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看感恩助學金微電影的觀後感
昨晚在老師的要求下去大禮堂看了這部電影。一般來說像這種題材的電影我是不會看的,因為我不想流淚。且在猶如電影院的地方看電影,效果更驚人,更具感染力,更讓我完整的把這部電影看完了。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拉琴少年的成長故事,它是一部反映普通人微小情感的「小」題材電影。
這部電影中給人印象深刻的人也就只有幾個,其他的人在電影里連名字都沒有,足以說明他們的主角地位。
首先肯定先說的是影片的主角——劉小春。春是個很有音樂天賦的沉默少年,他純朴善良,感情纖細,小提琴一直是他最喜愛的表達方式。他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深以小春為傲,對兒子寄予深切期望和天真的野心。於是他們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北京。
春剛到北京時就被時尚女郎莉莉所吸引,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成了朋友。對於春而言,他在莉莉的身上也許折射了他其他的感情,親情或愛情?
小春對他的第一個老師——江老師的感情也是不斷變化的。一開始認為江老師很是驕傲,桀驁不馴,傷感寡歡,不易相處,且生活不能自理,總是打斷他的練琴讓他做雜工,春認為江老師其實根本沒有好好的教他練琴。但後來他與江老師的關系在春純朴的影響下漸漸改善,最終當他爸要春改拜余教授的門下時,他們的感情爆發了,那曲小提琴鋼琴合奏曲震撼人心,充分表現出了他們的不舍之情。春對音樂的熱愛在被迫離開江老師後消失了,沒有音樂的寄託,還要琴有何用?這時,春把音樂的寄託轉嫁到莉莉身上,將琴賣掉而買了件貴重裘皮大衣送給莉莉。結果不重要,這種過程是春渴望留下記憶的唯一方式。
即使春用他的方式抗議過,但最終春在莉莉的努力下仍到余教授那學琴。小春在余教授的掌控下繼續追尋成功的路程。這位新老師嚴格、苛求,擺布控管,特意將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湊在一起,讓兩人競爭。林雨對春懷有敵意,小春的心在這段時間里受到的沖擊很大。在這段辛苦的過程中,小春與父親之間的關系卻越來越緊綳,兩人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比賽的前夕,余教授終於指定小春參加選拔賽,而不是林雨。他甚至泄露給小春一個將影響他一生的秘密——劉成並不是春的生父。在激動發泄過後,春對劉成的感情很是復雜,在得知劉父要在比賽當晚走,他的不舍及感恩之情都噴涌而出,他願意放棄比賽和劉父一起回老家,雖然他被暫時勸阻住了,但在林雨的刺激下,他最終去了車站。劉小春在火車站拉小提琴拉琴喚父的場景,好感人。
劉成,一個為了孩子的未來費盡心思的父親,即使孩子不是他親生的。小春在少年宮的比賽排名第五,對劉成來說,這象徵兒子大好前途的第一步。經過不懈努力,劉成終於讓江老師同意收小春為學生。劉成打工以支付小春的琴課學費,一趟偶然的送餐差事中,劉成聆聽了接受滿堂喝彩的一位年輕演奏家的演奏。他登門拜訪後者的恩師,高雅的余教授,並說服了他傾聽兒子拉段小提琴。其實我在電影里總是看到他對人卑躬屈膝的,對他的印象並不好,但我知道這是這個社會的氛圍所致。在這個舉動的背後是他為孩子無私奉獻的精神,這點又讓我非常感動。在余教授說他可能成為春成功路上的阻礙後,他又無悔的要回鄉下去,這點讓我對他的敬意達到了最高點。他值得我們尊敬。
江老師,在劉父想要為小春換老師時,他非常的理解劉成的心情,所以他說:「我可以給你音樂,但不能給你成功。」當他說出這句話,他便贏得了我的尊敬。他與小春的合奏非常感人。最後我可以說,他,是一個好老師。
林雨,在這部影片里相當於一個反派,她對小春言語刻薄,舉止挑釁。最後在決定小春為參賽選手之後,為了讓小春放棄比賽她拿出了余教授買的一把琴——之前小春賣的那把。於是小春追到了火車站,而她得償所願參加了比賽。她是個為了成功不折手段的人,但你說她錯了嗎?不,她沒錯,她只是把小春不知道的事實擺在他面前,她只是推了小春一把,讓他下定決心。成功是她的選擇。
余教授,我對他的感情挺復雜的。余教授很清楚,過多的商業演出會毀掉音樂天賦,所以在洗手間的感悟是余教授無奈的呻吟。他已經無法去改變這種格局。當他發現春的天才時,他想在春的身上實現自己的遺憾,所以他把春的身世告訴了春,想用這段心酸的感情來充實春的感恩之心,從而演奏出他希望出現的音樂。可惜,他的目的只達到一半,春將這顆感恩的心奉獻給了父親。余教授只能繼續聆聽他那冰冷沒有靈魂的琴聲。而那把琴就讓我對他的感覺復雜起來,人果然還是為了自己的。
莉莉,美麗俗艷,有點玩世不恭,張喬做致,忽而並懷,忽而嗔怒,轉換之間了無痕跡。在她美麗面孔下有著一個戀愛中包養女人的焦慮和不時受男人欺騙的傷心失望。熱情如火,變化如風,敢愛敢恨,做事有擔當。當她知道那件大衣是小春賣琴所得時,她二話沒說就開始湊錢,並親自去余教授的課堂,求余教授再給小春一次機會。她的美麗,她的個性,都讓人印象深刻。
整部影片中音樂貫穿其中,在適時的地方畫龍點睛,烘託人物感情,感恩是影片的主題,它融入到了音樂中。
在北京站,春用感激之心演奏了樂曲,整個車站都被他的音樂所包圍,所有人都被音樂所感染留下眼淚。
我想在成功和親情的選擇上,我們很多人都難以放下。所以小春是位巨人——感情上的巨人。
真實的情感,是給予,而不是所取。成功其實是種所取,江老師給予了音樂,余教授想所取成功。劉成的付出獲得了最真摯的音樂回報,我們是不是應該為家人做些什麼呢?從這部影片中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不管是對父母還是朋友。
2. 關於感恩電影的觀後感。
七號房的禮物
推薦理由:很感動,也讓人反思為什麼怎麼不公平對待弱勢人群,以及那些官員濫用私權。
主要內容:《7號房的禮物》是一部講述父愛親情的故事,由柳承龍飾演的智障人士陰差陽錯下進入教導所7號房,這里關押的有黑幫老大、詐騙犯等因各種各樣罪名進入教導所的犯人們,而柳承龍的加入卻成為一個例外,7號房的犯人們要幫助他將女兒帶進外部人禁止的教導所中。片中一眾男演員年齡加起來超過200歲,但卻因可愛女兒葛素媛的加入而變得父愛滿滿。其中一貫以硬漢形象出現在銀幕上的柳承龍此次可謂是徹底大顛覆,人物角色被塑造為一個智商為六歲的智障人士,在思考問題上十分純真,然而與智商簡單成反比的卻是對女兒如海深的父愛。正是這種兩極化的差異反而會更加考驗演技,柳承龍在接到劇本時也躍躍欲試,與飆演技相比,他表示更在乎的是本片中所體現的那種割捨不下的親情,正是這種情感打動了他。
心得:人的好壞之分不能一槌定音。影片中,智障爸爸李龍九為了幫女兒藝勝買一個美少女書包,而不幸被冤入獄,在獄室里認識了幾位獄友。一開始,獄友都以為他是誘拐奸殺未成年少女的壞蛋,便對他拳打腳踢。倘若不是李龍九是被冤枉的,我倒覺得這幾個獄友還有幾分良心。後來有一次,善良天真的李龍九不計平日之仇,為其中一個獄友擋了傷,獄友在調查後不再相信龍九是這樣一個禽獸不如的人。慢慢地,獄友們都想盡一切辦法,把藝勝偷偷帶進獄房,讓龍九可以和女兒相見。這樣的舉動無疑讓我很感動!
3. 感恩的心電影觀後感
我看完「感恩的心演講會」之後,我想起了許多往事,有哪位家長不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呢,而不懂事的我卻不明白父母的心。 我家並不富有,父母一共的工資才剛剛夠生活費用,剩下三百多塊,就存到銀行里交學費,新衣服也不能買多一套。近來,母親下崗了,家裡的擔子就更重了,父親常年在外地打工。 一天,母親在家裡煮了飯,做了菜做好了家務活,拖著疲倦的身子坐了下來,才剛坐下,我就回來了,母親又回到廚房准備飯菜。過了一會兒,母親從廚房把一些青菜和幾條小魚端到飯桌,讓我先吃,而不懂事的我卻叫喊起來:「這是人吃的嗎?你肯定還·藏著好吃的對嗎?快拿出來。」母親解釋道:「不……」還沒有等她說完,我搶著說:「你不要解釋了,都是謊話!」媽媽委屈極了,又黃又瘦的臉上流下了晶瑩的淚珠,母親說:「媽媽為你好,媽媽給你好吃的,媽媽吃剩飯,你以為媽媽想嗎?你父親打工寄回來的那一點錢,夠誰吃啊?我已經盡力了!」母親邊抹著眼淚邊說。我頓時鼻子酸溜溜的,我淚如泉涌,我擁抱著媽媽大聲說:「媽媽,對不起。」我們擁抱在一起,久久不能分開。 我永遠愛我的媽媽,無論去到哪裡,我都會永遠想念她,母親為了我吃剩飯,省吃儉用,新衣服都沒買過一件,這是我應該怎麼辦?我只能長大後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從小養大我,我忘了誰也忘不了她。 我要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媽媽,下輩子我還要你做我的媽媽。」
4. 我看了一部感恩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寫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然後再寫你的感受
5. 感恩老師電影觀後感350字
《感恩教育》觀後感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於丹老師關於感恩教育的講座:勇敢承擔愛與責任。於丹老師對孩子孝敬父母,社會責任感的養成,都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令我印象深刻。
講座開始,於丹老師講述了一個孩子和大樹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樹,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無私的奉獻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著大樹走到了最後。聽完以後,我非常感動,這不就是每個當父母的所追求的嗎?能擁有一個孝順,有責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父母們,哪個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但現實卻不是故事,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後,看看當今社會,空巢老人,不孝順的子女,比比皆是。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初衷無法實現呢?接著,於丹老師又給我們舉了一些現實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現在的家長,把孩子當成寶,物質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已經不是什麼貶義詞了,而是成為了一種新的「教育標准」。孩子就應該操心學習,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過問。所以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回家以後,忙得不亦樂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麼,這么做到底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對周圍人的關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責任心。
「正為本,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這些古訓由來已久,都是古代聖賢,留給我們的良言金句。於丹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榜樣,例如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父親過世以後,50多歲的他居然徹夜痛哭,讓人感動不已。還有「感動中國」當中的一些人物,他們的事跡也讓我感到震撼。縱觀他們的成長經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境貧寒,自身艱苦奮斗獲得成功,但是對父母都是無微不至,有始有終。難道是他們從小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他們孝順父母的品德和責任感?那麼普通家長,要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對社會和家人負責任的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呢?
接下來,於丹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一個 「仁」字,用來闡述孩子的責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從結構上來看是一個「人」加一個「二」,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讓孩子有責任心,必須讓他們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別人的優點,發覺自身的不足,看到別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環境對比,從而受到感動,因此培養責任心,懂得去體諒人,關心人,對於自己的父母,就表現為孝順和關愛。講座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個城市組織一個活動,讓城裡的孩子,去和打工學校的孩子一起讀書,當他們體驗到打工者的孩子,艱苦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以後,都發生了改變,懂得了去同情他人,關心他人,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自己的責任感。回到家中,對父母也是關心備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見,孩子責任感的形成,重點在於他人的交流,這點對我很有啟發。
節目最後,於丹老師強調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性。讓孩子開闊眼界,從人文古跡中獲得人生的感悟。看完節目後,我感慨良多,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獲,認識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對以後孩子的發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6. 感恩的心觀後感400字
進往影劇院,像往常一樣,我們按票位進座後,電影拉開了序幕……不知不覺中,我雙眼模糊了,可能更多的是:和身邊看電影的朋友產生共叫的同時,又對電影裡面的父愛而深深地震撼和感染!
這部電影是通過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組成,也是一滴一滴的淚水、一句一句熱人心窩的話語組成的。講述的是一個虛擬世界真實人物(偉大父親)無私奉獻的故事:一位偉大母親在生孩子難產時聽到醫生說只能選擇保大人或保肚子里的孩子其中一人時,母親選擇了保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而放棄了自己……一個幼小的女嬰(盼盼)出生後,不幸得了不治之病(血液病),父親看到女兒徘徊在生死線上,咬緊牙關,不願放棄任何一絲希看。逐日省吃儉用、奔波勞累地工作,想盡一切辦法賺錢,為了讓女兒的病情有所好轉,努力賺錢給女兒每月定時輸血養病,希看把女兒的病早日治好。直到沒有其它辦法時,只能選擇輸自己的血液給女兒治療,往拯救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生命。由於超體力的工作以及為女兒輸血過多,最後因工作疲憊過度而摔倒在講台上,從此以後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
這就是偉大的愛——父愛。而女兒得知與她相為命的父親為了救自己而病倒,且家裡已無能為力再為自己定時交輸血的用度時,曾祈求爸爸放棄自己,讓她做一回乖孩子,但父親仍然不放棄。後來奇跡發生了,盼盼的病能夠治癒,但需要31萬的治療用度。31萬這個數字對於這個已為治病而掏空的家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後來,盼盼出於對社會的熱愛、對生命的執著,終於勇敢地面對,並感動了全社會。來自社會捐助的善款已經超過100多萬。小女孩子盼盼得救了,她淚流滿面的在所有熱心人士眼前承諾:自己以後會勇敢面對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堅強的活下往,長大以後要當一名醫生來報效國家,報效全社會,會幫爸爸重返講台…………文字功底有限,大概情節就塗鴉到此吧,具體情節不能逐一描述,只能在影片中往體會。
這是一部貼近時代生活的電影,在熱淚盈眶中體會生命的真諦,體會世界上的真情真愛!體現著父母對兒女偉大的愛。整個過程無不是透露著「愛」這個主題,但每當想起電影裡面的情節,心中都會有種觸動。影片一幕幕畫面清楚地展現在眼前,一是爸爸的責任---施愛於女兒盼盼,二是盼盼的感恩---饋愛於爸爸,看到盼盼豆大的淚珠從臉頰上滑過期,聽到她啜泣的哭聲時,我們只能深深地感動、心裡流淚而慶幸自己。
《感恩的心》這部教育影片確實值得一看,能在其中學會感恩,感受親情父愛和母愛是我們必須深躲於心並且時刻銘記的!無論我們出身貴賤貧富,都要對父母感恩,從在媽媽的肚子里開始,到接著出生、跚跚學步、呀呀學語、長大、上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一走就是幾十年,父母為我們操碎了心,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變老,他們驚喜於我們的每一個細小變化,這就是親情,叫我們如何不往感恩呢!父愛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父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們對我們的付出是數不盡的,他們在我們的一生中起著無與倫比的作用,他們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成人,固然他們不能給予我們金錢,但是他們給我們的財富是數不勝數的。
所以我建議朋友都往看看《感恩的心》這部教育影片吧,由於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們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都要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孩子,並要一顆感恩的心!
7. 一部電影感恩的心,觀後感
[感恩的心觀後感]有一天,下著大雨,感恩的心觀後感。因為尋找沒有歸來的媽媽而走了很遠的小女孩終於看見了攥著年糕倒在雨地里的媽媽:她睜著雙眼,永遠離開了她。於是,哭聲伴隨著雨聲,淚水混合著雨水,悲痛書寫著堅強。小女孩用她無聲的語言讓她媽媽放心地走。一遍又一遍,《感恩的心》讓媽媽終於閉上了雙眼: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久久凝視這一段無聲的文字,真誠的感動久久觸動的心靈。這是一個失語的小女孩心靈的呼喚。我毫不懷疑,它同樣會深深觸動每一位讀者的心。你聽見了嗎?這是心與心的溝通,這是心與心的感動。一個失語的女孩,用無聲的語言讓媽媽放心地走。一個沒有雙親的孤兒,用悲痛與堅強,讓自己勇敢地活下去!細細的雨絲,似乎也被小女孩兒深深打動,變得舒緩了的雨線又添了柔情。你看見了嗎?雨夜中那個瘦弱的背影,那一對身隔兩界的母女相望的神情。媽媽走了,幼小的女兒卻讓媽媽放心的走。雨夜中那雙伶仃的小手,不停地揮舞,那是一個決心從痛苦中站起來的孤兒在書寫著堅強。你感受到了嗎?那失去親人讓人剜心的痛楚,那走出厄運令人仰止的堅強。不幸的女孩不言放棄,敢言自強。命運,是這樣的不公平,而她噙淚中卻微笑地唱著《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感謝命運,要在感謝厄運中活出一個大寫的自己!我聽見了,這無聲的真情,一個了不起的孩子讓媽媽放心地走。我看見了,那個堅強的背影,鼓勵我超越苦難,學會堅強。我感受到了,我感受到了那顆感恩的心。感恩一切,不管是痛苦還是厄運,不管多麼殘酷都用微笑去勇敢面對。痛苦和厄運教會我堅強,堅強的我才能夠從容地擁有未來。……我來自偶然,像一粒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誰在下一刻呼喚我?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感恩的心》,無聲勝有聲。我原先不確信:為什麼這首歌、這個故事能如此深深地打動我,觀後感《感恩的心觀後感》。我現在漸漸明白:那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在苦難中走向堅強的頌歌。《信心讓你變得更傑出》讀後感 一位畫家,為坐在馬路邊正在乞討的一位乞丐畫了一幅臉部素描。起初,乞丐並沒有認出紙上那個神態自信、倨傲不羈的人就是自己。當畫家向他指明後,他顯然十分震驚。半晌之後,他語氣堅定地告訴畫家:如果這就是您眼中的那個人,那他就一定是將來的我。果然,若干年後,再次出現的他已經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這是《讀者》刊登的一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述說了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自信,可以讓人生更加精彩!人生的旅途上,本來就布滿了荊棘,能否抵達理想的高地,就看你有沒有勇氣穿越過去。而這勇氣的組成因素中,最為關鍵的當然是非自信莫屬了。你盡可以先別想著前面的路有多麼難走,而要相信:我一定能走過去!然後鼓足勇氣,大步向前;而不要紅著臉,靦腆地自言自語:我……我不行。如果你不去做生活的主人,那你只會成為自卑的僕人!將在懊惱與嫉妒中消逝自己的青春。相信自己,闊步走進荊棘叢吧!當你傷痕累累地走出來時,溫暖的陽光將會灑滿你的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將感受到金色的喜悅。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懂得:信心對於成功是多麼重要。所以,請大聲告訴自己:我——能行!課堂上,有問題盡管回答,別因為害怕可能的出錯而猶豫不決。不必擔心別人的嘲笑,因為只有你才是站著說話的巨人!而別人,只是坐著聽話的矮子。相信自己:我能行!賽場上,看著同學疾弛於跑道,猶如體育健將,不要退縮。誰一出生就會走路?別因為擔心技術不行而怯場,勇敢地去試試、多練練,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賽道上又多了一名風馳電掣的健將,那極可能就是你!相信自己:我能行!丹尼斯?威特勒曾說過:成功者的態度包含眾多的成份。但是,最重要的是具有自信心。朋友,請高高舉起信心這盞明燈,它將引導你在漆黑的夜裡找到光明的前途。
8. 對於一部感恩的電影寫一篇心得體會範文500字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小草感恩大地,因為大地使它更加鮮綠;植物感恩陽光,因為陽光使它們生機。而我,則感恩我的父親,因為父親教育我做人要正直。
母親常說:「父愛難以表現,千載難逢;母愛卻『屢見不鮮』。」而我,卻不這樣認為——從我嬰兒時的「哇哇」聲開始到小學畢業的這一期間,父親花去了多少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
父親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了自己,照亮了我,照亮了我的內心,照亮了我一生中將要歷經的道路中的重重困難。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父親的付出豈是「一滴水」?父親的付出說是一片汪洋大海又怎能是誇張呢?而我又何曾體會他的勞累?是否察覺到父親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作為兒子的我,只知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記得有一次,天空的寶寶——雲兒傷心地哭著,淚水澆灌了花草樹木,淋濕了街上遊玩的人……我乍一想:呀!這么大的雨,我怎麼回去呀!我推著自行車剛走出校門,一個身影出現在我眼前——是他,父親。他親切地說:「帥兒,快到傘下來,別著涼了!」剎那間,一股暖流貫徹我的身軀……
這件事令我終身難忘!它讓我懂得了感恩。父親,每當他回到家時,我真想給他倒杯熱茶,親切地說一句:「父親,您辛苦了!」可是,太多的心理斗爭使我只差了一點點。如今,我仍要拼開一條路對他說出那句話!父親,我十分感謝他多年來對我的無限關懷與教育。父親,我深深的愛著他!父親!父親!父——親……
以後,我要將感激化為學習的動力,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為祖國做貢獻!以燦爛的榮譽報答父親的一片汪洋大海,以洪亮的聲音對他說一句:「父親,我愛您!」難道說父愛難以表現,千載難逢嗎?
9. 感恩視屏觀後感 有什麼
看了這個報告後,我的心裡異常難過,非常自大。因為我明白了我以前在家裡的所作所為對不起家庭,更對不起父母親;在學校里的所做所為對不起同窗,更對不起辛勤的園丁。
母親帶我來到了漂亮、快活的人間間,並且用她身上所有的力氣養育著我,用她所有的心血掙來的錢供我們上學,我之前豈但不知感謝,卻還常常抱怨。由於我感到她只知道出去幹活賺錢,不按時給我們做飯,有時隔多少個星期才給我們洗一次衣服,要不就是每個禮拜天我自己洗。我好愛慕別人家的孩子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些起因使我簡直放棄了學習,廢棄了生涯。可是一橫老師的報告感動了我,使我重新好好學習,使我從新生活,使我重新盡力斗爭,更使我明白了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無可答謝的,父母的愛是偉大的。
在學校里,辛苦的花匠是第二個照料我、關懷我、體貼我、教育我的好母親。固然她不我的親生母親那般心疼我,可是我已把她看作是本人的母親了。自從上了六年級當前,我十分敬仰我的語文老師。她是一名優秀的老師,我能夠從她上課吃葯中看出她為了我們的學習付出了多少的血汗,但我們卻不清楚她的良苦居心。從講演中我不僅明確了父母的愛是巨大的,還明白了辛勤的園丁的愛更偉大。老師,我有良多的話要對你說:「自從我上六年級以來,你所為我付出的心血,我永遠會記住的,交友技巧 - 博文預覽,等我長大了再來還你,再來回報你對我的恩惠。實在從你的表面就可以看出你是一個仁慈、有責任心的優良老師,輕音樂。在這里我要感謝你對我學習的負責,感激你對我六年級以來的教育。我曉得你會說,這是你應該做的,可是你比每一個老師付出的義務都多。你應當好好休息,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為了咱們累垮了自己的身材。老師我崇敬你!我感謝你!我會永遠記住你這位像母親一樣愛自己學生的好老師。老師你辛勞了!」
這個報告無比感人,它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愛,什麼叫做感恩。我會永遠記住這個呈文,學會感恩的。
10. 11月3日感恩於心,感恩於行觀後感200字怎麼寫
11月3日感恩於心,感恩於行觀後感200字怎麼寫?
《感恩於心,感恩於行》觀後感:
就是看了《感恩於心,感恩於行》這部影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
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劃重點:
內容:道理+思考與聯想+決心和理想
表達方式:類議論文,但必須寫清個人感觸。
應該抓住觀看內容中心進行描述,以「感」為主,聯系實際,寫深寫透。
觀後感正確格式: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