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 大決戰 觀後感
思路:根據電影《大決戰》系列的內容展開,並結合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同時也是解放戰爭勝利70周年。關於三大戰役的記錄,我認為最為經典的當屬1991年拍攝的《大決戰》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時間陸續重溫了一遍。《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其中我認為最震撼的要屬《淮海戰役》。
60萬對80萬,延伸來說,為什麼人民解放軍能夠戰勝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軍隊。以前只在歷史書中劃過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但具體來說,決定解放戰爭勝利的有很多,我認為關鍵一點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並進行了徹底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在主觀上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用戶,得到了農民的認可和支持,客觀上使得原本束縛在土地上的生產力得以釋放出來。這樣就是數以萬計的農民在主、客觀條件同時滿足的情況下,能夠奔赴前線,支援解放軍在廣闊的華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二是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戰爭成功了。至於其他類似「戰爭藝術」種。
只不過是縮短了戰爭的時間的「把戲」罷了,當然也不能完全否認,但過分強調軍事指揮的重要性,特別是將國民黨部隊失敗的原因全部歸結於蔣介石的失敗指揮上,這難道不就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嘛
『貳』 大決戰塔山哪一集
大決戰塔山是第17集。
《大決戰》是由高希希執導,黃劍東編劇,唐國強、王勁松、劉濤、蘇青領銜主演,於和偉特邀主演,劉勁、王伍福、郭連文、王健、邵兵、劉之冰等主演的革命歷史劇。
該劇於2021年6月25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並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和央視頻同步播出。
影視評價
《大決戰》以電影製作級的標准、歷史教科書式的時間空間軸、紀錄片級的年代場景人物再現,為觀眾還原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揭示「大決戰」中制勝的秘訣。
更以軍艦、飛機、大炮、戰機等特效製作及逼真場面讓觀眾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該劇在故事結構線中,貫穿著大大小小的「挑戰」任務,還有多重光影交織中的人物群像,戰略和戰術巧妙運用等。
『叄』 電影塔山阻擊戰為什麼看不到在哪裡能看到不要電視劇和新拍的
有過電影,拍的非常好,戰斗異常慘烈,真實。只是為什麼網上找不到?之前中央六套放過
『肆』 黎明前的大決戰觀後感
為了配合學校發出的熱愛家鄉、迎接國慶六十周年活動,我在暑假專門觀看了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大決戰I——遼沈戰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這場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戰斗——塔山阻擊戰。
塔山並不是山,只是錦州與錦西之間一個有著百多戶人家的村莊,稱塔山堡。1948年遼沈戰役錦州之戰打響,塔山是錦西至錦州的必經之道,是國民黨軍西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也是東北我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爭之地。敵我兩軍在這里進行了生與死的搏鬥。當時的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在這里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阻擊防禦作戰。這次戰斗,從1948年10月10日開始,至10月15日結束,戰鬥打得異常慘烈,解放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錦州的國民黨救兵,為遼沈戰役的關鍵——錦州贏得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先機。戰斗共進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約100米,共殲滅國民黨軍計6549人,從而保障了我軍主力攻克錦州作戰的勝利。
錦州攻克之後,長春的國民黨守軍起義,衛立煌逃走後,沈陽的守軍投降,緊接著我們有攻克了營口。遼沈戰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47.2萬餘人。這一戰後,國民黨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國共雙方的正負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了。毛澤東主席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遼沈戰役結束後,又經過了平津戰役、淮海戰役,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國人民解放軍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遼沈地區這片曾被鮮血染紅的土地,如今國泰民安、生活幸福,我們相信英雄們鮮血不會白流,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伍』 《大決戰》闕漢騫塔山失敗後結局是什麼
直接使戰爭走向了失敗。
敗因分析:
敵軍在葫蘆島匯集了很多高級指揮官,出動了海、陸、空三軍的精銳部隊進攻塔山,攻克塔山從理論上說是有可能的。但是,現實情況永遠比書本理論要復雜多變。
老蔣置衛立煌派往葫蘆島的指揮官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陳鐵等人於不顧,安排闕漢騫指揮,這一方面打亂了衛立煌的指揮部署,另一方面闕漢騫也無法統一指揮,他作為五十四軍軍長指揮不了六十二軍軍長林偉儔,而羅奇又妄加干預,陳鐵等人也發揮不了半點作用。
並且當時的海軍司令桂永清、空軍司令王叔銘等人所領導的海、空軍更不是闕漢騫所能指揮的,就是侯鏡如也只能乾瞪眼。所謂的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只是徒具形式,或者說只是喊一喊而已。
劇集評價
《大決戰》以電影製作級的標准、歷史教科書式的時間空間軸、紀錄片級的年代場景人物再現,為觀眾還原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揭示「大決戰」中制勝的秘訣,更以軍艦、飛機、大炮、戰機等特效製作及逼真場面讓觀眾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該劇在故事結構線中,貫穿著大大小小的「挑戰」任務,還有多重光影交織中的人物群像,戰略和戰術巧妙運用等。這樣的結構方式,非常容易激發觀眾的觀影興趣。真實呈現歷史真相,真情打動觀眾內心。
《大決戰》里,土辣椒、菜園子、窯洞、紡車,這些「土得掉渣」的道具,讓故事和人物越發感人。塑造出光影交織中豐富立體的人物群像,是本劇人物塑造最大的特色。
該劇涉及人物眾多,主要角色240人,生動感人的人物塑造,讓觀眾看劇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呼籲和平、珍愛和平,是《大決戰》一以貫穿的主旋律。
『陸』 電視劇塔山阻擊戰主題歌為什麼沒有字幕
摘要 字幕組的問題
『柒』 問一部電影 是胡亞楠和閆妮主演的電影 搶儲蓄所的 那個儲蓄所叫塔山儲蓄所 演員都是炊事班那幾個演員
名字是《翻身》
『捌』 塔山阻擊戰老電影還叫什麼
《兵臨城下》
『玖』 懇求塔山阻擊戰老電影 不要電視劇要老電影!哪位大仙能回答 謝謝
狙擊生死線
『拾』 為什麼沒有人趁著敵人挖壕溝的時候發起進攻
挖壕溝的時候敵人一定還沒到戰場。
孫子兵法聽說過嗎?原文就直接是「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打仗不是過家家,先到戰場的一方當然有地利,你可以乾的事情根本不止挖壕溝那麼簡單---儲備糧倉軍械,佔領優勢地形,控制戰場水源等等。
真正開打才去挖壕溝的,那就和宋襄公那個級別差不多了---看著對方過河,擺陣型,全程進行圍觀,自己也不準備,最後當然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