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風聲》觀後感
事先聲明:如果閣下還未觀看此電影,且有意觀看此電影,建議您勿閱讀以下內容,原因很簡單,作為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如果您什麼都知道了,再看還會有什麼意義呢??
先總結一下推薦這部電影的原因:如果您有一個心愛的人,請帶她來看這出電影,因為那些驚悚的審訊場面會讓她撲到你的懷里,如果您有一個憎恨的人,也請帶他來看這出電影,因為你可以在電影開始前一秒鍾就把情節全部告訴他……
本來一個星期前就和同學約好今天來看《建國大業》,結果到了電影院才發現最近的場次都要等兩個鍾頭,恰逢今天又是《風聲》的首映,就委屈一下看看這部宣傳力度僅次於《建國》的片片吧~看完以後還是有點感覺的,當然還是有不少缺陷的~
從哪裡開始呢?就先聊聊劇情吧~
諜戰這個題材在中國還是很新穎的,但我個人認為它更符合一般的懸疑電影,對間諜內心中的你爭我斗的描寫不多。這種從多個嫌疑人中揪出間諜的創意其實真的難登大雅之堂,電影本身也確實沒有什麼深度,我想只能吸引一些年輕觀眾的注意吧~但作為一部懸疑電影,其結果讓我挺失望的,比我想像中要簡單~還有一些情節沒交代清楚,像蘇有朋的筆跡仿造問題,像周迅要求打電話給家人送東西的目的。電影的基調很壓抑,但是情節布置還是挺合理的,在一些驚悚的場景之間穿插一點喜劇的成分,放鬆觀眾綳緊的神經,這點《南京南京》應該要好好學習,那種從頭到尾的強烈壓抑感真是太難熬了~
從拍攝的角度看,還是離不開中國新電影的熟悉套路,開頭就是震撼的特技,畫面基本都是快速的大角度旋轉拉近鏡頭來加快電影的節奏。總體來說電影的成本不是很高,都花在了請大牌演員身上,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房間,如果不是剪輯對電影節奏的把握,觀眾一定會看得直打瞌睡。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對壓抑氣氛的製造上,電影的色調很鮮明,對主題很有幫助~~
接下來說說大牌們的表演吧~
黃曉明:★★★。這一次演大反派,雖然看在他粉絲多,對他的宣傳刻意加大力度,但我卻沒對他留下什麼深刻印象,只是覺得他的內心戲演得很爛,從頭到尾就在裝酷裝嚴肅,但回頭想想他也確實是最適合這個角色的人選,只是發揮不佳,勉強給他個及格。
王志文:★★★★。對他的印象,比對黃曉明深刻多了,也是演反派,果然姜還是老的辣,對於敵人心狠手辣,對自己的上司又阿諛奉承,角色的特點還是很鮮明的,而且內心戲很豐富,僅次於李冰冰,一開始我還以為他是間諜呢~如果結果是這樣那確實會意外不少~
蘇有朋:★★★★。確實令我無語了!!!當初帥氣的五阿哥,如今淪落為電影中的紅花綠葉,雖說也是主打明星之一,但他演這種丑角形象真的讓人大跌眼鏡。但我覺得他演得很到位,感覺的確是出來了,突破自我成功,給你個四星吧~
英達:★★★☆。英達演這種丑角也屬於小菜一碟了,我留意到他對一些細節的處理還是很有大師風范的,像是拿槍時的渾身顫抖,聽到消息時吃驚地掉下手中的棋子。他的表演沒什麼大的突破,也沒什麼瑕疵,就給個中等吧~
張涵予:★★★☆。我還真就沒想到他竟然是特務老大,看看這五個嫌疑人,就他最像共(和)產(和)party,一般這種懸疑電影中,身份最值得懷疑的人和那種性格最鮮明的人首先就被我剔除掉了,所以在電影開頭性格張揚的蘇有朋和周迅、丑角英達和背景最值得懷疑的張涵予就都被剔除掉了,電影似乎刻意引導觀眾把目標放在李冰冰,然而我想似乎沒那麼簡單,所以就困惑了。這次他是絕對的本色演出,同樣沒什麼突破,就是演得太有性格了,的確出乎大家的意料,可能中國的懸疑電影也只能停留在這個層次了~
李冰冰:★★★★☆。這次內心戲最多的就是她了,還有多場和周迅同台飆戲,絲毫沒有落後的感覺,如果周迅是通過前後角色的性格反差獲勝,她就是通過感人的內心戲震引起觀眾共鳴獲勝,她雖然結局沒有蘇有朋和英達那麼悲慘,但也是被黑白兩道利用,身份也從名牌大學高材生淪落為織布工人,使人不禁對其可憐,這個角色的塑造些許增加了電影的深度。
周迅:★★★★☆。無話可說了,電影大牌中的大牌,一看就知道她的戲碼肯定是最精彩的,果然不出所料,她也是特務之一。角色前後反差很大,這是她獲勝的原因,一開始是風塵女子,到後來她身份暴露後那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又令觀眾動容,對比起來完全不像同一個人,她毫無疑問就是電影中最耀眼的主角,給個後冠她戴戴~~
終於點評完了,有些過激言論,各位不喜勿罵~
2. 誰能幫我寫個周迅演的《風聲》 電影的觀後感
我的感想
其實電影《風聲》從頭到尾看下來,除了那些殘酷的刑罰令人產生毛骨悚然的震驚之外,還有一點以外的就是最後揭示出來的「老鬼」竟然是周迅扮演的柔弱角色顧曉夢。其實,以我一般人的想法來看,要做這種成天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工作,十有八九應該是個男人的,沒想到她一個女同志也可以做到這樣。誠然,這也跟時代的特殊性有關系。
說到顧曉夢這個角色,論專業,她不如李寧玉;論後台,她不如白小年;論官職,她不如金生火;論聰悟,她不如吳隊長。很多年前,在我們祖國遭受日本侵略,中華民族到了存亡絕續的緊要關頭,在日軍佔領區,在一個大男人都會心驚肉跳的特務環境里,這個外表嬌氣的顧曉夢暗中遞送情報,並策劃了多起刺殺日軍首領的行動,她就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地下黨「老鬼」。自古以來,中國就從不缺乏巾幗英雄式的女性人物,從這一點上來說,顧曉夢這樣的女性的產生也就不奇怪了。她不僅有著一顆強大的心臟,同時也是非常有計謀的。電影最初敘述中,顧曉夢每天就是喝酒玩耍,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個富家女孩,富有的家族還向汪精衛組織捐過一架飛機,她本來可以生活得很安逸,可以憑借自家財富遠離鐵蹄踐踏的家園出國定居。但是隨著故事進展,看她懷著赴死的決心縫在李寧玉衣服上的密碼,我理解她為什麼選擇留下來做地下黨,用那瘦小的肩膀承擔危險和壓力,只為正義,只為她深愛的祖國。電影中顧曉夢一直在給李寧玉縫補那件開線的衣服,現在明白了她用生命織補的不僅僅是衣服的破損,更是修補當時社會中那種正在潰散的民族精神,喚醒那些苟且偷生的麻木同胞。從這些角度來看,不僅反映了電影本身的藝術性,更像是一種諷刺的手法,諷刺當時社會上的不思救國進取之人,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如果國人自己不奮發圖強,那麼結局就只有亡國了。
與那些不思進取、不挺身救國的人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這樣一群人。那個殘酷的年代,還有許許多多像顧曉夢一樣的英雄,為民族獨立犧牲了自我。吳隊長就是這樣的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德國軍校,但他放棄了其他軍事強國高官厚祿的邀請,義無反顧回到了戰亂中的祖國。是他最早發現了特務們安裝的隱蔽竊聽器,也是他教會顧曉夢用手語交流,而用言語迷惑敵人。在敵人酷刑面前,他把能暴露自己身份的香煙放到顧曉夢手裡,是為了保護黨的秘密,也為保全戰友生命。但顧曉夢又把香煙放到了逐漸覺醒的李寧玉手中,地下黨「老鬼」保住了戰友「老槍」的生命。電影即將結束,全國解放後的「老槍」吳隊長擦拭眼淚,為所有保家衛國而犧牲的戰友默哀。確實,自從滿清衰弱之後,中國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直到近代以來,有了一些先進的西方思想的影響,中國才慢慢出現一批又一批前赴後繼的革命之人,沒有他們,就不會有現在安定繁榮的中國。
人因夢想而偉大,我們的民族因信念而驕傲!一個一個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他們用生命證明了自己對祖國的愛,對民族的情,我們紀念他們,就是我們要記住這段歷史,紀念這段歷史,可以使我們回憶起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回憶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激勵和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使歷史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歷史已經過去,唯一沒有過去的是革命烈士們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烈士,多麼偉大的詞,那是中國人用汗水與淚水共同拼寫出來的,那字元激昂澎湃,鼓舞一代又一代人走向輝煌。你們那不滅的靈魂,就像火炬一樣,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點燃了一把希望之火,傳給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奮勇前進。中國人還會走下去,帶著你們的信念,傳遞你們的真情!
再回看我們今天的社會,可能有許多需要我們思考的地方。當然,不能要求人們的愛國熱情像電影中那麼強烈,畢竟現在的社會環境不需要人們時時要冒著生命
的危險去保衛我們的家園 。但是時下國人的愛國熱情消退確實是一個事實。這方面我們不僅要加強自身的愛國意識,也要在我們下一代的教育上有所體現。我們應該時刻銘記當下安定的來之不易。
3. 電影風聲觀後感300字
看片子的預告和推測那些導演編劇的話,3小時所剩下的那部分內容應該大部分都是演員們受刑的場面,包括蘇有朋被爆菊花李冰冰全裸之類的,真懷疑導演和編劇是不是在日本待過,研究SM挺專業的。這個片子的故事梗概是挺精彩的,但是我覺得表現角色心理還是太少了,這個片子屬於諜戰片,不像寧浩的瘋狂系列,那都是喜劇,要靠演員和場面設計和台詞達到搞笑效果,諜戰片主要還是心理斗爭,可是風聲描述各個角色心理戰和相互猜忌自我保護的戲太少了,這一點讓我看過電影後很失望,可能是導演自己水平還是達不到能駕馭和設計所有角色心理的這個高度,只能用種種殘忍的刑罰場面來博取觀眾的感官刺激。而目前影院版的已經能夠把故事說清楚了,剩下那一個多小時的內容大家可以具體參照滿清十大酷刑來想像,當然了,這些明星演受刑戲也是很多人喜歡看到的。。
都是我自己打的啊,給分吧。
4. 風聲看後有什麼感想
首先,我17歲
昨天俺和爹娘到新建文看了《風聲》和《建國大業》。我想也許今天是假期最充實的一天,10.3,我永遠忘不了這一天!兩部電影感覺都很棒!但是我個人比較偏愛《風聲》,雖然爸爸說這個不和我的口味。《風聲》看完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又有一種沉默的感動——中國電影的新風格
劇情
汪偽政府的要員被槍殺,武田調查到共產黨特務「老鬼」就潛伏在剿匪司令部內,可能接觸到電報的五人全被懷疑……
開始看的時候我很緊張,因為電影氣氛非常緊張。裡面除了肉色,沒有更亮更艷的顏色(對,差點忘了還有最艷的血色——有些發黑),黑色,灰色,白色,棕色,深綠色構成影片色調。陰沉的天氣配上那驚濤拍岸的城堡,總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白色恐怖被渲染的不錯,原本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卻變成了死氣沉沉的監牢。而這種典型的歐式風格,讓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哈利波特》,但是我知道這個一定比《哈利波特》恐怖,因為早在網上聽說電影過於血腥,還有什麼心理承受能力限制!聽說裡面的尖叫聲讓人透不過氣。
之後我非常害怕,因為我怕選錯了電影,看不懂或者是像爸爸說的,不適合十六七歲的女孩看。開始的前20分鍾我的確什麼都看不懂,我一直問爸爸,問了半天還是一塌糊塗,又怕耽誤爸爸,我就不懂裝懂繼續朦朧下去……心涼了半天,終於兩個角色的出現給了我一些溫暖,李冰冰和周迅。兩個人穿著軍裝變成了國民黨女兵,超級漂亮,特別氣質!我最期待的是周迅,我喜歡周迅給人的那種清麗的感覺,還有她的聲音也對我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我是在看了《畫皮》之後愛上了周迅……而李冰冰嘛,我看她的第一部作品《雲水謠》,對她印象不是特別好,總之不喜歡。隨著劇情的深入,幾人的對話,爸爸的講解,我終於半懂不懂地明白了。
原來他們幾個有一個人是特務,而皇軍和國民偽軍政府要查出來。「只有死人才能走出這里。」
裡面血腥的鏡頭的確很多,「黃曉明「對5人下手,尖叫在整個電影中回盪,不過沒有原來想像那麼恐怖。蘇有朋扮演的那個有點變態傾向的人第一個被懷疑,死在刑間的血泊中,之後第二個被懷疑的胖子(忘了誰演的)主動自殺(是我我也會)……之後是周迅和李冰冰……我只是不停地捂住眼和耳朵,害得爸爸笑我笑個沒完。而媽媽也沒有像以前看電影一樣,半睜著眼看,而是坐得很直,一直很確定的告訴我:「你猜誰是鬼?我猜是李寧玉!」
總之,我覺得沒有白看。在這些革命人士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犧牲精神,看到了一種復雜而又真摯的感情,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周迅(為戰友和革命放棄一切),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李冰冰,甚至開始喜歡上她了。我看到吳大隊(張涵予飾)對顧曉夢(周迅飾)的不舍,更從他身上看到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個偉大的共產黨……我看到了很多。而對於王志文飾演的王司令,我看不透!(他含淚對曉夢用刑卻又開槍殺了曉夢)
《風聲》,很棒!這是周迅飾演的顧曉夢留在李冰冰飾演的玉姐衣服上的「遺言」,「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將於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這是我的真實感受,相信你也會被感動
下面是網友的一個影評,我覺的非常好:
風聲,一部聽起來很浪漫但宣傳的很血腥的電影,但當你看過之後,當你感受過在劇場里那種沉默的氣氛,就知道這部電影是要在告訴我們什麼?不是且聽風吟,而是感受一種戰爭年代人們對於信仰那種追求和堅持,信仰的力量,又豈是現在在和平年代裡缺乏思考的當代人可以理解的?
顧曉夢,一個生活在大家族的大家閨秀,按道理說這種女孩子在舊中國時代的命運就應該是學習接受和被安排,在家裡相夫教子三從四德,然後生一堆孩子來鎖住老公的心。但是顧曉夢沒有這么做,她勇敢地選擇了用生命作賭注的間諜這個危險的工作。在當時汪偽政權權傾時代的江南,在日本人和叛徒政府里工作,選擇了潛伏,就等於選擇了一條九死一生的道路。
影片中一開始顧曉夢和外國男子在酒吧里熱舞的那一段,是本片中唯一的歡樂片段,因為在做亡國奴的生命里,能夠感受到快樂的地方只能在這種燈紅酒綠的時候,也只有在那種環境下,才會短暫的麻醉自己,忘記自己是亡國奴的身份,在那個地方,中國女人才有地位。
當影片一晃而過,兩個黑色籠罩的城堡出現在熒幕里的時候,一場對於人性堅持的考驗開始了。如果你看過電視版的暗算,相信對這個橋段不會陌生。電視劇版本里的錢之江,最後也是殺了自己,然後把佛珠吞進肚裡,最後用自己的屍體傳出去了情報。還記得他和唐一娜在桌子上跳熱情探戈的片段,因為那是死亡靈魂的跳舞,明知自己不可能活著出去,一種久被壓抑的感情的自我且自然的釋放。
而在風聲里,白小年唱昆劇也同樣是這個道理,而其他人呢,也一樣,李寧玉倚欄在陽台頗像古詞里的意境,想念著那個早已經被捕的MR.LIU。顧曉夢在非常優雅地側躺在黃色的大床上,曼妙的身段、得體的旗袍,都在顯示顧曉夢內心裡那個女人心。
而當審訊開始之後,各種各樣變態的刑具上來之後,其實在三級片里滿清十大酷刑都曾經見識過,不過有點讓我意外的是,顧曉夢被用粗繩摩擦下體的刑罰居然也能上到大屏幕,因為更多接觸這樣的片段,相信很多成年人都看過,在日本AV里司空見慣。
姑且略過這樣的大刑,因為霞飛路76號那裡比這個更加齊全。反而讓我覺得最敬佩的是吳志國和顧曉夢兩個人爭著希望犧牲自己去救贖組織的願望。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條命,就如李寧玉對顧曉夢說的一樣:難道情報比命更重要嗎?但是在那個戰爭的年代裡,熱血青年對於抗日救國的信仰,是選擇苟且偷生和寧做亡國奴的人無法理解的。
所以吳志國寧願選擇承受六爺那痛入神經骨髓的致命三針,所以顧曉夢寧願拋棄女性的尊嚴,最終勇於就死。是什麼讓他們無所畏懼死亡,那就是信仰的力量,當顧曉夢被抓進城堡的時候,她已經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活著走出城堡,當李寧玉攜著一輪明月回望她的時候,她在縫補著李寧玉旗袍的摩斯密碼,也在縫著自己的遺言,但選擇死亡,她是開心的。那種流淌在顧曉夢嘴角的微笑,是發自她內心的,在為政府里潛伏的日日夜夜,她是不會交出自己的內心世界的,因為那樣的話,她可能就會暴露,然而失去繼續為組織工作的機會。死亡,對她來說,是無所謂的,不能潛伏不能繼續送情報,才是顧曉夢有所謂的。
同理,對吳志國也一樣,他跟隨的汪精衛主席早年間也是熱血青年一個,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汪精衛走向了一條和全國人民對立的道路。對於吳志國這樣一個鐵血救國的青年來說,只好另擇信仰,選擇為中華民族的存亡而奮斗、犧牲。於是,他憑著鋼鐵一樣的神經抗住了大刑,在奄奄一息的時候還送出去了情報。很多人質疑導演這一個安排,但我覺得並不誇大,人有時候精神力量是強大到你無法想像的,尤其是戰爭時代里的熱血青年,因為他們,有著常人一般沒有的信仰,有著對信仰無限堅持的動力。
「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 」這是顧曉夢留的遺書,不單是留給她的家人和玉姐,也是留給和她奮斗在一起的同志們的。看到這一句,我忽然想起了林覺民的《與妻書》: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精神,人們常常說精神和信仰,這就是精神,這就是信仰。
當李寧玉和吳志國最後噼噼啪啪地掉下眼淚,我所在的影院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大家都沉浸在一個悲痛且又思考的氣氛中:是什麼讓顧曉夢離開的如此堅決,是什麼讓她死的這么美麗?
信仰,一個無法代替的精神力量,在風聲里,信仰的代名詞就是顧曉夢和吳志國;在暗算裡面,她就是錢之江和安在天;在潛伏里,她就是余則成和翠平。
最後要感謝周迅張涵予王志文李冰冰英達蘇有朋黃曉明一眾主演,因為有他們的精彩演繹,才能讓觀眾在藝術中感受信仰的偉大。再提一句,影片中的配樂也是相當的唯美,很是對應風景。風聲作為一部國產大戲,真的值得一看,且覺得值回票價。
《風聲》歌詞 演唱:黃曉明
若你看出我那無形的傷痕
你該懂我不光是好勝
亦邪亦正我會是誰的替身
真作假時假當真
說來遺憾就算我有多堅忍
若有似無有什麼憑證
半喜半悲愛本來是兩面刃
是非由他們議論
沒半點風聲命運卻留下指紋
愛你卻不能過問
別走漏風聲愛我比敵對殘忍
燦爛卻是近黃昏
若你看出我那無形的傷痕
你該懂我看你的眼神
亦邪亦正我會是誰的替身
真作假時假當真
愛你卻比死更冷
燦爛卻是近黃昏
5. 風聲觀後感
同學你是長春大學的吧 呵呵呵 要是有人些的話 我也頂啊 呵呵呵
6. 求電影《風聲》心得。
在電影《風聲》里,讓我看到了共產黨的智慧。讓我最為震動的事周訊和張涵予在同一間屋子裡的對話,是那麼的小心翼翼,那麼的智慧。可想而知他們的每一句話都是怎麼樣的絞盡腦汁。讓人在猜想誰是共產黨的同時都為之而感到揪心。一次次變態的酷刑啊。在張涵予受傷在醫院的時候,那段戲曲唱的是多麼的智慧啊。那個護士的安排更加的讓我覺得天衣無縫。只是周訊的死有點可惜,可是轉頭一想,沒有犧牲者怎麼能換來劇情所要達到的效果。 在電影里我還感受到了共產黨是怎麼為信念而堅持的。忍受著身體的折磨,精神的摧殘,可是似乎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漢奸了,因為並不是每個人在那種殘酷的變態的酷刑之下都可以堅守自己的信念。可能也是因為人的承受力是不一樣的吧,或者說是人的心理防線也不一樣吧。所以我覺得他們的承受力強,對於事情認知的程度或者覺悟高,不得不讓人敬佩。若說換做是我的話我真的難以保證自己會不會堅守秘密。 看到了日本人的殘忍之後的冷酷,難以想像啊,所以國家強大了才不會被欺負。祝福我的祖國繁榮昌盛吧
7. 《風聲》影評
《雙瞳》之後,陳國富退居二線,甘當幕後角色。先不說去年某個票房片跟《徵婚啟事》有什麼聯系,那種暴發戶心態談何商業與才氣。牢騷完畢,陳國富在《風聲》完全可以繼續扮演以前角色,可他為什麼要跳出來呢,僅僅是按捺不住心癢癢?回顧2009年的中國電影,不少影片的票房動不動就過億,一萬萬不再是夢想,當年的遙不可及變成了現在的一條水平及格線,言必談商業與票房的人有如過江之鯽,更多的人驚呼看走了眼。《風聲》出現在這樣一個關口和微妙時刻,完全可以製造通殺之氣。 再到另一名導演高群書,《東京審判》完全是電視劇水平,《千鈞。一發》知道的人太少。你要知道他原先的起點,才能看出進步。《風聲》的創作模式比較特別,香港那邊有銀河團體組合、劉麥庄模式,可在內地由兩個同級別導演合作大片,《風聲》是絕無僅有的例子。所以還要再啰嗦一遍,《風聲》的劇本和剪輯由陳國富主導,相反在現場拍攝的話,高群書就成了第一導演。因此在看片時,如果你是個夠格的影迷,那麼最好帶著十二分之耐心,看哪場戲是陳國富,哪場是高群書,雖然此類推測與臆斷不一定會有最終結果,但觀影的樂趣不就在於此么?好比開頭飛機沖破雲層,山川縱橫出片名;游慶踩街,人流熙來攘往。看這大氣勢和大陣仗,心裡就想,高群書又甩出他的三板斧了。中間交代五個主線人物出場時,兩個室內跟拍長鏡頭(很容易誤以為是一鏡而落,整個片子就在不停地搖跟晃),干凈利索。陳國富的看門必殺技呢?留心下剪輯,第一場正式審問時的跳切,每個人的問題被去掉,看起來都急於回答,激動的、無奈的、搞笑的,情緒和氣氛一下子全部出來了,更不用說彌散在全片的壓抑環境和恐怖氣息。 《風聲》的好看在於節奏的緊,故事的緊。如果還要補充,幾個關鍵人物的嘴巴也很緊,任憑你電擊針扎還是上繩,想當一回英雄,殺身成仁也不容易。這電影會先是個商業片,不能指望它在殘酷環境下凸顯人性,主人公懷疑起自我身份,落個不明不白的結局。老鬼和老槍自曝身份,那絕非要誤導人,讓你信以為真,繼而替其他付出了生命的軍統特工鳴不平。這世上見不得光的事情有很多,擺上檯面的往往是最需要也最穩妥的一種。有人還會說了,變來換去,到頭還是個小兒科的摩斯密碼,可這樣的設定不正是簡單又無須多做介紹么。有些東西恰是被想復雜了,國產大片畏首畏尾,最後搞得兩不牢靠,沒個樣子。《風聲》沒有大bug,僅憑這點就足矣。導演故意留下了一些細節和鏡頭上的伏筆,充當有跡可循的線索,至於高低與否,說到底也不是個問題。 影片主場景在一個叫裘庄的地方,主要戲份都發生在同一個地方,有老鬼嫌疑的五個人都被囚禁在此處,逐一排查。在不同角度的全景俯瞰鏡頭下,能看到裘庄依山靠海,看守嚴密。要想逃出生天,只有等待老鬼之謎揭開。五個人很快分裂,相互告發,指認對方是老鬼。一開始的和和氣氣很快就消失不見,要麼撕破臉皮,要麼就充當下替死鬼吧。《風聲》里的酷刑壓力是雙向的,對劇中人物迫害,對場內觀眾更像是恐嚇。《風聲》沒有反類型,它就是一個規矩的懸疑驚悚故事。由於最後勝利者的法則存在,觀眾肯定要知道第一個死的、開槍自殺的不會是老鬼,在一步步走向真相的過程中,導演不知不覺已經完全控制了觀者心理,可以隨意出牌、自由發揮。有說女性觀眾被嚇得一驚一乍,顯然沒有絲毫誇張。 圍繞老鬼之謎,電影沒有忘記交代每一位當事人的命運結局。驚心動魄過去,當觀眾長長呼出一口氣,以為塵埃落定的時候。影片又耍了一把,把之前的酷刑逼供血腥暴力全部給合理化了。這個天下無雙的招式就叫愛國無敵,老鬼留下了一些話,但她的深情告白不包括在內。我雖死去的感慨其實是說給廣大觀眾聽的,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毋庸置疑,它是奏效的
8. 看完電視劇風聲之後你有什麼感想
一種強烈的壓抑和感動的感覺,畢竟地下黨「老鬼」最後揭曉讓人頗為意外。
論專業,她不如李寧玉;論後台,她不如白小年;論官職,她不如金生火;論聰悟,她不如吳隊長。很多年前,在我們祖國遭受日本侵略,中華民族到了存亡絕續的緊要關頭,在日軍佔領區,在一個大男人都會心驚肉跳的特務環境里,這個外表嬌氣的顧曉夢暗中遞送情報,並策劃了多起刺殺日軍首領的行動,她就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地下黨「老鬼」。
電影最初敘述中,顧曉夢每一天就是喝酒玩耍,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個富家女孩,她本來能夠生活得很安逸,能夠憑借自己富裕的家庭出國定居。但是隨著故事進展,看她懷著赴死的決心縫在李寧玉衣服上的密碼,我理解她為什麼選取留下來做地下黨,用那瘦小的肩膀承擔危險和壓力,只為正義,只為她深愛的祖國。電影中顧曉夢一向在給李寧玉縫補那件開線的衣服,此刻明白了她用生命織補的不僅僅僅是衣服的破損,更是修補當時社會中那種正在潰散的民族精神。
那個殘酷的年代,還有許許多多像顧曉夢一樣的英雄,為民族獨立犧牲了自我。吳隊長就是這樣的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德國軍校,但他放下了其他軍事強國高官厚祿的邀請,義無反顧回到了戰亂中的祖國。是他教會顧曉夢用手語交流,而用言語迷惑敵人。在敵人酷刑面前,他把能暴露自己身份的香煙放到顧曉夢手裡,是為了保護黨的秘密,也為保全戰友生命。但顧曉夢又把香煙放到了逐漸覺醒的李寧玉手中,地下黨「老鬼」保住了戰友「老
槍」的生命。電影即將結束,全國解放後的「老槍」吳隊長擦拭眼淚,為所有保家衛國而犧牲的戰友。
一個人也許能夠活得很瀟灑,但是如果沒有信仰,活得再好也像是動物一般行屍走肉,沒有追求,沒有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滿足,我們沒有生活在革命年代,沒有感受到那種氣氛,但是此刻我常常想每個人活著也必得有自己的信仰,這種信仰不是宗教不是金錢不是享受,只是一種單純的屬於個人的夢想,值得一個人一生都為之奮斗並從中獲得快樂。
9. 電影《風聲》深度解析
電影《風聲》在層層抽絲剝繭里,敵人看似窮凶極惡的陰險狡詐,卻在「老鬼」與「老槍」的天衣無縫的配合下,讓敵人的陰謀落空,我方的英勇機智與大無畏的獻身精神得到淋漓盡致地凸顯。
一份武田設計的圈套情報,白小年白副官、譯電組組長李寧玉、收發專員顧曉夢、剿匪大隊長吳志國、軍機處處長金生火,此五人都有泄密情報是潛伏人員「老鬼」的嫌疑。
故事由此拉漸漸向著精彩推進。懸疑的氣氛已然鋪墊的充足,緊張的劇情已然箭在弦上,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戲碼已然充分醞釀。
敵人一套套的陰謀在困入牢籠羔羊般的五人身上輪流施展,白副官被無辜錯殺,金處長恐懼自殺。血腥的氣味沖天而起,誰是躲在重重迷霧之後哪個真正的「老鬼」?謎面撲朔迷離,謎底令人期待。
評價:
《風聲》是典型的諜戰片,盡管影片有小瑕疵,比如情節有漏洞經不起反復推敲。該片具有簡單的環境,精煉的人物,明確單一的目的,波譎雲詭的情節。
導演以好劇本做底,再加上奢靡考究的布景,香艷典雅的人物造型,絢麗而懷舊的色調,漂亮炫目的攝影,能把握心理細節的好演員,以及乾脆利落行雲流水的剪輯,每個細節都做足了功夫 。
10. 我不怕死,怕的是愛我者,不知我為何而死—— 《風聲》觀後感
「我不怕死,怕的是愛我者,不知我為何而死 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 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諒我此刻的決定 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 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 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將與你們同在 老鬼老槍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這是電影《風聲》里周迅扮演的特工顧曉夢在經受了敵人的嚴刑拷打犧牲之後的內心獨白…… 這部電影是我唯一一個看完兩個小時之後還對此心有餘悸的電影,不僅是電影里出現的殘忍的行刑場面讓我毛骨悚然,更是影片中所營造的氛圍,並且在那種氛圍下演員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人物的情緒狀態讓我頗有感受。 怯懦的白小年,他起初當然是覺得自己不是老鬼所以也不是很害怕,在被黃曉明扮演的武田盤問時,更極力靠自己與司令的關系來表示自己的清白,只是,這種證據是毫無說服力的,所以單單只憑字跡,他就被認為是老鬼而被第一個施加刑法,面對刑法的白小年是懦弱的,這是他的本性,他明知自己是冤枉的卻拿不出證據,只能向司令訴說彼此之間的感情以請求司令替他求情,盡管司令看見他那樣也會心疼,可是當司令知道這樣會危及到自己後也不會替他求情,反而帶著忿恨用皮鞭把他抽死。戲里蘇有朋把白小年的一舉一動都表演的非常帶有女性化,我想這是有根據的。因為白小年不僅只平時的儀態,而是整個思想內心都是極其女性化的。關鍵時刻,拿不出切實的證據只是靠自己與誰誰誰的深厚「感情」來為自己證明,最後還想倚仗著感情來請別人為他求情,感情牌是女人最管用的手法。只是俗不知在自己的安全與利益面前,感情是傲物說服力的,有些感情,只是大家相安無事時讓大家開心的一種方式,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白小年真傻,好些女人也真傻。他們傻在對自己和自己付出感情的自信,傻在對這個世界的權衡利益看不清。 英達扮演的金生火,在我認為是本片中最懦弱的人物,但也可以說是比較「聰明」的人物,他知道王田香他們的手段,他害怕,所以他自己了結了自己,避免接受那種生不如死的折磨。而在之前接受武田盤問時,他雖然自己是「清白」的,但是還是可以看出他的害怕,所以他用跟武田套近乎的說話方式,極力澄清大家都是自己人,我想這也是人懦弱時經常表現的狀態吧,極力套近乎,拉關系,鏡頭里的英達表演的如此卑微,也許大家會覺得好笑,但看看現實生活中,當面臨一些困難時,我們是不是也會如此的表現,事後是不是還會覺得說點軟話就把事辦了是件明智之舉,符合現在社會的情況。真是悲哀。 再來說說張涵予扮演的吳志國,用姐妹兒的一句話就是:張涵予演啥都像好人。是的,所以影片剛開始我們就潛意識的感覺到也許吳志國就是老鬼。片中他唱家鄉戲,動手打顧曉夢,沖進顧曉夢的房間給我們的感覺就是粗俗硬漢,可是粗中有細,越是這樣越讓我們覺得他有問題,同樣在接受武田盤問時他露出胸膛展示這幾年歷經沙場為WWZF效力所挨得刀疤,這是比較聰明的硬漢們經常使用的辦法,這是個比較有力的證據,表忠心,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尤其是在那些赤裸裸的疤痕下,也許我們都認為他是被冤枉的。只是,對於那些寧可枉殺,也不漏殺的殘暴者,這些證據根本就不算什麼。他們的目的只是要達到自己的目標,才不會在意在此過程中一個毫不相乾的人做出了多少犧牲。反而他的魯莽,更加引起了武田的注意,而對清潔工眼神的躲閃,更加讓武田把目標鎖定為他。所以再加上顧曉夢的一個「有力」的證據,他就被認定是老鬼了。面對酷刑,我們的硬漢表現的確是讓我們十分贊賞,最後即使在身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之後,他也抓住了機會,講情報送了出去。後來,割下武田喉嚨那一刀,也著實讓大家出了口氣,為他自己,更為曉夢。 李寧玉,之前還說過我比較喜歡李冰冰的。他是那種嫵媚中帶有硬氣的女子。就像武田形容他的長相,他的心思很重。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高材生和他日後的工作地位是她高傲的資本,所以面對武田盤問的時候他如此高傲,他知道自己不是老鬼,所以不心虛,也不怕,可是縱然他表面傲慢硬氣,終究還是個女子。從進入裘庄,她心裡的苦惱不是自己如何脫身,而是思念著她的男朋友。其實我剛開始以為他是裝的,以為以思念他的男友為名義的擔憂,可以掩飾他內心真正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