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梅里埃對法國電影的貢獻

梅里埃對法國電影的貢獻

發布時間:2022-05-29 01:38:28

㈠ 梅里埃的相關事件

2012年4月11日,第九屆法國電影展在北京揭幕,本屆電影節將有9部唱片和10部短片與觀眾見面。經過彩色修復的喬治·梅里埃的代表作《月球旅行記》和雷米·貝占松導演的《幸福時刻》作為開幕影片進行了展映。
《雨果》:寫給老電影的情書
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晚上,巴黎的天氣很冷。過年期間,街道兩旁的很多店鋪已經關門,稀稀疏疏的行人偶爾走過,還有星星散散的公共汽車的轟鳴聲逐漸遠去,空曠的街上一度很是冷清。印度沙龍(SalonIndien)門口的招牌蓋著一條白布,上面寫著:盧米埃爾的電影,門票1法郎。
印度沙龍的入門很不起眼,進門是一道狹窄的樓梯通向下方,大廳很小,裝飾也很簡單,廳內放置著100張咖啡座椅。那個令人有些好奇的電影放映裝置放在一個較高的地板上,用一塊固定在木板支柱的黑色鐵皮遮起來,一塊有些簡陋的銀幕懸掛在對面的牆上。
這是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放映,觀眾不多,只賣出了30多張票,其中還有幾位是記者和盧米埃爾兄弟的朋友。喬治·梅里埃也在被邀請之列,他的戲院就在隔壁,一直以魔術和戲劇為生。此前盧米埃爾兄弟邀請他的時候賣了關子,說「這個用魔術讓人目瞪口呆的傢伙,這次輪到你目瞪口呆了」。
大廳里的燈光熄滅了,銀幕上出現了一個女人,一動不動地站在一個廣場前。梅里埃以為那是一場固定不動的照片放映,轉身對旁邊的人不屑地說:「讓我們來這里就是為了看這些玩意兒嗎?要知道,這些東西我十年前都已經會了。」他看到了銀幕上一匹馬拉著一輛馬車向他走來,後面跟著幾部汽車,然後是活動的行人:整條街都動了起來!梅里埃閉上了嘴,目光再也沒有離開過。
銀幕上的影像繼續移動:牆在拆除者的十字鎬中倒下,激起了一片塵土;背景里的樹葉在風中搖擺;接下來是《工人們走出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最後是著名的《灑水記》。放映在一片心醉神迷的掌聲中落下帷幕,觀看者徹底被征服了,狂熱地叫嚷著要再看一遍。而梅里埃已經找到了擠在人群中的盧米埃爾兄弟,打算買下他的器材在他的戲院放映。他的希望落空了,哪怕他把價錢提高到1萬法郎,盧米埃爾兄弟也無動於衷:「這個器材是個大秘密,我不賣,我自己想擁有它,獨家經營。」
梅里埃後來說:「我們走了,一方面很高興,另一方面很沮喪,非常失望,因為我預感到這項發明將帶來龐大的金錢效益。」
此時,梅里埃也放棄過對這項發明的痴迷,幾經輾轉,終於搞到了一台英國放映機,並根據盧米埃爾兄弟電影機的原理仿製出了自己的攝影機。不久,他的劇院就開始拍攝自己的作品。
喬治·梅里埃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動用了光學效果美工布景特效魔術舞台機關設置模型等各種手段,來豐富電影的魔幻和具有想像力的藝術效果。他在1900年以後幾乎就沒有走出自己的攝影棚他創造了最早的攝影棚,把電影的生產第一次放在了可以稱做工廠車間的攝影棚里進行這正是馬丁·斯科塞斯在《雨果》中展現出來的那個攝影棚。
身為魔術師的梅里埃還創造了一些新的電影拍攝手法,最著名的當屬定格拍攝(stopmotion)馬丁在《雨果》中對此有了很清晰的描述和致敬。我們親眼看到了當時的拍攝情境,只見梅里埃熟練地停下動作並暫停影片的拍攝,換掉表演者,然後搖動手柄繼續拍攝。為了讓過渡更加流暢,他會剪掉一些畫面。當要表現一個小丑一躍而起在半空中搖身一變成一位紳士的時候,不露痕跡的剪輯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馬丁在《雨果》中重現了梅里埃時代的電影,而《雨果》可以說是他寫給默片時代最偉大的情書。通過一幕幕美輪美奐的鏡頭與黑白鏡頭的互相穿插,甚至不惜通過「穿越」過去,讓梅里埃復活,接受大眾和狂熱粉絲的吶喊。
電影中放映的那一幕幕老電影,把我們帶回到了電影史的早期。希區柯克曾言,電影最偉大的時代是默片時代。誠哉斯言,我們這些後來者只不過重復或者抄襲前輩們的想法,看看梅里埃拍過的那些電影就能知道,他嘗試過各種題材和類型,樂此不疲。
寫到這里突然明白了為什麼馬丁的《雨果》要拍攝成3D,這是用最先進的電影技術向那些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先行者們致敬,沒有他們的嘗試和發明,3D永遠沒有可能。而馬丁在《雨果》這部看似一部簡單美好的童話電影中,其實煞費苦心地處處用典,化典於無形的功底,也再次讓我們見識到了「電影社會學家」馬丁·斯科塞斯。

㈡ 梅里埃為什麼被稱為世界電影「科幻片之父」

因為他做出了非常傲然的成績梅里埃帶人們進入了科幻片的國度,讓人們更加認識了科幻片。

㈢ 盧米艾爾和梅里埃對電影的主要貢獻

盧米埃爾兄弟的主要貢獻是他們在1895年在巴黎公開放映的電影是現在有據可查的最早的大家一起看一塊銀幕的(不同於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只能一個人看),並且是營業性的(也就是收門票的)公開放映,標志著電影的誕生。另外他們派往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把電影傳播到了全世界。
梅里愛的主要貢獻是,在他之前,盧米埃爾認為電影只能用來記錄現實,不能講故事,梅里愛是首先用電影講故事的人,並且也是首先發明了電影特技的人

㈣ 為什麼說盧米埃爾和梅里埃開創了電影紀實與寫意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㈤ 梅里愛開辟什麼道路

網文:
喬治梅里愛 今天是世界電影的開拓者之一,現代電影的創始人,法國的喬治·梅里愛(Georges Melies)誕辰148周年紀念日(1861年12月8日生於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於巴黎)。他原是喜劇演員、戲劇導演、魔術師、攝影師,後從事電影。他是世界電影導演第一人,他對電影技藝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創造了快動作、慢動作、停機再拍、疊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攝影。他把電影技藝變成了電影藝術,他引進了戲劇因素,創造了戲劇電影。他所攝制的幾百部電影,都是以戲劇結構的電影表現形式,影片大都是自編、自導、自攝、自剪。梅里愛的代表作是《聖女貞德》,他在影片剪輯中運用了各種特技,如淡入(如同舞台開幕)、淡出(如同舞台閉幕)等,開創了電影有畫面技巧剪輯,從而使電影剪輯從技術變為藝術。 這位世界電影人從十幾歲開始就在巴黎的一家劇院里任經理,同時親自表演戲法,以後又長期以製造木偶和木偶戲為主,在當時是一位著名的職業魔術家。1896年,當他接觸到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活動鏡」後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買下了電影放映機,建立了他的第一家製片廠。這個製片廠是個「照相室和劇院舞台的結合體。」在這個套間屋子裡,一頭放著攝影機,另一頭便是演出的舞台。攝影機的位置就固定在後台的最裡面,梅里愛就站在「樂隊指揮的視點」上,拍攝了430多部影片,從而以「戲劇電影」的創作者聞名於世。梅里愛對世界電影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創造了真正的戲劇電影。在梅里愛之前已經有一些電影工作者為拍攝「戲劇電影」作了成功的嘗試。比如愛迪生拍攝的《奧特打噴嚏》就已經蘊含著戲劇的因素。後來盧米埃爾公司拍攝的《基督受難》描寫了基督一生的經歷,發現出較為完備的戲劇性格局,這本是電影史上首次以250米的長度和13個片斷陳述一個長篇故事的影片,但卻遠遠比不上梅里愛的「戲劇電影」那麼完備精美。梅里愛第一次有系統地將戲劇上的劇本、演員、服裝、化裝、布景、機器裝置以及景和幕的劃分等等都用到電影中去,這些手段直到當代電影仍被廣泛採用著。梅里愛從1896年開始拍片,先走了一段模仿前人的路,很快這位善於探索、勇於改革的青年人便開創了自己藝術的獨特手段——運用電影的無限可能性去敘述引人入勝的故事:1902年攝制的《月球旅行記》就是一部表現出非凡想像力的幻想片,也是他的電影藝術達到頂峰的代表作。梅里愛也是電影史上首次把小說搬上銀幕的傑出導演。在改編中,這位天才的導演添加進許多吸引人的幽默,讓人驚嘆的險情和一些促進人類思考的幻想因素,重新編撰了一個美妙動人的故事:「一批穿著星相學家服裝的天文學家決定到月球上去探險。他們來到一座復雜而奇特的機器工廠,在一群漂亮的女海員幫助下,搬來一顆大炮彈。科學家們坐進炮彈里,猶如在一艘宇宙飛船中,炮彈被發射到月球上,那裡的仙女熱情地接待了這批科學家,引導他們興致勃勃地瀏覽沉寂而神秘的月亮風光。晚上,科學家們欣賞著仙女們神秘的舞蹈,她們分別代表著北斗星、金星、火星……等等星座的神靈。漸漸地科學家們進入了夢境,鑽進山洞裡去避寒,又遇到巨大的蘑菇、蜘蛛、多腳怪物和月亮神。歷盡險阻後,科學家終於逃出山洞,找出炮彈,飛離月球,重新落回到地球上的大海,他們在海底遨遊一番之後,安全地回到了出發地,這里正為他們建造一座永恆而奇特的塑像。」這部真正用鏡頭組合的影片雖然只能放映15分鍾。由於它的突出成就標志著梅里愛電影創作的全盛時代而在電影史上留下不朽的功績。第二創造了許多特技攝影的手法。特技攝影最早其實是盧米埃爾兄弟無意中發現的。有一回,他們放映一部「拆牆」的影片。因為膠片沒有倒好,結果,銀幕上剎那間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場面,只見在灰濛蒙的塵埃中,那一塊塊散落在地面的磚頭,神奇地飛騰起來,重新壘好了一堵完整的牆。一部「拆牆」的電影變成了「壘牆」的電影,畫面是那麼滑稽可笑!觀眾興味盎然地觀看著。待到重新按正確方法再放映這部影片時,觀眾反倒覺得沒有意思了。這個偶然的失誤竟成了以後的攝影師廣泛運用的「倒拍」技術(實際上是倒放技術)。後來有人拍攝了一部跳水的影片,竟使那個跳水員神奇地從水池中鑽出來,騰飛到跳台上,令觀眾大飽眼福。電影拍攝里的「停機再拍」就是梅里愛在拍攝現場中偶然發現的。1898年的一天,梅里愛在巴黎歌劇院廣場拍攝熱鬧的街景。當一輛公共馬車從他的鏡頭前經過時,手搖攝影機發生了故障,膠卷被掛住了,而攝影機仍在轉動,當時梅里愛竟毫無察覺。此時街面的交通並沒有因攝影機的故障而停止,一輛靈車恰好來到公共馬車原先的位置,當攝影機故障排除後繼續拍攝時,自然出現了一個十分巧合而奇特的畫面——公共馬車驟然間變成了靈車。這個意外的收獲,引起了好學肯鑽的梅里愛的深思,他想:公共馬車可以變成靈車,那麼茅屋不是也可以變成宮殿嗎?男人可以變成女人,貓可以變成狗,月亮可以變成星星……經過幾百次的實驗,改裝過的攝影機

㈥ 被稱為「戲劇電影之父」的是

梅里埃

梅里埃,法國電影導演,世界第一位電影藝術家,1861年12月8日生於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於同地。

㈦ 梅里愛對現代電影的貢獻及不足

你是怎麼認為的那?
電影的產生跟她有關系:
1895年,法國里昂照相器材廠廠主奧古斯特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運用「視覺暫留」原理,成功地製成電影放映機。同年年底,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科技代表大會」上展出,並演示了自己的作品,從而宣告電影的正式誕生。電影從它誕生的那一時刻開始,便作為一種特殊的公眾藝術,以它運動與變化著的光、影,以及後來發展的聲、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盧米埃爾兄弟所攝制的影片,主要是基於他們所強調的復現功能而出現的,但這種表現手法不久就讓觀眾對電影失去了興趣。其後,魔術家與演出者出身的梅里愛開始利用包括疊印、倒拍、三次及多次曝光合成照相等技術,大大改進了電影的拍攝技術,並首次將戲劇引入電影之中,使電影內容故事化。盧米埃爾和梅里愛的名字同這兩種不同的電影表現方式聯系在一起。前者傾向於自然,後者側重於技巧,正是這股使電影附屬於戲劇的潮流,導致1908年代法國電影製品廠的誕生。

㈧ 喬治·梅里愛的人物貢獻

在著名的《德萊孚斯事件》 (1899年) 一片里,他採用細致的現實主義手法導演,模仿一些照片資料,運用新聞片的風格,讓演員即時表演,拍成長達15分鍾的長劇。其中有演員的大特寫和中景鏡頭,也有人群四散奔逃的場面,開創了「真實搬演」藝術的先河。
梅里愛為自己建立的蒙特路伊攝影場比愛迪生所建的「黑瑪麗亞」雖然晚了幾年,卻比之規模更大,設計更精巧,並出現了電影攝影棚和廠房式的作業。
蒙特路伊的攝影棚頂部全是玻璃的,以便拍攝時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線,讓人工光源的使用降到最低限度,並且利用幕布來調節光的強弱。梅里愛還親自設計了一整套復雜的機械裝置,可以隨時拍攝那些復雜的調度場面。
梅里愛在他的羅培·烏坦劇院放映影片並在隔壁設立了洗印車間和售片所,以550法郎的價格銷售拷貝。當時法國的電影發行還沒有形成規模,總共只有50人左右。梅里愛根據自己事業發展的需要,及時創立了「明星電影公司」,集製片和發行於一身,定期舉辦影片發行首映式,還召集發行商們觀看。他還為之設計電影海報,可算是最早的電影宣傳了。
由羅培·烏坦劇院、蒙特路伊製片廠、洗印廠和售片所組成的一條龍「明星電影公司」,使電影一下子從市俗的集市游戲、雜耍場地躋身於上流社會高雅的藝術場所了。明星公司所在地歌劇院街也被時人稱方「世界電影中心」。與此同時,明星公司在美國也獲得很大發展,而身兼製片人、編劇、導演、布景家、特技專家、服裝設計家和演員的梅里愛也隨著他拍攝的許多優秀影片享譽世界各國。
梅里愛對電影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曾這樣談到自己:「喬治·梅里愛將電影引向壯觀的戲劇道路,第一個拍攝了服飾華麗和場面宏大的戲劇……電影這一發明之所以取得了商業成功,首先是由於有這樣一批把電影作為記錄他們個人創作工具的人。我的作用正是為電影工作打開這條道路,並為電影創立了大部分技術手法。」

㈨ 梅里為整個電影事業做出了什麼貢獻

喬治·梅里愛是世界電影發展的先驅。

1861年,他生於法國。1896年,梅里愛對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活動鏡」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產生了自己要拍攝電影的念頭。大約過了半年以後,他便從倫敦買來一部電影放映機,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一部影片。

1897年,梅里愛在蒙特利爾建立了他的第一個電影製片廠。這個製片廠是個兩用室,即一頭放著攝影機,另一頭當舞台使用。梅里愛常以這種方法拍攝舞台演出,這就是「樂隊指揮視點」。

他以這種簡單的拍攝方法,拍攝了430多部影片,並以「戲劇電影」的創作者聞名於世界。他於1896年攝制的第一部影片《玩紙牌》就仿照了盧米埃爾兄弟於1895年拍的《玩紙牌》,並大獲成功。以後便接連拍攝了《澆園丁》《火車到站》《海水浴》等影片,其主要是對盧米埃爾兄弟和愛迪生影片的復制,沒有個人的獨創性。

1896年,梅里愛運用特技拍攝了《貴婦人的失蹤》《印度托缽僧》等特技影片,引起了當時世界觀眾的濃厚興趣。以後梅里愛又不斷構思,將戲劇和魔術中的手法應用到電影中來,使觀眾心目中自然產生對電影技巧的最初感受。1896年,梅里愛共攝制了80部影片。

1897年,梅里愛開始自己創作了一些故事片如:《英國哨所被襲擊》《印度的港戰》《一個間諜的處決》等。他不但獨創了故事片,還創作了幾部新的樣式片,如幻想旅行片、神話片和喜劇片等。幻想片有《乘氣球升空》《在海邊偷看女人的湯姆》《白朗山上的險路》等。1897年,梅里愛共拍攝了《新娘就寢》《一個幻想病人》《醉漢的夢》等16部喜劇片。

梅里愛在1897年改革電影,使電影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他不僅拍出了各種樣式的影片,而且完全改變了盧米埃爾兄弟的拍攝方法,把舞台戲搬上了銀幕。

梅里愛是電影改革的先鋒,被稱為「技術主義電影的真正先驅者」。

㈩ 魯米埃爾和梅里埃電影創作的特點及對電影藝術發展的貢獻。急!!!

德國著名電影理論家西澤弗雷德·克拉考爾將電影德本質屬性界定為:物質的復原。(復原在基督教的教義中是救贖重生的意思,類似佛教中的涅磐)。<BR>紀錄片涉及的是真實的人物,地點,事件。將真實拍成影片,就不可避免地改變真實,(真實本身是你不可能原封不動地被搬演的)必須加以選擇並賦予它某種形態。本質上,記錄片製作者和敘事電影製作者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真實性的程度。正因為電影的物質基礎是真實的投射,對媒介才能夠像描述真實一樣來描述幻想和神話,沒有一部電影「真實」只扮演「被紀錄的角色」,世界被展現在膠片上時,真實就已經被轉化,被打上幻想和升華的烙印。<BR>弗拉哈迪(紀錄片之父)的《北方的那努克》一片開創了紀錄片,非敘事電影的先

閱讀全文

與梅里埃對法國電影的貢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原版英文電影原聲網盤 瀏覽:514
電影333層監獄最後一層完整版 瀏覽:168
大尺度刪減電影片段 瀏覽:9
剪刀成真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27
肖戰喜歡的恐怖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14
青梅竹馬的泰國電影 瀏覽:262
法國電影四個字的片名 瀏覽:981
吃了巧克力回到18歲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327
迪加奧特曼大電影mp4迅雷下載 瀏覽:455
電影功夫熊貓人物介紹英文 瀏覽:385
武漢日夜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662
絲奴法國電影 瀏覽:177
熊出沒第八部大電影2020年天空語句 瀏覽:60
一部電影是關於音樂比賽的 瀏覽:937
林正英元彪拍的電影大全 瀏覽:439
包拯下地府完整版電影 瀏覽:183
電影凌晨2點半演員表 瀏覽:574
恐怖電影背景音樂大全集 瀏覽:30
電影名字叫2014 瀏覽:880
電影蜀山圖片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