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電影《教父1》觀後感
安息吧,我尊敬的教父
我最愛的電影是《教父》。在這一點上,我可以同許多男人達成共識。馬龍的表演實在令人心折。在少年時代,我深深著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說話方式,卻並不成功。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認真的聽眾,那個口齒不清的教父,卻沒人敢忽略他說出的每一個字。他總是面無表情,背後卻潛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一種優雅的狂暴、平靜的殘忍、化妝的邪惡,如同毒蛇與猛虎的混合體。他輕蔑地說,「讓我開一個你無法拒絕的條件」——這是男人的威權;他溫和地說:「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這是男人的價值。而事實不是這樣的。那個真實的教父,生活中的馬龍·白蘭度,是個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則是一窩混蛋。
當然,他們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應該被寬恕的混蛋。
白蘭度家族中,女人個個紅杏出牆,男人個個酗酒成性,且盛產自殺者。小馬龍的童年在陰郁中度過,父親很少回家,母親終日喝得酩酊大醉,與一個又一個男人發生關系。小馬龍生活中惟一的溫暖來自一個友善的同性戀教士。這使得他成為一個雙性戀者,因為同性戀行為被軍校開除。
為逃避這一切,他來到紐約,躋身百老匯,陰郁生活賜予他的狂暴氣質令他成功出演《慾望號街車》,名聲鵲起。「彷彿一覺醒來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這種名氣,感覺自己是個騙子,不得不求助於心理醫生。為了幫助他戰勝焦慮,醫生甚至為他宣讀希特勒的講演詞
Ⅱ 電影《教父》對你有過什麼啟示和實際幫助
電影《教父》分為三部,分別拍於1972年、1974年、1990年,每一部都別樣精彩,電影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電影《教父》對於我而言是一部經久不衰的經典名作,電影中表現出的人物思想和觀念,處事方式,面對生活中種種處鏡的態度,對我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啟示和幫助,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啟示和幫助,或許對你的人生也會有一定的幫助哦!
Ⅲ 教父影評100字左右
《教父》對電影史、黑幫類型片、流行文化的影響至深至遠,它是很多導演心中的影史最佳電影,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等演員的出色演繹,加上故事本身的史詩性,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一部傑作。
《教父》作為黑幫題材的電影,不是虛無主義地淡化宗教意味,相反這部電影有著深深的基督教烙印,它很少討論善惡,也很少用主觀鏡頭表現宗教的道德觀,但就是在幾個節點,集中表現出人物內心的煎熬,舉重若輕地表達了這一層內涵。
(3)電影教父1觀後感800字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40年代的美國,「教父」維托·柯里昂(馬龍·白蘭度 飾)是黑手黨柯里昂家族的首領,帶領家族從事非法的勾當,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
因為拒絕了毒梟索洛索的毒品交易要求,柯里昂家族和紐約其他幾個黑手黨家族的矛盾激化。聖誕前夕,索洛索劫持了「教父」的參謀湯姆,並派人暗殺「教父」;因為內奸的出賣,「教父」的大兒子遜尼被仇家殺害;小兒子麥克(阿爾·帕西諾 飾)也被卷了進來,失去愛妻。黑手黨家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白熱化。
Ⅳ 求教父影評一千字
1972年發生了這么幾件歷史性的事。尼克松訪華了、慕尼黑慘案了、阿波羅登月計劃完結了;還有就是,科波拉的《教父》上映了。 《教父》無疑一時成就了科波拉,而科波拉後來在談到《教父》時說道:「當派拉蒙公司向我提供這一機會時, 我開始看這本小說,只看了五十頁就看不下去了。我認為它只是一本流行的、聳人聽聞的小說。是那種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 他說的不是風涼話,確是大實話。可想而知,當科波拉出於經濟考慮而拍的時候多少有些不情願,然而我們知道即使他不拍,也會有人拍,我們不知道的只是它會不會依然是經典。 經典好比一個油田,有巨大的價值,不同在於,油田總有采完的那一天,而經典作品能在不同時代煥發出不同的價值。《教父》將在一代一代人的眼裡反復上映,兒子成了父親,女兒成了母親,對於其價值的認識也會有所偏差,這種差別不是「100個哈姆雷特式」的,只是社會發展而產生的認識差別。在《教父》上映的70年代這尤為明顯。
一、在電影文化方面 70年代,傳統好萊塢電影相繼失勢,類型片變得累人,觀眾變得挑剔,當然觀眾一直很挑剔,但很難找到比70年代的美國觀眾更挑剔的觀眾了,美國大片的本土票房被歐洲的甩在了後面,看慣了傳統類型片的美利堅人民就像養叼了的狗,一般菜飯懶得再碰了。同時,緩慢起步的電視逐步開始與高雅的電影展開奪食,而電視偏有出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老邁臃腫的電影本已沒有老虎的威嚴,反倒還沾染了病貓的衰頹。在這雙重壓力之下,好萊塢電影人借著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東風,走起革新之路。在路上累死,總比在原地困死好,再者,按照好萊塢電影的慣例,路上總能發生好事,這在現實中應驗了。 順應民意天命,新好萊塢電影運動在這時興起,從電影技術的革新,到產業鏈的添新,更重要的是一些年輕人走出電影學院立志要像大西洋對岸的讓•呂克•戈達爾和弗朗索瓦•特呂弗們看齊寫與眾不同的故事、拍自己的東西,這其中就有33歲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作為新好萊塢電影運動的代表作,「《教父》是對經典的強盜類型片的復甦, 然而也為這種經典類型注入一些新的出人意料的曲折和變化。」 2 這些曲折和變化表現在對黑幫家族傳神細致的描述中——當美國觀眾看著這批黑手黨兇殘得如此優雅時,不免不雅的張開雙嘴輕微的嘆一句「我的上帝呀」。 其次,這種在大時代背景下更替的家族史詩是傳統強盜片不設想的,西部牛仔在西裝革履的黑手黨的逼視下不免有些不堪一擊。 最後,《教父》客觀冷峻的視角,模糊了善惡的界限,其暴力程度也值得大書一番,可是科波拉說:「如果有人認為這部影片宣揚了暴力,那絕非出自我的本意。事實上, 影片里只有極少的真正暴力場面, 而且非常短暫。」我們不知道科波拉是裝傻,還是充愣,事實告訴我們,作為一部電影《教父》始終在沉浸在一種仇殺、報復的環境里,往往一個血腥場面伴隨著長時間的累加鋪墊,直至傾囊而出,即使現在看慣電影里飈滿血漿,《教父》相比之依然叫人坐立不安。 《教父》也因此成為新好萊塢電影的代表作和排頭兵,為日後的黑幫題材電影立下了標尺,是他們不斷學習的榜樣和始終抄襲的對象。
二、在社會文化層面。 60到70年代的美國時值越戰越戰越不利,深陷泥淖,難以自拔;總統肯尼迪步了林肯後塵遭人暗殺;歐洲各思潮和新浪潮電影一樣飄揚過海不遠萬里來威脅北美大陸;對人權的重視和追求演變成示威活動,一堆堆爛事堆著沒人管的時候,尼克松很榮欣成為了第一位遭彈劾的總統…… 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美國政府失去民心,對外對內都沒有好的對策,人民總是處在憤懣之中,人民的憤怒往往伴隨著犯罪活動的猖獗,暴力、販毒、詐騙、賭博像發作的牛皮蘚,四處竄生蔓延…… 一大批反映社會黑暗的影片得以出現,傳統好萊塢中光輝的美國形象顯得衰退沒有影響力,《教父》也是出於這樣的形勢之下。 黑手黨串通政府官員,行凶作惡,總能逃過制裁;如巴爾扎克所言:「在巨大的財富背後,都隱藏著罪惡。」人們為了金錢和權力廝殺拚鬥,直至獻血流盡,千瘡百孔,我們得到信息是正義往往可以被金錢收購,黑白一色,人們在這之中看到了平時想要表達又無從說起的一部分。 雖然科波拉在後來的日子裡談到《教父》的很多話不像是真的,然而千真萬確的是他又說:「在《教父》的結尾, 邁克爾謀害了那麼多人, 卻矢口否認,關上了門。我用這樣的場面對他進行嚴正的譴責。可惜, 很多人顯然未能領會這點。如果說, 我想進行的譴責被角色的魅力所淹沒, 我願借《教父》二集的機會來彌補這一不足之處。」可是很多人不相信,他們更願意把一切轉嫁到政府上面,而那些分度翩翩的西西里人只不過是其象徵和代表,不可恨,反可愛,即使幾分鍾之前還對怒吼的槍管驚恐不已。 而使無數青年來到美國,努力奮發的美國夢是否破碎?象徵垮掉一代的文學家克魯亞克剛剛去世,而他的思想確得到了保留和傳承,美國夢的光鮮亮麗何在?電影的最後,在談及接手家族事業的時候,在這次促膝長談中,老教父維克多•科里昂不僅面授機宜,而且向兒子麥克傾訴了自己的願望,「這一輩子, 我從沒向誰道過歉。可我原來想的是, 等到了你那個時代, 你會成為一個真正操控局面的大人物———科里昂議員, 科里昂州長。時間不多了, 邁克, 時間不多了。」有人將此作為兩代人美國夢的交接,然而從之後兩集中,我們得知,世事無力,麥克和他的父親一樣只是越陷越深,沒能找到終點的那一天。美國夢,從西西里逃到紐約,從一個小工千難萬險成就了一番事業,然而至死都沒有把自己洗刷清白,人們說到科里昂家族時只想像到黑手黨家族的恐怖。美國夢就在眼前咫尺之遙,又遠在天邊,美國帶個人的幻想總是無比真實,觸手可及的背後是永遠無法到達,可是人們總歸會認識到這一點,於是,美國夢碎不再唐突。
馬龍•白蘭度說過,大工業每時每刻都在殺人——汽車、吸煙和污染。自70年代以來一切未有改觀,美國社會可能已經從泥淖中翻身,不過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數十年難得一遇的經濟危機成了新的隱患,工業社會的末端,種種問題依舊謀殺著人民的生命。
望採納 !!!
Ⅳ 電影《教父》給你帶來的啟示是什麼
這個啟示可是很多了
教父一共三部
講述了父與子,黑與白。
首先是第一部曲,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老一代的教父唐維托克里昂遭遇襲擊後的危急時刻。他的小兒子麥克利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成為第二代教父的故事。同時第一部曲也很好地介紹了這部電影的基調和故事背景,為後續電影的拍攝和內容做了鋪墊。
再者就是第二部曲。在第一部曲上映後兩年,第二部曲也上映了。同樣也受到了非常好的贊譽。第二部曲是通過雙線敘事的,主要講述了第一代教父維托在年輕的時候是如何艱難創業的。並且也講述了第二代教父麥克是如何發展自己家族事業的歷程。可以說得上是對故事內容的補充和鋪墊。
第三部曲是在1990年上映的,主要講述的是第二代教父已經年近古稀。這個時候他嘗試把自己家族的事業拉上正軌,符合當時的法律。但卻一直受到重重的阻撓的故事,這部電影看上去即讓人感到心酸又讓人感到心疼。
如果有時間去看看大背景。這個很酷。
Ⅵ 教父1觀後感
《教父》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2年上映的作品,這部40多年前的電影,已成為歷經洗禮的經典之作。
72年拍攝的電影,在拍攝技術各方面都沒有那麼先進的情況下時至今日,依然經久不衰甚至在同類型題材的電影鮮有作品超越過它。
這部電影台詞是如此經典,並且經典台詞如此之多,讓人回味無窮,這決定要歸功於原著的經典。事實上,大家會覺得一部電影之所以經典往往是因為電影鍾某句台詞讓你感到感同身受、刻骨銘心。
影片中每一個人物刻畫的都非常的到位,幾乎每個人的行為都影響著整部劇情的演繹,更重要的是老教父和邁克表演的實在是太精湛了。馬龍白蘭度的沙啞的嗓音,鏗鏘有力的話語,邁克對角色的把握如此細膩以及他犀利的眼神,深深折服了我。
都說這部電影是男人必看,那麼到底看什麼呢?當然不會是打打殺殺,也不會是黑幫決斗,扒開黑手黨的外衣,這其實是一部講家庭和責任的電影。當柯里昂家族面臨危機時,麥克不得不背上責任。
Ⅶ 看電影「教父」後的感受
我看《教父》後的感想
1.男人一生可以不止愛一個女人,但每次只能愛一個,專注而熱烈。
2.不要娶思想過於獨立的女人,除非你能容忍她無視或者質疑你的決定。
3.男人必須顧家,家人的幸福便是奮斗的最終目標,不要本末倒置。
4.背叛是最無法容忍的行為,背叛前是寶,背叛後是草。
5.如果左腳讓你跌倒,就把左腳砍下來扔掉;如果右眼讓你迷茫,就把右眼剜下來丟掉,總之,不要因小失大。
6.對朋友要充滿熱情,只要他還沒有變成敵人;對敵人要冷酷無情,只要他還沒有變成朋友.人只有朋友和敵人之分,沒有沒有關系很差的朋友,也沒有關系不錯的敵人。
7.要多寬恕朋友,只要他們不會變成敵人.你可以暫時不信任他,但你必須馬上寬恕他。
8.如果需要表現慷慨,就要表現得充滿感情,順便提及我們的友誼。
9.不要把友誼強加給不需要友誼的人——不尊重你的人,他們很快會明白這一點。
10.不要為了沒有答案的問題爭論,那樣除了浪費時間或破壞關系外沒有任何益處,更嚴重的是讓心變得浮躁。
11.人生就像賭博,玩的就是心態。贏的時候要放膽,輸的時候要果斷。
12.堅持要讓所有人知道你的朋友必得獎賞,你的敵人必得懲罰,並且來得很快很靈驗。
13.敵人變為朋友是值得高興的事,寬恕他,讓過去成為過去,但是不要輕易相信他,因為這涉及到將來,他必須證明自己已經改變。信任是逐步建立。
14.要守信用,但要少許諾言,誠信為做人之本,不要隨意透支信用。
15.在政治立場和情感問題上不要態度曖昧,旗幟鮮明,界限分清,否則會稀釋和關鍵人物的關系。
16.當需要贊美時要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言不由衷的態度會適得其反,不如不說。
17.男人必須學會小心,現在的世界並不缺少失敗的男人。
18.不要輕信別人,特別是源於表面的依據,眼淚並沒有一份詳實的調查報告更感人。
19.在別人的地盤上必須表現出對他的尊重,否則就不要去。
20.永遠要表現得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即使是消滅敵人時。
21.在一個團隊中不要自我感覺良好,表現過於突出,成績是歸於大家的,你並不比別人聰明多少。低調地把事情做漂亮,這才是成功。
22.你的嗜好就是你的弱點,慾望越少越好,那些削弱人的意志力,損害健康的嗜好應盡快戒除。
23.女人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男人在婚前可以有很多選擇,但一旦結婚就必須無條件斷除一切不忠於妻子的想法,認定她是最好的,背負責任的互相比較是愚蠢的。
24.不要讓任何東西影響你的判斷力,不管是嗜好,女人還是情感。失去判斷力便失去一切。
25.人生而平等,但是有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顯示出他們的偉大和高貴。自命高貴是卑賤的開始,榮譽只能被贈予而不能自封。
26.把「不」說得像「是」一樣悅耳,是一門高超的說話藝術。
27.我可以寬恕任何人的拒絕,但他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28.如果是巨人,那麼就蹲下,顯得比別人更矮,這樣就能夠得到更好的朋友和敵人。
29.對朋友要盡量坦誠寬容,但仍要防備,不要授人以柄來考驗他們的道德,人們的忠誠有時取決於環境。
30.有些關系重大的問題不能承認的時候打死也不能承認,這個時候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謊話說得比真話還真。
31.不竊一鉤,但竊一國。永遠跟政府保持良好的關系,但不限於一個政府,最安全的局面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32.在窮的時候不要輕易借錢給別人,但借了就不要指望別人還了。在富的時候也不要輕易借錢給別人,但要借就借巨額的,有能力償還的人而且要手續嚴格。不要借小錢,小錢是用來送的,不用還的。
33.朋友要想做長久,盡量不要扯上債務關系,要麼不借,要麼白送。
34.說話一針見血並不是最好的,掌控形勢並不總靠揭露真相。
35.要讓別人有表現慷慨的機會以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36.要充分利用人際資源,這有時比開發新資源更重要。
37.我們可以不是貴族,但是我們必須成為貴族的祖先。
38.不能接受家族價值觀的人必然被排斥在家族大門之外,不管他是誰。
Ⅷ 求大神們給我一篇100多字的《教父》觀後感
我這里就來簡單說說我看到的一些東西,這是一部講述一個男人的創業史的經典影片;它給人揭示了深不見底的社會的黑暗,殘酷的現實唬的人喘不過氣,一個一個的意外使我不禁想到那句歌詞: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為了錢財窮其一生,超現實的他們的確在人生舞台上風光了一把,他們的人生信條無疑值得回味:1、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真實想法;2、謀殺而不是仇殺,沒有報復的必要,因為這和生意無關(永遠都是冰冷冷的"生意"兩個字);3、不要仇恨你的敵人,這樣會影響你判斷力;4、沖動會抵消你的智慧。
這里有很多東西我只能試著去了解,而無法去理解,並希望永遠也不用去理解。太殘忍、太累。我只想過簡單、快樂的生活。過簡單、快樂的生活,這也是麥克的初衷,他永遠沒想過要纏和到家族事業里,從不得不維護父親,到抱著為民除害的想法殺掉毒梟索龍索和收受巨額賄賂的警察局長後,他終於不得已"落草".俗話說的好"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既然不小心"選擇"了這條路,他只能隨波逐流,一切美好的願望只能是天真的空想,麥克的為之努力一輩子的美好設想最終都被似乎更加黑暗的現實重新拉回原位。命運掌管了一切,他在人生的路上被動地顛簸著。在經歷了人生的腥風血雨後,一切都歸於宿命,最終他慘淡收場,眼睜睜的看著心愛的人一個一個的離開,他只能在痛苦的回憶的中老去、死去。
Ⅸ 求電影《教父1》觀後感如題 謝謝了
——(對於一部經典來說,用「看」這個字眼難免顯得過於膚淺,我覺得應用「欣賞」方才匹配。) 《教父》這部耳熟能詳的電影無疑為黑手黨題材的電影奠定了穩固的基石,而它也成為公認的所有黑幫電影種的頂尖之作。《教父》分為三部曲,但圍繞的中心只有一個:來自義大利西西里島黑手黨柯里昂家族的首領,被稱為「教父」的唐柯里昂輝煌卻又破碎的一生(唐,是族人對家族領袖的尊稱,代表了無上地位)。他們心狠手辣,但他們的人生信條只有一個,那就是捨命保護自己的妻兒和家族;他們殺人如麻,卻會花大筆的金錢捐助貧困的家鄉人民;他們操縱賭博、賣淫等在常人眼裡十分不堪的行業,卻會毫不猶豫地拒絕毒梟提出的利潤豐厚的毒品交易。他們的人生建立在家族利益之上,為了家族他們被迫殺人、被迫犯罪,在光鮮的華服背後殘留著的只有教父們寂寞凄涼的內心。 一、 維多唐柯里昂 維多是第一部中的教父,而他也正式柯里昂家族的創始人。他給我的印象十分矛盾,一方面是端坐於巨大辦公桌後聽取手下匯報外界局勢,隨後籌劃一個又一個暗殺計劃從而鞏固家族地位的冷血殺手,另一方面又是時刻幫助弱小,善待妻兒和族人及同鄉,捐款資助國家的「大俠」。也許教父的確是一個矛盾體,他們活得唯物而又辨證。 劇中,由於維多拒絕了大毒梟索拉索的合作請求而被狙擊,好在性命無憂,但對家族之事明顯已力不從心。這邊廂,柯里昂家族亦開始籌劃復仇之事,因為索拉索與警方勾結,使暗殺計劃十分棘手,這時平日里對家族間的明爭暗鬥漠不關心的小兒子麥克也感覺到了作為家族一員所肩負的責任感,挺身而出幹掉了索拉索,而他的非凡能力也在這次行動中嶄露了頭角。 生活和使命總是逼迫人們去走與自身意願背道而馳的道路。當維多得知替自己報仇的是麥克時,他眼中流露出的是深沉的嘆息而非若狂的欣喜。天往往不隨人願,日漸衰老的維多顯然已厭倦了刀光劍影的生活,而現在命運又強迫他身邊唯一的光明——麥克步入了黑暗之中。 新教父的加冕儀式促使一個正直的海軍小將蛻變成冷酷的嗜血殺手。這是命運的無奈,而作為看客的我們一邊唏噓著社會的腐敗,一邊又期待著另一個傳奇的延續。 二、 麥克唐柯里昂 自從扣動了那致命的扳機,麥克的人生就在「失去」中度過。他失去了往日的純真歡笑,失去了新婚的嬌妻,更失去了平靜的生活。他不得不每日緊拉窗簾以防無孔不入的子彈,又不得不保鏢隨身以防神出鬼沒的狙擊手。 人生的軌道就因為一顆小小的子彈而發生了偏離。作為黑手黨,他們沒有友情,沒有愛情,沒有親情,他們有的只是「生意」和「家族」。這是多麼令人悲傷的事實啊!深愛的妻子難忍生活的壓抑而離開了他,兄長弗雷多的背叛逼得他含淚下殺令,最後就連最心愛的女兒也因為自己被誤殺。麥克內心的煎熬無從訴說,瀕臨崩潰的他只能向龍巴度紅衣主教告解,他在懺悔,可是再深的悔意也喚不回女兒年輕美好的生命。失去一切的「教父」,最後只能孤獨地死在花園里的竹椅上。 所謂高處不勝寒便是這個道理吧?麥克一生風雲,到了只落了個黯然神傷。叱詫風雲又如何,呼風喚雨又如何?在這些虛偽的假面具背後,麥克反而更像是一個犧牲品,家族的犧牲品。正如他本人所說:「我像我的父親一樣為了家族,妻兒而堅強。」無可厚非,作為一個領導者他是成功的、值得尊敬的,沒有人可以否認他超凡的判斷力和領導力,更沒有人可以抹煞他所立下的豐功偉績。只是,「教父」這個頭銜束縛了他的腳步,箍緊了他的靈魂。待麥克已一無所有,待他已無可失去之時,他傳位於二哥桑尼的私生子文森,想讓自己的良心得到解脫。 到頭來,教父不過是一位白發蒼蒼的平凡老人。一切看似皆落下了帷幕,殊不知新一輪的廝殺在新教父的帶領下不斷輪回著。 一部經典的影片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精彩的劇本內容,功力深厚的導演和演技精湛的演員都是構成這種力量的不可或缺的元素。馬龍白蘭度不苟言笑的深沉模樣;阿爾帕西諾憂郁深邃的眼神,都值得久久回味。 這就是經典!你幾乎能看到影片中呼之欲出的「經典」二字,它是那麼明顯而有力,逼迫你去承認、肯定、甚至傳頌它。這就是經典!你會無法自製地渴望去剖析它,渴望去揣摩導演的拍攝用意,渴望探知每個角色的內心世界。你會在影片結束後呆坐於電視機前長時間地不願離開,因為你仍想緩慢地咀嚼它的余香。 而這就是《教父》,當之無愧的《經典》! 逆鱗評語:在滿是灰塵的書架上偶然的相逢,教父,瘋狂的看來一遍又一遍, 已是許久內心沒有如此波瀾過了。
Ⅹ 請一篇電影《教父》的影評
在《教父》這部電影面前,我不得不懷疑自己的鑒賞能力。因為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給我的最深印象似乎是情節繁冗——電影耗時長、出場人物多,自己恰恰對其背景又缺乏理解,簡直令人看得疲勞。再飽受大片刺激的刺激後,還真很難耐下性子突然去接受這樣一部所謂的經典。重看《教父》的打算早已萌生,卻總擔心靜不下心來走一次那3個多小時的流程,所以一直不敢輕易重溫。對於情節,我早已不存在好奇,因為三部《教父》都領教了,還能留下多少懸念。所以這次重溫是純粹的欣賞,感到自己要好好審視一下教父的出眾之處,再次仔細看看大師馬龍·白蘭度、埃爾·帕西諾的表演。
浪漫主義黑幫史詩——《教父》
這個「浪漫主義」頭銜我之前很難理解,至少電影中的仇殺和血腥場景也沒少出現。在這種浪漫與寫實之間,自己也本不了解其界定的出發點。後來,馬丁·斯克塞斯的《Good Fellow》給了我一個鮮明的比對。《Good Fellow》告訴我,現實中的黑幫其實是十分粗鄙的,而這種東西拍成電影簡直讓我看不下去。反觀《教父》,它是裝點得如此富麗堂皇的電影。在片中,維托·科里昂實際是黑幫老大,但他冠上了教父這個身份,而且這絕不單單是名號上的區別。我相信電影所要描寫的不再是那種尋釁滋事的黑幫組織的殺戮和戰爭游戲,而轉向了科里昂家族的人物命運這個話題。他們如同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一個特殊階層,這個階層在新生都市的紛亂逐鹿中產生(如同《紐約黑幫》所描述的背景)。作為後來的倖存者掌握了強大的權勢和財力,觸手伸及各方各面,甚至還能充當平民的保護神,看似強大無比。但實際上,家族的生存始終是一個艱難的問題,他們不僅要參與黑幫間的明爭暗鬥,在從社會的黑暗代表努力轉向社會主流的道路中更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在時代的發展中舉步維艱。這就像一場不可逆轉的悲劇,無數的槍殺洗底,甚至包括對自己的親友手下,讓人簡直有些麻木了,這場悲劇就是從《教父》第一部開始。馬里奧·皮左和科波拉的對一切的詮釋是戲劇化的,在科里昂家族的經營中,產生了激烈的叛亂掙扎,涉及政府、親信及各方各面,又加入了細膩的感情戲成分,取材對一部電影來說太宏大了。對比其它的黑幫題材,別人通常只能挖出一小塊題材來拍一部電影,而《教父》這個題材如果引申出去,卻完全可以超越「黑幫」這個主題,映射到更廣的方面。
一部心靈史詩———《教父》中的人物
這又是一個廣泛使用的評語。《教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馬龍·白蘭度演繹的維托·科里昂。之前看這部時,電影我對馬龍·白蘭度缺乏了解,只覺這個維托·科里昂很有特色的表演。後來,電影《現代啟示錄》卻使我驚奇發現,白蘭度的兩次表演竟然猶如變身,原來白蘭度並不是本身就看起來是那樣。那他又怎麼會想到在演教父時,把下顎弄得像塞棉花,用沙啞沉穩的配音,連姿態也處理得絕妙,細品他的表演還真是覺得高山仰止。更絕妙的是,在第二部中還能找到生性沉穩的德尼羅做對應就。在我看來,維托·可里昂在電影中是塑造成近似神的人物。他眼光銳利,處事不失大氣。而同樣擁有智慧的第二代教父————麥克·可里昂(by Al·Paccino)卻總是過於太鋒芒。不可否認,兩代教父同樣睿智,但維托在做重大決定時會選擇溫和的手法,他願意放棄紐約的勢力來謀求幫派間的和解,保全家人的性命。在維托這種氣派面前,我要開始同情麥克。他承擔其家庭事業首先違背了自己的初衷,一旦陷入這份事業後,卻簡直無法自拔。麥克是悲劇的最大承擔著,他毫不留情地洗底手下和親信,鏟除一切威脅勢力,而且很難說這種激進的做法不明智,因為這往往是維持家族事業所必需的,就在那種被判頻繁到瘋狂的境地。然而背起這個包袱也意味著其它方面慘痛的損失,親情、愛情方面。我一直很欣賞電影的結尾,在背景音樂中,大門被關上,然後是Kay的一個特寫,這給人一種強烈的隔絕感。Al·Paccino的剛性演繹持續到了門後遠影這一幕,卻預示著不免已經踏上不歸路。或許第二代教父要承擔的東西太多了。Al·Paccino似乎用一種冷峻來表現,他的表情似乎始終如一,做事毫不猶豫,不留情面。我覺得除了這種冷峻的氣質,沒有什麼能支撐人負擔起這個沉重的包袱?
寫到這里,我覺得寫得並不順暢。一想到寫《教父》,頭腦里似乎立即發散出去,能想到的內容用鍵盤永遠打不完。只是覺得經過這次重溫電影,有熱情寫點東西了,最後卻發現也只能挑了自己想法一小部分表達出來。
此時此刻,在imdb上,《教父》仍然一騎絕後塵,以9.1/10 (130,668 votes)穩居top1,Won 3 Os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