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建黨偉業觀後感怎麼寫
大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建黨偉業》,生動再現中國共產黨90年的崢嶸歲月和光輝業績,熱情謳歌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影片《建黨偉業》是向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的重點影片,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陳獨秀、蔡和森、向警予、張國燾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電影是通過鏡頭來展示銀幕形象的藝術,《建黨偉業》的教化功能我看就比「百家講壇」強。「百家講壇」介紹一種東西他是通過聲音(語言的藝術)伴之以適當的評論來解讀歷史或歷史文學作品,就像說書人在說書;而電影則不然,語言、形象、場景什麼都有,這就是電影藝術的強勢所在。我們看過很多被稱為大片的片子,這下都要為《建黨偉業》俯首稱臣。《建黨偉業》堪稱史詩巨片,大導演、大明星陣容、大事件、大製作、大炒作,樣樣具備,其他片子難以匹敵。《建黨偉業》以其恢宏的氣勢席捲人心,產生心靈震撼,製作完美,大的方面難挑其刺;國產片都按這條現實主義的路子走下去,觀眾、票房、文化權益保障,都會皆大歡喜,民族電影振興就不在話下。
正因為《建黨偉業》是通過鏡頭解讀歷史,所以它又像一部紀錄片,通過演員形象追記歷史,客觀、簡約,大氣磅礴。影片120分鍾的戲份張弛有度,很多歷史人物都是過眼雲煙,但不乏個性鮮明、閃亮登場者,郭濤飾演的陶存章一開始就給人很搶眼的感覺。蔡鍔的戲份不算少,他和小鳳仙的分別戲略嫌過多纏綿。陳公博和夫人中途因受殉情男女驚嚇提前退會這個細節處理得很好,寓示著革命隊伍從一開始起就會出現大浪淘沙,以小細節映襯建黨開天闢地的偉業實屬不易。
《建黨偉業》雖是正劇,娛樂性也是有的。觀賞性強就是最大的娛樂特點。數明星,認明星,對明星的認知記憶更是影迷觀片的樂趣,順勢也會評說明星的表演,這也是娛樂。因此說,《建黨偉業》,它的火爆肯定會盛況空前。
Ⅱ 建黨偉業的觀後感怎麼寫啊
我自己寫的
《建黨偉業》觀後感
——在企業文化方面獲得的感悟
一群年輕人,為了勞苦大眾的切身利益,秉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不斷地尋找中國的出路。封建帝國不能救中國,資本主義共和制不能救中國,他們把眼光瞄準了工農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的俄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建立了中國共產黨。
建黨初期,全國只有50多名黨員,但是他們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重要的不是他們是否有錢、是否有槍,是否有軍隊,他們沒有像孫中山那樣把希望寄託在這些可以物化的東西上,而是用堅定的信念,不斷地深入基層,去宣傳他們的革命思想,從信念這一層面去努力,獲得了廣大底層人民群眾的支持,這種思想上的戰鬥力,遠遠強於靠錢、靠槍、靠軍隊這些物質東西簡單疊加產生的影響。
對於我們公司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有多少人,公司有多少錢,重要的是全公司的人從思想上有共同的信念,堅信我們所做的事業是有前途的朝陽事業。公司的每個人,都能把公司當成一個大家庭,始終以公司的發展為己任,時刻牢記公司的利益,這樣才會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當我看到中共一大代表們在遊船上高唱《國際歌》的時候,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什麼叫理想,這就是理想。這樣一個政黨,才是一個強大的政黨,從思想上武裝起來的政黨,是任何槍炮都不能打敗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公司應該以企業文化為基礎,從思想上去武裝我們每一位員工,在價值觀、信念、儀式、做事方式方面入手,形成公司特定的企業文化,形成並且被公司員工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公司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工作作風、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這樣的團隊,將會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團隊。具體方向可從企業精神、企業形象、企業制度、員工精神面貌方向入手,以公司「做事先做人,做人先誠信」這一經營理念為導向,嚴格制定相關公司制度,規范員工外貌形象,形成標准化的運作模式,大力營造職業化的工作氛圍,打造一個有思想、有形象、有方法、有效率的工作團隊。
最後非常感謝公司鼓勵我們觀看《建黨偉業》這部宏偉的史詩般的熒幕巨作,這對我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讓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層次的升華。相信這部電影,給我們公司團隊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愉悅,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洗滌。
Ⅲ 求《建檔偉業》電影觀後感作文
《建檔偉業》=/=《建黨偉業》?
網路一下:《建黨偉業》電影觀後感作文.
當星星般閃耀的謝幕燈亮起,一部如史詩般宏偉的巨制《建黨偉業》落下了帷幕,耳畔回響這那低低吟唱但又慷慨激昂的《國際歌》,「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而我我眼中含著那飽滿的淚光,思緒卻還沉浸在那個風雨飄搖的舊中國……
為了紀念建黨90周年, 我們學校組織我們去看了近期的一部大作《建黨偉業》,這部120分鍾左右電影為學生展開了一部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也為老師重溫黨的歷史,為回顧革命歷程提供了一部聲情並茂的有意義的教材,帶給了我們全體師生一場心靈上的震撼與視覺上的盛宴,使我們深受感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建黨偉業》這部影片是三段式劇情,分為辛亥革命失敗後的軍閥混戰,五四運動後的知識精英崛起,然後才是點題劇情「建黨偉業」。 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從影片的一開始,現代化的音響與畫面互動著將我帶進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舊中國黑暗的歷史畫面。通過描述近代中國的發展和變革歷程,敘述了自虎門銷煙開始,為了解救中國,無數的仁人志士前仆後繼,以自己的方式為救國強國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
《建黨偉業》展示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一個青春、激情、奮斗、獻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輕人的身上,擔負著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正是那些年輕人,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文明之歌,我們今天的一切,都與他們當年的奮斗和努力息息相關,他們與我們,昨天與今天,血肉相連。
通過觀看影片,我們更加認識到今天的幸福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也深刻感受到社會的變革,首先是思想的變革,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只有不斷的變革和創新,解放思想,才能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美好的自由,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拚,為祖國爭光!在黨的90周歲生日之際,忠心祝願黨能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再創輝煌。
Ⅳ 要建黨偉業觀後感,500-600字,急!!!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影片《建黨偉業》是向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的重點影片,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陳獨秀、蔡和森、向警予、張國燾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看《建黨偉業》,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沖擊。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斗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卻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領土,那些強權國家,根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硬是將德國在中國的權利轉讓給日本。「弱國無外交」,演員陳道明在劇中沉痛的話,告訴了人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須自強。
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斗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Ⅳ 建黨偉業觀後感
摘要 《建黨偉業》圍繞1921年前後展開,展現了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光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它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周恩來等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了他們在風雨搖擺的時代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Ⅵ 求一篇作文:看電影《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看《建黨偉業》有感
閉上眼睛,浮現的都是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畫面。
是啊,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國大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無限的自由,可這些自由是誰贏取的呢,是黨。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美好的時代下,不用呼吸戰火彌漫的空氣,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不需要擔憂吃了上頓沒下頓,只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擔慮半夜敵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國已經從落後走向繁榮。
就從食物上來說,以前人們只要能吃飽就很滿足了,不像現在都講究營養平衡。以前人們衣服只求穿暖,現在只有時尚才是「真理」。90年來,我國經濟在不斷增長,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建國大業》里解放上海,解放軍累了,沒有占民宅,整體睡在馬路上。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百姓最親的親人——中國解放軍。當毛主席在天安廣場向人民宣告共產黨的勝利時,同時也預示了中國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新王朝,我們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共產黨用鮮血換來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靠的就是黨。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拚,為祖國爭光!!!
Ⅶ 建黨偉業觀後感500字
建黨偉業觀後感1:
《建黨偉業》我覺得拍得非常不錯,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起一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幾乎參與其中的每個人,如毛澤東、孫中山、胡適、袁世凱-----等等,都是可以單獨寫一部電影了,要把如此眾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個小時內說清楚,其實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劇中人物形象豐滿的不多,但歷史事件述說著非常清楚,觀看時隨得劇情的起伏,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編劇的功力確實不凡,演員的演出也十分精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從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運動中的大事說得非常清楚,不少人物都寫著有聲有色,比如,發哥演著袁世凱痛罵日本人,霸氣十足,一個梟雄的形象讓發哥演活了,為了當皇帝,出賣國家主權,簽訂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再比如,劉德華演著蔡鍔將軍,火車站與小風仙揮淚相別,與孫中山相談時的吐血,抱病上戰場的沉著,很好地再現了一代儒將以身許國的悲壯;
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以及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苦苦尋求救國之路的歷程,是《建黨偉業》濃墨刻畫的另一條主線,劉燁演著毛澤東確實不錯,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著青年毛澤東初到北大,頗有鄉下人進城的感覺,他聽胡適講課時與胡適的對話,蠻有意思,與楊開慧的愛情平淡之中見深情,劉燁的演技真是牛!
以陳獨秀、李大釗為首的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適、辜鴻銘等國學大師為首的保守思想的辯論和沖突,是《建黨偉業》寫著很精彩的第三條主線,馮遠征演出了陳獨秀特有的領袖魅力,看完《建黨偉業》,你會覺得,沒有陳獨秀,可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沒有這樣順利。
《建黨偉業》的畫面也很注意視覺效果,讓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歡南湖上周迅演著王會悟撐得一把傘,坐在嘉興南湖的船頭,煙雲籠罩的湖上,古色古香的木船,船頭美麗的女子曼妙的身姿,構成了一幅美侖美奐的美景,真是美極了。
《建黨偉業》真精彩!
建黨偉業觀後感2: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影片《建黨偉業》是向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的重點影片,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陳獨秀、蔡和森、向警予、張國燾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看《建黨偉業》,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沖擊。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斗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卻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領土,那些強權國家,根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硬是將德國在中國的權利轉讓給日本。「弱國無外交」,演員陳道明在劇中沉痛的話,告訴了人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須自強。
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斗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Ⅷ 建黨偉業觀後感100字
「建黨偉業」觀後感
——慶祝建黨九十周年
穿越血與火的歷史煙雲,歷經建設與改革的風雨洗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她90歲的生日。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為黨,我們共同的母親祝福——生日快樂!
憶往昔崢嶸歲月,百年史浸滿多少屈辱的淚水,數十年抗爭又流盡了多少中華兒女熱血滿腔。九十年前,一艘嘉興市南湖上的紅船從黎明中駛來,中國革命放射出第一縷絢麗的曙光。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航向。黨以七月的名義,呼喚八月的南昌風暴,呼喚秋天的井岡星火,呼喚長矛、大刀和紅纓槍。九十年風雨兼程,說不盡的坎坷滄桑;九十年風雲巨變,道不完的偉業輝煌!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凱歌嘹亮。在無數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黨旗上,翻卷著的是推翻舊社會、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怒濤,流淌著的是為保衛祖國而澎湃的血浪。九十年,是黨帶領我們斬關奪隘,歷盡風險奪取勝利;九十年,是黨帶領我們艱苦奮斗,建設家園,奔向小康。
我,生在紅旗下,沐浴著黨的雨露,度過幸福的童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進知識的海洋,黨把我從一個無知的孩童,培養成為一名XX工作者。在孩提時代,我心目中的黨是神聖而偉大,可親又可愛。我學會唱的第一支歌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支歌伴隨我長大,並隨著歲月的流逝,我越來越能理解其深刻的內涵。當我從一名少先隊員成為一名共青團員時,共產主義成為我的理想信仰,她猶如心靈的翅膀,催我奮進。加入共產黨成為我的人生路標,她猶如夜航的明燈、天空的星鬥引導我走向理想的彼岸。我默默地為之努力,我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涓流,無以成江河"。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滿意義,唯有奮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實。
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黨員,我無比激動,無比自豪。因為我知道在這片充滿青春活力的土地上涌現出無數個黨的優秀兒女,留下過無數個讓人敬仰的事跡!我知道有個「拚命三郎」,把一切語言都變成了行動——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之所以引起轟動,引起廣大黨員幹部的熱議,正是因為XXX同志一輩子始終如一地踐行黨的理想信念,一輩子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能把理想信念執著地寫在工作中,寫在退休後的綠色山林里。正是這些黨的優秀兒女義無反顧,大公無私,捨生取黨義的精神使百善日月變新天。是他們帶領百善從單薄走向厚實,從年輕走向成熟,不斷鑄造出輝煌。
此刻起,我就象一滴水融入了長江、大河,去奔向浩翰的大海。在黨,在百善的大集體中奮斗,心靈獲得充實,生命變得更有價值。在這個優秀分子輩出的海洋里,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因追求進步而來,是為追求進步才來。裹足不前就意味著落後,落後就意味著被淘汰,唯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Ⅸ 求一篇《建黨偉業》的觀後感600字左右
影片《建黨偉業》是向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的重點影片,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陳獨秀、蔡和森、向警予、張國燾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看《建黨偉業》,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沖擊。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斗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卻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領土,那些強權國家,根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硬是將德國在中國的權利轉讓給日本。「弱國無外交」,演員陳道明在劇中沉痛的話,告訴了人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須自強。
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斗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
Ⅹ 建黨偉業觀後感500字內
前幾天,我觀看了紀念建黨90周年影片《建黨偉業》,深受感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影片通過描述近代中國的發展和變革歷程,敘述了自虎門銷煙開始,為了解救中國,無數的仁人志士前仆後繼,以自己的方式為救國強國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
「維新變法」,「洋務運動」等,立足於清王朝統治的變革失敗了,證明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已經腐朽;太平天國立足於地主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變革,在內部封建勢力和外部列強的絞殺下失敗了,證明了農民起義的先天不足無法挽救中國,中國沒有條件建立一個可以實現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社會體系,頑固的封建勢力不允許,西方的列強也不會坐視中國的發展;立足於資產階級革命的辛亥革命。被袁世凱竊取了勝利的果實,也證明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資本主義也是行不通的,中國的革命陷入了困惑。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深陷苦難的中國送來了希望――「要改變中國,只能進行庶民的革命,取得庶民勝利,才能就中國」。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張國燾、周恩來等人認識到,只有發動農民和勞工起來斗爭,奪取屬於自己的土地和權利,才能夠正正的解救中國。「五四運動」的爆發,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在學生中、在農民中、在勞工中得到普遍的宣揚和認可,掀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革命的人士認識到,北洋政府不能夠救中國,國民黨也無法挽救中國於水深火熱,必須成立庶民自己的政黨,自己的布爾什維克,才能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在共產國際的協助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人士齊聚上海,籌備並成立中國自己的布爾什維克政黨。
當國際歌在嘉興南湖的遊船上響起的時候,中國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苦難終於孕育出了的希望――中國共產黨。
回顧先烈們為了救祖國於苦難之中,為驅逐列強,拋頭顱、灑熱血,自虎門銷煙始,歷經80多年的探索、犧牲,救國願望沖破頑固封建勢力的阻撓、擺脫資本主義革命的束縛,迎來了嶄新的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選擇,是祖國的選擇,也是全國勞動人民的選擇,是唯一能夠將中國帶出苦難,帶向光明的政黨。
通過觀看影片,我們更加認識到今天的幸福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也深刻感受到社會的變革,首先是思想的變革,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只有不斷的變革和創新,解放思想,才能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