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藝術小電影

法國藝術小電影

發布時間:2021-07-24 11:45:18

A. 推薦幾部法國藝術電影

法國藝術電影展!

法國,一直被稱為藝術之鄉。法蘭西民族,被公認為最具有藝術氣質的民族。法國的電影也不例外,一直就是世界藝術電影的旗幟。世界上能夠和美國的好萊塢電影相抗衡的,只有法國電影。所以,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不了解法國電影是不行的。為了幫助大家了解法國電影,本斑竹特地集中介紹幾部近年來的法國藝術電影作品。下面是具體目錄:

《天使愛美麗》!

《生命如歌》!

《一路順風》!

《雪地里的情人》!

《鬱金香芳芳》!

《紅白藍》——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藝術電影!

《情慾寫真》——蘇菲·瑪索作品!

http://www.fyqt.net/thread-59272-1-1.html

2004法國電影藝術學院凱撒獎提名電影
http://www.3lavie.com/diy/focus_show.asp?ArticleID=76

B. 想看歐洲藝術電影,哪位能給點入門建議

日本電影導演黑澤明的《羅生門》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作《精疲力盡》、《四百下》、《廣島之戀》
瑞典的電影大師伯格曼的《野草莓
費里尼的《甜蜜的生活》
這里有必要講一些電影藝術史,這樣我們才會了解:作為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好萊塢是決不能代表電影的全部的,而且好萊塢有今天,也是汲取了電影史上各國電影藝術精華的結果。

相對於音樂、繪畫、舞蹈、戲劇、雕塑、建築、攝影等藝術門類來說,電影是一門最年輕的藝術,它的歷史只有100年。電影在誕生之初,可沒有想到將來能發展成這樣一門令無數人傾倒的藝術和一項進出多少億美元的巨大產業,它只是一種供人娛樂的小玩藝。當愛迪生剛剛發明出電影的時候,電影只是一種擺在公園里讓大家花幾分錢硬幣看上幾個鏡頭哈哈一笑的箱子。後來在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在巴黎對電影鏡做了根本性的改進,發明了銀幕,這才有了今天的投射式的影院——這一天被作為是電影的誕辰日。即使這時候,電影比我們原先在廟會上看到的皮影戲強不到哪去,有點身份的人都羞於承認自己去過電影院。電影的發展經歷過幾個關鍵性的階段:從短片到長片、從單鏡頭到多鏡頭剪接,從而形成視覺語言,這大概用了30多年,我們有時能看到的所謂「默片」即是那時的作品;再後來的20年,電影第一有了聲音,第二有了彩色。從40年代中期往後,電影進入了自己燦爛的黃金時代。

當電影藝術逐漸發展壯大以後,就出現了一批優秀的電影藝術家。他們投身電影並不是為了發大財,他們只是為探索電影的各種表現手段來拍電影,用電影——如果在從前他們可能會用繪畫或戲劇什麼的——來表達他們心中的復雜感受,他們的探索在電影史上掀起一個又一個藝術浪潮。比如著名的法國電影「新浪潮」,或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等等。

所謂「新浪潮」,是指50年代末以戈達爾、特呂弗、雷乃等法國一批青年導演所拍的現代主義電影。「新浪潮」電影的鮮明特徵是要為打破商業桎梏,提倡一種個性化的「作家電影」。他們的許多作法都是對當時電影的傳統拍法的大膽叛逆,比如,用事件的無邏輯組合或非理性的意識活動來代替或打亂邏輯的情節結構,也就是評論家們後來津津樂道的「生活流」或「意識流」。一般人們習慣看的電影,情節之間都是連續有因果關系的,比如一個人走進了飛機場的候機大樓,接下來一個鏡頭就是飛機起飛了,這是大家都看得懂的。但是在《四百下》里,描寫一個叫安托萬的男孩怎樣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只是在逛馬路、逃學、撒謊、逛市場、漫步海灘,看上去這些事之間沒什麼聯系,更沒有什麼戲劇性沖突,平淡得就像是日常生活中無數平淡的一天一樣。導演特呂弗是有意識這樣做的,他旨在表現一種現代觀念:人生無結構可言。

「新浪潮」的出現在世界影壇上引起巨大震動,因為它的手法讓人震聾發饋,耳目一新。當然,人們特別是普通的觀眾開始對它是無法接受的。1960年,當一部「現代派」的電影《奇遇》在戛納電影節上映時,觀眾大為惱火,噓聲不斷。但是這部片子最後贏得了電影節的評委特別獎,後來在世界各地的上映也十分成功,它的導演安東尼奧尼由此一舉躋身世界名導演行列。電影藝術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一個群眾從視為異端不能接受到逐漸接受的過程。比如在電影中的特寫鏡頭剛出現時,觀眾們在電影院里看到銀幕上出現一個比自己的頭大得多的頭顱,竟嚇得四散驚逃。到了今天,不用說頭部的大特寫鏡頭,就是在情節發展中的不斷「閃回」,過去與現實的不斷交叉,人們不是也看得挺習慣?——如今在好萊塢電影中大量我們已習以為常的電影方法,其實都是吸取了這些新銳藝術家的創造的結果。如果沒有了這些手法,現在試想一下,電影將多麼陳舊乏味?

每一個偉大的電影藝術家,他們每創造一種新的表現手法時,他們既沒有想到此舉會為老闆賺得大票房,也不考慮觀眾的胃口,甚至是否合乎電影節的評委們的喜好。他們只是覺得電影還有這樣的可能,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表達自己的感覺,某種意義上,他們是在為自己拍電影。而正是這樣不為功利的探索,推動著電影藝術一波一波的前進,發展成今天蔚為大觀的「第八藝術」。

C. 值得欣賞的法國藝術電影有哪些

你好我是學影視專業的,我知道的有:
這個殺手不太冷
碧海藍天
蝴蝶
印度支那
羅莎夫人
色彩中的黑白
夜以繼日
Z
星期天和女神
黑人奧菲爾
我的舅舅
被禁止的游戲
文森特先生
陌路狂花
法國中尉的女人
又算比較經典的,但是有的片子特別的老就不知道你喜歡不喜歡

D. 推薦一些好的法國藝術電影~

《追憶逝水年華》

畫面拍的很唯美,要以短短的2個小時又40分鍾的影片,呈現《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原著鉅作的所有,無疑是緣木求魚,因此導演聰明地抓住原著中意識流之感,讓觀眾一如進入夢境般,隨著馬塞爾的思緒躍動,反覆穿梭在馬塞爾漫漫一生的各個經驗翦影中,感受到回憶之玄妙,卻也讓人容易在其中迷了路

小說簡介:一部與傳統小說不同的長篇小說。全書以敘述者「我」為主體,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除敘事以外,還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議論。整部作品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貫穿始終的情節線索。它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活動為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著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著好幾個主題曲的巨大交響樂。
小說中的敘述者「我」是一個家境富裕而又體弱多病的青年,從小對書畫有特殊的愛好,曾經嘗試過文學創作,沒有成功。他經常出入巴黎的上層社會,頻繁往來於各茶會,舞會,招待會及其它時髦的社交場合,並鍾情於猶太富商的女兒吉爾伯特,但不久就失戀了。此外,他還到過家鄉貢柏萊小住,到過海濱勝地巴培克療養。他結識了另一位少女阿爾伯蒂,發現阿爾伯蒂患同性戀,便決心娶她為妻,以糾正她的變態心理。他把阿爾伯蒂禁閉在自己家中,阿爾伯蒂卻設法逃跑,於是,他多方打聽她,尋找她,後來得知阿爾伯蒂騎馬摔死。在悲痛中他認識到自己的稟賦是寫作,他所經歷的悲歡苦樂正是文學創作的材料,只有文學創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東西找回來。
在小說中,敘述者「我」的生活經歷並不佔全書的主要篇幅。這種回憶表現的東西是"自我",是人的內心世界,是人的精神生活.這種表現大量採用了"自由聯想"方式,一物誘發一物,一環引出一環,形成作品意識聯想自由流暢的態勢,這就是意識流小說的基本特徵.因此,這部小說被成為意識流小說的先驅,並宣告了"意識流小說"文學流派的形成.
作者通過故事套故事,故事與故事交叉重疊的方法,描寫了眾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圖景。這里有姿色迷人,談吐高雅而又無聊庸俗的蓋爾芒夫人,有道德墮落,行為仇惡的變性人查琉斯男爵,有縱情聲色的浪盪公子斯萬等等。此外,小說還描寫了一些於上流社會有關聯的作家,藝術家,他們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卻永世長存。小說還描寫了一些下層的勞動者。《追憶逝水年華》這部長篇巨著通過上千個人物的活動,冷靜,真實,細致地再現了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習俗,人情世態。因此有些西方評論家把它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相提並論,稱之為「風流喜劇」。

只看過這一個啦

E. 介紹幾部法國的小電影嘛

《精神分裂症》

F. 跪求大量法國電影名單,要藝術片,不要商業的!

1. 天使愛美麗 ­

三人迷:看了再說好。 ­

2. 放牛班的春天 ­

三人迷:不錯的勵志電影。 ­

3. 兩生花 ­

三人迷:看了再說好。 ­

4. 妮基塔 ­

三人迷:看看法國女殺手的威風。 ­

5. 計程車 ­

三人迷:法國式的幽默。 ­

6. 你丫!閉嘴 ­

三人迷:讓。雷諾的經典喜劇電影。 ­

7. 這殺手不太冷 ­

三人迷:看完之後你會有種興奮感。 ­

8. 暴力街區 ­

三人迷:法國也有動作片。 ­

9. 芳芳鬱金香 ­

三人迷:浪漫的法國愛情。 ­

10.綠芥刑警 ­

三人迷:我想看的電影。 ­

G. 求幾部經典的法國藝術電影,比如說雲上的日子!

巴黎野玫瑰
兩小無猜
戲夢巴黎
碧海藍天
偶然與巧合
巴黎最後的探戈

H. 求一部法國藝術電影

是叫公寓,主演是文森特.卡索和莫妮卡.貝魯奇,大概獲過那個電影節的最佳外語片獎。

I. 法國好看的電影

《天堂電影院》,《天使愛美麗》,呂克貝松的像《殺手萊昂》、《第五元素》、《碧海藍天》還有講環保的《亞特蘭蒂斯》,《蝴蝶》,《放牛班的春天》,還有蘇菲瑪索系列,《初吻》等等。

J. 好看的歐洲藝術電影

費德里科·費里尼 (FedericoFellini,義大利)
《雜技之光》
《白酋長》
《城市裡的愛情》
《道路》
《騙子》
《卡比利亞的夜》
《甜蜜的生活》
《八部半》
《朱麗葉與精靈》
《愛情神話》
《羅馬風情》

特呂弗(1932~1984) 法國電影導演。
《四百下》
《朱爾和吉姆》
《偷吻》
《美國之夜》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
《最後一班地鐵》

讓-呂克·戈達爾 1930年生於巴黎
《小兵》
《蔑視》
《美國製造》
《中國姑娘》
《精疲力盡》
《卡賓槍手》
《狂人皮埃洛》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

《秋日之旅》
《夏夜的微笑》
《第七封印》
《處女泉》
《穿過昏暗的玻璃》
《冬日之光》
《這些女人們》
《假面》
《狼的時刻》
《野草莓》
《芬尼和亞歷山大》

閱讀全文

與法國藝術小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冰雪奇緣電影英文名字 瀏覽:601
這個電影怎麼樣的英文 瀏覽:77
泰國的飛機電影推薦 瀏覽:604
電影粵語霹靂先鋒 瀏覽:861
奧特曼全部大電影視頻 瀏覽:238
一部地球毀滅人類電影 瀏覽:994
電影怎麼消除背景音樂 瀏覽:614
人在囧途電影中的英文 瀏覽:783
停電電影最後結局 瀏覽:237
原罪少女電影圖片 瀏覽:49
血滴子電影演員表 瀏覽:149
豆花女電影觀後感英文版200字 瀏覽:80
最火的愛情電影2020 瀏覽:355
美國片老電影大全 瀏覽:865
拷問百年史完整電影 瀏覽:62
大清電影大全 瀏覽:589
懟人的電影名字 瀏覽:612
空軍一號電影觀後感300字 瀏覽:174
安追和咪根電影院的方言配音 瀏覽:925
翻來覆去看一部電影人的性格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