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戰題材電影的觀後感
《抗日戰爭》影片觀後感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關東軍在我國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掀起了加侵華的序幕。泱泱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燦
燦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
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記錄著這一苦難
時刻的開始。
中國共產黨在這危急關頭發出了
「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起抗日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的號召。在國土淪喪,人民危險的陰霾中,這一號召如一聲驚雷,如一道閃電,劃破長空,震響乾坤,一大批優秀華夏兒女投入了抗日的滾滾洪流。就連處在幻想中的國民黨,也不得不在全國人民高漲的抗戰呼聲中,與中國共產黨再次合作,結成抗日同盟,開始了艱難的抗戰。忻口會戰,凇滬會戰,武漢會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雖然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但奉行不發動群眾的片面抗戰的國民黨軍隊卻無法阻止日本侵略軍入侵的腳步。由於國民黨內部反動派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居然成為了蔣介石集團的首要作戰任務,於是日本侵略軍更加肆無忌憚地長驅直入,
南京大屠殺、冀中平原大掃盪„„他們在中國的國土上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駭人聽聞的罪惡事件
時間永是流逝,而世界不是永遠和平,況且時間的流逝是無法抹去
我們祖國母親曾經遭受的苦難。抗日戰爭結束距今逾有六十年了,
但每念斯恥,每一個中國人都難以掩飾心中震撼。俄羅斯作家托爾
斯泰說過:「不管大事也好,小事也好,一旦人們面臨國家存亡的
時候,人們心中便會生騰出巨大的力量,這就是美,這就是人類的
精神。」托爾斯泰把這種精神稱為「俄羅斯精神」。而從中國人民
的反侵略史上看得,這又何嘗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呢?
Ⅱ 革命前輩影片或抗日英雄影片觀後感400字!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50年代的電影——《董存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講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種種原因的困擾下,終於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參加了八路軍。在隊伍中,董存瑞和他的夥伴都不滿20歲,但卻有著驚人的膽識,在戰斗中他屢次立功,讓連長和隊友刮目相看。
面對敵人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沖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葯因沒有木托都滑了下來。此時,沖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鍾就會有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看完電影時,我的心中感慨萬千。一個年僅19歲的青年,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為戰斗奉獻出寶貴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進革命隊伍、入黨等過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難,但他還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當他在炸暗堡時,那種為革命事業奉獻、為祖國和人民付出的勇氣深深的打動了我。
想想現在的我們,衣食無憂,在老師、家長的關愛下成長,我們沒有經歷過董存瑞那樣的困難,也沒有為中國奉獻出什麼。但我們也應該為中國、為人民作出奉獻,現在我們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們奉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董存瑞為中國的發展奉獻出的生命;才能對得起那些為革命事業、為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戰士們。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戰士吧!是他們為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想想他們,誰不願意在家中和親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他們還是為了中國的發展、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上戰場、打硬仗,也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想到他們那奉獻精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不為中國、為人民做奉獻呢?
從這部電影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人就應該向董存瑞那樣,為祖國、為人民奉獻,有一種無私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
Ⅲ 光看一部抗戰影片寫一篇觀看後的觀後感作文400字
中國,一頭屹立在世界東方的雄獅,當人們看到它威武雄壯的樣子時,是否想到過它曾經經歷過的風雨呢?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攻進北京。侵略軍一路燒殺淫掠,闖進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闖入園內的侵略者爭先恐後地進行野蠻的搶劫和破壞。凡能搬動的金銀珠寶,珍貴文物,各種藝術品,精美絲綢等,都被洗劫一空,搬不動搶不走的東西,便統統砸掉。最後,為了掩蓋其搶劫的醜行,侵略者放火燒毀了圓明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這座凝聚著中華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園,化成一片焦土!
1937年,日寇佔領上海後,分北、中、南三路圍攻南京。到12月初,南京已處於日軍三麵包圍之中。日本步兵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南京城猛烈進攻。敵我雙方在雨花台、紫金山等地展開激戰,城內的守軍同日軍進行了短兵相接的殊死戰斗。13日後,南京淪陷。日寇佔領南京後,開展了滅絕人性的「殺人競賽」,對南京居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持續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我國被殺害的同胞達30多萬人,其中的19萬人更是被集體屠殺。
1945年5月,德國法西斯戰敗投降,美國在太平洋對日本發起猛烈攻勢,進逼日本本土。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和中國軍民的沉重打擊下,日本法西斯加速走向滅亡。同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了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的簽字儀式。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現在的我們,雖然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裡,但是我們要勿忘國恥,警鍾長鳴,學好本領,增強國力,振興中華。我們要永遠記住,落後,就要挨打。
Ⅳ 抗戰電影觀後感200字
摘要 您好,為您推薦電影地道戰
Ⅳ 抗戰電影觀後感
最值得看的抗戰電影,自然是剛剛登頂票房冠軍的《長津湖》。
《長津湖》,是可以提高我們的思想境界。
Ⅵ 有抗戰歷史的電影觀後感300字
90後的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不曾經歷戰爭,只能從書本影視上了解一點戰爭歷史,最讓我喜歡的戰爭題材是抗擊外來侵略者,尤其是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機智勇敢,壯烈不屈,盪氣回腸,可歌可泣。
電影《鐵道游擊隊》,就是抗日戰爭的一個縮影。1956年拍攝的《鐵道游擊隊》,雖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是,50年代能夠拍攝出如此佳作,實屬不易。而今觀賞,依然扣人心弦、引人入勝。難怪父輩們反復觀看,喜愛有加。
電影《鐵道游擊隊》,是根據同名小說拍攝的。小說《鐵道游擊隊》不是憑空杜撰的故事,而是發生在抗日時期的真實傳奇。鐵道游擊隊,是從百姓中走來的抗戰特種隊伍,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棗庄微山湖一帶為主要區域的抗日武裝。其傳奇般的英勇事跡及影響,在全國及世界留下光輝篇章。該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鐵道隊」。人員最多時達300餘人,鐵道游擊隊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隊長,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鐵道隊揮戈於百里鐵道線上,截列車、打洋行、毀鐵路、炸橋梁、與日偽展開殊死搏鬥。令日偽聞風喪膽。鐵道隊還成功護送劉少奇、陳毅、羅榮桓等領導人以及千餘名抗日將士過境。被肖華將軍譽為"懷中利劍,袖中匕首"!1945年10月,在棗庄和臨城的1000多日軍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擊武裝投降。這是有史以來軍事受降中十分罕見的一幕。
Ⅶ 急用!我要一份抗日電視劇或電影觀後感。400字謝謝!
觀《地道戰》有感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地道戰》,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人民群眾齊心協力抗日的力量。
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戰爭期間,鬼子打高家莊的故事。在電影裡面,鬼子的特務化妝成「特工隊」,想摸清「我們」的地道,可是沒能得逞。當演到最後的時候,有一幕讓我終身難忘。在空無一人的茫茫大平原上,突然出現了很多拿著槍的人,他們雙目圓睜,都是從地道里出來的,他們掀開草皮,手中緊握著槍,一句沖啊,眾人一擁而上,一會功夫,鬼子全被消滅了。他們的英勇氣概值得我們敬佩。
通過這部影片,我認識到了人們群眾力量的偉大,他們用智慧與計策,憑著小米加步槍就將侵略我們祖國的日本鬼子打得屁滾尿流。
我為那些同日本鬼子拚死搏鬥、鬥智斗勇的革命先烈們感到自豪。(小時候寫的,肯定不好,你將就將就湊活一下)
Ⅷ 抗戰的電影觀後感不少於500字
通過觀看抗戰歷史片〈百團大戰〉,知道了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偉大的共產黨用它野草一般的毅力從被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的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的部隊雖沒有像日軍那樣先進的武器,但共產黨仍能戰勝日軍。就像星星之火一樣,看起來微不足道,但也能燎原。共產黨喚醒了更多的熱血男兒。中國共產黨就像一把利劍,斬斷了侵略者的魔爪;像一面大旗,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像一輪太陽,照亮了新中國的前程。
抗日戰爭時,為了不然國民黨投降,振奮抗日軍民。八路軍總部決定組織一次「百團大戰」來打擊日軍。105個團的兵力由彭德懷指揮。1940年8月20日開始攻打天險娘子關,敵軍的火力網非常密集。這天晚上,兩個連的戰士迅速包圍了村裡的偽軍。敵軍來不及反抗就全軍覆沒了。碉堡里的敵人發覺了,想八路軍發起猛烈射擊。八路軍以村子為根據,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般的炮火,沿陡峭的山岩向敵人強攻。負傷的戰士從矗立的山岩上跌進了深谷,但一個倒下去了,後面的戰士還是英勇的沖上來。鮮血灑遍了娘子關。僅過了3小時的激戰,八路軍終於佔領了娘子關,全部肅清敵人。黎明的時候,鮮艷的戰旗迎著東方燦爛的陽光,飄揚在鮮血染紅的娘子關的上空。
八路軍是多麼的英勇啊!他們身上那股英勇無畏、不屈不撓地精神是多麼寶貴。他們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打造了美好的未來。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勇敢的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克服困難,把黨的精神一代代傳下去。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更輝煌。
Ⅸ 抗日電影觀後感
看完電影《上甘嶺》,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編導對戰役進程、戰斗故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現,將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真實地烘托出來,真實感人。
電影《上甘嶺》講述了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此後,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
在坑道里,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反攻的勝利,並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
展示了我軍戰士團結友愛,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在生與死的較量中,勇於奉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導演沙蒙率攝制組前往朝鮮對上甘嶺戰役進行實地考察,之後又兩次到上甘嶺考察,並采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戰士,記錄的材料達到數十萬字。
劇作起先想將上甘嶺戰役拍成一部全景式的戰役,但劇情認為這樣不容易打動人,所以蒙決定突破傳統戰爭體裁片的框框,將影片的視點投向上甘嶺戰役中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採用以小見大手法來展現人民軍隊的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他的主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影片基調確定後,編劇林杉進入創作,不久完成了初稿,但他認為還不滿意,當她看到一篇關於志願軍女戰士王清珍在上甘嶺戰役中事跡報道後,於是林杉便在劇本中加入了一個女角色王蘭。
Ⅹ 寫一篇350字的中國人民抗戰電影的觀後感
求採納 。。。。。觀<<夜襲>>有感
1937年10月19日,八路軍一二九師七六九團團長陳錫聯率隊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炸毀戰機24架,震驚中外,成為抗日戰爭中的著名戰役。1937年10月9日凌晨,769團在團長陳錫聯率領下,突然襲擊了位於山西代縣以南的的日本侵華軍隊陽明堡機場。該團六百多名勇士沖進機場,與日軍展開白刃戰,炸毀機場上全部24架飛機,三營長趙大力以及一百餘名勇士壯烈殉國,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軍軍史上「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極大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抗戰熱情。
片中開始時是趙營長和晉綏軍搶奪火車皮。電影剛開始我就被這個胖乎乎的東北漢子所吸引,看他舉著郭記者的衣服,當陳錫聯決定夜襲陽明堡機場時,他是第一個站起來鼓掌叫好的!
有一段給我印象很深,陳團長讓趙大力去摸鬼子機場所要通過的滹沱河。當他發現有小日本兒時,不斷向郭記者使眼色.擺手。小日本兒發現河裡有東西就往水裡開了槍。趙大力沉到了水裡。郭記者抱著趙大力的衣服回來了,她以為他死了,哭的很傷心。看到這兒,班級的氣氛也因劇情的牽動而沉默了,我卻笑出了聲,不是因為我冷血,而是我預感到可愛的趙大力不會就這么死了,想像著他光著屁股或用樹葉擋著回來時候的樣子,所以我笑了。但他可比我聰明的多了,他穿著小日本兒的衣服,還繳了三把三八大杠兒回來。我很感動的是陳團長對他說的話:」趙大力你給我聽著,就是三架飛機我也不稀罕!」陳團長出去了,趙大力笑了~
陳團長堅定了決心,偷襲鬼子的機場,並立刻作出了偷襲的具體部署。襲擊機場的任務由3營來完成,其他兩個營的任務是破壞崞縣到陽明堡之間的公路和橋梁,阻擊崞縣和陽明堡方向的可能增援之敵。趙營長在整完隊後走到陳錫聯面前敬禮,到:」報告團長,趕死隊集合完畢。」每個人都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3營戰士們在營長趙大力的率領下,用鐵剪剪開敵人的鐵絲網,神不知鬼不覺地摸進了機場。趙大力帶10連向機場西北角運動,准備襲擊敵人守衛部隊的指揮部,11連徑直向中央的機群撲去。當10連的行動被鬼子發現時,雙方同時開了火。頃刻間,槍聲、爆炸聲、喊殺聲混成一片...
給了我極大震撼的是最後的趙大力,他在英勇殺敵的同時還不忘保護陳團長,在臨死前,他硬是挺著站了起來,回過頭,用嘶啞的嗓子對著團長說了最後五個字:」團長 三架了」然後微笑著走向了飛機...
班級里一片嗚咽聲,我極力控制的淚水在這一刻奪框而出...
參考資料:琪←曾經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