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捍衛者電影觀後感300字
無意中我看到了朋友的推薦,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捍衛者》。雖然是小製作,雖然沒有大牌,但我覺得這部電影特別好。
一百多分鍾的電影,講的是一群人生命中最後的七天,守護家園、捍衛國土,悲壯、慘烈、義無反顧。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覺得每分鍾都是煎熬的,我既希望他們能多活一分一秒,可是知道結局的我又恨不得這場電影趕快結束。明知必死,為何而生?
電影的節奏很緊湊,救援、迎敵、堅守、歡快、壓抑、絕望、坦然,在這七天里環環相扣。演員們都表現得很出色,姚子青擦擦眼鏡告訴曹素君「敵不退,我不退」;馬嘯揚紅著眼圈兒給父母燒紙;葛醫生狠狠吸一口煙後淡定的說「幹活兒」;火頭軍叫著「我們也打仗,弄死當睡著」~~~太多了,都那麼優秀,把每個角色演繹的那麼真實、到位。
歷史上日本入侵之後,那麼多國人,活在貧窮困苦、朝不保夕的絕望里,被人如宰雞屠狗一般屠殺著,被欺壓奴役著。那一段歷史特別黑暗,於是這些奮起反抗的人們,如飛蛾撲火一般的赴死之舉最能體現生機與尊嚴。我們民族的延續恰恰是因為有他們,有他們的明知必死,毅然決然。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這不是一部娛樂片,但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我們的民族難道沒有英雄?我們的英雄難道無勇無謀,無豪情柔腸?美國有部名為《根》的小說,非洲黑人被抓為奴後,口口相傳讓後代知曉自己家族的歷史、傳統。我們也該知道,該去了解、關注我們民族的傳承。哪怕歷史是沉重的,起碼讓我們清明寒衣,不忘英魂。
㈡ 捍衛者觀後感100字急!!
捍衛者:
電影講述了姚子青奉命率部五百餘人守衛寶山縣城。在裝備落後,沒有援軍且地勢不利的情況下,姚子青憑借靈活的戰術運用,率領全營7日你擊退日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頑強抵抗,最終全營先後戰死沙場。
感受到了熱血,對抗日英雄一份敬意,同時要對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而珍惜。
㈢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我們都忘了
其實最重要的是
那是一段真實的歷史
是萬千同胞在1938年感受到的極度痛苦、恐荒和絕望
比黑白電影里呈現的景象帶給我們的感觀還要更加真實殘酷
4月24日我帶著未知的心情進電影院觀看這部影片
《南京!南京!》確實不同於以往的戰爭電影
很少的對白,冷峻的畫面
對真實屠殺場面的意象還原
突然抽離的背景聲音
人物表情與心理的細膩刻畫
無一不讓我們觀眾
不是把注意力僅僅放在血腥的殺戮中
更是在對戰爭的思考、對人性的思考上
我很慶幸自己活在和平年代
盡管這世界有些虛偽浮躁,且冷暴力不斷,
但總比活在戰爭年代來得幸福、幸運
起碼有生存的保障
但在戰爭中,活著比死還要艱難
戰爭使許多人的人性變得殘忍
變得以殺戮為樂、以侵略為光榮
或許真的有象電影中角川這樣良心尚未泯滅的日本軍人
但在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是我亡
對求生的慾望足以讓一個原本善良的人
拿起武器殺向無辜的人
對財富和權力的貪婪
足以讓人性變得殘忍血腥
日本侵華戰爭
讓大多數人按照少數統治階級的意志去送死
這值得嗎?
千萬日本年輕人受軍國主義鼓吹上戰場
不是變得徹底喪心病狂,就是心靈崩潰
這應該嗎?
我們苦難的同胞變成待宰的羊羔
南京也變成了人間地獄
這不殘忍嗎?
戰爭自古就不斷
我甚至也不能否定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到來
而且科技時代的戰爭能變得多可怕難以想像
不過好在武器的強大應該能使人們死的舒服些
但若人們都能多多思考戰爭的意義和帶來的傷害
和平也必將更加持久
我想這也是影片傳達的一個精神
2樓
2009-6-7 19:26 回復
bonnyleungcw
槍擊、火燒、活埋、刺殺、強奸、砍頭、難民營、慰安所...
影片展示給我們看的一幅幅畫面
著實讓人看得沉重的喘不過氣來
看的人便如此
曾經親身經歷這一切的同胞們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透過影片的景象
我能想像他們曾有的極度害怕與恐懼
以及與親人朋友的生死離別的痛苦與絕望
南京城裡
有倉皇出逃的士兵,也有頑強抵抗的戰士
有麻木的日本慰安婦,也有捨身救眾的中國妓女
有覺悟奔潰的日本軍官,也有建起安全區的國際友人
而對於這些曾經無懼死亡的民族英雄和無私幫助過我們的國際友人
我們都應致上崇高的敬意
陸川導演在《南京!南京!》中
不少鏡頭是從一個良心未泯的日本軍人角川的角度出發
這不同於以往戰爭電影中日本鬼子的模式化表演
陸川說一個電影如果只在討論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問題的話
就相當片面了
我也明白戰爭不是純粹就是說誰的錯
日本有反戰人士,中國也有漢奸之流
但我還是想從70年後的中日兩國的角度說說
在對待「南京大屠殺」這一事件上說
中國每年都會開展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
用教科書、用記錄片等教育我們勿忘國恥
但歷史畢竟久遠
沒有切膚之痛的青少年只道:
不要盲目去仇恨所有日本人
和平年代更應追求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日友好
道理固然沒錯
但少數青少年卻過頭了
極度崇拜日本文化,羨慕日本生活
「哈日族」日漸衍生繁榮
對日本人的諂媚到了無恥的地步
讓人好生痛心
喜歡日本文化不是不可以
我本人就非常喜歡日本的動漫
但不要認為日本的一切都是好的
否則這就是日本精神文化侵略的勝利了
而日方似乎始終不承認南京大屠殺
修改教科書對當代人隱瞞事實
不少退伍軍人依舊以曾參與屠殺為榮
中方受害者的申述屢屢在日本敗訴
參拜靖國神社時有發生
套用一句網友的話
是哪個該死的傢伙,決定不讓日本人賠一分錢的
於情於理日本都該對中國受害者進行賠償!!
日本對戰爭反思的電影、電視少之又少
印象有的就如《螢火蟲之墓》之流
那也是對日本普通百姓照成傷害的無聲痛訴
並未對日本侵略過的國家人民有所懺悔之意
也許每個國家都會「護短」
但希望不要阻止每個人了解事實的權利
日本青少年也應了解所謂戰爭的本質
日本右翼思想依然存在,毫無悔改之意
讓人實在氣憤
也許以上言論都是老生常談
是上至專家學者,下至黎民百姓都常探討的一個問題
究竟該如何正確對待這段歷史?
好在依然有清醒的中國人和日本人
讓反戰精神得以延傳
讓和平成為主流追求
讓人們過去曾經麻木的眼、恐懼的臉成為不再有的歷史
《南京!南京!》從純電影的角度來說並非十全十美
全黑白的拍攝也不新鮮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辛德勒的名單》等早已用過
但我不應該用電影的角度來衡量影片的意義
因為這是一段何其慘重的歷史
電影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過去
不要忘記思考戰爭的意義
要好好活著,好好珍惜
電影院里
我的身旁做著一位老爺爺和他的五、六歲的孫子
讓這么小的孩子看如此血腥的畫面有所不妥
老人家顯然沒有考慮到
爺爺看的如此投入
時而唉聲嘆氣,時而無語哽咽
而一旁的孩子撥玩著氣球
似懂非懂的安靜坐著
影片快結束的時候
孩子突然興奮起來:
爺爺!爺爺!你看!蒲公英!
我望了他一眼,心想
真好,戰爭是不屬於他的年代
這不是為了煽情而寫的結尾
而是發生在我身邊真實的事
但願戰爭永遠不再來!
㈣ 捍衛者講述的意義是
守位寶山,其實是守衛每一寸國土,報地名的時候我是挺感動, 電影院沒幾個人,但我覺得這樣的影片應該多拍一些,現在的國人應該銘記他們,應該不辜負英雄們的熱血和犧牲。
㈤ 如何評價電影《捍衛者》
今天首映,第一次完整的看了我們的#電影捍衛者# 電影《捍衛者》。雖然全程參與了拍攝,看之前是有心理准備的,但是某些畫面和對白出現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落淚,難受,壓抑!我的食指關節處被咬出了牙痕。戰爭場面很真實,會讓我感到害怕、顫抖!記得9月18日首映禮那天,我旁邊坐著一位阿姨,在上台前,他問我說你們的製片方來了嗎?導演來了嗎?請代表我向他們表示感謝!她的父親是位抗戰老兵,看到影片中的戰斗場面她渾身發抖,害怕。她說,她不敢想像她的父親當時在那個環境中是什麼感覺,幾度哽咽......
當天台上一位96歲高齡的老兵爺爺,他說,其實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們沒有心思想自己的親人、家鄉,只是一股腦的往前沖,不顧生死!是啊,敵人到了家門口,哪有心思想自己,為了國家、為了捍衛尊嚴,自己的生死又算得了什麼呢?
讓我感動的不止是真實的戰爭場面,特別是靜場之後的對白,洋學生和姚子青城樓上的對白、姚子青失去戰友的悲憤、戰士要把這輩子的飯全吃了多要幾個饅頭、廚子去參軍弄死當睡著、最後點名出現的娃娃兵、姚子青一人守寶山、兄弟們放棄生機寧做三營鬼等等......
影片結束後,看完了所有的字幕,我最後一個離場,打掃衛生的大叔看我一個人坐在那裡沒有急於收拾,一直到我離開,謝謝對電影的尊重,對觀眾的尊重!
我不是煽情,真的希望更多的人多多關注《捍衛者》以及這種題材的作品,了解歷史,銘記歷史,珍惜生活!
㈥ 如何評價《捍衛者》這部電影的劇情
英雄無名,蒼天有淚,和平的背後是那鐵骨錚錚的歷史!用生命捍衛國土,真正的民族脊樑……不浮誇,最大程度還原歷史,雖觀者寥寥,卻不是影片不夠精彩,只是錯了一個時代……
㈦ 捍衛者觀後感作文400字
無意中我看到了朋友的推薦,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捍衛者》。雖然是小製作,雖然沒有大牌,但我覺得這部電影特別好。
一百多分鍾的電影,講的是一群人生命中最後的七天,守護家園、捍衛國土,悲壯、慘烈、義無反顧。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覺得每分鍾都是煎熬的,我既希望他們能多活一分一秒,可是知道結局的我又恨不得這場電影趕快結束。明知必死,為何而生?
電影的節奏很緊湊,救援、迎敵、堅守、歡快、壓抑、絕望、坦然,在這七天里環環相扣。演員們都表現得很出色,姚子青擦擦眼鏡告訴曹素君「敵不退,我不退」;馬嘯揚紅著眼圈兒給父母燒紙;葛醫生狠狠吸一口煙後淡定的說「幹活兒」;火頭軍叫著「我們也打仗,弄死當睡著」~~~太多了,都那麼優秀,把每個角色演繹的那麼真實、到位。
歷史上日本入侵之後,那麼多國人,活在貧窮困苦、朝不保夕的絕望里,被人如宰雞屠狗一般屠殺著,被欺壓奴役著。那一段歷史特別黑暗,於是這些奮起反抗的人們,如飛蛾撲火一般的赴死之舉最能體現生機與尊嚴。我們民族的延續恰恰是因為有他們,有他們的明知必死,毅然決然。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這不是一部娛樂片,但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我們的民族難道沒有英雄?我們的英雄難道無勇無謀,無豪情柔腸?美國有部名為《根》的小說,非洲黑人被抓為奴後,口口相傳讓後代知曉自己家族的歷史、傳統。我們也該知道,該去了解、關注我們民族的傳承。哪怕歷史是沉重的,起碼讓我們清明寒衣,不忘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