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戲曲進校園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嘗嘗。」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為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麼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麼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麼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麼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路,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現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歡京劇,可我對京劇卻十分感興趣。
我對京劇感興趣都是受了爺爺奶奶的影響。他們酷愛京劇,只要電視里有京劇節目,如《九州戲苑》之類的,他們總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發現,京劇中有許多傳統文化的精華。
可說實在的,我對京劇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劇講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劇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為一談,甚至有時統稱她們為「小旦」。完整的戲我只看過三部:《秦香蓮》、《九江口》、《九道本》。現在文藝節目或是綜藝晚會中所演出的京劇,大多是名劇名段,像這樣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較喜歡的是《鎖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蘇三離了洪洞縣」一段。
有人認為京劇節奏慢,聽著不耐煩。其實不然,京劇節奏感強,速度有快有慢,但這都是根據劇情而定的。快,快得讓你聽都來不及聽,還沒弄明白是什麼意思,它已經唱過去了。像《秦香蓮》中「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電視機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話,那是根本聽不清的。為什麼這樣快呢?就是為了表達包公憤怒的感情和急於讓陳世美認下秦香蓮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個字拖半分鍾的音。像《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的唱詞多慢啊,這是為了體現楊貴妃那雍容華貴的氣質和失落的心情。
總之,京劇藝術極富魅力,只要細細鑒賞,就能發現無窮無盡的妙處來。我會繼續看京劇、研究京劇的,並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劇,喜愛京劇。
中華民族藝術博大精深,源於它立世五千餘年。
零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民族藝術演走進了我校燕化附中,這是我們的榮幸,讓我們領略了中華民族藝術的精湛之處,讓我們看到了其中的絕,讓我們明白了他永遠是中國人的寶,並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脫落,它永遠籠罩著中華大地,永世不休!
節目的一開始,是一位長得十分喜劇的哥們,演唱了一首弘揚中國的歌曲,雖然不是民族曲風,但其內容卻唱出了中國人的精神,中國龍!隨後盡是些民族節目,展示了中國人的藝術。戲曲,先是一位穿著整齊的姑娘拿著一桿長槍,向大家傳授如何使喚它,然後大聲喊:有哪位同學願意上來試試?接著有位身懷絕技的大哥哥上去耍了幾下,但它展示的是武術,等姑娘教他的時候卻顯得十分笨拙。
我聽到盼望的瑰寶京劇了!我默默地說著。一出《紅燈記》,道盡國粹藝。但絕大多數的人對其抱有極為不屑的態度,讓我對這些人反感。因為他們這是對中國的不屑。
多麼動聽的唱腔!我高喊。那是一個旦角兒用高細的嗓音唱著:我家的表叔數不清。令我給予了他我最響亮的掌聲和吶喊聲。
民族藝術進校園觀後感民族藝術進校園觀後感
接著川劇神秘的變臉又前來助陣,看到那演員迅速地不露出任何破綻和變換著那一張張戲臉,我迷惑不已,迷惑其中的玄妙!但我無可奈何,只有用掌聲和叫好聲表示對他們的敬意之情。
看完了,回班了。同學們都淡忘了。
同學們的表現讓我感嘆,因為他們對民族藝術竟無一知半解,嘴裡唱到的是流行歌曲,學的是高雅藝術如鋼琴,洋琴等。試問有誰還在聽著京劇,相聲等民族藝術?那個欣賞民族藝術的地方幾乎荒無人煙了。
戲曲進校園作為國家文化復興戰略的組成部分,其意義在於通過創造戲曲與年輕人的交集,對戲曲事業的振興和青少年精神培育兩方面同時產生深刻影響,讓青少年因親近戲曲而變得高雅,讓傳統戲曲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得到延續。
當前,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自覺開始強化,西方文化的影響仍然存在,兩種文化的沖突正影響著成長中的孩子們。文化的尋根之旅不只存在於漂泊在外的華僑華裔後代,也廣泛存在於國內校園的在校學生中。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的年青一代應具有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具有千百年來積淀而成、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
戲曲作為集中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融合吸收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術、服飾、武術等藝術精華,可以很好展現中華美學風范。通過戲曲傳藝、傳神、傳德,講述中國道德故事,褒揚家國情懷、優秀品格、善良人性,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可以很好地傳承中國精神。因而,戲曲進校園將為學生們架起文化上聯通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孩子們自覺地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從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得思想涵養和價值支持,進而帶動整個社會向善向上。可以說,戲曲進校園為校園文化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了無限可能。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戲曲劇種以平均一年一個的速度在消失,觀眾老化分流,「戲迷」「戲粉」銳減,戲曲衰落,前景堪憂。中國戲曲孤獨的守護者們一直堅忍不拔,孜孜以求,堅守定力,苦練內功,遏制流失,用心傳承。當然,在西方文化劇烈沖擊的背景下,我們在思考戲曲的存在與發展問題時,也有一種現象,即習慣於在繼承與創新這對關系的討論中本能地維護傳承的.價值。強調對戲曲本體的堅守,這是不錯的,多年來正是這樣的價值傾向保證了戲曲的存續。但是,對於一直在尋求更好發展的戲曲來說,另一對關系也同樣重要,那就是戲曲傳承與傳播的關系。傳承保證戲曲本體在發展過程中不走樣,保持其內在的規定性,保證這個文化種子的基因不變異,保持其特殊的審美質量和精神。傳播則是傳承得以存在的陽光雨露。在戲曲行業走向復興的初始階段,我們特別需要關注傳播的價值,捕捉傳播的機遇,選准傳播的途徑,瞄準傳播的優先群體。
最近兩年來,全國范圍的系列利好政策正助推戲曲繁榮,戲曲界應順應變化,努力將多年傳承積累的成果轉化為全社會的價值資源,主動將傳播作為階段重點,在中小學普及戲曲常識,講述戲曲所承載的中國故事,科學引導孩子們看戲、聽戲、學戲、唱戲、愛戲,培育更多年輕觀眾,涵養更多的戲曲人口,從根本上解決戲曲事業發展後繼乏人這個瓶頸性問題。可以說,戲曲進校園政策為戲曲的傳承與傳播提供了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11月30日下午八、九節課,我們在北一階觀看了「戲曲進校園——評劇專場」,讓我們得到了精神食糧的補充。
首先,由侯順成侯老師為同學們系統地講解並普及了戲曲及評劇的知識,使同學們了解了戲曲。
戲曲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共三百六十餘種。每一個地方幾乎都有本地方言的劇種,根據數量的多少而分出六大劇種,分別是:北京的京劇、河北的評劇和梆子、河南的豫劇、上海的越劇、安徽的黃梅戲,而在這六個劇種中,京劇和評劇是唯二有國家級劇院的劇種,其它的則都是地方上的劇院。評劇是從唐山地區發源的,評劇的代表作有《花為媒》和《小二黑結婚》。侯老師接著又給我們講了各個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如:曲劇和越調、山東的呂劇等等。接著又給我們講了唱戲的唱法,現在90%以上的戲曲演員都是用普通話的唱腔、念白,但也是有特殊的,如:演員趙麗蓉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名戲曲演員,她唱戲的時候就是用唐山話唱的。還有就是評樂隊,它是由古代樂器和現代樂器結合而成,古代樂器有弦樂、二胡、笙、嗩吶、梆子、鐃鈸等,現代樂器有提琴、黑管、長號、小號、大號等。
之後,就是劉和軍老師介紹笙。劉老師先講了笙的歷史。笙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樂器,它最早發源於3500年前,並且很多西洋樂器都是受笙的建造原理的啟發而創造出來的,例如:口風琴。笙還有17、21、27、30孔之分。之後,劉老師還親自現場為我們吹奏了笙。
接著,馬旭峰老師為我們講述二胡和板胡的知識。它們兩個的用處很多,如:電影《地道戰》和電視劇《西遊記》中都有用到板胡的地方。拉二胡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激發大腦,保持體形。
最後,還進行了互動,還進行了現場演唱,並且唱得都很好,台下掌聲雷動。
我相信這次活動,讓我們了解了許多戲曲知識,還讓我們在繁忙的學習中得到精神上的緩解和放鬆。
戲曲,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藝術的博大精神,源於它立世五千餘年。
在這個星期三的上午,我們十一小學迎來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同學們都一個個懷著激動之心來到了現場,在學校搭起來的舞台上,演員們一個甩袖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將京劇的氣息撒至操場的各個角落;一個邁步彷彿讓人身臨其境般,掉入了京劇的大殿。我們在演員們身上看到了戲曲的魅力,不是想像的那麼乏味,而是令人沉醉於此。同學們的目光緊盯著舞台上的演員,眼中充滿了贊嘆的神色,好美麗啊!原來京劇也可以演繹得這么灑脫,富有虛實的色彩。舞台上演員的一招一式,如行雲流水,不愧為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演員們汗水的背後除了努力,更是堅持,演員們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來的,卻在台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演員們精彩的表演結束,台下同學們的掌聲猶如陣陣波濤,席捲了整個校園,叫好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演員們謝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學們的贊美聲中,也表達了他們內心的喜悅之情。
對於傳統文化的傳遞來說,校園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土壤。一方面,戲曲進校園,到底應該採取什麼形式,期待獲得哪些目標,如何才能夠讓戲曲進校園不再流於形式,這些細節問題都應該思考到。另外一方面,對於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年齡層次,都需要制定個性化的戲曲進校園的方案,而不是只是為了節約工作而進行各種敷衍了事的工作。有鑒於此,戲曲進校園的工作貴在「精準」二字上做足文章,否則,戲曲進校園往往不能夠獲得預想中的效果。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我相信,中國的京劇必定會閃耀出它璀璨的光芒。
今天,在我校開展了第一屆「戲曲進校園」活動,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去觀看了戲曲表演。
小時候,看見自己的爺爺和奶奶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很老土,趕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賞了戲曲後,我才被戲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川劇變臉《戲曲進校園》觀後感《戲曲進校園》觀後感。看了很長時間,經過仔細觀察,我終於知道了變臉的「廬山真面目」。其實變臉人的衣服後面有一個機關,每次要變臉時,我都注意到變臉人的手會往背後伸。
還有使我高興的一出戲,一個白鬍子老爺爺,頭上戴個有「翅膀」的帽子,這個節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爺爺戲沒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厲害。他頭上的兩個「小翅膀」很神,爺爺頭晃晃它就一直在轉。老爺爺走路,走著走著摔倒了,倒下時還一直在吹鬍子,從中看出老爺爺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後,主持人說爺爺練了二十多年了,我都驚呆了,不愧為「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吶。
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
戲劇之所以被譽為是中國戲曲藝術的代表,還被稱為是「國粹」,我想原因應該就在眼前的戲曲表演中。充滿繽紛色澤的服裝,濃重的中國氣息,一位位邁著京劇步伐的演員們登場了。一個甩袖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將京劇氣息紛撒至劇院的各個角落;一個邁步彷彿讓人身臨其境般的掉入了京劇的大殿;一個眼神讓大家把吸引力紛紛投向了他們,在他們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國京劇的魅力,不是想像中的那麼乏味,而是令人沉醉於此。同學們的目光緊盯著舞台上的演員們,沒有搖頭,沒有做別的什麼,只有注視,眼中充滿著贊嘆的神色,好美啊!原來京劇也可以演繹的這樣脫俗富有虛實的色彩。
烏黑的環境中,皎潔的月光下,「咕咕……咕咕……」貓頭鷹在啼叫著,是什麼讓它緊張起來了?是什麼讓黑暗的使者警惕著!啊,有一場打鬥,悄無聲息的來臨了。武生伸出了他的手,勘探著前方的道路,緊皺著的眉頭,表現著他的焦急與憤怒。依然伸了伸頭,苦苦地尋睨著,他在哪裡,我要殺的人躲在哪了!一蹦,憤怒的神色溢於言表。啊,拿命來!探著手,伸著頭,咦,就在此時,旁邊是個人!這不就是……我要抓的人嗎?砰砰乓乓,開打了。演員們的扎實功底頓時顯現了出來,恩,沒有語言的修飾,只通過兩名演員虛擬的表演各種武鬥招式,把「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狀態表現的淋漓盡致。《三岔口》登場了。
一招一式,行雲流水,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不愧為「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納。汗水的背後除了努力,便是堅持。演員們的唱、念、做、打沒有一樣不是信手捏來的。是的,在我們看來的十分普通的一個動作,他們為了做到精益求精,也無不讓我們由衷的贊嘆、敬佩。掌聲猶如陣陣波濤,席捲了整個劇場,叫好聲一浪高過一浪,我們為他們吶喊,為他們的精神而祝福,演員們臉上的微笑,折現了他們內心的喜悅,沐浴在贊美聲中,多年裡來的艱苦鍛煉也變得不值得一提了。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相信中國的京劇必會閃耀出他璀璨的光芒。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比如:我們河南的是豫劇,北京的是京劇,四川的是川劇,河北的梆子,安徽的黃梅戲……
俗話說:「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11月3號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迫不及待地去後操場觀看豫劇。主持人不僅為全校師生講解了豫劇的基本知識,還帶領大家欣賞了四大板式的節奏和傳統曲目,如:《花木蘭》、《抬花轎》、《三哭殿》、《鍘刀下的紅梅》……中間主持人請同學們上台跟著老師學動作,一個多小時的演出,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師生們一次次熱烈的掌聲。
戲曲進校園活動,不但讓我感覺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而且需要我們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
今天上午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學校下午要舉行傳統文化戲曲進校園活動」。
下午我早早的來到學校,遠遠的看見了舞台,我趕快上樓吧書包放下。接著,同學們搬著凳子下樓,去西廣場有次序的坐下,坐好以後,主持人開始倒數時間了。宣布活動開始了,還介紹了很多戲曲內容,重點介紹了河南豫劇。第一個節目是《花木蘭從軍》第一個出場的是穿藍色衣服,帶有一把寶劍上了台,在台上唱,這時,第二個人也出來了,穿著紅色衣服手裡也拿了一把寶劍上了台,盒穿藍色衣服的人對打了起來。
接著我最喜歡的《紅燈記》講的是李奶奶和她的孫女,不怕危險為革命做出貢獻的事。還有《轅門外三聲炮》等······同學們看的津津有味。等表演結束後,我們還興奮不已。
今天的戲曲進校園活動真好,讓我們對傳統文化戲曲有了新的認識,讓我更喜歡戲曲了。
2. 今日說法沒有目擊者觀後感
今日說法沒有目擊者觀後感:
事故發生的環島位置非常偏僻,周圍沒有村莊,僅一公里外有一家殯儀館,環島距離遼寧錦州市中心足有十公里。偏僻的環島,深夜驅車來到此地的夫妻,沒有遺留任何剎車痕跡的現場,這場沒有目擊者的事故疑點重重。
事故的遇難者是妻子嚴坤,事發時她坐在後排,不幸當場死亡。駕駛車輛的是丈夫周進,他傷勢嚴重,雙腿骨折。事發當天,夫妻倆已在周進老家遼寧錦州待了十多天,准備返回兩人在北京的家。
事故發生地是一個三岔口的環島,事發時,肇事車以幾乎垂直的角度撞上環島外側的擋牆。
交警現場勘驗後,確認撞擊速度在80公里/小時以上,且現場沒有剎車痕跡。通過對周進進行血液檢測,警方排除了駕駛人酒駕的可能。
以這么快的速度在環島內行駛,並不符合常理,針對這個結果,警方做了大量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車撞上擋牆,極有可能是人為操控。
通過再次對車輛進行勘驗,警方又發現許多匪夷所思的地方。最值得注意的,是擋在周進和方向盤中間的一個抱枕。按照常理,抱枕不該被放在這個位置,但正是這個抱枕,救了周進一命。
黑匣子還原關鍵現場:
家裡的巨額保單、倖存丈夫的謊言,一切都昭示著這場事故並不簡單。妻子嚴坤的屍檢結果顯示,嚴坤之死符合交通事故致多發組織器官損傷死亡,但是從體表來看,事故發生前,嚴坤很可能處於不清醒或昏迷狀態。
3. 電影《全城戒備》觀後感
(轉)全城戒備》的確算得上是華語影史的一朵奇葩。主要奇葩在「爛」字上。《全城戒備》不但是陳木勝自己執導生涯里最爛的作品,同時也是郭富城演技負數的代表作。這部集合了科幻、變異、動作、功夫、愛情於一體的電影居然一個能看的點都沒,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日軍在戰敗前夕研製生化武器,結果一不留神研究所被英軍炸了,半個多世紀後被幾個上山挖寶的人無意中打開了毒氣罐,結果感染毒氣變異,然後你殺殺我,我殺殺你的故事。可以說這個故事大綱就已經快令我崩潰了,但憑著對陳木勝的一點追求,我還是懷著期待在等這部電影。畢竟《天若有情》被這么多大人物捧出道,又奉獻過《沖鋒隊怒火街頭》《新警察故事》《保持通話》等質量不俗的動作片,我覺得他即便再在劇情上多失手,至少會有很大氣的場面能讓觀眾過癮。最低限度,我拿他當做中國縮小版的邁克爾·貝。就像《變形金剛2》故事爛到出汁,但大場面依然令人震撼。
結果,今天在電影院只看到一半,我就大為汗顏:這陳木勝,這水準,跟邁克爾·貝是沒法比的。
慢慢的來說這部電影的爛點在哪裡吧。首先是郭富城的演技。這位兩屆金馬影帝,在其得獎作品《三岔口》和《父子》里都有很精湛的演出,例如《三岔口》得知苦苦追尋十年的女友已死之時,血紅的眼眶,絕望的眼神和微微顫抖的雙肩,都讓觀眾能夠切身體會那種墮入深淵的痛有多深,即便是《殺人犯》這種平庸的作品,郭富城都在認真的演出,成為片中僅有值得稱道的亮點。但在《全城戒備》里,不知道郭富城是怎麼理解的這個角色,他居然採用了李亞鵬在《射鵰英雄傳》里的演繹方法,活活將一個忠厚老實心地善良的主角,演成一個智商有問題的二愣子。當郭富城飾演的桑尼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幾乎都是影片的崩潰點,我有很多次按捺不住沖動想離場,都是因為郭富城這白痴式的演繹方法,實在太太太令人心裡發癢難受了。這對觀眾是一種酷刑式的折磨,而且還是花錢買罪受。
其次是影片的故事主線。可以說導演根本就沒想講故事,電影一開始是一個雜技團,正派反派都是雜技團的藝人,但這群人不到5分鍾,就已經開始殺人了。作為一名武功高強的雜技團演員,從賣藝糊口到面不改色的殺人,您至少得給個像樣的說法吧。見錢眼開,鋌而走險?這個合理,但郭富城是准備和你們一起分錢的啊,又沒有義正言辭的讓你們把黃金放下去公安局報案,倪星老大,您看郭富城那唯唯諾諾膽小如鼠的樣子,你隨便分他兩塊金子他都高興得不得了了,何苦要殺人滅口這么嚴重呢?接著就中毒,中完毒變超人,你們就去打家劫舍了,又是搶劫運鈔車又是打劫珠寶行的,你們就不能先去掛個號看個醫生么?你至少學學人家好萊塢怎麼拍的啊,比如《隱身人》。雖然《隱身人》這片也不怎麼樣,但人家劇情至少還算順溜,以《全城戒備》這種一跳二躍三跨的劇情走法,我完全沒法把這部電影當成一部電影。
故事中還有一點令人崩潰的是----三角戀。倪星和郭富城都喜歡舒淇,原因是他們都看過舒淇主持的電視節目。這個倒說得過去,誰沒迷戀過電視明星不是,可倪星居然能在覺得人生無望,錢啊權力啊他都不追求的時候,居然說自己活著的希望是舒淇!我就日了,他之前就見過舒淇真人一面啊!這戲這么個拍法,不如直接叫《一個瘋狂追星粉絲引發的全城血案》好了。結果?當然是舒淇和郭富城愛得要生要死了,而且出現了經典的狗血橋段:舒淇跑過去為郭富城擋倪星射來的飛刀!
人家郭富城是變種人百毒不侵的要你來擋個屁的飛刀啊!
結果當然是郭富城抱著舒淇哭得要生要死了!
更崩潰的是,倪星跪下來,低著頭,也在那哭!
他哭啥?
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在那說:「為什麼你們可以一起笑,一起哭,為什麼沒人陪我一起笑,一起哭……」
當時我就想朝他吼:你丫現在不正在和他們一起哭么?
對,崩潰的台詞,也是這片奇葩的地方。
變種人在城裡搞破壞,香港去內地請了吳京和張靜初倆專家來破案。他們上級看了犯罪現場,對吳京說:「事成之後,給你雙倍工資。」
您請的是黑社會轉業的僱傭軍吧。
倪星威逼來治療他的醫生寧死不屈:「你的身體就算可以治好,你的心卻永遠不能!」
您請的是話劇班轉業做的醫生吧。
吳京准備訓練郭富城:「我要教你控制你的潛能,讓你用好飛刀。」
這里是我最疑惑的地方:吳京究竟啥來頭?他過去到底是做啥的?怎麼連變種人怎麼出招都知道?最疑惑的是,他也玩飛刀?咋著片子里的主角都會玩呢?我希望有機會陳木勝抽空拍個《全城飛刀前傳》給大家解釋一下。
然後奇葩之爛的最後一點,就是特效了。
開場是山洞裡的日軍研究所被英軍轟炸機炸毀。場面倒是大,到處都是爆炸,可問題是在山洞裡被炸,那應該是從外向里的炸吧?但片子里,整個山洞的地上都在爆,很明顯的能看出是預設埋在山洞裡的炸葯。恩,可能英國人在日本這里有卧底。向陳永仁致敬。
接著郭富城中毒,全身變《瘦身男女》里的劉德華。但這片應該是拍攝在《瘦身男女》之後吧,可那身造型連劉德華都不如,胖子版郭富城跟舒淇在車里聊天的時候,郭富城全身拍了一層痱子粉,白白的很可愛,但問題是你眼睛周圍好歹也拍一下吧?眼睛四周還是正常的肉色,結果在大銀幕上很清晰的看出你這是撲的粉啊!都說胖子夏天怕痱子,這下我相信了!
然後是倪星變異成生化危機BOSS。這個是我最嘆息的。這都2010年了,你這變異人造型做得還沒人家1996年的游戲好,情何以堪,情何以堪。那個皮膚的材質很明顯的是塑料膠皮,甚至當他脖子被扭的時候你還能看見那膠皮跟著扭……天啊,我看到這的時候我都替導演不好意思,你沒錢化妝你蒙太奇一下不行么,非得正面這么拍,還非得上個近景!就算人家日本拍特攝片,都不帶這么玩的啊!
至於這片的功夫動作鏡頭,其實應該不差,但早泄----兩邊剛開始打,沒出幾下拳腳就東飛一個西飛一個,全被鋼絲吊走了。你要展現特種人力量強,請參考《綠巨人》是怎麼拍動作場面的成么。對了,郭富城第一形態完全照抄綠巨人,連發型都一樣。
最後我要說個片中倪星副手的造型,這個必須要提。他,白色的莫西干發型,綠色的皮膚,紅色的血盆大口,皮夾克皮褲高幫鞋。如果你想清涼一下,請大家自行走進影院,看美術總監形象顧問張叔平先生為我們帶來的可愛新人類,看這部華語首部變異人電影----《全城戒備》吧!
4. 我來搞定變色油墨是什麼電影
"我來搞定變色油墨"出自香港電影《無雙》中的一句台詞。因此很多網友玩起了無雙裡面的梗,「我來負責搞定變色油墨,再找個人搞定凹版印刷機,咱們一起做大做強。」玩梗可以,但切記違法哦。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部電影吧!
該電影於2018年9月3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片長30分鍾,還獲得得了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無雙》這部電影是由庄文強執導,周潤發、郭富城、張靜初、馮文娟、王耀慶、方中信、廖啟智等人共同主演的犯罪動作片。《無雙》用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的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部電影吧。
觀後感受:
《無雙》劇情撲所迷離,這部劇情擁有大部分香港警匪片具有的優點,節奏明快。片中的兩位主角所謂各司其職,尤其是周潤發一出場實在是太酷了,壓場功能無人能敵,每每出現都能氣勢迫人。而郭富城則扮演那個帶領觀眾、保有人性的角色。而故事最後又有反轉,回歸到真假難分的最終主題。此外,片中飾演女警的周家怡和飾演鑫叔的廖啟智也很搶戲,兩位的演技朴實而有爆發力,並且能打動人心。最後觀影結束還讓人感覺還在劇中鉛游,回味無窮,讓人看了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