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關於獨立的電影觀後感

關於獨立的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7-06 08:14:12

① 電影independence day獨立日觀後感兩篇

哦 我不會翻譯 所以 sorry

② 獨立日電影觀後感600

未來某年的7月2日,美國各地的監視站發現一艘直達數百英里的巨大飛船接近了地球。飛船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干擾了地球的通信衛星信號。飛船放出了36艘直徑達15英里的子飛船飛抵地球上各大城市的上空。世界上的人們感到了迷惑和恐懼,但也有人想要歡迎外星友好使者的來臨。 電腦工程師戴維發現,外星人發出的信號其實是攻擊的倒計時信號。戴維設法把這個信息通知了他的妻子康妮:她是總統的助理,為了工作她與戴維的關系已經破裂。 政府試圖與外星人聯絡,但毫無反應,總統為此憂心忡忡。在得知戴維帶來的訊息後,他急忙下令撤離,但為時已晚。 7月3日,外星人的飛船開始攻擊地球。在一瞬間,人類就遭到了巨大的打擊和災難。

一直以來挺喜歡威爾•史密斯的,不可否認獨立日不可多得的好片,而本片在票房上也是得到了相當豐厚的回報。光是8億多的全球票房就已經讓威爾•史密斯嘯傲江湖了。當然其實在這片里出彩的不單是威爾•史密斯,傑夫•高布倫扮演的電腦專家和比爾•普爾曼扮演的總統也是相當有魅力的。這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物形象飽滿,每個英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連那個被外星人抓去的角色也是恰倒好處的扮演了英勇就義的感人角色。當然拋開故事的邏輯性不談的話本片的劇本可說是科幻類電影里相當精彩的一部了。

一般有外星人的科幻電影很難做到邏輯合理又故事精彩兩邊兼顧(當然也是有的,就是不太多),所以那些想看爽快想看華麗的就別奢求故事的邏輯理論了,而這也是6.4分的原因。當然在這里就不多談故事的問題了,相對於《絕地戰警》,這《獨立日》肯定看過的人更多,因此評論相對的我會集中到威爾•史密斯身上,本片中他依然是個風流瀟灑的「壞小子」! 本片故事發生在7月2日到7月4日三天,而該片放映也是在7月4日美國國慶時放映,可謂意義深刻。三天的時間講述的卻是一個震天動地的大事件。時間線明確的故事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錯落有致的視聽盛宴。雖然威爾•史密斯在該片里還不算第一主角,但這里的他演技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說說《獨立日》里的經典場面,那個外星飛碟在白宮在帝國大廈頂上放原子彈的場面可謂深入人心,而讓人驚嘆的是那個年代卻也有著如此高超的特技效果,美國神秘51區「外星展覽」,雖然對國人可能沒什麼值得懷念的,但是對於美國人來說51區卻是個永遠都留在心裡的迷,而那個年代更是如此,因此這里出現的51區確實的帶給了不少人震撼。然後就是前面我提到的威爾•史密斯抓外星人了,那段估計無人不曉了。傑夫•高布倫發現用病毒對付外星人,然後行動開始,激情非凡的一段,相信這里很多地方都值得一看。
祝你愉快

③ 求電影《獨立日》的看後感~急!

摘來一個影評~不過這電影的效果是不錯,敢於向白宮開炮,和<火星人玩轉地球>一樣~勇敢

盡管《獨立日》會被影評界時不時拿來當作高票房爛片的批判典型,我卻不敢苟同這種簡單的刻薄。劇情平凡、高潮廉價、漏洞無數,這固然是缺點,但不能不承認這的確是一部讓人發狂的影片,觀眾在觀片過程中大可不必承受過多心理負擔,只需要享受宏大的特技場面帶來的震撼就好:巨型外星飛船被炸,陸地上真實的目標被毀,人類驚惶失措的混亂場景……這些都是UFO迷們夢寐以求要看到的。不過使這部影片真正有意義的並不是高成本特技,也不是威爾·施密斯或者傑夫·戈德布拉姆平平的演技;這部電影的真正意義在於:外星人和人類終於公開對峙,而不是欲蓋彌彰地傳播恐怖了,這就好比將攻擊目標對准白宮與開始轟炸白宮有著天壤之別一樣:《獨立日》選擇了後者,當然會賣出個驚天動地的好價錢。
參考資料:http://ent.tom.com/Archive/1002/1631/2003/8/15-55334.html

④ 獨立的青青的讀後感怎麼寫

(以下簡稱《致青春》)改編自辛夷塢同名暢銷小說,是趙薇的首部導演作品,也是她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專業的畢業作品。電影以「青春、逝去、致敬」為主題詞,真實地展現了蓬勃綻放的內地一代人原汁原味的青春感情和青春蛻變;淋漓盡致地呈現了90年代的大學校園生活。影片以主人公鄭微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青澀、敢愛敢恨、心痛的情感歷程勾起了人們對青春的緬懷。盡管這是一代人的青春縮影,卻意外地讓幾代人從中找到了共鳴點。

愛情是青春永恆的主題,電影里每一張青春的臉龐都「洋溢」著屬於自己的懵懂愛情,有的愛得轟轟烈烈,有的只是默默守候。

女主人公「玉面小飛龍」鄭微,她要她的愛情擲地有聲,她為了自己從小喜歡的青梅竹馬鄰家大哥哥——林靜,獨自來到陌生的城市,當她滿懷期待進入校園,卻得到林靜出國的消息,從此杳無信。喝喝酒、撒撒瘋,性格開朗的她很快走出了失戀的陰影。在隨後與「有才的窮學生」陳孝正的愛情故事中,她說:「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還是萬丈深淵,我將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這成為了以灰色基調為主的懷舊畫面中的一縷陽光,讓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多了些許輕松。

她可以在圖書館里大聲對他說:「陳孝正,我喜歡你」;她可以為了給他送一小塊所謂的「生日」蛋糕,而被蚊子咬得滿腿是紅疹子;她也可以在全校的文藝演出中搶戲,高唱一曲《紅日》……那青春洋溢的樣子似乎讓我們都覺得自己的青春缺少了點應有的激情。同時電影還以出現夢幻中的水晶鞋的畫面,將開始戀愛的她內心深處的羞澀和歡喜表現得惟妙惟肖。

阮莞,一個讓人心疼的女子,寧靜、美麗。她要她的青春不朽,她的愛很寬容!面對所愛的男人趙世永酒後的不羈,她不哭不鬧,向張開借了錢,陪那個女生去了醫院,臨上火車時,她說:「世永,僅此一次,下不為例!」這樣的年紀如此冷靜,這位清秀的姑娘似乎有著過人的聰慧和成熟,甚至有些無法讓觀眾體會到她平凡而偉大的愛。她冷靜地離開了懦弱無能的趙世永,冷靜地跟微微說她的愛情死了,冷靜地試穿婚紗……這一切都在為她嬌弱的身體消失在卡車飛撞過去的那一剎那做了恰到好處的鋪墊。

在結婚前一天,她接到趙世永的電話,她對微微說,她還有那種心跳的感覺,於是以赴演唱會之約來結束過往,開始新的生活為由,去見她心目中的「他」。奔跑著、張望著,這種緊張的期待只有真愛過的人才會懂,直至卡車撞向她那嬌弱的身軀,全場寂靜,觀眾的心也隨之顫抖,她,用生命祭奠了唯一的愛。

張開,一個充滿著可以讓我們繼續相信愛情的正能量的守望者。「你知道滿天星的話語是什麼嗎?是甘願當配角,這些年我懷揣著對你的愛,就像竊賊匿藏著偷竊來的臟物,永遠都見不得天日,誰都不知道我一直愛著你。」他手捧著一束滿天星,在阮莞的墓前說道。這樣的滿天星給觀眾帶來了一絲絲無奈和心酸。面對心愛的女孩,他始終保持著尊嚴,心甘情願地將這份愛意埋藏在青春歲月里,也許這樣的愛情也算永恆。

還有林靜、許開陽、曾毓、朱小北、黎維娟以及那個只在熒幕中出現幾個畫面的施潔,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對青春愛情的理解和追求。

青春里的愛情,純真而美好,雖然懵懂,雖然結局讓人心疼,但它是人們的啟蒙導師,讓我們學會獨立成長。

愛情不分你我、不分年代,青春歲月的我們都曾懷揣著一份悸動、期許和守護。在《致青春》這部影片里,我們似乎都能找到似曾相識的情愫。

⑤ 電影《獨立日》 觀後感1000字左右 要原創,否則無效

一直以來挺喜歡威爾•史密斯的,不可否認獨立日不可多得的好片,而本片在票房上也是得到了相當豐厚的回報。光是8億多的全球票房就已經讓威爾•史密斯嘯傲江湖了。當然其實在這片里出彩的不單是威爾•史密斯,傑夫•高布倫扮演的電腦專家和比爾•普爾曼扮演的總統也是相當有魅力的。這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物形象飽滿,每個英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連那個被外星人抓去的角色也是恰倒好處的扮演了英勇就義的感人角色。當然拋開故事的邏輯性不談的話本片的劇本可說是科幻類電影里相當精彩的一部了。一般有外星人的科幻電影很難做到邏輯合理又故事精彩兩邊兼顧(當然也是有的,就是不太多),所以那些想看爽快想看華麗的就別奢求故事的邏輯理論了,而這也是6.4分的原因。當然在這里就不多談故事的問題了,相對於《絕地戰警》,這《獨立日》肯定看過的人更多,因此評論相對的我會集中到威爾•史密斯身上,本片中他依然是個風流瀟灑的「壞小子」! 本片故事發生在7月2日到7月4日三天,而該片放映也是在7月4日美國國慶時放映,可謂意義深刻。三天的時間講述的卻是一個震天動地的大事件。時間線明確的故事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錯落有致的視聽盛宴。雖然威爾•史密斯在該片里還不算第一主角,但這里的他演技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第一天在家裡到軍事基地里算是他出現的第一個片段,這里的威爾•史密斯的表現相當一般,也是因為這段時間沒有多少戲份,因此這一天他少有讓人稱道的場面,而我們也集中的在欣賞外星人神速的攻擊方式。而從軍事行動開始到找到第一夫人這段第二天的故事,威爾•史密斯不管是戲里還是戲外都下足了功夫,我相信他那誇張的飛行表演(不合邏輯的典型案例),外加不懼外星人沖上去一拳然後一邊點煙一邊說「歡迎來到地球」那段一定讓不少人印象深刻,也許那時候你還不知道誰是威爾•史密斯,但是這個場面肯定會讓你會心一笑。而後他為情抗命尋找女友的場面也讓第一夫人為之動容,雖然這只是一個小插曲,不過卻還是在其中體現了不少威爾•史密斯的神采。而第三天獨立日則是威爾•史密斯和傑夫•高布倫勇闖外星人母飛碟的最精彩一幕,在這里我個人覺得他的表演已經比其他演員更加精彩,而動作片也能將威爾•史密斯的那種魅力散發出來,站在冰原上抽雪茄的他還真是酷得一塌糊塗啊。 本片在許多地方都有創舉,讓全世界受外星人攻擊,讓著名的美國建築全部破壞,讓世界一起紀念美國獨立日,可以說導演不遺餘力的在為這片做出誇張的噱頭。而事實上這些都是後來票房的絕對保證,明星群集加上爆炸性噱頭的故事,確實讓本片一躍成為1996年的超級大片,而這也讓威爾•史密斯證實了自己成功的魅力,而後帶出來的大片潮才更讓人痴迷。當然關於本片其實還是在很多地方有著極大的諷刺意義,比如用核武器後,傑夫•高布倫那話「如果我們把地球搞爛了,外星人也就不會來侵略了。」很多地方都有著讓人思考的含義,雖然故事在美國主旋律下沒有太多深刻的內涵,但是其值得反思的細節卻出奇的多,當威爾•史密斯的黑人女友帶著一群傷病到處跑時,路過的卻是一個又一個廢墟,接下來該怎麼辦?美國總統的獨立日宣言更是被許多影迷奉為最為經典的總統言論。好了,就不談電影內涵了,故事的魅力還是大家自己去體會,這片值得我們去體會。 說說《獨立日》里的經典場面,那個外星飛碟在白宮在帝國大廈頂上放原子彈的場面可謂深入人心,而讓人驚嘆的是那個年代卻也有著如此高超的特技效果,美國神秘51區「外星展覽」,雖然對國人可能沒什麼值得懷念的,但是對於美國人來說51區卻是個永遠都留在心裡的迷,而那個年代更是如此,因此這里出現的51區確實的帶給了不少人震撼。然後就是前面我提到的威爾•史密斯抓外星人了,那段估計無人不曉了。傑夫•高布倫發現用病毒對付外星人,然後行動開始,激情非凡的一段,相信這里很多地方都值得一看。比如威爾•史密斯的婚禮,比如總統夫人的逝世,比如核武器攻擊外星人,比如羅素凱斯(愛喝酒說被外星人抓住過的老人)用自己的飛機撞外星飛

⑥ 求電影《獨立日》4000字影評

今 天在網上下載了曾轟動一時的好萊塢科幻動大片《獨立日》,看過之後,讓我再次熱血沸騰,再次過足了癮。導演羅蘭德·艾默里克總是以災難片讓觀眾如夢似幻,驚心動魄。盡管《獨立日》是十年前叫座的影片,但這絲毫不比他兩年前拍攝的《後天》差,從某種意義和深遠影響上講,《獨立日》完全超過了《後天》。電影《獨立日》是以地球遭到外星人入侵為賣點,大肆宣揚美式英雄主義,這時候且讓全世界都會團結起來,在以美國總統為核心的聯合軍周圍,為了地球人類的生存,共同抵禦外星人,奮起反擊最終擊敗侵略者的故事。出色的特效場面,龐大無比,令本片橫掃1996年度全球電影票房榜,以北美3億,全球8億多的總收入,成為當時僅次於《侏羅紀公園》的賣座大片。 雖然時至今日已經是十年過去了,《獨立日》也伴隨著我們這代人走過了十年的風風雨雨,倘若我們單單拋開美國的霸權主義不談的話,我想說的是這部優秀的電影帶給我們不僅僅是電影本身的色彩和場面,更多的便是對電影的思考,尤其是對中國電影人的思考。 想想我們國內拍的那麼多電影,為什麼很多電影遭到封殺或者是刪減呢?不要因為「糊弄」幾個做 愛的激情戲,能脫幾次,就把中國觀眾給振住了,其實咱們老百姓的要求越來越高,欣賞、審視電影的角度也發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用挑剔、懷疑的眼光來看今天的電影,我們跟著電影的邏輯去推理導演下一個所要講述的故事、所要發生的事情。我們也隨著影片的情節的變化與發展來評價電影的好壞與優劣,我們也會因為大導演和平民官司的糾紛,來嘮叨幾句,甚至漫罵電影的不良讓我們花了五六十元的鈔票進了電影院,看到的卻是一場人為製作的垃圾。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就這樣被一場精神的瘋子演繹給摧毀了,我們容易嗎? 於是,我們開始失望了。什麼《英雄》,什麼《無極》,什麼《夜宴》,全是不著邊際的扯淡電影,我們像是中了《十面埋伏》的計,又開始懷疑《卧虎藏龍》怎麼就獲得那麼多大獎,連世界觀眾都中了圈套。 於是,我們開始大罵導演,甚至大罵電影院的苟且偷生、黑心高價的欺騙。但仔細想想,有些導演也真TMD不容易,為了換回世人的眼球,夫妻搭檔,不斷的籠絡大量的資金,製作所謂「大場面」的電影,當不惜血本的中外合壁、中西融合之後,總希望像雜交出來的「水稻」一樣高產,把自認為很牛X的電影神不知鬼不覺的在世界各地輪回展映,無非是想拿一個XX大獎,來引起眾人的矚目。可是到頭來呢?連屁股都來不及擦! 中國很多奇怪的事情,也有很多奇怪的電影。你也不知道為什麼,在中國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卻在國外拿了好多大獎回來,甚至有的獎項你根本就沒有聽說過,人家卻在國外紅了,當真的再回歸到中國的一些電影院的時候,卻並沒有讓中國觀眾大加贊賞,反而更加失望了,甚至懷疑中國未來電影的發展道路是不是走向了滑坡…… 原來,我只會看電影,看了又看,從來不發表任何的評論;後來,我不只會看電影,也開始挑剔,看邏輯性、歷史性、合理性、推理性等等;再後來,我不僅僅為了看電影而看電影,我在看電影的時候,總是在思考電影本身的意義所在,該電影所產生的意義何在?甚至去寫寫評論;可是到了現在,我似乎不願意再動腦筋了,也不願意再去挑剔了,索性在半醒半醉之間,呼呼的睡去又猛然驚醒。看電影的時候,只要是不被商家吵得熱火朝天的電影,我壓根不進電影院,因為每年我在電影院扔的錢完全可以買一個上檔次的DVD機了。當真的去的時候,也往往是各種無奈的活動或者是XX首映式又不得不的走進電影院。 可是今天,當我再一次看《獨立日》的時候,我又想起了「和平」、「團結」之類的詞語。《獨立日》不愧是被譽為科幻電影的超級經典,人們經常拿外星人入侵類題材的電影與這部《獨立日》相比,可最終還是敗在了《獨立日》的腳下。像羅蘭德·艾默里克這樣的導演,再多幾個也無妨,因為觀眾喜歡,因為老百姓的娛樂離不開這樣的優秀導演。《獨立日》在特效與搧情方面都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巨大場面無與倫比的畫面和音效令這部電影的DVD一版再版;尤其是劇中美國總統慷慨激昂的演講,筆者也整理了下來。這又不禁令人思考:為什麼人家美國的「主旋律影片」在狂賺票房的同時,還能在不經意之間能如此打動人心?還能漂洋過海讓中國觀眾大跌眼鏡之後拍手稱贊叫好叫絕呢?要知道人家美國並沒有單位組織去電影院觀看這一說,可是我們卻還像「科教」一樣,為了某些電影,上一堂所謂的某些教育意義的課,居然還能獲得**屆**獎的最佳影片獎,實在有點意思…… 片中充滿了「美國式超級大國英雄主義」,將美國「獨立日」變成了一個「世界保衛日」,並且是美國帶領全世界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是其一;另外,劇中有科學家與飛行員不顧個人安危深入虎穴施放病毒,有平常美國公民不畏生死在炸彈發射不出的情況下開著飛機與外星人同歸於盡.......總而言之,「大美國主義」在這部影片中是大秀了一把 獨立日要表達的意念是獨立,並不是供消遣、消磨時間的娛樂電影 首先要講的是為什麼外星人侵略地球,因為資源、能源的需要,這其實是暗示我們要節約,合理的去利用我們地球的一切能源. 然後要說的是和平,一開始地球人以和平方式去查看,但被襲擊.這個其實就是說明做任何事首先是要以和為貴. 再來說一下美國獨立日, 獨立日是美國主要法定節日之一。1776年7月4日,由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在費城大陸會議上正式通過,庄嚴地宣布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獨立宣言》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文獻,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也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定為美國獨立日。 美國位於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從15世紀末起,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開始向北美洲移民。17世紀到18世紀前半期,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並加強了對殖民地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激起了當地人民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反抗。1775年,北美13個殖民地的人民開始掀起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組成了"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任總司令。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 在最後,是如何打敗外星人.這反映了人類的智慧! 我們在這部影片中最應該思考的是何為人類與生存與被生存的關系...... 總結經是幾年前的片子了,今天看來視覺效果依舊不錯,感覺人家的電腦特技技術真是比我們要先進好多啊。 首先取材幻想未來地球遭受外星球攻擊,城市瞬間消亡,人類面臨空前絕後的大災難。看看美國人此時都想些什麼,很多人幻想外星人會給他們帶來他所深切期望的諸如某些失去的明星,也有人期待可以宣洩對現實的不滿。當更多的人還沒有意識到災難的到來時,從某角度來講,以上種種都是值得理解的。一旦現實擺在面前,美國人就是宣揚一種責任感,一種挽救國人甚至全人類的責任感。很願意看到這鍾態度,當然不是僅就美國人而言,相信所有的人在假設的這人類共同的災難面前,都會去勇敢面對,都會團結在一起的。而我們看到美國人此時更願意相信他們年輕的總統,更願意堅定的站在他的身邊工進退。想想在我們國家就不會那樣了,也許是幾千年所深埋國人心裡的等級觀念,更多的時候我們的國家主席給人是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感。我們看到美國總統最後親自登機參與戰斗,並直至最後一刻也不退縮。且不論現實怎樣,至少這種精神這種想法是很難得的。但不能把老美想得那麼完美: 美國人活的過分的自信、自大和張揚,什麼都以他們的思維方式來衡量一切和為一切下定義。而這一切在我看來,是沒有任何根據和理由的。如果沒有911的那次事件,他們會相信自己等同於一個國家一年國民生產總值的軍費開支維護的堅不可摧的國土會遭受襲擊嗎?所以說,如果以前沒有事實來說明美國人愚昧的自以為是,那麼這件事後總有一個論據了吧!美國人過度的這樣,只有讓我覺得很可憐他們,他們還在天方夜譚的美夢中過著自認為是一切的日子。 希望在獨立日這天,美國人真正學會「獨立」的概念,也願「天佑美國」的國歌和星條旗能真的保佑這些還在迷途中的美國人。

⑦ 獨立日觀後感600字

兩小時二十四分鍾,很投入的看完了全部劇情,內容就不復述了。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尤其是科幻,已知的,未知的,過去的,將來的,都會在一部成功的科幻片裡面體現出來。至少,對《獨立日》是這樣的。
人類,這個話題真的好大,我從來不敢用語言來表述我的世界觀,因為它真的好大,大到讓我無法組織語言來定義。
而每當我看到人類存亡問題時,總會激動得不停的深呼吸,因為在這個話題面前,我們真的太小太小,小到無法找到自己,無法定義自己的存在性,無法看清自己忙碌意味著什麼。
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在滅亡面前,任何生物都是清醒的,包括人類,死亡即將來臨,所有生物的本能就是:活下去,活下去。他們會想到珍惜自己的最愛的同類,並努力讓他活下去。「活下去」,好簡單,甚至很多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厭倦它。(PS:你喜歡這種感慨么?答案是:喜歡,但不習慣)
未來的未知性。所以,活著的時候,敢愛敢恨敢奮斗,這樣,就不會像電影里的角色那樣,在死亡前才想起來自己所失去的,而只有很少很少的倖存者能夠醒悟。

⑧ 關於電影獨立日總統演講部分的影評或感想

Good morning. In less than one hour planes from here and all around the world will launch the largest aerial battle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Mankind. The word has new meaning for all of us now. We are reminded not of our petty differences but of our common interests.
Perhaps it's fate that today, July the Fourth, we will once again fight for our freedom. Not from tyranny, persecution or oppression. But from annihilation. We're fighting for our right to live, to exit.
From this day on, the fourth day of July will no longer be remembered as an American holiday but as the day that all of mankind declared we will not go quietly into the night. We will not vanish without a fight. We will live on. We will survive. Today we celebrate our Independence Day.

其實,我個人很喜歡總統發表這段演講時的氣氛的,煽動性很強,可以想像如果人在現場,也一定是熱血沸騰、躍躍欲試啊。每次看電影時看到這一段,我都激動的直起雞皮疙瘩。而且,從人物的塑造上來看,這個總統算是美國電影里很成功且正面的總統形象啦,有正義感、有作為、愛家庭、長的也不錯,而且他解僱那個愚蠢的國防部長的時候超帥。挺喜歡這個形象的。
不過說實話,美國的電影還真敢拍,哪天不好,偏偏放到獨立日那天,讓美國人民帶領世界人民取得了反外星侵略斗爭的全面勝利,美國獨立日變成了世界解放日,太誇張了!
但是,這是不能掩蓋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的。
很喜歡很喜歡啊。

⑨ 求《獨立日》(又名:天煞)觀後感

這是一部比較早的電影,但是很不幸,直到昨晚我才完整地看完它。十點中開始,兩個半小時下來已是深夜,為了不影響兄弟們休息,就改在今天來寫自己的一些感受。關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已經非常多:有人欣賞它的特技、有人直指故事的漏洞,還有人惡心它的美國主義。撇開這種種褒貶不談,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六億的票房也證明了這一點。
這部影片從頭到位都充斥著愛國主義教育。(當然,這是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無論是影片的題目還是影片中的種種細節,愛國主義教育無處不在。月球上的星條旗、英勇無畏的美國飛行員、誓死要與自己人民在一起的美國總統、還有最後在美國領導下的全球大反擊,當然還有總統那段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的演講。從影片的介紹來看,似乎威爾•斯密斯是本片的主演,但是在我看來影片中沒個人都是主演。康妮、大衛、總統還有那個老飛行員,他們都是主角,面對共同的災難他們傾其所能置生死於度外,最後總統的演講將整部影片的愛國主義氣氛烘托到了頂點。所有的這一切都在傳達著影片的愛國主義教育目的,但它完全不同於我們以前接觸的愛國主義電影。在我的記憶里,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電影是如此地蒼白、呆板和乏味。
我並不反對愛國主義教育。我決定對一個國家來說愛國主義教育是必需的。民族國家是近現代才有的東西,以其說它是一個自然演進的結果,不如說認為建構的產物。試想一下,要把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甚至是不同膚色的人聚集在民族國家的名譽下組建一個共同體,如果沒有必要的教育很引導,那共同體的認同從何而來。只有建構一些共同國家象徵,如國旗國歌;只有營造共同的民族記憶,如全民族經歷共同的苦難,分享共同的喜慶;只有進行合理的愛國主義教育,如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只有這樣才能樹立民族認同,國家認同。一個政權在一片土地上建立起來,它可以將自己的建築深深植入這片土地。然而,它不一定能將自己深深深入人們的心中。愛這片土地那是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生於斯長於斯,如果我們要和這片土地分開,那就意味著我們要與這中生活方式決裂。但是,對一個政權認同則不一樣的,愛祖國和愛國是有區別的,愛這片土地和愛這個政權並不是同一回事。因此,一個政權要在這片土地上得到認同,取得相應的正當性,那它就必需有高水平的愛國主義教育。
反觀我們國家,那些愛國主義電影真的很難令人滿意。在文化供給匱乏,相對封閉的環境里,它們還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的話,那麼現在看來,在現階段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在「與時俱進」的方面是做得非常不夠的。遙想當年的地道戰地雷戰,那就是些漫畫似的刻畫:敵人是極其低能愚蠢的,我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用極其簡單的方法就能將敵人打敗,勝利的總是我們,我們是不會失敗的。這是愛國主義教育嗎?我們這是在打自己的耳光啊,試想一下,既然敵人那麼低能,為什麼我們用了艱苦的八年才將他們趕出這片土地呢?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比敵人更低能,只不過是勤能補拙罷了。在來看看我們的英雄,我們總是在塑造猶如神一般的偉人。然而神畢竟里我們太遠,他的光芒並不一定能照到我們,即使有幸照到我們也無福消受,要直到一將功成是要萬骨來枯的。當然,我們也會塑造一些平民英雄,然而我們的平民英雄也跟幽靈似的。他們沒有愛情也沒有生活,簡直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他們就是為力挽狂瀾於即到而生的。這給人的感覺似乎他們是外星球派來拯救我們的。這是愛國主義教育嗎?我看都快成圖騰崇拜了。我們需要的是有血有肉的英雄,我們需要的是可望可及的英雄。愛國主義教育里的英雄應該是這樣的,他讓我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他那樣的英雄,這是我們的國家,在危難時刻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為之貢獻並成為真正的英雄。
現有的政權是一個新生的政權,到今天也只有60歲而已。對一個國家來說,60歲還是呀呀學語的幼年時代。跟我們幾千年的文明史一對比,這60 就更顯短暫而渺小了。如果沒有足夠的國家認同,新政的政權是不穩定的甚至是危險的。因此,高水平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將這片土地和這個政權融為一體,讓每一個公民都為作為共同體的意願而自豪。因此,本人強烈建議中宣部的領導同志將本片列為該部的重點學習題材。

閱讀全文

與關於獨立的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票房過百億的男主角 瀏覽:991
大鵬電影解說大全集 瀏覽:36
開頭是火車的音樂是什麼電影 瀏覽:717
電影主角三個公主和鵝 瀏覽:533
降頭電影女主角名字 瀏覽:371
出山愛情電影 瀏覽:35
寶山保衛戰電影名字 瀏覽:786
套子電影院 瀏覽:968
鞏俐好萊塢電影圖片 瀏覽:239
元彪國語電影大全 瀏覽:325
電影母與子的主要演員有哪些 瀏覽:16
台灣秘密檔案系列電影 瀏覽:118
經典電影尋夢環游記觀後感 瀏覽:905
北極星高分電影全集完整版 瀏覽:967
韓國電影這是電影院的一部分 瀏覽:948
男神合集大電影 瀏覽:104
超女在哪一部電影 瀏覽:29
被綠了是什麼電影 瀏覽:791
威震天電影版圖片 瀏覽:181
盲井電影完整觀看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