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真實電影節公布

法國真實電影節公布

發布時間:2021-07-22 20:47:12

⑴ 山田孝之的戛納電影節是真實還是演的

戛納國際電影節(法語:Festival
de
Cannes)是一個由法國於1939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戛納,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影展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合稱為世界五大電影節;又與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以及俄國的莫斯科影展並稱世界四大藝術電影展。
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⑵ 成都電視台的CDTV-2經濟資訊服務頻道

成都電視台的CDTV-2經濟資訊服務頻道——《社區發展治理》欄目

社區發展治理欄目

以「市民有感受,城市有變化」為節目定位。以社區居民為視角,旨在向廣大居民傳遞社區善治、社區變化、社區關愛、社區美德,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服務廣大市民認識成都在社區治理上取得的新成就,全面解讀成都社治的發展脈絡,記錄成都社治的時代巨變。

播出時間:每周六中午12:00首播;每周日上午08::00重播

【社區·資訊】以動態新聞為主展示街道和社區圍繞社區發展治理,貼近民生、為民辦實事、服務社區居民的諸如活動類、文藝表演類、成果展示類等資訊報道。資訊時長8-10分鍾

【社區·數字】以數據解讀的方式,展示社區每天都在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聚焦社區發展治理中服務、文化、生態、空間、產業、共治、智慧「7」大場景,提煉數據展示亮點。每期節目會以一個社區為單元,實地采訪+大數據看板的形式,直觀表現成都社區的創新魅力。時長3-5分鍾

【社區·破題】立足產業社區、城鎮社區、鄉村社區3大類型,破解不同類型社區在創新社會治理工作中的發展難題。城鎮社區:重點挖掘小區治理、公共服務、城市更新、消費場景營造等難題上加力加勁、聚力破題;產業社區:功能配套、組織構建、服務模式上研究新政策、出台新措施,破解產城分離、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鄉村社區:重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用新聞專題的講述方式,生動闡釋成都創新社區發展治理的實踐探索。時長5分鍾左右。

在鞏固媒體營銷策劃和資源整合的基礎上,以《社區發展治理》欄目為依託、圍繞新定位,積極拓展業務版圖,在社區微更新、雙示範創建、國際化示範社區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社區公共空間營造、社區綜合體打造、智慧黨建、智慧體育公園(智慧綠道)等領域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贏得了廣泛贊譽。

⑶ 《三峽好人》之前,有一部關於三峽的紀錄片在國際上很受歡迎,那位大俠知道

《三峽好人》是賈樟柯記錄片《東》的一個「衍生產品」。

《東》:賈樟柯和劉曉東聯合的藝術行動
Dong
片名:東
出品人:淡 勃 周 強
監制:餘力為 朱 炯
策劃:劉小東 宋 靖
藝術顧問:林旭東 淡 勃
導演:賈樟柯
攝像:賈樟柯 餘力為 周智生 田 荔
錄音指導:張 陽
作曲:林 強
剪輯:孔勁蕾
製片主任:王 彧 張 冬
類型:紀錄片 片長:70分鍾
首映時間:2006年9月5日(威尼斯電影節)

劇情簡介

2005年,中國奉節。

畫家劉小東前往三峽地區創作油畫《溫床》,十二名拆遷工人成為他寫生的模特,這座有兩千年歷史的城市因三峽工程的建設而即將消逝,畫家也在與模特的相處中被現實征服。

2006年,泰國曼谷。

《溫床》的第二部分在曼谷進行,劉小東請來十二位熱帶女性為她們寫生, 炎熱的城市讓女人們昏昏欲睡,唯有地上的水果鮮艷依舊。畫家因體力的付出而漸感勞累,女人們卻掙開眼合唱一曲歡快的歌。

兩個城市都有河流經過,奔騰向前絕不回頭。

製作簡介

2002年年底,劉小東去三峽旅遊,看到正在搬遷的三峽縣城,即萌發了創作的想法。 直到2003年SARS爆發的時候,劉小東創作了第一幅關於三峽的油畫作品——《三峽大移民》(200cm×800cm)。

2005年下半年,劉小東和賈樟柯相約共赴三峽,分別創作了油畫《溫床》和以劉小東為主角的紀錄片《東》。

賈樟柯談《東》

一、為何拍《東》

拍這個片子首先不是因為三峽,而是小東要去畫畫,於是邀我去拍紀錄片。本來我就好奇他工作狀態是怎樣的,他到那裡是如何展開工作的,他是如何面對他畫里的人的。我從來沒有去過三峽,但是第一次看到他關於三峽的畫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對那個地方也產生了興趣,於是就與他一起去了。這個紀錄片就是圍繞他畫畫這一事件來表達對這個地方的感受的。小東選擇這個地方有他的理由,它正在消失,一切都是變化著的,今天這個人在,明天這個人可能就不在了,他可能就離開了,或者去世了。所有這些都在流動變化著。小東創作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奔跑,比如說與光線比賽,他選擇畫畫的地方的後面有一個樓,如果不快畫,陽光很快就被遮擋住了。在工作現場的時候,我逐漸地進入到所謂畫家的世界裡了。

他讓我感動的不是他選擇三峽這樣一個巨變的地方,而是對生命本身、對人本身的愛。在小東那裡,他所面對的,是同一個身份的人——搬遷工人。他表達的,是一種只可以在這個特定人群身上呈現的美感。你會感覺到他心裡裝滿了對自己畫筆下人物的感情。這是這次三峽之行最令我感動的地方。

二、為何以《東》為片名

我也算一個美術的發燒友吧,我一直想發現他繪畫世界裡的「秘密」。現在回過頭來看他以前的一些畫,會發現他有一個延續不變的閃光點,那就是每一個畫面里的人都有著只屬於自己的生命之美。用「寫實」啊、「現實主義」啊等等這些詞彙都不能概括他作品的意義。他有著一份最直接的對對象本身和對生命的愛在裡面,非常自然,非常原始。在今天這樣一個被包裝得失去本色的社會里是非常難得的。我的紀錄片叫《東》,用的是他名字里的一個字。也暗喻我們所處的一個位置,一種態度。

三、為何和劉小東合作

非常自然就合作了,基礎也就是所謂藝術觀點,所謂對作品的感受相當一致。我電影中的人,都是走在街上的普通人,小東畫里的人也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但是他們有他們的美,那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美。為什麼喜歡這些人?面對這些人應該用怎麼樣的方式去表現他們的生活狀態,這都是我們要想的問題。生活在三峽的人們,經濟、生活條件都比較差。人們依靠那條江生活,搬遷後,以後的生活也許就沒有著落了,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他們會讓我們發現幸福不能完全用錢來衡量。我們接觸一些人,他們生活還是很主動,他們沒有太多的憂郁、痛苦、彷徨,人家活得也好,掙一塊錢高興,掙兩塊錢也高興,真的挺好。

我們整個攝制組回來以後,很很多人非常懷念在三峽時的感覺。找到最初始的快樂,這個過程最重要。比如將來這個片子發行如何,多少人喜歡它,能在多大范圍里傳播,我不會最在意。因為主要的快樂已經過去,就像生孩子,一個生命你很珍惜,你看著他自己長大很高興,但是最初的愛情,生產過程是最懷念的。我回來以後,發現自己變得很穩健,覺得生活其實對你夠好的了!

劉小東談《東》

一、為何畫三峽

我總是害怕——自己覺得好像成了點事兒,然後就變得嬌氣起來。所以我總是願意往下面跑一跑,讓自己變得不重要一點,不那麼自以為是一點。藝術家只有跟當地的生活發生某種關聯,創作出來的東西才可能更新鮮,更有力量。假如不去三峽,我也許會去其他類似的地方。在北京被很多人關注著,身為畫家,自己感覺還有點用,展覽、采訪、出書……而當我面對三峽,面對那些即將被淹沒的小縣城時,你會感覺自己一點兒用都沒有,虛榮的東西沒有一點意義。這個時候你就會重新思考許多問題。如果藝術總是被當成神聖殿堂裡面的供品一樣被奉著,那人就會變得空虛。而在三峽那裡,藝術品還沒有一個床墊值錢呢!還不比一個床墊對人家更有用呢!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事情,對人家形成不了任何影響。我想把自己往低處降一降,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了。我幾次去三峽創作,表達的無一不是我對三峽人命運的關注和感受,而不僅僅是對現實的描繪和記錄。

二、與賈樟柯合作的感受

我覺得從事影視藝術的人都比較有趣。他們的思路普遍很活躍,總是會有一些新奇而且生動的想法,所以我喜歡和他們在一起。但是真正去拍電影實在是太辛苦了。賈樟柯拍電影從早上5點一直拍到凌晨3點。他確實是太喜歡這個職業了,換了是我早就崩潰了。因為他要處理的不僅僅是藝術的問題,有太多的主意需要他來決斷。

主創簡介

賈樟柯與紀錄片

2006年紀錄片《東》入圍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競賽片

2005年出任法國真實電影節評委

出任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評委

2002年 紀錄片《公共場所》獲法國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紀錄片《狗的狀況》入選嘎納電影節導演雙周

賈樟柯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2000年 《站台》第5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4年 《世界》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

2006年 《東》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競賽片

劉小東與電影

1992年出演王小帥的首部電影《冬春的日子》

1992年擔任張元的電影《北京雜種》的美術指導

1995年他的畫作《兒子》取材於張元的同名電影

2000年他的畫作《自古英雄出少年》取材自王小帥的電影《十七歲的單車》

2004年他與王小帥一起在賈樟柯的電影《世界》中客串兩個新富人物

2006年紀錄片《東》

賈樟柯:

出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從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現居北京。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德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賈樟柯還參與了大量的國際文化活動,成為當今亞洲最為活躍的電影導演之一。

2004年獲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鍾,故事片)

站台(2000,193分鍾/154分鍾,故事片)

公共場所(2001,31分鍾,紀錄片)

狗的狀況(2001,5分鍾,紀錄片)

任逍遙(2002,113分鍾,故事片)

世界(2004,108分鍾,故事片)

劉小東

1963 生於遼寧

1988 獲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士學位

1995 獲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學位

1994 今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至今

個展

1990 劉小東,中國 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畫廊

2000 劉小東1990-2000,中國 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劉小東,美國 舊金山LIMN畫廊

2001 劉小東,法國 巴黎LOFT畫廊

2002 劉小東在東海,台灣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2003 生存狀態,台灣 誠品畫廊

2004 金門碉堡藝術展---18個個展,台灣 金門

三峽大移民和三峽新移民,環碧堂畫廊 藝術文件倉庫 北京 中國

2006 悉尼雙年展

公共收藏

1993 福岡美術館,日本

1995 中國美術館,中國

1997 舊金山現代美術館,美國

上河美術館,中國

1998 東寧美術館,中國

1999 上海美術館,中國

昆士蘭美術館,澳大利亞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

2001 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

劉小東畫作《溫床》介紹

《溫床》是藝術家劉小東2005年到2006年完成的一個繪畫項目。該項目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已經於2005年9月在三峽的夔山周圍完成。期間劉小東對從當地請來的12個農民模特進行現場鋪地寫生。第二部分將於2006年在泰國曼谷的唐人畫廊完成。期間藝術家將請12名泰國女性,在泰國唐人畫廊現場寫生並展覽。第三部分,兩件作品及其現場將參加悉尼雙年展。

《溫床》項目關注的是正在亞洲發生的都市化進程與移民浪潮。世界人口爆炸性的增長以及來自農村的數以億計的移民,正在大地上創造著一個個超級大城市。在全球范圍內,城市化,也就是農村移民城市的過程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同時也造就了奇特的文化景觀。在中國自1993年開始計劃實施的三峽庫區移民,不僅屬於這一世界性移民浪潮,而且以其移民非主動的遷移方式區別於其他。並且,在移民庫區故土被淹的同時,一個全新的三峽水庫將誕生。這個21世紀的超級英雄不僅是中國這場跨世紀移民的直接受益者,同時它也將不遺餘力的捍衛正在都市化進程中快速發展的中國。和中國不同,泰國發生移民狀況是以經濟利益為驅動的主動性遷移。在這個項目中,劉小東以繪畫的方式一直延續他對於現代化進程中亞洲現實的人文關懷。藝術家試圖通過對稱的圖像來形成對於亞洲范圍內移民浪潮的思考。

《溫床》項目的作品總共2組,以每組5件,分成2組展示,尺寸均為250cm×250cm。作品的內容也由兩部分組成,一組是藝術家在三峽夔門對當地農民的現場寫生;另一組是藝術家在泰國曼谷對當地女性的現場寫生。這些作品和劉小東以前的作品最大的不同是它們的完成將不藉助任何攝影、攝像等圖像復制手段,而是完全的現場寫生。除了對移民浪潮的人文思考以外,《溫床》項目還將是一次手工繪畫與機械復制之間的較量。按藝術家自己的話來說,之所以會選擇這樣的創作方式來關注都市化進程和移民浪潮,是為了「讓僵死的繪畫變得鮮活起來,拒絕攝影、錄像等科技手段,企圖回到過去用手工繪畫記錄世界的快樂時光。」

⑷ 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構成

2011年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由《黑天鵝》(Black Swan)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中國導演賈樟柯擔任「地平線」單元評委會主席。
1999年賈樟柯29歲時擔任了第4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的評審工作。2004年賈樟柯擔任第19屆都靈國際電影節的評審,都靈國際電影節是義大利第二大影展,一直以發現新的電影美學為己任。2005年賈樟柯分別擔任法國真實電影節及日本山形電影節的評委工作,這兩個電影節也是國際頂級的紀錄片影展。2007年恰逢戛納電影節60周年大慶,賈樟柯獲任短片及電影基石單元的評委會主席,曾經擔任這一要職的有馬丁西科塞斯、楊德昌、侯孝賢等導演。同年,賈樟柯還擔任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工作。
今年入圍威尼斯的還有女演員趙濤主演的義大利電影《孫麗與詩人》,該片和婁燁導演的法語影片《母狗》一起入圍了「威尼斯日競賽單元」。兩位中國影人攜外語片參賽引起國際影壇關注。

⑸ 我國獲國際獎的紀錄片有哪些

境外獲獎的中國紀錄片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60523/

1. 東
導演 : 賈樟柯
主演 : 劉小東
評語 : 2006 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競賽單元「2006開放獎」和紀錄片獎

2. 鐵西區第一部分: 工廠
導演 : 王兵
評語 : 2002葡萄牙里斯本紀錄片電影節大獎 2003法國馬賽紀錄片電影節大獎 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弗拉哈迪大獎 南特電影節紀錄片單元大獎 2004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紀錄片單元獎 2005墨西哥電影節最佳紀錄片

3. 北京的風很大
導演 : 雎安奇
評語 : 2000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正式參展

4. 老頭
導演 : 楊天乙 (Tian Yi Yang)
評語 : 1999山形國際記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浪潮"優秀獎 法國真實電影節評委會獎 德國萊比錫電影節金和平鴿獎

5. 好死不如賴活著
導演 : 陳為軍
主演 : 馬深義/雷梅/馬寧寧/馬榮/馬占槽
評語 : 2003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 2004英國國家最佳紀錄片獎 2003年聖丹斯電影節世界紀錄片提名 2003年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最高競賽單元提名

6. 淹沒
導演 : 李一凡/鄢雨
評語 : 2005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掏特獎 法國真實電影節作家協會大獎 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人道獎 慕尼黑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大獎 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大獎 葡萄牙里斯本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大獎

7. 夢游
導演 : 黃文海
評語 : 2006法國真實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8. 平衡
導演 : 彭輝
主演 : 奇卡•扎巴多傑/楊欣
評語 : 2003(英國)環境保護電視節目大獎賽一等獎 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製作獎

9. 喧嘩的塵土
導演 : 黃文海
評語 : 2005馬賽國際電影節國際紀錄片競賽單元「喬治•波格爾」獎 2004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入圍

10. 舟舟和他的世界
導演 : 張以慶
評語 : 瑞士日內瓦國際電視節最佳提名 法國FIPA國際電視節提名 加拿大蒙特利爾藝術電影節提名 台灣首屆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提名

11. 秉愛
導演 : 馮艷
評語 : 2007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小川紳介獎 2008Punto De Vist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in Navarra "PUNTO DE VISTA FIRST PRIZE FOR THE BEST FILM"

12. 八廓南街16號
導演 : 段錦川
評語 : 1995法國真實電影節大獎

13. 今年冬天
導演 : 仲華
評語 : 2002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導演處女作獎」

14. 鐵路沿線
導演 : 杜海濱
評語 : 2001山形電影節亞洲新浪潮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7-10-25 20:13:59添加 15. 回到鳳凰橋
導演 : 李紅
評語 : 1997山形亞洲新浪潮單元小川紳介獎

16. 和鳳鳴
導演 : 王兵
主演 : 和鳳鳴
評語 : 2007山形國際電影節弗拉哈迪大獎 馬賽「喬治斯•德•博勒加德獎」

17. 無用
導演 : 賈樟柯
主演 : 馬可
評語 : 2007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記錄片獎

18. 高三
導演 : 周浩
主演 : 學生
評語 : 2005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人道獎記錄片獎」

19. 北京彈匠
導演 : 朱傳明
評語 : 1999 山形電影節亞洲新浪潮單元優秀獎

20. 木幫
導演 : 於廣義
評語 : 2007 首屆韓國首爾數字電影節導演獎與影評人獎

21. 公共場所
導演 : 賈樟柯
評語 : 2002 第12屆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影片

22. 房東蔣先生
導演 : 干超/梁子
評語 : 2004年韓國EBS國際紀錄片節大獎 2006年第二屆卡達半島國際電視節國際紀錄片銅獎

23. 請為我投票 Please Vote for Me
導演 : 陳為軍
評語 : 2007白銀紀錄片電影節(silverdocs)最佳紀錄片

24. 南京路
導演 : 趙大勇
評語 : 第8屆義大利羅馬亞洲國際電影節(Asiaticafilmmediale)紀錄片單元唯一獎項羅馬獎

25. 罪與罰
導演 : 趙亮
評語 : 2007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The Festival of the 3 Continents)大獎 第十屆捷克「就一個世界」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8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 de 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國際電影節銀獎

26. 1966:我的紅衛兵時代
導演 : 吳文光
評語 : 1993年山形電影節 小川紳介獎

27. 三節草
導演 : 梁碧波
主演 : 肖淑明
評語 : 法國第20屆「真實電影節」特別獎

28. 瓦全
導演 : 金華青/陳裕 付志鋒
評語 : 2007東京國際錄影節優秀獎 2008歐洲環境節「鸛巢獎」

29. 希望之路
導演 : 寧瀛
評語 : 2002 真實電影節大獎

30. 傘
導演 : 杜海濱
評語 : 2008真實電影節「Honorable Mention」獎

31. 我們 Women
導演 : 黃文海
評語 : 2008 第6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評委會特別獎

32. 歸途列車
導演 : 范立欣
評語 : 2010 「亞太銀屏獎」 最佳紀錄片

33. 沙與海
導演 : 康健寧/高國棟
主演 : 劉澤遠
評語 : 1991 亞洲廣播電視聯盟大獎

34. 海上傳奇
導演 : 賈樟柯
主演 : 趙濤/陳丹青/楊小佛/杜美如/費明儀/杜美如/王童/李家同/張心漪/侯孝賢/朱黔生/黃寶妹/韋然/韋偉/費明儀/潘迪華/楊懷定/韓寒
評語 : 第13屆蒙特利爾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大獎(kino pen 獎)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35. 1428
導演 : 杜海濱
評語 : 威尼斯2009:Venice Horizons Documentary Award

36. 紅跑道
導演 : 干超/Bas Roeterink
評語 : 2008第五屆韓國EIDF國際紀錄片節評委會特別獎 美國AFI SILVERDOCS國際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

37. 小李子
導演 : 於廣義
主演 : 小李子
評語 : 迪拜電影節評委會獎、CinDi最佳導演獎

⑹ 寧瀛的個人作品

2001年52分鍾紀錄片
導演、攝影、剪輯:寧瀛
聯合攝影、采訪:郭剛
故事梗概:
每年八九月間,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四川農民擁上西行的火車,經過三天兩夜長達3000多公里的行程,來到祖國的大西北新疆。那裡一望無際的棉花正在等待收割......
對他們當中大多數人而言,這是頭一次離開家鄉,也是頭一次坐火車。
也許這是頭一次,我們可以如此直接地和真實地傾聽貧困地區的中國農民,第一次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
曾參加的重要電影節:
法國真實電影節大獎,英國倫敦同一世界獎推薦作品,義大利佩撒羅國際電影節未來電影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節,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義大利佛羅倫薩人民電影節,瑞士弗里波格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威也納國際電影節,韓國全州國際電影節舉辦寧瀛導演作品展,以色列耶路撒冷國際電影節,加拿大溫格華國際電影節,美國HIGHFALLS電影節,紐約MARGARETHMEAD電影節,英國牛津紀錄片電影節,國際公共電視研討會INPUT2003
媒體評論:
2002年法國真實電影節大獎,受到評審團一致推崇,並獲得高度評價:「這是一部具有強烈表現力、深刻而又敏銳的視角、樸素的思考、有份量的主框架敘事及交插節奏的傑出作品。影片令人立即投入到人物故事和生機勃勃的生活中去,其內容遠遠超出影片長度所展現的希望之旅。」
法國《LEMONDE》(世界報):「獨立導演寧瀛在紀錄片領域顯示出與她執導故事片時毫不遜色的才華。」
義大利《ILMANIFESTO》(宣言報)(關於北京三部曲和「希望之旅」):「她的作品一直都是劇情片與紀錄片的出色結合,並且每時每刻都在呈現著自己國家的那個不安和躁動的靈魂......從這個角度來說,寧瀛成為(也許在她無意間)中國那些志力於創作『情感兼紀實』風格電影的新一代導演的代表人物。」
以色列《THEJERUSALEMTIMES》(耶路撒冷時報) :「影片的內容和所表現出的情緒如此動人,以致於觀者在片尾時無言以對。作者成功地詮釋出火車上那些中國民工的情感世界。」
香港《FAREASTERNECONOMICREVIEW》(遠東經濟論壇):「寧瀛作品的概念簡明扼要、才華橫溢......這部紀錄片的美麗是用言語無法形容的,她在影片中呈現出來的可能要比她所想表達的還要深刻。」 2000年80分鍾故事片
編劇:寧岱寧瀛
導演、剪輯:寧瀛
攝影:高飛
美術:未寧
錄音:晁君、宋芹
音樂:祝小民
故事梗概:
德子是個年輕的北京計程車司機,如同他每天必須開車穿行於大街小巷一樣,在感情生活中他也是奔波不止:妻子、東北打工妹、女大學生、行行色色搭乘計程車的女人們,她們同德子一同走過了生命中一個暖洋洋的夏天
伴隨著德子的計程車,我們被帶入了一次穿越整個北京城的旅行。德子一直都處於運動的狀態之中,所遇到的人和事都匆匆從他的生活中飛逝而過。這個計程車司機在目的地與女人之間彷徨的漂泊狀態,很大程度上透視出了北京這座都市,在早已被遺忘的歷史價值觀與開放後未知的未來之間,對自己本來面目那種苦苦的追尋。
導演陳述:
「十年來,我所面對的這座城市-北京,一直在經歷著令人目眩神迷的變化。
我第一次常試在銀幕上表現北京是1992年的《找樂》,那是一部探討逝去的傳統的喜劇作品。1995年,通過黑色幽默的《民警故事》,我把視角聚焦於新浮現的現實及面對它們時所面臨的困境。而在《夏日暖樣樣》這部新作中,通過一個年輕匆忙的計程車司機的視角,用一種類似於狂想曲的形式,去表現巨變對於人們生活的深刻影響以及新一代青年人中正在蔓延的困惑感。
當我回頭再看這三部影片時,它們已然構成了一個三部曲。《找樂》中的祖輩、《民警故事》中的父輩和《夏日暖洋洋》里的兒女,三代北京人在二十世紀末九十年代的生活面貌。
媒體評論:
2001年第三十一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受到「國際藝術院線聯合會」特別推薦獎時的評語:「影片講述了一個北京計程車司機的故事。通過司機豐富的情感經歷,使人得以洞察這座現代化城市所有的復雜性和人們的生存狀態。憑借高超細膩的表現手法,導演將一個特定的個人生存體驗,與這個大都會當前的精神狀態完美地結合起來。」
美國《THEBOSTONPHOENIX》PeterKeough(關於北京三部曲的評論):「中國導演寧瀛拍攝的北京如同馬丁斯柯西斯鏡頭里的紐約。她以極大的熱情和獨特的視角再現大都市北京城及其一切微妙的細節、節奏、混亂、甚至味道……她使用新寫實主義的手法將深刻的主題和長期形成的社會矛盾戲劇化……她是中國最重要的天才電影導演之一。」
法國世界報《LEMONDE》JeanMichelFrodon:「用一種充滿原創風格和勇敢的方式勾勒著這座城市的面貌。」
《CHERRYLANEMOVIES》MichaelPrimont:「在這部影片中,藉助一個老百姓的視角,我們體會到了北京人生活中的那種前所未有的韻律,這種對北京的體察我想也可適用於世界其他地方。這是一部美麗、諧趣、光彩奪目的電影,出自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女導演之手。影片主題起源於寧瀛對她生活的都市的深厚感情。並且她用了一種前所未有表現方式在銀幕上詮釋了北京這座城市。一名當下的計程車司機有著一種准Casanova式的生活。鏡頭前的他遲鈍且有時困惑地應對著自己周遭的種種現象。他每天周而復始地運載的乘客好像生活在自己生活的另一頭,不過當乘客是女人時情況則屬例外。有時他會陪著她們在一起幾小時乃至幾天,直到自己被踢回到原來的生活之中。一次又一次,他被欺騙、被迷惑、被利用、甚至確實曾被愛過片刻。」
《METRO-ZINE》都市精粹廣告-StacieKent:「這是一個普通北京計程車司機德子的故事,這又是北京城本身的故事。寧瀛的新片《夏日暖洋洋》帶著批判的、啟示性的眼光,橫掃今天的北京城。所有我們熟悉的和我們陌生的現實,都被如此自然地囊括在一部電影里。影片將一個個日常生活細節展現、放大,進而成為今天北京的符號。時而這些符號縮短了你和這個城市的距離,讓你覺得熟悉。時而這些符號讓你遠離這個城市,讓你陌生,讓你覺得這個城市在異化……結果,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現實創造了一個感覺:北京是一個地獄和天堂的中間地帶--過去的記憶正在消失、今天的生活喧鬧亢奮、而它的明天難以預料。『這是什麼地方?』這是今天很多北京人的發問。寧瀛的電影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它通過跟蹤德子CASANOVA式的被擊誇的情感生活,通過德子不斷悠盪的眼光,通過上上下下計程車的乘客,透視了今天的北京生活。影片帶著難言的憂慮透視著我們熟悉的北京城的一切燦爛……」 1995年102分鍾故事片編劇、導演、剪輯:寧瀛
攝影:智磊、鄔宏偉
美術:程廣明
錄音:晁君、王丹戎
音樂:蘇聰
故事梗概:
在這部充滿原創的警察電影中,「敵人」不是通常的罪犯而是社會本身。德勝門的民警們平時無聊且散漫,有時渴望自己能像電視上的美國同行一樣拿著槍威風威風。一天,一隻瘋狗在管片兒里咬傷了一個醉鬼,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民警楊國立受命清除管片兒內一切寵物。這個苦差使每個民警的心裡又綳緊了弦······故事充滿趣味,且逐漸由離奇轉為荒誕。
媒體評論:
法國《CAHIERSDUCINEMA》電影手冊
「卡夫卡式的荒誕、諧趣,甚至讓人落淚······其悲喜劇的風格曾經是四十年代中國電影的傳統。影片把鏡頭對准了生活中的普通人,讓他們在攝影機前保留了他們最生動的面孔。」
美國《VARIETY》綜藝周刊 :「對官僚體制的絕妙諷刺;針對正在走向民主和市場經濟的國家機制的一則寓言。」
法國《LEMONDE》世界報:「生動地描繪了北京城裡的警察局裡世故冷清的每日生活。」
美國《VILLAGEVOICE》:「寧瀛的《找樂》體現了她的導演才華;而《民警故事》則將她推向了國際頂級藝術片導演的行列。」
英國《THETIMES》時代周刊:「北京警察日常生活面貌,荒誕、詼諧又令人不安」
美國《NEWYORKTIMES》紐約時報:「這些騎著車的警察看起來很和藹,但寧瀛導演卻用一種極為好奇的眼光觀察著他們。」
法國《TELERAMA》:「令人驚奇的是這么一部有勇氣的影片竟出自於一個年輕女導演之手。」
香港《SOUTHCHINAMORNINGPOST》南華早報:「《找樂》曾在國際影評界獲得成功,《民警故事》又一次證實了她的才華。」 1992年97分鍾故事片
根據陳建功同名小說改編
編劇:寧岱寧瀛
導演:寧瀛
攝影:蕭風、鄔迪
美術:楊嘵文
錄音:晁君
剪輯:周梅平
音樂:孟衛東
故事梗概:
京劇院看門人老韓頭,不甘在退休後無所事事,為其他退休老人們建立起了一個老年票友俱樂部。他們在俱樂部里過癮,排戲......甚至吵吵鬧鬧
媒體評論:
美國《NEWYORKTIMES》紐約時報:「寧瀛導演嚴肅的喜劇作品。」
法國《LEMONDE》世界報:「又諧趣又有份量,意義深遠的寓言故事」
美國《VARIETY》綜藝周刊:「在這部喜劇表面之下,蘊涵著作者對當今共產主義中國盛行的官僚主義思想的深刻思考。」
英國《ECONOMIST》經濟學家:「這部影片對『找樂』這一積極的生活態度毫無掩飾地給予了贊美。」
香港《SOUTHCHINAMORNINGPOST》南華早報:「堪稱傑作且意義深遠,中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⑺ 今年法國CANNES電影節有哪些中國電影被入圍了

證人沒有入圍
只有《沒有你在》、《採油日記》、《現實是過去的未來》三部

⑻ 范立欣的所獲榮譽

《歸途列車》首先獲得蒙特利爾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紀錄片首獎」,緊接著入圍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並一舉獲得全球紀錄片最高獎項「伊文思獎」。這是該獎項在歷史上首被中國導演摘得。隨後《歸途列車》更是技壓群雄,勢不可擋,在全球一路獲得了雙料艾美獎、洛杉磯影評人大獎、紐約時報2010年度十大影片、舊金山國際電影節、洛杉磯亞美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多倫多電影節年度十大影片、加拿大電影最高榮譽「基尼獎」、法國真實電影節競賽單元、 阿布扎比電影節金獎、香港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入圍蘇黎世電影節競賽單元等全球各大電影節中獲得了最佳紀錄片、最佳攝影等四十多個獎項。
《我就是我》獲第39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高獎「人民選擇獎」和「人民選擇紀錄片獎」兩項提名。同年獲第三屆鳳凰視頻紀錄片組委會「最佳影院紀錄片」獎,第八屆「紀錄.中國」創優評析社(新聞)類節目一等獎,2014「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社會類的亞洲製作獎,第20屆中國紀錄片頒獎典禮紀錄片十佳長篇獎、最佳編導獎、年度作品獎,第四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紀錄電影。
《觴城》由范立欣擔任製片人,獲得第36屆年度新聞及紀錄片艾美獎「長篇傑出信息類節目」提名。
《沿江而上》該片在溫哥華電影節上榮獲「加拿大最佳紀錄片獎」,並獲得2008年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提名。
《好死不如賴活著》2003年獲得了英國皇家紀錄片學院獎和美國電視文化藝術貢獻獎。

⑼ 有哪些國際性的紀錄片大獎急求!!!

好多知名電影節都有最佳紀錄片的獎項。像奧斯卡,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威尼斯,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等等都有紀錄片可以拿的獎
另外想了解去著看吧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01955771371679

⑽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的主創人員

製片人 導演 王美彪
上海人,1965年出生。先後就讀於復旦大學外文系法國語言文學專業和新聞系編輯專業。文學士。1987年7月起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任編導、製片人。現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黨委委員、影視劇部主任。2002年和2006年兩度赴美任訪問學者。 電視文獻紀錄片:
《春秋五十度》(8集,每集25分鍾)任總編導,獲得五個一工程獎。新影優秀長紀錄片星花獎特別獎。央視一套1999年播出。
《半個世紀的回響—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周年》(5集,每集47分鍾)任總編導,獲得中央電視台優秀長紀錄片一等獎;「五個一」工程獎。央視一套2000年播出。
《中國電影100年》(後16集,每集45分鍾)任總編導、總撰稿,電影頻道2004-2005播出,中國紀錄片協會優秀專題片提名獎。
電視劇: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走天山的女人》任監制 地方台播出,發行之中。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老柿子樹》 任監制 央視8黃播出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小鼓大戲》任監制 央視8套播出
三十集電影連續劇《鏡海風雲》任總製片人 拍攝中
電影:
彩色寬銀幕立體聲紀錄影片《災難時刻》(90分鍾)任編導、撰稿。2007年獲得中國紀錄片學會20年文獻紀錄片優秀獎。
彩色故事片《民警王法金》任編劇 導演 製片人 影片被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列為「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優秀國產影片展映」活動全國城市主流電影院線同步上映的四部配套影片之一。
彩色寬銀幕立體聲紀錄影片《加油·中國》任製片人 撰稿
中美聯合運作的紀錄影片《南京》任監制
彩色款一幕立體聲紀錄影片《中國三峽》任監制 主要電影作品
《鳳凰琴》任攝影師,導演何群。此片曾獲政府獎、金雞獎和國內外多個電影節的獎項。
《活著》任攝影師,導演張藝謀。此片曾獲法國嘎納電影節評委會的大獎。
《孫文少年行》任攝影師,導演蕭鋒。此片曾獲政府獎、金雞獎。
《金秋鹿鳴》任攝影師,導演詹相持。此片曾獲埃及電影節金獎、突尼西亞電影節金獎。
《平原槍聲》任攝影師,導演何群。此片曾獲政府獎提名。
《澳門兒女》任導演兼攝影師,此片曾獲政府獎提名。
《瘋狂的兔子》任導演兼攝影師,此片曾獲銅牛獎最佳影片和電腦特技獎。
《誰來傾聽》任攝影師,導演夏剛。
《夫妻夜話》任攝影師,導演黃健新和孫文學。
《冬冬的故事》任導演兼攝影師。
《民警王法金》任總導演
主要電影紀錄片作品
《怒江峽谷》任攝影師,導演呂樂。此片曾獲法國真實電影節大獎。
主要電視劇作品
《魯冰花》任攝影師,導演尹力。此片曾獲飛天獎。
《老師新年快樂》任攝影師,導演尹力。此片曾獲飛天獎。
《緊急追捕》任攝影師,導演何群。此片曾獲飛天獎。
《女王的抉擇》任攝影師,導演詹相持。此片曾獲駿馬獎。
《京都女警官》任導演兼攝影師。
《家風》任攝影指導,導演孫文學。
《星星小屋》任導演。 主要廣告和MTV作品:廣告、MTV共百餘個。
主要電影作品:
《離開雷鋒的日子》《張思德》 《雲水謠》 《平原槍聲》 《澳門兒女》《民警王法金》《鐵人》等。
其中獲獎作品:
《張思德》曾獲得25屆金雞百花獎最佳美術提名。《雲水謠》曾獲得26屆金雞百花獎最佳美術提名。
主要電視劇作品:
《天下第一樓》 《母親》 《紅岩》 《駱道》 《東邊日出西邊雨》 《小女人》 《愛已成歌》 《情殤》 《一地雞毛》 《冬天不冷》等。

閱讀全文

與法國真實電影節公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工智慧英文版電影 瀏覽:580
法國電影叫什麼迷情 瀏覽:722
美國西部暴力血腥電影大全 瀏覽:592
獨孤九劍電影的結局 瀏覽:968
特價電影票程序 瀏覽:61
漳州萬達廣場電影院嗎 瀏覽:261
大叔和年輕女子登山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50
成龍劉德華少林寺電影 瀏覽:472
曼谷保鏢電影泰國 瀏覽:63
吉林電影院的票 瀏覽:869
最新的恐龍大電影 瀏覽:465
毒液電影全集中文版免費觀看 瀏覽:317
演員是哪部電影的插曲 瀏覽:933
任達華電影帥氣圖片 瀏覽:475
十大恐怖電影惡搞 瀏覽:650
姜濤備胎電影結局 瀏覽:434
吉林大學電影院 瀏覽:104
台灣西遊記電影有哪些地方 瀏覽:859
電影冒牌鏢師結局 瀏覽:583
電影盒子大全視頻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