人」、「春天是個胸無大志的懶漢」……米老師要同學們「各抒幾見」。有的同學說這篇作文主題不正確,所以該評不及格;有的同學說這是篇「有個性」的作文,該得90分。經過激烈的辯論,大多數同學都認為這是夏雪兒「真正的用眼睛、用身體、用心去感受了春天」而寫出的作文。最後,米蘭老師給這篇作文打了95分的高分。她指出了這篇作文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夏雪兒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她要求學生寫作文要「真情實感」,是通過這樣生動、巧妙的方式,這樣的老師,你喜歡嗎?而一堂班級活動課,被她上成了「實話實說」課,她提出了「袁小珠該怎麼辦」的問題,讓同學們大家來談看法、想辦法,幫助面臨父母離婚問題的袁小珠,使全班同學好像在一堂課上長成了大人。B、蜜兒老師,女,性格開朗,行蹤神秘,據說是仙女下凡。當神秘的蜜兒老師來到紅宮學校時,學生們「為了分數和名次,把自己變成了學習的機器」,是「一群迷失了自己的孩子」。蜜兒老師把龍督監給她的「名次表」扔了,讓每個學生把自己不快樂的事,一一寫在紙上。寫完後,讓他們把紙折成小方塊,塞進一個黑匣子里。「這是一個黑色的棺材。」蜜兒老師說,「裡面裝著你們『不快樂』的事」。然後她帶著他們,去一片荒地上挖了個坑,把孩子們的「不快樂」通通埋葬掉了。「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快樂!我希望你們的每一天都快樂!」「葬禮」之後,
她出了個作文題:《我可以做什麼》,結果,全班30個同學,就評出了30個第一名:有的是鋼琴彈奏第一名,有的是英語口語會話第一名,有的是飼養小動物第一名,有的是廚藝第一名,有的是足球前鋒第一名……最後,蜜兒老師去天庭找到了那位活了9999歲的老仙人,取來了121號皮袋子,把滿滿一大袋微笑的空氣倒進了校園。校園里凋謝的花全開了,老師在微笑著講課,學生微笑著聽講……我說到這里,你一定也喜歡上這本書了吧?書中的其他老師也很有特點哦!羅老師很有愛心;舒老師對調皮同學特別有「妙招」;江老師頭上翹著一撮頭發,就像一棵「消息樹」;古老師側面看與出土文物北京猿人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些老師能把學生帶進一種神奇的環境里,插上想像的翅膀,學到豐富的知識。
小說寫得幽默、簡潔、想像力非常豐富,很多地方都會令人捧腹大笑。如果你也想認識這些「非常老師」,你可千萬要去買一本看看哦!
6. 電影《班主任》觀後感
看了《班主任》這部電影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
自古以來,我國有「師道尊嚴」的傳統,尊師是一種社會美德,但有時候不免會把學生置於被支配的地位。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師生觀,往往將尊重視為單向的(即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正因為是單向的,對於實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種客套,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對於「尊重」的對象則是滿足了一種對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學生也將永遠不會學到「尊重」的真諦。因此,我覺得作為教育者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尊重學生的意識,學會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與意願。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我想:教育應該一切從尊重開始,一切從心開始! 有時候,教師也應該要學會「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或許會得到意外的「收獲」。再聯繫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事兒,我對「尊重」有如下一些體會:
一、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和人格
俗話說:「自尊之心,人皆有之。」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思想單純,自尊心也比較強,他們總希望家長、老師的尊重和鼓勵。當他們取得成績時,希望別人能給予贊揚、肯定;當出現錯誤時,在內疚的同時更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班主任是學生自尊和人格的直接的保護者,因此,我們要致力於創設一種師生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友愛的氛圍,讓學生能在這個集體中快樂地成長。
二、要尊重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行為的動力,學生在校的一切活動都與他的情感體驗密切相關。學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狀態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若班主任採用專制、冷酷、高壓式的管理方法,極易使學生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感。因此,無論是從學生情感健康發展的立場出發,還是從減少負性情感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出發,班主任都應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悅的、相互信任的和親密的情感關系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
三、要尊重學生的差異
由於社會環境、家庭條件、遺傳素質和生活經歷的不同,每個人都會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力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不僅要認識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該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承認個性差異,鼓勵個性張揚,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各盡所能,各盡其才」。
7. 《班主任》電影觀後感
讀了《班主任》這本書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自古以來,我國有「師道尊嚴」的傳統,尊師是一種社會美德,但有時候不免會把學生置於被支配的地位。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師生觀,往往將尊重視為單向的(即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正因為是單向的,對於實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種客套,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對於「尊重」的對象則是滿足了一種對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學生也將永遠不會學到「尊重」的真諦。因此,我覺得作為教育者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尊重學生的意識,學會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與意願。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我想:教育應該一切從尊重開始,一切從心開始! 有時候,... 讀了《班主任》這本書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
自古以來,我國有「師道尊嚴」的傳統,尊師是一種社會美德,但有時候不免會把學生置於被支配的地位。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師生觀,往往將尊重視為單向的(即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正因為是單向的,對於實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種客套,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對於「尊重」的對象則是滿足了一種對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學生也將永遠不會學到「尊重」的真諦。因此,我覺得作為教育者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尊重學生的意識,學會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與意願。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我想:教育應該一切從尊重開始,一切從心開始! 有時候,教師也應該要學會「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或許會得到意外的「收獲」。再聯繫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事兒,我對「尊重」有如下一些體會:
一、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和人格
俗話說:「自尊之心,人皆有之。」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思想單純,自尊心也比較強,他們總希望家長、老師的尊重和鼓勵。當他們取得成績時,希望別人能給予贊揚、肯定;當出現錯誤時,在內疚的同時更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班主任是學生自尊和人格的直接的保護者,因此,我們要致力於創設一種師生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友愛的氛圍,讓學生能在這個集體中快樂地成長。
二、要尊重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行為的動力,學生在校的一切活動都與他的情感體驗密切相關。學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狀態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若班主任採用專制、冷酷、高壓式的管理方法,極易使學生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感。因此,無論是從學生情感健康發展的立場出發,還是從減少負性情感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出發,班主任都應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悅的、相互信任的和親密的情感關系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
三、要尊重學生的差異
由於社會環境、家庭條件、遺傳素質和生活經歷的不同,每個人都會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力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不僅要認識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該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承認個性差異,鼓勵個性張揚,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各盡所能,各盡其才」。 展開
8. 電影班主任觀後感800字作文
今天,學校組織觀看電影《班主任》,看完之後我深有感觸。
電影中的賈丟丟是很可憐,他的母親與他的父親離了婚,隨後,又找了一個新的男朋友。賈丟丟為此感到傷心。也因為這樣他開始不再愛學習,不再和同學交流,還經常逃學,經常不做家庭作業。
自從學校來了一位新的班主任—許曉雅,她發現了賈丟丟這一系列的情況。她先去賈丟丟家家訪,又和賈丟丟的媽媽談論,最後還把賈丟丟接到自己家去住,用心去開導他,慢慢教育他,最後讓他從新做回原來的自己,又開始努力的學習,又開始與同學交流。
賈丟丟他真可愛,雖然他開始做的不對,但是他可以重新領悟到自己的錯誤,並去改正,這一點讓我百般佩服。社會上許多的人不可以做到這一點,他們一旦錯了,便不會改正,只會一錯再錯下去。他們更不會領悟到自己的錯誤,也更不會去改正。賈丟丟他只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卻可以做到這一點,真令我們感到佩服!
電影中的班主任許曉雅老師,也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許曉雅老師的父親是文雅集團的董事長。按理說,她可以在自己父親的公司去上班,那樣比當老師強上不知多少倍,但是我們的許老師卻要在學校教學,她說,這是她的啟蒙學校,她要在這學校當老師。許老師才上任的第一天就收到許多學生的熱烈歡迎。她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總會想辦法讓課堂更有趣,還經常想辦法去開導大家。
許老師真是一位好老師!我的理想也是做一位好老師,受所有學生的喜愛,我也會接受學生對我提出的意見。不光如此,我還要用心地去教育學生,我也會把學生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我不會打罵他們,也不會懲罰他們,我會讓他與我一起找出自己的錯誤,並逐步去改正,讓他們不再犯這種錯誤。
班主任這部電影讓我深處感動,你呢?
9. 讀班主任觀後感300字。
在劉心武《班主任》中有三個印象最深的情節:一、主任滿懷期待地問張老
師是否願意接收
「
壞學生
」
林寶琦;
二、
謝惠敏滿心憤慨批判
《牛虻》
是黃書;
三、
張老師渴求的文學巨著竟被丟置雜物庫,更被林寶琦之眾玩樂。
學校主任滿懷期待並不是期待張老師能夠改造林寶琦,
拉他一把,
讓他走上
正道,
而且因為無人接收而急於把壞學生脫手,
免得惹得一身騷。
在包括主任以
及其他老師的思維中,壞的就是壞的,是不可能變成好的,就象林寶琦,打架斗
毆,不學無術,偷看黃書,更是因斗毆進了警察局,已是無葯可救,最好是被紅
衛拉去批鬥。可見,中國人的固定性思維多嚴重,好就是好,壞就是壞,永遠無
法轉換,犯了錯就得永遠背著
「
壞
」
的標簽。
謝惠敏幾乎是
「
四人幫
」
思想獨裁陰謀的成品,她愛學習,懂禮節,疾
「
惡
」
如
仇,她是眾人眼中的
「
好學生
」
。但是,謝惠敏思想僵化,精神營養
饋乏,思想
方式簡單,
「
忠誠
」
被導向盲從,
「
堅定
」
被扭曲為偏執,她代表的不是個人,而是
一個時代的縮影,尤其代表的是被時代荼毒的成長中的孩子。
而被丟棄在雜物庫、
被玩樂的文學巨著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全文通過這一線
索深刻反映這一時期先進民主文化被丟棄被踐踏,
而所謂
「
正統
」
的腐朽文化被奉
為信條的混亂狀況。
這些文學著作因為引導民主、
思想解放而被批判為反社會主
義,中國人也就失了一個認識世界,精神升華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對民主、解放
思潮襲全球,
而剛走上社會主義的中國極其重要,
以致失去這個機會,
中國離世
界又遠了一大步。
十年動盪,最終以粉碎四人幫為結局,這無疑應驗了中國老話~邪不勝正。
這樣的勝利令中國可喜可悲,
喜的是最後的勝利扼制了
「
文革
」
浪潮,
沒讓中國走
上不歸路;
悲的是這樣的勝利背負了太大的代價,
以致直至今日我們仍在承受文
革餘波
.
文革根本上是一場思想文化獨裁專制陰謀,
企圖禁梏中國人的思想,
通
過壓制民主來實現獨裁。
文革得到毛澤東的默認,
實施得更徹底,
破壞力也更大。
有志之士在文革
中掙扎反思,試圖以自己微薄之力喚
醒中國人。但被
「
正統
」
思想荼毒的中國老百姓並不領情,
將之認為違法亂紀,
鑽社會主義空子,
以致在
文革結束許多年,陰暗的文化氛圍低迷不散。要說
「
四人幫
」
為何能在若大的中國掀起濤天巨浪,
中國老百姓脫不了絕對關
系。中國人向來推崇
「
正統
」
,所謂
「
正統
」
,就是領導者提倡的思想,無論對錯,
無條件遵從。這樣的中國人沒有靈魂,一切跟
「
正統
」
走,
「
正統
」
就是權威,遵從
總沒錯。這樣的思維殘留至今,
許多文革前出生的人至今仍不要承認
「
文革
」
的
危害,認為文革是社會主義必走之路,所謂
「
文革
」
的危害只是後人對它的誣蔑。
對此,我們只能呼喚中國人不要受
「
文革
」
餘毒迫害,正確看待歷史。一個民族的墮落總會激起一些愛國者救過之心。劉心武《班主任》中的張
老師就是一個代表,
張老師對孩子受
「
文革
」
荼毒而悲痛憂心,
思索拯救中國未來
之路。
作者通過張老師發出
「
救救孩子
」
的呼喚,
與當時世界倡導解放思想和社會
需要合拍,希望以此召回中國人的靈魂,讓中國跟上世界腳步。
《班主任》
為現在的我們揭示了
「
文革
」
這個新中國成長的傷痕,
讓我銘記歷
史,吸取教訓,避免
「
文革
」
餘毒,避免思想僵化,開拓創新,建設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