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敦刻爾克》電影的百度雲資源。高清起。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該片於2017年7月21日在美國上映,9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搶首贊
㈡ 求敦刻爾克電影開頭的那幾行字(英文) 大概就是講背景的,英法盟軍
1、背景: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進攻,二戰全面爆發。9月3日,英國和法國因為利益對德國宣戰。但實際上英法聯軍只是躲在馬奇諾防線後,沒有對波蘭進行有限的軍事支援。9月27日,德軍佔領華沙,波蘭完全陷落。在此其間,英法兩國只對德國對外交上予以譴責。這一期間被德國人稱為「假戰」或「奇怪的戰爭」。
2、作用:敦刻爾克大撤退並不是一次戰役,甚至可以說,是在德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被逼無奈的逃亡之舉,但正是這一逃亡,為盟軍保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為將德意日法西斯最終送上斷頭台奠定了基礎。
㈢ 跪求《敦刻爾克大撤退》1080P百度雲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uDDX2y_k2aPAUwOg5j2EbQ
提取碼:7xdn
好電影值得分享
㈣ 如何評價電影《敦刻爾克(Dunkirk)》
看電影《敦刻爾克》其實是因為對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個人崇拜吧,因為他是在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政治家,甚至有人認為他的《二戰回憶錄》是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勝利國中的一位領導人對自己的粉飾、也可以說是自誇自己的豐功偉績。
《敦刻爾克》這部電影中,從頭到尾都營造了一種悲壯的氣氛,可能是因為音樂製作人的用心良苦。所以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覺得是很震撼的。電影首映的時候,我跟幾位好友看了最早一個場次的,早上十點。因為是大學狗,那個時候還沒有開學,所以影廳裡面就只有包括我在內的四個人。因為我們幾個人對丘吉爾的評價近乎一致,可能是因為丘吉爾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發表的那一篇著名的演講,這篇演講,在電影《敦刻爾克》的最後由英國的一名年輕士兵在撤退回國的火車上讀報紙的時候念了出來,以此作為電影的結尾。
諾蘭的最新作其實還是足夠吸引人的,況且二戰這個選題,就決定了這部電影處在一個很高的起點。敦刻爾克大撤退跟中國抗日戰爭(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撤退到西南大後方是同樣的戰術。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戰爭的殘酷,並不是通過德意日聯盟的屠戮,而是用英國人的堅韌來極力渲染一種悲壯的氣息,告訴人們:正義必勝。
影片中,讓人影響最深刻的就是一群年輕的小夥子在戰爭中的各種矛盾和沖突,英法盟軍之間微妙的關系,甚至在結盟的時候,一群英國的士兵在確認當中一個小夥子是法國人的時候,想要把他趕下船,減少負重。我當時是覺得很心酸的,但是影片最後英國海軍上校說:我要留下,去幫助法國人。這就重新燃起一種正義的聯盟之感。
這是一部然人感受到「偉大的英國人」的影片,或許對於每個國家都一樣。英國政府想民眾徵集船隻,因為驅逐艦會被敵軍擊沉。這樣看起來有點像中國的小米加步槍,但是確實有效的。
㈤ 電影《敦刻爾克》主要講了什麼,海陸空戰爭有什麼歷史背景
作為反響一直很不錯的戰爭題材影片,《敦刻爾克》一經播出,就以高賣座率和高口碑呈現了雙贏之勢。其實,這部電影比較特別,影片里並沒有常規戰就爭片中的特定情節,它將重點放在戰爭所帶來的感覺,以及處於戰爭中人的感受。整體來看,《敦刻爾克》設置懸念很足,值得觀眾賞析!
在影片中,每一個人的感受都會被放大化,在鏡頭下被注視,反復放大。
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兩個士兵抬頭傷兵走過了長長的海灘,在開船之前,通過一條木板擠上了船。這個過程是緩慢的,讓觀眾都會有一種凝滯感。而這恰恰就是這部影片所刻畫的節奏與旋律,通過畫面和音效製造深入觀眾內心的視聽感受。
㈥ 電影《敦刻爾克》主講了什麼呀
電影《敦刻爾克》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在陸地上,英國士兵湯米(芬恩·懷特海德飾)和亞歷克斯(哈里·斯泰爾斯飾)試圖逃離海灘,在轟炸中倖存。
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馬克·里朗斯飾)和他兒子及兒子朋友喬治(巴里·基奧漢飾)離開英國,想盡自己的力量在敦刻爾克拯救一些士兵,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希里安·墨菲飾);在天空上,皇家空軍戰斗機飛行員法瑞爾(湯姆·哈迪飾)和柯林斯(傑克·勞登飾)駕駛噴火戰機試圖擊落正在轟炸敦刻爾克海灘的德國戰機。
影片評價:
該片用細節而不是英雄主義來打動觀眾,是一部飽含藝術的商業電影。全片場面壯觀但不空洞,其出色之處不僅在於其雄心與精美的拍攝,更在於編劇兼導演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在其情感細節中注入的很多心思。
該片沒有渲染暴力血腥的戰爭場面,以及刻意煽情等戰爭片套路。將焦點凝聚在心理變化和動作刻畫上,步步為營地加強緊張感。也沒有太多渲染個人英雄主義的主角視角,而是用全景式的畫面,紀錄式的鏡頭,真實呈現戰爭中命懸一線的群像。
㈦ 電影《敦刻爾克》值得一看嗎
當然,非常值得。每次對諾蘭的片子都是期待很大,但是同樣收獲到驚喜。戰爭的畫面感和配樂都特別帶感。影片中的第一個鏡頭就把觀眾一下子帶到了那個場景中。
我們一般都喜歡看的是什麼戰爭片呢?取得了大勝利的戰役。而《敦刻爾克》是什麼,是一次大潰敗和逃脫。
㈧ 電影《敦刻爾克》是講的什麼
敦刻爾克》是由辛克匹影業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業發行的戰爭懸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湯姆·哈迪、肯尼思·布拉納、馬克·里朗斯、哈里·斯泰爾斯、希里安·墨菲、芬恩·懷特海德等領銜主演。
㈨ 敦刻爾克電影故事原型是什麼 敦刻爾克大撤退真實歷史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語:Dunkirk Evacuation,法語: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西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雖然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此次撤離,標志著英國勢力撤出歐洲大陸,西歐除英國、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區落入德國之手。
納粹德國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西歐。當時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擁有147個師,300多萬軍隊,兵力與德國實力相當。但法國戰略呆板保守,且動員較為遲緩,只把希望寄託在他們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上,對德國宣而不戰。在德法邊境上,只有小規模的互射,沒有進行大的戰役,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戰爭」。
然而,德軍沒有攻打馬奇諾防線,他們首先攻打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並繞過馬奇諾防線從色當一帶渡河入法國。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不久又踏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1940年5月21日,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為海上退路。
形勢萬分危急,敦刻爾克港口是個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目標。如果四十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在德國炮火的強烈襲擊下,後果不堪設想。
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他們的計劃是力爭撤離三萬人。這支雜牌船隊就在這樣危險的情形下,在一個星期左右時間里,救出了三十三萬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