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開國上將中的獨臂將軍
獨臂上將——賀炳炎 賀炳炎(1913-1960),綽號「賀小龍」。1929年春參加紅軍。1935年12月,紅五師師長賀炳炎率部隨紅二、六軍團長征,第六次負傷後右臂被炸爛。在抗日戰爭時期,賀炳炎擔任八路軍七一六團團長。首戰雁門關,殲滅日寇五百餘名,打破了「大日本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解放戰爭時期,賀炳炎轉戰西北戰場,先後任晉北野戰軍副司令員、晉綏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第五旅旅長、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軍長等職。在向全國進軍戰斗中,賀炳炎率一軍所向無敵,解放青海,兼任青海軍區司令員。全國解放後,賀炳炎先後出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省軍區司令員、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中共成都部隊委員會書記、成都部隊司令員。1955年9月授上將軍銜。
㈡ 在三個方面軍任職將領
獨臂上將,彭紹輝
彭紹輝不僅是我軍歷史上著名的獨臂將軍,而且是我軍參加過紅軍三個方面軍長征的為數不多的高級將領。
長征開始時,他擔任中央紅軍紅十五師(少共國際師)師長,率部掩護主力部隊實行戰略轉移。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彭紹輝調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參謀長,紅四方面軍與紅二、六軍團(後編為紅二方面軍)會師後,又調任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參謀長。
㈢ 獨臂上將賀炳炎是誰主演
電影《太行山上》中,香港電影演員梁家輝扮演獨臂將軍賀炳炎。
㈣ 抗大培養的人才有哪些
抗大校長——林彪
「戰神」——劉伯承
詩人元帥——陳毅
「國有疑難可問誰?」——羅榮桓
善打硬仗的元帥——徐向前
一輩子講真話的大將——黃克誠
善於「談政」的名將——譚政
鐵血大將——王樹聲
名將之鷹——陳賡
赤膽忠心大將軍——羅瑞卿
「共產黨人的明鏡」——許光達
敦厚大將——張雲逸
少林將軍——許世友
獨臂上將——彭紹輝
抗戰楷模——彭雪楓
神劍將軍——張愛萍
驍勇善戰——楊成武
旋風司令——韓先楚
血膽政委——王平
忠誠戰士——賴傳珠
兩授上將獨一人——洪學智
鐵軍名將——周士第
興國名將——陳奇涵
藍天巨匠——劉亞樓
壯族將軍——韋國清
工兵王——陳士榘
培養將軍的將軍——陳伯鈞
橫戈馬上的將軍——楊得志
虎將——李天佑
善打政治仗的上將——李志民
華中亮劍——張震
勵士專家——莫文驊
鋒線戰將——程世才
毛澤東的得力高參——郭化若
「膽大包天」的虎將——聶鳳智
笑傲長空——常乾坤
能文能武的政工名將——譚冠三
獨臂猛將——晏福生
抗日戰場上的「游擊大王」——賈若瑜.
文韜武略的儒將——陶漢章
㈤ 有關賀炳炎將軍的電影有哪些
電影《太行山上》
梁家輝扮演八路軍120師獨臂上將賀炳炎
㈥ 賀炳炎的後人懷念
1958年,在湖北省松滋西南重鎮劉家場,文宮山下,柳林河畔,誕生了松滋市第二十一中學,她就是今天的紀念中學—賀炳炎中學的前身。1989年,學校更名為松滋縣第五中學。1995年,為緬懷共和國開國元勛賀炳炎上將,松滋市人民政府將位於將軍出生地的該校更名為賀炳炎中學。
松滋撤縣建市之際,博物館在圖書館一樓,精心籌備的由聶榮臻元帥題寫館名的「賀炳炎同志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正上方矗立著賀炳炎將軍塑像,兩側分別陳列著賀炳炎將軍與毛澤東、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大幅合影、周恩來授予賀炳炎上將軍銜任命書等。展覽共展出了賀炳炎將軍部分遺物,以及部分老將軍、老紅軍為賀炳炎將軍紀念館題詞近100件。
滿江紅-紀念獨臂上將賀炳炎(作者:賀彩)獨臂將軍,打鐵匠,英雄年少。擒敵虜,菜刀神勇,小龍綽號。鋸臂憾天一把手,長征血染紅旗俏。雁門關,日寇赴黃泉,傳捷報。跟黨走,救國道。除黑暗,求溫飽。踏大江南北,勁敵橫掃。戎馬一生圖解放,丹心一片謀私少。為人民,縱使斷肝腸,依然笑。 在湘鄂西打了幾仗,賀炳炎膽大性暴,不懼傷,不怕死,迅速成了一名基層指揮員。沒幾年,他父親賀學文在鶴峰壯烈犧牲,我父親囑咐部隊擇地埋了,他感動得伏在父親懷里嗷嗷大哭,說賀老總,我沒爹沒娘了,你和紅軍就是我的親人;我無論有什麼錯,都不能趕我走啊!父親像摟兒子那樣摟著他說,幺娃子,我正要用你呢,怎麼會趕你走?從今往後我們革命到底,生生死死在一起。
賀炳炎此後如魚得水,陸續任紅四軍警衛中隊中隊長、大隊長,騎兵連連長兼政治指導員,仗越打越凶,能征善戰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不變的是,他總離不開那把大刀,每次戰斗都沖鋒陷陣,以命相搏。
賀炳炎最慘烈也最動人心魄的壯舉,發生在1935年12月。當時我父親率領紅二、六軍團長征不到一個月,剛突破國民黨沿湖南澧水、沅江布置的封鎖線,向新化和漵浦進軍。隊伍逼近新化時,發現敵人在這里已布下阻截重兵。父親當即決定改變行軍路線,掉頭西進貴州。為了不讓敵人摸清西進意圖,逼近新化的部隊隨即南下,造成馬上將東渡資水之勢。國民黨大軍鑽進了父親布置的圈套,風煙滾滾地向資水壓來。這時部隊向西疾行,沿雪峰山山腳直奔雲南瓦屋塘,再從瓦屋塘翻越雪峰山進貴州。那天由賀炳炎的紅五師擔任先頭部隊,他又讓紅十五團打頭陣。不料當紅十五團進入瓦屋塘東山時,遭到敵人瘋狂阻擊,從猛烈的火力判斷,對方是國民黨的正規軍。賀炳炎查清敵情,派紅十五團團長王尚榮去向我父親匯報,自己指揮紅十五團迎戰。在劇烈戰斗中,他的右臂不幸被敵人威力巨大的達姆彈擊中,骨頭被炸得粉碎,整條手臂像條下垂的絲瓜吊在膀子上。因大量失血,疼痛難忍,他當即昏過去了。
紅十五團一鼓作氣拿下東山後,賀炳炎躺在敵人放棄的陣地上昏睡不醒。我父親聽說賀炳炎身負重傷,不省人事,飛馬趕到東山。正在急救棚里搶救賀炳炎的軍團衛生部長賀彪向父親報告,賀炳炎的右臂保不住了,必須齊根鋸掉。父親急了,質問賀彪,他的右臂怎麼能鋸掉呢?你知不知道他這只右臂抵得上我的一支部隊?但賀彪堅持說,我知道賀師長的右臂有多麼重要,可傷到這種程度,神仙來了也沒有辦法,如果不趕緊截肢,他上半身的肌肉將迅速壞死,到時連命都保不住。我父親說不出話來,最後只能尊重賀彪的意見。
賀炳炎的截肢手術在荒郊野嶺進行,賀彪從附近的一座破廟里卸下一塊破門板,把賀炳炎捆在門板上,又從老鄉家裡借來一把鋸木頭的鋸子,放進一鍋煮開的水裡消毒。正要用嗎啡代替麻醉葯做手術前麻醉,賀炳炎從捆著他的門板上醒來了。父親低下身子告訴他事情的經過,說明他的右臂非截不可。一顆渾濁的淚珠從眼角冒出來,賀炳炎吃力地說,既然是總指揮做的決定,那就鋸吧,但不要用嗎啡……
賀彪和另一個醫生每人站一邊,像鋸木頭那般「吱吱嘎嘎」地鋸起來,在場的人無不心驚膽戰。賀炳炎閉目咬牙,汗暴如雨,血順著他的右臂和鋸子兩端流出來,滴滴答答,如同屋檐滴水。手術用了兩個小時16分鍾,賀炳炎把醫務人員塞在嘴裡的毛巾咬爛了。
手術後,我父親掏出一塊手帕,小心翼翼地撿起幾塊碎骨,包起來揣進懷里,對賀炳炎說,幺娃子,我要把它們留起來,長征還剛剛開始,以後會遇到更大的困難,到時我要拿出來對大家說,這是賀炳炎的骨頭,共產黨人的骨頭,你們看有多硬!
6天後,賀炳炎從擔架上迫不及待地滑下來,開始自己走路,騎馬,處理失去右臂後必須應對的一切。同時還學著用那隻總感到別扭的左手,開始從頭練槍,練刀,練在嚴酷的戰爭中必須去重新適應的事物。戰爭可不是兒戲啊,戰爭是兩強相遇勇者勝,是一瞬之間的你死我活,它要求一個人的反應和感覺,必須百分之百的心到手到。而像賀炳炎這樣徹底失去右臂,被迫改用左手去搏殺的人,其難度和在戰爭中的存活率,是可想而知的。何況長征勝利後,部隊馬上投入更為慘烈的抗日戰爭,面對比國民黨軍隊凶惡10倍的日本侵略軍。但是,賀炳炎做到了,並且做得跟有右臂時一樣的威風八面。 1937年10月,由紅二方面軍改編的八路軍第一二〇師東渡黃河,深入山西抗日戰場。擔任七一六團團長的賀炳炎奉命率部插向雁門關。10月17日,賀炳炎得知日軍從大同集結300多輛汽車,滿載武器彈葯准備運往忻口,異常高興,果斷決定伏擊鬼子的車隊。18日上午,日軍進入包圍圈,埋伏在公路兩旁山頭上的七一六團官兵如雷霆,如冰雹,如狂飆,以各種火力鋪天蓋地地射向窮凶極惡的侵略者。日軍負隅頑抗,死不投降,賀炳炎左手握大刀,首當其沖,率部從兩面山頭像潮水那般沖下去,在漫天硝煙和火光中,與日軍展開氣吞山河的白刃戰,殺得日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掃戰場時,官兵們見賀炳炎滿身是血,以為他受傷了,賀炳炎從頭到腳摸遍全身,竟毫發無損。
東渡黃河不足一個月,賀炳炎部在雁門關首戰告捷,殲滅日寇500餘人,擊毀汽車30餘輛,打破了「大日本不可戰勝」的神話,受到國民政府的通電嘉獎。那年10月,毛澤東在延安會見英國記者貝蘭特,以此為例,特地說明八路軍在抗日戰場正在起著「非常大的作用」。雁門關大捷後,賀炳炎「獨臂刀王」的威名在抗日軍民中廣為傳播,也讓日軍談虎色變。1938年秋天,部隊轉為游擊戰,賀炳炎率部隊在大清河北岸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僅幾個月時間,他便把部隊從原來的300多人擴充為3個團和3個獨立營,近5000人,打退了日軍的多次「掃盪」。有消息說,岡村寧次聽到賀炳炎的名字,咆哮如雷,叫囂要與他的部隊決一死戰,對他「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至此,賀炳炎不僅成了我父親的愛將,也成了毛澤東的愛將。1945年4月他作為指揮員代表赴延安參加中共「七大」,抬起左手與眾不同地向毛澤東敬禮,毛澤東說:「賀炳炎同志,你是獨臂將軍,免禮。」
從1929年參加紅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賀炳炎跟著我父親整整打了20年仗,負傷11次,身上留下大大小小16塊傷疤。1955年,賀炳炎在成都軍區司令員的位置上被授予共和國開國上將。我父親賀龍在懷仁堂接受完毛澤東主席親自授予共和國元帥軍銜,馬不停蹄地趕到成都,親自為賀炳炎授銜授勛。
我相信這是一種機緣甚至命運:賀炳炎,一個打鐵的孩子從被招入這支隊伍那天起,便與我父親賀龍越走越近。在20年血與火的戰爭歲月中,他們彼此欣賞,互為依靠,不是父子,勝似父子。這在古今中外的統帥和名將中,實屬罕見。
1960年7月1日,賀炳炎在黨的生日那天因病去世,時年47歲,是開國上將中第一個去世的人。20萬軍民冒雨為他送行。
那些天,我記得父親淚蒙蒙的,滿懷悲傷。他不時嘆聲連連,喃喃自語,一會兒說,可惜了,太可惜了!他還那麼年輕,連兒女都沒有長大。一會兒又說,也難怪,他就是為中國革命戰爭而生的,20年槍林彈雨,出生入死,他把身上的血和力氣都掏幹了。
㈦ 電影太行山上的獨臂團長原型是誰
那是賀炳炎將軍,由梁家輝飾演的。
賀炳炎簡歷:
賀炳炎(1913.2.5 - 1960.7.1)又名明言,原名向從炎,開國上將,湖北省松滋市劉家場鎮人。
賀炳炎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久經考驗的優秀指揮員。[1]
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中隊長、騎兵連連長兼政治指導員、手槍大隊大隊長、團長、師長等職。在戰斗中負傷被截去右臂,被稱為「獨臂將軍」。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0師716團團長,第120師獨立第3支隊司令員、第358旅副旅長兼晉綏軍區第3分區司令員,領導組建江漢軍區,任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北野戰軍副司令員,晉綏軍區第3縱隊副司令員兼5旅旅長,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1軍軍長兼青海軍區司令員、四川省軍區司令員、西南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0年7月1日於成都病逝
㈧ 開國上將中第一個去世的是誰
1960年7月1日,賀炳炎將軍因病在成都去世,年僅47歲,是開國上將中第一個去世的人。20萬軍民冒雨為他送行。
㈨ 劉波的媒體影響
1、在中央新影廠出品的《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27集解放戰爭大型歷史紀錄片)中擔任軍史顧問,並在多集中做嘉賓;
2、中央電視台特別節目紀錄片《一代哲人——艾思奇》(4集)擔任撰稿;
3、中央電視台軍事中心出品的《軍魂》(10集文獻紀錄片)擔任撰稿;
4、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紀念建國60周年大型專題節目《腳踏著祖國大地》(10集)擔任總撰稿。
5、在北京電視台青少頻道軍情解碼,做「隆美爾之死」節目;
6、在北京電視台青少頻道軍事解碼,做「山本五十六」節目;
7、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做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節目;
8、在河北人民廣播電台做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系列節目;
9、為中央電視台軍事中心《紅小鬼》劇組擔任軍史顧問;
10、為紀錄片《抗日軍政大學校歌》擔任撰稿、訪談嘉賓;
11、在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軍旅文化大視野」《弘揚兩彈精神 追憶金銀灘往事》節目中擔任嘉賓主持。
12、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檔案》的《四渡赤水(上、下)》擔任嘉賓。
13、中央電視台七套紀錄片《獨臂上將賀炳炎》軍史顧問、嘉賓。
14、中央電視台七套大型紀錄片《毛澤東的科學預見》文學統籌、嘉賓。
15、中央電視台十套「地理·中國」《塞外傳奇·威虎山》嘉賓。
16、中央電視台十套六集紀錄片《新世紀強軍路》總撰稿、嘉賓。
17、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紀錄片:《蔣介石和他的高官們——王家烈》(上、下)嘉賓。
18、中央九套紀錄片紀錄片:《第八戰區冬季反攻》嘉賓。
19、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紀錄片:《千里追殲「馬家軍」》(上、下)嘉賓。
20、中央七套紀錄片:《鄧小平百萬大裁軍決策內幕》嘉賓。
21、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特別節目:《難忘二戰 追憶歷史》(七集)特邀專家、嘉賓。
22、人民網強國論壇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亮點解讀 特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