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年級海底總動員觀後感怎麼寫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電影《海底總動員》。有一對兒魚媽媽爸爸,生了三百個魚寶寶,不幸被鯊魚襲擊,一下子奪走了魚媽媽和魚寶寶們的生命。魚爸爸和僅剩的一條魚寶寶僥倖存活下來,它們陷入了萬般的愁苦之中!
更糟的是,一天,一個漁夫把小魚寶寶給釣走了,魚爸爸要崩潰了。小魚寶寶被越洋過海,來到了大洋彼岸 ,放在了一個牙醫的魚缸里,魚爸爸偶然得到了這個信息,它決心營救自己的寶寶!
在漫漫的征途中,它闖過凶惡的水母陣,被澳大利亞洋流摧殘得支離破碎,在金槍魚的幫助下從大漩渦里脫險……。一個個驚險的經歷,一次次備遭鄙視,詆毀的往事,最終得到了牙醫的同情,讓它們父子團聚了。
看完電影,我想:每個生命都有活下來的權利,為什麼要剝奪一個生命的自由,限制、排斥、醜化一個生命呢?在一個狹窄的空間里生長,生命活不好,也活不長,互相損害,不如珍惜每個生命,給自己一個斑斕的生活!
⑵ 電影小黃人的觀後感一年級怎麼寫
星期天,我和媽媽到電影院觀看了新上映的影片《小黃人大眼萌》。
影片中的小黃人呆萌可愛,它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主人,它們曾經服務過的主人包括霸王龍、原始人、吸血鬼等壞蛋。到了上世紀60年代,凱文、斯圖爾特、鮑勃三個小黃人組合又開始賣萌犯傻,它們搭上了銀行搶劫犯的順風車,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坎坷之後,小黃人終於成為女魔頭斯嘉麗的助手,這個女魔頭能耐很大,擁有超級機器裝備,她很想成為女王,她讓三個小黃人為她盜竊英國女王的皇冠。
當三個小黃人盜竊皇冠並打鬧了倫敦城市後,脫離險境的招數竟然是拔出「石中劍」!——當鮑勃被眾人圍攻時,它將「石中劍」使勁一拔,面對手握「石中劍」的鮑勃,所有的人瞬間臣服,鮑勃便成為英國國王了。後來,女魔頭找到三個小黃人,她拿著「岩漿槍」那麼一嚇唬,三個小黃人便立即讓賢,變成了女魔頭的階下囚。盡管小黃人它們一直渴望為真正的壞蛋服務,但當它們遇到正真卑鄙的新主人後,它們似乎又不想那麼壞了!
後來,小黃人凱文變成了巨人,上演了《金剛》版惡搞大戰:凱文抱著女魔頭一起被炸彈炸飛,再一轉身,小黃人縮小了;再一回頭,女魔頭被格魯凍成了冰雕,一下子就不能動彈了,終於,格魯成為了小黃人新一季的主人……
這部充滿了童趣和歡樂氣氛的電影結束了,呆萌可愛的小黃人形象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和媽媽一邊談論著電影里的精彩片段,一邊高高興興地走出了影院!
⑶ 一年級作文《我的戰爭》觀後感100字
難生共鳴的「我」文/夢里詩書 個人對戰爭片的好壞之分,從不指在電影能有著多麼宏大刺激的戰爭場面,而更在於其本身能否用那些鮮活真實的生命去承載戰爭之殤與和平之思,但《我的戰爭》中一味的戰火渲染,劇情的散亂,人性的蒼白,都只是使電影變的膚淺平庸。難以否認這是一部在戰爭場面上下了不少功夫的作品,可惜於逼真的戰爭並沒有去寫實其所帶來的冷酷殘忍,電影只是用戰爭在不間斷的渲染著主旋律的英雄情懷,但這不是一部虛構的《指環王》,無數人的生死都可賦之笑談,戰爭背後有著多少的苦難,數以萬計的英魂卻只是在電影中成為了襯托那一腔英雄熱血的悲情,這樣的作品從本質上來說,雖然稍勝於全然無法入目的抗日神片,但與前者不思戰爭之殤的做法並無不同。《我的戰爭》雖是一部以小人物為視角的作品,但電影並沒有為觀眾帶來一個小人物面對戰爭的那種真實,其只是一再的用一場接一場的戰火來營造看點,殊不知這樣建立起來的戰爭早已敗絮其中,愛情的附加不但難以引人共鳴,反而使故事充滿了虛假的做作,而單一化的視角,更令本錯綜復雜多方角逐的鏖戰,變成了一場毫無戰術可言的自欺欺人,如若不是電影將背景在伊始設定於了抗美援朝,那麼這甚是一場可以套搬於其他戰爭之中的移花接木。在現如今,不論意識形態如何,戰爭片所最終著點的都必當該是反戰,電影看完後給人的觀感絕不是熱血沸騰,心潮澎湃,而是對戰爭原罪本身深省的反思,以此再突顯的愛國主義情懷才會變的真摯動人,但在這部劇情散亂的電影中幾乎無從建立起真摯的人物情感,人海戰術的犧牲亦變的難有感懷,當生命的逝去只是變成了電影強行煽情的手法,這樣的戰爭片且不談對比何般他國經典,就拿馮小剛的《集結號》來說也是謬之千里。一部好的戰爭電影,最為根本的是有對生命的尊崇和戰爭的反思,但無論從諸多國產的抗日神片,還是這部以「我」來著點的抗美援朝,卻連這一點都做的乏善可陳,又能拿什麼來引人共鳴,追思先烈。一年級作文《我的戰爭》觀後感100字
⑷ 愛國電影觀後感50字小兵張嘎一年級
十三歲的小兵張嘎離開自己的親人,到白洋淀當小八路。他用自己的智慧,智斗可惡的日本法西斯。他機靈勇敢、胸懷大志。有一顆善良的心。我非常敬佩他。別看他長得虎頭虎腦的,其實他是一個機靈勇敢的抗日小英雄。他本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怎麼去當抗日英雄呢?這個問題使我深深陷入了沉思。
張嘎的童年與我們的童年是一樣的,大家的童年都是充滿了快樂與歡笑,張嘎的微笑是因為某次戰斗勝利,而我們的微笑並不是因為某次戰斗勝利啊!特別是本書的第十八章,更清晰生動地表現出了張嘎的機靈勇敢。張嘎在「紅眼兒」面前裝瘋,說自己要抽煙,「紅眼兒」才不把他當成回事,把一根抽過的煙頭給他,「紅眼兒」哪想到張嘎竟敢把煙頭放進「太君」的口袋裡,弄得自己差點被肥田一郎吊梁燒死。你說張嘎可愛不?
⑸ 大魚海棠觀後感一年級學生簡短幾句話
摘要 根據您的描述,下面為您提供參考哦
⑹ 小學一年級,老師讓孩子寫電影《南京南京》得觀後感,該怎麼寫啊
期待已久的「陸川」新片《南京,南京》終於搬上熒幕面向廣大觀眾,其四年磨一劍的嘔心力作是光芒盡露!
影片全程以灰色為背景,讓人覺得很壓抑,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從開始一直持續到最後。黑白電影的效果有種復古的真實,配上現代化科技的手段加於處理,影片的場景確實很逼真,基本上還原了歷吏的一幕!
沒有《集結號》里那種振奮人心的戰斗場面,也沒有《投名狀》里那種浩大的進攻場景,影片《南京,南京》是在一陣炮轟亂炸後的投降中拉開序幕的,看到那些不顧同胞們的生命,而踏在他們身體上逃跑的士兵,心中不免有幾分悲憤,但扣心自問。
到處都是硝煙彌漫,整個南京城一片廢墟,除了屍體還是只有屍體,到處都是驚恐的慘叫聲以及祈禱的眼神,生命在這里如同草介一樣微不足道。活活燒死、推入長江、生生掩埋、被當作標靶一樣的射殺、刺殺、肢解,所有能想到的殺人方式,均在這里得到了全面的演練!
盡管場面十分殘忍,但由於是一部黑白電影,所以感覺不到任何的血腥,「陸川」導演以一種若隱若現的拍攝手法,演繹了歷吏的一幕,既還原了歷吏的真實,又不至於讓觀眾出現視覺疲勞,相比之下二十年前的那部《南京大屠殺》顯得特別血腥,該片也精緻不少!
雖然在畫面上沒能給我們帶來太大的視覺沖擊,但其聲響效果卻是值得一贊,也許是因為在五星級影院里觀看的緣故,6.1聲道的杜比環繞聲響效果,有種如臨現場的感覺,一聲聲槍響,一陣陣子彈穿梭的聲音,感覺就像顆顆子彈都打在自己的身上一樣,是如此的真實。
⑺ 一年級以游記電影觀後感
剛開始看《格列佛游記》,我還以為這是一部類似於《魯賓遜漂流記》的冒險電影,之後才知道這是一部想像電影,但奇異的想像只是表面,內在則充滿了諷刺。
《格列佛游記》講述的是英國船醫格列佛因海難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以及慧駰國等地的經歷。
小人國里的一切都非常小,他們對於格列佛就像玩具一樣。大人國恰好相反,格列佛就好像他們的「寵物」一樣為他們表演,逗他們開心,還要提心吊膽,以防被弄死。小人國和大人國不僅大小相反,心胸也不同,小人國連年征戰,爾虞我詐;大人國民風淳樸,對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有著很多疑問。第三卷通過介紹再飛島國等五島的經歷,體現了現代科技有著很大的問題。第四卷更加奇怪,在慧駰國里人獸互相顛倒,沒有金錢、軍隊和警察,馬有著高尚的心靈,而野胡則是邪惡的生物。格列佛在那裡學到了很多,他越來越厭惡人類社會的種種惡行,對人類社會做了無情的鞭韃。
他批判了人性深處的醜陋和人類社會的血腥,而在慧駰國里,他們都沒有欺騙、殺人放火、搶劫一類的字眼,格列佛光是讓他們明白這些詞的意思就花了好大功夫。他們的社會充滿了友愛、和睦,人人都很善良,厭惡邪惡,這就是人們想像中的「世外桃源」吧。
這電影的作者對社會的醜陋做了無情的鞭韃和諷刺,對人性和社會有著自己的見解,表達了他為世界擔憂的感情。
⑻ 一年級學生觀看小王子電影觀後感
《小王子》,這是一個憂傷而神秘的童話,世人眾說紛紜,我卻看不懂那些太過於深奧的道理。我只能悄悄地跟著小王子的腳步,去探索他內心那個純潔無暇的世界。
人生路漫漫,我們一直在成長。而在成長過程中最難得的,就是保持一顆始終不變的心。不會忘了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成長的,正如小王子一樣,不會忘了那五十三分鍾是應該用來干什麼的。他,小王子,始終有一顆純潔的童心,他認為肉眼看不見事物的本質,只有用心靈才能洞察一切。他,是一個超凡脫俗的仙童。
難道為了忘記自己有酗酒的壞習慣而拚命喝酒的人就是長大了嗎?不,不是的。這不是真正的長大,這只是自欺欺人,這只是為了生活而長大的人,他們早已忘記了原來的自己,而深深迷醉於這個虛偽的世界。飛行員說:「他們會認為一棟值兩萬法郎的房子很漂亮,卻想像不到用玫瑰色紅磚蓋的漂亮房子,窗邊長滿天竺葵,鴿子在那個屋頂上棲息。」
我們不可能永遠停留在童年,但我們可以始終保留著一顆純真的心,盡情地去享受生活的饋贈,不管你多大年齡,時刻擁有著一份美好的心情。我們沒有權利去改變別人對虛假浮華的社會的沉醉,卻可以改變自己,不被外表所蒙蔽,始終保留著對最初的夢想的信仰。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要忘記最初的意願,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
⑼ 一年級生命方舟觀後感怎麼寫啊
觀後感在小學這個水平,大半都是扼要講明一下主要內容,然後再從中穿插一些個人情感和看法
最後記敘或抒情收尾,就可以了。
觀後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
(9)電影觀後感小學一年級擴展閱讀: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觀後感
⑽ 電影觀後感一年級30字
我告訴你,就你的標題和你說的話就有二十多個字了,才一年級就投機取巧,呵,30個字能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