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球上的星星 讀後感!急急急急急!
地球上的星星讀後感
1.《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 ,講述的是一位有閱讀障礙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是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由於存在閱讀障礙,他所犯的錯誤不被理解。在老師和家長的眼中,伊桑是無可救葯的。在學校與同學打架,回家後又故意毀壞鄰居的花盆,甚至當著父母的面動手打人,撒謊、逃學。課文讀不出,考試時,整張考卷上只填了一個空,而且還是錯誤的。萬般無奈之下,伊桑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學校。在這里,伊桑因為不會讀寫,經常受罰,孩子的內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他的內心感到的更加孤獨、害怕。甚至連自己喜愛的畫畫也放棄了。然而,沒有人真正理解孩子是多麼的富於幻想: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麼的豐富多彩,一個裝有小魚的水瓶,一個水坑,甚至是書本上、試卷上的一個個的字元都能引起他無限的想像。
很幸運,伊桑在這里遇到了他的美術老師拉姆。這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師。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賦和夢想,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通過伊桑在學習中犯錯的方式和重復犯的錯誤中發現了伊桑在學習上的困惑 ,是閱讀障礙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更為可貴的是拉姆對伊桑實施的特殊的方式,最終使伊桑從學習的困惑中走了出來。
看完這部影片,拉姆老師對伊桑深深地愛感動著我,也是我 思考應怎樣來看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約束能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很弱。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及家庭教育的方式的不同,對孩子的認知及思考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即便是同樣的錯誤,學生犯錯的原因也可能不同,所採取的教育方式也應不同。尤其對那些錯誤經常犯錯的學生,不能被錯誤的表面現象所迷惑,簡單的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教育方式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要像拉姆老師那樣關心尊重學生,讀懂學生真實的思想,找出犯錯的根本原因,並施與針對性的教育才會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努力改正。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教育。才會使每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2.
每個孤獨的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你可以在黑夜中看到它閃閃的發光,但是你永遠都觸碰不到它,也許,在黑夜中,你也不移地昂可以看得到它,因為你可能會被月亮的光芒吸引住了,你也可能被路上的燈光迷花了眼,你也可能在豪華的房間內流連中,忘了天上默默發光的星星。
看了《地球上的星星》(又名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心中的小星星)後,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可能你會一昧的要求你的孩子成為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你可能會一味的要求你的孩子成為老師口中被稱贊的好孩子,你可能在想我自己的嚴厲是孩子學習上的動力,孩子會在未來感謝你的!
孩子會明白的,外面的競爭是很嚴厲,很殘酷的。只要你不是最優秀的孩子,你就會被社會所淘汰,你會在殘酷的世界中失去活下去的能力的。
但是,你現在的一昧的要求,你會讓孩子很痛苦的,你會讓孩子失去自信的,你會讓孩子背負著過多的壓力的。
在劇中,Ishaan Awasthi (Darsheel Safary飾)是一個八歲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滿了別人並不以未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他不會默寫單詞,他的算術很爛,沒有人知道其實在他眼裡數字和字母是在跳動中的,他分不清B跟P,他會把字母和數字反過來寫,是因為他根本不能。
而不是,父母老師眼裡的那樣的,並不是伊夏的態度問題,並不是他的調皮搗蛋的問題。
是他根本就不能,在被父母的叫罵聲中,在老師的辱罵中,他不能跟不會是同一個概念,那他為什麼要承認自己是不能呢?伊夏開始逃避,他用反抗來掩飾他的不能,來掩飾他的自卑。
即使伊夏不能閱讀和聽寫,但是,伊夏有著我們很多人都沒有的才能——畫畫。他的世界裡,即使不能讀,不會聽,他也有著很強的畫,很豐富的想像,色彩是他的朋友,動物是他的朋友。
但是,這些對於成人世界並不那麼重要,他們對家庭作業、分數和次序更感興趣。而Ishaan在學校,總顯得那麼格格不入。
老師、同學和父母看到的是,他的缺陷,他的成績差的沒有人可以比他還差。沒有人會看到他的才能,豐富的想像,超強的動手能力,美妙的色彩感知能力,沒有人知道,或許,她們是知道的,但是,沒有人會在意,畫畫和動手能力,不能再考試中為伊夏加哪怕那麼一點的分,所以,她們忽略了。
當伊夏他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圍後,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愈演愈烈。老師們的侮辱,同學們的嘲笑,甚至伊夏還要必須應對額外的與父母分離的創傷。
那個曾經調皮搗蛋的孩子,不見了。那個曾經笑容滿面的孩子,不見了。那個留意美好事物的孩子,不見了。
他變得沉默寡言,他變得惶惶不得終日,他變得無比的自卑......
一天,一位新的美術老師Ram Shankar Nikumbh(Aamir Khan飾,他演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大家總知道吧)突如其來,用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規則,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夢想,去想像。學生們都滿懷熱忱,除了伊夏。Nikumbh很快也發現了Ishaan並不快樂,然後他開始了找尋原因。用時間、耐心和關懷,他最終幫助Ishaan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
到最後,伊夏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Nikumbh。遇到了曾經是伊夏的Nikumbh,遇到了那個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老師,從新從挫折中站起來了。
可是,那些沒有遇到像Nikumbh的像伊夏那樣的孩子,她們有事何其的不幸。
那個曾經被父母叫罵的伊夏里,那個曾經被老師辱罵的伊夏里,是不是有著你自己的影子在裡面呢?
那個曾經是好孩子,年年第一的孩子的弟弟的伊夏,是不是有著你自己的影子在裡面呢?
那個曾經背井離鄉身處陌生的環境中的伊夏,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在裡面呢?
那個曾經因為哥哥的比賽無法看到久別的父母的伊夏,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在裡面呢?
我們在遠離了,那個我們在埋怨教育的不公,埋怨父母的不公,埋怨老師的偏心的時候時,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已經成為了那時的父母,那時的老師了呢?
從開始浪漫天真的童年,相繼帶來孤苦伶仃的生活、艱難的學習壓力的私立學校,最後的釋放出伊夏德思想,展示出驚人的才華。
這結局也是我們想看到的。影片中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東西太多。
影片展示的主題在於Nikumbh(美術老師)在伊夏家與父母討論的話題。最經典的一句「家長不是在撫養孩子,而是在訓練一匹賽馬」我覺的這句話可以讓有心的家長深思上一段時間了。
是還孩子個童年,還是像賽馬一樣的訓練。在這個社會上,一定要出人頭地嘛,簡簡單單不好嘛!在這個社會上真摯的天真、浪漫,社會的演變抹殺了一切。
是什麼,我想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的,看看這部片子吧!你們會收獲很多的。
滿意請採納
㈡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怎麼寫求解答
心理學老師推薦《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時我並沒有很在意,直到一個星期後的英語課上英語老師也向我們推薦,我想這應該是部很不錯的電影。看完後我更加確定,這是一部教育者都該看的電影。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講述了一個叫伊翔的八歲小男孩,他是老師、家長眼中的笨學生,考試不及格上課不聽課作業也不用心完成,特別是跟他那天才般的哥哥對比,他簡直差的不像話,校長甚至認為他是個不正常的孩子。在學校的老師多次投訴下,伊翔的爸爸決定把他送到寄宿學校去。在寄宿學校里一切都沒有發生改變,老師們還是只注重成績,對伊翔的行為愛理不理,動不動就罰他到教室外面站、打手心。老師和家長的不理解使伊翔絕望了,他變得更加安靜,他不再畫畫,他用沉默來表達他的憤怒。然而當我們以為伊翔只能是這樣時,奇跡發生了。某一天代課美術老師尼克闖進了伊翔的世界,通過觀察他知道伊翔是患了先天性讀寫障礙才會有這樣的表現,於是他用自己的耐心和熱情一點點的打開了伊翔的心房,幫助他學習書本,最後伊翔重新變得樂觀。
伊翔是個多麼幸運的孩子啊,能遇上尼克這樣的老師,毫不誇張的說,是尼克改變了伊翔的一生。尼克讓我想起我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老師,說實話我在四年級之前的學習生活都是混過來的,上課睡覺不做作業是常做的事情。當我遇到我的數學老師時,一切都改變了。說起來很奇怪,這個老師也沒有做過什麼特別事情,但我想他給我的正是信任,在所有老師都不對我抱希望時,是他力排眾議堅持讓我參加班裡的培訓,後來更是讓我去參加競賽。是他的這種信任讓我對自己擁有了信心,相信自己有可能。也是為了不讓他失望,我在後來的學習中都表現的很積極,那時朋友們都問我怎麼突然「爆發」了,我想這是那位老師的功勞,如果沒有他我可能還是會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感謝那位老師。
所以說能遇上一位好老師是種運氣,作為四年後就要踏入教育事業的我們,《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給予我們的更多。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對學生有積極影響的人,這不是說說就行的,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及時地給予關懷,就像片中的尼克一樣,擁有一顆細膩的心。目前中國的應試教育盛行,在這種情況下教育者更應該運用自己的力量去給孩子創造自信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是星星,閃爍著光芒。
㈢ 地球上的星星看完這部電影你對電影中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何感想
摘要 我想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就是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 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創造奇跡,每一個孩子的聰明都藏在孩子們 的內心裡
㈣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怎麼寫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
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准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
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㈤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500字左右。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說的是一個叫依夏的小男孩,整天調皮搗蛋,對學習更是提不起勁,已經讀了兩次三年級,卻還是不知悔改,自己就讀的學校已經再也無法容仍他了,盡管他的父母再三央求,也無法挽回老師的決定。他的父母很心寒,決定忍痛割愛,將他送進寄宿學校。他整天悶悶不樂,以淚洗面,認為他發親是把他送進去折磨的,也從此不理他家人了,其實他的家人也挺難受的。
看到這里,我又忍不住淚流滿面啊,難怪電視劇里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從這部電影中我很清楚、很明白父母對我的那些批評都是為我好,可有時總是忍不住嘴快,與父母頂嘴。 記得有一次,我拿著圈著75分的試卷回家,心裡充滿內疚與不安,但更多的是恐懼,不得已自己簽爸爸的名字,最後還是被爸媽發現,面對爸爸嚴厲的面容,媽媽含著淚的眼神,我情緒很低落,但還是被臭罵一段,父母的罵聲使我不知咋的,有了勇氣頂起嘴來即使知道錯的人是我,趁了一時的嘴快後,隨後是一陣陣後悔。
父母為子女操心一輩子,得來的是不理解的答案,他們的內心是多麼可悲啊
㈥ 《地球上的星星》讀後感20個字
「世界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
對於
8
歲的男孩伊夏來說,
世界是充滿了驚奇和快樂的萬花筒,
他正在用一
切他能夠想到的方式和這個陌生的世界進行著交流,
同時也充分的享受著大地萬
物慷慨的贈與。可是,這樣的伊夏卻是成年人眼中的問題兒童,他的成績不好,
在班上的排名靠後,
腦子里還充滿了各種匪夷所思的鬼點子,在又一次闖下大
禍後,忍無可忍的父母將他送往了寄宿學校。
雖然伊夏的新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
但在內心裡,
和父母分離的生活讓他感
到悶悶不樂,
這時,
一位名叫尼克的美術老師走進了他的生活。
和以往所見到的
固守成規的老師不同,尼克主張讓學生們保留自己的個性和思想,自由的發展。
在和尼克相處的日子裡,
伊夏和尼克都慢慢的成熟了起來。
細心的尼庫巴發現了
他,他的孤單,他的自閉,他的才華。他翻閱著伊夏的畫稿和使他受到責罰的作
業本、考試卷,漸漸的,心裡有盞燈開始變得明亮,那顆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
芒刺痛了他的眼睛。
「你有沒有注意到他犯錯的模式?他把字母寫成反向,同一
個詞在一夜之中有不同的拼寫,
相似的字就會混淆„„所以,
這些並不是普通的
錯誤,
他是一個有讀寫困難的孩子。
」
「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
許多傑出的人物,
如愛因斯坦,愛迪生,達芬奇,畢加索„„其實小時候都有讀寫障礙„„其實,
在我們周圍,是那些有許多用獨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改變了社會。
」
「伊桑,其
實剛剛,還有一個人我沒有說,那個人,就是你。
」他帶大家去池塘邊游戲,讓
伊桑的才華自然顯現;
他說服校長讓他不要放棄這顆小星星;
他用伊桑的方式教
會了他讀寫„„為了向所有人展現伊桑的繪畫天賦,他特地舉辦了一場校級比
賽,最終,勝出的伊桑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他的繪畫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
人手一冊。
影片的最終,
即將回家度過假期的伊桑緊緊地擁住了尼克老師,
這個
改變他生命的人,片內片外無不潸然淚下。
伊桑的閃亮之處是他的畫畫天分,
在他大腦中有著無比的想像力。
他不喜歡
學習,卻善於觀察,他喜歡與小魚、小蝌蚪、小狗親密接觸,他能把
3
×
9
想像
成地球與冥王星的戰斗。
在他的世界裡,
充滿著幻想與神秘。
可在我們成人的思
想里,卻難以理解,只能把他的閃亮之亮埋沒在其種種「劣跡」中。每個孩子都
如一顆閃亮的小星,
盡管有的星光比較耀眼,
有的星光有些暗淡,
但無論得怎樣,
他都有其閃亮的理由。
伊桑只所以讓同學、
老師、
家長都不滿,
只是他在用犯錯的方式來武裝自已,
他像只刺蝟一樣豎起滿身的毛發來保護自已。
只是因為沒有任何人欣賞他,
理解
他。假如我們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欣賞,就會給每顆
星星發光的機會。
這部電影給了我一次深刻的洗禮,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每個孩子是不同且
獨特的。我時常在想,人的出生與發展卻是怎樣的一種「神奇景象」
:它賦予了
我們每一個人不同的天分,
所謂的
「天賦決定論」
僅僅是那些遺傳帶給我們的與
生俱來的改變,
卻不能影響我們今後個人的發展,
更不能影響未來的我們究竟是
「怎樣的我們」
。我想這正是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
。
教育發展的真實目的在於讓每一個孩子能在
「自由的心靈」
上成長。
尼克老
師認識到小伊夏的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問題,
並適時地予以矯正和恢復,
使得
小伊夏最終得以重回
「正常孩子」
的群體之中。
從尼克老師與小伊夏有關教育行
為的互動中,
我看到了真正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唯獨從心裡
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是:不僅要有愛心,更需要
的是俯下身來,
跟孩子一起發現問題,
不要讓孩子感覺那麼無助,
每個孩子都會
從老師的言行舉止中感覺到愛。
善待每一顆小星吧,
從他的身上發現閃光的細胞,
給予每顆小星煜煜生輝的勇氣。
電影的結尾畫面定格在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長的畫面上,
的確是尼庫巴老
師將伊桑高高舉起來了,
不僅舉起了他的讀寫能力更舉起了他的自信舉起了他人
生道路上前進的力量!
盡管我不是尼庫巴老師,
但是他就是我的引航燈,
今後會
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這希望我會是我每一位學生的「尼庫巴」
㈦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253字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每個孩子都是天上星——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我喜歡看電影,電影里的故事會讓我哭、讓我笑、讓我感動、讓我郁悶.電影里的每個鏡頭帶給我的是思考,思考電影故事裡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地球上的星星》.這是一部印度電影,近幾年的印度電影很有深意.
電影的男主人公是一個8歲的孩子伊桑,他是一個特別的孩子,有閱讀障礙,但是卻奇思妙想的孩子.在他的眼裡,世界是彩色的,是可愛的,是會動的,他會觀察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這些對於成人世界並不那麼重要,他們對家庭作業、分數和整潔更感興趣.而伊桑在學校,似乎什麼也做不對.但是這個孩子在繪畫上確實一朵奇葩.他總是能創造出異樣的圖畫,美麗的色彩.再小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思想,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地,他就是那個世界的國王.就想影片中的伊桑.或許這些東西在別人看來根本無趣,無法理解,甚至有幾分荒誕怪異,但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
如今的社會里,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每個孩子的天賦是不同的,他們有不同的特長,不同的思想,所以都培養成一種成績優異的人才是不可能的.我經常能看到許多家長因為孩子的成績差而嚴厲批評孩子,這樣一來,孩子會喪失自信心,自己最親最近的父母都拋棄了自己,他們更可能會自暴自棄.也許你的孩子並不是學習的天才,但他可能在繪畫方面在音樂方面有更大優勢.所以一視同仁的教育方法已經不可行了.
想想自己帶的班裡的孩子,他們性格各不相同,時常會惹我生氣,但是想想.誰又知道那個整天在語文書上塗塗畫畫的孩子以後不會是畢加索呢?誰又能知道那個成天拿各種東西混合研究的孩子以後不會是愛迪生呢?誰又能知道那個拆了手錶嘗試自己拼裝的孩子不會是愛因斯坦呢?誰又能知道那個滿腦子天馬行空的孩子不會是下一個J.K.羅琳呢?孩子們在他們的世界張揚著自己的個性,或許有時候會讓我像救火隊員一樣忙得焦頭爛額,但這卻是生命存在的最好證明.
㈧ 地球上的星星教育感悟有哪些
地球上的星星教育感悟有《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同時它也能夠發人深省。 電影里講的是一個名叫伊桑的7、8歲小男孩走向成功之路的過程。他和常人不太一樣,他有先天性的學習障礙,常常上課搗亂,然後他的家長被叫去學校,被老師一頓批。
最後,他竟然逃學!還謊編請假條,讓哥哥尤汗來寫。成功後,又一個人在街上閑逛。最後被爸爸發現了罵了一頓,直接把伊桑送進了寄宿學校。
剛剛進去,他十分害怕,後來,來了一位代課老師,這位老師出場是十分怪異。穿著一身小丑的服裝,吹著我們中國傳統的笛。伊桑在他的開導下漸漸變好,學習成績也慢慢跟了上去。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範文
現實生活中,有些孩子或許成績不理想,或許玩物喪志,或許沖動叛逆,如果用固化的評判標准,或者從成人世界的視角強行干預,打著「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的口號,就會顯得那麼突兀。我們應該用愛去感化孩子,喚醒孩子。
教育本身是愛的傳遞,當孩子感受到老師和家長深深的愛,就會專注於自己的成長。但並不是說每個孩子的認知發育總能保持一致。
有的孩子對於某些知識的認知和表達要晚很長時間,就像伊桑一樣,這都屬於正常的現象,作為教育者要像尼克老師一樣有耐心,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我們需要他,他是獨一無二的。愛會讓他無比堅強,會讓他克服重重阻力,努力成長。
㈨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伴隨著笑和淚看完了這部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深深的被裡面的劇情所吸引,同時也被震撼到了。突然在一瞬間明白了這句話:「世界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看完影片,我從尼庫巴老師身上學到了「讀懂孩子」和「不放棄」七個字。或許在班級中,很難做到真正的了解每一位孩子,但是對於那些相對特別的孩子們,應試著去讀懂他們。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從根本上了解他們,從本質上剖析問題,採取有效的解決對策,這是尤為重要的。在影片中尼庫巴老師告訴我們,讀懂孩子,並不是單純地觀察孩子們平時的表現,用成績檢驗他們,而是應該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孩子。
在孩子們的每一個錯誤中,尋找共同點,找出隱藏在那些錯誤下的根本原因,給予孩子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愛,永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用一個擁抱,一個吻,一個微笑去關懷孩子,鼓勵孩子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讓孩子一點點的重拾自信,找到快樂。
來自印度超級天王阿米爾罕自導自演的《地球上的星星》以平實的手法以及讓人動聽的歌曲,還加上充滿童趣的動畫,讓觀眾進入小主人翁伊祥的閱讀障礙世界。
阿米爾罕以小男孩伊祥的眼睛直視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他沒有猛烈的控訴制度上的不完整以及家長在學習時的缺席,反而以誠懇、包容的筆觸提供親情與教育層面上的不同思考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