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孜帕拉庄園的觀後感
帕拉庄園是目前西藏保存最完好的奴隸主庄園,位居十二大庄園之列。它是舊西藏貴族和農奴兩種不同生活的真實寫照,是舊西藏的縮影。帕拉庄園原建於江嘎村,1904年英軍入侵時被焚毀,抗英戰爭結束後,帕拉庄園重建於城西南年楚河的另一側,距離4公里的班久倫布村,隨著帕拉家族權勢的增大,帕拉庄園的規模日益擴展。帕拉原是不丹一個部落的酋長,因不丹內亂遷到西藏,並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銜。其後代先後在西藏噶廈政府中任高官,家財雄厚。帕拉庄園主旺久當過林布寺小喇嘛,還俗後主持庄園的日常事務。他整頓庄園經濟,擴充庄園規模,加強對農奴的統治。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帕拉庄園共有附屬小庄園22個,牧場6個,農田8600多畝,牲畜14250多頭,奴隸2440多名。
1959年,帕拉旺久參與叛亂並外逃,其庄園理應全部沒收,當時的分工委考慮到帕拉庄園系西藏十二大庄園之一,具有特殊意義,對其進行了妥善的保護。隨後,進行了多次維修。帕拉庄園是如今唯一保存完好的舊西藏貴族庄園。帕拉庄園現存房屋57間,主體樓高三層,建築配套完整,裝修考究,設有經堂、會客廳、卧室,還有玩麻將的專用大廳。房內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經堂陳設考究,經書、佛龕保存完好;卧室中,金銀玉器琳琅滿目;還有帕拉貴族當年遺留下來的名貴食品、餐具、進口酒、進口白醋、珍貴裘皮服飾,極盡奢華之能事,生動再現帕拉家族當年的豪華生活場景。主體大樓中,陳列著皮鞭、腳鐐等刑具,庄園中還保存著舊時的監獄,這是西藏貴族統治農奴的工具。
② 看《農奴》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解放前的西藏。強巴的祖祖輩輩都是農奴。他剛出生,父親就被貴族老爺折磨死了,惟一的親人——奶奶在苦難中把他帶大。在他十幾歲時奶奶也死了!貴族老爺把他抓去當了郎生(家奴)。強巴在老爺家,被少爺當「人馬」騎著玩,用鞭子抽,管家揪住他的頭發往樹上猛撞……這個倔強的小強巴沒有用乞求來換取老爺的憐憫,而是用沉默表示反抗。他決心不再說話,像啞巴一樣地把仇恨埋在心底。強巴在苦難中長大了!一天,強巴的好友、鐵匠格桑的妹妹蘭朵告訴他,人民解放軍進了西藏,人民解放軍是砸碎農奴腳鐐的兵,強巴心上掠過了一絲希望的影子。第二天,郎傑老爺去會見人民解放軍。途中,郎傑老爺又要強巴背著他走過河灘。童年的屈辱勾起了他的怒火,加上體力不支,在登上楞坎時,把老爺摔了下來,自己也受了傷。幸而解放軍來到,強巴才避免了老爺的懲罰。解放軍治好了強巴的創傷,還派馬送他回去。部隊首長送他上馬時,他還以為首長自己要上馬,而習慣地俯身跪在馬下。首長驚異地把他扶起來,並請他上馬時,他才如夢初醒,熱淚盈眶而不忍離去。郎傑仇恨人民解放軍,害怕農奴的覺醒,叫管家把強巴綁在馬後活活拖死。這時,蘭朵的哥哥鐵匠格桑趕來,殺死了管家,救了強巴。他們砸碎腳鐐,准備去找解放軍。強巴和蘭朵逃往解放軍駐地的途中,不幸遇到郎傑。在郎傑的追擊下,他們逃到懸崖上,縱馬跳下了雅魯藏布江。他們並沒有死,蘭朵被人民解放軍救起,擺脫了奴隸的命運,成為一個新人。強巴卻被郎傑抓了回來。郎傑把他處死時,偽善的土登活佛收留他當了喇嘛。強巴又被投進了另一個火坑。不久,郎傑老爺和土登活佛發動叛亂,企圖趕走人民解放軍。叛亂陰謀被粉碎了。郎傑逃往國外時,押走了強巴。途中,郎傑又一次騎到強巴身上,強巴怒火燃燒,把郎傑摔倒在地下,和他展開殊死搏鬥。正在危急時刻,一位解放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援救了強巴。強巴覺醒了。他懂得了誰是親人,誰是仇人。他奔回寺廟把土登活佛暗藏的武器取出來准備交給解放軍,不幸被登刺傷。土登為了消滅罪證,放火燒毀寺廟,企圖嫁禍給解放軍。強巴從火海中沖出來揭露了土登的罪行。農奴獲得了徹底的解放。這時,強巴和蘭朵相會了,「啞巴」開始說話了。
影片以農奴強巴一家的血淚史為主線,藉助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展示了西藏農奴制的野蠻、殘酷和農奴要求徹底解放的尖銳矛盾,藏族演員旺堆棧飾演主角強巴,這個貫穿全片但卻只有幾句台詞的「啞巴」,人物性格塑造難度很大。導演啟發演員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把握角色的性格特點和情緒基調,准確地表現了人物深沉復雜的內心世界,創造了一個出色的農奴形象。
本片的劇作處理融紀錄與故事、詩與劇於一體,而導演風格則又具有凝重而簡練、深沉而含蓄的特點。攝影的長鏡頭描述和光影的象徵性造型以及特技的運用,使影片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
該片曾於1981年在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獲金鷹獎。
1964年黃宗江獲總政治部創作獎
1994年獲國家民委少數民族「騰龍獎」紀念獎
沒找到現成的讀後感 只找到簡介
一些網友評論說 不想看第二次
③ 《農奴》600字觀後感
本片反映了農奴的血淚史,展示了野蠻殘酷的農奴制與農奴要求徹底解放的尖銳矛盾。藏族演員旺堆准確地表現了人物深沉復雜的內心世界,出色地塑造出一個農奴形象。影片融紀錄與故事、詩與戲劇於一體,風格凝重而簡練、深沉而含蓄。長鏡頭和光影的象徵性造型以及特技的運用,使影片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該片於1981年在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上獲金鷹獎。本片是典型的新中國文藝的思維模式的產物。影片的新穎之處,首先在於它第一次在電影銀幕上講述西藏故事,並塑造了強巴這一典型形象,通過強巴"三摔朗傑"的情節,描述了強巴的個性及其覺醒的過程;尤其是設計了強巴裝啞、最後才開口說話這一象徵性線索具有強烈的情感沖擊力。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全部都使用了藏族演員,他們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大多對農奴的生活有過深切的體驗,因而表演起來十分的真實本色,使影片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最值得稱道的,當然還是影片的人物造型及其畫面的雕塑感。說影片的導演及攝影師是在"雕塑《農奴》",並不為過:片中的強巴、格桑兩位主要人物的肖像,膚色發亮,線條粗獷,加上強烈的高光,宛如青銅雕像。總之,影片以其版畫式的粗獷、遒勁的光影處理,成為"攝影參與劇作"的一個極佳例證。 農奴是封建社會中隸屬於農奴主或封建主的農業生產勞動者.在經濟上受剝削,沒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權利.農奴(serf)一詞源自羅馬人對奴隸的稱呼――servus,是人身屬於主人的農業勞動者,社會地位極為低下,受到封建主多方面的剝削和奴役。
④ 《西藏天空》的觀後感怎麼寫
故事講述了兩位西藏青年——庄園少爺丹增(阿旺仁青 飾)與農奴普布(拉旺羅布 飾)之間的恩怨情仇。丹增與普布從小在一個庄園長大,原本相交甚好的兩兄弟由於身份等級和家庭的巨大懸殊,隨著時代的動盪和變遷,兩人從朋友變成了仇人。因少爺犯錯,僕人險些喪命。之後為了替少爺贖罪,以少爺替身的名義到寺里修行,將少爺的名字作為法名,所念的經文、所修的福報,皆為少爺所有。
解放軍進城,受到農奴的熱烈歡迎。人們的思想意識發生了變化,農奴得到解放軍的尊重,得到人權的平等。在這來世重於今生的宗教國度里,僕人醒悟了,於是,僕人開始了要回自己的名字、身份和自由的磨難煎熬與斗爭。
影片以史詩般的恢弘製作,原汁原味地還原了當時歷史事件。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西藏農奴制的蛻變,糅合了抗爭、奮斗、不屈的精神將一段血淚交融,刻骨銘心的故事展現於熒幕
⑤ 解放農奴的觀後感
今天晚上,我看了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的《解放農奴》。 當時農奴所使用的東西都要交稅。當時的農奴用這句話形容了他們自己:除了胃,什麼都不是自己的。當時農奴的生活就如西藏民歌所唱的:山上有沒有主的野獸,山下沒有沒主的人。意思是,在山上有沒有主人的野獸,山下沒有沒有主人的人。全世界聞名的西藏建築:布達拉宮,拉薩古城等偉大建築的設計者都是一些不知名的農奴。在實行農奴制的時候,貴族人民才佔西藏人口的5%。當其它國家已經解除農奴制的時候,我國西藏地區仍然在實行農奴制,那些貴族人稱農奴制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制度。中國西藏是實行農奴制最長的地區。實行農奴制度就無法與外界交流、無法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依舊在原地踏步。當美國要向月亮發展時,西藏還在實行農奴制,逆歷史潮流。我很討厭農奴制,那些貴族人舒坦了,那些農奴都慘了。如果違抗農奴制,那人將就會受到嚴刑。西藏的刑具十分恐怖,有各式各樣的刀、鉤子、腳鏈、手銬等。貴族人龍廈提出作廢農奴制,被遭遇挖眼球因此喪命。我覺得農奴制度十分恐怖,那些農奴們也十分可憐。幸好,在這個和平年代沒有農奴制度,否則又要逆歷史潮流了,又要受苦。
⑥ 誰幫我寫一篇記錄片<<廢奴>>觀後感,不要百度里復制過來的 字數300左右
在縣委的組織下,觀看了電影《農奴》,盡管這已不是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但電影中的畫面還是讓我心酸。 這部電影反映了農奴的血淚史,講述了解放前的西藏,強巴一家世代都是農奴。在他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就被貴族老爺折磨致死,父母過世後隨奶奶長大的小強巴,成了旺傑家的家奴,因為種種屈辱倔強的他不在說話。解放後,強巴隨少爺朗傑會見進藏的解放軍。他把朗傑摔下馬,因為解放軍的及時趕到而使他平生第一次免受懲罰。朗傑想把強巴幫在馬上拖死,幸被鐵匠格桑救下。強巴同蘭朵去找解放軍,路遇朗傑,遂縱馬跳崖而逃。蘭朵被解放軍救起,強巴則被朗傑捉回要處死。偽善的土登活佛收了強巴當喇嘛。爾後朗傑陰謀叛亂被粉碎,又威脅強巴逃到國外,二人進行殊死搏鬥。幸而強巴再次被解放軍所救。強巴把土登活佛暗藏的武器交給解放軍,並揭露了他的罪行。農奴獲得了解放,強巴與參加了進藏工作隊的蘭朵相會,沉默多年的他終於開口說話。
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翻身解放,成為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世界上最後一塊主要的奴隸制堡壘從此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人類文明進步事業的偉大貢獻,是人類文明史上光輝的一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央、各地方政府和人民給予西藏無私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