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電影分鏡英文

電影分鏡英文

發布時間:2021-07-24 12:50:41

① 英語電影術語

關於電影的類型:documentary (film) 記錄片,文獻片、literary film 文藝片、musicals 音樂片、comedy 喜劇片、dracula movie 恐怖片

documentary (film) 記錄片,文獻片: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literary film 文藝片:文學藝術影片的簡稱。文學性和藝術性並存,區別於商業電影。

musicals 音樂片:音樂片是類型片的一種,指以音樂生活為題材或音樂在其中佔有很大比重的影片。

comedy 喜劇片:喜劇片指以笑激發觀眾愛憎的影片。

dracula movie 恐怖片:「恐怖片」是以製造恐怖為目的的一種影片。

(1)電影分鏡英文擴展閱讀:

演職人員名稱:assistant cameraman 攝影助理、property manager/propsman 道具員、art director 布景師、stagehand 化裝師、lighting engineer 燈光師、film cutter 剪輯師、sound engineer/recording director 錄音師、scenario writer, scenarist 劇作家、direction 導演、distributor 發行人

② 電影劇本的完整格式和一個電影的劇本

電影劇本有文學劇本、分場景劇本與分鏡頭劇本三種。
如果是文學劇本下面有個例子:
《刺客》1
破舊安靜的廠區,雜草叢生。
幾雙穿著黑色特戰服的腿急速跑過。
十幾名特警隊員全副武裝,快速滲透進入廠區。
帶隊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她把長發紮成馬尾巴,穿著便裝和黑色的防彈衣,拿著微型沖鋒槍跑在最前面,警官胸卡在防彈衣上晃悠。她叫肖琳琳,是重案大隊的組長,26歲。如果不是這身裝束和嚴肅的表情,她和街上靚麗時尚女孩沒有什麼區別。
跟在她後面的除了特警隊員,還有她的助手小庄。
特警隊員分成幾組,迅速進入車間。
車間里,肖琳琳帶領特警隊員進行全方位立體搜索。
諾大的車間里,特警隊員如黑色的溪流般無聲的滲透進去。
肖琳琳來到車間值班室門前,閃到一邊,做個手勢。小庄一腳踹開門,肖琳琳沖了進去。
肖琳琳緊張的表情慢慢變得無奈,她的槍口垂下站起來。
小庄進來,他也呆在門口。
一具男人的屍體躺在值班室的地板上,額頭一個彈洞。他的身體上面有一塊木板寫著:「內奸的下場」。
肖琳琳黯然的:「收隊。」
黃昏,公安局重案大隊辦公室。
段隊火冒三丈:「你是怎麼搞得?啊?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一定要注意線人的安全,有危險的話就是案子往後拖也要保護線人!那是人命啊!何況還是對我們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線人!你為什麼要和他聯系?啊?」
肖琳琳不吱聲。
小庄:「段隊,是3號給肖組打的電話要求見面,說有重大線索。我們就……」
段隊一拍桌子:「屁話!他要見面你就見啊?為什麼不動動腦子想想現在是什麼局面?他是我們唯一的線索,不是萬無一失絕對沒有暴露的必要!就是要暴露也一定要保證他的安全!這下怎麼辦?案子完不了說,你讓我們怎麼對人家的家人交代?他還有老婆孩子,你們想過沒有?我跟你們說過多少次,我們是警察,就是犧牲了也是烈士,也是我們的榮譽;線人呢?你能給他什麼?你們把我的話當成什麼了?」
肖琳琳:「段隊,是我工作中的失誤。」
段隊:「不是失誤!是錯誤!你明白嗎?!你出去吧,給我寫個深刻的檢查,明天給我交上來!這個案子你們組不要管了,跟二組辦個交接,全給我停職檢查!」
肖琳琳和小庄灰著臉走了出去。
段隊嘆口氣,坐下來,琢磨著,拿起電話。
肖琳琳和小庄和來往的警察無精打採的打著招呼。
小庄埋怨著:「段隊至於嗎?不就是死了個線人嗎?又不是我們要和他見面的?」
肖琳琳站在自己的車前:「你這話就不對了,線人也是為咱們犧牲的。而且,你知道這個線人是什麼人嗎?是段隊當警察抓的第一個人,那時候他還是因為偷了幾百塊錢給老娘看病了。段隊給他求情,才判了保外就醫,後來就成了朋友。他是自願給段隊當內線的,十幾年了,和兄弟一樣親。很多大案子都是他的情報才破案的。」
小庄:「啊?我怎麼不知道?」
肖琳琳:「他一直是段隊親自掌握的特情。這回段隊把關系給我的時候反復叮囑過,這事兒要保密。他已經在黑道滾打十幾年,要是讓那些人知道他和段隊的關系,全家老小都得遭殃。這事兒歸根到底是我錯了,光為了案子有個著落,忽視了線人的安全。我也見過他的家人,真不知道怎麼跟他們開口。」
小庄:「你准備怎麼辦?」
肖琳琳:「案子線索斷了,挨板子唄!回頭我去看看他家人,看還能作點什麼。」
小庄:「我勸你還是算了,他老婆孩子還不把你吃了?!早點休息休息吧,這段時間你也夠累了。」
肖琳琳苦笑,打開車門上車:「我走了啊!」
小庄:「哎!」
肖琳琳探出頭:「說?」
小庄:「明天晚上有齊秦的演唱會,一個朋友給了兩張票,你有時間嗎?咱們一塊去?」
肖琳琳想想,笑:「算了吧,我這段時間估計就不出門了。預審科的小汪不是一直約你嗎,你就回報一次唄!我走了!」她關上車門,啟動汽車走了。
小庄有些失落,愣愣站在原地。

如果說分場景劇本,下面也有個例子:
《雲水謠》第35—40景:
36 內景 米倉 夜
陳秋水把空米袋和苫布等能墊的東西都抓過來,疊好之後墊到對方木墩上。
陳秋水(體貼):以後也別大意……關節不能受潮。
王碧雲(抓住他的手):安安靜靜的生活不好嗎?為什麼要做一個叛逆者?
陳秋水:……想讓更多的人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笑)一句話說不清楚。
王碧雲:你相信會有更美好的生活嗎?
陳秋水:當然!我堅信!
王碧雲:秋水……看著我。
陳秋水:嗯?
王碧雲(英文):當我們年輕的時候……
陳秋水(英文):……在一個五月的美麗的早晨……
王碧雲(英文):你說過,你愛我……(輕聲)你愛我……
倆人凝視,彼此在瞬間被擊中了。王碧雲撫摸他受傷的下巴,嘴唇漸漸靠攏,終於羞澀而甜蜜地吻在了一起,並迅速陷入激情的漩渦,瘋狂得似乎要沖毀一切羈絆。不知是誰碰掉了水閘的木栓,水車嘎吱嘎吱地轉起來,倆人無動於衷。當木杵在石臼里發出第一聲巨響,陳秋水才猛然醒悟,撲過去慌亂地尋找閘栓,好不容易把水車停住,已經晚了。
徐鳳娘(畫外音):秋水。
陳秋水(嗓音顫抖):哎……
徐鳳娘(畫外音):跟炳岩阿伯說過了,明天用他的牛車。
陳秋水:知道了。
徐鳳娘(畫外音):客人的床鋪好了,請她過來休息吧。
陳秋水:哎……
米倉里的兩個人近乎窒息,解脫似地長長地呼了一口氣。

37 外景 村口 晨 小雨
牛車碾著泥濘的車轍前行。陳秋水和王碧雲臉朝後坐在車上,蒙著一塊黃顏色的桐油雨布。母親打著傘,在十幾米開外跟著往前走,鞋在積水裡踩濕了也顧不得。
陳秋水:媽媽!回去吧!
母親不說話,過一會兒便用力擺擺手,直勾勾的目光里含了無限叮嚀和牽掛。陳秋水站起來,揮舞手臂,向母親告別。
陳秋水:媽媽!回去吧!媽媽!保重身體!再見!雨下大了,您快回去吧!
母親終於放慢了腳步,站在一棵橄欖樹旁不動了。她孤獨的身影在朦朧的雨霧中漸漸遠去,成了告別者心頭永恆的痛楚。

38 外景 稻田 日 小雨
陳秋水背著王碧雲穿越稻田中的小路,精神抖擻地唱著一首在當時非常忌諱的蘇聯革命歌曲。王碧雲撐著雨布,靜靜地伏在戀人背上,用嘴唇觸碰他的頭發。遠處傳來小火車高亢的鳴笛聲。

39 外景 鐵道線 日
蒸汽小火車的十幾節車廂拉滿甘蔗,沿著曲折的山麓賓士。陳秋水在高高的甘蔗垛上迎風而立,胸膛赤裸,襯衣像旗幟一樣在身後飄揚。王碧雲裹著雨布跪在他腿邊,緊緊抱住他,膽怯而又興奮。陳秋水仰天長嘯。
陳秋水:嗚——嗚!
車頭卷著濃煙沖進了隧道。在黑暗撲來的瞬間,響起猛烈的槍聲。

40 外景 坡道 夜
空無一人。遠遠近近斷斷續續的槍聲。

至於分鏡頭劇本,一般為導演或編劇所寫,在拍攝之前把每個鏡頭計劃在內,要求較高,至於初學者完全沒必要學習,況且學寫分鏡頭劇本的前提是你要掌握電影鏡頭的運用,知道什麼是長鏡頭,什麼是全景、中景鏡頭,及升格、降格鏡頭等,要學的東西太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這里就不舉例了。

③ 電影里的「分鏡頭」這個用英語怎麼寫

分鏡頭
[詞典] story board;
[例句]有些拍片人根本不用分鏡頭劇本,邊拍邊即興發揮。
A few makers use no script at all but improvise as they go along.

④ 分鏡頭中以下的英文表示什麼,分別是什麼的縮寫

Fi (淡入, 漸進(Fade Out))
fo (淡出, 漸逝(Fade Out))
ol (開環(Open Loop))
TB (熱平衡(thermal balance))
Io (超正析象管(Image Orthicon))

⑤ 「分鏡」應該怎麼翻譯成英語

storyboard

⑥ 英文電影里「casting by ***」 是什麼意思啊

挑選角色

Adapted by 改編
Animated by/ Animation 動畫
Art Design 美術設計
Art Director 美工師
Assistant Director 助理導演
Associate Art Director 副美工
Associate Director 副導演
Associate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副攝影師
Associate Procer 助理製片人
Audio Coordinator 音響統籌人
Audio Supervisor 音響監制人
Based on X』s Y (電影)根據X(作家)的Y(小說)改編
Best Boy 劇務
Casting by… 挑選角色
Chief Director 總導演
Cinematography by 攝影
Concted by 指揮
Consultant 策劃
Co-Procer 聯合製片人
Costume Design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er 服裝設計師
Cutter 剪輯師
Digital Effect 電腦數字特效
Director 導演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總攝影
Dubbing 配音/錄音,電影譯制
Editor 編輯
Executive Procer 執行製片
Fireworks 煙火
Hairdresser 發型師
Lighting 燈光,照明
Lyrics by 作詞
Make-up 化妝
Military Advisor 軍事顧問
Mixer 調音員
Montage 剪輯(蒙太奇)
Music by 配樂
Music Composed by 作曲
Music Editor 音樂編輯
Music Supervised by 音樂監制
Orchestrated by / Orchestration 配器
Original Score 原創作曲改編
Original Story 原著
Post-Proction Supervisor 後期製片監制人
Procer 製片人
Proction Controller 製片總監
Proction Director 監制人
Proction Supervisor 製片監制
Prop Master 道具師
Property 道具
Recording Engineer 錄音工程師
Scenic Artist 美工師
Scrip Holder 場記
Set Decorator 布景
Set Designer布景設計師
Shooting Script 分鏡頭劇本
Song by 歌曲創作
Sound Design 擬音,音響效果
Sound Effect 音響工程師
Sound Engineer 特效化妝
Special Effect Make-up 特技效果攝影
Special Effect Supervisor 特技監制
Starring / Co-Starring 主演/聯合主演
Starring 演員
Stunt 替身演員
The Crew 職員表
Visual Effect 視覺效果
Vocal by 演唱
Wardrobe 服裝
Written by / Scripted by 編劇

⑦ 動畫專用名詞cut是什麼意思,都說畫多少多少cut

Cut是分鏡。Cut——一個分鏡,一個鏡頭的開始部分被稱為Cut頭,結束部分被稱為Cut尾。
分鏡(Storyboard)又叫故事板。是指電影、動畫、電視劇、廣告、音樂錄像帶等各種影像媒體,在實際拍攝或繪制之前,以圖表的方式來說明影像的構成,將連續畫面以一次運鏡為單位作分解,並且標注運鏡方式、時間長度、對白、特效等。

分鏡表的英文是Continuty Script。是將紙上的東西轉換成將來呈現畫面的第一步,分鏡表依照腳本的指示,在腦中轉成畫面然後畫在紙上。畫分鏡表的目的就是把動畫中的連續動作用分解成以1個Cut(1個分鏡)單位,旁邊標上本畫面的運鏡方式、對白、特效等等。最重要的每個Cut所經過的時間、張數等,也都會寫在分鏡表的最右邊。
畫分鏡表的目的就是把動畫中的連續動作用分解成以1個Cut(1個分鏡)單位,旁邊標上本畫面的運鏡方式、對白、特效等等。最重要的每個Cut所經過的時間、張數等,也都會寫在分鏡表的最右邊。

⑧ 想了解下3D動畫長片製作過程中的一些專業術語,要中英對照版本,有知道的可否來解答一下

動畫
動畫的英文Animation源自於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為靈魂,動詞animare是賦予生命,引申為使某物活起來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釋為經由創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東西像獲得生命一般地活動。

動畫所指的是由許多幀靜止的畫面,以一定的速度(如每秒16張)連續播放時,肉眼因視覺殘象產生錯覺,而誤以為畫面活動的作品。為了得到活動的畫面,每個畫面之間都會有些微的改變。而畫面的製作方式,最常見的是手繪在紙張或賽璐珞片(Celluloid)上,其它的方式還包含了黏土、模型、紙偶、沙畫等。由於電腦科技的進步,現在也有許多利用電腦動畫軟體,直接在電腦上繪制出來的動畫,或者是在動畫製作過程中使用電腦進行加工的方式,這些都已經大量運用在商業動畫的製作中。

通常動畫是由大量密集和乏味的勞動產生,就算在電腦動畫科技得到長足進步和發展的現在也是如此。

GIF是一種允許在電腦上看到動畫效果的圖片格式。現在網路上常用的一種動畫格式被稱為Flash,由Macromedia公司創造,通過此格式,可以讓你在互聯網上看動畫。

動畫的來源

從人類文明開始以來,人類就已經使用各種圖像形式來記錄物體動作和時間的過程。

法國考古學家普度歐馬(Prudhommeau)在196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兩萬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上就畫有一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圖,是人類試圖用筆(或石塊)捕捉凝結動作的最早證據。同樣的例子,出現在如埃及墓畫、希臘古瓶上的連續動作分解圖。在一張圖畫上把不同時間發生的動作畫在一起,這種「同時進行」的概念間接顯示了人類「動」的慾望。列奧納多·達·芬奇有名的黃金比例人體幾何圖上所繪的四隻胳膊,就表示雙手上下擺動的動作。十六世紀的西方更首度出現手翻書的雛形,這和動畫的概念也有相通之處。

中國的繪畫史上,藝術家一向有把靜態的繪畫賦予生命的傳統,如「六法論」中主張的氣韻生動、聊齋的「畫中仙」中人物走出卷軸等,大抵上是靠想像力來彌補動態。真正發展出使圖上畫像動起來的工夫,還是在遙遠的歐洲。

動畫的製作

動畫製作是一個非常繁瑣而吃重的工作,分工極為細致。通常分為制前、製作、制後等。制前又包括了企劃、作品設定、資金募集等;製作包括了分鏡、原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制後包括合成、剪接、試映等。

TV版:就是在電視上放的動畫版本

OVA:Original Video Anime(原創影象動畫),和TV相對,不在電視上放映,要看的話只能通過購買的方式。具體內容以後會作介紹。

劇場版:動畫的電影版本。

*音樂:

OST:Original Sound Track(原創音樂專集)。收錄與某動畫有關的音樂。

OP:片頭曲/主題曲

ED:片尾曲

*片頭和片尾的部分字幕解釋:

監督:等於中國人說的「導演」

腳本:寫劇本的人,也叫故事構成

原作:這個要區別於「腳本」。日本的TV動畫通常是由漫畫,小說或者游戲……等改編的,漫畫作者和動畫的製作者通常是不同的(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宮崎駿的一些作品,GAINAX也經常是自己的原作自己製作成動畫),因此有「原作」這一詞。它指的就是原漫畫/小說的作者。比如COWBOY BEBOP,原作是「矢立肇」。(關於矢立肇,看過夢總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個典故了,但目前看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日後我會再作介紹)

CAST:聲優,配音演員

STAFF:參與製作改動畫的全體成員(一般的小蝦小米都會包括進去)

製作:通常是指負責畫該動畫的公司,因為日本要製作一部動畫通常是要N個部門/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分工明確,有點像流水線操作。這個詞也是需要大家關注的,一部動畫的製作水準往往會受到製作單位的影響。有時甚至看看動畫公司的名字也能知道這部片子值不值得收藏。

*圈內術語這個沒有做仔細調查,似乎是只有國內發燒友中通用的詞語)

OTAKU:日語,原意為「御宅」。目前國內公認的意義是:容易沉浸在幻想世界中,欠缺正常社交生活經驗的次文化族群,說的通俗點就是對動漫有著瘋狂熱情的一群人,舉個例子(只能簡單地提一下):

比如EVA的OTAKU能背得出每個使徒的中文,日文,英文名字,詳細研究過《新約》《舊約》,熟悉猶太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區別。關注GAINAX的一切活動……精通佛羅依得的理論……是邪教組織的成員……

王道: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個詞語。意思是「權威」,「真理」,「本尊」,「最重要的東西」。有套漫畫就叫「王道之狗」。講的似乎是和孫中山有關的事情~。 恩……現在的社會,什麼才是王道呢……?對於本站來說,也許目前的王道是……金錢。(實在是需要啊~~)

暴走:狂飆。GO MAD。症狀通常是眼睛變色,行走呈爬行狀。有時口冒白色氣體……這要視情況而定。

典型角色……EVA初號機……(眾人:不要偏袒某人啊~ 月:那個……今天天氣真好~)對了,如果遇上類似狀況請迅速離開現場或者准備200個滅火器以防不測……

BT:變態的縮寫

BL:BOY』S LOVE,男同性戀

GL:GIRL』S LOVE

LOLI(羅麗):日語「幼女」的意思,指12歲以下的小女孩。LOLI也可以作為形容詞使用,LOLI的標准在個人眼裡可以有所不同,如果看上去覺得很小很可愛的就可以稱她為LOLI,最典型的就是小嘰了。

正太:和羅麗相同屬性的詞,專指12歲以下的小弟弟。

PK:原為「撲街」,看字面也知道什麼意思了吧。本來指一種黑社會的儀式(撲倒在街上?),現在多為打架的意思。

殘念:可惜的意思。引申詞語有「碎碎念」……類似的自己也可以造。

收聲:閉嘴。

XD:這個很需要大家的想像力哦~第一種解釋:X代表M。下面不用我說了吧。 第二種解釋:一個表情符號。個人理解是「倒」或「暈」的意思。

口胡:語氣詞。相當於「靠!」之類的泄憤詞語。也可以寫成「口 古月」(擴大化)

KUSO:惡搞的意思。但是也可以用來發表感嘆,在動畫中常常能聽到男主角說這個詞,翻譯常常是「可惡~!」「***!」

874:動詞……論壇上瘋狂批判的行為,一般如果你會被874的話肯定是觸犯了某位OTAKU高手或者精神病患者,建議先和這種論壇保持距離,提高自己的實力以後再去或者乾脆不要去了。

素人/幼齒:就是看動漫有些年頭(2-3年)自己有點開竅了但其實還懂的很少的人。不算貶義詞。

達人:看動漫不惜一切代價,總之實力很強的那種。

*動漫體裁:

SF=SCIENCE FICTION 科幻機械類的作品,如EVA

*動漫作品的縮寫:

動漫發燒友之間常常用縮寫代表自己熟悉的作品,縮寫通常是能理解的,但也有些對於新人來說不是很熟悉,在此略舉一二,以後逐漸補充。

FF: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FF(FINAL FANTASY)系列了,FF系列本來是SQUARE公司的一個著名游戲,因為非常受歡迎所以有很多周邊,比如游戲動畫,OVA,電影等。但是

最近使用FF的縮寫則需要辨別一下了,因為《黑客帝國》系列也出品了一部動畫短片名叫FINAL FLIGHT OF THE OSIRIS(歐西里司最後的飛翔),縮寫同樣是FF。該片導演和《FINAL FANTASY》的電影版是同一個人(安迪*瓊斯),怪不得連名字都一樣了。

M0=MACROSS ZERO(ZERO 是零的意思,所以用「0」表示)

ROD系列:目前出品的有兩個作品,一個是READ OR DIE(OVA),中文名為「死亡的思考」;另一個是正在製作放映中的READ OR DREAM(TV),目前過內還沒有D版。它們的縮寫均為ROD

*OVA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OVA?

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原創動畫錄映帶

OVA在日本動畫歷史里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種動畫資訊志讓經常會看見她的蹤影。能夠作為OVA的作品在首次推出時必定是未曾在電視或戲院上映過,才能稱作為OVA。當哪些在電視或戲院上映過的作品再推出的錄映帶/LD/VCD等等就不能稱作OVA了。而OVA中的"V"亦泛指所有映帶/LD/VCD/DVD媒體,並不是單單當作錄映帶。

*劇場版

什麼是劇場版(動畫)

初公開是為了在電影院播放而製作的動畫稱之。這類作品的製作成本與投資、人力都高於OVA與電視版動畫,畫工也極盡可能的豪華,不論在動作的流暢度、使用的分色數等,可以明顯地看出與前兩者的差別。通常一部劇場版動畫是90分鍾,不過沒有一定,歧異度很大。

現今,只要的受歡迎的TV動畫,通常都會推出相應的劇場版,但劇場版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通常都會和原TV版有所差異。例如《少女革命》和《超時空要塞》都的劇場版都只保留了原作故事和人物的主線。

*原畫

原畫是把畫面中人物的動作之起始與終點畫面或是靜畫等,以線條稿的模式畫在紙上。陰影與分色的層次線也在此步驟時畫進去。因此有人譯作"Key-Animetor"或"Illustrator"(較少用)。

*動畫

將原畫中的每個動作,依照分鏡表指定的時間間隔,將中間連貫的每張畫面畫在紙上的工作。最後將這些線條稿影印到賽璐珞片上,就可以進行上色的作業。也有人譯成"Assistant

Animetor", "Inbetweener"。

*作畫監督

作畫監督(Animetion Director, Key Animetion Supervisor)的工作是什麼?

修正原畫、動畫之成品,看看人物的臉型是否符合人物設定,動作是否流暢等等。必要的時候必須能重新作畫,因此必須是資深的原畫家及動畫家才能勝任。

*色指定

指定用色的工作稱之,名稱不一,有時也叫"色彩設定",英文則有Color Setting, Color Styling, Color Designer, Color Coordinator, Color Key...。除了指定"衣服要紅色、褲子要黑色"這種事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定賽璐珞畫上色時所需的陰影、層次色,是用XXX號的顏料。

*仕上

在日文的原意是完成、完稿的意思,中文就是上色,英文為Painting, Finishing。根據每一個區塊標記的顏料號碼,在賽璐珞片的反面進行塗色的工作。

*音響監督

音響監督 (Audio Director)的工作是什麼?

負責插入配樂的安排、效果音的准備、配音錄制、混音工程的監督等等。

*製作人

製作人(Procer)的工作

製作人的工作,主要是規劃製作進度表,安排每日每天的製作進度,尋找製作群/製作公司,對外爭取出資者,同時必須和執行製作共同作業,以確保企劃的每個元件都能按時並正確無誤地組合在一塊兒。

*GK模型

"GK"的全文是 Garage Kit,原意是"車庫組件",因為西方人慣將車庫作為工作房,而GK模型就是在這種地方誕生了。

最初的GK模型只是一些玩家們自行創作的作品,造型細致度是因人而異,通常都是ONLY ONE,全世界只此一個。製作的素材(也就是原料)沒有一定,黏土、石膏、木板、金屬都可以拿來做,因此自製或自己少量生產的模型才叫GK。 之後因為某些特殊成品很討人喜歡,也就有了把它當成商品來出售的念頭。賣著賣著,突然有天有兩個傢伙,他們同時看上了一件作品,有人就開始動腦筋復制GK模型,用翻模的方式!當時可能是使用石膏之類的材料來當作模版來復制,但是石膏不易耐久,可能翻制個一兩次之後就面目全非啦。現在則是使用矽膠 (SILICONE)來作為翻模用的模版材料,不但具有極佳的彈性,在耐用度上也比石膏強多了,不過還是有其翻制數量上的限制。 基本上,只要不是射出成形而可大量生產的塑膠模型都被叫GK,大致有實心樹脂,空心軟膠,white metal (低熔點,軟軟的鉛錫合金)數種,題材則多為動漫畫或電影人物,在 HGA陳列的GK以實心樹脂(最早的來源竟然是工業廢料)的動漫畫人物為主。(HB、Bastet (薊)、THEO)

*監督

"監督"其實是日文的寫法,英文是Director,即中文常見的導演。日本ANIME製作的導演是決定整部作品氣氛風格的關鍵,掌管故事進行的步調、氣氛轉折等等。即使是相同的人物設定、相同的畫風與製作群,也會因導演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風格。

*角色設定

負責設計登場角色的人物造型、衣裝樣式的叫"人物設定",其工作不但是要讓後續的作畫者知道要畫的人長得什麼模樣,還必須告訴他們這個角色的臉部特徵,眼神,表情等等,而且也要設計出由數個不同角度觀看同一位角色的臉,以及不同於一般漫畫、線條封閉的瀏海。而負責登場的機械人、車輛、武器之設計的就是"機械設定",除了畫出機械的造型以外,可能出現的細部結構、運動方式、可開啟處等等也必須標明。設計稿除了特別指明以外,一般都是不上陰影的清潔線條稿。

*SINARIO

即英文的scenario,腳本的意思。把故事劇情以純文字寫出,包括場景、地點、背景音效、人物對白、人物動作等。

*分鏡表

英文是Continuty Script,中文則是叫做"分鏡表"的東西。這步作業是實際將紙上的東西轉換成將來呈現畫面的第一步,畫分鏡表的依照腳本的指示,在腦中轉成畫面然後畫在紙上。畫分鏡表的目的就是把動畫中的連續動作用分解成以1個Cut(1個分鏡)單位,旁邊標上本畫面的運鏡方式、對白、特效等等。最重要的每個Cut所經過的時間、張數等,也都會寫在分鏡表的最右邊。

*Layout

"Layout"算是比較少見的工作,在工作性質上接近中文的"構圖",只有在一些劇場版作品可能採用,例如設計多層次背景,令每層背景移動速度不同,就能表現出逼真寫實的遠近距離感。而畫Layout的人必須在腦海里意識到攝影機的存在,從攝影機的觀點去看場景里的一草一木,然後將這些畫面詳細地畫下來。

會有這個工作,主要是彌補不大會畫圖的導演所畫的分鏡表,將雜亂簡略的畫面仔細的呈現出來,作為日後原畫、動畫、背景、色指定等等的依據。在押井守的作品,例如機動警察劇場版、機動警察劇場版2、攻殼機動隊等等,都是運用大量Layout的實例,而特色就是"用2D的作畫也能精確表現3D的視覺效果"。

*演出

日文"演出"一職,是在日本動畫製作中特有的職稱。簡單說,他是輔佐導演的人,在TV系列和在OVA版、MOVIE版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大相同。

在TV系列中,因為導演太忙,不大可能全程兼顧每一集,所以各集的"演出"就相當於該集的"專屬導演",順著(總)導演的意圖,全程掌控該集的製作。而在OVA、Movie中,"演出"這個職位就比較像"助監督"(副導演),了解導演的意圖,協助處理演出工作的細節("演出工作"就是"把劇本文字轉化為鏡頭畫面"的過程, 有點像西方電影或舞台劇所謂的"場面調度")。他的工作相當近似於監督,一定要相當熟悉動畫語言的人來擔任,但不一定要很會畫圖 (正如導演也不一定要很會畫圖一樣 .....)所以,有人譯為"Co-director". 也有人譯為"Assistant Director"或 "Executive Director"。

⑨ 電影中的蒙太奇是什麼它的英文怎樣寫

montage

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
蒙太奇——原是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後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當然。電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過導演、攝影師和剪輯師的再創造來實現的。電影的編劇為未來的電影設計藍圖,電影的導演在這個藍圖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進行再創造,最後由攝影師運用影片的造型表現力具體體現出來。

在電影的製作中,導演按照劇本或影片的主題思想,分別拍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原定的創作構思,把這些不同的鏡頭有機地、藝術地組織、剪輯在一起,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襯托懸念等聯系以及快慢不同的節奏,從而有選擇地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為廣大觀眾所理解和喜愛的影片,這些構成形式與構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綜上所述,可見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獨特的表現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那麼,這電影的基本元素——鏡頭,究竟是什麼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麼關系呢7我們知道,鏡頭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時間一次拍攝下來,並經過不同處理的一段膠片。實際上,從鏡頭的攝制開始,就已經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鏡頭來說,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自然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側拍、逆光、濾光等,其效果顯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攝的鏡頭來說,效果也不一樣。比如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其效果就不一樣。再者,經過不同的處理以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加之,由於空格、縮格、升格等手法的運用,還帶來種種不同的特定的藝術效果。再說,由於拍攝時所用的時問不同,又產生了長鏡頭和短鏡頭,鏡頭的長短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時,在連接鏡頭場面和段落時,根據不同的變化幅度、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情緒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聯接力法,例如談、化、劃、切、圈、掐、推、拉等。總而言之,拍攝什麼樣的鏡頭,將什麼樣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什麼樣的方法連接排列在一起的鏡頭,影片攝制者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匯」,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

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等於精通了「語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

蒙太奇對於觀眾來說,是從分到分。對於導演來說,蒙太奇則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後又由分到合,即組合。分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因此導演應寫出分鏡頭劇本。作為觀眾,應當怎樣從蒙太奇的角度來鑒賞導演的藝術呢?說到底,蒙太奇是導演用來講故事的一種方法;聽的人總希望故事講得順揚、生動,富有感染力又能調動起觀眾的聯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要求完全適用於蒙太奇。觀眾不僅僅滿足於弄清劇情校概。或一般地領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暢地感知影片敘述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和細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應讓觀眾看懂。

現在,一部當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個左右的鏡頭組成。每一個鏡頭的景別、角度、長度,運動形式,以及畫面與音響組合的方式,都包含著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說,從鏡頭開始就已經在使用蒙太奇了。與此同時,在對鏡頭的角度、焦距、長短的處理中,就已經包含著攝制者的意志、情緒、褒貶、匠心了。

在鏡頭間的排列、組合和聯接中,攝制者的主觀意圖就體現得更加清楚。因為每一個鏡頭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對形態必然和與它相連的上下鏡頭發生關系,而不同的關系就產生出連貫、跳躍、加強、減弱,排比、反襯等不同的藝術效果。另一方團,鏡頭的組接不僅起著生動敘述鏡頭內容的作用,而且會產生各個孤立的鏡頭本身未必能表達的新含義來。格里菲斯在電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用於表現的嘗試,就是將一個因在荒島上的男人的鏡頭和一個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寫組接在一起的實驗,經過如此「組接」,觀眾感到了「等待」和「離愁」,產生了一種新的、特殊的想像。o又加,把一組短鏡頭誹列在一起,用快切的方法來連接,其藝術效果,同一組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淡」或「化」的方法來連接,就大不一樣了。

再如,把以下A、B、C三個鏡頭,以不同的次序連接起來,就會出現不同的內容與意義。

A,一個人在笑; B、一把手槍直指著;C、同一的人臉上露出驚俱的樣子。

這三個特寫鏡頭,結觀眾什麼樣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連接,會使觀眾感到那個入是個懦夫、膽小鬼。現在,鏡頭不變,我們只要把上述的鏡頭的順序改變一下,則會得出與此相反的結論。

C、一個人的臉上露出院俱的樣子,B、一把手槍直指著;A、同一的人在笑。

這樣用C—B—A的次序連接,則這個人的臉上露出了驚懼的樣子,是因為有一把手槍指著他。可是,當他考慮了一下,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於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結觀眾的印象是一個勇敢的人。

如此這樣,改變一個場面中鏡頭的次序,而不用改變每個鏡頭本身,就完全改變了一個場面的意義,得出與之截然相反的結論,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這種連貫起來的組織相排列,就是運用電影藝術獨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影片的結構問題。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排列和組合的結構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時。由於排列組合的不同,也就產生了正、反,深、錢,強、弱等不同的藝術效果。

蘇聯電影大師愛森斯坦認為,A鏡頭加B鏡頭,不是A和B兩個鏡頭的簡單綜合,而會成為C鏡頭的嶄新內容和概念。他明確地指出:「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二數之和,而更象二數之積——這一事實,以前是正確的,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它之所以更象二數之積而不是二數之和,就在於對排列的結果在質上(如果願意用數學術語,那就是在」次元「上)水遠有別於各個單獨的組成因素。我們再回到上述的例子。婦人——這是一個畫面,婦人身上的喪服——這也是一個畫面;這兩個畫面都是可以用實物表現出來的。而由這兩個畫面的對列所產生的『寡婦』,則已經不是用實物所能表現出來的東西了,而是一種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由此可見,運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鏡頭的銜接產生新的意義,這就大大地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從而增強了電影藝術的感染力。關於這個向題,我們還可以從物理學上的一個現象得到極大的啟發:眾所周知,炭和金剛石這兩種物質。就其分子組成來講是的相同的。但一個出奇的鬆脆,一個則無比的堅硬,為什麼附科學家研究的結果證明:是因為分子排列(品格結構)不同而造成的。這就是說,同樣的材料,由於排列不同,可能產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結果,這實在發人深思了。

匈牙利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也同樣指出:「上—個鏡頭一經連接,原來潛在於各個鏡頭里的異常豐富的含義使象電火花似地發射出來。」可見這種「電火花」似的含義是單個鏡頭所「潛在」的為人們所未察覺的,非要在「組接」之後,才能讓入們產生一種新的、特殊的想像。我們所講的蒙太奇,首先是指的這種鏡頭與鏡頭的組接關系,也包括時間和空間、音響和畫面、畫面和色彩等相互間的組合關系。以及由這些組接關系所產生的意義與作用等。

總之,「蒙太奇就是影片的連接法,整部片子有結構,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結構,在電影上,把這種連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實際上,也就是將一個個的鏡頭組成一個段,再把一個個的小段組成一大段,再把一個個的大段組織成為一部電影,這中間並沒有什麼神秘,也沒有什麼訣竅,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邏輯,合乎生活和視覺的邏輯,看上去『順當』、『合理』、有節奏感、舒服,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沒有如此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對蒙太奇的說明與闡述了。

閱讀全文

與電影分鏡英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冰雪奇緣電影英文名字 瀏覽:601
這個電影怎麼樣的英文 瀏覽:77
泰國的飛機電影推薦 瀏覽:604
電影粵語霹靂先鋒 瀏覽:861
奧特曼全部大電影視頻 瀏覽:238
一部地球毀滅人類電影 瀏覽:994
電影怎麼消除背景音樂 瀏覽:614
人在囧途電影中的英文 瀏覽:783
停電電影最後結局 瀏覽:237
原罪少女電影圖片 瀏覽:49
血滴子電影演員表 瀏覽:149
豆花女電影觀後感英文版200字 瀏覽:80
最火的愛情電影2020 瀏覽:355
美國片老電影大全 瀏覽:865
拷問百年史完整電影 瀏覽:62
大清電影大全 瀏覽:589
懟人的電影名字 瀏覽:612
空軍一號電影觀後感300字 瀏覽:174
安追和咪根電影院的方言配音 瀏覽:925
翻來覆去看一部電影人的性格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