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電影立春觀後感,500字左右
《立春》的主題是不甘平凡,勇敢追夢。雖然《立春》一片中的時代背景,開始強調個體,強調對金錢和權力的崇拜。但還有一種人,他們有夢想,讓生活更有光澤、更有意思,同時也在喚醒更多的人去追求、延續自己的夢想。
Ⅱ 過年電影觀後感1000字
過年這部電影是一個很好的作品,它表達了中國人民傳統的習俗。
Ⅲ 《過年》電影李保田趙麗蓉400字觀後感
因為要過年了,或許也是因為越來越懷舊了吧,就觸景生情地突然想起了早年曾經有過一部電影,片名就叫《過年》。於是乎,趕忙找來一睹為快。沒有想到的是,這部影片雖然距離今天已經有二十四個年頭了,可還是那麼得令人震撼。說得形象一點兒,就像是觀者的心,被人用玻璃碴子狠狠地颳了一下,一陣難受之後,就是不由得一聲嘆息。天呢,這家人哪裡是在過年,簡直就是在互掐,亂哄哄的一片,亂得不僅太離譜,也太殘酷了!
年,年年有,年年過。即使是年年難過,也要年年過。再窮,再微不足道的人,也是有父母的,到了年底也是要回家過年的。與家人一起過年,這是中國人的傳統。就是關山險阻,路途遙遠,也擋不住人們回家過年的腳步與決心。可是,關上門之後,這一家家的年夜飯,又有幾家是在祥和溫馨,平安無事的氣氛中度過的呢?應該說,肯定也是有為數不少的家庭,跟電影《過年》里的程家倒是有幾分相像的吧。
Ⅳ 電影觀後感和新年感受
新年新開始
忘掉該忘掉的
記住該記住的
新的一年為自己的夢想加油
Ⅳ 過年觀後感
過年觀後感
除夕,冬日北方小城,大人、孩子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慶氣氛中,程家座落在小城邊上,一家13口人。父親在外奔波賺了些錢回家過年,母親圍著鍋台轉,包餃子,與丈夫一起盼著兒孫們來過年。
可是他們的希望落空了,老兩口凄涼地過了年。初一,二兒子程遠帶著女友從北京來,他們想去海邊考察准備寫畢業論文,希望得到父親的資助。老大和媳婦自去年砸了年夜飯就再也沒來過,這次聽說老父發了,領著孫子來看望。大女婿丁圖是個幹部,可在外沾花惹草,還逼大姐流產,不明真-相的老父以為大女兒不能為丁家生養總覺欠著丁圖什麼似的。二女兒程萍愛上了架子工大川,父親不同意,二女兒私奔了。大川勤勞致富與二女兒懷著負罪感進了家門。小兒子程勇與姑娘小鳳年夜看通霄電影,一回來便插門睡覺,父親大為惱火,他還不知小兒子已列出2500元的訂婚聘禮單……
年初一的團圓飯上,兒女們一個個托出企求,父親看穿後極為傷心,大川和程萍為兄弟們慷慨解囊又刺傷了父親的自尊心,父親端出最後一道菜:8000元人民幣。丁圖在外面的事被揭發,小兒子為大姐報打不平與丁圖在雪地上滾打起來,大兒媳還惦著8000元錢,一向懼內的大兒子打了媳婦一巴掌,一場混戰展開了。
一地的狼藉,雪花漂落兒孫散去,父親母親坐在爬犁上,懷著無限的傷感離開了雪原上自己富足的家。
http://www.oh100.com/a/201206/99442.html
這部片子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傳統。平凡百姓的微薄的美好生活希望與家長里短的矛盾,電影把老百姓最容易理解經歷的平常生活藝術化戲劇化地表現在大屏幕上,這些生活瑣碎獨具中國特色,能夠最普遍深刻地刻畫中國民眾的生活特點,女婿與老丈人,過年與結婚,發達的工程隊長與家人懼怕露富的傳統心理,生育子女與猥瑣的花心男人,霸道的幹部女兒與窩囊的丈夫,不孝子女對父母的壓榨。
2.
本文來源於百分網(http://www.oh100.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謝謝!
電視劇《大過年》以馮家為典型,真實地描述了一個平淡、溫情、卻又不普通的故事。故事從1977年開始一直講述到2007年,30年來馮家5兄妹經歷了風風雨雨和人生變化,其實馮家的變化就是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巨大變化的縮影。
父親馮老是古建老前輩,在故宮工作,膝下有三兒兩女,馮家大兒子馮建棟原在一家木器廠做木工,為了補貼生活,經常利用業余時間給別人打傢具,遭到父親的反對,因為父親希望他能繼承自己「古建」專業技能。但由於木器廠不景氣建棟被-迫下崗,下崗後給人打工,數年後,歷經艱辛終於成為一名小老扳。二兒子馮建梁原在國營浴池做修腳工,因妻子不滿意他的工作而離婚。為了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決定辭職下海,向哥哥弟弟借錢做生意,歷經千辛萬苦後,成為一家公司總裁。但由於手下人捲款逃跑,從此公司倒閉,他只好從頭開始。三兒子馮建業為了找份工作,提前接了媽媽的班,在印刷廠工作。在給書店送書工作中認識了一位漂亮姑娘王芳,結婚後,建業為了做第二職業,他們租房辦書店,後來王芳成了書店老闆。大女兒馮建珍70年代初下鄉到東北某農村後,不顧家人的反對與當地村民結婚並有一子,因此斷絕了父女關系,後來為了返城只好離婚。返城後上了大學,畢業後搞建築設計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成為某建築公司經理。在父親的指導下,她終於成為一名「古建」專家,圓了父親多年的夙願。小女兒馮建敏長得即聰明又漂亮,但虛榮心強。在結識了同學的一位親戚美籍華人後,為了達到出國的目的,不顧家人的反對,嫁給了這位比自己大十幾歲的美籍華人,但婚後並不幸福,一年後他們離了婚。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由於國家有好的政策,經過多年的努力,馮家大兒子由木匠成為老闆;二兒子由修腳工成為公司總裁;三兒媳由店員成為書店老闆娘;大女兒由知青成為古建專家;小女兒因虛榮嫁人出國,總之,這些就象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
本劇並沒有直接描寫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各條戰線的發展與變化,而是用大量的鏡頭和場景來描寫馮家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變化,並主要通過過年來反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過年,馮家十幾口人圍在一起在家吃年夜飯,而2007年的年夜飯馮家是按著社會上流行的新孰,由兒女們安排在大酒店進行。這些變化意味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為了珍惜和捍衛改革開放的成果,我們要共同努力工作,以工業立市,發展大牡丹江,創造美好的明天,過好每一天,過好每一年。
Ⅵ 觀《舌尖上的新年》有感600字
《舌尖上的新年》讀後感
這個年紀,很少有強烈的期待心理了。但是,當網上那3分9秒的《舌尖上的新年》預告片出來時,我是那麼的渴望看到這部電影。
要知道,這3分9秒的預告片,全是我們平樂的鏡頭,也難怪,讓我心心念念了。
《舌尖上的新年》是《舌尖上的中國》原班人馬打造的一部紀錄電影,影片通過展現中國廣袤大地上奇絕的年貨食物,串接一個個新年故事,帶觀眾重尋舊日的習俗和年味兒。製作團隊在35個地方尋訪到60多種美食。最後在85分鍾的成片中,呈現出24個地方的43種美食,從香港盆菜、到平樂釀菜、平樂松皮扣這些帶有鮮明地域特徵的美食,為觀眾呈現出最地道的「中國年夜飯」。
關於這部片子,網上有許多華麗的評論。說這是一部有毒的片子,讓人看了感覺飢餓。也有吃貨表示:看這部電影猶如周遊全國,很有把片中的菜、糕點和零食吃個遍的沖動。還有人說:電影憑借精緻的鏡頭語境一再刺激著觀眾的味蕾,目不暇接帶著年文化特色的美食,呈現出中國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
當《舌尖上的新年》在平樂放映時,我也終於把念想變成現實,帶著對美食的嚮往走進了影院。前出塞 www.qianchusai.com 許是先入為主,所以看完這部影片後,許多全國各地的美食我記不太清楚,獨記得的卻是影片對平樂的那份偏愛。至少在我看來,是偏愛。
首先說影片放映之前在網上瘋傳的兩個預告片。一個是3分9秒,一個是50秒。3分9秒那個預告片,完全是平樂的釀菜。而50秒那個預告片,也有平樂松皮扣、平樂螺螄釀、平樂老蒜釀、平樂辣椒釀、平樂蘿卜釀等鏡頭。以此足見平樂在影片中宣傳的份量。
而影片一開頭,出現的就是「廣西,平樂」的敘述及平樂的鏡頭,說平樂李家的媳婦准備幫小姑娘買新衣過年了,這樣就拉開了電影的序幕。隨著電影的深入,平樂元素漸漸增多。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有我們平樂著名的景點:青龍月亮山、沙子古街、沙子茶江邊古當鋪的倒影,以及張家鎮榕津街的水井、戲台、大榕樹。
電影依然是《舌尖上的中國》的拍攝手法及講述風格,通過一個個普通家庭的團圓故事,帶出過年的美食以及美食後面的過年習俗。而片中關於平樂的故事是這樣的:老李夫妻倆在月亮山下拔芋頭,遠在外面打工的兒子回來了。於是一家人做年夜飯,貼對聯,吃年飯,放煙花,過新年。而平樂人過年,少不了平樂松皮扣與十八釀。影片中,老李主要是做扣肉,而阿姨則帶著媳婦女兒們做釀菜。影片通過精湛細膩的拍攝手法,把松皮扣、釀菜等的製作過程一一展示出來。釀菜的製作現場是在榕津古榕下,鏡頭前阿姨大嫂們融融的笑容,嫻熟的釀菜手法,以及不遠處的戲台上傳來陣陣的平樂彩調聲。此情此景,是平樂過年的味道,也是平樂人的心底的鄉音鄉愁。
85分鍾的片子,多處或長或短的出現平樂,初初估算了一下,平樂佔有近13分鍾的片長。應當說,整個影片中,關於平樂的鏡頭最長,呈現出來的美食也最多,有平樂松皮扣,平樂柚子釀、老蒜釀、螺螄釀、蘿卜釀、辣椒釀,色香味俱全,讓人垂涎三尺的同時,更了解到平樂獨特的飲食文化。
對於我來說,看這部電影,與其說在觀賞一部美食盛會,還不如說是一直在尋找平樂元素、在感動平樂文化、在默默感謝導演的偏愛。我想,通過這個片子在全國的播放,平樂釀菜、平樂芋頭、平樂松皮扣也會讓大江南北的觀眾了解並心生嚮往。
回過頭來思量,《舌尖上的新年》中對平樂元素的偏愛,與我們平樂這些年孜孜不倦的宣傳是離不開的。這些年,無論是宣傳部門還是廣電文化部門,以及民間的熱線等網站,一直來都在努力的宣傳平樂,才使得平樂美名遠播。猶記得《舌尖上的新年》攝制組初到平樂踩點的那個晚上,我也在場。那個晚上,宣傳、文化、廣電等相關部門領導與導演陳磊齊聚,為著到哪拍,拍什麼進行了認真而激烈的交流。最終,《舌尖上的新年》把我們平樂最美的景點、最精彩的美食、最獨特的物產都拍攝到影片中了,最終成為一件皆大歡喜的平樂盛事,成全了每個平樂人那顆執著而熱烈的愛家鄉的情懷。
好風憑借力,更上一層樓。看完《舌尖上的新年》,我想得更多的還是我們平樂的發展。不要小看一部美食影片,它帶來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也許,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在全國掀起到平樂觀光品嘗美食風。正如同我們的小美女記者,在做這個采訪時說的:平樂的美食,你們要准備好喔,因為即將有一大波食客要穿越大半個中國來吃你們了!
Ⅶ 過年回家的觀後感
第一次接觸張元這個名字,第一次接觸張元的電影,卻瞬間就被他和他的電影感動。
張元關注『邊緣狀態的人』,他曾說過:「世界本沒有高低、貴賤,中心、邊緣之分。」他說這句話,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關注「弱勢群體」不需要理由,也不值得標榜,這些人本應得到更多的關心。
《過年回家》,是張元根據一個真實案例編導而成的。值得一說的是,這是張元第一部在國內公映的影片;由於張元的電影題材涉及患幽閉症的兒童、前衛藝術家、無業遊民、精神分裂者、同性戀者、重刑犯人、變性人……這些電影題材在國內來說還是顯得太獨樹一幟,因而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張元的電影慘遭冰凍,無法在國內公映。而我覺得在今天的社會中,博愛的思想、人道主義思想,包括現在做的這部《過年回家》中極度狀態下的人道主義,應該在人們尤其是藝術家的心裡存活,應該讓它冉冉升起。現在許多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在這種狀態下,更應該有這種精神存在。
經常有人把這部電影叫成《回家過年》。但是,起這個名字是有寓意的,說反了就不可能原原本本的體現它原來所包涵的寓意:一個女犯人,坐了十七年的監獄,因為過年,她才能破例回家。這個電影,主要寫的是一天的故事,重場戲就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原本是兩個家庭合並成了一個,父親帶一個女兒,母親帶一個女兒。因為十七年前的殘酷的一天,父親的女兒死了。兇手就是母親的女兒。在這樣一頓年夜飯里,等於是冤家相見,可想而知是怎樣一種情景。
現在談談我的觀後感。兩個離異家庭的重新組合,並沒有讓彼此從此過上美滿的生活,甚至連舒坦也說不上——物質經濟條件的困窘讓這個家庭為柴米油鹽醬醋等瑣事糾紛不斷。就拿兩個孩子來說,她們在這個家感受到的只是壓抑與苦悶。雖然她們是兩個性格不同的孩子,卻都排斥著這樣的家庭與生活:一個假小子似的無拘無束,整天游盪在外到很晚才回家——她不願早早回到那個每天充斥著吵嘴爭執的家;一個則獨來獨往,靜啃書本,渴望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遠方的大學,擺脫這個家。小孩子和成人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沒什麼很大的區別,她們在嚴酷的現實下都一樣脆弱。但小孩子的感情可能比大人更飽滿,她們更容易動情。她們不滿意現實,就需要用她們自己的方式來表示對眼下生活的反抗。反抗的似乎有點過頭了,悲劇產生了——那個孩子其實也是無辜的,她一直就是那樣沒有雜念,帶著一顆純凈而真摯的心在生活,只不過她所處的生活環境跟她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十七年後即將服刑期滿的一次回家過年,是全劇聚焦特寫鏡頭;如何使自己接受讓親生女兒死於非命的孩子?劇中細膩的細節慢節奏推進且略顯重質感的畫面把父親的矛盾心理凸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哭了,我們也濕潤了眼角……父親艱難心理斗爭後的寬容接納,特別是他最後的肺腑之言,強烈沖擊著我:親情是世間最博偉的愛,它總能包容一切。
感謝張元和他的電影——用一網友表明我與之相同的感受:張元,一位能准確洞察人的靈魂深處,並通過細節展現出來的藝術家。題材對於他已不重要了,在他的思維空間里,變革時代的一切都能入戲,邊緣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他的題材有廣闊的空間,內心結構的完整性決定了他是我們期待的重要的好導演。
不知道行不行,你看看吧
Ⅷ 春節的觀後感500字
「當、當、當」新年的鍾聲敲響了,家家戶戶的門上早已貼上了或火紅或金黃的對聯,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樂得合不攏嘴。興奮的孩子們有的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品嘗著一年一度的晚會大餐――春節晚會;有的急著給自己的長輩拜年,發簡訊,打電話,所有新年的祝福話語彷彿怎麼也說不完;調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輩們 「討要」壓歲錢;屋外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炸開了鍋,五彩的煙花更是把這個特殊的夜晚點綴得絢麗多姿。
正月初一,農歷新年的第一天迎著人們的喜悅祥和而來。我這個平時最賴床的懶漢,今天卻起了個大早,因為我極想穿上我那美麗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我們小孩子走在拜年隊伍的前面,見到長輩們拜個年,說幾句吉利話,就可以收獲一大把的壓歲錢,然後拿到街上去買自己喜愛的東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長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對我們的放縱是那麼的寬容,一切都有了!這就是過年的感覺。
「放鞭炮嘍!」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小孩子們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響聲震天,四處飛濺,彷彿要把一個個美好的願望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炮竹聲接連不斷,熱鬧非凡。
到了吃飯的時候,望著滿桌子平時最愛吃的菜餚,我們小孩子卻一點兒也不覺得餓。大人們在推杯換盞之間,談論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從餐桌上最能說明問題,現在人們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過年!
奔波在走親訪友的路途上,我見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間大地,一條條新修的高速公路縮短了我們的行程,通往鄉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蓋,城市高樓大廈像雨後春筍,一年一個變化……
春節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那就是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是新的
Ⅸ 作文:賀歲片觀後感
又是一年年底了,各種賀歲片應景而來。我這個喜歡看電影的人當然不會錯過這些好看的電影,這不,我最愛的《喜洋洋與灰太狼》也上映了,趁著周末,我上午就來到了電影院。
觀看電影的多是帶著家長的小觀眾。什麼?你說我說反了,應該是帶著孩子的家長?我可沒有說錯,這部電影不就是給小朋友們看的嗎?家長只是陪同而已。當然,像我這種已經快要小學畢業的人就是單獨一個人來啦。
電影開始了,開場就場面宏大:羊村防禦系統在慢羊羊村長的主持下正式開啟,一個巨大的透明防護罩緩緩籠罩羊村。可緊接著突如其來的閃電就摧毀了防禦系統,這當然是灰太狼的傑作。原來灰太狼已經成功的控制了天氣,可以隨意操縱電閃雷鳴。不過慢羊羊村長也有對抗灰太狼的殺手鐧,那就是喜羊羊和他們夥伴們變身的羊羊特工隊。羊羊特工隊和灰太狼第一次交手不分勝負,事態發展卻出乎所有人預料,最後當然又是雙方聯手克服另外一個大的危機。至於具體是什麼,我就不再劇透啦,給大家留個懸念吧。
看完電影,我深深的感覺到理解和溝通是多麼重要。因為不理解,蛇族被迫隱居。這其實也是大家互相溝通不夠,信息不透明造成的吧。還有就是順應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我們總想著控制大自然,控制天氣。但是自然有它自己的規則,不是我們能簡單控制的。弄不好就會和灰太狼一樣受到報復。其實想想,近幾年極端天氣的出現越來越多,是不是也是對我們人類的警告呢?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能給我帶來長長的思考,我想:以後我要更加愛護環境和自然,尤其是那些不能再生的資源,為保護地球盡我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