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有靈魂么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人死的瞬間失去的重量就是靈魂的重量,正好21克。
1、在泰國,凡是信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一度削發為僧,連王室和貴族也不例外。在泰國街上,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
⑶ 泰國電影《靈蛇愛》
嗯,男主角是 อัครา อมาตยกุล - Akara Amarttayakul
小名是 กอล์ฟ - Golf
出生年月日:1974年4月19日
出生地:泰國,曼谷(首都)
目前居住地址:590/1 ซอย ประชาชื่น 18 แขวงบางซื่อ เขตดุสิต กรุงเทพฯ 10800
身高:175 公分
體重:64 公斤
十二歲就搬到美國讀書,畢業於美國紐約 FASHION INSTITUE OF TECHNOLOGY
欣賞的歌手:Laura Fygi (唱爵士,拉丁歌曲)
欣賞的演員:Al Pachino,Nicole Kidman
業余喜好:游泳,繪畫,運動,健身,收集火柴盒,開車到處品嘗各地美食。
最愛吃的:烤大頭蝦。如果在家自己做菜的話,愛做烤雞和 pasta。還有其他的保健飲料。
從不抽煙喝酒,吃健康食品,和注意洗臉清潔。
這些是他的照片:
http://content.mthai.com/upload_images/natsarut/gol/gol001.jpg
http://content.mthai.com/upload_images/natsarut/gol/gol002.jpg
http://content.mthai.com/upload_images/natsarut/gol/gol004.jpg
http://content.mthai.com/upload_images/natsarut/gol/gol006.jpg
http://www.nangdee.com/name/st_detail.php?person_id=795
http://images.google.co.th/images?hl=th&q=%E0%B8%81%E0%B8%AD%E0%B8%A5%E0%B9%8C%E0%B8%9F%20%E0%B8%AD%E0%B8%B1%E0%B8%84%E0%B8%A3%E0%B8%B2%20%E0%B8%AD%E0%B8%A1%E0%B8%B2%E0%B8%95%E0%B8%A2%E0%B8%81%E0%B8%B8%E0%B8%A5&um=1&ie=UTF-8&sa=N&tab=wi
如果你懂英文,你也可以上這兒去看看。
http://en.wikipedia.org/wiki/Akara_Amarttayakul
⑷ 泰國的禮儀有哪些
泰國見面禮儀
泰國人見面時要各自在胸前合十相互致意,其法是雙掌連合,放在胸額之間,這是見面禮,相當於西方的握手,雙掌舉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平民百姓見國王雙手要舉過頭頂,小輩見長輩要雙手舉至前額,平輩相見舉到鼻子以下。長輩對小輩還禮舉到胸前,手部不應高過前胸。地位較低或年紀較輕者應先合十致意。
別人向你合十,你必須還禮,否則就是失禮。合十時要稍稍低頭,口說"薩瓦迪!"(Sawattdee,即"您好")。雙方合十致禮後就不必再握手,男女之間見面時不握手,俗人不能與僧侶握手。
與別人談話時不得戴墨鏡,手勢要適度,不許用手指著對方說話。從別人面前走過時(不管別人是坐著或站著),不能昂首挺胸,大搖大擺,必須躬著身子,表示不得已而為之的歉意。婦女從他人面前走過時,更應如此。學生從老師面前走過時,必須合十躬身。
泰國是個王國,泰國人民對王室很尊敬,身為遊客也應入鄉隨俗,對他們的國王、王後、太子、公主等表示敬意,在電影院內播放國歌或國王的肖像在銀幕上出現時,也應起立。凡遇盛大集會、宴會,乃至影劇院開始演出之前,都要先演奏或播放贊頌國王的"頌聖歌",這里全場肅立,不得走動和說話,路上行人須就地站立,軍人、警察還要立正行軍禮,否則就會被認為對國王不敬。
⑸ 一個女鬼的頭連著內臟飛出去害人的事什麼電影,挺老的,貌似是泰國的
飛頭魔女
天朗氣清的一個夜晚,一位孝女在後花園焚香禱告蒼天,豈料一位修煉千年的靈蛇看中孝女的美色,於是化為人形,前來逼婚,暗中對孝女施予毒蠱,使其於每夜子時化為飛頭魔女四齣吸食人血為生,最後得高僧出現消滅掉千年蛇妖.為眾人除了一大害..............
⑹ 永恆的靈魂
靈魂
一般被認為是人類生活之要素,能主宰人類之知覺與活動。據近代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之研究,推測距今二萬五千年至五萬年前之人類,已具有靈魂之觀念,或人死後靈魂繼續生活之觀念。然大抵而言,原始人所具有的簡單古樸之靈魂觀念,往往含有強烈的物質性格。直至宗教、哲學漸次發達之後,人類之靈魂觀始趨向非物質化之『精神統一體』。例如某些宗教、哲學相信靈魂可以獨存於肉體死亡以後,進而視之為不朽的精神實體。
蓋承認靈魂存在,雖為許多宗教、哲學、社會學所主張,然論及其特質、本源、究極,則有極大之分野。有主張其與精神或心意等同義者,如靈魂生活(soul-life)一語,殆與精神生活、心意生活等義無有分別。而主張靈魂說(Soul Theory)者,若自其所說之身、心關系而言,則立足於二元論;若自精神之體、用關系而言,則立足於實體論。近世哲學出現現象論、現實論、唯物論等學說,則大抵反對靈魂存在而否定其為實有。
佛教本不說靈肉二元觀、靈魂不滅論等。因釋尊對靈魂與肉體之同異並不予以作答(即無記),亦即否定靈魂與肉體可截然劃分為二之想法。佛教系由實踐之主體而重視心的存在;此一存在論,系徹底立於心、物二者相關之立場,並不視一方為不滅之實體,另一方為生滅之假相,而認為心、物二者皆空,無自性可得。而當輪回轉生之說被佛教採納後,有關輪回主體之問題卻引起佛教史上之重大論爭,如南北朝時之『神滅不滅論爭』等;其結果則致使輪回主體呈現出一種猶如靈魂之色彩。
在基督教的教義中,靈與魂是分開的兩個部分:
靈的定義:
在舊約中, 靈(spirit)的希伯來文是 rûwach,意義很廣, 可表明氣息(breath), 氣(air), 風(wind), 或精力(strength)。它也指方向或方面(side, 譯成「方」或「面」)。概括來說, 靈主要是指非物質的生命本質, 包括:
(a)無血肉之體的靈界之物如神, 天使, 魔鬼或邪靈。
(b)有血肉之體的人那裡面非物質的要素(element)靈性或靈命。
(c)人那內靈命的性格或特徵(character)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表現, 所以靈也譯作「怒氣」; 膽氣(即膽量)。
在新約中, 靈(spirit)的希臘文是 pneuma,原意也是風(wind)或氣息(breath)[希臘文 pneô 是指呼氣或吹氣], 亦指像風一樣眼不能見, 非物質及有能力的「靈」。靈是人的生命力(life energy)或生命的本能(life principle), 所以「叫人活著的乃是靈」。正如風雖是眼不能見, 但借其表現(風吹草動)可知其存在; 同樣的, 靈雖是眼不能見, 但其存在也可借人內在靈命的各種外在表現來證明。而人有靈的最大證據, 莫過於人能進到靈界, 與靈溝通。所以聖經說神是靈, 只有在靈里, 人能真正的敬拜神和向神禱告。信徒與神的相交, 也必須透過人的靈與神的靈之間的相交。
魂的定義:
由於魂常被人誤解, 產生不少混亂。在舊約中, 魂(soul)的希伯來文是 nephesh ,源自 nâphash (呼吸, breathing)。魂的意義很廣, 普遍上可指:
(a) 「內在的己/自我」(the inner self): (1)對人而言: 在這非物質的層面, 魂(和合本譯作「心」)是有情感 ¾ 例如會有對食物的慾望, 會悲傷, 會愁苦, 會契合相愛; 但魂也有思想或意志 ¾ 例如會知道, 會想念, 會說(話)(指在思想上自語)。(2)對神而言:「我的(靈)魂」是表達「我」的另一種方式。因此提到神的「靈魂」( nephesh , 和合本作「心」)時, 是總括地包含了神的愛, 聖潔, 憤怒及信實等 (Colin Brown)。
(b) 肉身的生命(和合本作「命」), 包括動物;
(c) 有生命的「人」。
在新約中, 魂(soul)的希臘文是 psuchê,原意也指氣息或呼氣(breath)。在廣義上, 這字的用法與舊約相同, 可指:
(a) 內在那非物質及眼不能見的自我(self)(注: 魂在和合本常譯作「靈魂」); (1)對人而言: 這非物質的層面是有情感(和合本譯作「心」)、思想和意志(和合本譯成「意」)。概括來說, 魂可指整個性格(personality)。(2)對神而言:當神提到「我的靈魂( psuchê)」(和合本作「心」)時, 是表達「我」的另一種方式。
(b) 肉身的性命或生命, 包括動物;
(c) 有生命的「人」。
靈與魂的細微區別
有聖經學者相信人只有身體與靈魂兩部分, 因靈與魂是相同的, 但這看法並不正確。雖然在普遍上, 靈與魂都屬內在的非物質層面, 但兩者是可以區別的, 並非完全相同。人的「靈(spirit), 與魂(soul), 與身子(body)」,一個完整的人是由這三部分組成, 所以靈與魂是不同的部分。此外, 雖然靈與魂的意思非常接近, 關系非常密切, 但卻要把這兩者剖開辨明。
簡單來說, 我們可以如此解釋靈魂體三者之間的分別:
(a)體(body)- 是對「物質世界」的知覺(World-consciousness)。
體是以五大感官(視覺, 聽覺, 味覺, 嗅覺, 觸覺)來意識周圍的物質世界。
(b)魂(soul)- 是對「己或自我」的知覺(Self-consciousness)。
魂是指思想(mind)或情感(feeling)的層面, 發揮理性(intelect)或感性(emotion)的功能。借著魂, 人能感覺, 能思考理解, 能有意志作決定。
(c)靈(spirit)- 是對「神或靈界」的知覺(Godf-consciousness)。
靈是與神或靈界溝通的層面。人有靈, 所以能與靈界相通, 能向神禱告敬拜, 也會想到死後靈魂的問題。
威廉.筏隱(William E。Vine)指出: 「普遍來說, 靈是較高的要素(element), 而魂則較低。靈可說是神賜予人的生命本能(life principle), 魂則是在個人裡面的生命表現(resulting life), 而體是靈與魂所活動的物質生物或機體(material organism).」
靈魂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系指人類超自然及非物質的組成部份。許多宗教都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它們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對於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他們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現代科學沒有發現任何靈魂存在的證據。
目錄 [隱藏]
1 靈魂的宗教意義
2 原始宗教的靈魂觀
3 中國民間的魂魄說
4 佛教的靈魂觀
5 道教的元神說
6 基督教的靈魂說
7 古希臘哲學的靈魂論
8 伊斯蘭教的靈魂觀
9 現代科學的靈魂否定說
10 實驗案例
11 藝術和社會倫理方面的說法
12 參考書目
13 相關條目
14 外部鏈接
[編輯] 靈魂的宗教意義
靈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不同的宗教對人死亡後靈魂去向解釋不同:
死後靈魂就會煙消雲散;
死後永生,到未來某個特定時刻可以復活,例如古埃及。
死後生命,相信死後會再次輪回,進入新生的人或生物體內,例如印度教和佛教。
面臨上天的審判。
[編輯] 原始宗教的靈魂觀
靈魂來自一個全能的神靈。在人類的原始宗教中,靈魂的本質就是力量。力量、靈魂和生命是可以彼此互換的觀念。這些力量被認為存在於人類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的生命之中。
以澳洲的原住民為例,他們將靈魂分為內部靈魂(Internal soul)和外部靈魂(External soul)。內部靈魂是整個身體(即物質部份);外部靈魂則是可以離開身體之外的部份。外部靈魂會離開身體,並會停留在圖騰(即生物的替身)上。
[編輯] 中國民間的魂魄說
中國人認為,靈魂分作「魂」和「魄」兩部份,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並有「三魂七魄」之說。傳統上認為,當一個人受到驚嚇,可能會使魂魄離開身體,若不好好處理的話,人就會步向死亡。因此,當有人被嚇至昏迷之時,民間會舉行一種特別的「招魂」儀式,意圖使昏迷的人起死回生。
[編輯] 佛教的靈魂觀
佛教基本上是否定靈魂。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否定靈魂存在,而因果關系所聯系的是記憶,不是靈魂。佛教各派對靈魂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在佛教傳入中國時,由於中國人重視先靈,因而使得中國佛教發展靈魂觀念。通俗之佛教的喪禮中,一般會誦經超度以引導亡靈早登極樂西方,這明顯是肯定靈魂觀念之做法。
[編輯] 道教的元神說
除了魂魄說以外,中國的道教的許多派別都認為,人的靈魂是一種擁有意識的特殊物質,並稱之為「元神」、又叫作「內丹」。這種元神有陰陽之分,而經過修煉,使人變為純陽,就可以控制靈魂進出肉體。他們稱之為「元神出竅」。
[編輯] 基督教的靈魂說
原始基督教將靈魂分作「靈」(希臘文pneuma)和「魂」(希臘文psyche)兩部份:「魂」是血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靈」(即生命力)則是來自上天的,只有人類才擁有。因此,西方人有「人類是萬物之靈」之說。《聖經》的原文用詞「魂」(即希伯來文nephesh和希臘文psyche)顯示,是沒有將身體和「魂」加以劃分,而且描述「魂」是會死亡的。
傳統認為靈魂乃是不滅的,最終會到天堂或地獄。因受古希臘哲學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影響,今天一般的基督教信仰中,將人劃分為兩部分-靈魂與身體,在生之時是不分離的。根據《聖經》的描述,巳死信徒的身體會改變,與得榮耀的耶穌的身體相似。
中世紀最廣泛的觀點認為靈魂是上帝所創造的,上帝為每一個新身體創造一個靈魂。這想法受到改革宗傳統和加爾文宗等支持。另一個觀點認為個人的靈魂承自父母,這受到一些基督教教父和天主教派別所接受。
[編輯] 古希臘哲學的靈魂論
在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靈魂是單純不能加以分解的,有生命和自發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純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慾望,而墮落到地上,被圈入於肉體中,註定要經過一個凈化的階段,靈魂是會輪回轉世。其後的新柏拉圖主義都有對靈魂作描述。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曾將靈魂與心理學一同討論。亞里士多德將《論靈魂》列為「第二哲學」的范疇。對靈魂的定義,亞里士多德認為靈魂是形式,肉體只是質料,靈魂才是實體。靈魂分為3個部分,有理性、感覺和營養的機能。
[編輯] 伊斯蘭教的靈魂觀
伊斯蘭教靈魂觀所根據的是《可蘭經》。靈魂的意義與「呼吸」、「風」相關聯。靈魂是在身體受造後,才受造的;但靈魂是永恆的。在人死亡時,靈魂會與身體分開;在復活之時,靈魂和身體將會重新復合。
回教的靈魂觀包含了傳統、神學、哲學、神秘主義等四種看法。
[編輯] 現代科學的靈魂否定說
現代科學認為,沒有靈魂存在的證據。人死後,生命消失,肉體逐步分解,不會留下任何非物質的存在。這種觀點不同於信仰,而是基於這樣一種事實: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採集到無可爭議的、來自已知的已死去的人的、能被人或儀器所感知的任何信息。
[編輯] 實驗案例
在調查很多瀕死經驗臨床案例後,有部分科學家將靈魂定義為以某一種形式存在的能量場。
Duncan MacDougall 醫生讓瀕死經驗的人躺在一個秤上,然後量度他們死後體重的變化,並發現有人在死後立即減少了21克的體重。他們認為,這個重量就是靈魂的大約重量,並以能量的形式離開了肉體。 但後來更多的類似實驗表明,人死後,重量並未立刻減輕;此實驗由測量誤差所致。
Sam Parnia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塊板子,天花板與板子放一些小物體(只有Sam知道是什麼物體,別人不知道),靈魂應該能看到這些小物體。
Sam對瀕死的病人進行實驗,其中有7個被救回的病人醒來後能說出自己『靈魂』離體時看到的景象,特別是板上的小物體,說的全都對。山姆的實驗成功。 Sam Parnia於提出以下觀點 傳統觀點認為:意識是在神經網路中產生的,腦死即意識消失;意識是由量子效應產生;意識是由於形態共振]效應產生的;意識是獨立於大腦而存在的;精神本身即是一門科學
⑺ 泰國電影【荷爾蒙(愛我一夏)】的影評 多一點自己的感想。謝謝
這是近期看過最好的電影了。 四份不同的愛,從泰國北部山巒一直蔓延到南部海濱,是愛,讓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
>>>
家駐毗鄰的兩個帥氣少年,形影不離,什麼都可以爭。爭著第一個交卷,爭著追求漂亮學姐。當遇到可愛的娜娜, 自然也是要爭的。約定你雙號,我單號,一人一天的追求,誰先要到女孩的電話誰就算勝出。於是動物園的笑話與告白,寺廟公園的曖昧情愫,K房的愛心創口貼,電影院隱沒在黑暗的小浪漫。幸好躲在牆角的女生早就聽到了籌碼,不然她該如何抉擇。況且還是愛一邊聽歌一邊看碟的三心二意。
就是那會一邊觀看一邊微笑的美好。即使是少年在追求過程中耍的小心計都是無邪的,因為它們只屬於青春。最後又各為友情都退了一步,只有娜娜獨自在潑水節的等待。謝謝這個夏天的陪伴,還有一分為二的電話號碼。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
那個傻傻的男孩最讓我心疼。愛上校花。依照設計好的嚴謹對白與她通話。受電影橋段靈感的告白。送給心愛的人的竹筒飯。失戀後的一醉方休。 只是遭拒絕後仍費盡心思准備生日禮物。
女孩在生日派對狂歡,只有他孤獨回到學校。他要用板報的祝福獻給特別的她,辛苦卻滿足。天亮後從回家的巴士上飛奔而下,只用相機記下就足夠。除了她,誰也沒有資格觀賞。
所以即使最後還是錯過都沒有關系。因為我們至少曾經那樣經歷過,至少曾經那樣深愛過。
>>>
背叛可以被原諒嗎。
三年的戀人。男孩會在月夜打電話給她,用吉他和歌聲伴她入睡。提前踏上火車想要給她一個驚喜。而在旅途上遇到可愛又性感的日本女生還是讓他分了神。與女生一同在中途下車,於是一個接一個的謊言這樣開始。
電話掛斷的那頭又該是怎樣的泣不成聲。強顏歡笑以為裝作若無其事就可以過去嗎。該開始的會開始,該結束該結束的還是會結束。
「最近還好嗎?」「還好,除了很痛。」
背叛值得被原諒嗎。也許在真誠的坦白面前。
>>>
愛上偶像明星是什麼樣子的呢。便就是你是我的光了王子殿下。在街上看到廣告會尖叫,買很貴的正版碟學歌,甚至把假人抱回家。為即將到來的演唱會瘋狂地學中文,成為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認真地標注出,我,愛,你。
得知演唱會取消的失落。錄下DV,是自己用心學的幾句話,更是用心歌唱。否則怎麼會有淚滴落呢,你看得到嗎。
還是美滿的結局。朝思夢想的王子出現,像電影中的演唱會一樣,所有人都在尖叫,只有她莞爾一笑。
>>>
四個故事的共通之處是他們都去看過同一部電影。《Remember I Love You》。才發現這更是他們間共同的主題。
記得,我愛你。