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寫看一次電影的讀後感
《老人與海》讀後感:
今年暑假,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里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游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桿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並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最後,小說以一個少年看到老漁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再次描寫了這條魚的巨大,說明老漁夫所克服的困難之大,非比尋常.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 老人與海 」 讀後感 看了很多名著,一直都不敢妄加評論,並不完全因為怯懦,更多的是一種尊敬的心理;因為作為名著其實都有他深刻的一面,在看似平淡的書寫里,透出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傳世名著以散文和小說居多的原因,詩歌和評論就因為其鮮明地個性和觀點,使其成為時勢英雄,最後或者被利用成工具,或者因為時間的推移成為花瓶式的擺設. 看榕樹下作者 「 遠處飄來一朵雲 」 的評論, 「 一朵雲 」 的年輕(我只是說思想),使她 / 他看到 「 冰山在海上移動之所以顯得庄嚴宏偉,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 , 「 一朵 雲 」 看到的也只是海明威所寫的,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那水下的呢,還有它的八分之七的根基呢;老人桑提亞哥出海挑戰大海的時候,那是人類都會引為自豪的象徵,勇於挑戰和渴望征服浩瀚的大海,渴望和一條真正的鯊魚面對面的挑戰;一條船,一個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鯊魚出現了,大海只派了他的小小的鯊魚出現了,老人和小船,大海派來的小小的鯊魚,老人是人類的代表,老人眼裡是條真正的鯊魚;於是,老人抖擻精神,和鯊魚進行著殊死搏鬥,一場征服和反征服的搏鬥, 「 大塊的魚肉 」 和後來的爭奪,局部的勝利之後,當老人感覺勝利在握的時候, 「 鯊魚忽然 ……」 ,老人最後是空著雙手,幸運地 「 凱旋 」 . 我最初看 「 老人與海 」 之後,只感嘆了一句,人最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征服了什麼;依然還是這樣的感嘆,在 9.11 之後和之前, 布希也許從來沒看過他故鄉的老人,給他的忠告;老人與海的挑戰,進行了不屈不饒征服,但是你是不是想過,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饒的製造問題,然後再去解決他,到底這世界最後誰征服誰,征服了之後做什麼,為什麼要征服而不是 …… 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在與親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參加過美國人的英雄思維,就是強調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後的他,開始思考徵服的意義,所以才有老人和海;美國在越戰里的結果,海明威是越戰里的老人,人類的生存意識是海,如果盲目的強調一個生命對另個生命的征服和佔有,即使進行著不屈不饒的過程,結果只有海明威所寫的,老人空著手回航: 「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但永遠不會打敗他 」 , 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
⑵ 電影觀後感作文
以下是我自己前不久剛寫的觀後感,供你參考:
《越獄》觀後感
接連N天把越獄終於看完了,共4季,第季20多集,看得我渾天暗地,噩夢連連,中間有的情節太血腥
,看著有點怕,但還是想看。就這樣被情節吸引著,終於看完。
昨天還和一同學在聊越獄的感受,我說到,如果說喜歡,當屬MICALE
,他聰明絕頂,膽大心細。正值果敢。也挺帥(不過拍後面兩季的時候,他好像吃胖了,呵呵,不如前兩季的時候帥)。
同時,我覺得SUCCRE
是個好男人,有情有義,重情重義,當然包括愛情與友情,對自己所愛勇於追求,哪怕當自己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也不放棄。自己都過著越獄逃亡的日子,還每時每刻冒著被警察抓捕的危險爭取自己的愛。一生能遇到這么一個愛人,夫復何求。
也許小說影視真的與現實有段距離,但誰又能說它不是取源於生活,現實生活中,也許確實有像MICALE
這么聰明的人,但像他那麼正值勇敢而執著的卻不多。
而SUCCRE雖然有點笨笨的,但現實中又有多少人有像他那種面對愛情受威脅時的追求精神?倒是見到不少愛情的懦夫,也許是因為種種所謂的壓力而放棄去爭取自己的愛情,但又有哪個的壓力能超過SUCCRE面對越獄逃亡生活的壓力。
有點困,待續。。。
⑶ 電影觀後感
《阿甘正傳》觀後感
這是一部史詩般的電影,在這個紙醉金迷,金錢利益至上的社會中,阿甘,作為一個最純朴的原形,用最本質的最純朴的人性,為人們樹立了一個與這個時代並不相符,但卻是這個時代最應該珍惜的形象.
從出生到成功,阿甘經歷了與常人同樣的過程,只是他的命運與常人有所不同,但是天生純朴的阿甘有著一顆永遠善良的心.無論是在他平凡的生活中還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阿甘勇永遠用一顆最純朴的心面對這一切.它可以拋棄自己的生命去救助自己的夥伴,即使夥伴已經魂歸天堂.它可以不顧危險去救自己的長官,即使他的長官已經失去雙腿.他也曾經困惑曾經迷茫過,為了他所愛的人,他曾經不顧一切,雖然他並不懂得那就是所謂的愛情.但他始終遵循著甘福利的本質--善良!於是他有了自己的愛,有了自己的夥伴,那些曾經嘲笑過他的人,最後也不得不為他的偉大而折服.
阿甘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他聽自己母親的話,他總是說--媽媽說,以至於他把人生簡單的規劃為一盒巧克力,這就是它的全部智慧.他與世無爭,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應該做的本分,他從不去傷害任何人,即使受到傷害依舊以善良面對.
影片的開始,那個羽毛或多或少的說明了影片的主旨,亦可在風中漂浮的羽毛,沒有人知道會去向何方,但羽毛始終是潔白的,無論他飛過多遠飛過多久.始終不變的是他的潔白無瑕.
阿甘是不幸的,它的人生中充滿了上天的不公,讓他與常人有著天壤之別.但是上天賦予了這個被人們稱為"傻子"的不幸兒一個禮物,那就是一顆無論受過多少洗禮與挫折依舊會潔白無瑕的心.阿甘是堅強的,他面對母親的離去,面對妻子的逝世,用快樂沖淡自己的悲哀.阿甘是勇敢的,面對紛飛的子彈,他為了佔有不顧一切,阿甘是守信用的,為了曾經的一句諾言,他把自己的已故朋友的遺願最終變成了現實.阿甘是執著的,他為了屬於自己的愛與善良,從來都沒有去傷害過任何一個人,所以上天富裕這個"傻子"的禮物比他的不幸要幸運得多.
成功的阿甘,他的智慧不在於有多麼的精明,也不再有多麼的偉大,僅僅在於他那顆永遠善良的心.因為他堅定著善良的本質,堅定這善良的方向.
一根潔白的羽毛,隨風飄舞,無論飛過多少地方,依舊潔白無瑕.
以上綜合來自度娘。。。
⑷ 5篇電影觀後感
《上甘嶺》
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此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一定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今天同這個吵嘴、明天同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
看完這場驚心動魄的電影,我的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想起在社會上、學校里、家庭里,常常有人不關緊水龍頭,造成「常流水」的浪費現象,我氣從心頭起。今後,我一定要同小夥伴們一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志願軍叔叔學習,要珍惜每一滴水,因為它是用鮮血換來的。
讓我們重新撿回那些已經被我們忽視了的東西,讓「上甘嶺精神」一直發揚下去吧!
誰沒有年輕的生命?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誰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英雄,卻用他們年輕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了戰斗的勝利。
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抗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旁觀看。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心好像被無數的鋼針刺著一樣疼。我想起自己平時對同學的態度不好,心裡難受極了,感到自己臉紅,羞愧。
過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個「吵架、打架王。」我不是找這個吵嘴,就是找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在跑步的時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腳,他一邊跑一邊說:「對不起!」我卻故意刁難他,把他一推,大聲說:「對不起值幾個錢,你把我的鞋子弄臟了,你賠!」那位同學一邊道歉,一邊說:「我不是有意弄臟你的鞋,我幫你洗。行嗎?」可我還是要他賠,並舉起拳頭要打他。旁邊的同學聽到我的叫罵聲,圍了上來。了解情況後,個個都不滿意,眼睛怒視著我,好象說:「如果你再欺負這個同學,我們就去告訴老師。我一看這嚇人的架勢,不敢再說什麼,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嶺》的英雄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
電視演完了,爸爸和媽媽津津有味地談論《上甘嶺》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可是我這個平時愛鬧的人,卻在一旁默默地思考著……
《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一九四六年五月三日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長達兩年多的國際審判。而今年,這件歷史事件再一次的引發了熱潮,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東京審判》。而在本周二下午,我們學校組織全體師生一起去電影院觀看《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國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的那段歷史。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庭,持續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歷時兩年零七個月,最終把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送上絞刑架。
這部戲的很多鏡頭都讓我難以忘懷。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開頭,是因為法官的座次問題,梅汝敖堅持一定要按日本簽定投降書的順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為這關乎中國的尊嚴,這是一個中國人的堅持,這是一個中國法官的堅持,錚錚鐵骨,義正詞嚴,最終,法庭長只能對梅汝敖說:you win……。還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很深:
「中國會因為有你這樣的鬥士而自豪!」
「我不是鬥士,我是法官,中國的法官」
這短短的兩句話讓我震撼,它表達了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自信,讓我為中國有這樣的一個法官而感動。
第二次讓我震撼的是當進入判決階段時,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和一句極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來」,濃重的壓抑,激昂的鬥志充斥了熒屏,一個砰然摔碎的水杯,一個不大的投票箱,梅汝璈慷慨激昂的講話,緊揪住了我的心。盡管早已經知道了答案,但我依然不知所措。 「NO」「NO」「YES」「NO」「NO」「YES」「NO」,我的心已經開始發涼了,失望,不,絕望已經開始浮現於眼前,11個法官如果按這個頻率出現,中國將沒有任何的機會,「YES」「YES」「YES」「YES」,MY GOD!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有一刻我會喜歡英語。漫天的烏雲突然消散了,心裡別提多敞亮了,真有撥雲見日,花開月明之感。痛快!他又贏得了勝利,他用對戰爭犯的正確判處,告慰了了百萬被屠殺的中國國民的亡魂。
這部電影提醒國人勿忘國恥家恨,真實比好看更重要,在法庭上的論戰的撼人心魄。身體里流著中國鮮血的我,絕不會忘記。就像英達說的那樣:「人家都沒有忘記我們就更不能忘記了。」這部片值得我們銘記心頭,一次次的觀看。
《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敘述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樂章。
我是含著熱淚讀完這篇文章的。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後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億萬中國人的肺腑之聲。多麼偉大的五壯士啊!他們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驚人的壯舉,我就感到非常慚愧。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退卻,有時乾脆就放棄了。而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我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麼?再說正是因為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麼去為祖國作貢獻呢?我又怎麼能對得起先烈們的英靈呢?我羞愧萬分,不斷地責備自己。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壯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浩氣長存,永垂不朽。不知不覺,我心中聳立起一座雄偉而庄嚴的豐碑,上面鐫刻著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忽然,「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雄壯而嘹亮的國歌聲在校園庄嚴地響起,而此時,它竟是這樣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
五壯士,你們放心吧!我們一定肩負起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讓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相信大家都看過了。這部電影是新中國成立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被列為「老三戰」之首。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1948年的時候戰爭故事,那時我們中國人民已經打敗了日本鬼子,可是國民黨想通過內戰消滅我們的黨和軍隊,所以,就發生了一場場戰爭。
電影一開始主要介紹了解放區里的老百姓們的艱苦生活,剛開始是解放軍的隊伍在行軍,他們和解放區里的老鄉告了別,往後撤退。國民黨的軍隊在後面追,後來他們之間的戰斗便開始了,一路上打了好幾仗。第一次他們打了5天,終於擊退了國民黨。第二次國民黨卷土重來,帶上了重量級武器——坦克,戰場上戰火紛紛,雙方的戰鬥打得更激烈了,坦克直直向解放軍開炮,解放軍沒有害怕,而是勇敢地去面對,他們先主動大踏步退卻,然後,集中兵力把敵人一股一股地消滅了,一一把他們擊破。戰斗中,我看到有一個解放軍趁一個國民黨兵沒注意的時候,用一根鐵棍把敵人打暈了,這體現出了解放軍的機智和勇敢。最後,終於把敵人徹底打敗了。解放軍的這種勇敢精神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就這樣解放軍們打了好多仗直到他們到了鳳凰山,他們當急令下立刻強佔了鳳凰山和摩天嶺,等待著國民黨的到來,果然他們來了,在鳳凰山上立即開始了一場惡戰,戰場上戰火紛紛,解放軍們奮力抗敵,機槍聲頓時響滿整座山,盡管敵人多麼強大,但解放軍不怕,有的不顧一切的抱住敵人在地上翻滾形式非常激烈,有的甚至拿起一個湯勺扣到敵人頭上……終於經過了幾回惡戰解放軍終於戰勝了國民黨,把敵人都消滅了,我們勝利了!戰場上頓時傳來一陣陣歡呼聲,解放軍們各各臉上笑逐顏開,高興極了。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深有感觸,我更加佩服解放軍叔叔了,更深刻地記住了敵人是多麼的狡猾,解放軍是多麼的勇敢,他們真了不起!還有他們不僅勇猛,而且他們也非常偉大,他們為革命,為人民獻出了他們的一切!我們現在這樣美好的生活都是他們所造詣的,所以在這特別的日子——建軍60周年,我要對解放軍戰士們表示深深的謝意,並要大家永遠重視這個節日,永遠學習他們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平原游擊隊》
今天,我第一次觀看影片《平原游擊隊》,這部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的一支游擊隊,他們英勇善戰,克服了艱苦條件,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戰斗,我被他們的勇敢精神感動。
在這支游擊隊中有一位英雄---李向陽,尤其讓我欽佩,作為游擊隊長,他精於指揮,善於作戰,具有臨危不懼的膽量和氣魄。他帶領李庄的游擊隊員和人民群眾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打得敵人丟盔卸甲。李向陽一個普通的名字,卻令日寇聞風喪膽,談之色變。我深深地被李向陽的英勇無畏的精神所震撼。
在抗日戰爭的年代裡,類似李向陽的指揮員舉不勝舉,他們帶領群眾英勇殺敵,不怕犧牲,不顧個人安危,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共患難。那個時代。在老百姓的眼裡,他們是正義的化身,是黨的化身。是力量的化身。他們時刻不忘肩負民族解放大任。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也有許許多多像李向陽一樣人,他們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新時代的李向陽,我一樣敬仰你!
鐵道游擊隊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鐵道游擊隊》。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抗日戰爭時期山東省微山島上的游擊隊英勇抗擊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
1939年,日本鬼子為了盡快佔領中國,加快了入侵的步伐,不斷地把國內的槍炮運往中國,他們在中國燒、殺、搶,無惡不作,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打擊日本鬼子,中國共產黨便決定在微山湖地區組織了一支游擊隊,任務就是破壞敵人的鐵路運輸。因為他們來無蹤,去無影,因此也被稱為飛虎隊。一場以洪隊長為首的鐵道游擊隊——飛虎隊與日本鬼子在鐵路線上打響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游擊隊經常活躍在鐵路線上,巧妙地與敵人周旋。只要一發現鬼子的火車,游擊隊員們便飛快地跳上火車,打開車門,把敵人的彈葯、糧食等統統扔下火車,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跳下火車,而埋伏在鐵路周圍的戰士們迅速地把武器和供應物質運回根據地。這些使得鬼子小隊長暴跳如雷。
影片中的一個片斷讓人看了真佩服游擊隊員們的機敏大膽。游擊隊員經過喬裝打扮,混進火車站,在火車上與敵人周旋,迷惑鬼子。當火車開到中途時,一部分戰士們趁敵不備,悄悄地把車頭和車身分開,而車廂里的游擊隊員則干凈利落地把火車上的鬼子全部消滅掉。最後,讓疾駛的車頭和迎面駛來的貨車劇烈地碰撞在一起,給日本鬼子沉重地打擊。當看到鬼子頭目惱羞成怒的樣子時,我們禁不住拍手叫好。游擊隊還積極配合大部隊,機智靈活地和敵人捉迷藏,充分利用周圍熟悉的環境,破壞敵人的鐵路運輸。他們不是讓敵人的火車相撞,就是使火車脫軌,要不就炸毀鐵軌,使火車無法行駛。所有這些讓鬼子們一時焦頭爛額,無計可施。當影片結尾出現了日本鬼子無條件地投降畫面時,同學們禁不住歡呼起來。
看完影片,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國打了八年抗戰,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因為中國人民是不願做奴隸的,只要大家團結一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打敗一切敢於侵犯的敵人。從中我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無數革命先烈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建設祖國,讓偉大的祖國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地道戰》
在暑假期間,我又一次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光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我看到,電影中的人們那麼英勇的對抗鬼子,電影中的人們面對生死還有國家民族的利益抉擇時對國家的無條件奉獻,我便被深深的觸動了!因為,這部電影也只是一個歷史的縮影,是一個民族在崛起時偉大的抗爭。仔細看一看,在地道戰的抗爭中,中華兒女表現出了英勇無畏、頑強拼搏、機智努力的大國精神。看著老百姓們從容地面對著毒氣與水淹,百姓們大膽的、機智的面對鬼子的花招,我的內心又再一次充起了對我們這個民族的無比自豪與驕傲。
去年,10月1日,當庄嚴的國歌在天安門上空響起,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看著軍人們踏著整齊的步伐,殲8殲10飛過藍天,想起中國艱難的60年崢嶸歲月,想起中國在60年的坎坷中艱難挺起,中國不容易!
雖說現在我們還沒有傑出的諾貝爾獲獎者,還沒有象美國人一樣踏上月球,甚至在科技上還超不過曾經侵略過我們的日本,但是誰說這不可能,誰說這是中國人的空想。中國早已不是那頭沉睡的雄獅,有朝一日,中國一吼天地也要顫三顫世界聞名的寶座終將被中國搶奪。這不是預言是無數炎黃子孫的期盼,無數龍的傳人的夢想,不過請相信這種將成為現實,世界高端的科技終將被中國人掌握。
看著地道戰,中國兒女的團結也將我觸動,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永放光芒,這是中國千年不變的凱歌與法寶。看了【地道戰】我更加深信,沒有什麼困難能打垮中國,團結的中國人民可以取得勝利。激昂的歌兒又響了起來,讓我們齊聲唱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
《地雷戰》
暑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盤電影《地雷戰》的VCD光碟。回到家裡,我就迫不及待的在電視上放了起來。整整一個下午,我在反復的看著這部電影。電影那緊張動人的情節,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夜已經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我的思緒,仍沉浸在下午觀看影片的一幕幕場景中……
在我的眼前,浮現出了村民們頂烈日、冒嚴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場景。我彷彿聽見了村民們在高喊:「響了一個,又響了一個!」我彷彿又看見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橫飛……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個人影看不見」。這就是民兵們對付鬼子的最好辦法。民兵們就是按照這種打法,和日本鬼子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戰斗。在戰斗中,村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製造了許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飛雷、子母雷、蠍子雷等等。其中最厲害的地雷,要數「天女散花」了。這可是村民石大爺苦思冥想發明和製造出來的。這種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會爆炸,爆炸時石頭飛上天,落下來就會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雖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們並不甘心。他們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後把雷起出來。但民兵們也有辦法對付他們。他們發明了「蠍子雷」。這種雷,當鬼子去起雷時,就會有一個小小的鐵夾子蹦起來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了解了當年的抗日戰爭,了解了過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艱苦。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聰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裡。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將來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我們決不辜負先烈們的鮮血和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建設得更加美好!
⑸ 看電影後的觀後感寫一篇作文
今天下午我們小記者班的同學一起觀看《功夫熊貓》。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隻普普通通的熊貓。主要演義著這只熊貓通過自己的信心,浣熊師傅的信任,勤勞、刻苦的練習功夫,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最終練出一身好功夫打敗了太郎。影片贊揚了這只熊貓相信自我,不輕易放棄,勤勞刻苦的奮斗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畫面還是浣熊師傅在廚房發現熊貓只要有了食物,就會實現它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浣熊師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導它學功夫。這一畫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深深的體會到浣熊師傅的用心良苦。師傅它以引食學功夫的方法來刺激熊貓學功夫的興趣,熊貓也知道這是激起它學功夫的興趣,但它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和刻苦的堅持學下去。熊貓的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同時我也從熊貓這種精神中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媽媽認為我寫日記方面很欠缺,便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我聽後十分不情願,每次三言兩語就沒了下文,最後徹底放棄了寫日記,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慚愧,與功夫熊貓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過觀看功夫熊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上,時時牢記《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為榜樣,認認真真的走好每一步,爭取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⑹ 看完電影的觀後感
如下:
1、開頭先簡要介紹一下所看電影介紹的主要內容,就像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然後發表自己的評論,對影片中印象深刻的片段,或者鏡頭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3、接著就是抒寫感受,感受也就是整篇文章的主題部分,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和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不少學生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
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
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
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
⑺ 看一部好電影的觀後感。
不凡的童話
文/夢里詩書
一座上世紀歐洲宛若畫卷般令人迷醉的飯店,絢麗斑斕的復古與唯美是這里的基色,如夢如幻的光影映畫中,荒誕不乏幽默的快節奏,猶如一顆甜蜜卻難膩的糖果,百轉千回間卻在最後品味到了現實的戰爭與種族主義的苦澀,《布達佩斯大飯店》既在不經意間令人喜不自禁,也在不經意間感悟著戰爭年代裡的悲情。
這是一部令人驚詫的電影。電影伊始,一股濃厚的歐羅巴古典風情便充斥其間。被世人淡忘的老電影拍攝手法的運用,卻絲毫沒有一種違和感。影片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那個因為戰爭而褪了色的歐洲古典文化風貌,這得益於導演韋斯·安德森過人的天賦。其作品總能將復古的基調以夢幻般的形式展現出來,一如他的另外一部電影《月升王國》,不論是鏡頭的精巧調度,還是色彩燈光卓然不凡的掌控,都能達到如此地暗合電影本身,極致的古典浪漫主義彌散於作品之中。令人感概這是一部同《盧安達飯店》一樣,展現在戰爭與種族的悲情之中的依然彌足珍貴的人性真善美。而更巧妙的是,影片以一種喜劇式的隱喻展現著這一切,直到最後方才令人感悟戰爭與種族迫害所帶來的隱痛。
初看此片,認為這是一部被局限發生在飯店裡人與人間淺顯的喜劇,之後則又滿是歡笑充滿趣味的懸疑歷險,但在最後方才感受到了這部電影的真摯,當一個文明時代因為戰爭而消亡,近乎瘋狂的種族主義泯滅了人性,布達佩斯大飯在電影中實質是象徵著歐羅巴最後的精神文明家園,當酒店掛滿隱喻納粹的SS旗幟之時,也象徵著這個時代最後的崩裂,但拉爾夫·費因斯飾演的酒店經理男主古斯塔先生,則如同電影中最後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展現著人性的文明之光,戰爭遠去,酒店也日益凋零沒有了往日的浮華,如同那種古典貴族文化般在逐步的消亡,可古斯塔先生依舊竭盡全力維系著這里,這就如同《海上鋼琴師》中的鋼琴師1900選擇與破敗的郵輪一起死去,因為他屬於這里,電影的最後於我留下的便是這種最真摯的感動和深思。
不凡的童話,韋斯·安德森為觀眾上演的是一場大人版的《月升王國》,精緻的鏡頭將你我帶入那夢幻般逝去的世界,卻又以看不見的戰爭將你我拉回現實,電影不僅有著幽默,更有著穿透心靈對真善美的展現。
⑻ 看一部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讀《閃閃的紅星》有感
星期日,我從我的小書櫥中精心挑選了一本革命歷史故事叢書——《閃閃的紅星》。決定今天把他認真地讀一讀。啊!原來這本書主要講不公正的舊社會,使人民受欺壓。下面讓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其中的一段吧!可要仔細聽呦!來體會一下這個不公正的黑社會。
1937年戰爭時期,是個旱年,糧食少得很,米價一個勁的漲,窮人自然買不起米,只好挨餓。潘冬子所在的這家米店更黑,不但囤積居奇,還往米里摻砂子,太坑人了!有一個窮的婦女抱著孩子來買米,樣子十分可憐。卻被老闆無情的趕走了。人民鬧得厲害極了,個個怒氣沖沖。可老闆把局長請來幫忙,不分青紅皂白的局長拿起槍就打人,還打死了個小孩兒。
讀完後我也十分憤怒,我恨死了那個老闆和局長,他們太黑了,就不能善良一些嗎?可憐可憐窮人嗎?要世界上都是像他們一樣的人那麼社會會黑成什麼樣?多麼殘酷無情的老闆呀!多麼凶惡的局長呀!他們不顧人民的死活,只圖自己高興。遲在會遭人民推翻,上天是公正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要只圖自己高興,要顧及老百姓。這讓我又一次想起爸爸所給我講的戰爭時期:那時是一個不公正的社會,人民光被欺壓。好多農民收了糧食,卻都被地主搶走了,個個心裡都是火氣。人民辛辛苦苦的幹了活,卻吃不飽,穿不暖;而地主那麼輕松,卻有錢有勢。這恰恰說明了這個十分不公正的社會。這還讓我想起大詩人李紳作得一首詩《憫農》: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這個殘酷的世界馬上擺在了我的眼前。今後我們要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多增長知識充實自己。強化自我教育意識,做一代跨世紀的優秀人才!
⑼ 求一篇500字左右的電影觀後感
每次跟老公一起看的電影總是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這次看的是《機器人總動員》,名字倒是沒什麼特別之處,一聽就有動漫的感覺。
800年後, 人類已經離開了地球, 住在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大型飛船里. 人們已經集體肥胖, 不會行走, 甚至於有些缺失自我意識. 所有的一切都由機器操作管理. 這些聽起來有些誇張, 但真真像個語言. 有人說過, 科技是懶人的發明. 當我們真正什麼都方便了, 也就失去了控制任何的能力.
WALL-E是台機器, 它善良, 它單純, 它調皮可愛. 每天按時起床, 睡覺, 工作. 閑暇也有自己的小小興趣愛好. 看著他堅固小屋裡, 那些從垃圾堆里收集來的新奇小玩意兒, 不知為什麼, 覺得可愛之餘, 好感動.
在似懂非懂間遇見了EVE, 為她做人偶, 為她打傘, 對她展示自己的收藏, 為她奮不顧身. 即使永遠只會說」WALL-E」 「EVA」, 即使總要EVA來收拾爛攤子. 那份執著, 任誰都不經意間在屏幕外為他喜, 為他憂.
機緣巧合中, WALL-E圓了人類的尋根夢. 他讓人們意識到, 他們的家在一個叫地球的地方, 那裡有海洋, 植物和PIZZA. 現在, 在離開那裡700年之後, 他們能回家了. 當人們回到地球, 面對乾涸的家園, 沒有驚訝, 沒有失望, 只是默默地打量這個叫家的地方. 也許家就是這樣, 不管它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都欣然接受, 我們都依然想要回到它的懷抱.
當EVE重新組裝好WALL-E那生銹的機身, 當她發現面對的, 是已失去記憶的他時, 那份沒有語言的驚慌失措, 任誰在屏幕外都會覺得揪心.
盡管是機器, 他也會想牽她的手, 他和她也會彼此依戀, 彼此擔心、牽掛, 他和她也懂得, 什麼是愛情.
最終, 人類回家了, WALL-E也在一番冒險後, 找到了家.
整個劇情中台詞很少,能讓你體會到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深深的愛,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美好而單純的愛。。。2個機器人的愛情,總感覺超過一切~~ 讓我們好好想想自己是否能達到一個機器人的愛情~!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感動,現實中的我們應學習它們的善良, 它們單純,它們的毅力~~~
⑽ 看電影觀後感
這個寒假我去看了現在最賣座的《阿凡達》,想來這部電影肯定是很好看的,畢竟是部耗資上億美元的電影,更何況是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看了這部《阿凡達》感受很深。
阿凡達主要是講述了:人類發現了在宇宙的潘多拉星球上有一種極其利用價值的礦物元素,於是計劃到星球上開采,為了更好適應星球上的環境,於是開始了阿凡達計劃,就是把人類的DNA和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DNA結合克隆的NAVI人。幾年後主角傑克借著克隆NAVI人進入了潘多拉星球,在星球上傑克遇到了NAVI族的公主並隨她進入了族人中,也了解到了人類對潘多拉星球的開發使他們很不滿,也嚴重破壞了星球上的生態環境,最後傑克終於決定反抗人類對星球的開發,就這樣展開了反抗人類的行動中,最後潘多拉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共同一心把人類打敗了。
這部片確實引人深思,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的從自然中索取資源,人類的丑惡在這一刻完全的顯現出來,貪婪、慾望、自私,為了滿足自己對錢的貪婪,對享受的慾望,便自私的不停的向大自然索取,而一次次索取的回報卻是一次次的破壞大自然,為了資源的分配,還發動戰爭,這對自然或是人類自己都無疑是巨大的傷害,戰爭的硝煙污染了自然也毀了人類的生命。或許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所謂的幸福已經只是局限於外在的了,只要能滿足自己的慾望就是幸福,那麼人類與動物就沒有多大的差別了,甚至還不如,至少動物懂得惺惺相惜,而人類呢,為了滿足自己甚至可以互相殘殺,用盡了各種手段來滿足自己那永遠填不滿的慾望。有人說這是為了生存,沒錯,生存是必要的,可是卻不是唯一的,生存的方式更不是唯一的。大肆掠奪與破壞的生存方式僅僅是動物本能的直接宣洩,人類本應有更為道德的生存方式。可是,如今盲目的發展,將許多應有的秩序給搞亂了。面對物質文明的飛速發展,我們已經失去了控制。文明列車的超速和失控的結果將是走向毀滅!當務之急,是在毀滅發生之前,如何使失控的列車冷靜下來,或者是迫使其轉變現行的軌道。人類啊,停止對大自然的破壞吧,我們同樣生活在這片大自然中,就應該和平的相處的,停止那自私的慾望,開始保護我們的自然,我們的地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