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音樂之聲》是大多數觀眾所熟知和喜愛的。該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麗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打動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但很多中國觀眾都不知道,這部經典影片,其實是根據同名音樂劇改編的。電影固然精彩,但音樂劇更為經典,舞台上那種瞬間迸發的激情,能讓各種年齡的人感動。
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著名《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我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無疑,這將是人類最珍貴的永恆佳品。
今年是音樂劇《音樂之聲》問世45年,是電影《音樂之聲》問世40年。
電影1965年被搬上銀幕,影片曾先後奪得1965年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最佳改編音樂、最佳剪輯五項大獎,以及1966年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朱莉·安德魯絲)。《音樂之聲》的整個故事都那麼的完美無缺,以至於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影片里美妙的音樂至今仍被全世界傳唱,影片也被翻譯成了30多種文字在各國上映。
好萊塢的電影評論家、《時代周刊》以及民意投票一致評選《音樂之聲》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十大電影之一"。它幾乎適合在任何場所任何時刻播放。好萊塢的大牌明星們,例如凱文·科斯特納、金-凱瑞、梅格-瑞恩等都是它的忠實觀眾,大明星卡梅隆-迪亞茨更是說自己看了它二十遍以上,功夫巨星成龍坦言自己最喜愛的電影既不是史泰龍的槍炮,也不是阿諾-史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滿溫馨的《音樂之聲》。
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影片的譯名上都曾經發揮過想像力,做了多次再創作。在香港,它被譯成《仙樂飄飄處處聞》,著重強調片中優美動聽的歌曲;台灣則譯成《真善美》,畫龍點睛地道出該片的真諦;埃及人把它譯做《柔情蜜意》;在葡萄牙片名是《心靈深處的音樂》;泰國的譯名是《天樂的魅力》;西班牙譯成《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不太講究詩意,而著重刻畫女主人公的個性:《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國,本劇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夢》……譯名雖然不同,音樂卻一樣動聽,人們對它的喜愛從中也可見一斑。
今年是音樂劇《音樂之聲》首演45周年,百老匯全新製作了這出經典劇目,並在亞洲做巡迴演出。5月已在上海演出,8月13日,《音樂之聲》中的家庭女教師瑪利亞和比托普一家七個孩子將來到北京,在北展劇場演出8場。
附:音樂劇知識
音樂劇的特點 一、綜合性 音樂劇是由音樂、舞蹈、表演(特別是話劇表演)等各種藝術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為了表現舞台故事而創作的有關音樂,常常綜合了多種形式、多種風格,特別是常常把歌劇、輕歌劇和爵士樂整合為一個有機體。 二、現代性 音樂劇不再應用傳統的音樂舞蹈和簡單的舞台技術。 首先在音樂方面,不再堅持美聲唱法,而是用最符合當代觀眾需求的唱法。因此,早期有爵士樂為主的音樂劇,後來有搖滾樂的音樂劇、鄉村音樂的音樂劇等。總之,風格是非常現代的。 在舞蹈方面,不只是過去美式的踢踏舞,不單有了芭蕾舞的動作,還有體操式的舞蹈動作和其它很多現代舞蹈語言。 同時,舞台技術也很現代化,一些先進科技的布景技巧和印象、燈光方面的先進技術都登上了音樂劇的舞台。 三、多元性 音樂劇不再堅持單一的藝術形式,從其演唱有古典唱法和各類通俗唱法可以看出來這一特點。音樂劇的題材從古代到現代,從輕喜劇到重喜劇,從科幻到神話,無所不有。音樂也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縛。音樂傳統有爵士、搖滾、鄉村音樂、迪斯科、靈魂樂,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有偏向歌劇的,也有偏向輕歌劇的,還有輕歌舞劇。舞蹈也是多種流派,異彩紛呈的。 四、靈活性 音樂劇的創作和表現不存在教條主義的東西,比較大膽。在音樂創作、樂器伴奏和語言選擇上,都是創新的並以市場需求為根據,不受傳統的約束。在形式上,百老匯音樂劇受音樂喜劇傳統的影響比較多,歡快的喜劇題材數量較大。當然,也有一些重量級的悲劇作品,如:《歌劇院幽靈》、《西貢小姐》和《悲慘世界》等。 五、高度的商業操作性 音樂劇是面向大眾化的一種娛樂形式,她已經發展到了今天如此之大的規模,都是靠優秀的商業化操作來實現的。音樂劇非常注意把音樂家、製作人和商業化運作的機構用公司的形式組織起來。音樂劇在對各種版權的處理方面是很突出的。音樂劇是不輕易出售舞台表演的映象製品的,演到一定程度才會被搬上銀幕,在版權處理方面是精細分割且商業化的,在製作過程和僱傭演員時,都把經濟效益擺在相當突出的地位。我想,這也是反映了觀眾的需要吧。 簡單來說,音樂劇就是集音樂、舞蹈、戲劇表演於一身的現代舞台劇。
② 急求一部英文電影(主要是歌劇)
紅磨坊(夢斷花都)
③ 求電影《歌劇魅影》觀後感(英文)120字
④ 求英語電影或歌劇的經典片段。具體問題補充。
請告知男女
不然不好推薦
⑤ 電影插曲英文怎樣說
中英文對於「插曲」一次的概念是不同的。
中文中的插曲指的當然是電影中的所用的主題曲、背景音樂等。
而英文中的「插曲」 interlude intermezzo一詞指的是電影、戲劇、歌劇等幕間的音樂,也就中場休息時播放的完全脫離故事之外的音樂。現在當然已經沒有了,但在一些早年的電影中仍能見到幕間音樂,比如《亂世佳人》、《窈窕淑女》等。
因此你所說的電影插曲,實際上指的是電影音樂——soundtrack。這是英語中對於電影音樂的通用表述。
⑥ 誰可以推薦幾部好看的英文歌舞電影
校園風:《搖滾青春》如果你喜歡喬納斯兄弟,喜歡搖滾,這個決不能錯過;
《街舞少年》,《勁歌飛揚》
愛情片:《紅磨坊》《歌劇魅影》
哥特驚悚:《理發師陶德》
之外還有很多 有興趣可以加好友聊
⑦ 關於音樂的英文電影
音樂之聲
歌舞青春3
歌舞青春2
歌舞青春
邁克爾傑克遜this is it
理發師陶德
八月迷情
貝多芬
花都艷舞
翠堤春晚
西區故事
黑暗中的舞者
芝加哥
紅磨坊
吉屋出租
歌劇魅影
夢幻女孩
高校音樂劇
紅磨坊
窈窕淑女
聖女貞德
搖滾夏令營
⑧ 求一部英文音樂歌劇電影
《劇院魅影》
求採納(*^-^*)
我的大愛呀!
⑨ 有沒有經典英語歌劇和電影
推薦四大音樂劇:
貓,悲慘世界,歌劇魅影,西貢小姐
每一部都很好看,而且英語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