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豫劇-(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歌詞
《誰說女子不如男》演唱:常香玉。歌詞如下: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
誰說女子享清閑?
男子打仗到邊關,
女子紡織在家園。
白天去種地,
夜晚來紡綿,
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兒干,
這將士們才能有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請往身上看,
咱們的鞋和襪,
還有衣和衫,
這千針萬線可都是她們連哪。
有許多女英雄,
也把功勞建,
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
這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
(1)誰說女子不如男完整版電影擴展閱讀:
《花木蘭》是一部由劇作家陳憲章和王景中從《木蘭從軍》改編的豫劇,主唱為豫劇大師常香玉,是1951年常香玉為抗美援朝捐獻「香玉劇社號」戰斗機進行義演時的主要劇目。在1952年10月全國首屆戲曲觀摩演出中,常香玉演出此劇獲榮譽獎。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張妙玲,出生於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豫劇表演藝術家。曾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戲劇家協會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河南省戲曲學校校長、沈陽音樂學院教授等職。
《誰說女子不如男》被很多名家翻唱過,京劇大師梅蘭芳、徐碧雲和言慧珠等均有演出。1957年被拍攝為豫劇電影片。
2. 誰說女子不如男背著孩子殺鬼子這是一部什麼電影
《異鎮》。這是一部電視劇,於2013年首次播放,由王千源、王挺、王力可等主演的戰爭傳奇電視劇,該劇講述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特工江湖,是一場生命和信仰「雙重拯救」的故事,而誰說女子不如男背著孩子殺鬼子就是出自這部電視劇里的片段。
3. 「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故事
花木蘭,中國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影響深遠到全世界。花木蘭受中國人尊敬,其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2009年匯集了中國影壇巨星趙薇,陳坤主演的電影《花木蘭》真實自然感人堪稱經典,口碑和票房雙豐收,國外市場銷售創造了傲人的成績。海外揚威,亞洲票房飄紅,創新傳統文化樹新風,引跑民族題材,完勝百花獎。趙薇的完美演繹連奪國內外電影節4個影後,百花獎優秀故事片。是《電影看中國》系列產品傳播中國電影和文化。
4. 誰說女子不如男(摔跤吧,爸爸)影評
印度女權的艱難覺醒
文/夢里詩書
如果你不能站在印度現實的社會背景去看《摔跤吧!爸爸》,那麼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部狹隘腐朽的作品,甚至對電影的成功嗤之以鼻。但作為一部印度電影來說,這卻又是一部將女權與夢想賦予了豐滿形態的佳作。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需要觀眾以印度現實的社會角度去看待的電影,不然你對一個父親逼迫兩個女孩成為摔跤手的殘酷展開,就會有著「何不食肉糜」的質問。其實在電影伊始面對執著要男孩的父親,面對一心渴望自己孩子繼承自己未完成夢想的做法,我一度也認為這會是一部尤為淺顯帶有局限性的套路之作,但恰恰以女孩為視角的摔跤之路,賦予了電影全然不同的意味。
首先我們要了解電影所處的社會背景是什麼?這個背景即是印度男尊女卑根深蒂固的觀念,也是印度未成年婚姻,甚至是童婚習以為常的現實,在這樣一個社會里,很多女生的女權意識尚不談何覺醒,便以早早的嫁為了人妻,而這一點即在這部電影中有所體現,也成為了兩個女孩女權意識得以覺醒的契機,同時我們反觀阿米爾·汗所飾演的嚴父,其即有著發現女兒天賦在先,後又有一年之約為期,對兩個女孩的引導和尊重於此中早已是昭然若揭。
所以當你能了解印度種種的現實問題,帶著一定的角度去看這部電影,其實不難發現,這是一部即沒有父權更無從談何彰顯男權的作品,電影有的是對一個印度底層社會的真實寫照,有的是一位父親不畏印度傳統觀念,將兩個本就擁有摔跤天賦的女孩培養成世界冠軍的勵志燃情,有的反而是對女權意識的發蒙啟蔽,而這一切在絕大多數時候又是以親情為紐帶的銜接,使電影在女權與勵志之外,也讓人得見於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父女真情。
電影最後根據字幕我們知道,這個本自真實的故事,在印度也真的開始改變了更多印度女生原本既定的命運,所以這樣一部作品哪裡是談什麼父權,只是用一種印度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在一個國家堅若磐石的傳統觀念中,讓女權意識見縫插針的得以著艱難的覺醒。
5. 誰說女子不如男――電影《花木蘭》觀後感
參考: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041919/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一首流傳了千年的《木蘭詞》,現在被改編成了電影《花木蘭》,我和幾個朋友前些天到萬達看了這部片子。趙薇做客《詠樂匯》時,說自己看預告片的時候流淚了,看完電影,真的覺得她所言非虛。看到魏國將士唱著軍歌人生百年,如夢如幻,大丈夫生有何歡,死有何憾,為本國戰俘送行時,我落淚了;本是一個陣營的戰友,卻為了不再讓更多的人做無謂的犧牲,要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被柔然部族殘殺,這該是多麼撕心裂肺的痛楚!看到文泰為救病中的花木蘭,不惜割腕喂血時,我流淚了;在木蘭身負重傷卻又找不到一滴水的情況下,文泰,實際上是魏國皇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用鮮血來濡濕木蘭乾涸的嘴唇,這是何等深情之愛!看到最後兩人如此相愛,在國仇家恨前,卻不得不分開,我再一次落下了眼淚,為他們無疾而終的愛情。而影院里的其他觀眾,也不時用手拭著眼睛。很佩服馬楚成導演和本片編劇,很熟悉的情節,被拍攝的不落俗套。劇情扣人心弦,整部片子更是始終充滿著深沉的愛,魏國將士寧死不屈對本國國土的愛; 花木蘭和文泰為了讓天下百姓過上太平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文泰最終和柔然公主聯姻,這是對天下蒼生的大愛。發自肺腑的說,本片確實值得一看。
看過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觸頗多。這幾天一直在我腦海里盤旋的主要是:誰說女子不如男?男子能做到的事,女子也同樣能做的出色。不要因為自己是女兒身就妄自菲薄。在實際生活中,常聽身邊的人說:女孩子,就是比男孩子笨,不要要求太高,女孩子乾的好不如嫁的好!等等,更為可氣的是,上述言論還都是出自身邊女性之口。且不說本片中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朴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就連大魏天子也忍不住感慨:有你這樣的女人,是國家的福氣!即使是在現時生活中,和男子同樣工作出色甚至超過男子的女同胞們也大有人在。有被譽為女包公的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 任長霞,;有服務千萬旅客,並以自己名字命名了工作室的余瑞青,有見義勇為的女醫生湯明,還有那些女企業家,科技戰線上的女專家,試問,她們又比男同胞們差在哪裡?
除此之外,我還在想,12年征戰,多少人為國捐軀,變成了大漠里的一具屍骨,而木蘭卻能榮歸故里,這僅僅憑的是運氣嗎?我想,這應該得益於她小時後勤於練武,苦學兵法,對如何打仗這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在戰場上有勇有謀,屢建奇功。所以我們要想做成某件事情,也要注意平時各方面的積累。如:考試要想考的好,靠的是平時一點一滴知識的積累;工作要想乾的好,靠的是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對待任何事情都嚴謹認真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和態度,也非一日兩日就能養成的。
過去,花木蘭的故事激勵了多少女同胞;今日,她的精神仍然深深激勵著我,男兒當自強,女兒也應巾幗不讓須眉,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提倡男女平等的新社會里,女性的幸福更不能只系在嫁的好這一根弦上,而應該有自己的一份工作,並在工作中努力和男同胞們做得同樣出色!
6. 誰說女子不如男觀後感
《花木蘭》觀後感 花木蘭》小時候,就對木蘭詩,特別有感覺."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 惟聞女嘆息....." 有時自己也會隨口,就會背出這些詩句來.敬重花木蘭,是個忠孝節義奇女子。 木蘭辭,陌上桑,孔雀東南飛這是漢樂府里歌頌女子的三篇詩歌。流傳最廣的,國人耳 熟能詳的,莫過於木蘭辭。它被改編成了小說,戲劇,電影被歷代政府用來對百姓進行愛國 主義教育。從小熟讀《木蘭辭》 ,也看過很多次的豫劇"花木蘭",但是,這一次,通過電影" 花木蘭",才解開"為什麼花木蘭一個女兒身,在戰場上活了十二年,靠的是什麼?"的疑惑。 十二年中,每個夜晚"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十二年中,身為一名女子, 如何忍受在黑暗的夜裡"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陣陣悲涼?十二年,要如何才能堅持到"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看過"花木蘭",才真正理解什麼是"英雄情,山河淚"。那樣的混沌亂世,那樣的慘烈沙 場,那樣的不舍苦戀。 電影中,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帶領將士們誓死保衛國土的愛家愛國之情;木蘭和小 虎,以及將士們的深厚友誼兄弟之情;木蘭和文泰之間的至死不渝兒女之情,在你死我活的 戰場上,尤顯可貴和溫情。愛,成了戰火連天時期人們的希望所在。 木蘭說:十二年來,因為有你,每天早上我才有勇氣把眼睛睜開,以後的每一天,也將 會這樣! 我為這句話流淚,因為懂得,對於木蘭,愛是希望,是活著的理由。戰場是如此,生活 中更是如此。 在彈盡糧絕之時,兩軍對陣,文泰從容走出,亮出了自己是北魏七皇子拓跋宏的身份, 以自己當人質,換取花木蘭和兄弟們的性命。 我為這樣的"舍"而流淚。因為懂得,對於文泰,木蘭是希望,是愛著的理由。 而在戰 爭停止之時,愛情卻要為現實讓道。盪氣回腸的愛情無奈凝結成無疆之大愛。 文泰說:若大愛,請相忘! 木蘭說:若真愛,豈能忘? 是啊,真愛,怎能忘?放棄生命容易,但忘記,太難。 影片可能是杜撰的故事,但是,我寧願相信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 在影片的最後,那一段旁白讓人感動:有人說,離家太遠就會忘記故鄉;殺人太多,就 會忘記自己。在戰場上死去,生命像雨水落入大地,毫無痕跡。如果那時候,你愛上了一個 人,希望會從泥土中重新綻放,熱烈的擁抱生命…… 在新版的電影中,故事依然發生在大漠,影片沒有過多渲染花木蘭從軍前的普通生活, 而是以很多篇幅描繪了這位女英雄在戰場上的颯爽英姿及發生在花木蘭與文泰(皇子拓跋宏) 之間的一段辛酸愛情故事。 電影情感層面刻畫細膩, 穿上戎裝的花木蘭是一名保家衛國的戰 士,脫下軍裝的她又是一個懂得為愛付出且深明大義的女子。大漠孤煙、沙石紛飛的戰場, 為這段傳奇故事增添了一絲絲的無助和蒼涼。影片中趙薇與陳坤兩位演員的演出可圈可點, 作為影片重中之重的趙薇,也圓滿地完成了讓花木蘭從古詩走向畫面的任務。但是,陳坤扮 演的文泰這個角色的閃光點不容小覷。 無論是感情戲還是打戲, 陳坤展示了歷史最好「水準」。 也許是跟趙薇彼此的默契,在感情戲路上的把握,陳坤信手拈來絲毫看不出任何怯場,這可 能是一名優秀演員的內在潛質吧。 在整部影片能打動觀眾的情節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花木蘭欲率領被困峽谷的殘部與敵決 一死戰時唱起的那首輓歌,「人生百年,如夢如幻。有生有死,壯士何憾?保我國土,揚我 國威,生有何歡,死有何憾?北地胡風,南國炊煙,思我妻兒,望我家園,關山路阻,道長 且遠。」環繞於影院四周的音響,製造出了將士把觀眾合圍在中間吟詠的效果,這當是近年 同類作品裡最悲壯也最具感染力的一幕,如果《花木蘭》全部以此格調製作,那麼它將會是 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在這個花木蘭的故事裡,有愛情,但更多的,是責任,是成長,是成全。其實無論男人 或女人,在戰場上成長都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而在這殘酷的歷練中,遇到一個為成全你的 成長而犧牲自我的人,又何其幸運。我為文泰對木蘭的三次成全而動容。 第一次, 以死亡的名義, 讓花木蘭走出兒女情長, 成為戰場上的虎將。 對於文泰的詐死, 初看起來覺得方式太過離奇極端, 但仔細一想, 從木蘭危急時刻獨騎馳騁而來時那一亮的目 光,到面對木蘭躊躇殺人時「這是命令」的大聲狂吼,從河邊溫和殷切的挽留,到「戰場上不 能有愛情」的決絕冷酷,相比女人的柔情,這男人的目光太過敏銳通透,在花木蘭還未了解 自己的時候,他已經看到了她的未來。 第二次,用生命的代價,換取垂危的木蘭和兵士們的絕處逢生。 最喜歡這里的文泰,狂沙過後,那一聲絕望的「花木蘭」,這個多年來藏在暗處的男人終 於袒露了自己的情懷, 終於相見的無語凝噎, 割腕輸血的平靜溫存, 峽谷困頓中的相偎相依, 走向敵陣的決斷從容,以死相逼,義無反顧,針鋒相對,毫不示弱,只寥寥數語,便讓對手 啞口無辭。這是一個有著強大內心的男人,憔悴瘦弱的外表下澎湃洶涌的壯士豪情,讓人盪 氣回腸。 第三次,則是愛情的了斷。我常想,文泰「願意為國赴死,不願犧牲愛情」, 然而在朝 堂之上, 抬眸垂首,終是無言承受;蓬蒿離離,沒有纏綿悱惻, 輕輕一抱,便是默然長別。「家 國」二字,是個沉重的話題,大漠孤煙,長河落日,一將功成,萬戶涕泗。 對這樣的結局,我不知是悲是喜,惟有無盡遺憾。「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 戰死,壯士十年歸」,區區二十字,隱藏了多少真實的歷史。如果說趙薇版的木蘭,英姿颯 爽,讓我覺得真實;那麼陳坤版的文泰,帶給我更多的則是感動。因為大愛,所以無私,因 為遼遠,所以壯美。 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這部影片再一次告訴大家巾幗不讓須眉的道理。女人照樣 可以統率千軍萬馬,也可以為了國家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幸福,選擇「大愛」而放棄「小愛」! 因為有愛,才能堅持;因為有愛,滄海桑田才能天長地久;也因為有愛,雖有遺憾,卻 仍覺人間如此美好。
7. 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歌詞
歌名:豫劇-(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
劉大哥講的話理太偏, 誰說女子享清閑
男子打仗到邊關, 女子紡織在家園
白天去種地, 夜晚來紡棉
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干, 將士們才能有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請往這身上看
咱們的鞋和襪, 還有衣和衫
這千針萬線都是她們連哪, 許多女英雄
也把功勞建, 為國殺敵
是代代出英賢, 這女子們哪一點兒不如兒男
(7)誰說女子不如男完整版電影擴展閱讀:
《誰說女子不如男》是一首常香玉演唱的豫劇歌曲。
1、榮譽記錄
在1952年10月全國首屆戲曲觀摩演出中,常香玉演出此劇獲榮譽獎。
2、重要演出
1953年4月香玉劇社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演出,常香玉演唱了此劇此曲目。
3、翻唱版本
京劇大師梅蘭芳、徐碧雲和言慧珠等均有演出。在1957年被拍攝為豫劇電影片。
地方戲中也有不同版本面世,評劇名家崔連潤的演出很有影響。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張妙玲,出生於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豫劇表演藝術家。
8. 最近有個電視片尾曲,有句歌詞是誰說女子不如男,是什麼電視
帶刀女捕快主題曲歌詞
人們說自古紅顏多薄命
我推翻一切做個真英雄
巾幗不讓須眉
刀光劍影
身手不凡
看我威武一陣風
路見不平
我就出手不猶豫
懲奸除惡
就是為了天下太平
兩肋插刀
俠骨柔情
素麵朝天
稱兄道弟
一路前行
誰說女子不如男
是你看也看不穿
一樣除暴安良
懲惡揚善
勝過真正男子漢
誰說女子不如男
是你看也看不穿
我們攜手同行
義結金蘭
瀟灑來去
人世間
誰說女子不如男
是你看也看不穿
一樣除暴安良
懲惡揚善
勝過真正男子漢
誰說女子不如男
是你看也看不穿
我們攜手同行
義結金蘭
瀟灑來去
人世
9. 誰說女子不如男出自於哪裡
《誰說女子不如男》是豫劇《花木蘭》中的段子。
《花木蘭》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56年出品的豫劇電影。該片由劉國權、張新實聯合執導,常香玉、趙義庭、吳碧波、馬天德、湯蘭香等領銜主演。
主要劇情是:南北朝時番邦犯境,邊關告急。花木蘭的父親列名徵兵軍帖。木蘭慮及老父體弱,弟弟年幼,思之再三,決定女扮男裝,冒弟弟木力之名,代父從軍。木蘭辭別雙親,披星戴月,快馬加鞭,奔赴邊關。
途中,她還結識了幾個朋友,全是應征入伍的戰士,相伴同行。他們在接近前線時,忽聞戰鼓齊鳴,殺聲震天,魏軍正與敵兵交戰,突力子等三人夾戰魏軍賀元帥,木蘭一馬當先,殺退敵人。從此,她便得到賀元帥的賞識。
戎馬倥傯,十二年過去,身經百戰的木蘭已晉升為將軍。某夜,木蘭外出巡營,忽聽群鳥飛鳴,她料想必是敵兵前來偷襲,驚起宿鳥。便稟告元帥,建議四面埋伏,智擒敵酋。果然,敵軍中計,突力子被擒。元帥擬為木蘭封官進爵,並把愛女許與將軍。
木蘭不慕官爵,更不能與元帥之女成婚,只求賜與千里馬,回故鄉探親。木蘭返回桑梓,脫去戰時袍,換上舊時裝。朝廷冊封木蘭為尚書郎,元帥率領眾將,抬著禮物,親臨花家,請見花木力將軍。
木蘭出堂,相見之下,元帥驚訝不已。於是,木蘭細述從軍經過,元帥盛贊木蘭不愧是一位巾幗英雄。
10. 想斗勁,誰說女子不如男,電影叫什麼
《水兒武士》。
《水兒武士》是由邵氏兄弟公司出品,查傳誼導演,董瑋、萬梓良、余安安、莫少聰、梁家輝、惠英紅等主演的動作電影。
影片中男主秀他的肌肉,挑釁一旁的女子,女子說想跟我斗勁就來吧,於是兩人開始了掰手腕,結果男的輸了,女子譏諷他,再回家去練練吧。
劇情:
水兒(傅欣瑜)原是大太子之私生女,流落青樓,二太子(梁家輝)欲利用水兒揭大太子醜行以謀皇位。
大太子不惜派殺手暗殺水兒,而二太子則命燕十三(莫少聰)、練飛霞(余安安)等護送水兒回宮。
兩批人沿途激戰,水兒得武士(董瑋)相救避禍隱居荒村,然二人性格迥異經常引起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