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彼得潘是什麼
彼得·潘,一個滿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樹葉和樹漿做的衣服,不願長大也永遠不會長大的可愛的小男孩。出自於蘇格蘭作家詹姆斯·巴里的筆下,《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的主人翁。後又被改編搬上電影銀幕——迪士尼電影《小飛俠》,哈根執導的真人版《彼得·潘》。
根據日本富士電視台系列的節目「軼事泉水 ~好棒的冷知識~」里說明,彼得潘不為人知的秘密,據節目人員他們找到貝瑞博物館里的一位叫比爾·達令(Bill Darling)的人解釋道,貝瑞在他初版的小說里寫著。
原文:「When they seem to be growing up,which is against the rules. And Peter was killing them off vindictively as fast as possible。」(當孩子們長大了,那就違反了永無島的規則,彼得會以最為惡毒的報復心態,快速的殺了那些長大的孩子們。)
(1)彼得潘電影英文版迪士尼擴展閱讀:
彼得·潘這個形象是永無盡止的游樂、永恆童年、永不衰老的精神象徵。《彼得·潘》將荒誕幻想、仙人故事、驚險情節,運用性格刻畫、心理描寫、諷刺和幽默等手段紡織在一個小小的故事裡。它既像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馬戲,又像一首狂想曲,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力。
彼得·潘給小姑娘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邁克爾和約翰身上撒了仙粉,於是他們一起飛到夢幻島上。歷險故事連連不斷(美人魚的礁湖等),「永沒有枯燥乏味的時候」。
彼得·潘和同他一道飛到夢幻島上的孩子們,在那裡遇見了上述童話人物。由於終年海盜詭計多端、處處作祟,海島無寧靜之。盡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勇敢的彼得·潘還是想出妙計搭救了夥伴們。
彼得·潘和小姑娘溫迪分別時,答應每年春暖花開之時來看望她。後來溫迪長大出嫁了,彼得·潘又與溫迪的女兒玩,又把溫迪的女兒帶到那個奇妙無比的夢幻島上,溫迪的女兒長大出嫁後,又把溫迪的外孫女找去作伴。
⑵ 美國迪士尼電影,彼得潘簡介,詳細一些,謝謝!!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童話故事。彼得潘來自夢幻島,和很多迷途的孩童住在一起,當然,夢幻島上還有另外一個和小飛俠水火不容的人,鐵鉤船長溫蒂來自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擁有疼愛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有兩個弟弟。溫蒂認識彼得潘後,對夢幻島充滿了嚮往,於是帶著兩個弟弟和彼得潘一起前往夢幻島,開始了新鮮的生活。在不會長大的夢幻島,他們會遇到怎樣的奇遇呢?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怎樣的勇氣呢?讓我們跟隨他們...
⑶ 彼得潘的故事(內容具體)
《彼得·潘》是一部幻想童話,故事主要發生的地點永無島,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一個幻境,彼得·潘會飛,而且永遠長不大,還有小仙女叮叮鈴,這些都體現著這部童話的幻想性。當然這部童話也有真實的人,比如說溫迪和她弟弟們,而溫迪們是被彼得·潘描述的永無島吸引。
而溫迪是主動要求彼得·潘帶他們進人永無島的。就在一個黑暗的夜晚,一個會飛的男孩彼得·潘飛到了他們的窗前,說要教會他們飛翔,帶他們去一個充滿冒險的地方。溫迪、約翰和米高高興極了,於是,他們很快就跟著彼得·潘學會了飛,而且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海島—永無島。
溫迪有些關於成長的困惑,在永無島上經歷各種冒險的同時漸漸明白什麼是愛情、友情和親情,漸漸明白成長的意義。當然還有不願長大的彼得·潘,雖然彼得最後沒有長大,但是在經歷了和溫迪的種種冒險之後他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其實已經有所成長。
《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該故事原本為舞台劇,作者將劇本小說化於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原名《彼得·潘與溫迪》(Peter Pan and Wendy)。
小說講述一個會飛的淘氣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無島的冒險故事,同他相伴的還有溫蒂·達令(Wendy Darling)及她的兩個弟弟、精靈婷科·貝爾(Tinker Bell,或譯奇妙仙子)、迷失少年們(Lost Boys),以霍克船長(Captain Hook)為首的一群海盜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⑷ 急求 彼得潘的主要內容 要英文的
Peter Pan is about three children in Mr. Darling's family. They can't stand the temptation of Peter Pan, a mysterious wild child flying from the air. They soon learned to fly. They flew out of the window overnight to fly to the fantastic "Dream Island" while their parents were away.
《彼得·潘》寫的是達林先生家裡的三個小孩,經受不住由空中飛來的神秘野孩子彼得·潘的誘惑,很快也學會了飛行,趁父母不在,連夜飛出窗去,飛向奇異的「夢幻島」。
There are not only ferocious beasts on the island, but also "red men" in primitive tribes, as well as terrible pirates, of course, fairies and mermaids.
In short, everything that often appears in children's dreams and fantasies is here; therefore, there are hunts to fight against beasts, between red men and pirates, or between children and pirates. A real war.
這島上既有兇猛的野獸,又有原始部落中的「紅人」,還有可怕的海盜,當然還有仙女和美人魚,總之,經常出現在兒童夢中和幻想中的一切,這里都有;因此也就有與猛獸搏鬥的打獵,有紅人與海盜之間或孩子們與海盜之間的真正的戰爭。
The children were free and free from althood. Under Peter Pan's leadership, they handled everything by themselves, played as much as they could, and went through all kinds of dangers.
孩子們脫離了成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領下,自己處理一切事務,盡情玩耍,也歷經了各種危險。
《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該故事原本為舞台劇,作者將劇本小說化,於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原名《彼得·潘與溫迪》(Peter Pan and Wendy)。
(4)彼得潘電影英文版迪士尼擴展閱讀
1、作品鑒賞
《彼得·潘》這部作品事實上是成人懷戀美好童年的一個神話。一方面,它用生動、明快的筆法描述了一個至真至純的兒童世界,讓人看到了處於人生源頭的童年是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個階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滿懷遺憾和無奈地暗示:童年雖美好,卻無法挽留,人終究要長大步入墮落的成人世界。
從童年到成年的轉變,人類不僅失掉了童年和童真,同時也是個性受到壓抑和人性被扭曲的過程。而彼得·潘的存在,說明人類有著周而復始、永存不滅的童年和童心,這份童心讓人們心曠神怡、遐思無限,忘卻成人世界的喧囂浮華,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2、作品影響
「彼得·潘」—這個不肯長大的男孩,已經成為西方世界無人不知的人物,象徵著永恆的童年和永無止境的探險精神。在英語大字典中,「彼得·潘」作為一個專有名詞被收錄。
《彼得·潘》被多次改編成舞台劇,動畫,電影等作品,較有名的有1991年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鐵鉤船長》,2002年迪士尼推出的自編續集電影《重返夢幻島》,2003年環球影業的電影版《小飛俠彼得.潘》。
2006年,英國政府為了紀念《彼得·潘》的出版,斥資三千萬英鎊,請三千名作家競相續寫,英國兒童文學女作家麥考琳被選中寫出了官方續集《重返夢幻島》。
⑸ 彼得潘是誰
彼得潘(Peter Pan)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士·馬修·巴里筆下的虛構人物,為劇作《彼得潘》中的主角之一。是個性情豪邁奔放,充滿好奇心的小男孩,他會飛,永遠不會長大。彼得潘的名字是源自希臘神話中的牧神潘,以及他所照顧的盧埃林·戴維斯兄弟中的彼得·盧埃林·戴維斯。
⑹ 彼得潘的故事
鏈接:https://pan..com/s/19Py4n6mTUx1Fvl2RZer18w
⑺ 《彼得潘》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一天晚上,彼得·潘來到小姑娘溫蒂家,教溫蒂和她的兩個弟弟在空中飛,並把他們帶到了虛無島。他們一到島上,歷險就連連不斷。他們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盜、美人魚……由於海盜胡克的作祟,戰爭不斷爆發,海島無寧靜之日。但盡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彼得•潘卻總能大顯身手,想出巧計搭救夥伴們。
彼得·潘,一個滿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樹葉和樹漿做的衣服,不願長大也永遠不會長大的可愛的小男孩。出自於蘇格蘭作家詹姆斯·巴里的筆下.
彼得·潘這個形象是永無盡止的游樂、永恆童年、永不衰老的精神象徵。《彼得·潘》將荒誕幻想、仙人故事、驚險情節,運用性格刻畫、心理描寫、諷刺和幽默等手段紡織在一個小小的故事裡。它既像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馬戲,又像一首狂想曲,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力。
《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該故事原本為舞台劇,作者將劇本小說化,於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原名《彼得·潘與溫迪》(Peter Pan and Wendy)。
小說講述一個會飛的淘氣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無島的冒險故事,同他相伴的還有溫蒂·達令(Wendy Darling)及她的兩個弟弟、精靈婷科·貝爾(Tinker Bell,或譯奇妙仙子)、迷失少年們(Lost Boys),以霍克船長(Captain Hook)為首的一群海盜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彼得·潘》是一部幻想童話,故事主要發生的地點永無島,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一個幻境,彼得·潘會飛,而且永遠長不大,還有小仙女叮叮鈴,這些都體現著這部童話的幻想性。當然這部童話也有真實的人,比如說溫迪和她弟弟們,而溫迪們是被彼得·潘描述的永無島吸引。
而溫迪是主動要求彼得·潘帶他們進人永無島的。就在一個黑暗的夜晚,一個會飛的男孩彼得·潘飛到了他們的窗前,說要教會他們飛翔,帶他們去一個充滿冒險的地方。溫迪、約翰和米高高興極了,於是,他們很快就跟著彼得·潘學會了飛,而且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海島—永無島。
溫迪有些關於成長的困惑,在永無島上經歷各種冒險的同時漸漸明白什麼是愛情、友情和親情,漸漸明白成長的意義。當然還有不願長大的彼得·潘,雖然彼得最後沒有長大,但是在經歷了和溫迪的種種冒險之後他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其實已經有所成長。
但人永遠拒絕不了長大。當你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了你的想像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被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永遠不要長大,這是一個孩子童話般的夢想。
每一個孩提時擁抱過童話的人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彼得·潘,可是他最終會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從你的心中淡去,小說體現了成長的無奈和一種人生的必然。
⑻ 彼得潘的完整故事是什麼
鏈接:https://pan..com/s/19Py4n6mTUx1Fvl2RZer18w
⑼ 彼得潘寓意著什麼
彼得潘的寓意是永遠年輕的心態及永無止境的激情。
《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一個會飛的淘氣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無島的冒險故事,「彼得·潘」這個不肯長大的男孩象徵著永恆的童年和永無止境的探險精神。
作品影響:
「彼得·潘」—這個不肯長大的男孩,已經成為西方世界無人不知的人物,象徵著永恆的童年和永無止境的探險精神。在英語大字典中,「彼得·潘」作為一個專有名詞被收錄。《彼得·潘》被多次改編成舞台劇,動畫,電影等作品;
較有名的有1991年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鐵鉤船長》,2002年迪士尼推出的自編續集電影《重返夢幻島》,2003年環球影業的電影版《小飛俠彼得.潘》。
⑽ 彼得潘的故事大概
《彼得潘》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6J1aP2pyngPYT9bJCUX0aw
一個會飛的拒絕長大的頑皮男孩在永無島與溫迪以及她的弟弟們的所遭遇到的各種歷險故事。彼得潘的劇作於1904年12月27日在倫敦首演,由Nina Boucicault領銜主演。<br/>1905年於百老匯上演,主演為MaudeAdams。不久後由MarilynMiller和EvaLe Gallienne參與演出的無聲電影於1924年上映。此後這部劇作曾被改編為音樂劇,電視節目以及兩部有聲電影——其中1953年的電影是由迪士尼出品的標准長度的動畫電影,另一部則是2003年的英國電影,以其華麗的場景及特效著稱。彼得潘的舞台劇在英格蘭是以其最初的形式每年上演。而美國上演的則是1954年的音樂劇版本,此版本因在電視上播出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